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哪吒 豹子 跳槽那些事兒 辯明事理火火烽 2019-07-30
"

本文不是影評,甚至說有點過於嚴肅。現在各路影評可以說是鋪天蓋地,渲染並催發這你的情緒G點,然而希望讓你從道理中變得清醒,且讓你希望能夠真的擁有“反抗”力量的,卻寥寥無幾。

人們只在乎一時感受,這才是事實;在乎理性分析希望能夠獲得真實成長的,都是妖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偏見的大山”,並非是任你怎麼努力都無從搬動,而是你從未意識到我們就是以“偏見”而存在。

所以重點是,不是讓你找去掉偏見的方法,而是你接受了偏見的存在,卻依然選擇“我命由我不由人”的行動腳步


“他們說我是妖怪,我就當妖怪給他們瞧瞧!”

“我自己的命我自己扛,不連累別人!”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

"

本文不是影評,甚至說有點過於嚴肅。現在各路影評可以說是鋪天蓋地,渲染並催發這你的情緒G點,然而希望讓你從道理中變得清醒,且讓你希望能夠真的擁有“反抗”力量的,卻寥寥無幾。

人們只在乎一時感受,這才是事實;在乎理性分析希望能夠獲得真實成長的,都是妖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偏見的大山”,並非是任你怎麼努力都無從搬動,而是你從未意識到我們就是以“偏見”而存在。

所以重點是,不是讓你找去掉偏見的方法,而是你接受了偏見的存在,卻依然選擇“我命由我不由人”的行動腳步


“他們說我是妖怪,我就當妖怪給他們瞧瞧!”

“我自己的命我自己扛,不連累別人!”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他們說”,“我是小妖怪”

"

本文不是影評,甚至說有點過於嚴肅。現在各路影評可以說是鋪天蓋地,渲染並催發這你的情緒G點,然而希望讓你從道理中變得清醒,且讓你希望能夠真的擁有“反抗”力量的,卻寥寥無幾。

人們只在乎一時感受,這才是事實;在乎理性分析希望能夠獲得真實成長的,都是妖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偏見的大山”,並非是任你怎麼努力都無從搬動,而是你從未意識到我們就是以“偏見”而存在。

所以重點是,不是讓你找去掉偏見的方法,而是你接受了偏見的存在,卻依然選擇“我命由我不由人”的行動腳步


“他們說我是妖怪,我就當妖怪給他們瞧瞧!”

“我自己的命我自己扛,不連累別人!”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他們說”,“我是小妖怪”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我們每個心中都一個最重要的基點:“我是”。當我認為的“我”與他們說的不一樣時,內心“小小的我”承受不起那種“被評價”的感覺。

大部分的人,一生都在被評價不斷重塑著自己——“我是什麼樣的人”。

“你好帥啊!”,於是每日你最喜歡的就是照照鏡子看看自己。

“你好用功啊!”於是,每天你都會更加努力的拼搏奮鬥。

“你真的好聰明”,於是,你如果勤奮的去做事,你會感覺自己就會有點點“笨笨的”。

“你穿著打扮好得體啊”,於是,你會更加花心思去注意自己衣著。

評價的是“你本身”還是你表現出的樣子?這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而是彼此螺旋式的讓兩者都變成了“真”。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哪吒從來沒有殺過人,也沒有吃過人!

至於一個“有超能力”的兒童做過的事情,你我都做過!只是我們的“破壞力”並非如此之強。

不是哪吒想破壞,也不是我們不想破壞,而是我們沒有彼此的條件。

正如我們不是富二代,所以只能定實現月入N萬元就是人生目標;也恰恰如一個富家子弟,只能定目標為賺它百億千億一樣。這兩者的區別,只是數字的不同,而非能力大小的不同。

我知道這能力大小確實客觀的不同。但是,倘若給彼此更換出生條件、教育、背景等,大家都會定出如上一致的生活姿態。換的是你我個人,作為富人和普通人角色的目標卻沒有變化。

我們並非要去“反抗”,也“無需”非得反抗!——反抗的本身,只是對自己所處情景的不認同。

如果我們選擇要去做!那麼依然可以去做“反抗”所期望要做的事,只是不需要揹負著“反抗”的名義。因為稱作“反抗”的理由所在,換句話說,就是“自我不認同”。

申公豹,是對他不公才“心懷不軌”,還是因他“認為對他不公”才心懷不軌

"

本文不是影評,甚至說有點過於嚴肅。現在各路影評可以說是鋪天蓋地,渲染並催發這你的情緒G點,然而希望讓你從道理中變得清醒,且讓你希望能夠真的擁有“反抗”力量的,卻寥寥無幾。

人們只在乎一時感受,這才是事實;在乎理性分析希望能夠獲得真實成長的,都是妖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偏見的大山”,並非是任你怎麼努力都無從搬動,而是你從未意識到我們就是以“偏見”而存在。

所以重點是,不是讓你找去掉偏見的方法,而是你接受了偏見的存在,卻依然選擇“我命由我不由人”的行動腳步


“他們說我是妖怪,我就當妖怪給他們瞧瞧!”

“我自己的命我自己扛,不連累別人!”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他們說”,“我是小妖怪”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我們每個心中都一個最重要的基點:“我是”。當我認為的“我”與他們說的不一樣時,內心“小小的我”承受不起那種“被評價”的感覺。

大部分的人,一生都在被評價不斷重塑著自己——“我是什麼樣的人”。

“你好帥啊!”,於是每日你最喜歡的就是照照鏡子看看自己。

“你好用功啊!”於是,每天你都會更加努力的拼搏奮鬥。

“你真的好聰明”,於是,你如果勤奮的去做事,你會感覺自己就會有點點“笨笨的”。

“你穿著打扮好得體啊”,於是,你會更加花心思去注意自己衣著。

評價的是“你本身”還是你表現出的樣子?這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而是彼此螺旋式的讓兩者都變成了“真”。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哪吒從來沒有殺過人,也沒有吃過人!

至於一個“有超能力”的兒童做過的事情,你我都做過!只是我們的“破壞力”並非如此之強。

不是哪吒想破壞,也不是我們不想破壞,而是我們沒有彼此的條件。

正如我們不是富二代,所以只能定實現月入N萬元就是人生目標;也恰恰如一個富家子弟,只能定目標為賺它百億千億一樣。這兩者的區別,只是數字的不同,而非能力大小的不同。

我知道這能力大小確實客觀的不同。但是,倘若給彼此更換出生條件、教育、背景等,大家都會定出如上一致的生活姿態。換的是你我個人,作為富人和普通人角色的目標卻沒有變化。

我們並非要去“反抗”,也“無需”非得反抗!——反抗的本身,只是對自己所處情景的不認同。

如果我們選擇要去做!那麼依然可以去做“反抗”所期望要做的事,只是不需要揹負著“反抗”的名義。因為稱作“反抗”的理由所在,換句話說,就是“自我不認同”。

申公豹,是對他不公才“心懷不軌”,還是因他“認為對他不公”才心懷不軌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我是申公,公……公豹“

“申公公”,哪吒說。

這只是成人臆想後的幽默,小孩子簡單了點,著急說話快了點,然而我們觀影人卻會笑聲一片。

他們彼此的年齡差異,按中國的地方性習俗,即使稱呼為“申公公”——這也是恰如其分。而我們會“無意識的”按照自己知識背景來理解,將公公當成“公公”而已。好笑的,只是我們自己。

倘若你是元始天尊,也能看得出申公豹內心修煉不足。他帶著偏見對待自己,也是帶著偏見來對待他人。修煉不足是根本原因,也是自身的原因,才有了那個僅剩的位子給了那個太二真人。

世間之事,卻總是如此的“巧合”。有些人會看到不公,有些人會看到自己不足;大部分人卻都忘記了自己想要追求的初衷是什麼。現實卻是這樣的:更多的人原本是沒有初衷的。

申公豹認為的“別人視我為妖”,恰恰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給了世人“我就是妖”。

倘若,我說的是倘若,倘若申公豹完全將元始天尊的安排看作是“一種安排”,倘若他能心平氣和的接受這種安排,這種修養的充足,也許安排在開頭就發生了變化。

本質的講,這與他是否是豹子無關,而是能力依然不足。

記住:偏見是客觀存在的,不要做你無法改變的事情,試圖抹除那根本不能消除的偏見,而是用自己的行動做可以改變的事情。

你如果想反抗,你必然能夠找到一個“理由”,是理由還是藉口,這只是看誰來解說這個事情本身。

A說“靠!老闆給我加薪如此至少,我是如此……”,B說“老闆待我不錯,你看剛給我加薪一次”。這種事情天天在同一個公司內發生著,也許B的能力比A強,而且B的薪水及加薪都還不如A。

也許事實上就是“不公”,也許只是你內心“一念之間”的一種看法。

然而,你可知你不覺知的一種看法,讓你感覺世界不同。

心外無物,即使如此。

“我們都還活著”

"

本文不是影評,甚至說有點過於嚴肅。現在各路影評可以說是鋪天蓋地,渲染並催發這你的情緒G點,然而希望讓你從道理中變得清醒,且讓你希望能夠真的擁有“反抗”力量的,卻寥寥無幾。

人們只在乎一時感受,這才是事實;在乎理性分析希望能夠獲得真實成長的,都是妖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偏見的大山”,並非是任你怎麼努力都無從搬動,而是你從未意識到我們就是以“偏見”而存在。

所以重點是,不是讓你找去掉偏見的方法,而是你接受了偏見的存在,卻依然選擇“我命由我不由人”的行動腳步


“他們說我是妖怪,我就當妖怪給他們瞧瞧!”

“我自己的命我自己扛,不連累別人!”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他們說”,“我是小妖怪”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我們每個心中都一個最重要的基點:“我是”。當我認為的“我”與他們說的不一樣時,內心“小小的我”承受不起那種“被評價”的感覺。

大部分的人,一生都在被評價不斷重塑著自己——“我是什麼樣的人”。

“你好帥啊!”,於是每日你最喜歡的就是照照鏡子看看自己。

“你好用功啊!”於是,每天你都會更加努力的拼搏奮鬥。

“你真的好聰明”,於是,你如果勤奮的去做事,你會感覺自己就會有點點“笨笨的”。

“你穿著打扮好得體啊”,於是,你會更加花心思去注意自己衣著。

評價的是“你本身”還是你表現出的樣子?這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而是彼此螺旋式的讓兩者都變成了“真”。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哪吒從來沒有殺過人,也沒有吃過人!

至於一個“有超能力”的兒童做過的事情,你我都做過!只是我們的“破壞力”並非如此之強。

不是哪吒想破壞,也不是我們不想破壞,而是我們沒有彼此的條件。

正如我們不是富二代,所以只能定實現月入N萬元就是人生目標;也恰恰如一個富家子弟,只能定目標為賺它百億千億一樣。這兩者的區別,只是數字的不同,而非能力大小的不同。

我知道這能力大小確實客觀的不同。但是,倘若給彼此更換出生條件、教育、背景等,大家都會定出如上一致的生活姿態。換的是你我個人,作為富人和普通人角色的目標卻沒有變化。

我們並非要去“反抗”,也“無需”非得反抗!——反抗的本身,只是對自己所處情景的不認同。

如果我們選擇要去做!那麼依然可以去做“反抗”所期望要做的事,只是不需要揹負著“反抗”的名義。因為稱作“反抗”的理由所在,換句話說,就是“自我不認同”。

申公豹,是對他不公才“心懷不軌”,還是因他“認為對他不公”才心懷不軌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我是申公,公……公豹“

“申公公”,哪吒說。

這只是成人臆想後的幽默,小孩子簡單了點,著急說話快了點,然而我們觀影人卻會笑聲一片。

他們彼此的年齡差異,按中國的地方性習俗,即使稱呼為“申公公”——這也是恰如其分。而我們會“無意識的”按照自己知識背景來理解,將公公當成“公公”而已。好笑的,只是我們自己。

倘若你是元始天尊,也能看得出申公豹內心修煉不足。他帶著偏見對待自己,也是帶著偏見來對待他人。修煉不足是根本原因,也是自身的原因,才有了那個僅剩的位子給了那個太二真人。

世間之事,卻總是如此的“巧合”。有些人會看到不公,有些人會看到自己不足;大部分人卻都忘記了自己想要追求的初衷是什麼。現實卻是這樣的:更多的人原本是沒有初衷的。

申公豹認為的“別人視我為妖”,恰恰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給了世人“我就是妖”。

倘若,我說的是倘若,倘若申公豹完全將元始天尊的安排看作是“一種安排”,倘若他能心平氣和的接受這種安排,這種修養的充足,也許安排在開頭就發生了變化。

本質的講,這與他是否是豹子無關,而是能力依然不足。

記住:偏見是客觀存在的,不要做你無法改變的事情,試圖抹除那根本不能消除的偏見,而是用自己的行動做可以改變的事情。

你如果想反抗,你必然能夠找到一個“理由”,是理由還是藉口,這只是看誰來解說這個事情本身。

A說“靠!老闆給我加薪如此至少,我是如此……”,B說“老闆待我不錯,你看剛給我加薪一次”。這種事情天天在同一個公司內發生著,也許B的能力比A強,而且B的薪水及加薪都還不如A。

也許事實上就是“不公”,也許只是你內心“一念之間”的一種看法。

然而,你可知你不覺知的一種看法,讓你感覺世界不同。

心外無物,即使如此。

“我們都還活著”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他們都已經死了,這只是他們的元神”

我是什麼?說是什麼都是片面的。我,只是一種觀察世界的“中心原點”,沒了原點,就沒有了看世界一切的角度。沒有了“內心的世界”,我又如何立足?

有“我”,所以才有“我是一隻小妖怪”,“我是豹子修煉成精”,“我們龍族在地獄守護地獄之門”。

有人說“我要像他一樣更好”,有人說“我過的比以前好多了”。

我們的世界,我自己才才是真正的主人,作為主人的“自己”,卻也會因為認知的限度做出讓主人不斷受傷害的事情。

申公豹的自我證明與反抗是源於自我認知的侷限,龍族如此,哪吒(與陳塘關村民的爭鬥)亦是如此。

我們知道,只有孩童!只有孩童沒有認知的限制,也才沒有偏見。

在人們成長的過程中,偏見的大山隨心而成,當長成能夠有“我”來看世界評價世界時,無知無覺的人們,就會再也無法回到“沒有妖魔鬼怪”的世界,而都成了滿眼“聲色名利”之徒。

喜哉,悲哉?

非喜非悲,這乃是成人的世界,未有直覺世界如此,才會從中超脫出來重新體量一下自己眼中的世界,才能從“反抗”意識中變成“選擇”意識。

你想做的,還是那些事情,但是你內心卻從此不同。

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無法搬動它!

"

本文不是影評,甚至說有點過於嚴肅。現在各路影評可以說是鋪天蓋地,渲染並催發這你的情緒G點,然而希望讓你從道理中變得清醒,且讓你希望能夠真的擁有“反抗”力量的,卻寥寥無幾。

人們只在乎一時感受,這才是事實;在乎理性分析希望能夠獲得真實成長的,都是妖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偏見的大山”,並非是任你怎麼努力都無從搬動,而是你從未意識到我們就是以“偏見”而存在。

所以重點是,不是讓你找去掉偏見的方法,而是你接受了偏見的存在,卻依然選擇“我命由我不由人”的行動腳步


“他們說我是妖怪,我就當妖怪給他們瞧瞧!”

“我自己的命我自己扛,不連累別人!”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他們說”,“我是小妖怪”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我們每個心中都一個最重要的基點:“我是”。當我認為的“我”與他們說的不一樣時,內心“小小的我”承受不起那種“被評價”的感覺。

大部分的人,一生都在被評價不斷重塑著自己——“我是什麼樣的人”。

“你好帥啊!”,於是每日你最喜歡的就是照照鏡子看看自己。

“你好用功啊!”於是,每天你都會更加努力的拼搏奮鬥。

“你真的好聰明”,於是,你如果勤奮的去做事,你會感覺自己就會有點點“笨笨的”。

“你穿著打扮好得體啊”,於是,你會更加花心思去注意自己衣著。

評價的是“你本身”還是你表現出的樣子?這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而是彼此螺旋式的讓兩者都變成了“真”。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哪吒從來沒有殺過人,也沒有吃過人!

至於一個“有超能力”的兒童做過的事情,你我都做過!只是我們的“破壞力”並非如此之強。

不是哪吒想破壞,也不是我們不想破壞,而是我們沒有彼此的條件。

正如我們不是富二代,所以只能定實現月入N萬元就是人生目標;也恰恰如一個富家子弟,只能定目標為賺它百億千億一樣。這兩者的區別,只是數字的不同,而非能力大小的不同。

我知道這能力大小確實客觀的不同。但是,倘若給彼此更換出生條件、教育、背景等,大家都會定出如上一致的生活姿態。換的是你我個人,作為富人和普通人角色的目標卻沒有變化。

我們並非要去“反抗”,也“無需”非得反抗!——反抗的本身,只是對自己所處情景的不認同。

如果我們選擇要去做!那麼依然可以去做“反抗”所期望要做的事,只是不需要揹負著“反抗”的名義。因為稱作“反抗”的理由所在,換句話說,就是“自我不認同”。

申公豹,是對他不公才“心懷不軌”,還是因他“認為對他不公”才心懷不軌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我是申公,公……公豹“

“申公公”,哪吒說。

這只是成人臆想後的幽默,小孩子簡單了點,著急說話快了點,然而我們觀影人卻會笑聲一片。

他們彼此的年齡差異,按中國的地方性習俗,即使稱呼為“申公公”——這也是恰如其分。而我們會“無意識的”按照自己知識背景來理解,將公公當成“公公”而已。好笑的,只是我們自己。

倘若你是元始天尊,也能看得出申公豹內心修煉不足。他帶著偏見對待自己,也是帶著偏見來對待他人。修煉不足是根本原因,也是自身的原因,才有了那個僅剩的位子給了那個太二真人。

世間之事,卻總是如此的“巧合”。有些人會看到不公,有些人會看到自己不足;大部分人卻都忘記了自己想要追求的初衷是什麼。現實卻是這樣的:更多的人原本是沒有初衷的。

申公豹認為的“別人視我為妖”,恰恰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給了世人“我就是妖”。

倘若,我說的是倘若,倘若申公豹完全將元始天尊的安排看作是“一種安排”,倘若他能心平氣和的接受這種安排,這種修養的充足,也許安排在開頭就發生了變化。

本質的講,這與他是否是豹子無關,而是能力依然不足。

記住:偏見是客觀存在的,不要做你無法改變的事情,試圖抹除那根本不能消除的偏見,而是用自己的行動做可以改變的事情。

你如果想反抗,你必然能夠找到一個“理由”,是理由還是藉口,這只是看誰來解說這個事情本身。

A說“靠!老闆給我加薪如此至少,我是如此……”,B說“老闆待我不錯,你看剛給我加薪一次”。這種事情天天在同一個公司內發生著,也許B的能力比A強,而且B的薪水及加薪都還不如A。

也許事實上就是“不公”,也許只是你內心“一念之間”的一種看法。

然而,你可知你不覺知的一種看法,讓你感覺世界不同。

心外無物,即使如此。

“我們都還活著”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他們都已經死了,這只是他們的元神”

我是什麼?說是什麼都是片面的。我,只是一種觀察世界的“中心原點”,沒了原點,就沒有了看世界一切的角度。沒有了“內心的世界”,我又如何立足?

有“我”,所以才有“我是一隻小妖怪”,“我是豹子修煉成精”,“我們龍族在地獄守護地獄之門”。

有人說“我要像他一樣更好”,有人說“我過的比以前好多了”。

我們的世界,我自己才才是真正的主人,作為主人的“自己”,卻也會因為認知的限度做出讓主人不斷受傷害的事情。

申公豹的自我證明與反抗是源於自我認知的侷限,龍族如此,哪吒(與陳塘關村民的爭鬥)亦是如此。

我們知道,只有孩童!只有孩童沒有認知的限制,也才沒有偏見。

在人們成長的過程中,偏見的大山隨心而成,當長成能夠有“我”來看世界評價世界時,無知無覺的人們,就會再也無法回到“沒有妖魔鬼怪”的世界,而都成了滿眼“聲色名利”之徒。

喜哉,悲哉?

非喜非悲,這乃是成人的世界,未有直覺世界如此,才會從中超脫出來重新體量一下自己眼中的世界,才能從“反抗”意識中變成“選擇”意識。

你想做的,還是那些事情,但是你內心卻從此不同。

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無法搬動它!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去他的鳥命!”哪吒這樣說過。

然而,這句話卻也透漏出對現實的不接受。“人心中的偏見”,這就是存在於世間的一種絕大部分人的認識世界的方式。

你如果說“人心中的偏見”是錯的,那麼99.99%的人都錯了。甚至乎說,在一定情形下,人都會有自己偏見,這屬於客觀存在的世界,你搬不動,你本也無需去搬。

改變自己可以改變的事情,“去他的鳥命”,你有天雷劫,我有就是爭鬥。

放下自己不可以改變的事情,“去他的鳥命”,哪吒沒有抱怨上天給他天雷劫,他只是用行動作出了你給我,我就幹你。

反抗,這本身就是一種偏見

"

本文不是影評,甚至說有點過於嚴肅。現在各路影評可以說是鋪天蓋地,渲染並催發這你的情緒G點,然而希望讓你從道理中變得清醒,且讓你希望能夠真的擁有“反抗”力量的,卻寥寥無幾。

人們只在乎一時感受,這才是事實;在乎理性分析希望能夠獲得真實成長的,都是妖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偏見的大山”,並非是任你怎麼努力都無從搬動,而是你從未意識到我們就是以“偏見”而存在。

所以重點是,不是讓你找去掉偏見的方法,而是你接受了偏見的存在,卻依然選擇“我命由我不由人”的行動腳步


“他們說我是妖怪,我就當妖怪給他們瞧瞧!”

“我自己的命我自己扛,不連累別人!”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他們說”,“我是小妖怪”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我們每個心中都一個最重要的基點:“我是”。當我認為的“我”與他們說的不一樣時,內心“小小的我”承受不起那種“被評價”的感覺。

大部分的人,一生都在被評價不斷重塑著自己——“我是什麼樣的人”。

“你好帥啊!”,於是每日你最喜歡的就是照照鏡子看看自己。

“你好用功啊!”於是,每天你都會更加努力的拼搏奮鬥。

“你真的好聰明”,於是,你如果勤奮的去做事,你會感覺自己就會有點點“笨笨的”。

“你穿著打扮好得體啊”,於是,你會更加花心思去注意自己衣著。

評價的是“你本身”還是你表現出的樣子?這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而是彼此螺旋式的讓兩者都變成了“真”。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哪吒從來沒有殺過人,也沒有吃過人!

至於一個“有超能力”的兒童做過的事情,你我都做過!只是我們的“破壞力”並非如此之強。

不是哪吒想破壞,也不是我們不想破壞,而是我們沒有彼此的條件。

正如我們不是富二代,所以只能定實現月入N萬元就是人生目標;也恰恰如一個富家子弟,只能定目標為賺它百億千億一樣。這兩者的區別,只是數字的不同,而非能力大小的不同。

我知道這能力大小確實客觀的不同。但是,倘若給彼此更換出生條件、教育、背景等,大家都會定出如上一致的生活姿態。換的是你我個人,作為富人和普通人角色的目標卻沒有變化。

我們並非要去“反抗”,也“無需”非得反抗!——反抗的本身,只是對自己所處情景的不認同。

如果我們選擇要去做!那麼依然可以去做“反抗”所期望要做的事,只是不需要揹負著“反抗”的名義。因為稱作“反抗”的理由所在,換句話說,就是“自我不認同”。

申公豹,是對他不公才“心懷不軌”,還是因他“認為對他不公”才心懷不軌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我是申公,公……公豹“

“申公公”,哪吒說。

這只是成人臆想後的幽默,小孩子簡單了點,著急說話快了點,然而我們觀影人卻會笑聲一片。

他們彼此的年齡差異,按中國的地方性習俗,即使稱呼為“申公公”——這也是恰如其分。而我們會“無意識的”按照自己知識背景來理解,將公公當成“公公”而已。好笑的,只是我們自己。

倘若你是元始天尊,也能看得出申公豹內心修煉不足。他帶著偏見對待自己,也是帶著偏見來對待他人。修煉不足是根本原因,也是自身的原因,才有了那個僅剩的位子給了那個太二真人。

世間之事,卻總是如此的“巧合”。有些人會看到不公,有些人會看到自己不足;大部分人卻都忘記了自己想要追求的初衷是什麼。現實卻是這樣的:更多的人原本是沒有初衷的。

申公豹認為的“別人視我為妖”,恰恰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給了世人“我就是妖”。

倘若,我說的是倘若,倘若申公豹完全將元始天尊的安排看作是“一種安排”,倘若他能心平氣和的接受這種安排,這種修養的充足,也許安排在開頭就發生了變化。

本質的講,這與他是否是豹子無關,而是能力依然不足。

記住:偏見是客觀存在的,不要做你無法改變的事情,試圖抹除那根本不能消除的偏見,而是用自己的行動做可以改變的事情。

你如果想反抗,你必然能夠找到一個“理由”,是理由還是藉口,這只是看誰來解說這個事情本身。

A說“靠!老闆給我加薪如此至少,我是如此……”,B說“老闆待我不錯,你看剛給我加薪一次”。這種事情天天在同一個公司內發生著,也許B的能力比A強,而且B的薪水及加薪都還不如A。

也許事實上就是“不公”,也許只是你內心“一念之間”的一種看法。

然而,你可知你不覺知的一種看法,讓你感覺世界不同。

心外無物,即使如此。

“我們都還活著”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他們都已經死了,這只是他們的元神”

我是什麼?說是什麼都是片面的。我,只是一種觀察世界的“中心原點”,沒了原點,就沒有了看世界一切的角度。沒有了“內心的世界”,我又如何立足?

有“我”,所以才有“我是一隻小妖怪”,“我是豹子修煉成精”,“我們龍族在地獄守護地獄之門”。

有人說“我要像他一樣更好”,有人說“我過的比以前好多了”。

我們的世界,我自己才才是真正的主人,作為主人的“自己”,卻也會因為認知的限度做出讓主人不斷受傷害的事情。

申公豹的自我證明與反抗是源於自我認知的侷限,龍族如此,哪吒(與陳塘關村民的爭鬥)亦是如此。

我們知道,只有孩童!只有孩童沒有認知的限制,也才沒有偏見。

在人們成長的過程中,偏見的大山隨心而成,當長成能夠有“我”來看世界評價世界時,無知無覺的人們,就會再也無法回到“沒有妖魔鬼怪”的世界,而都成了滿眼“聲色名利”之徒。

喜哉,悲哉?

非喜非悲,這乃是成人的世界,未有直覺世界如此,才會從中超脫出來重新體量一下自己眼中的世界,才能從“反抗”意識中變成“選擇”意識。

你想做的,還是那些事情,但是你內心卻從此不同。

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無法搬動它!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去他的鳥命!”哪吒這樣說過。

然而,這句話卻也透漏出對現實的不接受。“人心中的偏見”,這就是存在於世間的一種絕大部分人的認識世界的方式。

你如果說“人心中的偏見”是錯的,那麼99.99%的人都錯了。甚至乎說,在一定情形下,人都會有自己偏見,這屬於客觀存在的世界,你搬不動,你本也無需去搬。

改變自己可以改變的事情,“去他的鳥命”,你有天雷劫,我有就是爭鬥。

放下自己不可以改變的事情,“去他的鳥命”,哪吒沒有抱怨上天給他天雷劫,他只是用行動作出了你給我,我就幹你。

反抗,這本身就是一種偏見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去你個鳥命

反抗什麼?如果你做了自己選擇要做的事情。順了你心的,你叫從命;逆了你心的,你就叫反抗。

這是什麼“鳥”規則?

無論你做了什麼,無論叫了什麼名字,我們都還需要了解:自然法則,或者因果定律。在不同情形下有不同的名字,有時候叫規章制度,有時候叫法律,有時候叫道德規範,有時候叫舉止得體,有時候叫潮流時尚……

你叫什麼都行,只要你周圍的人認同了你的稱呼,就說明了你們在用同樣的規則來定義一個存在的事物。

不是因為你對了,你錯了,是因為你信了。

當你將“對錯”、“好壞”的標準拿出來,讓後將這個標準改為可以容納“對錯”、“好壞”的標準之下時,你就提升了自己看世界的視角,你就能做到更能容乃這個世界的是是非非。

當你能夠容納時間一切是非時,你就“覺悟”了。

如此,沒了元始天尊的選人,沒了申公豹的不甘心,沒了魔童哪吒,沒了龍族的不滿,沒了陳塘關百姓的對妖魔的歧視與仇恨,沒了妖魔鬼怪。

"

本文不是影評,甚至說有點過於嚴肅。現在各路影評可以說是鋪天蓋地,渲染並催發這你的情緒G點,然而希望讓你從道理中變得清醒,且讓你希望能夠真的擁有“反抗”力量的,卻寥寥無幾。

人們只在乎一時感受,這才是事實;在乎理性分析希望能夠獲得真實成長的,都是妖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偏見的大山”,並非是任你怎麼努力都無從搬動,而是你從未意識到我們就是以“偏見”而存在。

所以重點是,不是讓你找去掉偏見的方法,而是你接受了偏見的存在,卻依然選擇“我命由我不由人”的行動腳步


“他們說我是妖怪,我就當妖怪給他們瞧瞧!”

“我自己的命我自己扛,不連累別人!”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他們說”,“我是小妖怪”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我們每個心中都一個最重要的基點:“我是”。當我認為的“我”與他們說的不一樣時,內心“小小的我”承受不起那種“被評價”的感覺。

大部分的人,一生都在被評價不斷重塑著自己——“我是什麼樣的人”。

“你好帥啊!”,於是每日你最喜歡的就是照照鏡子看看自己。

“你好用功啊!”於是,每天你都會更加努力的拼搏奮鬥。

“你真的好聰明”,於是,你如果勤奮的去做事,你會感覺自己就會有點點“笨笨的”。

“你穿著打扮好得體啊”,於是,你會更加花心思去注意自己衣著。

評價的是“你本身”還是你表現出的樣子?這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而是彼此螺旋式的讓兩者都變成了“真”。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哪吒從來沒有殺過人,也沒有吃過人!

至於一個“有超能力”的兒童做過的事情,你我都做過!只是我們的“破壞力”並非如此之強。

不是哪吒想破壞,也不是我們不想破壞,而是我們沒有彼此的條件。

正如我們不是富二代,所以只能定實現月入N萬元就是人生目標;也恰恰如一個富家子弟,只能定目標為賺它百億千億一樣。這兩者的區別,只是數字的不同,而非能力大小的不同。

我知道這能力大小確實客觀的不同。但是,倘若給彼此更換出生條件、教育、背景等,大家都會定出如上一致的生活姿態。換的是你我個人,作為富人和普通人角色的目標卻沒有變化。

我們並非要去“反抗”,也“無需”非得反抗!——反抗的本身,只是對自己所處情景的不認同。

如果我們選擇要去做!那麼依然可以去做“反抗”所期望要做的事,只是不需要揹負著“反抗”的名義。因為稱作“反抗”的理由所在,換句話說,就是“自我不認同”。

申公豹,是對他不公才“心懷不軌”,還是因他“認為對他不公”才心懷不軌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我是申公,公……公豹“

“申公公”,哪吒說。

這只是成人臆想後的幽默,小孩子簡單了點,著急說話快了點,然而我們觀影人卻會笑聲一片。

他們彼此的年齡差異,按中國的地方性習俗,即使稱呼為“申公公”——這也是恰如其分。而我們會“無意識的”按照自己知識背景來理解,將公公當成“公公”而已。好笑的,只是我們自己。

倘若你是元始天尊,也能看得出申公豹內心修煉不足。他帶著偏見對待自己,也是帶著偏見來對待他人。修煉不足是根本原因,也是自身的原因,才有了那個僅剩的位子給了那個太二真人。

世間之事,卻總是如此的“巧合”。有些人會看到不公,有些人會看到自己不足;大部分人卻都忘記了自己想要追求的初衷是什麼。現實卻是這樣的:更多的人原本是沒有初衷的。

申公豹認為的“別人視我為妖”,恰恰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給了世人“我就是妖”。

倘若,我說的是倘若,倘若申公豹完全將元始天尊的安排看作是“一種安排”,倘若他能心平氣和的接受這種安排,這種修養的充足,也許安排在開頭就發生了變化。

本質的講,這與他是否是豹子無關,而是能力依然不足。

記住:偏見是客觀存在的,不要做你無法改變的事情,試圖抹除那根本不能消除的偏見,而是用自己的行動做可以改變的事情。

你如果想反抗,你必然能夠找到一個“理由”,是理由還是藉口,這只是看誰來解說這個事情本身。

A說“靠!老闆給我加薪如此至少,我是如此……”,B說“老闆待我不錯,你看剛給我加薪一次”。這種事情天天在同一個公司內發生著,也許B的能力比A強,而且B的薪水及加薪都還不如A。

也許事實上就是“不公”,也許只是你內心“一念之間”的一種看法。

然而,你可知你不覺知的一種看法,讓你感覺世界不同。

心外無物,即使如此。

“我們都還活著”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他們都已經死了,這只是他們的元神”

我是什麼?說是什麼都是片面的。我,只是一種觀察世界的“中心原點”,沒了原點,就沒有了看世界一切的角度。沒有了“內心的世界”,我又如何立足?

有“我”,所以才有“我是一隻小妖怪”,“我是豹子修煉成精”,“我們龍族在地獄守護地獄之門”。

有人說“我要像他一樣更好”,有人說“我過的比以前好多了”。

我們的世界,我自己才才是真正的主人,作為主人的“自己”,卻也會因為認知的限度做出讓主人不斷受傷害的事情。

申公豹的自我證明與反抗是源於自我認知的侷限,龍族如此,哪吒(與陳塘關村民的爭鬥)亦是如此。

我們知道,只有孩童!只有孩童沒有認知的限制,也才沒有偏見。

在人們成長的過程中,偏見的大山隨心而成,當長成能夠有“我”來看世界評價世界時,無知無覺的人們,就會再也無法回到“沒有妖魔鬼怪”的世界,而都成了滿眼“聲色名利”之徒。

喜哉,悲哉?

非喜非悲,這乃是成人的世界,未有直覺世界如此,才會從中超脫出來重新體量一下自己眼中的世界,才能從“反抗”意識中變成“選擇”意識。

你想做的,還是那些事情,但是你內心卻從此不同。

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無法搬動它!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去他的鳥命!”哪吒這樣說過。

然而,這句話卻也透漏出對現實的不接受。“人心中的偏見”,這就是存在於世間的一種絕大部分人的認識世界的方式。

你如果說“人心中的偏見”是錯的,那麼99.99%的人都錯了。甚至乎說,在一定情形下,人都會有自己偏見,這屬於客觀存在的世界,你搬不動,你本也無需去搬。

改變自己可以改變的事情,“去他的鳥命”,你有天雷劫,我有就是爭鬥。

放下自己不可以改變的事情,“去他的鳥命”,哪吒沒有抱怨上天給他天雷劫,他只是用行動作出了你給我,我就幹你。

反抗,這本身就是一種偏見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去你個鳥命

反抗什麼?如果你做了自己選擇要做的事情。順了你心的,你叫從命;逆了你心的,你就叫反抗。

這是什麼“鳥”規則?

無論你做了什麼,無論叫了什麼名字,我們都還需要了解:自然法則,或者因果定律。在不同情形下有不同的名字,有時候叫規章制度,有時候叫法律,有時候叫道德規範,有時候叫舉止得體,有時候叫潮流時尚……

你叫什麼都行,只要你周圍的人認同了你的稱呼,就說明了你們在用同樣的規則來定義一個存在的事物。

不是因為你對了,你錯了,是因為你信了。

當你將“對錯”、“好壞”的標準拿出來,讓後將這個標準改為可以容納“對錯”、“好壞”的標準之下時,你就提升了自己看世界的視角,你就能做到更能容乃這個世界的是是非非。

當你能夠容納時間一切是非時,你就“覺悟”了。

如此,沒了元始天尊的選人,沒了申公豹的不甘心,沒了魔童哪吒,沒了龍族的不滿,沒了陳塘關百姓的對妖魔的歧視與仇恨,沒了妖魔鬼怪。

《哪吒之魔童降世》笑點不斷,然而,更好笑的卻是各種影視評論

也許,一切都仍然存在,正如當下如此,亦是一種完美。

也是不完美的完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