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孃(民間故事)'

民俗 不完美媽媽 溜溜球的春天 2019-08-13
"

樑三小時候的家裡很窮,尤其是下半月的幾天,老孃總要端著個豁了口子的小號搪瓷盆,到家底稍稍殷實些的鄰居家去借點玉米麵。

可那年月,誰家輕易借糧食給別人?於是一家人餓得嗷嗷叫的時候,老孃無法,就只能去裡院的老光棍廉叔家借。廉叔是車站的裝卸工,那時候掙得多,又是一個人,生活就相對熨帖些,因此老孃經常能借回點糧食。

但這一來二去的,就有了風言風語的甚囂塵上。

樑三的爹年輕的時候乾重活傷了腰,整天養在家裡,每當老孃從廉叔家借來糧食時,他便先吃,全不顧樑三他們,吃完他就開罵,什麼難聽罵什麼。

老孃就找個地方掉淚去,牙咬碎了吞到了肚子裡。

老孃的名聲日漸地狼狽,上了街總是有指指點點的,樑三他們出去後竟有人叫“廉三”什麼的,弄得這些小崽子就常常鼻青臉腫地回家來,不是把人家打得住了院,就是費了家裡的紅藥水和碘酒。

幾年的工夫,老爹就死了,樑三他們也長成了大小夥。改革開放後,還有好幾位掙了錢,天天肉山酒海的。

就是很少有人去看老孃。

老孃還住在小院子那處黑乎乎的屋子裡,據說那小院子拆遷時,開發商把老孃從屋子裡“扶”了出來,剷車就瘋子樣開過去,一瞬間就什麼都成了烏有。

再找老孃時,就不見了影蹤。“是不是老太太又回了屋子裡?”大夥就都猜。但是那現場真是亂得可以,就誰也沒太追究下去。而且那補貼足可以讓所有的人三緘其口。

幾年後,一位老鄰居由她的兒子開車來找樑三,給了他一個小紙條,上面歪歪扭扭地寫了一行字:孩子,娘和你廉叔真的沒什麼事!那字是娘小時候從唱本里“習”出來的,有的字還得猜著來,顯得淚跡斑斑的紙面如此的不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