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家汙化的羅馬皇帝——尼祿,他受人民愛戴,卻被描述為暴君

史學家汙化的羅馬皇帝——尼祿,他受人民愛戴,卻被描述為暴君

說到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中國人一定提名夏桀、商紂,在史官筆下,這兩人壞事做盡,所有人都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說到幹壞事能力很突出的暴君,西方歷史中也有這麼一位——尼祿。

史學家汙化的羅馬皇帝——尼祿,他受人民愛戴,卻被描述為暴君

關於他的謠言很多,最著名的一條就是他點著了羅馬城,就為了看火焰。那麼,尼祿這個人到底是不是個壞胚呢?

另一個真相

歷史上的尼祿,真的像羅馬歷史學家所暗示的那樣可怕嗎?恐怕我們得好好捋一捋整件事。

基於他在位期間和其後所著成的史書,尼祿(公元37至68年)一直被認為是一個熱衷於權力,但精神不穩定,殘忍嗜血的暴君,他用可怕的暴力行為來實現管理,例如毒害先帝之子,處決他的母親,殺死自己的妻子,並炮製了一場大火摧毀了大半個羅馬城。

史學家汙化的羅馬皇帝——尼祿,他受人民愛戴,卻被描述為暴君

尼祿迫害老百姓的油畫

這幾件事有一些可能確實發生過,然而,通過對歷史記載的仔細分析,扣在尼祿頭上的假帽子太多,讓他蒙受了不白之冤。

瞭解歷史真相的一個好方法是考古,史書受史學家個人好惡的影響,難免充斥一些偏見,但考古發現並不會說謊,尤其是龐貝古城這樣一個跨越時空限制的歷史“活標本”。

考古學家在龐貝城找到的考古證據顯示,至少在龐貝,尼祿是一個受歡迎的領導人。龐貝城在尼祿死亡後10年被火山灰埋葬,當地留存的證據足以佐證那段歷史的真相。

史學家汙化的羅馬皇帝——尼祿,他受人民愛戴,卻被描述為暴君

尼祿在公元54年登基成為皇帝,當時他只有17歲,從各方面來看,他對藝術的興趣比管理國家更為濃厚,正是這樣的喜好造成了別人對他的偏見,因為羅馬是個尚武的國家,任何對軍事征服不感興趣的皇帝,就會被默認為不合格的領袖。

炮製的故事

關於尼祿的歷史記載,基本上來自三位歷史學家,分別是寫《歷史》的塔西佗,寫《羅馬十二帝紀》的蘇維託尼烏斯,以及寫《羅馬史》的卡西烏斯·迪奧。雖然這三位擔得起秉筆直書、文如班馬的評價,可作為操持羅馬價值觀的史學家,他們在著作中可能對尼祿的故事進行了某些帶有偏見的加工,誇大或者發明了尼祿的一些“不良”行為,使“壞皇帝”看上去更加拙劣不堪。

史學家汙化的羅馬皇帝——尼祿,他受人民愛戴,卻被描述為暴君

據塔西佗記載,年輕的尼祿對於皇位的穩定性憂心忡忡,於是通過在飲料中下毒,殺死了自己13歲的繼弟布列塔尼庫斯,然後塔西佗的記載似乎帶有明顯的政治動機,以至於這段描述不可信。

塔西佗寫道,尼祿在一壺水中添加了無味無色的毒藥,然後把水摻進飲料中,布列塔尼庫斯毫無防備,將毒水一飲而盡。毒藥效力十分強大,幾秒鐘內就殺死了皇帝的弟弟。

史學家汙化的羅馬皇帝——尼祿,他受人民愛戴,卻被描述為暴君

然而,根據現場還原,當時流行的毒藥是植物提取的天然萃取物,並非見血封喉的超級鴆毒,要在幾秒鐘內殺死布列塔尼庫斯,需要他喝下濃度非常高的毒藥汁。問題是高濃度的毒藥會有明顯的氣味和顏色,布列塔尼庫斯不會蠢到喝下這種東西。

塔西佗還描述了公元64年羅馬大火的故事,據他記載,皇帝為了能夠建設一座新的宮殿,放火燒燬了羅馬城,並在熊熊火焰中演奏音樂。這場大火燒了六天,摧毀了三分之二的城市。關於這場蹊蹺的大火,大多數人覺得尼祿是罪魁禍首,這項指控可能冤枉了他,因為在大火背後,另有隱情。

史學家汙化的羅馬皇帝——尼祿,他受人民愛戴,卻被描述為暴君

羅馬大火

城市建設,尤其是在羅馬這樣的超級城市搞城市建設,總是會伴隨著權力和金錢的交換。尼祿推行自己的建設計劃,遭到了眾多貴族的阻撓,他們通過議院對抗皇帝,希望新的城建計劃胎死腹中。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尼祿與羅馬大火有關係,但貴族們對他的不滿人盡皆知,在這種環境中,謠言很容易炮製,也很容易流傳。

人民的選擇

根據在龐貝古城發現的壁畫銘文,考古學家發現,即便羅馬上層對尼祿充滿鄙視,但普通人卻十分喜歡他。

史學家汙化的羅馬皇帝——尼祿,他受人民愛戴,卻被描述為暴君

幼年尼祿塑像

公元79年,這座古城被維蘇威火山噴發的火山灰掩埋,此時距離尼祿死亡已經過去10年了,但龐貝的建築物上仍然保留著對尼祿的讚美。

一面充滿彩繪的牆寫著——“為皇帝和皇后的決定歡呼,你們壽與天齊,我們永遠幸福。”

從考古證據可以看出,普通人對逝去的皇帝十分崇敬。

史學家汙化的羅馬皇帝——尼祿,他受人民愛戴,卻被描述為暴君

不幸的是,對於尼祿來說,即便深受老百姓青睞,但遭到歷史學家討厭,就足以使他遺臭萬年,尤其是蘇維託尼烏斯,這位史家在《羅馬十二帝紀》中描寫了大量尼祿驕奢淫逸的故事。

他寫到尼祿喜歡唱歌,為了給自己助興,他一次就召集了5000多名年輕人為他鼓掌。這些人幾乎成為了皇帝的人質,即使有天大的事,也不能離開劇院。為了增加戲劇性,蘇維託尼烏斯甚至說有孕婦在劇場中生了孩子,許多人因為鼓掌而疲憊不堪,甚至躺在地上裝死。

除了攻擊尼祿的興趣愛好,蘇維託尼烏斯還喜歡描述尼祿的個人生活,包括畜養孌童,誘惑已婚女性,甚至覬覦自己的母親。

史學家汙化的羅馬皇帝——尼祿,他受人民愛戴,卻被描述為暴君

尼祿和母親

至於尼祿的治國之術,在蘇維託尼烏斯筆下更是不堪,皇帝是一個揮霍無度的蠢材,無法掌控自己的軍團,後者在征討高盧叛亂無果的情況下背叛了主人。

史學家汙化的羅馬皇帝——尼祿,他受人民愛戴,卻被描述為暴君

尼祿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於公元68年自殺,他沒有留下繼承人或繼任者,最終帝國陷入了不可思議的混亂。

悲劇的根源

熟讀羅馬歷史的每一個人都相信,如果當年不是被母親抱上了王座,尼祿或許會活得更加得心應手,只要他遠離政治,轉而尋求另一條藝術的道路,所有人都會更加快樂。

史學家汙化的羅馬皇帝——尼祿,他受人民愛戴,卻被描述為暴君

退一步說,如果能夠自己選擇,尼祿可能根本就不會選擇成為羅馬皇帝。從尼祿的生平來看,他不是一個天生的統治者,僅在皇帝的人選這一點上,西方和中國類似,犯了同樣的錯誤。

史學家汙化的羅馬皇帝——尼祿,他受人民愛戴,卻被描述為暴君

作為帝國的中樞,皇帝必須勤勉、無私、必要時犧牲自己的幸福,可很多不成功的皇帝不具備這樣嚴格自律的性格,他們天生喜歡自由自在,厭惡揹負太多的責任,只是因為自己流淌著貴族的血液,不得不執掌權柄,雖然他們可能意外地乾的不錯,但對所有人來說,讓一個不情願控制局面的人掌握一切,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你對尼祿的生平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

請隨手關注、點贊、轉發,支持原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