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 | 綜合能源服務市場開發戰略研究與建議

自2017年起,國網、南網先後發佈紅頭文件,正式宣佈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隨後,各企業紛紛提出向綜合能源服務轉型或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的口號,綜合能源服務這一新業態正式登上能源行業激烈角逐的舞臺。為此,綜合能源服務市場如何開發成為眾所關注的焦點,本文試圖提供一些思路,供參考。

(來源:能源研究俱樂部 ID:nyqbyj 作者:能源情報研究中心 封紅麗)

1、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路徑及市場機會分析

在分析綜合能源服務市場開發戰略之前,我們先對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的生命週期及全產業鏈進行詳細闡述,從而挖掘綜合能源服務的市場機會。

(一)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生命週期分析

“綜合能源服務”一詞首次在官方文件提出,是2016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佈的《有序放開配電業務管理辦法》中第十二條指出的“配電網運營者可有償為各類用戶提供增值服務。包括但不限於:用戶多種能源優化組合方案,提供發電、供熱、供冷、供氣、供水等智能化綜合能源服務”,至此綜合能源服務的萌芽出現。

從生命週期來看,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將經歷初級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衰退階段四個階段,具體見圖1,將逐步實現各種能源獨立運行向多種能源融合過渡,朝著智能化、信息化和數字化融合方向發展,促使能源流、信息流、數字流融合,待電力及其他能源現貨交易及中長期交易市場逐步成熟,綜合能源交易平臺也將發揮重要作用。具體而言,四個階段也將呈現不同的發展特點。

深度好文 | 綜合能源服務市場開發戰略研究與建議

圖1 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生命週期

初級階段特徵:進入該產業的企業數量較少,大多數企業都處於觀望狀態,主要處於項目孵化階段。主要進入者為國有大型企業,如國網、南網、華潤電力等。電網企業迫於電改導致的利益調整格局,以及順應新能源地位不斷上升的發展趨勢,主動自我革新,拓展新業務,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以民營企業為主的新能源企業,為抓住新的市場機遇,也紛紛跟進。

成長階段特徵:進入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多,關鍵技術取得重要突破(如多能源調度技術、儲能技術),能源系統向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方向延伸,實現諸如智能設備物聯(即生產現場的生產設備、產線和工藝裝置、工業機器人、傳感設備等數字化物理實體通過標準通信接口、協議轉換等方式將數據上傳至車間層、企業層管理系統或監控系統)等。

成熟階段特徵:進入的企業數量持續增加,市場接近飽和,形成低增長率、高佔有率的市場。市場化交易變得活躍,隨著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交易平臺逐漸發達,諸如碳交易、各能源品種交易等。

衰退階段特徵:新業態不斷湧現,產生替代作用。市場處於飽和狀態,開始淘汰競爭力較弱的企業。

綜合能源服務產業市場成熟度,主要取決於:(1)能源價格下降速度和空間,特別是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燃氣價格等;(2)技術進步速度,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儲能技術、微電網技術、多能調控技術等,將直接決定其成本下降速度和空間;(3)政策扶持力度,如綜合能源服務頂層設計、標準等政策是否健全完善,對於新業態是否有補貼及其他優惠政策等;(4)能源市場化程度,包括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等。

根據國網公司相關研究報告預測,2020~2025年,我國綜合能源服務產業進入快速成長期,市場潛力將從0.5萬億~0.6萬億元增長到0.8萬億~1.2萬億元;2035年步入成熟期,市場潛力將在1.3萬億~1.8萬億元之間。

(二)綜合能源服務全產業鏈分析

從定義上看,綜合能源服務可以提供多種能源和多種服務。然而,目前各類能源子系統之間在規劃、設計、建設、運行和管理層面仍相互獨立,存在體制壁壘。企業在開展供電、供熱、供冷、供水、供氣等多種業務時,都有各自獨立的產業鏈。

作為新的業務形態,綜合能源服務產業鏈的形成和建立,具體見圖2,需要逐步打破能源行業壁壘,建立綜合能源市場及相應的管理機制,促進各能源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促進多種能源之間的綜合管理與協調利用。當前構建的綜合能源服務系統主要以電為核心,多能耦合。從各類能源的產業鏈來看,電力產業鏈產生較大調整,在經歷電力體制改革後,出現了很多新業態,由原來的“發-輸-配-售”演進為“發-輸-配-售-儲-用-雲”。其次,供熱產業鏈的熱源由以煤為主逐步向清潔能源過渡,尤其在清潔供暖領域,大力推進“煤改電”“煤改氣”等清潔能源供暖方式,另外,地熱能利用也初具規模。

深度好文 | 綜合能源服務市場開發戰略研究與建議

圖2 綜合能源服務產業鏈圖

(三)綜合能源服務市場機會分析

所謂市場機會就是市場上存在的尚未滿足或尚未完全滿足的顯性或隱性的需求。就綜合能源服務這一新業態而言,推動該產業誕生的表面原因是體制改革產生的需求,深層次原因有兩點:一是保護環境。二是提高能效,從而降低運行成本。當前有節能環保硬性要求的地方最有市場,有節能環保目標的地方機會最大。可以說,節能環保需求是挖掘綜合能源服務市場機會最基本的出發點,直擊高耗能、高汙染行業。以“世界褲都”著稱的廣西玉林的牛仔服裝產業的盤活就是成功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的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分析】上個世紀70年代末廣西玉林市福綿人的牛仔服裝產業興起。在2011~2012年間,當地褲業年產值3億多元,被譽為“世界褲都”。然而,牛仔服裝生產所必需的水洗廠存在突出的環境問題。2016年7月,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責令其關停福綿區所有因環保問題不達標的水洗廠。

為改變這一落後現狀,2016年福綿區委、區政府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建起中滔環保產業園,推動“世界褲都”產業轉型升級。2016年9月該產業園正式動工建設,目前一二期已投產,預計全部建設總投資達100億元,總規劃佔地面積5460畝,是華南地區首個水電氣熱統一供給、第三方治汙、治汙設施先於企業建設的綜合類環保產業園。

該改革模式,不僅初步解決了環保與經濟發展的問題,還成功吸引了大量珠三角服裝企業落戶,並且順理成章地開展了綜合能源服務業務。截至2018年5月底,福綿區原有的24家水洗廠中已有15家搬進產業園,不符合條件的已全部關停。現在由中滔集團來統一管理排汙口,只用監管一個口。據測算,企業進駐中滔產業園後,即使在不考慮勞動力價格差異的前提下,水電氣熱的成本可降至廣東地區的70%左右,汙水處理成本可降至80%~90%。廣東、浙江、福建等地區大量紡織印染、服裝加工企業也紛紛要求入園。其中,總報名入園企業已超120家。

宏觀來看,從節能環保的角度挖掘綜合能源服務的市場機會主要來自以下幾個領域:

一是清潔供暖市場需求巨大。儘管綜合能源服務的主戰場是工業領域,但由於當前綜合能源服務的經濟性尚未顯現,而清潔供暖在政策驅動下,加上中央及地方財政支持,供熱領域的盈利模式穩健,因此民用供熱的清潔取暖領域將是進軍綜合能源服務企業率先攻佔的目標市場。國家能源局相關人士預計,2018年北方地區新增清潔取暖面積約15.5億平方米,清潔取暖率達到46%左右,離2021年70%的目標相比,還有24%的增長空間。分領域來看,根據《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北方地區清潔供暖潛力,見表1。

深度好文 | 綜合能源服務市場開發戰略研究與建議

表1 2016~2021年北方地區清潔供暖的市場增長空間

二是煤炭消費替代尚存小部分空間。根據《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到2020年,全國煤炭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下降到58%以下,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煤炭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59.0%,比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因此,煤炭消費總量下降的空間僅有1%,2019年有望提前完成。以京津冀及周邊6省市為例,國土面積僅佔全國7.2%,消耗了全國33%的煤炭,因此煤控重點地區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五省(市)、長三角及汾渭平原。

三是節能服務市場聚焦燃煤鍋爐及住房節能改造。《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加大燃煤鍋爐淘汰力度,同時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重點區域基本淘汰每小時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每小時6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全部完成節能和超低排放改造。推動北方採暖地區城鎮和農村住房節能改造。

四是各類園區循環化改造、提質增效。根據《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對開發區、工業園區、高新區等進行集中整治,限期進行達標改造,減少工業集聚區汙染。完善園區集中供熱設施,積極推廣集中供熱。

五是綠色交通市場激發電動汽車和充電樁市場需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環衛、出租、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重點區域使用比例達到80%;2020年底前,重點區域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公交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

2、市場開發戰略及商業模式分析

為進一步明確綜合能源服務市場的開發思路,下面從市場戰略定位、區域定位、業務定位明確綜合能源服務重點業務的拓展方向和領域,從市場細分明確重點服務對象,從商業模式轉變及創新明確公司盈利模式。

(一)市場定位:重點業務拓展方向和領域

1.戰略定位

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的企業,要綜合考慮政策環境、經濟水平、能源稟賦、用能負荷、用能結構等因素,以信息化系統為基礎,以高粘性服務為核心,以合作共贏為依託,以平臺經濟為理念,按照“以點帶線、以點帶面”的市場開拓思路,以示範項目為引領,從行業和區域兩方面著手拓展綜合能源服務項目落地,見圖3。在行業業務拓展上,重點在各類園區、工業企業、公共建築、居民住宅、新能源發電等領域,以示範項目複製的方式帶動行業業務拓展。在區域拓展上,重點在用能負荷高且集中、工業用能為主、政策扶持力度大的區域。

深度好文 | 綜合能源服務市場開發戰略研究與建議

圖3 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的戰略定位

通過佈局能源生產、消費、儲備、交易等四大板塊全環節服務,實現清潔替代最大化、綜合能效最優化,推動企業向綜合能源服務轉型。在能源生產板塊,運用平臺經濟理念引導分佈式清潔能源發展,通過多能互補協調優化促進能源生產使用效率不斷優化;在能源消費板塊,通過合同能源管理、能源託管、能效提升服務等方式促進客戶能源管理水平的不斷優化;在能源儲備板塊,通過引入蓄熱蓄冷等及電化學儲能技術,實現各類型能源的靈活轉化和靈活調配;在能源交易板塊,聚合客戶資源參與市場化售電,以負荷集成商身份參與電力需求響應,實現“源網荷儲”的友好互動。

2.區域定位

在綜合能源服務發展的初級階段,應優先考慮高負荷用能區、工業集中的優質工業園區以及政策有利區,以平衡新業態發展初期的高昂投資及運營成本。

(1)優選用能負荷大的地區,以電力負荷作為主要參考

深度好文 | 綜合能源服務市場開發戰略研究與建議

圖4 2018年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全社會用電量(單位:億千瓦時)

數據來源:中電聯

當前,綜合能源服務的開展主要以電能為核心,多能耦合。因此,我們重點以電力負荷分佈作為參考依據,結合熱能、天然氣等能源消費情況綜合考慮。根據全社會用電量排行榜,2018年,廣東省仍舊穩居第一,用電量達到6323億千瓦時;江蘇省全社會用電量首次突破6000億千瓦時大關,達到6128億千瓦時,成為繼廣東之後全國第二個年用電量突破6000億千瓦時的省份。其次,第二梯隊的山東、浙江、河南、河北、內蒙古用電量均超3000億千瓦時,具體見圖4。僅這前7個省(自治區)的用電量就佔全國總用電量的近50%。第三梯隊的四川、福建、遼寧、山西、新疆、安徽、湖北7省(自治區)的用電量均處於2000億千瓦時以上。上述14個省(自治區)全社會用電量約佔總用量的72%,應作為重點目標區域。

從用氣負荷看,2018年,河北、江蘇、廣東等省天然氣消費量呈階梯增長,年增量均超過了30億立方米。其中,江蘇省天然氣表觀消費量27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8%,消費量居全國第一位。但值得注意的是,江蘇省的天然氣主要來自外部。廣東省天然氣消費量約22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2%,是該省能源消費增長最快的能源品種。浙江省天然氣消費量達135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28%。受天然氣基礎設施推進、消費增長、“煤改氣”需求釋放、減煤任務重等多重因素影響,浙江省天然氣供需一直處於“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狀況,需求快速增長,價格一路走高。其他主要消費省區市見表2。

表2 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天然氣消費情況

深度好文 | 綜合能源服務市場開發戰略研究與建議

數據來源:各省區市能源局、能監辦、公開資料

從用熱負荷看,2017年,全國城縣鄉總的集中供熱面積為97.9億平方米。其中,城市集中供熱面積為約83.1億平方米,縣城集中供熱面積為14.6億平方米,鄉集中供熱面積為0.2億平方米。分省區市來看,熱負荷主要集中在山東、遼寧、河北,見圖5。

圖5 2017年全國各省區市城縣鄉集中供熱面積(單位:萬平方米)

深度好文 | 綜合能源服務市場開發戰略研究與建議

數據來源:住建部

按照供熱用途可以劃分為工商業供熱和民用供熱。就工商業熱力而言,目前國內工商業熱力需求約佔熱力總需求的70%左右,南北方需求沒有明顯的季節或地域性差異,只與應用的工業領域有關。與居民用熱相比,工業供熱集中度較低,以較為分散的供熱形式為主。一般分佈在工業園區內部或周邊,經營模式包括用熱企業獨立經營、園區統一運營以及第三方供熱等。因地制宜開展工業集中供暖是未來主要發展方向。長三角、珠三角當地政府亦出臺措施,鼓勵工業園區內採取集中供暖等方式來滿足工業熱力需求。

民用供熱主要是供暖。我國冬季供暖需求較迫切的居民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大部分採取在工業生產區域、城市居民集聚區域內建設集中熱源的集中供暖方式。2018年我國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比例約46%,根據《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要求,“2+26”重點城市,到2020年,城市城區全部實現清潔供暖,縣城和城鄉結合部清潔取暖率達到80%以上,市場空間巨大。因此,要重點關注“2+26”城清潔供暖市場。

(2)重點佈局各種園區或經濟技術開發區,甄選優質園區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經濟開發區數量超350個,各類省級產業園區超1200個,較大規模的市產業園區1000多個,縣以下的各類產業園區更是數以萬計。而我國70%的工業用能集中在工業園區,用戶有大量的用電需求,並且用能方式多元化,容易形成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具備形成綜合用能增值服務的條件。因此,工業園區是開展綜合能源服務的最關鍵的戰場。優先選取新產業園區,特別是國務院新批准的國家級示範區,爭取享受優惠政策。

由於工業園區發展良莠不齊,而綜合能源服務當前經濟性尚未顯現,因此要甄選資質好的工業園區佈局示範項目,才能保障其儘快落地。根據同濟大學最新發布的《2018中國產業園區持續發展藍皮書》,從各工業園區持續發展能力排名來看,排名前十的產業園區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蘇州工業園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深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從各省入選的百強產業園區數量來看,江蘇的產業園數量位居榜首,為20家;其次為山東,產業園數量為11家;排名第三的是廣東,產業園數量為9家,第四名為浙江,7家;並列第5名的為安徽和湖南,均為4家,見表3。

表3 2018年全國各省入選百強產業園區數量

深度好文 | 綜合能源服務市場開發戰略研究與建議

(3)藉助當地政策紅利,擇機發展細分領域

短期內,清潔供暖釋放的政策紅利空間巨大。按2017年《關於擴大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城市試點的通知》要求,“2+26”城市、張家口市和汾渭平原城市示範期為三年,中央財政獎補資金標準根據城市規模分檔確定,直轄市每年安排10億元,省會城市每年安排7億元,地級城市每年安排5億元。這一政策極大地帶動了社會資本、地方投資的進入。據不完全統計,約有6000億資金進入。在政策和資本雙重激勵下,各類技術得到迅速湧入、產業規模迅速提升,各類清潔供暖設備銷量異常火爆,甚至供不應求。2017年,燃氣壁掛爐缺貨20%;2018年,空氣源熱風機銷量達10萬臺,空氣源熱風機從幾家發展到幾十家;2018年12月,規模上億的招標公告不下3個;2020年,中深層地熱規模將增加近10倍,蓄熱式電暖氣銷量或達百萬臺。但與此同時,應該意識到清潔供暖中特別是“煤改電”“煤改氣”成本遠高於燒煤的成本,取消補貼後不具備發展的可持續性,因此,綜合能源服務在清潔供暖領域可能享受短暫的紅利。

就全國儲能市場發展情況來看,除了江蘇、廣東、北京、上海等地相對較大的峰谷價差套利具有先天優勢外,安徽和江蘇給出了明確的儲能補貼政策。根據安徽去年出臺的《關於進一步促進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中,提出對併網運行儲能系統給予1元/千瓦時補貼,同時對能源互聯網項目或微電網等創新示範項目給予投資補貼。蘇州工業園區給予0.3元/千瓦時的儲能補貼。同時,今年4月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徵求2019年能源領域擬立項行業標準及外文版翻譯計劃意見的函》,明確提出2019年擬新增儲能標準徵求意見,將進一步推動儲能產業的發展。

在各地政策中,江蘇出臺的相關政策可謂及時且給力。為加快可再生能源和分佈式能源發展,江蘇省2018年2月就出臺了《關於促進分佈式能源微電網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微電網示範項目可以參與售電及輔助服務,並將研究設立專項建設基金,給予其補貼或貸款貼息支持。江蘇在儲能方面也最為積極,除了電網側儲能外,江蘇的用戶側儲能已呈現爆發之勢,這主要得益於其較大的峰谷價差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去年6月江蘇出臺了《關於轉發〈關於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促使江蘇儲能商業化在各地加快佈局。

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底蘇州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剛出臺的《蘇州工業園區綠色發展專項引導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極大地助推綜合能源服務發展。《辦法》明確實施節能改造項目、循環經濟項目、分佈式光伏項目、分佈式燃機項目及儲能項目、能源管理平臺項目、能源互聯網項目,按照項目類型不同分別予以補貼,同時實施“綠色智造貸”優惠政策。這將極大促進企業在蘇州工業園區投資綜合能源服務項目的積極性。同時,協鑫集團早先在該園區佈局的多能互補等相關項目將率先受益,之前虧損或者微盈利的項目,在獲得各項補貼後,將進入快速推動階段。

3.業務定位

在綜合考慮政策環境、經濟水平、能源稟賦、用能負荷、用能結構、用能穩定性等因素的基礎上,針對各類用能行業和不同客戶,以能源互聯網、智慧能源和多能互補為發展方向,以“大雲物移智”、互動服務為支撐手段,構建以電為中心、智慧應用的新型能源消費市場,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綜合能源服務。綜合能源服務涉及的業務非常廣泛。各企業要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點,有選擇的佈局相關業務。結合能源市場潛力及發展趨勢,重點拓展新能源發電、能源綜合利用、節能服務、儲能、電動汽車及充電樁、“能源互聯網+”服務、能源金融服務等七大業務方向,具體細分業務見表4。

深度好文 | 綜合能源服務市場開發戰略研究與建議

深度好文 | 綜合能源服務市場開發戰略研究與建議

表4 綜合能源服務涵蓋的業務彙總

(二)市場細分:用戶分類

為了有效開展綜合能源服務,需要明確目標客戶群,做好市場細分。根據客戶用能特點,細分不同服務客戶群體,做出相應用能方案以滿足客戶深層次、多樣化的綜合用能需求,增加客戶粘性。企業應重點抓住產業園區、工業企業、大型公共建築、數據中心居民住宅等對象,見表5,瞄準重大項目資源,統籌運用能效診斷、節能改造、用能監測、分佈式能源發電、冷熱電三聯供、儲能等多種技術,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

表5 主要目標客戶用能特點及服務內容分析

深度好文 | 綜合能源服務市場開發戰略研究與建議

總體來看,各類園區和公共建築,是我國未來一段時期適合開展綜合能源服務的重點對象。這類客戶能源價格較高、能源需求巨大、用能形式豐富,能夠取得較好的經濟、環境、社會效益。具體來看,

●能源價格高:我國大工業(35KV)、一般工商業(10KV)電價較居民用戶(第一階梯)高4.7%~18.6%、27.1%~73.0%;工商業氣價較居民高5.5%~57.7%;非居民熱價較居民高12.5%以上。

●能源需求巨大:我國近5年平均每年新增74個開發區。據不完全統計,各類園區集中了我國70%的工業用能。

●用能形式豐富:工業園區和公共建築具有電、冷、熱等多種需求,存在較大的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空間。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業務的迅猛發展,全球數據中心的建設步伐正在加快。與此同時,數據中心的節能降耗問題也進一步凸顯。目前數據中心的後期運營,能耗是最大成本,佔比超過50%。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當下建設超大型數據中心成為發展趨勢。據統計,我國數據中心數量規劃建設總體增長率為26.6%,其中超大型數據中心增長率達到250%,約佔總增長數量的9%。超大型數據中心機架數佔比2018年從11%增至25%,增速高達352%。因此,未來數據中心的節能降耗將是重點,也是未來綜合能源服務的重要服務對象。

(三)商業模式轉變及創新

隨著能源互聯網的發展,在傳統能源企業之外,新能源企業、互聯網企業、ICT企業和跨界競爭企業等新興力量都在擇機而動。電力公司需未雨綢繆,與各方攜手搭建平臺,用創新的商業模式,分享這一新藍海的紅利。面對全新的生態和挑戰,用戶價值創新、數據價值創新、能效價值創新勢在必行。要實現這些創新,生態系統中的合作企業就要打破傳統的商業模式,通過聚合用戶資源、輸配資源和技術資源,提供更多新產品、新服務、新盈利模式甚至投融資模式。對於不同類型的企業來說,價值挖掘的起點和途徑也不盡相同。這裡歸納了八種創新的商業模式,代表了在能源互聯網中成功機會較大的企業類型。

一是配電調度運行優化商,他們將得益於數據共享平臺和輕資產模式,幫助供需雙方在清潔能源機制運行中優化資源效率,類似即時用車平臺Uber。

二是系統資產運維服務商,即為新進入者和新能源設備供應商提供服務,其核心競爭力來自於資產運維相關的經驗、技能、數據,典型代表是美國公司FirstSolar。

三是能源解決方案整合商,即搭建與能源用戶互動的數字平臺,以此吸引眾多電力公司與其合作,並向消費者提供以用戶為核心的特色服務包,全面涵蓋用電管理、智能家居、分佈式發電、家庭儲能、電動車等能源整合解決方案,類似於美國的OPower公司。

四是新能源生產商,這通過多元化投資比較容易實現,但需要以數字化技術提升可再生能源的生產效率和資產優化。

五是通過參股獨立第三方,佈局能源及衍生品交易平臺。

六是能源產融平臺服務商,使融資租賃、信用評價、供應鏈金融充分發展,類似於能源界的“螞蟻金服”。

七是能源數據資產運營商,憑藉可視化的大數據資產,通過數據租售、數據分析、數據交易和決策外包等業務實現盈利,如美國情報分析公司Palantir公司。

八是生態平臺提供商,為各種供能企業、用能企業、設備企業、規劃設計企業、能源銷售企業、能源投融資企業等提供線上平臺,幫助供需雙方對接和交易,如阿里巴巴的電商平臺。

3、開展相關工作的具體建議

綜合考慮政策環境、市場因素、資源稟賦、用能負荷及結構,企業結合自身優劣勢,重點從以下幾點尋求突破。

(一)以能源開發配套為入口,積極佈局園區能源綜合服務

充分發揮公司電網資源優勢,在園區規劃階段提前介入,為園區提供能源規劃設計服務,實現園區多種能源協調優化配置。目前,國內推行的產業園區大多強調同類產業的集群效應,從需求角度分析主要包括離散製造業園區、過程工業園區、新興研發類型產業園區。離散製造業用能消耗的能源以生產加工設備耗用的動力為主,用電耗能佔總能耗約14%,採暖空調和熱水供應用能約佔80%,基本與建築物終端用能相近。在我國北方地區,終端用能需求的熱電比約為5.7。在南方地區,如果同時採用餘熱鍋爐的蒸汽溴化鋰吸收式製冷與電製冷以及低溫餘熱供熱水,其用能需求的熱電比將遠大於3。工業用能需求佔我國總能耗40%以上,其熱電比與建築物終端能源需求相比更大,其熱電比與建築物終端能源需求相比更大。新興研發類型產業,使用生產用蒸汽的機率不大,即使有生產用蒸汽負荷,蒸汽用戶點也會很分散,每個熱用戶的蒸汽用量估計不會太大。因此,在工業園區開展綜合能源服務要遵循綜合能源系統因地制宜、統籌開發、互補利用的實施原則。

(二)以客戶能效提升為重點,打造工商業、機關事業單位能源綜合服務典型模式

發揮公司在電能管理方面的技術優勢,為客戶提供“設備全壽命週期管理+能效提升”服務,提高設備管理水平,降低能耗。建設數字化能力,將自身業務流程數字化,從內部著手提高運營效率,進而在外部業務領域充分應用移動互聯網等數字化智能設施。如藉助大數據技術實現能源設備的主動維護、智能分析和智能運營等;開發專用的數字芯片,利用芯片的控制算法控制電源的交直流轉化,使得整個設備更高效、可靠。重點關注以下四大數字化技術:先進配網監控系統技術、標準化可兼容的技術標準、在線傳感技術、人為錯誤的控制技術。

(三)以綠色建築發展為契機,拓展建築能源綜合服務市場

建築是商住區域的能源載體。從根本上來說,綜合能源服務中的建築節能是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因為建築能耗可佔到社會總能耗的30%以上。積極推廣節能型建築材料、產品和設備,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築能耗中的比重,提高採暖、製冷、通風和管道系統的運行效率,全面降低建築能耗水平。同時,積極開發智能建築。通過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對建築能耗進行有效的監測與分析,為建築提供智慧用能方案,建設智慧社區,並推廣智能家居產品,提供水電費代繳、電器維修、快遞代收、保潔服務等常用的智慧社區的必要服務。

(四)以資本運作為手段,引領清潔能源消費新模式

在客戶側打造“網供能源+清潔分佈式能源+儲能”的能源消費新模式,積極開展電交易、熱交易、碳交易、需求響應等能源交易服務,著力推進清潔能源市場化交易。同時,應加強商業模式創新,嘗試共享經濟的模式。改變過去收取固定服務費或者賣產品的思維模式,比如說交通運輸行業的Uber,酒店業的Airbnb。從能源商業模式來看,讓消費者這一側能夠體會到更加個性化、更加便利的服務,同時在能源供給端,又能找到眾多比較穩定的供應,而不是僅由一家來集中式提供能源就能實現共享經濟的模式。在歐洲、美國,已經有很多公司瞄準分佈式能源的巨大商機,開發新的商業模式,比如德國的一些風電場和光伏電站,通過眾籌模式,讓能源消費者同時也變成投資者和生產者,以這樣的模式拓寬了傳統電力公司的融資和盈利渠道。

(五)以綜合能源信息化平臺為核心,打造互惠共贏生態圈

通過能源綜合服務,逐步彙集氣、冷、熱等其他能源數據,並向客戶側內部用能數據延伸,建設綜合能源大數據平臺,圍繞能源綜合服務業務上下游,構建資源整合生態矩陣,弱化競爭關係,強調利益協同,實現資本、技術、渠道、人力等多維度資源整合,建立多方共贏生態體系。要開放平臺滿足用戶體驗,成為多邊關係價值網絡的統領者。電網企業一定不能閉門造車,而應該提供開放式接口,以方便用戶在需要時,與互聯網公司、電信公司、智能家居公司、插電式電動汽車網絡、屋頂光伏網絡等系統無縫鏈接。否則,如果讓其他領域的公司為用戶提供了很好的、替代性的互聯用能體驗,包括接入微電網的端口設計等,也會對電力公司形成潛在的威脅。

參考文獻:

[1]唐學用等.產業園區綜合能源服務典型路線[J].南方電網技術,2018年第3期.

[2]埃森哲全球副總裁.電力公司如何重構商業模式實現贏利模式的華麗轉身?[EB/OL].https://www.sohu.com/a/83005109_131990,2016-06-14.

[3]智研諮詢.2017年中國熱力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空間分析[EB/OL].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702/498738.html,2017-02-27.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