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早就研發了自己的鏈,發個幣咋了?

摩根大通早就研發了自己的鏈,發個幣咋了?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小編:記得關注哦

文章來源:區塊鏈中那些事兒

JP Morgan對區塊鏈一直是呈開放態度的。

前天我的朋友圈被兩件事情刷了屏,一個是關於亞馬遜取消遷都紐約,還有一個就是JP Morgan發行了他們自己的數字貨幣。

好多圈內的朋友們都炸了鍋,紛紛驚歎於摩根銀行的審時度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軍區塊鏈,開始“問鼎中原”之路了。甚至有朋友還亮出了這家銀行的老大Jamie在兩年前放出的煙霧彈說”比特幣沒有前途,純粹是騙人的玩意兒“,頗有責怪其狡詐之意。

摩根大通早就研發了自己的鏈,發個幣咋了?

在這裡,我可得幫這位大佬說句公道話。首先人家兩年前只是說比特幣不靠譜,可沒有說區塊鏈不靠譜,其次這家公司其實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佈局區塊鏈了。

摩根大通早就研發了自己的鏈,發個幣咋了?

大家注意這條新聞的時間軸是在2016年初。Digital Asset Holdings這個公司說來也有趣,它的掌門人恰好就是前摩根大通的CFO。畢竟有這樣一層關係,兩家公司聯姻也並不奇怪了。不管怎麼樣JP Morgan對區塊鏈一直是呈開放態度的。

我們再回過頭看他們這次搞的這個數字貨幣。根據Wall Street Journal的情報,這個貨幣主要是為了方便他們內部的結算,並且是針對機構客戶所使用的。對此我並不感到奇怪,畢竟區塊鏈很大的一部分作用就是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實現點對點的無縫銜接,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運維成本。但是其中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他們這個數字幣的核心技術採用的是他們自己開發的聯盟鏈——Quorum。

01

Quorum——合約隱私的保護傘

關於Quorum,我很早的時候就已經研究過了。我之所以會去研究這個是因為Quorum解決了我之前的一個疑問,就是智能合約如何保護內容的隱私?這個問題之前也有朋友在我的區塊鏈群裡問過。現在市面上的公鏈派,所謂區塊鏈2.0甚至3.0之流,所運行的智能合約都是可被隨意瀏覽的。但是眾所周知,很多商業應用場景對合約內容的隱私性是需要很強的保護的,所以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就無法有實際落地的商業應用場景。而Quorum就提供了這樣一個保護傘。

摩根大通早就研發了自己的鏈,發個幣咋了?

(Quorum原理圖,來源https://github.com/jpmorganchase/quorum)

為什麼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如果要讓人們認識到區塊鏈的用武之地,撕下被誤貼的“傳銷和騙局”的標籤,就需要更多成熟的商業與工業級的應用,而不是靠一堆資金盤遊戲來引誘人性的貪婪。我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隱私保護技術就是這個行業的下一個熱點,而2019年就是“隱私”元年。只要解決這個問題,大規模的應用也不遠了,而JPM coin正好應證了我的觀點。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JPMorgan的這款數字幣以外,現在市面上還出現了其他一些搭建在Quorum上的一些不錯的應用。比如Matrix One資管系統,它就運用Quorum解決了對基金經理持倉信息,以及其他的隱私信息的保護方案,創始人也是前JP Morgan的高管。還有Platon, 它主要專注於隱私保護解決方案,並且使用了多方運算(Multi Party Computation)和可驗證運算。

02

聯盟鏈與去中心化

Quorum事實上分叉了以太坊。但是和以太坊不同的是,除了對合約隱私的保護以外,它的共識算法也極為不同。確切來講Quorum算是一個聯盟鏈。為了保證非常高的交易處理速率,它使用了Raft和PBFT的技術來處理節點間數據的同步。這點跟IBM的Hyperledger有異曲同工之妙。關於Raft和PBFT,以後有機會我會撰寫一篇文章來跟大家講。簡單地來說,Raft和PBFT是沒有挖礦這個概念的。它是通過選舉一個節點來進行記賬作為Leader,其他的節點來和這個Leader節點同步。很多人肯定會有疑問,“誒?這不是很中心化嘛?”

摩根大通早就研發了自己的鏈,發個幣咋了?

(Raft Leader 節點選舉原理,來源:SlideShare)

沒錯,事實上這一點也是聯盟鏈被詬病的地方。但我們冷靜地想一想,就會發現我們為人家多慮了。

首先從銀行的角度來看,它為什麼要去中心?如果去中心了,還有“銀行”麼?像JP Morgan這樣的百年老店,管理資產數萬億,客戶遍及全世界,而且又有美國政府在背後託底,它已經有足夠的信用背書來支撐它的服務,所以它根本不需要用什麼“去中心化”的手段來獲取別人的信任。而且人家搞這套東西本來就是為了服務自己的客戶。雖然是數字幣,但並不是掛在交易所上來炒作的武器。說穿了JPM coin就是在JP Morgan內部生態裡自行消化的。

其次我們再來看動機,JP Morgan搞這套東西就是為了大規模地降低運維成本,說白了就是省錢。我之前也是從那些大銀行走出來的,如何省錢幾乎是每個華爾街大行的首要任務,是每年town hall meeting的重要議題。畢竟銀行業跟互聯網行業不一樣,它不會有太多的業務增長點。畢竟傳統金融服務就這麼多,不可能學電商去賣自行車。所以在有限的業務模式範圍內,如果要提高利潤,省錢當然是最立竿見影的途徑。所以說,無論使用區塊鏈還是其他手段,若這套方案能為自己省下每年數十億美元的成本,銀行沒有任何理由不去幹。

最後再從幣圈和鏈圈的角度來看,聯盟鏈被詬病也不無道理。因為大多數區塊鏈項目畢竟是白手起家,所謂的信用背書只能是github上那幾行代碼。試想下,如果“不去中心”,誰願意買賬?好比說我自己開個錢莊,印自己的鈔票,讓別人都用真金白銀來買。換做是你,你會來買麼?但是如果我說,我這個東西是放在區塊鏈上,錢不是我來印,賬不是由我來記,是大家民主自治投票決定的。大家看了代碼後,覺得也有道理,說不定就掏腰包了。

所以總的來說,我們所認識的區塊鏈項目都是以區塊鏈為立足之本,以“去中心化”獲取大眾的信任,而對像銀行那種老牌的傳統巨頭,大眾的信任已然建立,區塊鏈只是他們用來優化內部效率的一種輔助手段。我們自己發個幣可以自詡為區塊鏈公司,而銀行發了幣,是絕不會因此轉型區塊鏈的。不過雖說兩者性質不同,但是我認為後者更有機會創造出切實可靠的應用。前段時間有很多國內保險企業的高管來美國考察,請我給他們開一個關於區塊鏈的講座,講區塊鏈在保險行業的應用。我在課上跟他們講,其實不光是銀行,保險等傳統金融業,包括像谷歌,騰訊等科技業翹楚都是最適合搞區塊鏈技術的,而且也最有可能在這個領域裡出成果。不僅是因為他們充足的信用背書,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資本,有人才,有時間,所以根本不需要商業炒作,更沒必要發個1CO來圈錢,技術可以充分落實到實處,區塊鏈的價值可以真正地體現出來。

03

JPM數字幣與瑞波幣

之前我區塊鏈群裡還有人問到,同樣是支付,JPM的這個數字幣實現的功能和瑞波幣到底有什麼不一樣。這個問題其實很好,相信很多人也有類似的疑問,所以在這裡順便分享給大家。

這兩者功能上看似相同,其實本質上大有不同。JPM的數字幣是針對機構之間的結算,Ripple是針對個人用戶的跨境支付。相較於個人,機構之間的協議會複雜很多。

摩根大通早就研發了自己的鏈,發個幣咋了?

由於我現在的工作就跟Legal & Compliance領域接觸比較多,我本人就負責KYC和Outreach產品的開發,我們的客戶都是那些大型金融機構。所以我瞭解這其中的水有多深。機構之間的合約規範極其複雜,有很多法務方面的東西要處理,而且根據不同的機構類型,所在的國家,相應的法規又會不一樣。所以JP Morgan的那個玩意兒是要部署在智能合約上的。支付只是最後一步的功能。而且對於不同的機構,還需要單獨定製一套智能合約。

相比之下,個人的支付要簡單的多,只要保證資金來源,以及你賬面上有足夠的錢就可以了。所以用一套協議就可以處理用戶點對點的請求。

04

JPM幣是否會引領下一波牛市

因為這也是好多朋友所關心的話題,所以在這裡也跟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來看牛市的前提是什麼?牛市需要有金主爸爸入場買單。比如巴菲特投了幾個億買比特幣,那比特幣就會漲。比特幣引領大盤走勢,大家看到巴菲特入場,也開始紛紛持倉,於是其他的幣也跟著一起漲。

摩根大通早就研發了自己的鏈,發個幣咋了?

我們再來看JP Morgan發幣這件事。雖說同樣是發幣,但是跟我們所理解的可不一樣。現在大家一提到發幣,直接聯想到的就是私募,公募和1CO三部曲。硬頂XXX個以太坊。一些大的項目融資金額很大,所以會帶一波漲。但是這三步和JP Morgan半毛錢關係都沒有,也就是說加密貨幣市場上沒有多一分錢入場,自然也不可能帶動幣市上漲。

接著我們再看JPM數字幣本身。如我之前所說,這個幣是在他們的內部系統消化的,不是對外公開售賣的。而且它本身的價值就是1比1兌換美元用的。所以它也沒有任何讓人炒作的可能,更不用談用做投資了。

但這件事是否會給區塊鏈這個行業打一波雞血,引起一些媒體的誇張報道,讓一些不明所以的投資人認為區塊鏈的春天又到來了,紛紛入場從而帶動了牛市行情?

這個當然是有可能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