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十三,外十八!南京外郭城牆十八門關,居然有兩缺口

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有這樣一段描述:“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裡城門十三,外城門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轉足有一百二十多裡。”書中提到的“裡城門十三,外城門十八”,南京人簡稱為“裡十三,外十八”。

“裡城門十三”指的是京城13座城門——朝陽門、三山門、石城門、清涼門、定淮門、儀鳳門、鍾阜門、金川門、神策門、太平門、聚寶門、通濟門、正陽門,歷來沒有爭議,而關於外郭城門的數量、名稱、形狀等,說法不一。

近日,南京出版社出版的新書《南京明外郭》揭祕南京明外郭城牆的重重迷團

朱棣一句戲言

朱元璋便下令修建外郭

在明朝南京的宮城、皇城竣工,以及京城城牆接近完工的時候,朱元璋又開始了第三期工程的建設,這就是明朝南京外郭城坦的修建。外郭環繞在京城四周,規模宏大,周長號稱“一百八十里”,實際約為60公里。

外郭又叫外城,俗稱土城,據《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庚子,置京師外城門。”就是說,1390年的四月,朱元璋下令在京城外圍建造南京城的第四重城牆——外郭(明朝南京城牆有宮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

朱元璋為什麼要修建外郭城牆呢?

據《南京民間故事》記載,相傳當年南京城修好後,朱元璋頗為得意。有一天,他帶著馬娘娘和眾皇子登上紫金山,欣賞他的傑作。在山頂上,第四子朱棣信口說道:“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打到紫禁城。”朱元璋聽後,覺得朱棣說的在理,於是下令修築了外郭城牆,將紫金山包進城內。

裡十三,外十八!南京外郭城牆十八門關,居然有兩缺口


△2010年南京市博物館在幕府山北側鄰近長江處的兩山坳之間進行考古挖掘,發現了外郭的城牆夯土和兩排外側條石。圖為考古挖掘現場。來源:《南京明外郭》

從這則民間故事從中不難看出朱元璋修築外郭城牆主要是出於軍事防禦目的,因此將京城城牆之外的一些制高點,如鐘山、幕府山、聚寶山等全部囊括在內。

南京外郭城牆的平面佈局,突破了我國都城傳統的方方正正形狀,從軍事防禦的需要出發,因地制宜,使城牆蜿蜒在自然山水之間,所以呈現的是不規則的菱形。

最新研究發現

明外郭城門裡有個新名字——石城關

關於明朝京城外郭城門的數量、名稱,史料記載五花八門。有說“15城門”,“16城門”,還有說是“18城門”的。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成書的《洪武京城圖志》記載的南京外城門有16個,即“滄波、高橋、上方、夾岡、鳳台、大馴象、小馴象、大安德、小安德、江東、佛寧、上元、觀音、姚坊、仙鶴、麒麟”。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刺修的《明太祖實錄》“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記載的外郭城門數量只有15個。與《洪武京城圖志》相比,少了小馴象門、小安德門、江東門,多出了雙橋門、金川門。

而清代張廷玉修撰的《明史》記載的明朝京城外郭也是16個,與《明太祖實錄》相比,多出了一個小安德門和江東門,少了一座金川門。

此外,明代的《客座贅語》《金陵古今圖考·國朝都城圖考》《南樞志》《南京都察院志》,這些史料中關於明朝南京外郭城門數量的記載都是18座。

裡十三,外十八!南京外郭城牆十八門關,居然有兩缺口


△明外郭土城頭遺址(南京市考古所)。來源:《南京明外郭》

而課題組研究發現,在迄今為止記載明代南京城門最為系統、完整的兩部珍貴文獻——明朝範景文修、張可仕纂《南樞志》和徐必達領修、施沛等人協纂的《南京都察院志》,共同出現了一個新的城門名字——石城關,這是當代城牆研究的著作中從未提及的一個城門名字。

因為《南樞志》和《南京都察院志》這兩部文獻長期以來被束之高閣,當代史學家難得一睹真容,所以在當代研究明城牆的專著中,幾乎都沒有提到“石城關”。

“外十八城門”

應稱為“外十大門關”

南京外郭城門到底有多少座呢?又叫什麼名稱呢?

經過長期調研後,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研究員朱明娥牽頭的“南京明外郭城牆研究”課題組確定明朝南京外郭城門有18座——江東門、馴象門、安德小門、安德大門、鳳台門、雙橋門、夾岡門、上坊門、高橋門、滄波門、麒麟門、仙鶴門、姚坊門、觀音門、佛寧門、上元門、外金川門、石城關。

據《南京都察院志》卷22《職掌十五·城垣》記載:“外城石城關,城門一座,荒僻。把總官二員,軍餘二十名。”南京大學教授蔣贊初說,課題組將鮮為人知的“石城關”列為明外郭城門之一,堪稱一個新發現。

該課題組還首次提出了,明朝“外十八城門”應該稱為“外十八門關”的說法。因為在《南樞志》和《南京都察院志》中,凡是提到外郭18座城門,一律稱作“外十八關”或“外城一十八門關”。

時至今日,歷經600多年風雨侵蝕和戰火洗禮的明外郭垣,大多數城門已蹤跡難尋,而史料中對於外郭城門形制也沒有專門的記載,因此,關於外郭城門的模樣似乎就成了一幢懸案。

裡十三,外十八!南京外郭城牆十八門關,居然有兩缺口


△《金陵圖詠》中的觀音門城門樓。

裡十三,外十八!南京外郭城牆十八門關,居然有兩缺口


△老照片中的觀音門系用轉頭砌造。

不過,據《南樞志》和《南京都察院志》記載滄波門有“門樓五間”,在《金陵圖詠》中有觀音門的線描圖,除了一個拱形門洞,還繪有單簷人字頂五開間的城門樓。由此,課題組確認明代外郭城門樓為五開間。

外郭城垣居然不是閉環

利用天然屏障,有兩個缺口

根據史料記載,明代南京的外郭城垣的西北據山襟江,東南阻山帶崗,逶迤曲折,形成一個不規則的菱形環繞在京城四周,規模宏大,蔚為壯觀。

這明外郭城牆不僅是個不規則的形狀,而且還不是一個閉環。

裡十三,外十八!南京外郭城牆十八門關,居然有兩缺口


△南京明外郭城垣和城門示意圖。來源:《南京明外郭》,南京出版社

16世紀,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前後三次來到南京,他在《利瑪竇中國札記》中有對外郭城牆的描述:“第三重和最外層的牆是不連續的。有些被認為是危險的地點,他們很科學的利用了天然防禦。”

那這兩個缺口在何處呢?課題組發現,外郭西部的石城關至西北部的外金川門之間,利用護城河和長江支流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其次,外郭西部的江東門與西南部的馴象門之間,也無城牆連接。

來源:紫金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