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50餘家縣級醫院承擔轄區內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

""寧波50餘家縣級醫院承擔轄區內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

上世紀30年代的奉化公立醫院。受訪者供圖

1931年,奉化公立醫院創建,院舍為兩幢木結構樓房及40餘間平房,設病床22張,醫務人員20名。該院是奉化區人民醫院的前身之一,也是寧波創建最早的縣級醫院。

經過新建、合併、改擴建,目前寧波共有50餘家縣級醫院,它們承擔著轄區內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以及急危重症患者的搶救和疑難雜症疾病上轉的功能。

寧波最早的縣級醫院創建於1931年

據奉化區人民醫院院史記載,該院的前身是奉化公立醫院和奉化縣衛生院。其中,奉化公立醫院建於1931年,奉化縣衛生院建於1943年。1953年,兩家醫院合併,並於1955年改名為奉化縣衛生院。

60多年來,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迅速發展,以及老百姓對看病就醫需求的提高,奉化區人民醫院幾經擴建。1962年9月,奉化縣衛生院遷入奉化公園路36號,新建門診樓、住院樓,設病床80張,醫務人員66名。1964年底,又建造了門診部和手術室大樓,面積1276平方米,次年床位發展到156張。1983年底,門診大樓竣工,佔地面積2860平方米,床位增至230張,日門診量最高達1100人次。1989年,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的住院大樓竣工,病床增加到315張。隨後幾年,又相繼建立了特檢樓、傳染病房,開設了母嬰同室、重症監護病房、新生兒病房。2003年4月,醫院新建住院樓竣工,主樓共19層,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目前,醫院床位發展到720張,年門急診人次超百萬,出院2.6萬餘人次。

上世紀90年代後縣級醫院進入快速發展期

韓守仁,今年75週歲,曾擔任原奉化市人民醫院黨總支副書記,同時也是該院的一名外科醫生。1962年,他從原紹興衛校畢業到奉化衛生系統工作。1984年,調入當時的奉化縣人民醫院,1988年擔任該院副書記。

他回憶說,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奉化縣人民醫院無論基礎設施、醫院管理還是醫療水平在縣級醫院中都名列前茅。比如,1988年,醫院住院病歷質量三次榮獲寧波市縣級以上醫院第一名;新技術新項目也不斷髮展,如外科的“肝膽脾”手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1993年醫院單獨設立心內科,成功為7名心臟疾病患者安裝心臟起搏器,其中雙腔心臟起搏器安裝術填補了當時寧波市的空白。

據瞭解,1986年奉化縣人民醫院在醫院等級評審中成功晉級二級乙等醫院,隨後又於2006年成為二級甲等醫院。目前,醫院正在向三乙醫院發起衝刺。

但是跟現在比起來,當時的醫療條件還很落後。比如當時甲亢患者的甲狀腺切除手術,韓守仁印象很深,“甲狀腺血管豐富,手術時需要不斷止血,那時候不像現在這樣有止血刀,而是醫生拿線把血管一根根扎住才能止血。手術通常要做四五個小時,一場手術下來,剪下來的線頭可以裝滿一個罐子。現在設備先進了,技術提升,這樣的手術只需要兩個小時就能完成,止血也不用線紮了。”韓守仁說。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之後,依託先進的醫療儀器設備,包括奉化市人民醫院在內的各家縣級醫院進入快速發展期,醫療設備和醫療水平發展迅速。1993年,奉化市人民醫院投入近500萬元,引進第四代全身CT,為保證CT檢查和診斷質量,特聘請浙二醫院教授到院現場指導。1993年8月中旬,美國MPdasonvce公司生產的經顱多普勒診斷儀投入使用,這種利用超聲設備進行的無創性腦血管檢查方法,當時處於國內先進水平。2001年,投資400餘萬元引進日本島津心血管及全身減影造影機(DSA),在介入治療領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0年前縣級醫院開始探索管理模式

奉化區人民醫院的發展壯大是寧波縣級醫院發展的縮影,而北侖區人民醫院的託管模式則是我市縣級醫院在管理上的創新和突破。

時光追溯到10年前。作為國家級開發區,北侖集中了大量外資企業,常住人口中有很多外商和港澳同胞。但同時期的北侖區人民醫院醫療基礎薄弱,屬於低水平二甲醫院,不僅和北侖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相適應,也落後於寧波其他縣級醫院。

未來的路要怎麼走?在前期做了大量對接後,北侖區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簡稱浙大一院)簽署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開展全面、緊密型託管合作。2009年1月,浙大一院開始向北侖區人民醫院輸出管理團隊和技術團隊,全面負責後者的行政事務權、人事調配權和經營決策權,同時接受醫院職工前往杭州進修、培訓。

浙大一院派駐擔任北侖區人民醫院院長的張幸國認為,這種託管模式是早期城市醫院與縣級醫院的緊密型醫聯體,是“雙下沉、兩提升”戰略的先行先試。北侖區人民醫院也由此成為浙江省醫改系列政策的試驗田和先鋒隊。

"寧波50餘家縣級醫院承擔轄區內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

上世紀30年代的奉化公立醫院。受訪者供圖

1931年,奉化公立醫院創建,院舍為兩幢木結構樓房及40餘間平房,設病床22張,醫務人員20名。該院是奉化區人民醫院的前身之一,也是寧波創建最早的縣級醫院。

經過新建、合併、改擴建,目前寧波共有50餘家縣級醫院,它們承擔著轄區內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以及急危重症患者的搶救和疑難雜症疾病上轉的功能。

寧波最早的縣級醫院創建於1931年

據奉化區人民醫院院史記載,該院的前身是奉化公立醫院和奉化縣衛生院。其中,奉化公立醫院建於1931年,奉化縣衛生院建於1943年。1953年,兩家醫院合併,並於1955年改名為奉化縣衛生院。

60多年來,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迅速發展,以及老百姓對看病就醫需求的提高,奉化區人民醫院幾經擴建。1962年9月,奉化縣衛生院遷入奉化公園路36號,新建門診樓、住院樓,設病床80張,醫務人員66名。1964年底,又建造了門診部和手術室大樓,面積1276平方米,次年床位發展到156張。1983年底,門診大樓竣工,佔地面積2860平方米,床位增至230張,日門診量最高達1100人次。1989年,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的住院大樓竣工,病床增加到315張。隨後幾年,又相繼建立了特檢樓、傳染病房,開設了母嬰同室、重症監護病房、新生兒病房。2003年4月,醫院新建住院樓竣工,主樓共19層,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目前,醫院床位發展到720張,年門急診人次超百萬,出院2.6萬餘人次。

上世紀90年代後縣級醫院進入快速發展期

韓守仁,今年75週歲,曾擔任原奉化市人民醫院黨總支副書記,同時也是該院的一名外科醫生。1962年,他從原紹興衛校畢業到奉化衛生系統工作。1984年,調入當時的奉化縣人民醫院,1988年擔任該院副書記。

他回憶說,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奉化縣人民醫院無論基礎設施、醫院管理還是醫療水平在縣級醫院中都名列前茅。比如,1988年,醫院住院病歷質量三次榮獲寧波市縣級以上醫院第一名;新技術新項目也不斷髮展,如外科的“肝膽脾”手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1993年醫院單獨設立心內科,成功為7名心臟疾病患者安裝心臟起搏器,其中雙腔心臟起搏器安裝術填補了當時寧波市的空白。

據瞭解,1986年奉化縣人民醫院在醫院等級評審中成功晉級二級乙等醫院,隨後又於2006年成為二級甲等醫院。目前,醫院正在向三乙醫院發起衝刺。

但是跟現在比起來,當時的醫療條件還很落後。比如當時甲亢患者的甲狀腺切除手術,韓守仁印象很深,“甲狀腺血管豐富,手術時需要不斷止血,那時候不像現在這樣有止血刀,而是醫生拿線把血管一根根扎住才能止血。手術通常要做四五個小時,一場手術下來,剪下來的線頭可以裝滿一個罐子。現在設備先進了,技術提升,這樣的手術只需要兩個小時就能完成,止血也不用線紮了。”韓守仁說。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之後,依託先進的醫療儀器設備,包括奉化市人民醫院在內的各家縣級醫院進入快速發展期,醫療設備和醫療水平發展迅速。1993年,奉化市人民醫院投入近500萬元,引進第四代全身CT,為保證CT檢查和診斷質量,特聘請浙二醫院教授到院現場指導。1993年8月中旬,美國MPdasonvce公司生產的經顱多普勒診斷儀投入使用,這種利用超聲設備進行的無創性腦血管檢查方法,當時處於國內先進水平。2001年,投資400餘萬元引進日本島津心血管及全身減影造影機(DSA),在介入治療領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0年前縣級醫院開始探索管理模式

奉化區人民醫院的發展壯大是寧波縣級醫院發展的縮影,而北侖區人民醫院的託管模式則是我市縣級醫院在管理上的創新和突破。

時光追溯到10年前。作為國家級開發區,北侖集中了大量外資企業,常住人口中有很多外商和港澳同胞。但同時期的北侖區人民醫院醫療基礎薄弱,屬於低水平二甲醫院,不僅和北侖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相適應,也落後於寧波其他縣級醫院。

未來的路要怎麼走?在前期做了大量對接後,北侖區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簡稱浙大一院)簽署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開展全面、緊密型託管合作。2009年1月,浙大一院開始向北侖區人民醫院輸出管理團隊和技術團隊,全面負責後者的行政事務權、人事調配權和經營決策權,同時接受醫院職工前往杭州進修、培訓。

浙大一院派駐擔任北侖區人民醫院院長的張幸國認為,這種託管模式是早期城市醫院與縣級醫院的緊密型醫聯體,是“雙下沉、兩提升”戰略的先行先試。北侖區人民醫院也由此成為浙江省醫改系列政策的試驗田和先鋒隊。

寧波50餘家縣級醫院承擔轄區內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

北侖區人民醫院當前的門診樓和住院樓。受訪者供圖

10年託管從“輸血”實現“造血”

對於老百姓來說,評價一家醫院好不好,首先就是能不能方便地看上病,能不能把病治好。浙大一院託管北侖區人民醫院之後,醫療水平快速提升,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比如,9年前北侖的尿毒症患者要做血透,只能輾轉搭乘公交去寧波市區的幾家醫院做,來回要花上一天時間,一個星期做三四次,非常不方便。看到這一情況,浙大一院派駐腎內科專家團隊於2010年3月29日到北侖區人民醫院組建腎內科。

現在擔任腎內科副主任的夏敏當時是腎內科團隊初創成員之一,“剛開始,我們團隊只有三四個人,有20臺血透機。經過發展,團隊已經壯大到了12人,58臺血透機,血透一個月達到2300餘人次。”夏敏介紹說。經過努力,目前北侖區人民醫院腎內科血透規模在寧波各大醫院中位列第二。

張幸國表示,要真正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光靠浙大一院專家的“輸血式”支援顯然不夠,必須儘快把當地醫生的水平帶上來,幫助他們實現“造血”功能。

10年來,浙大一院向北侖區人民醫院派駐專家4萬餘人次,有30多個學科專家常駐北侖,部分專家直接擔任科主任,新建了腎內(血液淨化中心)、重症醫學、血液腫瘤等9個新學科,其中神經內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內科成為浙江省縣級醫學龍頭學科,11個學科成為浙江省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2013年1月,該院以高分晉級三級乙等綜合醫院。

2018年度,該院門急診服務147萬人次,較託管前增長146%;醫院總收入達6.94億元,門診均次費用、住院均次費用、平均住院日等指標位居寧波同級醫院最低水平,而CMI值(疾病診療難度)處於同級醫院前列,看同樣的病在北侖區人民醫院可以花更少的錢。醫院業務增長速度在浙江省同級醫院中處於領先水平。寧波晚報記者賀豔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