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武漢用電突破1千萬千瓦!最大負荷預計近期出現

能源 高峰 社會 武漢晚報 2017-07-18

武漢晚報7月17日訊(記者胡蝶 通訊員王欣)盛夏高溫天氣來臨,居民用電又衝向峰值。今天(7月17日),國網武漢供電公司在武漢電網2017年迎峰度夏新聞通氣會上預計,今夏全市電力供需總體平衡,電網最大負荷可能比去年提前出現,可能再創新高。

最高負荷預計近期出現


今天(7月17日)下午1點30分,武漢電網最大負荷突破了1000萬千瓦,達到1000.3萬千瓦,比去年同期的最大負荷增加了1.73%。
去年,武漢電網刷新歷史記錄的最高負荷是1038萬千瓦,出現在去年的8月19日。
今年,上週三入伏後,市民明顯感到氣溫驟升,離開了空調就喊熱。據預測,從7月下旬開始,武漢地區高溫日數將逐漸增多,最高氣溫直逼38至39攝氏度,武漢電網進入負荷高峰期,最大負荷將出現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可能達到1100萬千瓦,同比增長5.9%;最大日用電量將達到2.3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9%;7至9月累計電量預計達到15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52%。
武漢供電公司人士介紹,武漢電網每年迎峰度夏持續的時間長,夏季降溫負荷大約佔去總用電負荷的40%。溫度情況和高溫天氣持續的時長,對電網負荷和電量的影響較大。通常,夏季最高氣溫持續4至5天后,主網用電負荷和日用電量就會達到最大值。目前預計的1100萬千瓦最大用電負荷,是按一週內持續出現36℃以上高溫做出的預測值。一旦出現更加極端的高溫天氣,今夏最大用電負荷很可能達到1120萬千瓦以上。

今天下午武漢用電突破1千萬千瓦!最大負荷預計近期出現


圖文無關

全市電力供需總體平衡


市民不用擔心,武漢供電公司預計,今夏用電高峰期間,我市電力供需總體是平衡的。
今年1至6月,武漢地區全社會用電量218.33億千瓦時,與去年同比增加5.56%,全市用電需求穩步增長。同時,沒有出現持續乾旱天氣,長江、漢江等流域來水同比增長10%至20%,火電廠電煤供應總體寬鬆,當前全省電煤庫存394萬噸,較去年同期多存57萬噸,日進煤量與耗煤量基本保持平衡。今年以來,武漢電網還新建、擴建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6座,新增主變容量131.6萬千伏安,輸電線路263.15公里。
即使一旦出現電力缺口,供電公司也會首先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確保城鄉居民生活正常用電,確保重要用戶用電可靠。

持續高溫局部用電或吃緊


由於缺少變電站電源支撐,在持續極端高溫天氣下,我市局部電網仍然可能存在用電卡口,主要集中在徐東、武昌南部地區(含東湖開發區)、漢口北部城區、青山局部地區。
武漢供電公司相關人士解釋,武昌南部、光谷、魯巷片區,是因為220千伏元寶山變電站的建設受阻,缺乏新的220千伏電源支撐,造成區內變電站尤其是珞珈山變電站的重載情況突出。
漢口北部城區的負荷增長迅速,黃浦路、福建街、瀋陽路等變電站的負載較重,急需增加110千伏分金爐變電站來提升供電能力,但因為變電站用地等原因,目前無法開工。
徐東片區的用電負荷也快速增長,區內體育館、和平變電站負載較重,供電能力明顯不足,而區內規劃的220千伏徐東變電站建設受阻,電網補強措施難以實施。
青山周邊多座變電站的供電能力吃緊,針對去年迎峰度夏時提出的青山園林路、奧山世紀城一帶的供電卡口問題,今年已通過配電網建設,轉移了園林路變電站的部分負荷,但該地區負荷增長迅速,變電站重載問題沒有根本解決,110千伏東方雅園變電站建成投運後可有效緩解當地的供電壓力,可惜目前建設阻力較大。
供電公司請廣大市民理解、支持電網建設,以保證夏季大負荷期間的安全、穩定供電。

發生故障頂酷暑全力搶修


持續高溫,電網持續大負荷,可能造成輸變電設備因超載運行而發生故障,從而停電。為保障居民用電,供電工作人員將頂酷暑全力搶修。
35℃以上高溫時,漢口、武昌、漢陽的帶電作業搶修人員保持24小時待命狀態,隨時準備不停電處理電力線路、設備的故障隱患。計劃停電信息在《武漢晚報》等媒體上按期發佈,嚴禁提前停電和延後送電。在故障高發區域增加流動搶修站點,有效縮短搶修到達現場的時間。在全市3000個社區配備供電網格員,近1000名網格員對口服務3-5個社區,24小時開機。

編輯付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