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三元居中,敬天道;三教合一,守人道'

"


"


中元節:三元居中,敬天道;三教合一,守人道


文稿 | 儒風君原創

農曆七月十五,被稱之為“中元節”,民間俗稱鬼節。

在中國,中元、除夕、清明、重陽並稱為四大祭祖節。同時中元節又與上巳、清明、寒衣並稱為四大鬼節。

中元節,是中國人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鬼節不是迷信,它讓我們停下腳步,敬畏天地、感懷先人,悲憫眾生。



1

三元居中,敬天道


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相對應的就有三個節日,其中上元節就是元宵節,中元就是中元節,下元就是下元節。

元宵節天官賜福,中元節地官赦罪,下元節水官解厄。

每逢七月十五日,地官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所以七月十五日也是人們消災的節日。

這一天地官打開地獄之門,放出鬼魂,人們焚燒衣服、擺好酒肉,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孤魂野鬼,並且祈求自己全年順利平安。


"


中元節:三元居中,敬天道;三教合一,守人道


文稿 | 儒風君原創

農曆七月十五,被稱之為“中元節”,民間俗稱鬼節。

在中國,中元、除夕、清明、重陽並稱為四大祭祖節。同時中元節又與上巳、清明、寒衣並稱為四大鬼節。

中元節,是中國人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鬼節不是迷信,它讓我們停下腳步,敬畏天地、感懷先人,悲憫眾生。



1

三元居中,敬天道


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相對應的就有三個節日,其中上元節就是元宵節,中元就是中元節,下元就是下元節。

元宵節天官賜福,中元節地官赦罪,下元節水官解厄。

每逢七月十五日,地官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所以七月十五日也是人們消災的節日。

這一天地官打開地獄之門,放出鬼魂,人們焚燒衣服、擺好酒肉,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孤魂野鬼,並且祈求自己全年順利平安。


中元節:三元居中,敬天道;三教合一,守人道



中元這一天,天地鬼神,賜福罰罪。

這不是迷信,不是封建,它的所主張的,是一種敬畏精神。

這種精神,正是現代人所缺失的。

正是因為“天理昭昭,報應不爽”。人們才能心存敬畏,剋制貪慾,而不會為所欲也,禍害人間。

心存敬畏,一個人才會真正明白尊嚴,不會對別人的人格加以踐踏。

荀子曾言:“君子以為文,小人以為神。以為文則吉,以為神則凶。”

君子把鬼神之說當成一種文化,小人把鬼神當成一種靈異的迷信。當成文化是好事,當成迷信就壞事。

“舉頭三尺有神明”,對於中國人來說,天地鬼神是敬畏,是內心原則的守護者。

多了這份敬畏,我們就能更好的約束自己,善待別人。



2

三教合一,守人道


在歷史發展中,隨著儒釋道三家合流,中元節也同時融合了三家的觀念與習俗,形成了今天最大的鬼節。

儒家:祭祀祖先,懂得感恩

七月十五在古時候被稱為“秋嘗”,意思是七月初秋,穀物成熟了,用新收穫的糧食來祭祀先祖,給先祖“嘗新”,同時也祭祀土地和莊稼。

祭祀活動也是孝心的體現,是人們寄託哀思,追悼親人的主要方式。

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海外華人華僑在清明、中元、冬至和年兜這四節會寄些銀子,否則便會被人認為是對祖宗不敬,對長輩不孝,對妻子不負責任的人。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在祭祀中,重拾祖先的榮耀,不忘祖先的恩澤,在祭祀追思中,自勉自強,傳承家風,不墮家聲。

道家:陰陽交替,順應自然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兩儀就是陰陽。

陰陽,是萬物的起止。

孤陰不長,獨陽不生。陰陽此消彼長,相互交替,所以宇宙萬物生生不息。

中元節,在夏至之後,陽氣盛極而衰,陰氣顯現,此時恰恰是天地陰陽交替的節點。在這一天地宮打開地獄之門,放出鬼魂,所以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

有陰必有陽,有好必有壞。

否極泰來,萬物的來去都需要時間。

人生的禍福起落,不必怨天尤人,順其自然,戒驕戒躁,保持良好的心態,才是善身之道。


"


中元節:三元居中,敬天道;三教合一,守人道


文稿 | 儒風君原創

農曆七月十五,被稱之為“中元節”,民間俗稱鬼節。

在中國,中元、除夕、清明、重陽並稱為四大祭祖節。同時中元節又與上巳、清明、寒衣並稱為四大鬼節。

中元節,是中國人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鬼節不是迷信,它讓我們停下腳步,敬畏天地、感懷先人,悲憫眾生。



1

三元居中,敬天道


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相對應的就有三個節日,其中上元節就是元宵節,中元就是中元節,下元就是下元節。

元宵節天官賜福,中元節地官赦罪,下元節水官解厄。

每逢七月十五日,地官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所以七月十五日也是人們消災的節日。

這一天地官打開地獄之門,放出鬼魂,人們焚燒衣服、擺好酒肉,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孤魂野鬼,並且祈求自己全年順利平安。


中元節:三元居中,敬天道;三教合一,守人道



中元這一天,天地鬼神,賜福罰罪。

這不是迷信,不是封建,它的所主張的,是一種敬畏精神。

這種精神,正是現代人所缺失的。

正是因為“天理昭昭,報應不爽”。人們才能心存敬畏,剋制貪慾,而不會為所欲也,禍害人間。

心存敬畏,一個人才會真正明白尊嚴,不會對別人的人格加以踐踏。

荀子曾言:“君子以為文,小人以為神。以為文則吉,以為神則凶。”

君子把鬼神之說當成一種文化,小人把鬼神當成一種靈異的迷信。當成文化是好事,當成迷信就壞事。

“舉頭三尺有神明”,對於中國人來說,天地鬼神是敬畏,是內心原則的守護者。

多了這份敬畏,我們就能更好的約束自己,善待別人。



2

三教合一,守人道


在歷史發展中,隨著儒釋道三家合流,中元節也同時融合了三家的觀念與習俗,形成了今天最大的鬼節。

儒家:祭祀祖先,懂得感恩

七月十五在古時候被稱為“秋嘗”,意思是七月初秋,穀物成熟了,用新收穫的糧食來祭祀先祖,給先祖“嘗新”,同時也祭祀土地和莊稼。

祭祀活動也是孝心的體現,是人們寄託哀思,追悼親人的主要方式。

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海外華人華僑在清明、中元、冬至和年兜這四節會寄些銀子,否則便會被人認為是對祖宗不敬,對長輩不孝,對妻子不負責任的人。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在祭祀中,重拾祖先的榮耀,不忘祖先的恩澤,在祭祀追思中,自勉自強,傳承家風,不墮家聲。

道家:陰陽交替,順應自然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兩儀就是陰陽。

陰陽,是萬物的起止。

孤陰不長,獨陽不生。陰陽此消彼長,相互交替,所以宇宙萬物生生不息。

中元節,在夏至之後,陽氣盛極而衰,陰氣顯現,此時恰恰是天地陰陽交替的節點。在這一天地宮打開地獄之門,放出鬼魂,所以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

有陰必有陽,有好必有壞。

否極泰來,萬物的來去都需要時間。

人生的禍福起落,不必怨天尤人,順其自然,戒驕戒躁,保持良好的心態,才是善身之道。


中元節:三元居中,敬天道;三教合一,守人道



佛家:慈悲為懷,普渡眾生

佛教把中元節稱為“盂蘭盆節”。

傳說節日來源於“目連救母”,佛祖坐下弟子目連,在修行中依然想念自己死去的母親。

於是開天眼去看母親在地府中生活的狀況,結果發現母親變成吃不到東西的惡鬼。

目連心中不忍,於是偷偷送給母親飯菜,但因為母親生前做過很多惡事,飯菜一到嘴邊就變成火焰,目連於是向佛祖求救。

佛祖認為他母親在生前做的惡事太多,只能集合眾人一起誦經祭拜,超度眾多亡魂。

後來逐漸形成一種習俗,每年的鬼節大家都會焚香燒衣,祭拜在外遊蕩的孤魂野鬼。

古人認為陰間和陽間之間,是一條很黑的路,沒有指引的話,孤魂野鬼是無法走入輪迴,

所以民間流傳著一種河燈。

上元節流傳的是花燈,屬陽,在陸地,中元節的花燈是在河裡,屬陰。

中元節放河燈,表示活著的人對死者的告慰,給他們照亮前行的路,祝願他們早入輪迴。


鬼節不是迷信,在科學昌明的今天,鬼節也依然有意義。

以“封建迷信”為由,拋棄鄙視傳統節日,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理解節日背後的意義,才能更好的走進我們的傳統文化,才能使我們更符合中國人的身份。

中元節可以讓我們停下腳步,感懷前人,敬畏天地,思索人生!

"


中元節:三元居中,敬天道;三教合一,守人道


文稿 | 儒風君原創

農曆七月十五,被稱之為“中元節”,民間俗稱鬼節。

在中國,中元、除夕、清明、重陽並稱為四大祭祖節。同時中元節又與上巳、清明、寒衣並稱為四大鬼節。

中元節,是中國人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鬼節不是迷信,它讓我們停下腳步,敬畏天地、感懷先人,悲憫眾生。



1

三元居中,敬天道


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相對應的就有三個節日,其中上元節就是元宵節,中元就是中元節,下元就是下元節。

元宵節天官賜福,中元節地官赦罪,下元節水官解厄。

每逢七月十五日,地官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所以七月十五日也是人們消災的節日。

這一天地官打開地獄之門,放出鬼魂,人們焚燒衣服、擺好酒肉,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孤魂野鬼,並且祈求自己全年順利平安。


中元節:三元居中,敬天道;三教合一,守人道



中元這一天,天地鬼神,賜福罰罪。

這不是迷信,不是封建,它的所主張的,是一種敬畏精神。

這種精神,正是現代人所缺失的。

正是因為“天理昭昭,報應不爽”。人們才能心存敬畏,剋制貪慾,而不會為所欲也,禍害人間。

心存敬畏,一個人才會真正明白尊嚴,不會對別人的人格加以踐踏。

荀子曾言:“君子以為文,小人以為神。以為文則吉,以為神則凶。”

君子把鬼神之說當成一種文化,小人把鬼神當成一種靈異的迷信。當成文化是好事,當成迷信就壞事。

“舉頭三尺有神明”,對於中國人來說,天地鬼神是敬畏,是內心原則的守護者。

多了這份敬畏,我們就能更好的約束自己,善待別人。



2

三教合一,守人道


在歷史發展中,隨著儒釋道三家合流,中元節也同時融合了三家的觀念與習俗,形成了今天最大的鬼節。

儒家:祭祀祖先,懂得感恩

七月十五在古時候被稱為“秋嘗”,意思是七月初秋,穀物成熟了,用新收穫的糧食來祭祀先祖,給先祖“嘗新”,同時也祭祀土地和莊稼。

祭祀活動也是孝心的體現,是人們寄託哀思,追悼親人的主要方式。

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海外華人華僑在清明、中元、冬至和年兜這四節會寄些銀子,否則便會被人認為是對祖宗不敬,對長輩不孝,對妻子不負責任的人。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在祭祀中,重拾祖先的榮耀,不忘祖先的恩澤,在祭祀追思中,自勉自強,傳承家風,不墮家聲。

道家:陰陽交替,順應自然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兩儀就是陰陽。

陰陽,是萬物的起止。

孤陰不長,獨陽不生。陰陽此消彼長,相互交替,所以宇宙萬物生生不息。

中元節,在夏至之後,陽氣盛極而衰,陰氣顯現,此時恰恰是天地陰陽交替的節點。在這一天地宮打開地獄之門,放出鬼魂,所以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

有陰必有陽,有好必有壞。

否極泰來,萬物的來去都需要時間。

人生的禍福起落,不必怨天尤人,順其自然,戒驕戒躁,保持良好的心態,才是善身之道。


中元節:三元居中,敬天道;三教合一,守人道



佛家:慈悲為懷,普渡眾生

佛教把中元節稱為“盂蘭盆節”。

傳說節日來源於“目連救母”,佛祖坐下弟子目連,在修行中依然想念自己死去的母親。

於是開天眼去看母親在地府中生活的狀況,結果發現母親變成吃不到東西的惡鬼。

目連心中不忍,於是偷偷送給母親飯菜,但因為母親生前做過很多惡事,飯菜一到嘴邊就變成火焰,目連於是向佛祖求救。

佛祖認為他母親在生前做的惡事太多,只能集合眾人一起誦經祭拜,超度眾多亡魂。

後來逐漸形成一種習俗,每年的鬼節大家都會焚香燒衣,祭拜在外遊蕩的孤魂野鬼。

古人認為陰間和陽間之間,是一條很黑的路,沒有指引的話,孤魂野鬼是無法走入輪迴,

所以民間流傳著一種河燈。

上元節流傳的是花燈,屬陽,在陸地,中元節的花燈是在河裡,屬陰。

中元節放河燈,表示活著的人對死者的告慰,給他們照亮前行的路,祝願他們早入輪迴。


鬼節不是迷信,在科學昌明的今天,鬼節也依然有意義。

以“封建迷信”為由,拋棄鄙視傳統節日,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理解節日背後的意義,才能更好的走進我們的傳統文化,才能使我們更符合中國人的身份。

中元節可以讓我們停下腳步,感懷前人,敬畏天地,思索人生!

中元節:三元居中,敬天道;三教合一,守人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