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陣營獲得壓倒性勝利

默克爾 法國 歐洲 外交政策 時代商報 2017-06-14
馬克龍陣營獲得壓倒性勝利

熱點直擊

法國人繼續選擇相信新總統馬克龍。以共和國前進黨為首的聯合陣營在國民議會選舉第一輪投票中得票率大幅領先,有望在國民議會中開創數十年來罕見的“一超多弱”格局。分析人士認為,馬克龍陣營大勝對內鞏固了變革中的法國政壇,對外穩定了風雨飄搖的歐洲,影響深遠。

戰績驚人

根據12日凌晨公佈的官方計票結果,馬克龍所在的以共和國前進黨為首的聯合陣營得票率約為32.32%,遠超其他黨派;右翼的共和黨排名第二,21.56%;“國民陣線”得票率為13.20%。

民調預測,在18日第二輪投票中,馬克龍所在陣營有望贏得400至445個議席,從而在下屆議會中佔據絕對多數。如果預測準確,優勢這樣大的議會多數,過去60年來在法國也是屈指可數。

雖然本月18號還將進行第二輪投票,但目前來看,馬克龍陣營獲得議會多數“幾乎沒有懸念”。

下週決勝

據法新社報道,幾乎沒有候選人在11日第一輪投票中立即當選國民議會議員,而需要在18日第二輪投票中角逐勝負。

11日投票顯示,共和黨、社會黨以及“國民陣線”皆遭遇慘敗。根據民調預測,共和黨有望最終獲得70至130個議席;“國民陣線”,1至10個議席。

鑑於第一輪投票棄投率較高,社會黨、“國民陣線”等黨派人士呼籲民眾積極參與第二輪投票,希望能夠挽回某些議席。

■分析 國內外仍面臨挑戰

得知國民議會選舉初步結果後,法國總理愛德華·菲利普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宣佈“法蘭西回來了”,“過去一個月,總統在國內和國際舞臺上展現了自信、意願和勇氣”。

馬克龍就任以來無失分表現、其他黨派陷入低谷、社會渴盼改革以及政治規則變化是馬克龍陣營首輪選舉獲勝的主要原因。

自上任以來,從出席北約峰會時和特朗普握手“掰手腕”不落下風,到邀請普京在凡爾賽宮會晤,馬克龍被廣泛認為為法國找回了“大國風範”,併為其所在陣營在議會選舉中的強勢表現提供有力支撐。

馬克龍陣營獲得議會多數席位,有利於他強力推行自己的施政主張,提高改革效率,但同時也將面臨巨大挑戰。馬克龍政府在改革勞動法和其他福利政策時將“動民眾已有的蛋糕”,可能會引發民眾抗議。

■評論 歐洲一體化再出發

法國此次選舉對於風雨飄搖、“黑天鵝”事件頻飛的歐洲來說,無異於一針穩定劑。分析人士預測,馬克龍選舉獲勝後將穩定國內政局,同時將與地位漸趨鞏固的德國總理默克爾一起,帶給歐洲急需的“確定性”。

在對外政策方面,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國際關係室主任趙晨預測,法國作為歐洲強國,預計今後將在歐洲外交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在馬克龍治下,法國可能推行‘聯德遠美’政策”。

馬克龍5月14日就任法國總統後,次日便出訪德國,與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舉行了會晤。外界普遍認為,馬克龍與默克爾建立了非常緊密的聯繫。

“兩國同為歐盟重要支柱的情況下,‘法德同盟’再次出現意味著我們可以預期兩國聯手深度推進歐洲一體化。”趙晨說。

與此同時,他認為不管馬克龍還是默克爾,與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都沒有產生“化學反應”,“未來法德帶領下的歐洲可能會與美國日漸疏遠”。

在這方面,默克爾曾做過類似表態。上月底七國集團峰會結束後,默克爾稱,她意識到歐洲不能再指望美國發揮領導作用,“必須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

在英國“脫歐”問題上,趙晨認為,未來法德兩國很可能對英國採取比較強硬的立場,在博弈中給特雷莎·梅政府造成較大壓力。本欄圖文均據新華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