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山河:南京保衛戰中粵軍一五六師,師部所在地的確認

作者:張定勝

編者按:張定勝老師是南京保衛戰戰跡尋研團團長,在南京周邊堅持抗戰遺蹟的尋訪研究已三十五年。

多年前我曾留意到在南京保衛戰中,曾有兩千多人的國軍官兵,在南京東南郊十五公里外的青龍山神祕失蹤,成為南京抗戰史上的懸案。

張老師說,1986年5月11日他騎車到湯山陽山碑林附近,路邊一名抽旱菸的白鬍子老農告訴他:“當時田邊上都是中國軍人的屍體,我也是當時的士兵。”多年以後,熟悉了這段歷史的張定勝醒悟過來,這位帶著廣東口音的老人,應是當年參加南京保衛戰的粵軍士兵。

他回憶當年所遇老人至少是上尉連長,因為他知道中日雙方作戰意圖,而且眉宇間流露的氣質儒雅剛毅,不像沒有文化的士兵。

南京戰研團考證出,1937年12月8日凌晨,日軍第九師團第7聯隊與粵系六十六軍曾在此發生戰鬥,當晚陣地被日軍佔領。

青龍山的粵軍不僅面對日軍第九師團第七聯隊,還有第三十五聯隊,非常難打。1937年12月4一5日,在花家村作戰時,粵軍白天吃了虧,死亡至少幾百人,埋在一個鐵塔下(張老師前年到過掩埋地,聽當地人說屍骨還在附近),到了夜裡兩個粵軍士兵(66軍)為了報仇,利用黑夜悄悄搞到一挺機槍幾百發子彈爬上鐵塔向塔下神童村的日軍第三十五聯隊步兵猛烈射擊,打死幾十個,打傷也有十幾個。日軍倉促反擊,因為鐵塔太高,又在黑夜,粵軍士兵他們不停在塔中上下交換位置,日軍很難有效封鎖射擊,結果他們兩個粵軍打完後,居然都安然撤退。

第二天白天神童村村民被日軍抓過來逼他們掩埋昨天白天陣亡的粵軍屍體,而日軍夜裡被鐵塔上打死的幾十個,都在焚燒,氣味難聞。這樣的回憶神童村老人都有記錄,他們掩埋的就是廣東軍不是中央軍,粵軍穿黃綠色衣服,他們分得很清楚。

我看了青龍山的報道後,後來幾年的採訪過程中,每遇上一五四、一五六、一五九、一六〇的老兵,尤其是參加過南京保衛戰的,都詢問他們有沒聽說過這事,終無所得。

——連陽標統

紙上山河:南京保衛戰中粵軍一五六師,師部所在地的確認

南京保衛戰國軍部隊師部所在地的推測考證。從歷史資料得知南京保衛戰粵軍83軍下屬154師及156師都到達了南京參戰。根據當年參戰人員“國軍裝甲兵團戰車第三連連部摩托班班長”何嘉兆回憶,提及過粵軍第156師師部就設立在三條巷,但具體位置不詳。

紙上山河:南京保衛戰中粵軍一五六師,師部所在地的確認

南京保衛戰裝甲兵團戰車營第三連連部何嘉兆回憶的156師師部所在地南京三條巷。

而不巧地是,南京有兩個三條巷地名,一個在城北鼓樓大方巷附近,一個在城偏東南的常府街附近。首先得搞清楚是哪個三條巷,再說具體在三條巷何處。很巧,筆者靜逸書法培訓工作室位置就在常府街三條巷15號。經多年與周邊鄰居打聽其這裡歷史變遷,知道筆者工作室對面文昌宮那裡有個民國小樓歷史久遠,是抗戰前所建。筆者開始於3年前進行考察附近民國建築,認為歷史回憶裡提及的粵軍第156師師部那個三條巷就是這裡。但只是憑直覺不能說明問題。好在2018年春,南京常府街三條巷25號位置修建了一個居民健身小廣場,將此地這棟上世紀30年代的民國小樓凸顯而出,我可以近距離走入裡面精確考察了。

這裡曾是清代同治12年建立的道觀文昌宮所在地,至1928年後,逐步被當時政府收繳為公有。據史料記載這裡於1926年大殿發生火災,文昌宮逐步廢棄。待1930年夏,由於國民政府軍政部下屬的軍需署在太平路銅井巷,這裡離軍需署不過2公里路程,遂被軍需署佔有設立了軍用“軍政部第三實驗被服廠”,廠長由浙江開化縣人林則瑞擔任廠長(當時軍銜中校主任)。林則瑞(1897年——1998年),早年赴法勤工儉學留學法國,後投奔桂軍白崇禧部參加北伐,任宣傳隊隊長。1937年南京國府撤退後,繼續擔任被服廠主任,官至少將軍銜,於1998年102歲去世在臺灣。

從南京保衛戰當時資料知,粵軍兩個軍,葉肇之第66軍、鄧龍光之83軍,有共計4個經過淞滬會戰撤退到南京殘缺不全的野戰師,經過12月3日後慘烈的南京外圍阻擊戰後(東部郊區),於12月7日從南京外圍由湯山陣地,各軍主力撤入南京市區,準備與敵進行城破後巷戰。

第83軍第156師師長是李江將軍,師部駐紮三條巷,其部隊932團曾於12月10日增援光華門作戰。又從民國26年12月4日至13日國軍拱衛首都作戰地圖看,83軍第154師是防守南京通濟門、中華門內街巷的(師長巫劍雄)。第66軍進入城北鼓樓、湖南路地區集結。

紙上山河:南京保衛戰中粵軍一五六師,師部所在地的確認

原軍政部軍需署第三被服廠廠長辦公樓,廠長林則瑞就在其二樓辦公。


紙上山河:南京保衛戰中粵軍一五六師,師部所在地的確認

常府街三條巷原軍政部第三被服廠廠長樓側面


紙上山河:南京保衛戰中粵軍一五六師,師部所在地的確認

粵軍83軍軍長鄧龍光將軍。83軍下轄154師、156師。


紙上山河:南京保衛戰中粵軍一五六師,師部所在地的確認

粵軍第154師師長巫劍雄。


紙上山河:南京保衛戰中粵軍一五六師,師部所在地的確認

南京保衛戰作戰各部隊布屬圖。明顯指出83軍154師巷戰位置以及66軍進入南京市區巷戰的佈防方向。

由此圖及歷史資料可知83軍部隊是在南京城東南地區集結並進行城垣作戰的了。通濟門與光華門都在南京城東南方位,而常府街三條巷也在離兩城門不到2裡範圍區域(常府街至通濟門920米,光華門1800米)。做為城市巷戰的指揮部,這個距離是比較合適的位置。而鼓樓三條巷離此作戰區域就過遠了,直線距離達3公里(實際距離達6公里之多),顯然不符合作戰邏輯。

另從83軍軍部上校參謀處長劉紹武(1899—1974年,廣東興寧人。黃埔6期步科、陸軍大學3期畢業,),回憶中有提到156師師長與其第四路軍上校參議駱應劍,在12月12日接到軍撤退命令後(電話),經過“中央飯店”至挹江門目擊道路上一片喧雜紊亂現象。這個“中央飯店”離三條巷不過890米距離,如果是鼓樓三條巷從撤退方向看是絕對走不到的,正好相反。所以這條信息加上部隊作戰區域圖,已經毫無疑問地指出:粵軍李江第156師南京保衛戰期間的師指揮部就是常府街三條巷無疑了。

紙上山河:南京保衛戰中粵軍一五六師,師部所在地的確認

83軍軍部參謀劉紹武回憶154師、156師準備南京巷戰記錄。


紙上山河:南京保衛戰中粵軍一五六師,師部所在地的確認

劉紹武提及的李江師長南京脫險後怎樣經過中央飯店撤退記載。


紙上山河:南京保衛戰中粵軍一五六師,師部所在地的確認

大家可以看出李江師長所處常府街三條巷與中央飯店及鼓樓三條巷位置,及12月12日下午撤退途徑方向。

下面再談談李江的156師師部具體常府街三條巷哪個方位呢?三條巷全長900多米。根據常府街三條巷歷史變遷看(前已述),雖然三條巷除了文昌宮這個“第三被服廠”的民國小樓外,其他也有。但其他小樓不是居住樓房狹窄,就是私人樓房。南京保衛戰時,從上海撤退至此的國軍第13師萬耀煌的師部也駐紮在三條巷。佐證說明此三條巷在當時是很重要的軍政要地。


紙上山河:南京保衛戰中粵軍一五六師,師部所在地的確認

國軍高級將領萬耀煌日記記載自己12月5日在西華門三條巷所見敵機轟炸。西華門處就是明故宮機場,常府街三條巷緊鄰西華門一河之隔。所以此三條巷非南京鼓樓三條巷。(此資料為臺灣黃埔軍校後代聯誼會會長邱智賢博士提供)。

按照邏輯思維,“軍政部第三被服廠”廠房寬裕,又屬軍產,不要說一個師部,就是兩個師部也能安排下,坦克都可以開進去。從國軍戰車連連部何嘉兆回憶,及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資料提供,三條巷明故宮機場這裡曾有德式1型戰車兩輛配屬粵軍使用,如果地域狹窄坦克是無法開進這裡的,李江師長也不會說“老弟,完了!戰車不用了,你們開回去吧”。別忘了,何嘉兆的摩托車就是德式戰車的引導機動偵查車。(如下圖1929年航拍文昌宮區域)。


紙上山河:南京保衛戰中粵軍一五六師,師部所在地的確認

1929年航拍南京三條巷文昌宮。可見區域之大。1926年文昌宮主殿失火,文昌宮逐漸廢棄。


紙上山河:南京保衛戰中粵軍一五六師,師部所在地的確認

南京保衛戰時留守首都南京準備巷戰的戰車第3連德式1型戰車,該車配載2挺M13型7.92毫米口徑的高速機槍。此照為戰前訓練突破巷戰障礙拍攝。

紙上山河:南京保衛戰中粵軍一五六師,師部所在地的確認

何嘉兆當年駕駛的“春達浦”牌德國摩托車(此照拍攝於戰前南京)。

所以筆者認為“軍政部第三被服廠”應該就是粵軍第156師,甚至是154師師部(因到目前為止,沒有其友軍第154師師部參戰親歷者回憶,這裡只能邏輯推測),至少今天我們可以肯定的是,156師師部在常府街三條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