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這是 不墨大叔 (ID:bmdashu)的第 148篇推送

1

今年暑期檔大放光彩的黑馬《哪吒》,目前票房突破25億,成功躋身中國電影票房前10。

"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這是 不墨大叔 (ID:bmdashu)的第 148篇推送

1

今年暑期檔大放光彩的黑馬《哪吒》,目前票房突破25億,成功躋身中國電影票房前10。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哪吒》成功後,大眾的關注點被刻意集中在導演餃子身上,人們驚歎於他的逐夢勇氣,驚歎於他的不甘平庸。在鋪天蓋地的訪談中,餃子和哪吒的形象重疊,他成了熒幕外的英雄。

在接受採訪時,餃子反覆說:好作品一定會被人看見。這種執著和奮鬥的故事,就像《哪吒》一樣吸引人,因為這滿足了我們對成功者的幻想。

就像人們津津樂道的雞湯:矮窮矬馬雲能成功,全是因為“堅持不惜”;李嘉誠“白手起家”創造千億帝國,是因為他比誰都努力。

管你信不信,雞湯先乾為敬。

餃子值得尊重嗎?當然值得尊重。但一個人的命運,不僅僅是看個人努力,還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餃子在接受訪談會反覆提到一個故事:在他的作品《打,打個大西瓜》在2008年成名,而一直到2014年,光線的易巧才找上門來,邀請他來“幹一票大的”。

注意這個時間差,六年。

這六年,是中國電影抬頭的六年。2011年中國最賣座的電影是《變形金剛3》,票房突破10億大關;緊接著是《功夫熊貓3》,卯足勁賣了6個億;一直到第三位,才是老謀子導的《金陵十三釵》。

前兩部電影都是“進口大片”,那時候的進口片甚至不需要安插中國龍套,不需要獲得“合拍片”資質,就能輕鬆奪得票房榜首。就連排在第三名的《十三釵》,主演都是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

"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這是 不墨大叔 (ID:bmdashu)的第 148篇推送

1

今年暑期檔大放光彩的黑馬《哪吒》,目前票房突破25億,成功躋身中國電影票房前10。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哪吒》成功後,大眾的關注點被刻意集中在導演餃子身上,人們驚歎於他的逐夢勇氣,驚歎於他的不甘平庸。在鋪天蓋地的訪談中,餃子和哪吒的形象重疊,他成了熒幕外的英雄。

在接受採訪時,餃子反覆說:好作品一定會被人看見。這種執著和奮鬥的故事,就像《哪吒》一樣吸引人,因為這滿足了我們對成功者的幻想。

就像人們津津樂道的雞湯:矮窮矬馬雲能成功,全是因為“堅持不惜”;李嘉誠“白手起家”創造千億帝國,是因為他比誰都努力。

管你信不信,雞湯先乾為敬。

餃子值得尊重嗎?當然值得尊重。但一個人的命運,不僅僅是看個人努力,還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餃子在接受訪談會反覆提到一個故事:在他的作品《打,打個大西瓜》在2008年成名,而一直到2014年,光線的易巧才找上門來,邀請他來“幹一票大的”。

注意這個時間差,六年。

這六年,是中國電影抬頭的六年。2011年中國最賣座的電影是《變形金剛3》,票房突破10億大關;緊接著是《功夫熊貓3》,卯足勁賣了6個億;一直到第三位,才是老謀子導的《金陵十三釵》。

前兩部電影都是“進口大片”,那時候的進口片甚至不需要安插中國龍套,不需要獲得“合拍片”資質,就能輕鬆奪得票房榜首。就連排在第三名的《十三釵》,主演都是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這一年來,13億中國人在昏暗影院裡見到最多的不是同胞,看到的不是中國故事,而是一水的外國友人和中文字幕。

這哪裡是什麼文化融合,這擺明了就是文化入侵。

到了2012年,事件正在發生變化。這年的票房冠軍名叫《泰囧》,是第一部票房超過10億的國產電影。

而這部電影的出品,發行,正是光線影業。

2

中國的電影玩家,大都集中在四九城內。這裡前有華誼,後有光線。雖然都有韓三爺壓著,但大玩家們的“基因”還是很不一樣。

華誼的發家,和馮小剛脫不開關係。從97年開始,馮導開賀歲片之先河,從此一年一部。《甲方乙方》和《不見不散》都是北影廠給錢拍的,投資收益不可謂不好,單拿第一步《甲方乙方》來說,400萬的投資換來了3000萬票房。

一時間,馮導成了香餑餑,領導們再也不敢拿他的白癜風打趣,誰想和錢過不去?

老闆們喜歡馮導,但知識分子們都叫他馮褲子。在第三部電影《沒完沒了》上映之前,北京某著名雜誌刊登了多篇批評“賀歲片”的文章,點名道姓說馮小剛“沒有帶個好頭”。一時間批評四起,馮導八面迎敵。

"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這是 不墨大叔 (ID:bmdashu)的第 148篇推送

1

今年暑期檔大放光彩的黑馬《哪吒》,目前票房突破25億,成功躋身中國電影票房前10。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哪吒》成功後,大眾的關注點被刻意集中在導演餃子身上,人們驚歎於他的逐夢勇氣,驚歎於他的不甘平庸。在鋪天蓋地的訪談中,餃子和哪吒的形象重疊,他成了熒幕外的英雄。

在接受採訪時,餃子反覆說:好作品一定會被人看見。這種執著和奮鬥的故事,就像《哪吒》一樣吸引人,因為這滿足了我們對成功者的幻想。

就像人們津津樂道的雞湯:矮窮矬馬雲能成功,全是因為“堅持不惜”;李嘉誠“白手起家”創造千億帝國,是因為他比誰都努力。

管你信不信,雞湯先乾為敬。

餃子值得尊重嗎?當然值得尊重。但一個人的命運,不僅僅是看個人努力,還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餃子在接受訪談會反覆提到一個故事:在他的作品《打,打個大西瓜》在2008年成名,而一直到2014年,光線的易巧才找上門來,邀請他來“幹一票大的”。

注意這個時間差,六年。

這六年,是中國電影抬頭的六年。2011年中國最賣座的電影是《變形金剛3》,票房突破10億大關;緊接著是《功夫熊貓3》,卯足勁賣了6個億;一直到第三位,才是老謀子導的《金陵十三釵》。

前兩部電影都是“進口大片”,那時候的進口片甚至不需要安插中國龍套,不需要獲得“合拍片”資質,就能輕鬆奪得票房榜首。就連排在第三名的《十三釵》,主演都是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這一年來,13億中國人在昏暗影院裡見到最多的不是同胞,看到的不是中國故事,而是一水的外國友人和中文字幕。

這哪裡是什麼文化融合,這擺明了就是文化入侵。

到了2012年,事件正在發生變化。這年的票房冠軍名叫《泰囧》,是第一部票房超過10億的國產電影。

而這部電影的出品,發行,正是光線影業。

2

中國的電影玩家,大都集中在四九城內。這裡前有華誼,後有光線。雖然都有韓三爺壓著,但大玩家們的“基因”還是很不一樣。

華誼的發家,和馮小剛脫不開關係。從97年開始,馮導開賀歲片之先河,從此一年一部。《甲方乙方》和《不見不散》都是北影廠給錢拍的,投資收益不可謂不好,單拿第一步《甲方乙方》來說,400萬的投資換來了3000萬票房。

一時間,馮導成了香餑餑,領導們再也不敢拿他的白癜風打趣,誰想和錢過不去?

老闆們喜歡馮導,但知識分子們都叫他馮褲子。在第三部電影《沒完沒了》上映之前,北京某著名雜誌刊登了多篇批評“賀歲片”的文章,點名道姓說馮小剛“沒有帶個好頭”。一時間批評四起,馮導八面迎敵。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風言風語並沒有阻擋華誼的投資信心,從這年開始,華誼和馮小剛開啟了20年的蜜月。

王中軍94年從美國留學歸來,和胞弟創辦了一家廣告公司。

王家四子,出身不凡。老大開一家出租車公司,老二王中軍89年就能赴美讀書,94年帶著10萬美元歸國創業。老四王中磊在某實權機關任職,只有老三,在二哥回國後就第一時間開始跟著創業。

94年成立的華誼廣告公司吸金能力超強,公司成立不到3年,就掙到了四、五千萬元人民幣。在千禧年之前就能有如此鉅富,只能說王家的廣告生意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到了98年,京城颳起了了一陣電影風,京圈大院子弟們一擁而上,都想著分一杯羹。王中軍拿著他過去三年掙到的幾千萬,投了三部電影,指望著一戰成名。

說是投資電影,不如說是投資導演。他不僅投了馮小剛,還投了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和姜文的《鬼子來了》。

"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這是 不墨大叔 (ID:bmdashu)的第 148篇推送

1

今年暑期檔大放光彩的黑馬《哪吒》,目前票房突破25億,成功躋身中國電影票房前10。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哪吒》成功後,大眾的關注點被刻意集中在導演餃子身上,人們驚歎於他的逐夢勇氣,驚歎於他的不甘平庸。在鋪天蓋地的訪談中,餃子和哪吒的形象重疊,他成了熒幕外的英雄。

在接受採訪時,餃子反覆說:好作品一定會被人看見。這種執著和奮鬥的故事,就像《哪吒》一樣吸引人,因為這滿足了我們對成功者的幻想。

就像人們津津樂道的雞湯:矮窮矬馬雲能成功,全是因為“堅持不惜”;李嘉誠“白手起家”創造千億帝國,是因為他比誰都努力。

管你信不信,雞湯先乾為敬。

餃子值得尊重嗎?當然值得尊重。但一個人的命運,不僅僅是看個人努力,還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餃子在接受訪談會反覆提到一個故事:在他的作品《打,打個大西瓜》在2008年成名,而一直到2014年,光線的易巧才找上門來,邀請他來“幹一票大的”。

注意這個時間差,六年。

這六年,是中國電影抬頭的六年。2011年中國最賣座的電影是《變形金剛3》,票房突破10億大關;緊接著是《功夫熊貓3》,卯足勁賣了6個億;一直到第三位,才是老謀子導的《金陵十三釵》。

前兩部電影都是“進口大片”,那時候的進口片甚至不需要安插中國龍套,不需要獲得“合拍片”資質,就能輕鬆奪得票房榜首。就連排在第三名的《十三釵》,主演都是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這一年來,13億中國人在昏暗影院裡見到最多的不是同胞,看到的不是中國故事,而是一水的外國友人和中文字幕。

這哪裡是什麼文化融合,這擺明了就是文化入侵。

到了2012年,事件正在發生變化。這年的票房冠軍名叫《泰囧》,是第一部票房超過10億的國產電影。

而這部電影的出品,發行,正是光線影業。

2

中國的電影玩家,大都集中在四九城內。這裡前有華誼,後有光線。雖然都有韓三爺壓著,但大玩家們的“基因”還是很不一樣。

華誼的發家,和馮小剛脫不開關係。從97年開始,馮導開賀歲片之先河,從此一年一部。《甲方乙方》和《不見不散》都是北影廠給錢拍的,投資收益不可謂不好,單拿第一步《甲方乙方》來說,400萬的投資換來了3000萬票房。

一時間,馮導成了香餑餑,領導們再也不敢拿他的白癜風打趣,誰想和錢過不去?

老闆們喜歡馮導,但知識分子們都叫他馮褲子。在第三部電影《沒完沒了》上映之前,北京某著名雜誌刊登了多篇批評“賀歲片”的文章,點名道姓說馮小剛“沒有帶個好頭”。一時間批評四起,馮導八面迎敵。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風言風語並沒有阻擋華誼的投資信心,從這年開始,華誼和馮小剛開啟了20年的蜜月。

王中軍94年從美國留學歸來,和胞弟創辦了一家廣告公司。

王家四子,出身不凡。老大開一家出租車公司,老二王中軍89年就能赴美讀書,94年帶著10萬美元歸國創業。老四王中磊在某實權機關任職,只有老三,在二哥回國後就第一時間開始跟著創業。

94年成立的華誼廣告公司吸金能力超強,公司成立不到3年,就掙到了四、五千萬元人民幣。在千禧年之前就能有如此鉅富,只能說王家的廣告生意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到了98年,京城颳起了了一陣電影風,京圈大院子弟們一擁而上,都想著分一杯羹。王中軍拿著他過去三年掙到的幾千萬,投了三部電影,指望著一戰成名。

說是投資電影,不如說是投資導演。他不僅投了馮小剛,還投了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和姜文的《鬼子來了》。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最後的結果,只有馮小剛沒有讓他失望。《荊軻刺秦王》投資7000萬,票房1000萬。姜文的《鬼子來了》直接禁播,他本人還被勒令五年不能拍片。而馮導的《沒完沒了》,最終票房高達3500萬,這還不算廣告貼片收益的1500萬。

98、99兩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不過9億,而馮小剛藝人的兩部電影就佔到8000萬,近10分之一。

王中軍知道自己撿到寶了。

接下來,就是華誼和馮小剛長達20年的蜜月。在馮導的職業生涯裡,除了一部《1942》虧錢外,其他電影大賺的大賺,小賺的小賺,反正總是賺的。

可惜啊,《1942》可是馮導作品中排名前三的好電影。

馮導畢竟不是科班出身的電影人,任他在趙寶剛身邊觀察再久,和其他導演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差別。

拍《沒完沒了》的時候,葛優從拍攝第一天到最後一天,每天都在問他同一個問題:要麼咱們別拍了吧,你差人家多少錢我給你找個贊助補上。

十餘年後,馮導承認《沒完沒了》是生攢的。強扭的瓜不甜,但強拍的片好賣。讓導演和演員都不舒服的《沒完沒了》,最終還是掙得盆滿缽滿。

這種不超預算,不超時間,按時按量,穩賺不賠的“電影生產者”,在投資方眼裡可比電影大師們牛x多了。姜文賠錢之後就再沒拿到過華誼的投資,就連星爺,也在《西遊降魔篇》分賬時,吃了一記高達8600萬元的暗虧。

"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這是 不墨大叔 (ID:bmdashu)的第 148篇推送

1

今年暑期檔大放光彩的黑馬《哪吒》,目前票房突破25億,成功躋身中國電影票房前10。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哪吒》成功後,大眾的關注點被刻意集中在導演餃子身上,人們驚歎於他的逐夢勇氣,驚歎於他的不甘平庸。在鋪天蓋地的訪談中,餃子和哪吒的形象重疊,他成了熒幕外的英雄。

在接受採訪時,餃子反覆說:好作品一定會被人看見。這種執著和奮鬥的故事,就像《哪吒》一樣吸引人,因為這滿足了我們對成功者的幻想。

就像人們津津樂道的雞湯:矮窮矬馬雲能成功,全是因為“堅持不惜”;李嘉誠“白手起家”創造千億帝國,是因為他比誰都努力。

管你信不信,雞湯先乾為敬。

餃子值得尊重嗎?當然值得尊重。但一個人的命運,不僅僅是看個人努力,還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餃子在接受訪談會反覆提到一個故事:在他的作品《打,打個大西瓜》在2008年成名,而一直到2014年,光線的易巧才找上門來,邀請他來“幹一票大的”。

注意這個時間差,六年。

這六年,是中國電影抬頭的六年。2011年中國最賣座的電影是《變形金剛3》,票房突破10億大關;緊接著是《功夫熊貓3》,卯足勁賣了6個億;一直到第三位,才是老謀子導的《金陵十三釵》。

前兩部電影都是“進口大片”,那時候的進口片甚至不需要安插中國龍套,不需要獲得“合拍片”資質,就能輕鬆奪得票房榜首。就連排在第三名的《十三釵》,主演都是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這一年來,13億中國人在昏暗影院裡見到最多的不是同胞,看到的不是中國故事,而是一水的外國友人和中文字幕。

這哪裡是什麼文化融合,這擺明了就是文化入侵。

到了2012年,事件正在發生變化。這年的票房冠軍名叫《泰囧》,是第一部票房超過10億的國產電影。

而這部電影的出品,發行,正是光線影業。

2

中國的電影玩家,大都集中在四九城內。這裡前有華誼,後有光線。雖然都有韓三爺壓著,但大玩家們的“基因”還是很不一樣。

華誼的發家,和馮小剛脫不開關係。從97年開始,馮導開賀歲片之先河,從此一年一部。《甲方乙方》和《不見不散》都是北影廠給錢拍的,投資收益不可謂不好,單拿第一步《甲方乙方》來說,400萬的投資換來了3000萬票房。

一時間,馮導成了香餑餑,領導們再也不敢拿他的白癜風打趣,誰想和錢過不去?

老闆們喜歡馮導,但知識分子們都叫他馮褲子。在第三部電影《沒完沒了》上映之前,北京某著名雜誌刊登了多篇批評“賀歲片”的文章,點名道姓說馮小剛“沒有帶個好頭”。一時間批評四起,馮導八面迎敵。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風言風語並沒有阻擋華誼的投資信心,從這年開始,華誼和馮小剛開啟了20年的蜜月。

王中軍94年從美國留學歸來,和胞弟創辦了一家廣告公司。

王家四子,出身不凡。老大開一家出租車公司,老二王中軍89年就能赴美讀書,94年帶著10萬美元歸國創業。老四王中磊在某實權機關任職,只有老三,在二哥回國後就第一時間開始跟著創業。

94年成立的華誼廣告公司吸金能力超強,公司成立不到3年,就掙到了四、五千萬元人民幣。在千禧年之前就能有如此鉅富,只能說王家的廣告生意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到了98年,京城颳起了了一陣電影風,京圈大院子弟們一擁而上,都想著分一杯羹。王中軍拿著他過去三年掙到的幾千萬,投了三部電影,指望著一戰成名。

說是投資電影,不如說是投資導演。他不僅投了馮小剛,還投了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和姜文的《鬼子來了》。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最後的結果,只有馮小剛沒有讓他失望。《荊軻刺秦王》投資7000萬,票房1000萬。姜文的《鬼子來了》直接禁播,他本人還被勒令五年不能拍片。而馮導的《沒完沒了》,最終票房高達3500萬,這還不算廣告貼片收益的1500萬。

98、99兩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不過9億,而馮小剛藝人的兩部電影就佔到8000萬,近10分之一。

王中軍知道自己撿到寶了。

接下來,就是華誼和馮小剛長達20年的蜜月。在馮導的職業生涯裡,除了一部《1942》虧錢外,其他電影大賺的大賺,小賺的小賺,反正總是賺的。

可惜啊,《1942》可是馮導作品中排名前三的好電影。

馮導畢竟不是科班出身的電影人,任他在趙寶剛身邊觀察再久,和其他導演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差別。

拍《沒完沒了》的時候,葛優從拍攝第一天到最後一天,每天都在問他同一個問題:要麼咱們別拍了吧,你差人家多少錢我給你找個贊助補上。

十餘年後,馮導承認《沒完沒了》是生攢的。強扭的瓜不甜,但強拍的片好賣。讓導演和演員都不舒服的《沒完沒了》,最終還是掙得盆滿缽滿。

這種不超預算,不超時間,按時按量,穩賺不賠的“電影生產者”,在投資方眼裡可比電影大師們牛x多了。姜文賠錢之後就再沒拿到過華誼的投資,就連星爺,也在《西遊降魔篇》分賬時,吃了一記高達8600萬元的暗虧。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都說不是一類人,不進一家門。上市那天,華誼讓馮導身價瞬間超過兩億。2016年,華誼又花了10.5億買下馮導的東陽美拉空殼公司,兩者簽下複雜的對賭協議,只要馮導能夠正常發揮完成業績指標,這筆錢他這輩子想花完都難。

這種操作,被外界稱為“綁定明星”。

這就是華誼做電影的底層邏輯,用資本綁定電影人,他們或是導演或是演員,比如2.52億綁定的張國立,7.56億綁定的李晨、馮紹峰、楊天寶等多位流量明星。

流量明星帶來的紅利讓資本方賺的暈頭轉向,華誼突然發現了一條比馮導更容易掙錢的路,拍電影這事兒就漸漸放下了,他們甚至提出了“去電影單一化”的口號。

"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這是 不墨大叔 (ID:bmdashu)的第 148篇推送

1

今年暑期檔大放光彩的黑馬《哪吒》,目前票房突破25億,成功躋身中國電影票房前10。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哪吒》成功後,大眾的關注點被刻意集中在導演餃子身上,人們驚歎於他的逐夢勇氣,驚歎於他的不甘平庸。在鋪天蓋地的訪談中,餃子和哪吒的形象重疊,他成了熒幕外的英雄。

在接受採訪時,餃子反覆說:好作品一定會被人看見。這種執著和奮鬥的故事,就像《哪吒》一樣吸引人,因為這滿足了我們對成功者的幻想。

就像人們津津樂道的雞湯:矮窮矬馬雲能成功,全是因為“堅持不惜”;李嘉誠“白手起家”創造千億帝國,是因為他比誰都努力。

管你信不信,雞湯先乾為敬。

餃子值得尊重嗎?當然值得尊重。但一個人的命運,不僅僅是看個人努力,還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餃子在接受訪談會反覆提到一個故事:在他的作品《打,打個大西瓜》在2008年成名,而一直到2014年,光線的易巧才找上門來,邀請他來“幹一票大的”。

注意這個時間差,六年。

這六年,是中國電影抬頭的六年。2011年中國最賣座的電影是《變形金剛3》,票房突破10億大關;緊接著是《功夫熊貓3》,卯足勁賣了6個億;一直到第三位,才是老謀子導的《金陵十三釵》。

前兩部電影都是“進口大片”,那時候的進口片甚至不需要安插中國龍套,不需要獲得“合拍片”資質,就能輕鬆奪得票房榜首。就連排在第三名的《十三釵》,主演都是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這一年來,13億中國人在昏暗影院裡見到最多的不是同胞,看到的不是中國故事,而是一水的外國友人和中文字幕。

這哪裡是什麼文化融合,這擺明了就是文化入侵。

到了2012年,事件正在發生變化。這年的票房冠軍名叫《泰囧》,是第一部票房超過10億的國產電影。

而這部電影的出品,發行,正是光線影業。

2

中國的電影玩家,大都集中在四九城內。這裡前有華誼,後有光線。雖然都有韓三爺壓著,但大玩家們的“基因”還是很不一樣。

華誼的發家,和馮小剛脫不開關係。從97年開始,馮導開賀歲片之先河,從此一年一部。《甲方乙方》和《不見不散》都是北影廠給錢拍的,投資收益不可謂不好,單拿第一步《甲方乙方》來說,400萬的投資換來了3000萬票房。

一時間,馮導成了香餑餑,領導們再也不敢拿他的白癜風打趣,誰想和錢過不去?

老闆們喜歡馮導,但知識分子們都叫他馮褲子。在第三部電影《沒完沒了》上映之前,北京某著名雜誌刊登了多篇批評“賀歲片”的文章,點名道姓說馮小剛“沒有帶個好頭”。一時間批評四起,馮導八面迎敵。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風言風語並沒有阻擋華誼的投資信心,從這年開始,華誼和馮小剛開啟了20年的蜜月。

王中軍94年從美國留學歸來,和胞弟創辦了一家廣告公司。

王家四子,出身不凡。老大開一家出租車公司,老二王中軍89年就能赴美讀書,94年帶著10萬美元歸國創業。老四王中磊在某實權機關任職,只有老三,在二哥回國後就第一時間開始跟著創業。

94年成立的華誼廣告公司吸金能力超強,公司成立不到3年,就掙到了四、五千萬元人民幣。在千禧年之前就能有如此鉅富,只能說王家的廣告生意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到了98年,京城颳起了了一陣電影風,京圈大院子弟們一擁而上,都想著分一杯羹。王中軍拿著他過去三年掙到的幾千萬,投了三部電影,指望著一戰成名。

說是投資電影,不如說是投資導演。他不僅投了馮小剛,還投了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和姜文的《鬼子來了》。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最後的結果,只有馮小剛沒有讓他失望。《荊軻刺秦王》投資7000萬,票房1000萬。姜文的《鬼子來了》直接禁播,他本人還被勒令五年不能拍片。而馮導的《沒完沒了》,最終票房高達3500萬,這還不算廣告貼片收益的1500萬。

98、99兩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不過9億,而馮小剛藝人的兩部電影就佔到8000萬,近10分之一。

王中軍知道自己撿到寶了。

接下來,就是華誼和馮小剛長達20年的蜜月。在馮導的職業生涯裡,除了一部《1942》虧錢外,其他電影大賺的大賺,小賺的小賺,反正總是賺的。

可惜啊,《1942》可是馮導作品中排名前三的好電影。

馮導畢竟不是科班出身的電影人,任他在趙寶剛身邊觀察再久,和其他導演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差別。

拍《沒完沒了》的時候,葛優從拍攝第一天到最後一天,每天都在問他同一個問題:要麼咱們別拍了吧,你差人家多少錢我給你找個贊助補上。

十餘年後,馮導承認《沒完沒了》是生攢的。強扭的瓜不甜,但強拍的片好賣。讓導演和演員都不舒服的《沒完沒了》,最終還是掙得盆滿缽滿。

這種不超預算,不超時間,按時按量,穩賺不賠的“電影生產者”,在投資方眼裡可比電影大師們牛x多了。姜文賠錢之後就再沒拿到過華誼的投資,就連星爺,也在《西遊降魔篇》分賬時,吃了一記高達8600萬元的暗虧。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都說不是一類人,不進一家門。上市那天,華誼讓馮導身價瞬間超過兩億。2016年,華誼又花了10.5億買下馮導的東陽美拉空殼公司,兩者簽下複雜的對賭協議,只要馮導能夠正常發揮完成業績指標,這筆錢他這輩子想花完都難。

這種操作,被外界稱為“綁定明星”。

這就是華誼做電影的底層邏輯,用資本綁定電影人,他們或是導演或是演員,比如2.52億綁定的張國立,7.56億綁定的李晨、馮紹峰、楊天寶等多位流量明星。

流量明星帶來的紅利讓資本方賺的暈頭轉向,華誼突然發現了一條比馮導更容易掙錢的路,拍電影這事兒就漸漸放下了,他們甚至提出了“去電影單一化”的口號。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除了雷打不動的賀歲檔,華誼逐漸把重新放在流量明星和粉絲經濟的運作上。業界早早嗅出了過去十幾年不曾出現過的詭異味道:華誼居然在電影市場上讓步了。

2014年,光線首次超過華誼,成為民營電影公司的票房冠軍。

3

如果把中國電影市場看成一個大賭場,那麼華誼賭的是明星,光線賭的就是賽道。

光線的故事遠沒有華誼那麼跌宕起伏,創始人王長田不是北京人,他學新聞出身,曾在北京電視臺參與創辦了財經節目,光線早期也是以電視為主,一直到2006年才開始涉足電影發行。

短短三年後,光線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花大價錢做了一部面向成年觀眾的動畫片《阿童木》。彼時的光線手中並沒有現在這麼多動畫公司,製作全權交給香港的一家動畫製作公司“代工”。

這是一場豪賭,《阿童木》一波三折,最終還落下了一個“虛假宣傳”的名頭。

"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這是 不墨大叔 (ID:bmdashu)的第 148篇推送

1

今年暑期檔大放光彩的黑馬《哪吒》,目前票房突破25億,成功躋身中國電影票房前10。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哪吒》成功後,大眾的關注點被刻意集中在導演餃子身上,人們驚歎於他的逐夢勇氣,驚歎於他的不甘平庸。在鋪天蓋地的訪談中,餃子和哪吒的形象重疊,他成了熒幕外的英雄。

在接受採訪時,餃子反覆說:好作品一定會被人看見。這種執著和奮鬥的故事,就像《哪吒》一樣吸引人,因為這滿足了我們對成功者的幻想。

就像人們津津樂道的雞湯:矮窮矬馬雲能成功,全是因為“堅持不惜”;李嘉誠“白手起家”創造千億帝國,是因為他比誰都努力。

管你信不信,雞湯先乾為敬。

餃子值得尊重嗎?當然值得尊重。但一個人的命運,不僅僅是看個人努力,還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餃子在接受訪談會反覆提到一個故事:在他的作品《打,打個大西瓜》在2008年成名,而一直到2014年,光線的易巧才找上門來,邀請他來“幹一票大的”。

注意這個時間差,六年。

這六年,是中國電影抬頭的六年。2011年中國最賣座的電影是《變形金剛3》,票房突破10億大關;緊接著是《功夫熊貓3》,卯足勁賣了6個億;一直到第三位,才是老謀子導的《金陵十三釵》。

前兩部電影都是“進口大片”,那時候的進口片甚至不需要安插中國龍套,不需要獲得“合拍片”資質,就能輕鬆奪得票房榜首。就連排在第三名的《十三釵》,主演都是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這一年來,13億中國人在昏暗影院裡見到最多的不是同胞,看到的不是中國故事,而是一水的外國友人和中文字幕。

這哪裡是什麼文化融合,這擺明了就是文化入侵。

到了2012年,事件正在發生變化。這年的票房冠軍名叫《泰囧》,是第一部票房超過10億的國產電影。

而這部電影的出品,發行,正是光線影業。

2

中國的電影玩家,大都集中在四九城內。這裡前有華誼,後有光線。雖然都有韓三爺壓著,但大玩家們的“基因”還是很不一樣。

華誼的發家,和馮小剛脫不開關係。從97年開始,馮導開賀歲片之先河,從此一年一部。《甲方乙方》和《不見不散》都是北影廠給錢拍的,投資收益不可謂不好,單拿第一步《甲方乙方》來說,400萬的投資換來了3000萬票房。

一時間,馮導成了香餑餑,領導們再也不敢拿他的白癜風打趣,誰想和錢過不去?

老闆們喜歡馮導,但知識分子們都叫他馮褲子。在第三部電影《沒完沒了》上映之前,北京某著名雜誌刊登了多篇批評“賀歲片”的文章,點名道姓說馮小剛“沒有帶個好頭”。一時間批評四起,馮導八面迎敵。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風言風語並沒有阻擋華誼的投資信心,從這年開始,華誼和馮小剛開啟了20年的蜜月。

王中軍94年從美國留學歸來,和胞弟創辦了一家廣告公司。

王家四子,出身不凡。老大開一家出租車公司,老二王中軍89年就能赴美讀書,94年帶著10萬美元歸國創業。老四王中磊在某實權機關任職,只有老三,在二哥回國後就第一時間開始跟著創業。

94年成立的華誼廣告公司吸金能力超強,公司成立不到3年,就掙到了四、五千萬元人民幣。在千禧年之前就能有如此鉅富,只能說王家的廣告生意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到了98年,京城颳起了了一陣電影風,京圈大院子弟們一擁而上,都想著分一杯羹。王中軍拿著他過去三年掙到的幾千萬,投了三部電影,指望著一戰成名。

說是投資電影,不如說是投資導演。他不僅投了馮小剛,還投了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和姜文的《鬼子來了》。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最後的結果,只有馮小剛沒有讓他失望。《荊軻刺秦王》投資7000萬,票房1000萬。姜文的《鬼子來了》直接禁播,他本人還被勒令五年不能拍片。而馮導的《沒完沒了》,最終票房高達3500萬,這還不算廣告貼片收益的1500萬。

98、99兩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不過9億,而馮小剛藝人的兩部電影就佔到8000萬,近10分之一。

王中軍知道自己撿到寶了。

接下來,就是華誼和馮小剛長達20年的蜜月。在馮導的職業生涯裡,除了一部《1942》虧錢外,其他電影大賺的大賺,小賺的小賺,反正總是賺的。

可惜啊,《1942》可是馮導作品中排名前三的好電影。

馮導畢竟不是科班出身的電影人,任他在趙寶剛身邊觀察再久,和其他導演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差別。

拍《沒完沒了》的時候,葛優從拍攝第一天到最後一天,每天都在問他同一個問題:要麼咱們別拍了吧,你差人家多少錢我給你找個贊助補上。

十餘年後,馮導承認《沒完沒了》是生攢的。強扭的瓜不甜,但強拍的片好賣。讓導演和演員都不舒服的《沒完沒了》,最終還是掙得盆滿缽滿。

這種不超預算,不超時間,按時按量,穩賺不賠的“電影生產者”,在投資方眼裡可比電影大師們牛x多了。姜文賠錢之後就再沒拿到過華誼的投資,就連星爺,也在《西遊降魔篇》分賬時,吃了一記高達8600萬元的暗虧。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都說不是一類人,不進一家門。上市那天,華誼讓馮導身價瞬間超過兩億。2016年,華誼又花了10.5億買下馮導的東陽美拉空殼公司,兩者簽下複雜的對賭協議,只要馮導能夠正常發揮完成業績指標,這筆錢他這輩子想花完都難。

這種操作,被外界稱為“綁定明星”。

這就是華誼做電影的底層邏輯,用資本綁定電影人,他們或是導演或是演員,比如2.52億綁定的張國立,7.56億綁定的李晨、馮紹峰、楊天寶等多位流量明星。

流量明星帶來的紅利讓資本方賺的暈頭轉向,華誼突然發現了一條比馮導更容易掙錢的路,拍電影這事兒就漸漸放下了,他們甚至提出了“去電影單一化”的口號。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除了雷打不動的賀歲檔,華誼逐漸把重新放在流量明星和粉絲經濟的運作上。業界早早嗅出了過去十幾年不曾出現過的詭異味道:華誼居然在電影市場上讓步了。

2014年,光線首次超過華誼,成為民營電影公司的票房冠軍。

3

如果把中國電影市場看成一個大賭場,那麼華誼賭的是明星,光線賭的就是賽道。

光線的故事遠沒有華誼那麼跌宕起伏,創始人王長田不是北京人,他學新聞出身,曾在北京電視臺參與創辦了財經節目,光線早期也是以電視為主,一直到2006年才開始涉足電影發行。

短短三年後,光線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花大價錢做了一部面向成年觀眾的動畫片《阿童木》。彼時的光線手中並沒有現在這麼多動畫公司,製作全權交給香港的一家動畫製作公司“代工”。

這是一場豪賭,《阿童木》一波三折,最終還落下了一個“虛假宣傳”的名頭。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但這部投資1000萬的電影,最終還是收穫了4600萬票房。光線的初次嘗試丟了口碑,卻留下了一種可能。

一種動畫電影能掙錢的可能。

除了動畫電影之外,光線的增長並不誇張,在《哪吒》出現之前,他們參與最大的項目還是2016年的《美人魚》,那時候星爺剛被華誼惹毛,急需內地的發行方,在輾轉介紹下,光線成了三家保底發行方之一,光是這部電影,就佔據光線當年總票房的三成。

一邊是波動巨大,深不見底的電影市場,另一邊是王長田對動畫電影的信心增長。在易巧找到餃子的那年,王長田開啟了對國內動畫公司的投資。

動畫電影的投資主要有兩個思路,第一就是以《熊出沒》為代表的低幼向電影,第二是面向成人的動畫電影,比如當年的《阿童木》。

2014年,王長田兩邊押寶,一邊做了低幼向的《賽爾號大電影4》,一邊做了成人向的漫畫ip《秦時明月》。雖然低幼向最終勝出,但兩者差距非常小。

在華誼忙著綁定電影明星時,光線則開始了在動畫行業的佈局。光線開始大幅投資動畫製作公司,其中就有後來製作了《大聖》的十月文化,也有今年大放光彩的彩條屋。

2015年,王長田接受採訪時說:我希望彩條屋在接下來3年能衝擊國產動畫半壁江山。

三年期滿,《哪吒》降世。

4

2018年,電影公司的格局正在被打破。重新投入華誼懷抱的範爺,用一張相片挑起了和崔永元的戰爭,被拉下水的不僅僅是馮小剛,還有曾經穩坐第一把交易的華誼。

"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這是 不墨大叔 (ID:bmdashu)的第 148篇推送

1

今年暑期檔大放光彩的黑馬《哪吒》,目前票房突破25億,成功躋身中國電影票房前10。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哪吒》成功後,大眾的關注點被刻意集中在導演餃子身上,人們驚歎於他的逐夢勇氣,驚歎於他的不甘平庸。在鋪天蓋地的訪談中,餃子和哪吒的形象重疊,他成了熒幕外的英雄。

在接受採訪時,餃子反覆說:好作品一定會被人看見。這種執著和奮鬥的故事,就像《哪吒》一樣吸引人,因為這滿足了我們對成功者的幻想。

就像人們津津樂道的雞湯:矮窮矬馬雲能成功,全是因為“堅持不惜”;李嘉誠“白手起家”創造千億帝國,是因為他比誰都努力。

管你信不信,雞湯先乾為敬。

餃子值得尊重嗎?當然值得尊重。但一個人的命運,不僅僅是看個人努力,還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餃子在接受訪談會反覆提到一個故事:在他的作品《打,打個大西瓜》在2008年成名,而一直到2014年,光線的易巧才找上門來,邀請他來“幹一票大的”。

注意這個時間差,六年。

這六年,是中國電影抬頭的六年。2011年中國最賣座的電影是《變形金剛3》,票房突破10億大關;緊接著是《功夫熊貓3》,卯足勁賣了6個億;一直到第三位,才是老謀子導的《金陵十三釵》。

前兩部電影都是“進口大片”,那時候的進口片甚至不需要安插中國龍套,不需要獲得“合拍片”資質,就能輕鬆奪得票房榜首。就連排在第三名的《十三釵》,主演都是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這一年來,13億中國人在昏暗影院裡見到最多的不是同胞,看到的不是中國故事,而是一水的外國友人和中文字幕。

這哪裡是什麼文化融合,這擺明了就是文化入侵。

到了2012年,事件正在發生變化。這年的票房冠軍名叫《泰囧》,是第一部票房超過10億的國產電影。

而這部電影的出品,發行,正是光線影業。

2

中國的電影玩家,大都集中在四九城內。這裡前有華誼,後有光線。雖然都有韓三爺壓著,但大玩家們的“基因”還是很不一樣。

華誼的發家,和馮小剛脫不開關係。從97年開始,馮導開賀歲片之先河,從此一年一部。《甲方乙方》和《不見不散》都是北影廠給錢拍的,投資收益不可謂不好,單拿第一步《甲方乙方》來說,400萬的投資換來了3000萬票房。

一時間,馮導成了香餑餑,領導們再也不敢拿他的白癜風打趣,誰想和錢過不去?

老闆們喜歡馮導,但知識分子們都叫他馮褲子。在第三部電影《沒完沒了》上映之前,北京某著名雜誌刊登了多篇批評“賀歲片”的文章,點名道姓說馮小剛“沒有帶個好頭”。一時間批評四起,馮導八面迎敵。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風言風語並沒有阻擋華誼的投資信心,從這年開始,華誼和馮小剛開啟了20年的蜜月。

王中軍94年從美國留學歸來,和胞弟創辦了一家廣告公司。

王家四子,出身不凡。老大開一家出租車公司,老二王中軍89年就能赴美讀書,94年帶著10萬美元歸國創業。老四王中磊在某實權機關任職,只有老三,在二哥回國後就第一時間開始跟著創業。

94年成立的華誼廣告公司吸金能力超強,公司成立不到3年,就掙到了四、五千萬元人民幣。在千禧年之前就能有如此鉅富,只能說王家的廣告生意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到了98年,京城颳起了了一陣電影風,京圈大院子弟們一擁而上,都想著分一杯羹。王中軍拿著他過去三年掙到的幾千萬,投了三部電影,指望著一戰成名。

說是投資電影,不如說是投資導演。他不僅投了馮小剛,還投了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和姜文的《鬼子來了》。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最後的結果,只有馮小剛沒有讓他失望。《荊軻刺秦王》投資7000萬,票房1000萬。姜文的《鬼子來了》直接禁播,他本人還被勒令五年不能拍片。而馮導的《沒完沒了》,最終票房高達3500萬,這還不算廣告貼片收益的1500萬。

98、99兩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不過9億,而馮小剛藝人的兩部電影就佔到8000萬,近10分之一。

王中軍知道自己撿到寶了。

接下來,就是華誼和馮小剛長達20年的蜜月。在馮導的職業生涯裡,除了一部《1942》虧錢外,其他電影大賺的大賺,小賺的小賺,反正總是賺的。

可惜啊,《1942》可是馮導作品中排名前三的好電影。

馮導畢竟不是科班出身的電影人,任他在趙寶剛身邊觀察再久,和其他導演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差別。

拍《沒完沒了》的時候,葛優從拍攝第一天到最後一天,每天都在問他同一個問題:要麼咱們別拍了吧,你差人家多少錢我給你找個贊助補上。

十餘年後,馮導承認《沒完沒了》是生攢的。強扭的瓜不甜,但強拍的片好賣。讓導演和演員都不舒服的《沒完沒了》,最終還是掙得盆滿缽滿。

這種不超預算,不超時間,按時按量,穩賺不賠的“電影生產者”,在投資方眼裡可比電影大師們牛x多了。姜文賠錢之後就再沒拿到過華誼的投資,就連星爺,也在《西遊降魔篇》分賬時,吃了一記高達8600萬元的暗虧。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都說不是一類人,不進一家門。上市那天,華誼讓馮導身價瞬間超過兩億。2016年,華誼又花了10.5億買下馮導的東陽美拉空殼公司,兩者簽下複雜的對賭協議,只要馮導能夠正常發揮完成業績指標,這筆錢他這輩子想花完都難。

這種操作,被外界稱為“綁定明星”。

這就是華誼做電影的底層邏輯,用資本綁定電影人,他們或是導演或是演員,比如2.52億綁定的張國立,7.56億綁定的李晨、馮紹峰、楊天寶等多位流量明星。

流量明星帶來的紅利讓資本方賺的暈頭轉向,華誼突然發現了一條比馮導更容易掙錢的路,拍電影這事兒就漸漸放下了,他們甚至提出了“去電影單一化”的口號。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除了雷打不動的賀歲檔,華誼逐漸把重新放在流量明星和粉絲經濟的運作上。業界早早嗅出了過去十幾年不曾出現過的詭異味道:華誼居然在電影市場上讓步了。

2014年,光線首次超過華誼,成為民營電影公司的票房冠軍。

3

如果把中國電影市場看成一個大賭場,那麼華誼賭的是明星,光線賭的就是賽道。

光線的故事遠沒有華誼那麼跌宕起伏,創始人王長田不是北京人,他學新聞出身,曾在北京電視臺參與創辦了財經節目,光線早期也是以電視為主,一直到2006年才開始涉足電影發行。

短短三年後,光線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花大價錢做了一部面向成年觀眾的動畫片《阿童木》。彼時的光線手中並沒有現在這麼多動畫公司,製作全權交給香港的一家動畫製作公司“代工”。

這是一場豪賭,《阿童木》一波三折,最終還落下了一個“虛假宣傳”的名頭。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但這部投資1000萬的電影,最終還是收穫了4600萬票房。光線的初次嘗試丟了口碑,卻留下了一種可能。

一種動畫電影能掙錢的可能。

除了動畫電影之外,光線的增長並不誇張,在《哪吒》出現之前,他們參與最大的項目還是2016年的《美人魚》,那時候星爺剛被華誼惹毛,急需內地的發行方,在輾轉介紹下,光線成了三家保底發行方之一,光是這部電影,就佔據光線當年總票房的三成。

一邊是波動巨大,深不見底的電影市場,另一邊是王長田對動畫電影的信心增長。在易巧找到餃子的那年,王長田開啟了對國內動畫公司的投資。

動畫電影的投資主要有兩個思路,第一就是以《熊出沒》為代表的低幼向電影,第二是面向成人的動畫電影,比如當年的《阿童木》。

2014年,王長田兩邊押寶,一邊做了低幼向的《賽爾號大電影4》,一邊做了成人向的漫畫ip《秦時明月》。雖然低幼向最終勝出,但兩者差距非常小。

在華誼忙著綁定電影明星時,光線則開始了在動畫行業的佈局。光線開始大幅投資動畫製作公司,其中就有後來製作了《大聖》的十月文化,也有今年大放光彩的彩條屋。

2015年,王長田接受採訪時說:我希望彩條屋在接下來3年能衝擊國產動畫半壁江山。

三年期滿,《哪吒》降世。

4

2018年,電影公司的格局正在被打破。重新投入華誼懷抱的範爺,用一張相片挑起了和崔永元的戰爭,被拉下水的不僅僅是馮小剛,還有曾經穩坐第一把交易的華誼。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2018年全年,華誼虧損近11億元,受影響的馮導鉅製《手機2》開播無望,馮導對賭失敗,賠給華誼近7000萬。

這不僅僅是對賭的失敗,還是華誼整套“綁定明星”模式的失敗,觀眾們不再對某個流量演員買單,以範爺為首的流量明星們成了人人喊打的“偷稅老鼠”,馮褲子則更是因為自己的缺德和嘴臭,在崔老師的攻勢之下偃旗息鼓。

華誼在監管和輿論的雙重重壓下自顧不暇。本該轟轟烈烈成為爆款的《八佰》,在宣傳了大半年後因為“技術原因”撤檔,另一部野心之作《小小的願望》同樣撤檔。

"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這是 不墨大叔 (ID:bmdashu)的第 148篇推送

1

今年暑期檔大放光彩的黑馬《哪吒》,目前票房突破25億,成功躋身中國電影票房前10。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哪吒》成功後,大眾的關注點被刻意集中在導演餃子身上,人們驚歎於他的逐夢勇氣,驚歎於他的不甘平庸。在鋪天蓋地的訪談中,餃子和哪吒的形象重疊,他成了熒幕外的英雄。

在接受採訪時,餃子反覆說:好作品一定會被人看見。這種執著和奮鬥的故事,就像《哪吒》一樣吸引人,因為這滿足了我們對成功者的幻想。

就像人們津津樂道的雞湯:矮窮矬馬雲能成功,全是因為“堅持不惜”;李嘉誠“白手起家”創造千億帝國,是因為他比誰都努力。

管你信不信,雞湯先乾為敬。

餃子值得尊重嗎?當然值得尊重。但一個人的命運,不僅僅是看個人努力,還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餃子在接受訪談會反覆提到一個故事:在他的作品《打,打個大西瓜》在2008年成名,而一直到2014年,光線的易巧才找上門來,邀請他來“幹一票大的”。

注意這個時間差,六年。

這六年,是中國電影抬頭的六年。2011年中國最賣座的電影是《變形金剛3》,票房突破10億大關;緊接著是《功夫熊貓3》,卯足勁賣了6個億;一直到第三位,才是老謀子導的《金陵十三釵》。

前兩部電影都是“進口大片”,那時候的進口片甚至不需要安插中國龍套,不需要獲得“合拍片”資質,就能輕鬆奪得票房榜首。就連排在第三名的《十三釵》,主演都是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這一年來,13億中國人在昏暗影院裡見到最多的不是同胞,看到的不是中國故事,而是一水的外國友人和中文字幕。

這哪裡是什麼文化融合,這擺明了就是文化入侵。

到了2012年,事件正在發生變化。這年的票房冠軍名叫《泰囧》,是第一部票房超過10億的國產電影。

而這部電影的出品,發行,正是光線影業。

2

中國的電影玩家,大都集中在四九城內。這裡前有華誼,後有光線。雖然都有韓三爺壓著,但大玩家們的“基因”還是很不一樣。

華誼的發家,和馮小剛脫不開關係。從97年開始,馮導開賀歲片之先河,從此一年一部。《甲方乙方》和《不見不散》都是北影廠給錢拍的,投資收益不可謂不好,單拿第一步《甲方乙方》來說,400萬的投資換來了3000萬票房。

一時間,馮導成了香餑餑,領導們再也不敢拿他的白癜風打趣,誰想和錢過不去?

老闆們喜歡馮導,但知識分子們都叫他馮褲子。在第三部電影《沒完沒了》上映之前,北京某著名雜誌刊登了多篇批評“賀歲片”的文章,點名道姓說馮小剛“沒有帶個好頭”。一時間批評四起,馮導八面迎敵。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風言風語並沒有阻擋華誼的投資信心,從這年開始,華誼和馮小剛開啟了20年的蜜月。

王中軍94年從美國留學歸來,和胞弟創辦了一家廣告公司。

王家四子,出身不凡。老大開一家出租車公司,老二王中軍89年就能赴美讀書,94年帶著10萬美元歸國創業。老四王中磊在某實權機關任職,只有老三,在二哥回國後就第一時間開始跟著創業。

94年成立的華誼廣告公司吸金能力超強,公司成立不到3年,就掙到了四、五千萬元人民幣。在千禧年之前就能有如此鉅富,只能說王家的廣告生意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到了98年,京城颳起了了一陣電影風,京圈大院子弟們一擁而上,都想著分一杯羹。王中軍拿著他過去三年掙到的幾千萬,投了三部電影,指望著一戰成名。

說是投資電影,不如說是投資導演。他不僅投了馮小剛,還投了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和姜文的《鬼子來了》。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最後的結果,只有馮小剛沒有讓他失望。《荊軻刺秦王》投資7000萬,票房1000萬。姜文的《鬼子來了》直接禁播,他本人還被勒令五年不能拍片。而馮導的《沒完沒了》,最終票房高達3500萬,這還不算廣告貼片收益的1500萬。

98、99兩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不過9億,而馮小剛藝人的兩部電影就佔到8000萬,近10分之一。

王中軍知道自己撿到寶了。

接下來,就是華誼和馮小剛長達20年的蜜月。在馮導的職業生涯裡,除了一部《1942》虧錢外,其他電影大賺的大賺,小賺的小賺,反正總是賺的。

可惜啊,《1942》可是馮導作品中排名前三的好電影。

馮導畢竟不是科班出身的電影人,任他在趙寶剛身邊觀察再久,和其他導演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差別。

拍《沒完沒了》的時候,葛優從拍攝第一天到最後一天,每天都在問他同一個問題:要麼咱們別拍了吧,你差人家多少錢我給你找個贊助補上。

十餘年後,馮導承認《沒完沒了》是生攢的。強扭的瓜不甜,但強拍的片好賣。讓導演和演員都不舒服的《沒完沒了》,最終還是掙得盆滿缽滿。

這種不超預算,不超時間,按時按量,穩賺不賠的“電影生產者”,在投資方眼裡可比電影大師們牛x多了。姜文賠錢之後就再沒拿到過華誼的投資,就連星爺,也在《西遊降魔篇》分賬時,吃了一記高達8600萬元的暗虧。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都說不是一類人,不進一家門。上市那天,華誼讓馮導身價瞬間超過兩億。2016年,華誼又花了10.5億買下馮導的東陽美拉空殼公司,兩者簽下複雜的對賭協議,只要馮導能夠正常發揮完成業績指標,這筆錢他這輩子想花完都難。

這種操作,被外界稱為“綁定明星”。

這就是華誼做電影的底層邏輯,用資本綁定電影人,他們或是導演或是演員,比如2.52億綁定的張國立,7.56億綁定的李晨、馮紹峰、楊天寶等多位流量明星。

流量明星帶來的紅利讓資本方賺的暈頭轉向,華誼突然發現了一條比馮導更容易掙錢的路,拍電影這事兒就漸漸放下了,他們甚至提出了“去電影單一化”的口號。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除了雷打不動的賀歲檔,華誼逐漸把重新放在流量明星和粉絲經濟的運作上。業界早早嗅出了過去十幾年不曾出現過的詭異味道:華誼居然在電影市場上讓步了。

2014年,光線首次超過華誼,成為民營電影公司的票房冠軍。

3

如果把中國電影市場看成一個大賭場,那麼華誼賭的是明星,光線賭的就是賽道。

光線的故事遠沒有華誼那麼跌宕起伏,創始人王長田不是北京人,他學新聞出身,曾在北京電視臺參與創辦了財經節目,光線早期也是以電視為主,一直到2006年才開始涉足電影發行。

短短三年後,光線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花大價錢做了一部面向成年觀眾的動畫片《阿童木》。彼時的光線手中並沒有現在這麼多動畫公司,製作全權交給香港的一家動畫製作公司“代工”。

這是一場豪賭,《阿童木》一波三折,最終還落下了一個“虛假宣傳”的名頭。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但這部投資1000萬的電影,最終還是收穫了4600萬票房。光線的初次嘗試丟了口碑,卻留下了一種可能。

一種動畫電影能掙錢的可能。

除了動畫電影之外,光線的增長並不誇張,在《哪吒》出現之前,他們參與最大的項目還是2016年的《美人魚》,那時候星爺剛被華誼惹毛,急需內地的發行方,在輾轉介紹下,光線成了三家保底發行方之一,光是這部電影,就佔據光線當年總票房的三成。

一邊是波動巨大,深不見底的電影市場,另一邊是王長田對動畫電影的信心增長。在易巧找到餃子的那年,王長田開啟了對國內動畫公司的投資。

動畫電影的投資主要有兩個思路,第一就是以《熊出沒》為代表的低幼向電影,第二是面向成人的動畫電影,比如當年的《阿童木》。

2014年,王長田兩邊押寶,一邊做了低幼向的《賽爾號大電影4》,一邊做了成人向的漫畫ip《秦時明月》。雖然低幼向最終勝出,但兩者差距非常小。

在華誼忙著綁定電影明星時,光線則開始了在動畫行業的佈局。光線開始大幅投資動畫製作公司,其中就有後來製作了《大聖》的十月文化,也有今年大放光彩的彩條屋。

2015年,王長田接受採訪時說:我希望彩條屋在接下來3年能衝擊國產動畫半壁江山。

三年期滿,《哪吒》降世。

4

2018年,電影公司的格局正在被打破。重新投入華誼懷抱的範爺,用一張相片挑起了和崔永元的戰爭,被拉下水的不僅僅是馮小剛,還有曾經穩坐第一把交易的華誼。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2018年全年,華誼虧損近11億元,受影響的馮導鉅製《手機2》開播無望,馮導對賭失敗,賠給華誼近7000萬。

這不僅僅是對賭的失敗,還是華誼整套“綁定明星”模式的失敗,觀眾們不再對某個流量演員買單,以範爺為首的流量明星們成了人人喊打的“偷稅老鼠”,馮褲子則更是因為自己的缺德和嘴臭,在崔老師的攻勢之下偃旗息鼓。

華誼在監管和輿論的雙重重壓下自顧不暇。本該轟轟烈烈成為爆款的《八佰》,在宣傳了大半年後因為“技術原因”撤檔,另一部野心之作《小小的願望》同樣撤檔。

票房突破25億!《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華誼的虧損,還要繼續下去。

另一邊,是光線的攻城略地,王長田立志要做成“中國的皮克斯”,現在看來,《哪吒》邁出了穩穩的第一步。

回頭再看餃子和《哪吒》的成功,你會發現他的成功並不能簡單的歸功於他“五年磨一劍”。如果沒有華誼的退場,沒有光線的跟進,餃子就算是再努力五個五年,他也不可能拿出一部《哪吒》。

情懷重要嗎?當然重要。

但情懷背後,往往是無數暗流湧動。

哪吒的成功,代表著中國電影正朝著一個健康的方向發展,華誼代表著資本運作和明星綁定,在2019年已經不再管用,電影不需要把錢都花在流量明星的片酬上,明星的權重,在電影工業中也不斷被降低。

什麼樣的電影應該掙錢?什麼樣的電影公司應該掙錢?

好電影才該掙錢!

由《流浪地球》抬起來的競爭門檻,被《哪吒》接了過去。劣幣驅逐良幣的趨勢,正在逆轉。

哪吒的成功,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重要。

不墨大叔,同名自媒體“不墨大叔”創始人(ID:bmdashu),不沾點墨,天天寫文。為你犀利剖析熱點,梳理前因後果,洞察世事百態。喜歡大叔請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