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樂團赴香港《印象·又見國樂》系列演出、講座圓滿結束

民族樂器 又見國樂 民族音樂 樂器 昭華民族音樂 2017-05-08

文/李美玲 攝影/房瀟 中央民族樂團

中央民族樂團赴香港《印象·又見國樂》系列演出、講座圓滿結束

5月7日晚20:00,中央民族樂團,音樂會版《印象·又見國樂》在香港文化中心上演,音樂廳座無虛席,演出贏得了全場觀眾的熱情掌聲與喝彩!

《印象·又見國樂》是中央民族樂團大型民族樂劇《印象國樂》和《又見國樂》的音樂會精華版本,由著名導演王潮歌導演、中央民族樂團駐團作曲家姜瑩作曲/編曲。

昨晚,在中央民族樂團駐團指揮劉沙執棒下,從《絲綢之路》開始,以豐富的音樂文化打開了觀眾心中的絕美遐想。又見國樂,傳承經典,向經典民樂作品致敬!一首首佳作滌盪人心——箜篌與樂隊《漁舟唱晚》,雙琵琶、打擊樂協奏曲《楚漢之戰》,中簫、琵琶與樂隊《春江花月夜》,民族樂劇《印象國樂》組曲(《小鳥樂》《前世今生》《大麴》),中央民族樂團復原製作:敦煌樂器介紹,二胡與樂隊 《二泉映月》,中阮、嗩吶與樂隊《信天游隨想》,民族管絃樂《黃河》等作品悉數登場,每一首都能觸動觀眾心底最柔軟的地方,讓人忍不住潸然淚下;每一首都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意境與想象空間!中央民族樂團通過這種創新的方式向香港民眾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傳統國樂的精髓之所在。

中央民族樂團赴香港《印象·又見國樂》系列演出、講座圓滿結束

中央民族樂團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演出現場

音樂會高潮迭起,直至最後返場了兩次,當《沂蒙山小調》響起時,指揮劉沙說:“我來自東方,我們都是中國人”,全場觀眾沸騰了,他們起立鼓掌表達自己對中央民族樂團演奏家們精湛技藝的敬意、喜愛與不捨。

中央民族樂團赴香港《印象·又見國樂》系列演出、講座圓滿結束

演出結束後作曲家姜瑩在觀眾席向觀眾致意

13首作品,個個精彩。坐在觀眾席中的姜瑩——寫出整臺感人至深作品的作曲家,被周圍的觀眾讚不絕口!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2500人的觀眾席,門票全部售罄,且一票難求,這在香港的民族音樂演出中極為少見。如何在創作上將傳統文化時代化,使今天的文藝舞臺能夠喜愛?姜瑩給予了今人一種答案。她做到了把音樂與觀眾連接起來,做到了與觀眾同呼吸、共命運。

演出盛況

中央民族樂團赴香港《印象·又見國樂》系列演出、講座圓滿結束

民族管絃樂《絲綢之路》 作曲:姜瑩 指揮:劉沙

在這條讓人神往的絲路上,豐富的音樂文化不禁讓人充滿著絕美遐想。作者充分發揮民族器樂的樂器性能、音色特點及演奏手法,運用西域音樂多元的調式特徵,吸取弗拉明戈、探戈、踢踏舞等各種世界音樂元素,使作品帶有多元的音樂文化特點。對彈撥樂的使用是作品的一大特色,充分利用彈撥樂器在演奏上的推拉劃音,使作品在融入印度西塔爾琴元素的同時發揮著民族樂器獨特的律制特點。音樂以一種開放式的結構在不斷地變化,在蘊藏內在力量的同時逐步達到樂隊輝煌的音響及審美心裡的高潮,彷彿在金光照耀著的茫茫隔壁大漠中,來自四面八方的朝聖隊伍將生命的熱情與夢想一起幻化在這條神奇而又充滿希望的絲綢之路上!

中央民族樂團赴香港《印象·又見國樂》系列演出、講座圓滿結束

中央民族樂團赴香港《印象·又見國樂》系列演出、講座圓滿結束

箜篌與樂隊 《漁舟唱晚》婁樹華曲、姜瑩改編 箜篌:吳琳

中央民族樂團箜篌演奏家吳琳用箜篌演繹的《漁舟唱晚》令人耳目一新,箜篌獨有的音響聲音配上其特有的推拉吟揉、華麗的琶音為這首增添了新的感官體驗,準確的音樂語言勾畫出波光鱗鱗、白帆點點的生動畫面。在我們的眼前展現了一幅夕陽西下、湖光山色,風景如畫的時刻,漁翁蕩漿歸舟的悠然低吟以及漁船滿載豐收的喜悅、百舟競歸的歡樂場境。

中央民族樂團赴香港《印象·又見國樂》系列演出、講座圓滿結束

中央民族樂團赴香港《印象·又見國樂》系列演出、講座圓滿結束

中央民族樂團赴香港《印象·又見國樂》系列演出、講座圓滿結束

雙琵琶、打擊樂協奏曲 《楚漢之戰》 古曲、姜瑩創編

琵琶:趙聰、於源春 打擊樂:朱劍平、於昕

在傳統琵琶武曲中,最具代表的莫過於《十面埋伏》與《霸王卸甲》。這次,作曲家將兩首武曲的代表作品彙集在一起,以提煉人物情感為基點,通過兩把琵琶的二重對位,將歷史的語言轉換為音樂的語言,並賦予觀眾哲理的思考。中央民族樂團琵琶演奏家趙聰、打擊樂演奏家朱劍平飾演劉邦,琵琶演奏家於源春、打擊樂演奏家於昕飾演項羽,其中一句“兩千兩百年的歲月讓《十面埋伏》化成我指尖的琵琶聲”道出了今人的思索;“塵歸塵、土歸土”,通過今人來看待過去的歷史,用藝術的誇張手法、比喻手法,表現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將古戰場的人物戲劇化表現,穿越時空的對話。整部作品給觀眾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中央民族樂團赴香港《印象·又見國樂》系列演出、講座圓滿結束

中央民族樂團赴香港《印象·又見國樂》系列演出、講座圓滿結束

簫、琵琶與樂隊 《春江花月夜》古曲、姜瑩改編

簫:王次恆 琵琶:董曉琳

樂曲以琵琶獨奏曲《夕陽簫鼓》(又名《潯陽月夜》)為素材,描繪了月夜春江的美景,中央民族樂團笛簫演奏家王次恆與琵琶演奏家董曉琳的演繹珠聯璧合,再現了月上東山、風回曲水、水深雲際的意境。

中央民族樂團赴香港《印象·又見國樂》系列演出、講座圓滿結束

中央民族樂團赴香港《印象·又見國樂》系列演出、講座圓滿結束

中央民族樂團赴香港《印象·又見國樂》系列演出、講座圓滿結束

民族樂劇 《印象·國樂》組曲 姜瑩

上半場最後一首是由姜瑩作曲的民族樂劇《印象國樂》組曲,此次音樂會選取了其中的三個樂章:〈小鳥樂〉、〈前世今生〉、〈大麴〉。該組曲選自姜瑩作曲、中央民族樂團與著名導演王潮歌聯合推出的民族樂劇——《印象•國樂》,它以傳統為基礎、以創新為手段、突破常規、大膽越界,成為當代中國民族音樂的經典劇目。

中央民族樂團赴香港《印象·又見國樂》系列演出、講座圓滿結束

中央民族樂團復原製作:敦煌樂器介紹(從左至右)

直嘴笙:吳學偉 葫蘆琴:於源春 雁型排簫:丁曉逵

蓮花阮:魏育茹 箜篌:吳琳 細腰鼓:李文博

中央民族樂團赴香港《印象·又見國樂》系列演出、講座圓滿結束

民族器樂重奏 (唐)敦煌曲譜之六《急曲子》

二十世紀初,在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中,有一本記錄了二十五首唐代樂曲的《敦煌曲譜》,這是迄今為止世上僅存的唐代曲譜。近幾十年間,曲譜中的譜字、符號和文字標記陸續被研究解釋破譯,取得了可惜成就。本次音樂會演奏的是由敦煌學者席臻貫先生譯譜、楊青編配的《敦煌曲譜》第六首《急曲子》。

中央民族樂團赴香港《印象·又見國樂》系列演出、講座圓滿結束

中央民族樂團赴香港《印象·又見國樂》系列演出、講座圓滿結束

二胡與樂隊 《二泉映月》華彥鈞曲、姜瑩改編

二胡:金玥

二胡與樂隊《二泉映月》,展示了中國傳統民間音樂的獨特魅力,中央民族樂團二胡演奏家金玥的詮釋以情傳情,觸動心絃,再現了阿炳當時感傷愴然的情緒和憤慨之情,樂曲最後以《二泉映月》的首句作為素材演奏三遍,猶如三聲百感交集的輕輕的嘆息,其深邃的意境感染了在場的所有觀眾。

中央民族樂團赴香港《印象·又見國樂》系列演出、講座圓滿結束

中央民族樂團赴香港《印象·又見國樂》系列演出、講座圓滿結束

中阮、嗩吶與樂隊 《信天游隨想》〔香港首演〕

陝北民歌、姜瑩創編

中阮:馮滿天 嗩吶:牛建黨

中阮、嗩吶與樂隊《信天游隨想》首次亮相香港。樂曲中用“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藍”為素材,以中阮和嗩吶為主奏樂器,說、唱、奏三位一體,中央民族樂團中阮演奏家馮滿天和嗩吶演奏家牛建黨兩位從講述、演奏再到演唱的每一個環節都堪稱精湛,在舞臺上用器樂呈現出了鐫刻在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傳世鉅著,用音樂道出了陝北人民對土地與生命的讚歌!

中央民族樂團赴香港《印象·又見國樂》系列演出、講座圓滿結束

民族管絃樂 《黃河》 冼星海曲、中央樂團集體創作、姜瑩移植改編,指揮:劉沙

最後音樂會上演了由冼星海作曲、中央樂團集體創作,姜瑩移植、改編的民族管絃樂《黃河》。《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一部交響樂代表作,作於1939年3月,是為經典中的經典,此次民族管絃樂版的《黃河》同樣給人以氣勢磅礴、慷慨激昂之感,尤其是當《東方紅》旋律奏響之時將樂曲推向了高潮,全場觀眾沸騰了,這首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的音樂作品激人奮進,全場觀眾起立拍手鼓掌表達了他們對中央民族樂團音樂家們的精湛表演的敬意和喜愛。

毋庸置疑,演出非常成功,且意義深遠!無論什麼樣的歷史,在中央民族樂團的演奏中,不過是一曲琵琶聲、一曲笛聲、一曲二胡聲……它是人類大愛、大美的一種表達,也是中國傳統思想“和”的表達。這與當今香港社會文化建設中的人民思想回歸、民族情感迴歸、文化迴歸異曲同工。中央民族樂團將最好的藝術創作帶給香港同胞,此舉定能對加快內地與香港的交流、提升內地與香港文化上的共同建設、加深香港對中國的文化認同感大有裨益。演出結束了。然而,觀眾們的胃口卻變得更大了,很多觀眾沉浸在這兩場演出之中,因此更加期待劇場版的民族樂劇《印象國樂》《又見國樂》,畢竟加之燈光、音響、舞美、語言、肢體動作等多方面表達的配合,劇場版能帶給觀眾更大的震撼!希望未來,中央民族樂團能帶著劇場版《印象國樂》《又見國樂》再來香港,與同胞們一同感受當代民族音樂創作與多元文化的全方位表達。至此,中央民族樂團香港演出之行圓滿結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