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哪吒電影裡,看到了烏合之眾、集體暴力的可怕'

"

原文@雨田 載於中讀App

但我在電影中感觸到,真正擊中我,讓我為之心酸流淚的是,陳塘關平民們的集體無腦及暴力,可以說,是他們加劇了哪吒的悲劇色彩。

眼神倔強、身影不羈、孤獨憤怒、天真無畏,天生魔童卻難掩天然呆萌……這個週末,在影院,真的被這款哪吒感動了。主題曲裡唱到:“人生只相逢一場,只求為你們留下最好的時光”、“擁抱已耗盡我所有的力量”。一個因天命被拋棄的人,除了戰鬥,別無他法。一個因一次擁抱,已耗盡所有力量的人,或許只因受過太多誤解與傷害吧。

"

原文@雨田 載於中讀App

但我在電影中感觸到,真正擊中我,讓我為之心酸流淚的是,陳塘關平民們的集體無腦及暴力,可以說,是他們加劇了哪吒的悲劇色彩。

眼神倔強、身影不羈、孤獨憤怒、天真無畏,天生魔童卻難掩天然呆萌……這個週末,在影院,真的被這款哪吒感動了。主題曲裡唱到:“人生只相逢一場,只求為你們留下最好的時光”、“擁抱已耗盡我所有的力量”。一個因天命被拋棄的人,除了戰鬥,別無他法。一個因一次擁抱,已耗盡所有力量的人,或許只因受過太多誤解與傷害吧。

我在哪吒電影裡,看到了烏合之眾、集體暴力的可怕

關於哪吒,對我這個80後來說,79年那部《哪吒鬧海》,可以說是刻骨銘心,完全是我童年的重要部分。

後來慢慢長大,看了《西遊記》、《封神演義》,才知道哪吒原來是封神榜中的重要人物。書中的故事,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哪吒與父親李靖的誤會與矛盾。哪吒打死龍三太子之後,以身赴死,平息了事端。他的魂魄在死後被師傅存於雕塑神像中,然而就在他即將復活的最後時刻,李靖迫於龍王壓力,打破神像。這一打,哪吒差點魂飛魄散,復生後的哪吒憤恨不解。

李靖愛民如子,卻獨獨不能保護愛子,小愛與大義,書中的矛盾糾葛很是精彩。可以說,靈童轉世、自帶法寶、割肉還母、剔骨還父、蓮花重生、追隨姜子牙破商封神,哪吒的故事,真是充滿強大的戲劇性,一個絕好的大IP。

懷著兒時的情懷、新的期待,我看完了電影。雖然是傳統故事的改編,但可以說抓到了哪吒精神的內核。特別喜歡的是,對於原著中哪吒與李靖的誤會,還增加了保護符“以命抵命”的設計,比原著更感人,更能講的通。我猜測,或許導演也和我一樣,對於《封神演義》中哪吒對父親做法的憤怒不解有一個情結吧。

雖然是動畫電影,但其中影射了很多社會現象。這幾天,很多解讀文章,各有角度。甚至連中紀委都結合電影對部分官員提出了批評警示。確實,結界門神推諉扯皮、太乙真人關鍵時刻掉鏈子、大領導總是不接地氣又在關鍵時刻找不到人,這些現象,身在工作中的人,都會有所感觸。

但我在電影中感觸到,真正擊中我,讓我為之心酸流淚的是,陳塘關平民們的集體無腦及暴力,可以說,是他們加劇了哪吒的悲劇色彩。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一個經歷,儘管時間很短,但足夠傷痛人心。我從分公司整合到總公司,臨時分管兩個部門,舉目無親、四下全是敵意。那是一種集體的暴力,很可怕。一個群體,聚合起來,對一個人充滿敵意。關鍵是,群體中的很多個體,你與她並無交際,幾句話都沒說過,更甚至的是那種你對她有很多幫助的人,也會參與其中。老女人、戴耳機、工資高、不合群、傲、被黑......等等,我聽過很多惡言惡語。就像哪吒碰到的,陳塘關的吃瓜群眾們,不明就理,集體的施加暴力,逼著已經被壓制住的魔性復甦,人們口口相傳,哪吒是魔童,但卻不在乎乾坤圈套住的魔童,其實僅僅是一個渴望交往與愛的孩童而已。

經過集體暴力後,我還發現了一個現象——集體人格。所謂集體人格,就是在一個團體、部門、公司呆久了的人,他們會產生一種接近一樣的氣質、言談和處事方式。最邪門的是,當你身處其中,即使你再努力,堅守自我,也難免被同化。莫名的,那就像一個漩渦,一陣刮在風口的旋風,會把身在周邊的人都旋進去。開始我理解,這是一種公司的風氣、運行機制造成的,後來讀了《烏合之眾》之後,真心是恍然大悟。這是一種神祕的力量,自古有之,眾生之苦、烏合之眾。

書中告訴我們,當個體融入群體後,不管是誰,無論其生活方式、職業、性格、才識是否相同,都會被群體的性格纏住,使他們的思想感情和行為方式變得和單獨狀態下完全不同,僅僅因為他們變成了群體這一事實。然而群體疊加出來得並不是智慧,而是愚蠢,身在群體中的人,會變得敢於發洩本能,群體的匿名性及相應的無責任性,會讓個體不想約束自己。而且群體中的個體會被催眠,成為脊髓的無意識活動的奴隸,群集之後的人們,會把最清白的人送上斷頭臺。最可怕的是,群體還有強大的想象力,並善於編故事,群體易輕信、排異、專制,蠱惑能迅速影響它。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現在很多鍵盤俠。當一個話題形成,會有一種精神裹挾著一群人成為群體,進而變成無腦的傀儡。就像我們看到,校園的暴力事件,一群人對一個弱者施暴,往往真正的主使者只有一個,而追隨的人,就是無腦的傀儡,身在群體而無意識參與。

回觀電影,推動劇情、最終造就哪吒孤獨敏感人設的原因,其實很大一部分來自陳塘關人們的偏見、敵意和暴力。將哪吒推向了敵對面,也造就了哪吒的悲劇。“在告別後堅強、受傷也絕不投降“,當理解這些之後,再看哪吒與敖丙踢毽子後背後抹淚的劇情,再看哪吒略帶羞澀說敖丙是自己唯一的朋友,再看哪吒救回小姑娘那份被認可的高興,真的會很心痛,心痛這個天命已定的孩童,是如何被人們的成見、集體暴力所折磨的。當天雷之劫到來,短短的3年人生,劇情人物的悲劇色彩在這裡得到最大的渲染。讓人不得不流淚。

忽然想起,曾經看過,書中說:“社會之習慣,殺許多之善人。”悲憫之心遂起。

劇情結束,想起這部電影的導演,他堅守理想,靠著母親1000多元的退休金,面對生活的艱難,苦苦創作,最終成就這部作品。看他的故事,感覺這或許就是他人生的一些感悟吧。

當你在奮鬥的路上,當你一無所有,當你堅守自我,當你不想合群而淹沒自我,當你不願蠅營狗苟,當你雖舉目無親卻依然堅守原則,當你不仕權貴,在殘酷現實面前說夢想的時候……大部分人送給你的,是嘲笑。但面對嘲笑和傷害,決不投降。

好在,這位導演成功了。真的為他高興。當感動流淚後,也莫名的為自己高興。我更堅信,無論怎樣,保持獨立、保持自我、保持獨立思考和清醒,即使這條路只剩下我一個人走,也是值得的。無論怎樣,做自己,即使,今後只能與自己流浪,也是值得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