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調侃“國恥”追星 塑造自身價值判斷比追星更重要'

"

追星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拿“國恥”作梗,卻是最無知的一種。

昨日,“你是我的《南京條約》,是我淪陷的開始。”等應援話語充斥微博,一些粉絲用中國簽訂《南京條約》後淪陷,來類比自己“淪陷”在明星的魅力中,表達自己對“愛豆”的喜愛之情。而九國公約、安史之亂、戊戌變法等重大歷史事件也被部分粉絲調侃。隨即@中國歷史研究院、@紫光閣、@共青團中央等官博迅速對此內容進行了發聲,一張“國恥家恨、請勿調侃”的圖片被大量轉載。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這樣的自覺是遭受恥辱的民族對自身的尊重。中國的近代史充滿著苦難與艱辛,而中英《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見證著列強對中國主權的侵犯。以它為代表,之後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以割地、賠款、通商、單邊治外法權、協定關稅、劃定勢力範圍等不平等內容為主,讓中華大地在危機災難中越陷越深。

對深重災難的態度,考驗著一個民族的修養。對國恥苦難的銘記在心,是讓整個民族在未來道路上始終保持憂患意識、危機意識,走得穩健又有力的一種支撐。

歷史與娛樂,在藝術表達上雖可有多種形式的融合,但不代表就可以拿嚴肅的歷史事件或國恥去調侃。拿國恥作梗,無腦追星,也暴露了一些粉絲的無知無畏。如今,明星經濟如火如荼,粉絲花費時間和精力刷話題量、閱讀量、點贊量,給喜歡的明星添熱度、造人氣,甚至不惜花費大量金錢來應援,在表面的狂熱與興奮之下卻難掩空虛的本質。殊不知,追星之道,比拼的還有人文底蘊、歷史知識、道德修養、家國情懷等精神文化層面的優劣。

做一個好粉絲前,請先做好中國人的本分。塑造自身是非對錯的價值判斷標準,顯然比盲目追星重要得多。一味口頭標榜要以明星為榜樣,卻忘記現實生活中要怎麼做好自己,這是追星的路上最愚蠢的行為。

而據新浪微博社區管理官方微博7月11日消息,對“南京條約”等歷史內容進行惡意調侃且文案一致的違規內容,來源於某輸入法APP。該APP預製了數量眾多的與明星有關的文案,便於使用者複製後發佈。帶有“南京條約”的違規內容即出自此類預置文案。對於惡意調侃國恥的APP,要見一個查處一個,永遠封禁、以儆效尤。

明星需要樹榜樣,粉絲需要有操守,涉及明星經濟的APP更不可毫無底線、野蠻生長。

不是沒有過前車之鑑。從加多寶調侃邱少雲最終致歉,暴走漫畫侮辱董存瑞和葉挺兩位烈士最終公開致歉,男子穿日軍服裝在南京雨花臺擺拍被拘留......一樁樁一件件,何以還喚不醒一些人的認知?對於英烈的褻瀆、對於國恥的調侃,都是傷害國人感情的錯誤行徑。

調侃“國恥”不是追星的正確姿勢,“國恥家恨,請勿調侃”也是輿論的底線。(忘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