棗莊:擬探索大運河和微山湖流域跨行政區統一建設管理新模式

農村 微山湖 經濟 三農 京杭大運河 閃電新聞 2018-12-02

◆棗莊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實施區域為:棗莊市運河流域的山亭(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市中、滕州、薛城、嶧城、臺兒莊六個區(市)和棗莊高新技術開發區。實施年限為2018-2020年。

◆在不改變行政區劃前提下,探索大運河和微山湖流域跨行政區統一建設和管理的新模式。

◆在現行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範圍內,研究賦予示範區省級經濟管理權限,建立健全相應的規劃、財政、土地等管理體制。

◆五年內投入50億用於文化遺產保護,基本完成大運河棗莊段遺蹟保護、景觀修復及相關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

◆到2020年,運河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100%,溼地保護率達到85%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27%。

11月12日,棗莊市政府辦公室發佈關於《山東省棗莊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方案(2018—2020年)》的公示。

《山東省棗莊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方案(2018-2020)》(簡稱建設方案),是根據國務院印發的《中國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方案》,為落實《山東省棗莊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規劃(2018-2030)》規定的近期目標而制定的。

本方案的實施區域為:棗莊市運河流域的山亭(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市中、滕州、薛城、嶧城、臺兒莊六個區(市)和棗莊高新技術開發區。實施年限為2018-2020年。

棗莊市創建“以運河經濟文化為特色的鄉村振興與產業轉型發展為主題”的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是中國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同世界各國分享中國發展理念的重要行動,是在中國運河流域探索經濟文化融合、鄉村振興與產業轉型發展新理念、新機制和新路徑的重大創新示範舉措,也是棗莊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通過創新驅動社會發展,促進文化經濟深度融合,破解制約棗莊市可持續發展瓶頸問題的系統創新實踐,探索具有運河經濟文化特色的創新轉型可持續發展之路,為世界上地處運河經濟文化區域的相似城市提供現實樣板和典型經驗。

本建設方案由瓶頸問題、發展目標和建設思路、重點行動與工程、政策與體制創新、保障措施五部分內容組成。

棗莊市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系統方案圖

棗莊:擬探索大運河和微山湖流域跨行政區統一建設管理新模式

發展目標

根據公示的棗莊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方案(徵求意見稿),本建設方案的示範區域為:以運河棗莊段為軸,滕州、薛城、嶧城、臺兒莊四區(市)為功能圈,市中、山亭兩區為輻射區,建設“一軸、四圈、兩區”的運河經濟文化為特色的鄉村振興與產業轉型發展示範區,輻射整個運河山東段。

發展目標:

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大突破,產業提質轉型取得重大進展,經濟文化融合取得階段性成果,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城鄉整體綜合功能基本完備,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基本實現城鄉間、地區城市間的融通融合,協同推進機制不斷完善,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統一的格局基本形成。

——鄉村振興取得重大突破。圍繞“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和“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以高效、生態、安全為方向,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全市農業增加值實現190億元以上,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全市土壤汙染加重趨勢得到遏制,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農用地土壤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到2020年,建設100個歷史文化型、特色景觀型、鄉村旅遊型、農業產業特色型村莊或傳統村落,40%左右的中心村達到生態文明鄉村標準。有序推進農村新型社區建設。配套建設完成100個佈局合理、環境優美、功能完善、服務便捷、管理高效的農村新型社區。

——新舊動能轉換取得積極進展。創新驅動發展動力明顯加強,“四新”促“四化”步伐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取得明顯成效,實體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24.2%,一般公共財政收入佔GDP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到2.5%以上,每萬人擁有研發人員達到35人,認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340家,國家和省級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檢測中心數量達到50家。

——城鄉融合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和人民生活質量普遍提高,區域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鎮化率達到61%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5%以上。

——文化挖掘與創新利用走在前列。五年內投入50億用於文化遺產保護,基本完成大運河棗莊段遺蹟保護、景觀修復及相關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重大遺產保護工程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文化展示傳承體系基本建立,建成一批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基地)和集文化體驗與旅遊休閒觀光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文化產業增加值和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

——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統籌生產、生活、生態成為運河經濟文化帶建設的自覺行動,生態文明制度更加完善,空間治理體系基本形成,流域治理工程、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快推進,大氣和土壤質量明顯改善,城鄉環境更加優美宜居,空氣質量良好率達到63%,PM2.5、PM10濃度分別比2015年下降22個百分點,“藍天白雲,繁星閃爍”天數年均增加5天;運河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100%,溼地保護率達到85%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27%。

重點行動與工程

圍繞制約棗莊市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根據實現棗莊鄉村振興和產業轉型發展目標的系統解決方案,統籌設定新舊動能轉換行動、鄉村振興實施促進行動、運河經濟文化生態融合行動、創新資源集聚行動四大重點行動和十六項重點工程。

(一)新舊動能轉換行動

(1)產業轉型升級工程

(2)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工程

(3)綠色循環產業發展工程

(4)新業態提升工程

新舊動能轉換行動技術路線圖

棗莊:擬探索大運河和微山湖流域跨行政區統一建設管理新模式

(二)鄉村振興實施促進行動

(1)農業農村新動能培育工程

(2)農業可持續發展促進工程

(3)鄉村文化旅遊產業提升工程

(4)美麗鄉村建設工程

鄉村振興促進行動技術路線圖

棗莊:擬探索大運河和微山湖流域跨行政區統一建設管理新模式

(三)運河經濟文化生態融合行動

(1)運河文化創意產業提升工程

(2)運河綜合功能提升工程

(3)區域融合發展工程

(4)運河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工程

運河經濟文化生態融合行動技術路線圖

棗莊:擬探索大運河和微山湖流域跨行政區統一建設管理新模式

(四)創新資源集聚行動

(1)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工程

(2)人才智力聚集工程

(3)協同創新強化工程

(4)新技術提升工程

創新資源集聚行動技術路線圖

棗莊:擬探索大運河和微山湖流域跨行政區統一建設管理新模式

完善政府管理體制

創新集成管理模式

建設方案提出,要完善政府管理體制,創新集成管理模式。

大力推進示範區體制機制改革,山東省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工作優先在示範區先行先試。在不改變行政區劃前提下,探索大運河和微山湖流域跨行政區統一建設和管理的新模式。在現行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範圍內,研究賦予示範區省級經濟管理權限,建立健全相應的規劃、財政、土地等管理體制。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創新審批方式,全面建立示範區行政審批清單管理制度。

深化“一站式”行政服務改革,全面實施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試點。鼓勵示範區建立科學高效的管理模式和自主靈活的用人機制,創新干部管理體制和激勵機制。深入推進商事制度、“多規合一”、“多證合一”等改革,實行“一支隊伍管執法”,進一步完善配套監管措施。

積極推動政務大數據多元集成、綜合利用,讓政府服務更智能。推進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實現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全過程公開。加強調查研究,發揮好決策諮詢智庫的作用,探索建立“市民參事”制度,使政府決策上接天線、下接地氣。

加強組織領導

形成省、市上下協同推進的領導機制。成立由省領導為組長,省政府相關部門和棗莊市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山東省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成立由棗莊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各有關部門和區(市)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棗莊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創建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省市各類資源,集中力量,協同行動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制定重大政策,統籌解決可持續發展創新示範區建設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領導小組下設創新示範區建設辦公室,作為推進可持續發展工作的常設機構。建設辦公室負責研究制定工作目標、任務和措施,履行創新示範區建設工作的組織協調、檢查監督等職能。構建省、市、區(市)、鄉鎮(街道)四級創新示範區建設管理組織網絡。

建立省、市創新示範區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完善工作協調機制,研究制定創建創新示範區推進措施,協調解決各部門、各區(市)在創建工作中的具體問題,監督檢查創建工作進展情況。組織利用專業化的管理手段,積極發揮專家和專業機構的作用,增強公眾參與的專業化水平。強化責任落實,實施目標任務分解,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形成上下聯動、分級管理、部門協調、良性互動的工作格局,保證各項工作協調有序推進。

加快完善政策體系

立法推進可持續發展議程示範區建設。出臺《山東省棗莊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可持續發展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將可持續發展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協調統一,圍繞建成新舊動能轉換樣板區、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區、運河經濟文化生態融合樣板區,做好相應的配套制度建設和標準制定工作,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可持續發展共建共享機制,將市委、市政府的決策以立法形式加以固定,並建立健全棗莊市可持續發展規劃實施的相應各項管理制度,頒佈可持續發展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為全市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制定示範區建設優惠政策。從省市層面制定推進以運河經濟文化為特色的鄉村振興、產業轉型發展專項實施方案,吸引企業和社會等多方面力量參與,出臺科技、人才、財稅、金融、土地等可持續發展等支持政策,促進創新要素向示範區加速集聚。

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機制。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市、縣兩級財政把科技投入列入預算保障的重點,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調整優化財政科技投入方式,科技重大專項重點圍繞涉及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公益性以及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高科技財政投入的公共化水平。省市協同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掛鉤節餘指標流轉使用產生的收益重點支持棗莊鄉村振興和產業轉型的創新驅動發展。

強化科技創新支撐

建立健全可持續發展決策諮詢制度。山東省和棗莊市分別成立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專家諮詢委員會,進一步提高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水平。建設運河經濟文化帶可持續發展智庫,組建運河經濟文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面向國內外引進具有國際國內行業領先水平的高層次人才專家,集聚可持續發展領域人才資源,針對棗莊市創新示範區建設與發展需求,開展可持續發展相關政策與發展戰略研究;支持運河文化經濟產業集聚研究院開展運河經濟文化特色研究、江河流域鄉村振興和產業轉型研究,深化對可持續發展規律認識。

推動政府創新支持體系。發揮好政府部門研究力量作用,聯合國內外研究機構研究制定區域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制訂和實施可持續發展評估信息發佈制度,保障示範區建設公開透明;搞好相關政策研究,指導創新示範區創建工作,為創新示範區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建設方案對健全監督考核機制、營造優質發展環境、打造陽光政務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也作了明確規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