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的主題“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在“二評”中已經講過一些了,覺得意猶未盡,再說幾句。

如“二評”中所述,放棄了《哪吒鬧海》中反抗強權,懲惡揚善的主題,而改為“我命由我不由天”,從價值觀的角度看,這已經是很大幅度的倒退,退到背心和褲腰帶以內了,但即便這樣一個主題,影片表現得也不是很好。

為什麼呢?因為在影片的大部分時間裡,哪吒都是處於懵懂無知的狀態,並不知道自己生為“魔丸”的命運,不知道,又談何反抗呢?

等到他三歲生日那天,天劫降臨了,這是檢驗“是魔是仙我說了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最關鍵時刻,但哪吒唸完了這句很燃的臺詞之後,就直接閉上眼睛等死了,絲毫沒有反抗命運的意思,活脫脫地把“我命由我不由天”變成了“聽天由命”。

你不是一直很屌嗎?那好歹使出神通對抗一下天尊呀,打不過也要掙扎一下,表示自己不認命啊?反而是傲丙不認哪吒的命,竟然以整個龍族繼續被困在海底煉獄一千年為代價,祭出萬鱗甲頂住了天雷的轟擊。

另外,對抗命運,最重要的是對內心信念的堅守。但在整部影片中,哪吒卻沒有什麼信念,反而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他似乎有一顆極度脆弱的玻璃心,簡直像“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那樣容易受傷害。他用破罐子破摔對待陳塘關百姓的誤解,用大喜過望對待父母關於自己生為靈珠的謊言——他似乎一直都不知道“我之為我”究竟是誰?是什麼?


"

關於《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的主題“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在“二評”中已經講過一些了,覺得意猶未盡,再說幾句。

如“二評”中所述,放棄了《哪吒鬧海》中反抗強權,懲惡揚善的主題,而改為“我命由我不由天”,從價值觀的角度看,這已經是很大幅度的倒退,退到背心和褲腰帶以內了,但即便這樣一個主題,影片表現得也不是很好。

為什麼呢?因為在影片的大部分時間裡,哪吒都是處於懵懂無知的狀態,並不知道自己生為“魔丸”的命運,不知道,又談何反抗呢?

等到他三歲生日那天,天劫降臨了,這是檢驗“是魔是仙我說了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最關鍵時刻,但哪吒唸完了這句很燃的臺詞之後,就直接閉上眼睛等死了,絲毫沒有反抗命運的意思,活脫脫地把“我命由我不由天”變成了“聽天由命”。

你不是一直很屌嗎?那好歹使出神通對抗一下天尊呀,打不過也要掙扎一下,表示自己不認命啊?反而是傲丙不認哪吒的命,竟然以整個龍族繼續被困在海底煉獄一千年為代價,祭出萬鱗甲頂住了天雷的轟擊。

另外,對抗命運,最重要的是對內心信念的堅守。但在整部影片中,哪吒卻沒有什麼信念,反而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他似乎有一顆極度脆弱的玻璃心,簡直像“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那樣容易受傷害。他用破罐子破摔對待陳塘關百姓的誤解,用大喜過望對待父母關於自己生為靈珠的謊言——他似乎一直都不知道“我之為我”究竟是誰?是什麼?


三評《哪吒之魔童降世》:能不能讓世界喜歡你?


極度藐視老百姓,是“魔童”另一個令人非常不舒服的地方。

在影片中,哪吒一切不幸的根源,似乎並不是生而為魔丸,而是陳塘關百姓對哪吒的誤解與排斥。

在餃子導演的鏡頭中,陳塘關的老百姓是醜陋的,完全是一群沒有頭腦的烏合之眾。本來應該是年高德劭的白鬍子老爺爺,其實眼盲心瞎;本來應該全村人主心骨的鬍鬚大叔,卻是一副娘娘腔。他們不能思考,不能分析,被成見和直覺支配,看到什麼就相信什麼;他們不斷地冤枉哪吒和最後在哪吒面前黑壓壓地跪成一大片,都是出於同樣的愚昧無知。他們還自私自利,刻薄寡恩,感到危險就四散奔逃,看到好處就一哄而上。

應該說,在電影中這樣表現老百姓,“魔童”並不是第一部。在姜文的《讓子彈飛》、《邪不壓正》中,老百姓也是被表現得下賤和沒有尊嚴。

在1974年的臺灣電影《英烈千秋》中,老百姓簡直和“魔童”中的老百姓如出一轍:當他們聽說張自忠做了“漢奸”,就欺負張的夫人和女兒,到張府門前扔磚頭、吐唾沫;過了一段時間,張又重新出山當軍長了,他們又跑到張府送匾、放鞭炮、下跪,醜態百出又極其情緒化。

貶低老百姓的背後,自然是英雄史觀或者說精英史觀。這裡的要害還不僅是解釋歷史,而在於暗示誰才有資格掌握權力,進行統治?老百姓即然如此不堪,那麼他們當然就應該乖乖接受精英的統治了,不是嗎?

“魔童”的導演餃子其實剛剛脫離草根不久,我倒是不相信他有如此清晰自覺的精英意識,我寧願相信這是一種隨大流式的無意識,但如果這樣的話,那就更加可怕了——精英在有意識地貶低大眾,大眾卻在無意識地貶低大眾。


"

關於《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的主題“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在“二評”中已經講過一些了,覺得意猶未盡,再說幾句。

如“二評”中所述,放棄了《哪吒鬧海》中反抗強權,懲惡揚善的主題,而改為“我命由我不由天”,從價值觀的角度看,這已經是很大幅度的倒退,退到背心和褲腰帶以內了,但即便這樣一個主題,影片表現得也不是很好。

為什麼呢?因為在影片的大部分時間裡,哪吒都是處於懵懂無知的狀態,並不知道自己生為“魔丸”的命運,不知道,又談何反抗呢?

等到他三歲生日那天,天劫降臨了,這是檢驗“是魔是仙我說了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最關鍵時刻,但哪吒唸完了這句很燃的臺詞之後,就直接閉上眼睛等死了,絲毫沒有反抗命運的意思,活脫脫地把“我命由我不由天”變成了“聽天由命”。

你不是一直很屌嗎?那好歹使出神通對抗一下天尊呀,打不過也要掙扎一下,表示自己不認命啊?反而是傲丙不認哪吒的命,竟然以整個龍族繼續被困在海底煉獄一千年為代價,祭出萬鱗甲頂住了天雷的轟擊。

另外,對抗命運,最重要的是對內心信念的堅守。但在整部影片中,哪吒卻沒有什麼信念,反而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他似乎有一顆極度脆弱的玻璃心,簡直像“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那樣容易受傷害。他用破罐子破摔對待陳塘關百姓的誤解,用大喜過望對待父母關於自己生為靈珠的謊言——他似乎一直都不知道“我之為我”究竟是誰?是什麼?


三評《哪吒之魔童降世》:能不能讓世界喜歡你?


極度藐視老百姓,是“魔童”另一個令人非常不舒服的地方。

在影片中,哪吒一切不幸的根源,似乎並不是生而為魔丸,而是陳塘關百姓對哪吒的誤解與排斥。

在餃子導演的鏡頭中,陳塘關的老百姓是醜陋的,完全是一群沒有頭腦的烏合之眾。本來應該是年高德劭的白鬍子老爺爺,其實眼盲心瞎;本來應該全村人主心骨的鬍鬚大叔,卻是一副娘娘腔。他們不能思考,不能分析,被成見和直覺支配,看到什麼就相信什麼;他們不斷地冤枉哪吒和最後在哪吒面前黑壓壓地跪成一大片,都是出於同樣的愚昧無知。他們還自私自利,刻薄寡恩,感到危險就四散奔逃,看到好處就一哄而上。

應該說,在電影中這樣表現老百姓,“魔童”並不是第一部。在姜文的《讓子彈飛》、《邪不壓正》中,老百姓也是被表現得下賤和沒有尊嚴。

在1974年的臺灣電影《英烈千秋》中,老百姓簡直和“魔童”中的老百姓如出一轍:當他們聽說張自忠做了“漢奸”,就欺負張的夫人和女兒,到張府門前扔磚頭、吐唾沫;過了一段時間,張又重新出山當軍長了,他們又跑到張府送匾、放鞭炮、下跪,醜態百出又極其情緒化。

貶低老百姓的背後,自然是英雄史觀或者說精英史觀。這裡的要害還不僅是解釋歷史,而在於暗示誰才有資格掌握權力,進行統治?老百姓即然如此不堪,那麼他們當然就應該乖乖接受精英的統治了,不是嗎?

“魔童”的導演餃子其實剛剛脫離草根不久,我倒是不相信他有如此清晰自覺的精英意識,我寧願相信這是一種隨大流式的無意識,但如果這樣的話,那就更加可怕了——精英在有意識地貶低大眾,大眾卻在無意識地貶低大眾。


三評《哪吒之魔童降世》:能不能讓世界喜歡你?


“魔童”還患有國產動漫電影的通病,離不開網絡段子,拿低俗當搞笑,拿肉麻當有趣,受趙本山、開心麻花一類小品的影響太大。

最令人感到諷刺的,儘管影片中的角色口口聲聲說“做你自己”、“最害人的是成見”等等,似乎對成見、偏見很反感了,但影片卻一直在用對胖子、方言、口吃、娘娘腔等各色“缺陷”導致的成見製造無價值、無營養、並且一點都不好笑的笑料,還有惡俗加三級的“燒褲襠”的梗。

除了尬笑,以及用什麼指紋解鎖舔當代科技,還有的就是噁心。其中尤以巡海夜叉欺騙哪吒喝下一碗鼻涕當解藥的橋段最令人作嘔,當時我確有起身離去的衝動。

在“魔童”中,哪吒打破偏見的方式就是將自己活成了別人期待的模樣,對抗既定命運的方式是在天劫來臨時束手就擒,而年輕的餃子導演在執導這部影片時似乎也是這樣——用對成見的迎合來對付成見,用對庸俗的逢迎來順應庸俗——這很可能會使“魔童”在當下贏得了票房,未來卻經不起時間考驗。


"

關於《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的主題“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在“二評”中已經講過一些了,覺得意猶未盡,再說幾句。

如“二評”中所述,放棄了《哪吒鬧海》中反抗強權,懲惡揚善的主題,而改為“我命由我不由天”,從價值觀的角度看,這已經是很大幅度的倒退,退到背心和褲腰帶以內了,但即便這樣一個主題,影片表現得也不是很好。

為什麼呢?因為在影片的大部分時間裡,哪吒都是處於懵懂無知的狀態,並不知道自己生為“魔丸”的命運,不知道,又談何反抗呢?

等到他三歲生日那天,天劫降臨了,這是檢驗“是魔是仙我說了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最關鍵時刻,但哪吒唸完了這句很燃的臺詞之後,就直接閉上眼睛等死了,絲毫沒有反抗命運的意思,活脫脫地把“我命由我不由天”變成了“聽天由命”。

你不是一直很屌嗎?那好歹使出神通對抗一下天尊呀,打不過也要掙扎一下,表示自己不認命啊?反而是傲丙不認哪吒的命,竟然以整個龍族繼續被困在海底煉獄一千年為代價,祭出萬鱗甲頂住了天雷的轟擊。

另外,對抗命運,最重要的是對內心信念的堅守。但在整部影片中,哪吒卻沒有什麼信念,反而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他似乎有一顆極度脆弱的玻璃心,簡直像“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那樣容易受傷害。他用破罐子破摔對待陳塘關百姓的誤解,用大喜過望對待父母關於自己生為靈珠的謊言——他似乎一直都不知道“我之為我”究竟是誰?是什麼?


三評《哪吒之魔童降世》:能不能讓世界喜歡你?


極度藐視老百姓,是“魔童”另一個令人非常不舒服的地方。

在影片中,哪吒一切不幸的根源,似乎並不是生而為魔丸,而是陳塘關百姓對哪吒的誤解與排斥。

在餃子導演的鏡頭中,陳塘關的老百姓是醜陋的,完全是一群沒有頭腦的烏合之眾。本來應該是年高德劭的白鬍子老爺爺,其實眼盲心瞎;本來應該全村人主心骨的鬍鬚大叔,卻是一副娘娘腔。他們不能思考,不能分析,被成見和直覺支配,看到什麼就相信什麼;他們不斷地冤枉哪吒和最後在哪吒面前黑壓壓地跪成一大片,都是出於同樣的愚昧無知。他們還自私自利,刻薄寡恩,感到危險就四散奔逃,看到好處就一哄而上。

應該說,在電影中這樣表現老百姓,“魔童”並不是第一部。在姜文的《讓子彈飛》、《邪不壓正》中,老百姓也是被表現得下賤和沒有尊嚴。

在1974年的臺灣電影《英烈千秋》中,老百姓簡直和“魔童”中的老百姓如出一轍:當他們聽說張自忠做了“漢奸”,就欺負張的夫人和女兒,到張府門前扔磚頭、吐唾沫;過了一段時間,張又重新出山當軍長了,他們又跑到張府送匾、放鞭炮、下跪,醜態百出又極其情緒化。

貶低老百姓的背後,自然是英雄史觀或者說精英史觀。這裡的要害還不僅是解釋歷史,而在於暗示誰才有資格掌握權力,進行統治?老百姓即然如此不堪,那麼他們當然就應該乖乖接受精英的統治了,不是嗎?

“魔童”的導演餃子其實剛剛脫離草根不久,我倒是不相信他有如此清晰自覺的精英意識,我寧願相信這是一種隨大流式的無意識,但如果這樣的話,那就更加可怕了——精英在有意識地貶低大眾,大眾卻在無意識地貶低大眾。


三評《哪吒之魔童降世》:能不能讓世界喜歡你?


“魔童”還患有國產動漫電影的通病,離不開網絡段子,拿低俗當搞笑,拿肉麻當有趣,受趙本山、開心麻花一類小品的影響太大。

最令人感到諷刺的,儘管影片中的角色口口聲聲說“做你自己”、“最害人的是成見”等等,似乎對成見、偏見很反感了,但影片卻一直在用對胖子、方言、口吃、娘娘腔等各色“缺陷”導致的成見製造無價值、無營養、並且一點都不好笑的笑料,還有惡俗加三級的“燒褲襠”的梗。

除了尬笑,以及用什麼指紋解鎖舔當代科技,還有的就是噁心。其中尤以巡海夜叉欺騙哪吒喝下一碗鼻涕當解藥的橋段最令人作嘔,當時我確有起身離去的衝動。

在“魔童”中,哪吒打破偏見的方式就是將自己活成了別人期待的模樣,對抗既定命運的方式是在天劫來臨時束手就擒,而年輕的餃子導演在執導這部影片時似乎也是這樣——用對成見的迎合來對付成見,用對庸俗的逢迎來順應庸俗——這很可能會使“魔童”在當下贏得了票房,未來卻經不起時間考驗。


三評《哪吒之魔童降世》:能不能讓世界喜歡你?


最後,說說“軟實力”的話題。

我寫了“一評”、“二評”之後,有人說我不應該把國產動畫片和迪士尼、宮崎駿的動畫片相比。

但為什麼不呢?你比不比,迪士尼、宮崎駿等都在那裡,都是中國動畫片的重要參照物。

不能不承認,迪士尼也好,宮崎駿也罷,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美日的軟實力。什麼是軟實力,簡言之就是令別人喜歡你的能力。

白雪公主、米老鼠、唐老鴨、日本動漫等,在很大程度上建構了青少年對美日的想象。

但“魔童”能夠增強中國的軟實力嗎?我覺得很難。

在“魔童”中,人間是非不分,善惡不明,天堂虛無清冷,海底則黑暗恐怖。三界全算上,都非光明所在,都不讓人喜愛、留戀,只有到“山河社稷圖”裡才能讓人看到些許明媚的景色,但卻是一處“幻境”。

“魔童”中的人物都太醜,要麼暴戾、要麼邪惡、要麼陰鷙,都很難讓人喜愛;

哪吒是個小太歲,熊孩子,又醜又凶;母親是河東獅,一口一個“老孃”,父親李靖的形象好一點,但壓抑沉鬱,有賈政之風,也不讓人親近;

“魔童”中的秩序也混亂不堪。太乙真人既沒有能力又沒有責任心,卻偏偏深得天尊信任,被賦予重任又貪杯誤事,導致靈珠丟失;龍族忠心耿耿建立奇勳卻被深壓海底;天尊用人失誤卻不思糾正,反而要用天劫謀殺來掩蓋自己的錯誤……

一個小觀眾,無論他來自哪個國家,他可能會喜歡《瘋狂動物城》中世界,恐怕很難喜歡“魔童”中世界。


"

關於《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的主題“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在“二評”中已經講過一些了,覺得意猶未盡,再說幾句。

如“二評”中所述,放棄了《哪吒鬧海》中反抗強權,懲惡揚善的主題,而改為“我命由我不由天”,從價值觀的角度看,這已經是很大幅度的倒退,退到背心和褲腰帶以內了,但即便這樣一個主題,影片表現得也不是很好。

為什麼呢?因為在影片的大部分時間裡,哪吒都是處於懵懂無知的狀態,並不知道自己生為“魔丸”的命運,不知道,又談何反抗呢?

等到他三歲生日那天,天劫降臨了,這是檢驗“是魔是仙我說了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最關鍵時刻,但哪吒唸完了這句很燃的臺詞之後,就直接閉上眼睛等死了,絲毫沒有反抗命運的意思,活脫脫地把“我命由我不由天”變成了“聽天由命”。

你不是一直很屌嗎?那好歹使出神通對抗一下天尊呀,打不過也要掙扎一下,表示自己不認命啊?反而是傲丙不認哪吒的命,竟然以整個龍族繼續被困在海底煉獄一千年為代價,祭出萬鱗甲頂住了天雷的轟擊。

另外,對抗命運,最重要的是對內心信念的堅守。但在整部影片中,哪吒卻沒有什麼信念,反而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他似乎有一顆極度脆弱的玻璃心,簡直像“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那樣容易受傷害。他用破罐子破摔對待陳塘關百姓的誤解,用大喜過望對待父母關於自己生為靈珠的謊言——他似乎一直都不知道“我之為我”究竟是誰?是什麼?


三評《哪吒之魔童降世》:能不能讓世界喜歡你?


極度藐視老百姓,是“魔童”另一個令人非常不舒服的地方。

在影片中,哪吒一切不幸的根源,似乎並不是生而為魔丸,而是陳塘關百姓對哪吒的誤解與排斥。

在餃子導演的鏡頭中,陳塘關的老百姓是醜陋的,完全是一群沒有頭腦的烏合之眾。本來應該是年高德劭的白鬍子老爺爺,其實眼盲心瞎;本來應該全村人主心骨的鬍鬚大叔,卻是一副娘娘腔。他們不能思考,不能分析,被成見和直覺支配,看到什麼就相信什麼;他們不斷地冤枉哪吒和最後在哪吒面前黑壓壓地跪成一大片,都是出於同樣的愚昧無知。他們還自私自利,刻薄寡恩,感到危險就四散奔逃,看到好處就一哄而上。

應該說,在電影中這樣表現老百姓,“魔童”並不是第一部。在姜文的《讓子彈飛》、《邪不壓正》中,老百姓也是被表現得下賤和沒有尊嚴。

在1974年的臺灣電影《英烈千秋》中,老百姓簡直和“魔童”中的老百姓如出一轍:當他們聽說張自忠做了“漢奸”,就欺負張的夫人和女兒,到張府門前扔磚頭、吐唾沫;過了一段時間,張又重新出山當軍長了,他們又跑到張府送匾、放鞭炮、下跪,醜態百出又極其情緒化。

貶低老百姓的背後,自然是英雄史觀或者說精英史觀。這裡的要害還不僅是解釋歷史,而在於暗示誰才有資格掌握權力,進行統治?老百姓即然如此不堪,那麼他們當然就應該乖乖接受精英的統治了,不是嗎?

“魔童”的導演餃子其實剛剛脫離草根不久,我倒是不相信他有如此清晰自覺的精英意識,我寧願相信這是一種隨大流式的無意識,但如果這樣的話,那就更加可怕了——精英在有意識地貶低大眾,大眾卻在無意識地貶低大眾。


三評《哪吒之魔童降世》:能不能讓世界喜歡你?


“魔童”還患有國產動漫電影的通病,離不開網絡段子,拿低俗當搞笑,拿肉麻當有趣,受趙本山、開心麻花一類小品的影響太大。

最令人感到諷刺的,儘管影片中的角色口口聲聲說“做你自己”、“最害人的是成見”等等,似乎對成見、偏見很反感了,但影片卻一直在用對胖子、方言、口吃、娘娘腔等各色“缺陷”導致的成見製造無價值、無營養、並且一點都不好笑的笑料,還有惡俗加三級的“燒褲襠”的梗。

除了尬笑,以及用什麼指紋解鎖舔當代科技,還有的就是噁心。其中尤以巡海夜叉欺騙哪吒喝下一碗鼻涕當解藥的橋段最令人作嘔,當時我確有起身離去的衝動。

在“魔童”中,哪吒打破偏見的方式就是將自己活成了別人期待的模樣,對抗既定命運的方式是在天劫來臨時束手就擒,而年輕的餃子導演在執導這部影片時似乎也是這樣——用對成見的迎合來對付成見,用對庸俗的逢迎來順應庸俗——這很可能會使“魔童”在當下贏得了票房,未來卻經不起時間考驗。


三評《哪吒之魔童降世》:能不能讓世界喜歡你?


最後,說說“軟實力”的話題。

我寫了“一評”、“二評”之後,有人說我不應該把國產動畫片和迪士尼、宮崎駿的動畫片相比。

但為什麼不呢?你比不比,迪士尼、宮崎駿等都在那裡,都是中國動畫片的重要參照物。

不能不承認,迪士尼也好,宮崎駿也罷,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美日的軟實力。什麼是軟實力,簡言之就是令別人喜歡你的能力。

白雪公主、米老鼠、唐老鴨、日本動漫等,在很大程度上建構了青少年對美日的想象。

但“魔童”能夠增強中國的軟實力嗎?我覺得很難。

在“魔童”中,人間是非不分,善惡不明,天堂虛無清冷,海底則黑暗恐怖。三界全算上,都非光明所在,都不讓人喜愛、留戀,只有到“山河社稷圖”裡才能讓人看到些許明媚的景色,但卻是一處“幻境”。

“魔童”中的人物都太醜,要麼暴戾、要麼邪惡、要麼陰鷙,都很難讓人喜愛;

哪吒是個小太歲,熊孩子,又醜又凶;母親是河東獅,一口一個“老孃”,父親李靖的形象好一點,但壓抑沉鬱,有賈政之風,也不讓人親近;

“魔童”中的秩序也混亂不堪。太乙真人既沒有能力又沒有責任心,卻偏偏深得天尊信任,被賦予重任又貪杯誤事,導致靈珠丟失;龍族忠心耿耿建立奇勳卻被深壓海底;天尊用人失誤卻不思糾正,反而要用天劫謀殺來掩蓋自己的錯誤……

一個小觀眾,無論他來自哪個國家,他可能會喜歡《瘋狂動物城》中世界,恐怕很難喜歡“魔童”中世界。


三評《哪吒之魔童降世》:能不能讓世界喜歡你?


“魔童”的出現表明,中國動漫的進步是明顯的,但趕超的路還很長。類似餃子這樣的年輕導演,也同樣有一個走出第五代的問題。


"

關於《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的主題“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在“二評”中已經講過一些了,覺得意猶未盡,再說幾句。

如“二評”中所述,放棄了《哪吒鬧海》中反抗強權,懲惡揚善的主題,而改為“我命由我不由天”,從價值觀的角度看,這已經是很大幅度的倒退,退到背心和褲腰帶以內了,但即便這樣一個主題,影片表現得也不是很好。

為什麼呢?因為在影片的大部分時間裡,哪吒都是處於懵懂無知的狀態,並不知道自己生為“魔丸”的命運,不知道,又談何反抗呢?

等到他三歲生日那天,天劫降臨了,這是檢驗“是魔是仙我說了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最關鍵時刻,但哪吒唸完了這句很燃的臺詞之後,就直接閉上眼睛等死了,絲毫沒有反抗命運的意思,活脫脫地把“我命由我不由天”變成了“聽天由命”。

你不是一直很屌嗎?那好歹使出神通對抗一下天尊呀,打不過也要掙扎一下,表示自己不認命啊?反而是傲丙不認哪吒的命,竟然以整個龍族繼續被困在海底煉獄一千年為代價,祭出萬鱗甲頂住了天雷的轟擊。

另外,對抗命運,最重要的是對內心信念的堅守。但在整部影片中,哪吒卻沒有什麼信念,反而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他似乎有一顆極度脆弱的玻璃心,簡直像“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那樣容易受傷害。他用破罐子破摔對待陳塘關百姓的誤解,用大喜過望對待父母關於自己生為靈珠的謊言——他似乎一直都不知道“我之為我”究竟是誰?是什麼?


三評《哪吒之魔童降世》:能不能讓世界喜歡你?


極度藐視老百姓,是“魔童”另一個令人非常不舒服的地方。

在影片中,哪吒一切不幸的根源,似乎並不是生而為魔丸,而是陳塘關百姓對哪吒的誤解與排斥。

在餃子導演的鏡頭中,陳塘關的老百姓是醜陋的,完全是一群沒有頭腦的烏合之眾。本來應該是年高德劭的白鬍子老爺爺,其實眼盲心瞎;本來應該全村人主心骨的鬍鬚大叔,卻是一副娘娘腔。他們不能思考,不能分析,被成見和直覺支配,看到什麼就相信什麼;他們不斷地冤枉哪吒和最後在哪吒面前黑壓壓地跪成一大片,都是出於同樣的愚昧無知。他們還自私自利,刻薄寡恩,感到危險就四散奔逃,看到好處就一哄而上。

應該說,在電影中這樣表現老百姓,“魔童”並不是第一部。在姜文的《讓子彈飛》、《邪不壓正》中,老百姓也是被表現得下賤和沒有尊嚴。

在1974年的臺灣電影《英烈千秋》中,老百姓簡直和“魔童”中的老百姓如出一轍:當他們聽說張自忠做了“漢奸”,就欺負張的夫人和女兒,到張府門前扔磚頭、吐唾沫;過了一段時間,張又重新出山當軍長了,他們又跑到張府送匾、放鞭炮、下跪,醜態百出又極其情緒化。

貶低老百姓的背後,自然是英雄史觀或者說精英史觀。這裡的要害還不僅是解釋歷史,而在於暗示誰才有資格掌握權力,進行統治?老百姓即然如此不堪,那麼他們當然就應該乖乖接受精英的統治了,不是嗎?

“魔童”的導演餃子其實剛剛脫離草根不久,我倒是不相信他有如此清晰自覺的精英意識,我寧願相信這是一種隨大流式的無意識,但如果這樣的話,那就更加可怕了——精英在有意識地貶低大眾,大眾卻在無意識地貶低大眾。


三評《哪吒之魔童降世》:能不能讓世界喜歡你?


“魔童”還患有國產動漫電影的通病,離不開網絡段子,拿低俗當搞笑,拿肉麻當有趣,受趙本山、開心麻花一類小品的影響太大。

最令人感到諷刺的,儘管影片中的角色口口聲聲說“做你自己”、“最害人的是成見”等等,似乎對成見、偏見很反感了,但影片卻一直在用對胖子、方言、口吃、娘娘腔等各色“缺陷”導致的成見製造無價值、無營養、並且一點都不好笑的笑料,還有惡俗加三級的“燒褲襠”的梗。

除了尬笑,以及用什麼指紋解鎖舔當代科技,還有的就是噁心。其中尤以巡海夜叉欺騙哪吒喝下一碗鼻涕當解藥的橋段最令人作嘔,當時我確有起身離去的衝動。

在“魔童”中,哪吒打破偏見的方式就是將自己活成了別人期待的模樣,對抗既定命運的方式是在天劫來臨時束手就擒,而年輕的餃子導演在執導這部影片時似乎也是這樣——用對成見的迎合來對付成見,用對庸俗的逢迎來順應庸俗——這很可能會使“魔童”在當下贏得了票房,未來卻經不起時間考驗。


三評《哪吒之魔童降世》:能不能讓世界喜歡你?


最後,說說“軟實力”的話題。

我寫了“一評”、“二評”之後,有人說我不應該把國產動畫片和迪士尼、宮崎駿的動畫片相比。

但為什麼不呢?你比不比,迪士尼、宮崎駿等都在那裡,都是中國動畫片的重要參照物。

不能不承認,迪士尼也好,宮崎駿也罷,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美日的軟實力。什麼是軟實力,簡言之就是令別人喜歡你的能力。

白雪公主、米老鼠、唐老鴨、日本動漫等,在很大程度上建構了青少年對美日的想象。

但“魔童”能夠增強中國的軟實力嗎?我覺得很難。

在“魔童”中,人間是非不分,善惡不明,天堂虛無清冷,海底則黑暗恐怖。三界全算上,都非光明所在,都不讓人喜愛、留戀,只有到“山河社稷圖”裡才能讓人看到些許明媚的景色,但卻是一處“幻境”。

“魔童”中的人物都太醜,要麼暴戾、要麼邪惡、要麼陰鷙,都很難讓人喜愛;

哪吒是個小太歲,熊孩子,又醜又凶;母親是河東獅,一口一個“老孃”,父親李靖的形象好一點,但壓抑沉鬱,有賈政之風,也不讓人親近;

“魔童”中的秩序也混亂不堪。太乙真人既沒有能力又沒有責任心,卻偏偏深得天尊信任,被賦予重任又貪杯誤事,導致靈珠丟失;龍族忠心耿耿建立奇勳卻被深壓海底;天尊用人失誤卻不思糾正,反而要用天劫謀殺來掩蓋自己的錯誤……

一個小觀眾,無論他來自哪個國家,他可能會喜歡《瘋狂動物城》中世界,恐怕很難喜歡“魔童”中世界。


三評《哪吒之魔童降世》:能不能讓世界喜歡你?


“魔童”的出現表明,中國動漫的進步是明顯的,但趕超的路還很長。類似餃子這樣的年輕導演,也同樣有一個走出第五代的問題。


三評《哪吒之魔童降世》:能不能讓世界喜歡你?


(續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