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叫《逆水寒》的江湖一年了

2018年6月29日,《逆水寒》正式開啟不限號不刪檔內測,到今天整整走過了完整的一年。

這一年當中,圍繞在《逆水寒》之上的爭議並不在少數,早期的服務器崩潰、BUG橫行,到有關收費模式的氪金、雙向收費,以及PDD那一次的風波。

問題很多很多,策劃更是被玩家日常問候,這款由網易雷火工作室耗時5年研發的產品,從上線之初,就被包圍在了輿論當中。

面對輿論正面剛過,虛心道歉過,試過各種辦法,但下一次輿論總會如期而至。這在雷火工作室的歷史上不常見,甚至在網易遊戲的歷史上都不常見。

一個從正式上線前被玩家滿懷期待的產品,到上線後飽受輿論風波,短短一年的時間,《逆水寒》大起大落。

是什麼導致了《逆水寒》的口碑直線下滑?《逆水寒》到底算不算是一個好遊戲?

1

自從2013年中國的手遊產業開始爆發之後,中國的端遊產業的市場規模就走到了頂點,並最終在2016年被手遊正式超越。

這個以《大話西遊OL》、《傳奇》、《奇蹟》等開始算起的產業歷經15年輝煌,但最終還是沒有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而實際上,中國的端遊產業不僅僅是停滯不前增長緩慢那樣簡單,這幾年其實一直在下滑。

2017年全年,騰訊在端游上的營收為551億元,對比2016年的447.37億元同比增長23.16%,而根據2017中國遊戲產業報告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端遊收入為648.6億元,同比增長11.4%。

如果我們將騰訊在端游上的收入刨除,中國端遊市場在2017年是下滑的,也就是說過去幾年一直是騰訊在拉動國內端遊項目的增長。

2017年如此,2016年、2015年亦是如此,如果將騰訊獨立出去,這幾年的中國端遊市場其實一直在下滑。

緣何如此?答案很簡單,在傳統的端遊幾大巨頭上,金山、巨人、暢遊、完美世界等等已經多年沒有新的產品問世,它們的聚焦點都在用戶規模更大,市場更為廣闊的手游上。

與此對比,端遊顯得那麼的不具備性價比,1億左右的用戶規模,對比超過5億的手遊用戶規模,研發的時間,研發的投入,等等又比之手遊要投入更大。

一款再精品化的手遊,從立項到公測,排除政策上的因素,這個時間不會超過2年,《刺激戰場》等日活千萬級別的產品研發到推出更是隻有短短几個月的時間。

相比之下,端遊的耗時、耗力、耗錢,兩相比較,再愚笨的人也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所以,在《逆水寒》在問世指出,號稱“最後一款武俠端遊”,從網易的方面去理解,可能對此的定義是以後不會再有武俠端遊超過《逆水寒》。

但從Gamewower的角度,更願意直白的去看這個定義,僅以字面意思去看待,以後還會不會再有公司研發武俠端遊?

2

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在一個新品端遊幾乎幾年不見蹤影的背景下,《逆水寒》的上線值得玩家的期待,它也引發了一輪又一輪對此的討論。

丁磊在這款產品正式面世之前,於財報電話會議當中“不小心”將該產品曝光之後的一輪社交媒體傳播更是對這款產品的期待值做了最好的註釋。

然而,期待有多大,失望就會有多大,當用戶對《逆水寒》抱著滿滿的期待時,《逆水寒》的任何一個弱點都會被放大。

平心而論,《逆水寒》這款產品與10年前,乃至5年前的同類型產品相比,儘管有瑕疵,但是整體上超出遠遠不止一層,但是它所受到的輿論風波卻遠遠大於那些產品。

因為當時當下,只有《逆水寒》這樣一款新產品可以給予用戶評頭論足,因而造成了每一個缺點都被放在陽光下。

當然,這只是一個最為表象的原因,真正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我們無法對《逆水寒》是一款好產品還是一款差的產品下結論,但是我們知道的是《逆水寒》無論好壞與否,其實已經脫離了這個時代的大勢。

何為時代大勢,一刀分左右,《逆水寒》恰好不在左邊,也不屬於右邊,而是被遺留在了中間,借用動漫當中的一句話,“我是舊時代的殘黨,新世界沒有承載我的船”。

左邊是端遊IP在手游上的風生水起,《天龍八部》、《傳奇》、《奇蹟》、《劍俠情緣》等端遊IP一個又一個的統治著暢銷榜,一個IP甚至可以推出2個、3個乃至4個產品,每一個產品或許生命週期不長,但是不妨礙他們在那一段時間內賺得夠多,快錢也是錢,情懷變現不是貶義,商人總要在商言商。

右邊是《英雄聯盟》、《DOTA2》、《絕地求生》乃至《太吾繪卷》、《中國式家長》、《三國全面戰爭》,是Steam和WeGame,是PS和Switch。

《逆水寒》不屬於任何一方,任何一方都不會為其搖旗吶喊,它被遺留在了歷史的大船上。

所以,《逆水寒》是不是一款好產品,對於當下它所遭受的輿論環境,或許會有改變,但不會質變,因為從這款產品立項的那一刻,做中國傳統端遊的那一刻開始,它已經埋下了今天的問題。

3

如果,純粹的與同類產品比品質,《逆水寒》是一款好產品,但如果放在當下的遊戲環境當中,《逆水寒》又不是一款好產品,好與壞之分,其實只看我們選擇的座標軸而已。

其實如果換一個角度,《逆水寒》一開始是出的手遊,它所遭受的非議絕對不會像現在一樣,就像《楚留香》,就像《完美世界》。

而且,我們可以可定的是,如果網易當初不立項《逆水寒》,拿出同等的資金、人力、時間去做手遊,那麼它的收穫肯定會比《逆水寒》的端遊更好。

儘管《逆水寒》在6月上線後,無論是去年網易的Q3財報、Q4財報,還是今年的Q1財報,在網易遊戲增長的功勞簿上,我們都看到了《逆水寒》的影子。

但是我們橫向對比《楚留香》就會知道其中的差距所在,《楚留香》上線的2018年Q1、Q2,網易的環比增長為7億和13億元,而《逆水寒》上線的Q3和Q4的環比增長為3億、7億元。

當然,這是事後的覆盤,事前的網易是如何想的,我們無從得知,我們只知道從結果去看,《逆水寒》真的是網易一個巨大的失誤,是我們上文所說的愚笨的人去做的事情,無論營收還是輿論上,都不盡如人意。

但是,世界上永遠不缺少順勢而為的聰明人,恰恰相反的是少了一些逆流而上的愚笨之人。

我們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有這樣的人,但是我們希望,當這樣的人出現時,世界可以保有哪怕一絲的善意,讓它不至於徹底否認自己所走的道路。

“如果以後徹底沒有了《逆水寒》,這座江湖還是江湖,但總會缺少了一點什麼,不是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