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十三,外十八,一根門閂朝外插'的南京城牆形狀的驚人巧合

明朝 朱元璋 陳友諒 吳敬梓 劉伯溫 眼到心到 2018-12-16

"裡十三,外十八,一根門閂朝外插",年齡大的南京人應該都聽說過這一句諺語,現在的年輕人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十三和十八是什麼?為了防盜,門閂肯定插在門裡的,為什麼朝外插呢?而南京城牆的形狀是什麼樣的呢?又有著什麼樣的驚人巧合呢?

"裡十三"意思是說南京明城牆的內城一共開有十三座城門,分別是朝陽門、正陽門、通濟門、聚寶門、三山門、石城門、清涼門、定淮門、儀鳳門、鍾阜門、金川門、神策門和太平門。清代著名的小說家吳敬梓在他的作品《儒林外史》中,把南京明城牆的十三座城門,按逆時針方向編成了順口溜:"三山聚寶臨通濟,正陽朝陽定太平,神策金川近鍾阜,儀鳳定淮清石城。"

"外十八"意思是說南京的明城牆不僅有內城,還有外城。朱元璋花了二十多年建成了內城,1390年又以土築城造外郭。外城共設有十八座城門,分別是麒麟門、仙鶴門、姚坊門、觀音門、佛寧門、上元門、外金川門、柵欄門、江東門、小馴象門 、大馴象門、小安德門、大安德門、鳳台門、夾崗門、上方門、高橋門和滄波門。

"一根門閂朝外插"意思是說神策門與其它十二座城門不一樣,它的城門是朝外開的,它的甕城是在城外的。中國傳統甕城的制式是將其設於主城門外,圓者似甕,故稱甕城,是古代城市主要防禦設施之一。當敵人攻入甕城時,如將主城門和甕城門關閉,守軍即可對敵形成"甕中捉鱉"之勢。南京明城牆一反舊制,將甕城設於城門內,並增設了"甕洞"可做藏兵洞。然而在十座城門裡,唯獨神策門例外。

為什麼神策門例外呢?據說在建神策門時,軍師劉基考慮與陳友諒勢必有一場惡戰,特意佈置神策門的城門朝外開,為的是糊弄敵人。後來陳友諒精銳之師果然來犯,朱元璋避其銳氣、誘敵深入,陳友諒的軍隊攻到神策門,久攻不下。直殺到天黑,陳友諒部隊無心戀戰,奪路而逃。朱元璋的軍隊佯追不上,實是在神策門聚結重兵,佔領有利地形,以逸待勞。果然陳友諒部隊從神策門出城外又狐疑起來,怎麼跑了半天,沒出城,又進城了呢?於是掉頭進入了朱元璋軍隊的包圍圈,結果被殲。這些都是夜黑天高,陳友諒部隊慌亂和"門閂朝外插"所致。不然陳友諒的軍隊是可以跑掉的。

南京城牆的形狀又有什麼特別呢?南京的民間有這樣的一句諺語:"南京十大怪,城牆彎曲隨便蓋"。原來南京的城牆不是方方正正的。我國古代的都城一般都是四四方方的,只有南京的明城牆的建造突破了這一古制,建成了不圓不方、看起來像個大粽子的形狀。有人將明城牆連了起來,竟發現了一個"驚天大祕密",形狀原來是民間流傳的朱元璋"地包天"的側面像。

朱元璋真的是有意把南京的城牆建成自己的臉形嗎?做為一個開國之君,我想朱元璋不至於如此無聊吧。而且老實說,朱元璋"地包天"的臉形不說很醜吧,至少肯定不帥的,朱元璋也不可能這麼自戀吧。那就只能是巧合了。朱元璋建南京城,花了很多心思,真所謂人窮其謀、地盡其險、因地制宜。為了結合南京的地形地勢,所以就沒有建成四四方方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