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

這段時間被零星分散,總是有好多事情纏身。週六趁著短暫的閒身,去影院挑了一部時下大火的影片《哪吒》看了看。由此才有了下面的這些供大家噴飯的文字。

先來說一下我對這部動畫的總體印象,製作水平是完全沒有問題,碾壓現有的其它同類型作品。在商業上也通過收穫了口碑證明其成功之處,根據網上的資料,3天票房超7億破多項紀錄,就連人民日報也忍不住點了個贊......這裡不再贅述。

"

這段時間被零星分散,總是有好多事情纏身。週六趁著短暫的閒身,去影院挑了一部時下大火的影片《哪吒》看了看。由此才有了下面的這些供大家噴飯的文字。

先來說一下我對這部動畫的總體印象,製作水平是完全沒有問題,碾壓現有的其它同類型作品。在商業上也通過收穫了口碑證明其成功之處,根據網上的資料,3天票房超7億破多項紀錄,就連人民日報也忍不住點了個贊......這裡不再贅述。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今天我想談談的是關於《哪吒》在創作方面的一些看法,這裡麵包括了改編、人物以及喜劇等元素。

《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哪吒不再是我們熟知的“靈珠子”轉世,而是“魔丸”投胎。他有著哥特煙燻妝風,黑眼圈濃重,總是會露出邪魅的笑容,豁牙露齒,嘴裡像小混混一樣叼著東西,走路吊兒郎當,完全是一副街頭小古惑仔的做派。

"

這段時間被零星分散,總是有好多事情纏身。週六趁著短暫的閒身,去影院挑了一部時下大火的影片《哪吒》看了看。由此才有了下面的這些供大家噴飯的文字。

先來說一下我對這部動畫的總體印象,製作水平是完全沒有問題,碾壓現有的其它同類型作品。在商業上也通過收穫了口碑證明其成功之處,根據網上的資料,3天票房超7億破多項紀錄,就連人民日報也忍不住點了個贊......這裡不再贅述。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今天我想談談的是關於《哪吒》在創作方面的一些看法,這裡麵包括了改編、人物以及喜劇等元素。

《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哪吒不再是我們熟知的“靈珠子”轉世,而是“魔丸”投胎。他有著哥特煙燻妝風,黑眼圈濃重,總是會露出邪魅的笑容,豁牙露齒,嘴裡像小混混一樣叼著東西,走路吊兒郎當,完全是一副街頭小古惑仔的做派。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其實,哪吒的故事很久前就被搬上過熒屏。其中最讓人熟知的有兩部,一部是1979年的動畫電影《哪吒鬧海》;另一部是2003年的52集動畫連續劇《哪吒傳奇》。裡面的哪吒都是頭上梳著兩個精緻的丸子,眉間的一點紅點,圓滾滾的腦袋大大的眼睛,一件紅色的肚兜鑲嵌著明黃色的衣帶,看上去正義感十足。

"

這段時間被零星分散,總是有好多事情纏身。週六趁著短暫的閒身,去影院挑了一部時下大火的影片《哪吒》看了看。由此才有了下面的這些供大家噴飯的文字。

先來說一下我對這部動畫的總體印象,製作水平是完全沒有問題,碾壓現有的其它同類型作品。在商業上也通過收穫了口碑證明其成功之處,根據網上的資料,3天票房超7億破多項紀錄,就連人民日報也忍不住點了個贊......這裡不再贅述。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今天我想談談的是關於《哪吒》在創作方面的一些看法,這裡麵包括了改編、人物以及喜劇等元素。

《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哪吒不再是我們熟知的“靈珠子”轉世,而是“魔丸”投胎。他有著哥特煙燻妝風,黑眼圈濃重,總是會露出邪魅的笑容,豁牙露齒,嘴裡像小混混一樣叼著東西,走路吊兒郎當,完全是一副街頭小古惑仔的做派。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其實,哪吒的故事很久前就被搬上過熒屏。其中最讓人熟知的有兩部,一部是1979年的動畫電影《哪吒鬧海》;另一部是2003年的52集動畫連續劇《哪吒傳奇》。裡面的哪吒都是頭上梳著兩個精緻的丸子,眉間的一點紅點,圓滾滾的腦袋大大的眼睛,一件紅色的肚兜鑲嵌著明黃色的衣帶,看上去正義感十足。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所以光從哪吒的人設來看,後者完全是對前者的顛覆。那麼,這種顛覆是否可取?這一點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魔童版的哪吒可能著重表現了人的成見,更加的真實。哪吒本就是殺星降世,是個魔童沒錯。之前的動畫片是給小朋友看的,把他的形象美化了。所以,昨天有人就在討論這部電影適不適合小朋友觀看,我個人覺得不太建議。因為我覺得這是一部更適合成人的動畫。

"

這段時間被零星分散,總是有好多事情纏身。週六趁著短暫的閒身,去影院挑了一部時下大火的影片《哪吒》看了看。由此才有了下面的這些供大家噴飯的文字。

先來說一下我對這部動畫的總體印象,製作水平是完全沒有問題,碾壓現有的其它同類型作品。在商業上也通過收穫了口碑證明其成功之處,根據網上的資料,3天票房超7億破多項紀錄,就連人民日報也忍不住點了個贊......這裡不再贅述。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今天我想談談的是關於《哪吒》在創作方面的一些看法,這裡麵包括了改編、人物以及喜劇等元素。

《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哪吒不再是我們熟知的“靈珠子”轉世,而是“魔丸”投胎。他有著哥特煙燻妝風,黑眼圈濃重,總是會露出邪魅的笑容,豁牙露齒,嘴裡像小混混一樣叼著東西,走路吊兒郎當,完全是一副街頭小古惑仔的做派。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其實,哪吒的故事很久前就被搬上過熒屏。其中最讓人熟知的有兩部,一部是1979年的動畫電影《哪吒鬧海》;另一部是2003年的52集動畫連續劇《哪吒傳奇》。裡面的哪吒都是頭上梳著兩個精緻的丸子,眉間的一點紅點,圓滾滾的腦袋大大的眼睛,一件紅色的肚兜鑲嵌著明黃色的衣帶,看上去正義感十足。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所以光從哪吒的人設來看,後者完全是對前者的顛覆。那麼,這種顛覆是否可取?這一點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魔童版的哪吒可能著重表現了人的成見,更加的真實。哪吒本就是殺星降世,是個魔童沒錯。之前的動畫片是給小朋友看的,把他的形象美化了。所以,昨天有人就在討論這部電影適不適合小朋友觀看,我個人覺得不太建議。因為我覺得這是一部更適合成人的動畫。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至於這種改編是不是成功,也要看這種改編是否能夠撐起後面的故事內核。在哪吒相關的作品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情節“割肉還父,剔骨還母”。這一情節在魔童哪吒中是被刪減了。故事的主體變成了一個各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爭片,哪吒作為主角在這場鬥爭中最終取得了勝利。

"

這段時間被零星分散,總是有好多事情纏身。週六趁著短暫的閒身,去影院挑了一部時下大火的影片《哪吒》看了看。由此才有了下面的這些供大家噴飯的文字。

先來說一下我對這部動畫的總體印象,製作水平是完全沒有問題,碾壓現有的其它同類型作品。在商業上也通過收穫了口碑證明其成功之處,根據網上的資料,3天票房超7億破多項紀錄,就連人民日報也忍不住點了個贊......這裡不再贅述。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今天我想談談的是關於《哪吒》在創作方面的一些看法,這裡麵包括了改編、人物以及喜劇等元素。

《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哪吒不再是我們熟知的“靈珠子”轉世,而是“魔丸”投胎。他有著哥特煙燻妝風,黑眼圈濃重,總是會露出邪魅的笑容,豁牙露齒,嘴裡像小混混一樣叼著東西,走路吊兒郎當,完全是一副街頭小古惑仔的做派。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其實,哪吒的故事很久前就被搬上過熒屏。其中最讓人熟知的有兩部,一部是1979年的動畫電影《哪吒鬧海》;另一部是2003年的52集動畫連續劇《哪吒傳奇》。裡面的哪吒都是頭上梳著兩個精緻的丸子,眉間的一點紅點,圓滾滾的腦袋大大的眼睛,一件紅色的肚兜鑲嵌著明黃色的衣帶,看上去正義感十足。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所以光從哪吒的人設來看,後者完全是對前者的顛覆。那麼,這種顛覆是否可取?這一點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魔童版的哪吒可能著重表現了人的成見,更加的真實。哪吒本就是殺星降世,是個魔童沒錯。之前的動畫片是給小朋友看的,把他的形象美化了。所以,昨天有人就在討論這部電影適不適合小朋友觀看,我個人覺得不太建議。因為我覺得這是一部更適合成人的動畫。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至於這種改編是不是成功,也要看這種改編是否能夠撐起後面的故事內核。在哪吒相關的作品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情節“割肉還父,剔骨還母”。這一情節在魔童哪吒中是被刪減了。故事的主體變成了一個各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爭片,哪吒作為主角在這場鬥爭中最終取得了勝利。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哪吒:被魔丸附體,被人類害怕和嫌棄,貼上妖怪的標籤,被孤立,渴望友情和被接受。

敖丙:靈珠附體,為了家族的利益,沒有朋友和自我,溫順乖巧練習武功,孤獨,渴望朋友,想立功躋身仙界,擺脫族人的困獸命運。

"

這段時間被零星分散,總是有好多事情纏身。週六趁著短暫的閒身,去影院挑了一部時下大火的影片《哪吒》看了看。由此才有了下面的這些供大家噴飯的文字。

先來說一下我對這部動畫的總體印象,製作水平是完全沒有問題,碾壓現有的其它同類型作品。在商業上也通過收穫了口碑證明其成功之處,根據網上的資料,3天票房超7億破多項紀錄,就連人民日報也忍不住點了個贊......這裡不再贅述。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今天我想談談的是關於《哪吒》在創作方面的一些看法,這裡麵包括了改編、人物以及喜劇等元素。

《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哪吒不再是我們熟知的“靈珠子”轉世,而是“魔丸”投胎。他有著哥特煙燻妝風,黑眼圈濃重,總是會露出邪魅的笑容,豁牙露齒,嘴裡像小混混一樣叼著東西,走路吊兒郎當,完全是一副街頭小古惑仔的做派。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其實,哪吒的故事很久前就被搬上過熒屏。其中最讓人熟知的有兩部,一部是1979年的動畫電影《哪吒鬧海》;另一部是2003年的52集動畫連續劇《哪吒傳奇》。裡面的哪吒都是頭上梳著兩個精緻的丸子,眉間的一點紅點,圓滾滾的腦袋大大的眼睛,一件紅色的肚兜鑲嵌著明黃色的衣帶,看上去正義感十足。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所以光從哪吒的人設來看,後者完全是對前者的顛覆。那麼,這種顛覆是否可取?這一點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魔童版的哪吒可能著重表現了人的成見,更加的真實。哪吒本就是殺星降世,是個魔童沒錯。之前的動畫片是給小朋友看的,把他的形象美化了。所以,昨天有人就在討論這部電影適不適合小朋友觀看,我個人覺得不太建議。因為我覺得這是一部更適合成人的動畫。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至於這種改編是不是成功,也要看這種改編是否能夠撐起後面的故事內核。在哪吒相關的作品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情節“割肉還父,剔骨還母”。這一情節在魔童哪吒中是被刪減了。故事的主體變成了一個各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爭片,哪吒作為主角在這場鬥爭中最終取得了勝利。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哪吒:被魔丸附體,被人類害怕和嫌棄,貼上妖怪的標籤,被孤立,渴望友情和被接受。

敖丙:靈珠附體,為了家族的利益,沒有朋友和自我,溫順乖巧練習武功,孤獨,渴望朋友,想立功躋身仙界,擺脫族人的困獸命運。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申公豹:勤奮修煉,一心想要獲得元始天尊的認可,位列十二金仙之一,卻比不過騎著豬到處搞笑的太乙真人。他心中不甘。

龍王:即便是幫助天帝奪得了天下,因為是妖獸,於是天帝對他有成見,被安排鎮守龍宮。說是鎮守,其實就是永久的囚禁。龍宮,也是死牢。他不甘。

"

這段時間被零星分散,總是有好多事情纏身。週六趁著短暫的閒身,去影院挑了一部時下大火的影片《哪吒》看了看。由此才有了下面的這些供大家噴飯的文字。

先來說一下我對這部動畫的總體印象,製作水平是完全沒有問題,碾壓現有的其它同類型作品。在商業上也通過收穫了口碑證明其成功之處,根據網上的資料,3天票房超7億破多項紀錄,就連人民日報也忍不住點了個贊......這裡不再贅述。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今天我想談談的是關於《哪吒》在創作方面的一些看法,這裡麵包括了改編、人物以及喜劇等元素。

《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哪吒不再是我們熟知的“靈珠子”轉世,而是“魔丸”投胎。他有著哥特煙燻妝風,黑眼圈濃重,總是會露出邪魅的笑容,豁牙露齒,嘴裡像小混混一樣叼著東西,走路吊兒郎當,完全是一副街頭小古惑仔的做派。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其實,哪吒的故事很久前就被搬上過熒屏。其中最讓人熟知的有兩部,一部是1979年的動畫電影《哪吒鬧海》;另一部是2003年的52集動畫連續劇《哪吒傳奇》。裡面的哪吒都是頭上梳著兩個精緻的丸子,眉間的一點紅點,圓滾滾的腦袋大大的眼睛,一件紅色的肚兜鑲嵌著明黃色的衣帶,看上去正義感十足。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所以光從哪吒的人設來看,後者完全是對前者的顛覆。那麼,這種顛覆是否可取?這一點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魔童版的哪吒可能著重表現了人的成見,更加的真實。哪吒本就是殺星降世,是個魔童沒錯。之前的動畫片是給小朋友看的,把他的形象美化了。所以,昨天有人就在討論這部電影適不適合小朋友觀看,我個人覺得不太建議。因為我覺得這是一部更適合成人的動畫。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至於這種改編是不是成功,也要看這種改編是否能夠撐起後面的故事內核。在哪吒相關的作品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情節“割肉還父,剔骨還母”。這一情節在魔童哪吒中是被刪減了。故事的主體變成了一個各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爭片,哪吒作為主角在這場鬥爭中最終取得了勝利。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哪吒:被魔丸附體,被人類害怕和嫌棄,貼上妖怪的標籤,被孤立,渴望友情和被接受。

敖丙:靈珠附體,為了家族的利益,沒有朋友和自我,溫順乖巧練習武功,孤獨,渴望朋友,想立功躋身仙界,擺脫族人的困獸命運。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申公豹:勤奮修煉,一心想要獲得元始天尊的認可,位列十二金仙之一,卻比不過騎著豬到處搞笑的太乙真人。他心中不甘。

龍王:即便是幫助天帝奪得了天下,因為是妖獸,於是天帝對他有成見,被安排鎮守龍宮。說是鎮守,其實就是永久的囚禁。龍宮,也是死牢。他不甘。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那麼改編後的故事內核跟之前的比,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個人以為:各方人物的活動不足以支撐起影片想要表達的故事內核,人物動機和人物完整性上是相對比較粗疏的。比如說最後的戲裡李靖莫名其妙去揭敖丙的面紗,而敖丙的立場左搖右擺,一會兒說要幫哪吒一會兒決心要滅了陳塘關,總是讓人很奇怪......還有那些堆砌的“周星馳式”喜劇橋段,也實在讓我提不起興致。

"

這段時間被零星分散,總是有好多事情纏身。週六趁著短暫的閒身,去影院挑了一部時下大火的影片《哪吒》看了看。由此才有了下面的這些供大家噴飯的文字。

先來說一下我對這部動畫的總體印象,製作水平是完全沒有問題,碾壓現有的其它同類型作品。在商業上也通過收穫了口碑證明其成功之處,根據網上的資料,3天票房超7億破多項紀錄,就連人民日報也忍不住點了個贊......這裡不再贅述。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今天我想談談的是關於《哪吒》在創作方面的一些看法,這裡麵包括了改編、人物以及喜劇等元素。

《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哪吒不再是我們熟知的“靈珠子”轉世,而是“魔丸”投胎。他有著哥特煙燻妝風,黑眼圈濃重,總是會露出邪魅的笑容,豁牙露齒,嘴裡像小混混一樣叼著東西,走路吊兒郎當,完全是一副街頭小古惑仔的做派。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其實,哪吒的故事很久前就被搬上過熒屏。其中最讓人熟知的有兩部,一部是1979年的動畫電影《哪吒鬧海》;另一部是2003年的52集動畫連續劇《哪吒傳奇》。裡面的哪吒都是頭上梳著兩個精緻的丸子,眉間的一點紅點,圓滾滾的腦袋大大的眼睛,一件紅色的肚兜鑲嵌著明黃色的衣帶,看上去正義感十足。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所以光從哪吒的人設來看,後者完全是對前者的顛覆。那麼,這種顛覆是否可取?這一點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魔童版的哪吒可能著重表現了人的成見,更加的真實。哪吒本就是殺星降世,是個魔童沒錯。之前的動畫片是給小朋友看的,把他的形象美化了。所以,昨天有人就在討論這部電影適不適合小朋友觀看,我個人覺得不太建議。因為我覺得這是一部更適合成人的動畫。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至於這種改編是不是成功,也要看這種改編是否能夠撐起後面的故事內核。在哪吒相關的作品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情節“割肉還父,剔骨還母”。這一情節在魔童哪吒中是被刪減了。故事的主體變成了一個各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爭片,哪吒作為主角在這場鬥爭中最終取得了勝利。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哪吒:被魔丸附體,被人類害怕和嫌棄,貼上妖怪的標籤,被孤立,渴望友情和被接受。

敖丙:靈珠附體,為了家族的利益,沒有朋友和自我,溫順乖巧練習武功,孤獨,渴望朋友,想立功躋身仙界,擺脫族人的困獸命運。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申公豹:勤奮修煉,一心想要獲得元始天尊的認可,位列十二金仙之一,卻比不過騎著豬到處搞笑的太乙真人。他心中不甘。

龍王:即便是幫助天帝奪得了天下,因為是妖獸,於是天帝對他有成見,被安排鎮守龍宮。說是鎮守,其實就是永久的囚禁。龍宮,也是死牢。他不甘。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那麼改編後的故事內核跟之前的比,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個人以為:各方人物的活動不足以支撐起影片想要表達的故事內核,人物動機和人物完整性上是相對比較粗疏的。比如說最後的戲裡李靖莫名其妙去揭敖丙的面紗,而敖丙的立場左搖右擺,一會兒說要幫哪吒一會兒決心要滅了陳塘關,總是讓人很奇怪......還有那些堆砌的“周星馳式”喜劇橋段,也實在讓我提不起興致。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而本身故事精神內核跟傳統的哪吒的相比,也要弱上一些、空洞一些。我認為,優秀的改編必然是大膽的,這點毋庸置疑。魔童哪吒也做到了大膽改編,至少在人設、人物關係、更融入了父子情深等主題。但優秀的改編,更重要的改編之後,要能夠傳達出有力的精神內核,且能表達出豐富的人性。就像《大話西遊》對《西遊記》的改編。

魔童哪吒的改編,其反叛性跟《封神演義》的哪吒相比,看起來好像更激烈。那麼哪吒反抗的到底是什麼呢?在劇中,哪吒喊出了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看得出,改編後設定的反抗對象是“天命”。但“天命”這種東西何其虛無縹緲,對我看來,這種無具象的反抗對象遠不如傳統對父權等具象的反抗來得真實得多、來得更有人情味,更容易讓人接受。

"

這段時間被零星分散,總是有好多事情纏身。週六趁著短暫的閒身,去影院挑了一部時下大火的影片《哪吒》看了看。由此才有了下面的這些供大家噴飯的文字。

先來說一下我對這部動畫的總體印象,製作水平是完全沒有問題,碾壓現有的其它同類型作品。在商業上也通過收穫了口碑證明其成功之處,根據網上的資料,3天票房超7億破多項紀錄,就連人民日報也忍不住點了個贊......這裡不再贅述。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今天我想談談的是關於《哪吒》在創作方面的一些看法,這裡麵包括了改編、人物以及喜劇等元素。

《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哪吒不再是我們熟知的“靈珠子”轉世,而是“魔丸”投胎。他有著哥特煙燻妝風,黑眼圈濃重,總是會露出邪魅的笑容,豁牙露齒,嘴裡像小混混一樣叼著東西,走路吊兒郎當,完全是一副街頭小古惑仔的做派。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其實,哪吒的故事很久前就被搬上過熒屏。其中最讓人熟知的有兩部,一部是1979年的動畫電影《哪吒鬧海》;另一部是2003年的52集動畫連續劇《哪吒傳奇》。裡面的哪吒都是頭上梳著兩個精緻的丸子,眉間的一點紅點,圓滾滾的腦袋大大的眼睛,一件紅色的肚兜鑲嵌著明黃色的衣帶,看上去正義感十足。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所以光從哪吒的人設來看,後者完全是對前者的顛覆。那麼,這種顛覆是否可取?這一點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魔童版的哪吒可能著重表現了人的成見,更加的真實。哪吒本就是殺星降世,是個魔童沒錯。之前的動畫片是給小朋友看的,把他的形象美化了。所以,昨天有人就在討論這部電影適不適合小朋友觀看,我個人覺得不太建議。因為我覺得這是一部更適合成人的動畫。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至於這種改編是不是成功,也要看這種改編是否能夠撐起後面的故事內核。在哪吒相關的作品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情節“割肉還父,剔骨還母”。這一情節在魔童哪吒中是被刪減了。故事的主體變成了一個各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爭片,哪吒作為主角在這場鬥爭中最終取得了勝利。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哪吒:被魔丸附體,被人類害怕和嫌棄,貼上妖怪的標籤,被孤立,渴望友情和被接受。

敖丙:靈珠附體,為了家族的利益,沒有朋友和自我,溫順乖巧練習武功,孤獨,渴望朋友,想立功躋身仙界,擺脫族人的困獸命運。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申公豹:勤奮修煉,一心想要獲得元始天尊的認可,位列十二金仙之一,卻比不過騎著豬到處搞笑的太乙真人。他心中不甘。

龍王:即便是幫助天帝奪得了天下,因為是妖獸,於是天帝對他有成見,被安排鎮守龍宮。說是鎮守,其實就是永久的囚禁。龍宮,也是死牢。他不甘。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那麼改編後的故事內核跟之前的比,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個人以為:各方人物的活動不足以支撐起影片想要表達的故事內核,人物動機和人物完整性上是相對比較粗疏的。比如說最後的戲裡李靖莫名其妙去揭敖丙的面紗,而敖丙的立場左搖右擺,一會兒說要幫哪吒一會兒決心要滅了陳塘關,總是讓人很奇怪......還有那些堆砌的“周星馳式”喜劇橋段,也實在讓我提不起興致。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而本身故事精神內核跟傳統的哪吒的相比,也要弱上一些、空洞一些。我認為,優秀的改編必然是大膽的,這點毋庸置疑。魔童哪吒也做到了大膽改編,至少在人設、人物關係、更融入了父子情深等主題。但優秀的改編,更重要的改編之後,要能夠傳達出有力的精神內核,且能表達出豐富的人性。就像《大話西遊》對《西遊記》的改編。

魔童哪吒的改編,其反叛性跟《封神演義》的哪吒相比,看起來好像更激烈。那麼哪吒反抗的到底是什麼呢?在劇中,哪吒喊出了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看得出,改編後設定的反抗對象是“天命”。但“天命”這種東西何其虛無縹緲,對我看來,這種無具象的反抗對象遠不如傳統對父權等具象的反抗來得真實得多、來得更有人情味,更容易讓人接受。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傳統故事中,哪吒在娘肚子裡待了3年,父親就覺得這是一個怪胎。哪吒生下來後,父親就一直不喜歡他,因為他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後來哪吒就跟父親發生很巨大的衝突。最後,他說,我欠你們的不過就是骨跟肉,因為我的身體來自你們,所以割肉還父,剔骨還母,把欠你們的都還掉,哪吒就變成了飄在空中沒有身體的魂魄。這種其反抗父權的主題性是不是要比歸咎於虛無縹緲的“天命”來得有力量得多。

"

這段時間被零星分散,總是有好多事情纏身。週六趁著短暫的閒身,去影院挑了一部時下大火的影片《哪吒》看了看。由此才有了下面的這些供大家噴飯的文字。

先來說一下我對這部動畫的總體印象,製作水平是完全沒有問題,碾壓現有的其它同類型作品。在商業上也通過收穫了口碑證明其成功之處,根據網上的資料,3天票房超7億破多項紀錄,就連人民日報也忍不住點了個贊......這裡不再贅述。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今天我想談談的是關於《哪吒》在創作方面的一些看法,這裡麵包括了改編、人物以及喜劇等元素。

《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哪吒不再是我們熟知的“靈珠子”轉世,而是“魔丸”投胎。他有著哥特煙燻妝風,黑眼圈濃重,總是會露出邪魅的笑容,豁牙露齒,嘴裡像小混混一樣叼著東西,走路吊兒郎當,完全是一副街頭小古惑仔的做派。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其實,哪吒的故事很久前就被搬上過熒屏。其中最讓人熟知的有兩部,一部是1979年的動畫電影《哪吒鬧海》;另一部是2003年的52集動畫連續劇《哪吒傳奇》。裡面的哪吒都是頭上梳著兩個精緻的丸子,眉間的一點紅點,圓滾滾的腦袋大大的眼睛,一件紅色的肚兜鑲嵌著明黃色的衣帶,看上去正義感十足。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所以光從哪吒的人設來看,後者完全是對前者的顛覆。那麼,這種顛覆是否可取?這一點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魔童版的哪吒可能著重表現了人的成見,更加的真實。哪吒本就是殺星降世,是個魔童沒錯。之前的動畫片是給小朋友看的,把他的形象美化了。所以,昨天有人就在討論這部電影適不適合小朋友觀看,我個人覺得不太建議。因為我覺得這是一部更適合成人的動畫。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至於這種改編是不是成功,也要看這種改編是否能夠撐起後面的故事內核。在哪吒相關的作品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情節“割肉還父,剔骨還母”。這一情節在魔童哪吒中是被刪減了。故事的主體變成了一個各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爭片,哪吒作為主角在這場鬥爭中最終取得了勝利。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哪吒:被魔丸附體,被人類害怕和嫌棄,貼上妖怪的標籤,被孤立,渴望友情和被接受。

敖丙:靈珠附體,為了家族的利益,沒有朋友和自我,溫順乖巧練習武功,孤獨,渴望朋友,想立功躋身仙界,擺脫族人的困獸命運。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申公豹:勤奮修煉,一心想要獲得元始天尊的認可,位列十二金仙之一,卻比不過騎著豬到處搞笑的太乙真人。他心中不甘。

龍王:即便是幫助天帝奪得了天下,因為是妖獸,於是天帝對他有成見,被安排鎮守龍宮。說是鎮守,其實就是永久的囚禁。龍宮,也是死牢。他不甘。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那麼改編後的故事內核跟之前的比,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個人以為:各方人物的活動不足以支撐起影片想要表達的故事內核,人物動機和人物完整性上是相對比較粗疏的。比如說最後的戲裡李靖莫名其妙去揭敖丙的面紗,而敖丙的立場左搖右擺,一會兒說要幫哪吒一會兒決心要滅了陳塘關,總是讓人很奇怪......還有那些堆砌的“周星馳式”喜劇橋段,也實在讓我提不起興致。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而本身故事精神內核跟傳統的哪吒的相比,也要弱上一些、空洞一些。我認為,優秀的改編必然是大膽的,這點毋庸置疑。魔童哪吒也做到了大膽改編,至少在人設、人物關係、更融入了父子情深等主題。但優秀的改編,更重要的改編之後,要能夠傳達出有力的精神內核,且能表達出豐富的人性。就像《大話西遊》對《西遊記》的改編。

魔童哪吒的改編,其反叛性跟《封神演義》的哪吒相比,看起來好像更激烈。那麼哪吒反抗的到底是什麼呢?在劇中,哪吒喊出了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看得出,改編後設定的反抗對象是“天命”。但“天命”這種東西何其虛無縹緲,對我看來,這種無具象的反抗對象遠不如傳統對父權等具象的反抗來得真實得多、來得更有人情味,更容易讓人接受。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傳統故事中,哪吒在娘肚子裡待了3年,父親就覺得這是一個怪胎。哪吒生下來後,父親就一直不喜歡他,因為他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後來哪吒就跟父親發生很巨大的衝突。最後,他說,我欠你們的不過就是骨跟肉,因為我的身體來自你們,所以割肉還父,剔骨還母,把欠你們的都還掉,哪吒就變成了飄在空中沒有身體的魂魄。這種其反抗父權的主題性是不是要比歸咎於虛無縹緲的“天命”來得有力量得多。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更何況,在魔童版的哪吒中,關於對父子關係的塑造和煽情,是非常符合主流溫情的商業片操作的。甚至哪吒與敖丙的關係,從敵對改成了友情,也都是商業上流行元素上迎合主流的做法。由此可以推測,哪吒的這種改編,雖說是顛覆傳統、大膽的嘗試,但核心更多的卻是一種出於商業元素的考量。至於這個反抗的內核厚不厚,並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支撐點,到最後由一句“天命”解釋了一切,然後藉此煽情一番。

"

這段時間被零星分散,總是有好多事情纏身。週六趁著短暫的閒身,去影院挑了一部時下大火的影片《哪吒》看了看。由此才有了下面的這些供大家噴飯的文字。

先來說一下我對這部動畫的總體印象,製作水平是完全沒有問題,碾壓現有的其它同類型作品。在商業上也通過收穫了口碑證明其成功之處,根據網上的資料,3天票房超7億破多項紀錄,就連人民日報也忍不住點了個贊......這裡不再贅述。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今天我想談談的是關於《哪吒》在創作方面的一些看法,這裡麵包括了改編、人物以及喜劇等元素。

《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哪吒不再是我們熟知的“靈珠子”轉世,而是“魔丸”投胎。他有著哥特煙燻妝風,黑眼圈濃重,總是會露出邪魅的笑容,豁牙露齒,嘴裡像小混混一樣叼著東西,走路吊兒郎當,完全是一副街頭小古惑仔的做派。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其實,哪吒的故事很久前就被搬上過熒屏。其中最讓人熟知的有兩部,一部是1979年的動畫電影《哪吒鬧海》;另一部是2003年的52集動畫連續劇《哪吒傳奇》。裡面的哪吒都是頭上梳著兩個精緻的丸子,眉間的一點紅點,圓滾滾的腦袋大大的眼睛,一件紅色的肚兜鑲嵌著明黃色的衣帶,看上去正義感十足。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所以光從哪吒的人設來看,後者完全是對前者的顛覆。那麼,這種顛覆是否可取?這一點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魔童版的哪吒可能著重表現了人的成見,更加的真實。哪吒本就是殺星降世,是個魔童沒錯。之前的動畫片是給小朋友看的,把他的形象美化了。所以,昨天有人就在討論這部電影適不適合小朋友觀看,我個人覺得不太建議。因為我覺得這是一部更適合成人的動畫。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至於這種改編是不是成功,也要看這種改編是否能夠撐起後面的故事內核。在哪吒相關的作品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情節“割肉還父,剔骨還母”。這一情節在魔童哪吒中是被刪減了。故事的主體變成了一個各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爭片,哪吒作為主角在這場鬥爭中最終取得了勝利。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哪吒:被魔丸附體,被人類害怕和嫌棄,貼上妖怪的標籤,被孤立,渴望友情和被接受。

敖丙:靈珠附體,為了家族的利益,沒有朋友和自我,溫順乖巧練習武功,孤獨,渴望朋友,想立功躋身仙界,擺脫族人的困獸命運。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申公豹:勤奮修煉,一心想要獲得元始天尊的認可,位列十二金仙之一,卻比不過騎著豬到處搞笑的太乙真人。他心中不甘。

龍王:即便是幫助天帝奪得了天下,因為是妖獸,於是天帝對他有成見,被安排鎮守龍宮。說是鎮守,其實就是永久的囚禁。龍宮,也是死牢。他不甘。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那麼改編後的故事內核跟之前的比,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個人以為:各方人物的活動不足以支撐起影片想要表達的故事內核,人物動機和人物完整性上是相對比較粗疏的。比如說最後的戲裡李靖莫名其妙去揭敖丙的面紗,而敖丙的立場左搖右擺,一會兒說要幫哪吒一會兒決心要滅了陳塘關,總是讓人很奇怪......還有那些堆砌的“周星馳式”喜劇橋段,也實在讓我提不起興致。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而本身故事精神內核跟傳統的哪吒的相比,也要弱上一些、空洞一些。我認為,優秀的改編必然是大膽的,這點毋庸置疑。魔童哪吒也做到了大膽改編,至少在人設、人物關係、更融入了父子情深等主題。但優秀的改編,更重要的改編之後,要能夠傳達出有力的精神內核,且能表達出豐富的人性。就像《大話西遊》對《西遊記》的改編。

魔童哪吒的改編,其反叛性跟《封神演義》的哪吒相比,看起來好像更激烈。那麼哪吒反抗的到底是什麼呢?在劇中,哪吒喊出了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看得出,改編後設定的反抗對象是“天命”。但“天命”這種東西何其虛無縹緲,對我看來,這種無具象的反抗對象遠不如傳統對父權等具象的反抗來得真實得多、來得更有人情味,更容易讓人接受。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傳統故事中,哪吒在娘肚子裡待了3年,父親就覺得這是一個怪胎。哪吒生下來後,父親就一直不喜歡他,因為他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後來哪吒就跟父親發生很巨大的衝突。最後,他說,我欠你們的不過就是骨跟肉,因為我的身體來自你們,所以割肉還父,剔骨還母,把欠你們的都還掉,哪吒就變成了飄在空中沒有身體的魂魄。這種其反抗父權的主題性是不是要比歸咎於虛無縹緲的“天命”來得有力量得多。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更何況,在魔童版的哪吒中,關於對父子關係的塑造和煽情,是非常符合主流溫情的商業片操作的。甚至哪吒與敖丙的關係,從敵對改成了友情,也都是商業上流行元素上迎合主流的做法。由此可以推測,哪吒的這種改編,雖說是顛覆傳統、大膽的嘗試,但核心更多的卻是一種出於商業元素的考量。至於這個反抗的內核厚不厚,並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支撐點,到最後由一句“天命”解釋了一切,然後藉此煽情一番。

被吹爆的“魔童哪吒”顛覆傳統,到底是好是壞?至少有這個缺點

說了這麼多,我並沒有批評《魔童哪吒》的意思。反而是一種“愛之深、責之切”的感受,正因為它代表了目前中國動畫電影的高水準,所以我覺得對它苛刻一點也不為過。畢竟國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要不斷聽取一些不同的聲音。我所希望的是中國動畫電影不僅要製作認真,商業元素豐富,同時還要深深紮根於中國文化肥沃的土壤,這樣結出的果實才能又香又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