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

說起中國古代眾神,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可愛"哪吒"人氣可謂高到不行,從戲劇到電影,動漫,電視劇,都有以其為主角的藝術作品。這使得國人對於哪吒的形象和故事如數家珍,比如、鬧海屠龍、剔肉還母,削骨還父、蓮花肉身、三頭六臂,斬妖除魔,逐成七大聖者第一人。

"

說起中國古代眾神,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可愛"哪吒"人氣可謂高到不行,從戲劇到電影,動漫,電視劇,都有以其為主角的藝術作品。這使得國人對於哪吒的形象和故事如數家珍,比如、鬧海屠龍、剔肉還母,削骨還父、蓮花肉身、三頭六臂,斬妖除魔,逐成七大聖者第一人。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再加上哪吒胖嘟嘟,頭扎沖天揪的形象,更是令人愛到不行。但實際上哪吒最早的形象極有可能是青面獠牙、凶神惡煞的大漢,是個血統純正的印度人,而他之所以會成為我們如今所看到的樣子和故事,很顯然是經過數百年各種典故演化而成的。

"

說起中國古代眾神,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可愛"哪吒"人氣可謂高到不行,從戲劇到電影,動漫,電視劇,都有以其為主角的藝術作品。這使得國人對於哪吒的形象和故事如數家珍,比如、鬧海屠龍、剔肉還母,削骨還父、蓮花肉身、三頭六臂,斬妖除魔,逐成七大聖者第一人。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再加上哪吒胖嘟嘟,頭扎沖天揪的形象,更是令人愛到不行。但實際上哪吒最早的形象極有可能是青面獠牙、凶神惡煞的大漢,是個血統純正的印度人,而他之所以會成為我們如今所看到的樣子和故事,很顯然是經過數百年各種典故演化而成的。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小哪吒是怎麼來的。

"哪吒"在佛典中叫做"那吒",是梵語Nalakuvara或Nalakubala的音譯,全名為那羅鳩婆、那羅倶伐羅等。迄今為止關於其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在闍那崛多譯《發覺淨心經》,卷下有偈雲,"猶如那吒在戲場,說他猛健諸功德",以上的信息都說明了哪吒不僅是個印度神,更是早在六世紀之前,其故事已經被搬上天竺的戲臺,受百姓喜歡。

當哪吒還在天竺風流的時候,他的老爸,身為佛教護法大神,四天尊王之一的毗沙門天王已經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並開始在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大紅大紫。例如當時的敦煌每年都會定期舉行賽天王的祈賽會,百姓爭相抄撰毗沙門經等。

"

說起中國古代眾神,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可愛"哪吒"人氣可謂高到不行,從戲劇到電影,動漫,電視劇,都有以其為主角的藝術作品。這使得國人對於哪吒的形象和故事如數家珍,比如、鬧海屠龍、剔肉還母,削骨還父、蓮花肉身、三頭六臂,斬妖除魔,逐成七大聖者第一人。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再加上哪吒胖嘟嘟,頭扎沖天揪的形象,更是令人愛到不行。但實際上哪吒最早的形象極有可能是青面獠牙、凶神惡煞的大漢,是個血統純正的印度人,而他之所以會成為我們如今所看到的樣子和故事,很顯然是經過數百年各種典故演化而成的。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小哪吒是怎麼來的。

"哪吒"在佛典中叫做"那吒",是梵語Nalakuvara或Nalakubala的音譯,全名為那羅鳩婆、那羅倶伐羅等。迄今為止關於其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在闍那崛多譯《發覺淨心經》,卷下有偈雲,"猶如那吒在戲場,說他猛健諸功德",以上的信息都說明了哪吒不僅是個印度神,更是早在六世紀之前,其故事已經被搬上天竺的戲臺,受百姓喜歡。

當哪吒還在天竺風流的時候,他的老爸,身為佛教護法大神,四天尊王之一的毗沙門天王已經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並開始在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大紅大紫。例如當時的敦煌每年都會定期舉行賽天王的祈賽會,百姓爭相抄撰毗沙門經等。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更有一說是唐天寶元年,吐蕃進犯安西,不空大師請毗沙門王顯靈從而退吐蕃,於是西北唐軍逐掛會有毗沙門王的“天王旗”,以佑大唐武運昌隆。到了唐代中後期,由於唐王朝此時外有環敵,內部藩鎮割據,百姓對英雄的崇拜之情無比強烈。

而唐初開國名將李靖以破突厥,定吐谷渾為主要功績,這和毗沙門信仰經西北入中原幾近重合,雖兩者形象重合時間具體無法考究,但在晚唐之前,民間已經把毗沙門天王和李靖的形象重合在了一起,其中最顯眼的就是李靖的武器變成了毗沙門王在《毗沙門緣起》和佛典中的道具—舍利寶塔,於是李靖變成了托塔天王。

"

說起中國古代眾神,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可愛"哪吒"人氣可謂高到不行,從戲劇到電影,動漫,電視劇,都有以其為主角的藝術作品。這使得國人對於哪吒的形象和故事如數家珍,比如、鬧海屠龍、剔肉還母,削骨還父、蓮花肉身、三頭六臂,斬妖除魔,逐成七大聖者第一人。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再加上哪吒胖嘟嘟,頭扎沖天揪的形象,更是令人愛到不行。但實際上哪吒最早的形象極有可能是青面獠牙、凶神惡煞的大漢,是個血統純正的印度人,而他之所以會成為我們如今所看到的樣子和故事,很顯然是經過數百年各種典故演化而成的。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小哪吒是怎麼來的。

"哪吒"在佛典中叫做"那吒",是梵語Nalakuvara或Nalakubala的音譯,全名為那羅鳩婆、那羅倶伐羅等。迄今為止關於其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在闍那崛多譯《發覺淨心經》,卷下有偈雲,"猶如那吒在戲場,說他猛健諸功德",以上的信息都說明了哪吒不僅是個印度神,更是早在六世紀之前,其故事已經被搬上天竺的戲臺,受百姓喜歡。

當哪吒還在天竺風流的時候,他的老爸,身為佛教護法大神,四天尊王之一的毗沙門天王已經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並開始在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大紅大紫。例如當時的敦煌每年都會定期舉行賽天王的祈賽會,百姓爭相抄撰毗沙門經等。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更有一說是唐天寶元年,吐蕃進犯安西,不空大師請毗沙門王顯靈從而退吐蕃,於是西北唐軍逐掛會有毗沙門王的“天王旗”,以佑大唐武運昌隆。到了唐代中後期,由於唐王朝此時外有環敵,內部藩鎮割據,百姓對英雄的崇拜之情無比強烈。

而唐初開國名將李靖以破突厥,定吐谷渾為主要功績,這和毗沙門信仰經西北入中原幾近重合,雖兩者形象重合時間具體無法考究,但在晚唐之前,民間已經把毗沙門天王和李靖的形象重合在了一起,其中最顯眼的就是李靖的武器變成了毗沙門王在《毗沙門緣起》和佛典中的道具—舍利寶塔,於是李靖變成了托塔天王。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隨著托塔天王在民間信仰的繁盛,這個時候毗沙門王遠在天竺的兒子哪吒也開始受到百姓的關注。晚唐鄭棨的《開天傳言記》中就記載了高僧"善無畏"(中印度摩伽陀國人)從天竺來到長安,由哪吒護送的故事。面對和尚宣律的詢問,哪吒回答:

某非常人,即毗沙門王之子哪吒太子也。護法指故,擁護和尚久矣。

這是目前為止中國人對哪吒比較早的描述。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早期翻譯過來的毗沙門各類經文中有說哪吒為毗沙門的孫子,例如《隨軍護法儀軌真言》,”爾那吒太子…我是北方天王第三子其第二之孫。而不空三藏法師(獅子國人,現斯里蘭卡)譯的經文中又一說為其子。這裡推測同樣還是到晚唐期間,隨著托塔天王李靖的名聲漸顯,哪吒正式定性其子開始為中國百姓所關注。

"

說起中國古代眾神,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可愛"哪吒"人氣可謂高到不行,從戲劇到電影,動漫,電視劇,都有以其為主角的藝術作品。這使得國人對於哪吒的形象和故事如數家珍,比如、鬧海屠龍、剔肉還母,削骨還父、蓮花肉身、三頭六臂,斬妖除魔,逐成七大聖者第一人。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再加上哪吒胖嘟嘟,頭扎沖天揪的形象,更是令人愛到不行。但實際上哪吒最早的形象極有可能是青面獠牙、凶神惡煞的大漢,是個血統純正的印度人,而他之所以會成為我們如今所看到的樣子和故事,很顯然是經過數百年各種典故演化而成的。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小哪吒是怎麼來的。

"哪吒"在佛典中叫做"那吒",是梵語Nalakuvara或Nalakubala的音譯,全名為那羅鳩婆、那羅倶伐羅等。迄今為止關於其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在闍那崛多譯《發覺淨心經》,卷下有偈雲,"猶如那吒在戲場,說他猛健諸功德",以上的信息都說明了哪吒不僅是個印度神,更是早在六世紀之前,其故事已經被搬上天竺的戲臺,受百姓喜歡。

當哪吒還在天竺風流的時候,他的老爸,身為佛教護法大神,四天尊王之一的毗沙門天王已經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並開始在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大紅大紫。例如當時的敦煌每年都會定期舉行賽天王的祈賽會,百姓爭相抄撰毗沙門經等。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更有一說是唐天寶元年,吐蕃進犯安西,不空大師請毗沙門王顯靈從而退吐蕃,於是西北唐軍逐掛會有毗沙門王的“天王旗”,以佑大唐武運昌隆。到了唐代中後期,由於唐王朝此時外有環敵,內部藩鎮割據,百姓對英雄的崇拜之情無比強烈。

而唐初開國名將李靖以破突厥,定吐谷渾為主要功績,這和毗沙門信仰經西北入中原幾近重合,雖兩者形象重合時間具體無法考究,但在晚唐之前,民間已經把毗沙門天王和李靖的形象重合在了一起,其中最顯眼的就是李靖的武器變成了毗沙門王在《毗沙門緣起》和佛典中的道具—舍利寶塔,於是李靖變成了托塔天王。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隨著托塔天王在民間信仰的繁盛,這個時候毗沙門王遠在天竺的兒子哪吒也開始受到百姓的關注。晚唐鄭棨的《開天傳言記》中就記載了高僧"善無畏"(中印度摩伽陀國人)從天竺來到長安,由哪吒護送的故事。面對和尚宣律的詢問,哪吒回答:

某非常人,即毗沙門王之子哪吒太子也。護法指故,擁護和尚久矣。

這是目前為止中國人對哪吒比較早的描述。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早期翻譯過來的毗沙門各類經文中有說哪吒為毗沙門的孫子,例如《隨軍護法儀軌真言》,”爾那吒太子…我是北方天王第三子其第二之孫。而不空三藏法師(獅子國人,現斯里蘭卡)譯的經文中又一說為其子。這裡推測同樣還是到晚唐期間,隨著托塔天王李靖的名聲漸顯,哪吒正式定性其子開始為中國百姓所關注。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到了宋朝,我國宗教信仰發展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峰,特別是《宋高僧傳》和《五燈會元》兩本書籍,在記載佛教高僧故事的時候,亦在其中穿插進哪吒的形象,這為元明兩代哪吒形象的豐滿奠定了基礎。例如在《宋高僧傳》卷二十五中,有一紀姓高僧,用蓮花化為人身見來世父母,這為太乙真人用蓮花重造哪吒肉身提供了藍本;再比如《五燈會元》中大同禪師有語:

那吒析骨還父,析肉還母,如何是那吒本來身?

"析骨還父,析肉還母"來自佛典,但與哪吒結合的最早記錄還是來自大同禪師的這句話,在《景德傳燈錄》中又有,"三頭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撲帝鍾"之句,哪吒三頭六臂的形象也即來自於此。不僅如此,哪吒有兩個哥哥,大哥金吒,二哥木吒,其中木吒來宋高僧傳中僧伽大師的弟子;金吒初名軍吒,可能為了符合五行之說改名為金吒。

"

說起中國古代眾神,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可愛"哪吒"人氣可謂高到不行,從戲劇到電影,動漫,電視劇,都有以其為主角的藝術作品。這使得國人對於哪吒的形象和故事如數家珍,比如、鬧海屠龍、剔肉還母,削骨還父、蓮花肉身、三頭六臂,斬妖除魔,逐成七大聖者第一人。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再加上哪吒胖嘟嘟,頭扎沖天揪的形象,更是令人愛到不行。但實際上哪吒最早的形象極有可能是青面獠牙、凶神惡煞的大漢,是個血統純正的印度人,而他之所以會成為我們如今所看到的樣子和故事,很顯然是經過數百年各種典故演化而成的。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小哪吒是怎麼來的。

"哪吒"在佛典中叫做"那吒",是梵語Nalakuvara或Nalakubala的音譯,全名為那羅鳩婆、那羅倶伐羅等。迄今為止關於其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在闍那崛多譯《發覺淨心經》,卷下有偈雲,"猶如那吒在戲場,說他猛健諸功德",以上的信息都說明了哪吒不僅是個印度神,更是早在六世紀之前,其故事已經被搬上天竺的戲臺,受百姓喜歡。

當哪吒還在天竺風流的時候,他的老爸,身為佛教護法大神,四天尊王之一的毗沙門天王已經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並開始在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大紅大紫。例如當時的敦煌每年都會定期舉行賽天王的祈賽會,百姓爭相抄撰毗沙門經等。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更有一說是唐天寶元年,吐蕃進犯安西,不空大師請毗沙門王顯靈從而退吐蕃,於是西北唐軍逐掛會有毗沙門王的“天王旗”,以佑大唐武運昌隆。到了唐代中後期,由於唐王朝此時外有環敵,內部藩鎮割據,百姓對英雄的崇拜之情無比強烈。

而唐初開國名將李靖以破突厥,定吐谷渾為主要功績,這和毗沙門信仰經西北入中原幾近重合,雖兩者形象重合時間具體無法考究,但在晚唐之前,民間已經把毗沙門天王和李靖的形象重合在了一起,其中最顯眼的就是李靖的武器變成了毗沙門王在《毗沙門緣起》和佛典中的道具—舍利寶塔,於是李靖變成了托塔天王。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隨著托塔天王在民間信仰的繁盛,這個時候毗沙門王遠在天竺的兒子哪吒也開始受到百姓的關注。晚唐鄭棨的《開天傳言記》中就記載了高僧"善無畏"(中印度摩伽陀國人)從天竺來到長安,由哪吒護送的故事。面對和尚宣律的詢問,哪吒回答:

某非常人,即毗沙門王之子哪吒太子也。護法指故,擁護和尚久矣。

這是目前為止中國人對哪吒比較早的描述。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早期翻譯過來的毗沙門各類經文中有說哪吒為毗沙門的孫子,例如《隨軍護法儀軌真言》,”爾那吒太子…我是北方天王第三子其第二之孫。而不空三藏法師(獅子國人,現斯里蘭卡)譯的經文中又一說為其子。這裡推測同樣還是到晚唐期間,隨著托塔天王李靖的名聲漸顯,哪吒正式定性其子開始為中國百姓所關注。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到了宋朝,我國宗教信仰發展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峰,特別是《宋高僧傳》和《五燈會元》兩本書籍,在記載佛教高僧故事的時候,亦在其中穿插進哪吒的形象,這為元明兩代哪吒形象的豐滿奠定了基礎。例如在《宋高僧傳》卷二十五中,有一紀姓高僧,用蓮花化為人身見來世父母,這為太乙真人用蓮花重造哪吒肉身提供了藍本;再比如《五燈會元》中大同禪師有語:

那吒析骨還父,析肉還母,如何是那吒本來身?

"析骨還父,析肉還母"來自佛典,但與哪吒結合的最早記錄還是來自大同禪師的這句話,在《景德傳燈錄》中又有,"三頭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撲帝鍾"之句,哪吒三頭六臂的形象也即來自於此。不僅如此,哪吒有兩個哥哥,大哥金吒,二哥木吒,其中木吒來宋高僧傳中僧伽大師的弟子;金吒初名軍吒,可能為了符合五行之說改名為金吒。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既哪吒的形象和故事在宋代已經趨於完整,其作為神靈之一,且是鼎鼎大名的托塔天王李靖之子,自然也被搬上了舞臺。在宋代文素等人所編《如淨和尚語錄》中就有描述哪吒在舞臺上的形象:

謝兩班上堂:十二峰前上戲棚,那吒赤脫點天強。屈煩鼓笛低頭舞,弄醜真堪笑一場。

從描述來看,應該是表演削還骨肉的戲碼,自然有脫衣服的橋段,不想卻弄醜熱得觀眾笑話一場。

"

說起中國古代眾神,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可愛"哪吒"人氣可謂高到不行,從戲劇到電影,動漫,電視劇,都有以其為主角的藝術作品。這使得國人對於哪吒的形象和故事如數家珍,比如、鬧海屠龍、剔肉還母,削骨還父、蓮花肉身、三頭六臂,斬妖除魔,逐成七大聖者第一人。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再加上哪吒胖嘟嘟,頭扎沖天揪的形象,更是令人愛到不行。但實際上哪吒最早的形象極有可能是青面獠牙、凶神惡煞的大漢,是個血統純正的印度人,而他之所以會成為我們如今所看到的樣子和故事,很顯然是經過數百年各種典故演化而成的。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小哪吒是怎麼來的。

"哪吒"在佛典中叫做"那吒",是梵語Nalakuvara或Nalakubala的音譯,全名為那羅鳩婆、那羅倶伐羅等。迄今為止關於其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在闍那崛多譯《發覺淨心經》,卷下有偈雲,"猶如那吒在戲場,說他猛健諸功德",以上的信息都說明了哪吒不僅是個印度神,更是早在六世紀之前,其故事已經被搬上天竺的戲臺,受百姓喜歡。

當哪吒還在天竺風流的時候,他的老爸,身為佛教護法大神,四天尊王之一的毗沙門天王已經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並開始在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大紅大紫。例如當時的敦煌每年都會定期舉行賽天王的祈賽會,百姓爭相抄撰毗沙門經等。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更有一說是唐天寶元年,吐蕃進犯安西,不空大師請毗沙門王顯靈從而退吐蕃,於是西北唐軍逐掛會有毗沙門王的“天王旗”,以佑大唐武運昌隆。到了唐代中後期,由於唐王朝此時外有環敵,內部藩鎮割據,百姓對英雄的崇拜之情無比強烈。

而唐初開國名將李靖以破突厥,定吐谷渾為主要功績,這和毗沙門信仰經西北入中原幾近重合,雖兩者形象重合時間具體無法考究,但在晚唐之前,民間已經把毗沙門天王和李靖的形象重合在了一起,其中最顯眼的就是李靖的武器變成了毗沙門王在《毗沙門緣起》和佛典中的道具—舍利寶塔,於是李靖變成了托塔天王。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隨著托塔天王在民間信仰的繁盛,這個時候毗沙門王遠在天竺的兒子哪吒也開始受到百姓的關注。晚唐鄭棨的《開天傳言記》中就記載了高僧"善無畏"(中印度摩伽陀國人)從天竺來到長安,由哪吒護送的故事。面對和尚宣律的詢問,哪吒回答:

某非常人,即毗沙門王之子哪吒太子也。護法指故,擁護和尚久矣。

這是目前為止中國人對哪吒比較早的描述。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早期翻譯過來的毗沙門各類經文中有說哪吒為毗沙門的孫子,例如《隨軍護法儀軌真言》,”爾那吒太子…我是北方天王第三子其第二之孫。而不空三藏法師(獅子國人,現斯里蘭卡)譯的經文中又一說為其子。這裡推測同樣還是到晚唐期間,隨著托塔天王李靖的名聲漸顯,哪吒正式定性其子開始為中國百姓所關注。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到了宋朝,我國宗教信仰發展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峰,特別是《宋高僧傳》和《五燈會元》兩本書籍,在記載佛教高僧故事的時候,亦在其中穿插進哪吒的形象,這為元明兩代哪吒形象的豐滿奠定了基礎。例如在《宋高僧傳》卷二十五中,有一紀姓高僧,用蓮花化為人身見來世父母,這為太乙真人用蓮花重造哪吒肉身提供了藍本;再比如《五燈會元》中大同禪師有語:

那吒析骨還父,析肉還母,如何是那吒本來身?

"析骨還父,析肉還母"來自佛典,但與哪吒結合的最早記錄還是來自大同禪師的這句話,在《景德傳燈錄》中又有,"三頭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撲帝鍾"之句,哪吒三頭六臂的形象也即來自於此。不僅如此,哪吒有兩個哥哥,大哥金吒,二哥木吒,其中木吒來宋高僧傳中僧伽大師的弟子;金吒初名軍吒,可能為了符合五行之說改名為金吒。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既哪吒的形象和故事在宋代已經趨於完整,其作為神靈之一,且是鼎鼎大名的托塔天王李靖之子,自然也被搬上了舞臺。在宋代文素等人所編《如淨和尚語錄》中就有描述哪吒在舞臺上的形象:

謝兩班上堂:十二峰前上戲棚,那吒赤脫點天強。屈煩鼓笛低頭舞,弄醜真堪笑一場。

從描述來看,應該是表演削還骨肉的戲碼,自然有脫衣服的橋段,不想卻弄醜熱得觀眾笑話一場。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到了元代,由於戲曲創作的自由,元雜劇中紛紛出現武藝高強,降妖伏魔的哪吒形象,其中《鎖魔鏡》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也是對哪吒形象塑造至關重要的一部。它描述了號"善勝童子"的哪吒降五鬼王,擒四魔女,最後皈依佛教的故事。而且這個時候的哪吒就已經擁有了繡球和火輪兩件武器,以及三頭六臂的形象。

不過這裡我們要值得注意的是,在元雜劇中,哪吒多數是凶神惡煞的形象,《魯齋郎》,《酷寒亭》中描述其是"惡哪吒";《盆兒鬼》裡面是"黑哪吒";到了《昊天塔》又是"狠哪吒",並且跟二郎神結伴出行捉妖除魔,這裡的二郎神就是"面青發赤,巨口獠牙"的形象。

實際上這種斬妖除魔的神以及佛教護法神,例如大名鼎鼎的天師鍾馗,甚至哪吒的父親毗沙門天王,在古代多數都是凶神惡煞的形象,因為百姓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震懾住更加凶狠的各路妖魔鬼怪。這也和哪吒往往被稱為"忿怒哪吒"相符合,與後來一個可愛童子的形象可謂天差地別。

"

說起中國古代眾神,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可愛"哪吒"人氣可謂高到不行,從戲劇到電影,動漫,電視劇,都有以其為主角的藝術作品。這使得國人對於哪吒的形象和故事如數家珍,比如、鬧海屠龍、剔肉還母,削骨還父、蓮花肉身、三頭六臂,斬妖除魔,逐成七大聖者第一人。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再加上哪吒胖嘟嘟,頭扎沖天揪的形象,更是令人愛到不行。但實際上哪吒最早的形象極有可能是青面獠牙、凶神惡煞的大漢,是個血統純正的印度人,而他之所以會成為我們如今所看到的樣子和故事,很顯然是經過數百年各種典故演化而成的。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小哪吒是怎麼來的。

"哪吒"在佛典中叫做"那吒",是梵語Nalakuvara或Nalakubala的音譯,全名為那羅鳩婆、那羅倶伐羅等。迄今為止關於其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在闍那崛多譯《發覺淨心經》,卷下有偈雲,"猶如那吒在戲場,說他猛健諸功德",以上的信息都說明了哪吒不僅是個印度神,更是早在六世紀之前,其故事已經被搬上天竺的戲臺,受百姓喜歡。

當哪吒還在天竺風流的時候,他的老爸,身為佛教護法大神,四天尊王之一的毗沙門天王已經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並開始在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大紅大紫。例如當時的敦煌每年都會定期舉行賽天王的祈賽會,百姓爭相抄撰毗沙門經等。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更有一說是唐天寶元年,吐蕃進犯安西,不空大師請毗沙門王顯靈從而退吐蕃,於是西北唐軍逐掛會有毗沙門王的“天王旗”,以佑大唐武運昌隆。到了唐代中後期,由於唐王朝此時外有環敵,內部藩鎮割據,百姓對英雄的崇拜之情無比強烈。

而唐初開國名將李靖以破突厥,定吐谷渾為主要功績,這和毗沙門信仰經西北入中原幾近重合,雖兩者形象重合時間具體無法考究,但在晚唐之前,民間已經把毗沙門天王和李靖的形象重合在了一起,其中最顯眼的就是李靖的武器變成了毗沙門王在《毗沙門緣起》和佛典中的道具—舍利寶塔,於是李靖變成了托塔天王。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隨著托塔天王在民間信仰的繁盛,這個時候毗沙門王遠在天竺的兒子哪吒也開始受到百姓的關注。晚唐鄭棨的《開天傳言記》中就記載了高僧"善無畏"(中印度摩伽陀國人)從天竺來到長安,由哪吒護送的故事。面對和尚宣律的詢問,哪吒回答:

某非常人,即毗沙門王之子哪吒太子也。護法指故,擁護和尚久矣。

這是目前為止中國人對哪吒比較早的描述。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早期翻譯過來的毗沙門各類經文中有說哪吒為毗沙門的孫子,例如《隨軍護法儀軌真言》,”爾那吒太子…我是北方天王第三子其第二之孫。而不空三藏法師(獅子國人,現斯里蘭卡)譯的經文中又一說為其子。這裡推測同樣還是到晚唐期間,隨著托塔天王李靖的名聲漸顯,哪吒正式定性其子開始為中國百姓所關注。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到了宋朝,我國宗教信仰發展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峰,特別是《宋高僧傳》和《五燈會元》兩本書籍,在記載佛教高僧故事的時候,亦在其中穿插進哪吒的形象,這為元明兩代哪吒形象的豐滿奠定了基礎。例如在《宋高僧傳》卷二十五中,有一紀姓高僧,用蓮花化為人身見來世父母,這為太乙真人用蓮花重造哪吒肉身提供了藍本;再比如《五燈會元》中大同禪師有語:

那吒析骨還父,析肉還母,如何是那吒本來身?

"析骨還父,析肉還母"來自佛典,但與哪吒結合的最早記錄還是來自大同禪師的這句話,在《景德傳燈錄》中又有,"三頭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撲帝鍾"之句,哪吒三頭六臂的形象也即來自於此。不僅如此,哪吒有兩個哥哥,大哥金吒,二哥木吒,其中木吒來宋高僧傳中僧伽大師的弟子;金吒初名軍吒,可能為了符合五行之說改名為金吒。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既哪吒的形象和故事在宋代已經趨於完整,其作為神靈之一,且是鼎鼎大名的托塔天王李靖之子,自然也被搬上了舞臺。在宋代文素等人所編《如淨和尚語錄》中就有描述哪吒在舞臺上的形象:

謝兩班上堂:十二峰前上戲棚,那吒赤脫點天強。屈煩鼓笛低頭舞,弄醜真堪笑一場。

從描述來看,應該是表演削還骨肉的戲碼,自然有脫衣服的橋段,不想卻弄醜熱得觀眾笑話一場。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到了元代,由於戲曲創作的自由,元雜劇中紛紛出現武藝高強,降妖伏魔的哪吒形象,其中《鎖魔鏡》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也是對哪吒形象塑造至關重要的一部。它描述了號"善勝童子"的哪吒降五鬼王,擒四魔女,最後皈依佛教的故事。而且這個時候的哪吒就已經擁有了繡球和火輪兩件武器,以及三頭六臂的形象。

不過這裡我們要值得注意的是,在元雜劇中,哪吒多數是凶神惡煞的形象,《魯齋郎》,《酷寒亭》中描述其是"惡哪吒";《盆兒鬼》裡面是"黑哪吒";到了《昊天塔》又是"狠哪吒",並且跟二郎神結伴出行捉妖除魔,這裡的二郎神就是"面青發赤,巨口獠牙"的形象。

實際上這種斬妖除魔的神以及佛教護法神,例如大名鼎鼎的天師鍾馗,甚至哪吒的父親毗沙門天王,在古代多數都是凶神惡煞的形象,因為百姓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震懾住更加凶狠的各路妖魔鬼怪。這也和哪吒往往被稱為"忿怒哪吒"相符合,與後來一個可愛童子的形象可謂天差地別。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元代除了元雜曲中擁有豐富的哪吒形象以外,還有"哪吒社"和"哪吒令",前者是利用哪吒形象進行打擂臺,後者為曲牌名,也就是說至元代為止。民間不行擁有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哪吒故事和哪吒形象,更在民間發展出了一種哪吒文化甚至哪吒信仰,老百姓們相信哪吒能夠幫助自己斬妖除魔,維護人間和平。

如果說哪吒形象在中國的傳播啟於唐,形成於宋,那麼真正開始被民間百姓接受就是在元代。按理說這個元代應該是哪吒形象興盛時期,但是兩本書的出現,卻完全改變了哪吒傳播的軌跡,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教源流搜身大全》和《封神演義》。

在明朝永樂年間的《三教源流搜身大全》中有這麼一段對於"哪吒太子"詞條的描述:

哪吒本是玉皇駕下大羅仙,身長六丈,首帶金輪,三頭九眼八臂……以故托胎托塔天王李靖。生五日,化身浴於東海……龍王以踏殿故,怒而索戰……截戰於天門之下,而龍死焉……射死石記娘娘之子。逐割肉骨還父……世尊……折荷菱為骨,藕為肉…
"

說起中國古代眾神,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可愛"哪吒"人氣可謂高到不行,從戲劇到電影,動漫,電視劇,都有以其為主角的藝術作品。這使得國人對於哪吒的形象和故事如數家珍,比如、鬧海屠龍、剔肉還母,削骨還父、蓮花肉身、三頭六臂,斬妖除魔,逐成七大聖者第一人。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再加上哪吒胖嘟嘟,頭扎沖天揪的形象,更是令人愛到不行。但實際上哪吒最早的形象極有可能是青面獠牙、凶神惡煞的大漢,是個血統純正的印度人,而他之所以會成為我們如今所看到的樣子和故事,很顯然是經過數百年各種典故演化而成的。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小哪吒是怎麼來的。

"哪吒"在佛典中叫做"那吒",是梵語Nalakuvara或Nalakubala的音譯,全名為那羅鳩婆、那羅倶伐羅等。迄今為止關於其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在闍那崛多譯《發覺淨心經》,卷下有偈雲,"猶如那吒在戲場,說他猛健諸功德",以上的信息都說明了哪吒不僅是個印度神,更是早在六世紀之前,其故事已經被搬上天竺的戲臺,受百姓喜歡。

當哪吒還在天竺風流的時候,他的老爸,身為佛教護法大神,四天尊王之一的毗沙門天王已經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並開始在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大紅大紫。例如當時的敦煌每年都會定期舉行賽天王的祈賽會,百姓爭相抄撰毗沙門經等。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更有一說是唐天寶元年,吐蕃進犯安西,不空大師請毗沙門王顯靈從而退吐蕃,於是西北唐軍逐掛會有毗沙門王的“天王旗”,以佑大唐武運昌隆。到了唐代中後期,由於唐王朝此時外有環敵,內部藩鎮割據,百姓對英雄的崇拜之情無比強烈。

而唐初開國名將李靖以破突厥,定吐谷渾為主要功績,這和毗沙門信仰經西北入中原幾近重合,雖兩者形象重合時間具體無法考究,但在晚唐之前,民間已經把毗沙門天王和李靖的形象重合在了一起,其中最顯眼的就是李靖的武器變成了毗沙門王在《毗沙門緣起》和佛典中的道具—舍利寶塔,於是李靖變成了托塔天王。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隨著托塔天王在民間信仰的繁盛,這個時候毗沙門王遠在天竺的兒子哪吒也開始受到百姓的關注。晚唐鄭棨的《開天傳言記》中就記載了高僧"善無畏"(中印度摩伽陀國人)從天竺來到長安,由哪吒護送的故事。面對和尚宣律的詢問,哪吒回答:

某非常人,即毗沙門王之子哪吒太子也。護法指故,擁護和尚久矣。

這是目前為止中國人對哪吒比較早的描述。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早期翻譯過來的毗沙門各類經文中有說哪吒為毗沙門的孫子,例如《隨軍護法儀軌真言》,”爾那吒太子…我是北方天王第三子其第二之孫。而不空三藏法師(獅子國人,現斯里蘭卡)譯的經文中又一說為其子。這裡推測同樣還是到晚唐期間,隨著托塔天王李靖的名聲漸顯,哪吒正式定性其子開始為中國百姓所關注。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到了宋朝,我國宗教信仰發展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峰,特別是《宋高僧傳》和《五燈會元》兩本書籍,在記載佛教高僧故事的時候,亦在其中穿插進哪吒的形象,這為元明兩代哪吒形象的豐滿奠定了基礎。例如在《宋高僧傳》卷二十五中,有一紀姓高僧,用蓮花化為人身見來世父母,這為太乙真人用蓮花重造哪吒肉身提供了藍本;再比如《五燈會元》中大同禪師有語:

那吒析骨還父,析肉還母,如何是那吒本來身?

"析骨還父,析肉還母"來自佛典,但與哪吒結合的最早記錄還是來自大同禪師的這句話,在《景德傳燈錄》中又有,"三頭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撲帝鍾"之句,哪吒三頭六臂的形象也即來自於此。不僅如此,哪吒有兩個哥哥,大哥金吒,二哥木吒,其中木吒來宋高僧傳中僧伽大師的弟子;金吒初名軍吒,可能為了符合五行之說改名為金吒。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既哪吒的形象和故事在宋代已經趨於完整,其作為神靈之一,且是鼎鼎大名的托塔天王李靖之子,自然也被搬上了舞臺。在宋代文素等人所編《如淨和尚語錄》中就有描述哪吒在舞臺上的形象:

謝兩班上堂:十二峰前上戲棚,那吒赤脫點天強。屈煩鼓笛低頭舞,弄醜真堪笑一場。

從描述來看,應該是表演削還骨肉的戲碼,自然有脫衣服的橋段,不想卻弄醜熱得觀眾笑話一場。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到了元代,由於戲曲創作的自由,元雜劇中紛紛出現武藝高強,降妖伏魔的哪吒形象,其中《鎖魔鏡》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也是對哪吒形象塑造至關重要的一部。它描述了號"善勝童子"的哪吒降五鬼王,擒四魔女,最後皈依佛教的故事。而且這個時候的哪吒就已經擁有了繡球和火輪兩件武器,以及三頭六臂的形象。

不過這裡我們要值得注意的是,在元雜劇中,哪吒多數是凶神惡煞的形象,《魯齋郎》,《酷寒亭》中描述其是"惡哪吒";《盆兒鬼》裡面是"黑哪吒";到了《昊天塔》又是"狠哪吒",並且跟二郎神結伴出行捉妖除魔,這裡的二郎神就是"面青發赤,巨口獠牙"的形象。

實際上這種斬妖除魔的神以及佛教護法神,例如大名鼎鼎的天師鍾馗,甚至哪吒的父親毗沙門天王,在古代多數都是凶神惡煞的形象,因為百姓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震懾住更加凶狠的各路妖魔鬼怪。這也和哪吒往往被稱為"忿怒哪吒"相符合,與後來一個可愛童子的形象可謂天差地別。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元代除了元雜曲中擁有豐富的哪吒形象以外,還有"哪吒社"和"哪吒令",前者是利用哪吒形象進行打擂臺,後者為曲牌名,也就是說至元代為止。民間不行擁有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哪吒故事和哪吒形象,更在民間發展出了一種哪吒文化甚至哪吒信仰,老百姓們相信哪吒能夠幫助自己斬妖除魔,維護人間和平。

如果說哪吒形象在中國的傳播啟於唐,形成於宋,那麼真正開始被民間百姓接受就是在元代。按理說這個元代應該是哪吒形象興盛時期,但是兩本書的出現,卻完全改變了哪吒傳播的軌跡,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教源流搜身大全》和《封神演義》。

在明朝永樂年間的《三教源流搜身大全》中有這麼一段對於"哪吒太子"詞條的描述:

哪吒本是玉皇駕下大羅仙,身長六丈,首帶金輪,三頭九眼八臂……以故托胎托塔天王李靖。生五日,化身浴於東海……龍王以踏殿故,怒而索戰……截戰於天門之下,而龍死焉……射死石記娘娘之子。逐割肉骨還父……世尊……折荷菱為骨,藕為肉…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看到這個詞條,大家應該非常熟悉了,因為這個描述中的哪吒形象已經跟我們後來在《封神演義》中所定性的哪吒形象非常接近,李靖第三子,大鬧東海,割肉骨還父、蓮藕之身等故事皆在此詞條中。到了《封神演義》中也不過把殺龍王改成殺龍王三太子,而後水滿陳塘關,使得整個劇情更加曲折動人,百轉柔腸。

前面我們說了,按理來說哪吒形象應該興盛於元,但實際上應該是明雜劇,這是因為元宋時期的哪吒形象跟明清時期的哪吒形象幾近截然不同,除了幾個故事典故之外,甚至在明之前"哪吒"一直作"那吒"。

"

說起中國古代眾神,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可愛"哪吒"人氣可謂高到不行,從戲劇到電影,動漫,電視劇,都有以其為主角的藝術作品。這使得國人對於哪吒的形象和故事如數家珍,比如、鬧海屠龍、剔肉還母,削骨還父、蓮花肉身、三頭六臂,斬妖除魔,逐成七大聖者第一人。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再加上哪吒胖嘟嘟,頭扎沖天揪的形象,更是令人愛到不行。但實際上哪吒最早的形象極有可能是青面獠牙、凶神惡煞的大漢,是個血統純正的印度人,而他之所以會成為我們如今所看到的樣子和故事,很顯然是經過數百年各種典故演化而成的。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小哪吒是怎麼來的。

"哪吒"在佛典中叫做"那吒",是梵語Nalakuvara或Nalakubala的音譯,全名為那羅鳩婆、那羅倶伐羅等。迄今為止關於其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在闍那崛多譯《發覺淨心經》,卷下有偈雲,"猶如那吒在戲場,說他猛健諸功德",以上的信息都說明了哪吒不僅是個印度神,更是早在六世紀之前,其故事已經被搬上天竺的戲臺,受百姓喜歡。

當哪吒還在天竺風流的時候,他的老爸,身為佛教護法大神,四天尊王之一的毗沙門天王已經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並開始在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大紅大紫。例如當時的敦煌每年都會定期舉行賽天王的祈賽會,百姓爭相抄撰毗沙門經等。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更有一說是唐天寶元年,吐蕃進犯安西,不空大師請毗沙門王顯靈從而退吐蕃,於是西北唐軍逐掛會有毗沙門王的“天王旗”,以佑大唐武運昌隆。到了唐代中後期,由於唐王朝此時外有環敵,內部藩鎮割據,百姓對英雄的崇拜之情無比強烈。

而唐初開國名將李靖以破突厥,定吐谷渾為主要功績,這和毗沙門信仰經西北入中原幾近重合,雖兩者形象重合時間具體無法考究,但在晚唐之前,民間已經把毗沙門天王和李靖的形象重合在了一起,其中最顯眼的就是李靖的武器變成了毗沙門王在《毗沙門緣起》和佛典中的道具—舍利寶塔,於是李靖變成了托塔天王。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隨著托塔天王在民間信仰的繁盛,這個時候毗沙門王遠在天竺的兒子哪吒也開始受到百姓的關注。晚唐鄭棨的《開天傳言記》中就記載了高僧"善無畏"(中印度摩伽陀國人)從天竺來到長安,由哪吒護送的故事。面對和尚宣律的詢問,哪吒回答:

某非常人,即毗沙門王之子哪吒太子也。護法指故,擁護和尚久矣。

這是目前為止中國人對哪吒比較早的描述。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早期翻譯過來的毗沙門各類經文中有說哪吒為毗沙門的孫子,例如《隨軍護法儀軌真言》,”爾那吒太子…我是北方天王第三子其第二之孫。而不空三藏法師(獅子國人,現斯里蘭卡)譯的經文中又一說為其子。這裡推測同樣還是到晚唐期間,隨著托塔天王李靖的名聲漸顯,哪吒正式定性其子開始為中國百姓所關注。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到了宋朝,我國宗教信仰發展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峰,特別是《宋高僧傳》和《五燈會元》兩本書籍,在記載佛教高僧故事的時候,亦在其中穿插進哪吒的形象,這為元明兩代哪吒形象的豐滿奠定了基礎。例如在《宋高僧傳》卷二十五中,有一紀姓高僧,用蓮花化為人身見來世父母,這為太乙真人用蓮花重造哪吒肉身提供了藍本;再比如《五燈會元》中大同禪師有語:

那吒析骨還父,析肉還母,如何是那吒本來身?

"析骨還父,析肉還母"來自佛典,但與哪吒結合的最早記錄還是來自大同禪師的這句話,在《景德傳燈錄》中又有,"三頭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撲帝鍾"之句,哪吒三頭六臂的形象也即來自於此。不僅如此,哪吒有兩個哥哥,大哥金吒,二哥木吒,其中木吒來宋高僧傳中僧伽大師的弟子;金吒初名軍吒,可能為了符合五行之說改名為金吒。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既哪吒的形象和故事在宋代已經趨於完整,其作為神靈之一,且是鼎鼎大名的托塔天王李靖之子,自然也被搬上了舞臺。在宋代文素等人所編《如淨和尚語錄》中就有描述哪吒在舞臺上的形象:

謝兩班上堂:十二峰前上戲棚,那吒赤脫點天強。屈煩鼓笛低頭舞,弄醜真堪笑一場。

從描述來看,應該是表演削還骨肉的戲碼,自然有脫衣服的橋段,不想卻弄醜熱得觀眾笑話一場。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到了元代,由於戲曲創作的自由,元雜劇中紛紛出現武藝高強,降妖伏魔的哪吒形象,其中《鎖魔鏡》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也是對哪吒形象塑造至關重要的一部。它描述了號"善勝童子"的哪吒降五鬼王,擒四魔女,最後皈依佛教的故事。而且這個時候的哪吒就已經擁有了繡球和火輪兩件武器,以及三頭六臂的形象。

不過這裡我們要值得注意的是,在元雜劇中,哪吒多數是凶神惡煞的形象,《魯齋郎》,《酷寒亭》中描述其是"惡哪吒";《盆兒鬼》裡面是"黑哪吒";到了《昊天塔》又是"狠哪吒",並且跟二郎神結伴出行捉妖除魔,這裡的二郎神就是"面青發赤,巨口獠牙"的形象。

實際上這種斬妖除魔的神以及佛教護法神,例如大名鼎鼎的天師鍾馗,甚至哪吒的父親毗沙門天王,在古代多數都是凶神惡煞的形象,因為百姓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震懾住更加凶狠的各路妖魔鬼怪。這也和哪吒往往被稱為"忿怒哪吒"相符合,與後來一個可愛童子的形象可謂天差地別。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元代除了元雜曲中擁有豐富的哪吒形象以外,還有"哪吒社"和"哪吒令",前者是利用哪吒形象進行打擂臺,後者為曲牌名,也就是說至元代為止。民間不行擁有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哪吒故事和哪吒形象,更在民間發展出了一種哪吒文化甚至哪吒信仰,老百姓們相信哪吒能夠幫助自己斬妖除魔,維護人間和平。

如果說哪吒形象在中國的傳播啟於唐,形成於宋,那麼真正開始被民間百姓接受就是在元代。按理說這個元代應該是哪吒形象興盛時期,但是兩本書的出現,卻完全改變了哪吒傳播的軌跡,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教源流搜身大全》和《封神演義》。

在明朝永樂年間的《三教源流搜身大全》中有這麼一段對於"哪吒太子"詞條的描述:

哪吒本是玉皇駕下大羅仙,身長六丈,首帶金輪,三頭九眼八臂……以故托胎托塔天王李靖。生五日,化身浴於東海……龍王以踏殿故,怒而索戰……截戰於天門之下,而龍死焉……射死石記娘娘之子。逐割肉骨還父……世尊……折荷菱為骨,藕為肉…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看到這個詞條,大家應該非常熟悉了,因為這個描述中的哪吒形象已經跟我們後來在《封神演義》中所定性的哪吒形象非常接近,李靖第三子,大鬧東海,割肉骨還父、蓮藕之身等故事皆在此詞條中。到了《封神演義》中也不過把殺龍王改成殺龍王三太子,而後水滿陳塘關,使得整個劇情更加曲折動人,百轉柔腸。

前面我們說了,按理來說哪吒形象應該興盛於元,但實際上應該是明雜劇,這是因為元宋時期的哪吒形象跟明清時期的哪吒形象幾近截然不同,除了幾個故事典故之外,甚至在明之前"哪吒"一直作"那吒"。

哪吒怎麼從一個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佛教護法,成為胖嘟嘟小可愛

當然了,如果你問為什麼哪吒會從那個凶狠的惡黑大漢變成一個小可愛,實際上也並不是完全沒有根據。因為我國神仙崇拜都隨著其影響力的增強而經歷一個美化的階段,例如西王母原本人面豹身,女媧原本人面蛇尾的形象,都在後來信仰的人多了,於是或變威嚴的老太,或是面慈心善的美女。

那麼哪吒從鬼怪皆懼的大漢變成小可愛,也順理成章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