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暫停逆回購操作24個交易日 市場對於降準降息的預期有所升溫

逆回購 經濟 中國人民銀行 平安證券 投資 精選熱點資訊 2018-11-30

昨日央行公告稱,11月28日不開展逆回購操作,這是自10月26日以來,央行連續24個交易日暫停逆回購操作。業內人士認為,央行此次暫停逆回購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收緊。而市場對於降準降息的預期有所升溫,降準的預判要高於降息。

昨日央行公告稱,考慮到臨近月末財政支出增加,將推高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11月28日不開展逆回購操作。今日央行實現零投放零回籠。這是自10月26日以來,央行連續24個交易日暫停逆回購操作,繼續刷新空窗期時長新高。在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方面,央行也只是在11月5日等量續作了4035億元MLF,未淨投放任何資金。

央行貨幣政策沒有收緊

央行為何連續暫停逆回購操作?平安證券認為,央行此次暫停逆回購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收緊,央行此舉可能出於以下三個方面考慮,一是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依然處於合理充裕水平,二是市場利率依然保持低位平穩運行,三是邊際緩解中美利差倒掛帶來的人民幣貶值壓力。平安證券同時強調,即使是長時間的暫停逆回購操作,也並不意味著央行貨幣政策的即將收緊,我國貨幣政策的方向並不是說改就改的。平安證券認為我國貨幣政策中性寬鬆的主基調不會改變。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指出,近期央行連續暫停逆回購,主要是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到期的資金比較少,不需要通過逆回購來續做;前期降準和公開市場釋放的大量資金堆積在銀行間市場,並沒有大規模進入到實體經濟。

降準降息預期有所升溫

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隨著央行持續暫停公開市場操作,市場對於降準降息的預期有所升溫,而降準的預判要高於降息。

中金宏觀研報認為,儘管央行10月曾再次較大範圍降準,但貨幣供應增速繼續走低。而10 月M1(狹義貨幣供應量)已接近零增長,表明往前看通脹預期可能進一步回落、貨幣流通速度承壓。此外,在當前宏觀基本面走弱、企業投資回報率下降的大環境下,短期資本外流的壓力可能會持續、從而壓制基礎貨幣增長。因此,央行有進一步降準的空間,而財政資金也需要加大投放力度。同時,地產相關的政策亟需儘快調整,監管政策也需更為務實,以緩解投資主體對景氣進一步下行的擔憂,加強貨幣寬鬆對實體需求的傳導。

“無論是從擴大貨幣乘數、降低商業銀行機會成本對衝經濟下行壓力出發,還是從貨幣政策調控轉型角度看,準備金率都需要逐步下調。”國金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數量角度方面,準備金率的下調將通過貨幣乘數的擴張影響貨幣派生能力;價格角度方面,準備金率的下調可以降低商業銀行機會成本;長期來看,我國貨幣政策調控方式在從數量型向價格型主導轉變的過程中,過高的存款準備金率會削弱政策利率的傳導效率。

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卞永祖也認為,目前中國的存款準備金率相對較高,為進一步降準提供了空間。此外,若外貿環境惡化影響國內就業,或寬信用向寬貨幣演變仍不順暢,則不排除央行實施降息的可能性。

總體來看,大部分業內人士都認為降準比降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更大。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預計,短期內利率不會調整,特別是基準利率。一方面中美貿易摩擦走向及美聯儲12月加息對匯率的影響等,還要進一步觀察;另一方面目前國內通脹水平相對溫和,預計利率的變化至少是明年一季度以後。

流動性寬鬆導致理財產品收益下滑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央行貨幣政策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一般來說,市場流動性越充裕,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就越低。今年以來受到流動性寬鬆影響,無論銀行理財還是貨幣基金收益率都在降低,但相比之下,貨幣基金的下降幅度更大。數據統計,10月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48%,整體高於貨幣基金的收益水平,期限越長,收益越高。

從眼下形勢看,年底的流動性仍不會緊張。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稱,央行暫停公開市場操作不是收緊的跡象,當前貨幣政策基調仍是穩健中性,流動性合理充裕,只是在年底財政資金帶來較多流動性或工具選擇上可能有些考慮。整體來看,未來一是流動性仍會合理充裕,二是信貸投放增速可能短期走高。

華創證券分析指出,因為銀行投資限制更鬆以及對客戶流動性把控更有優勢,未來銀行開放式理財產品收益優勢有望保持。銀行理財購買門檻下降的同時,貨基T 0贖回提現受到限制,未來銀行現金管理類工具收益以外的優勢也會更加明顯。

文/本報記者 程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