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聊聊嘍!壯族“三月三”歌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民俗 鄧等等 左江 紅水河 方誌廣西 2017-04-06

廣西素有“歌海”之稱,各少數民族普遍有唱山歌習俗。各族民歌題材豐富、體裁多樣、風格多姿多彩。各種民俗活動、各種季節時令、各種場合都有唱歌。最常見的是集體性歌唱活動,有約定成俗的唱歌時間和場所,稱歌圩,通常在趕圩的路邊或圩場、峒場附近的水濱、樹林,空曠的坡地等;以對唱、盤歌問答為主要形式,稱對歌。

歌圩

嗨,聊聊嘍!壯族“三月三”歌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壯族青年以歌傳情

歌圩是在特定時間和地點舉行的歌唱聚會,壯語稱“窩埠坡”、“窩峒”、 “窩”是出去的意思, “埠”即圩, “窩埠坡”意為“去趕嶺坡上的圩”,即歌圩;“窩峒”意為去趕田峒歌圩。又因為壯族先民最初是“以巖穴為居地”,歌圩則在曠野上舉行,故一些地方對歌圩還保留古老的稱法:“窩敢”。“敢”是巖洞。“窩敢”即去趕歌圩。歌圩的起源,一說源於樂神,古時人們對一些自然現象無法解釋和抗拒,以為是神靈所支配,所以聚而唱歌,以祈神靈驅邪降福;一說源於勞動,是人們在繁重的勞動生產中為了忘卻勞苦而編出許多山歌來詠唱相樂。宋代周去非的《嶺外代答·樂器門》記載:“廣西諸郡,人多能合樂。城郭村落祭祀、婚嫁、喪葬,無一不用樂,雖耕田亦必口樂相之。” 一說源於擇偶。認為唐宋以後,由於壯族民間出現專為人禱神的巫覡,因而唱歌就逐漸從樂神中蛻化出來,成為文化娛樂,男女擇偶的活動。明代鄺露著《赤雅·浪花歌》描述歌圩:"峒女於春秋時,布花果笙簫於名山,五絲剌同心結,百紐鴛鴦囊,選峒中之少好者,伴峒官之女,名曰‘天姬隊’。餘則三三五五,採芳拾翠于山椒水湄,歌唱為樂。男亦三五成群,歌而赴之。相得,則唱和競日。解衣結帶相贈而去。春歌正月初一、三月初三。秋歌中秋節。三月之歌曰浪花歌。" 一說源於紀念先人,有的說是為紀念傳說中的歌仙劉三姐,等等。歌圩一般分為兩大類,一是白天在野外山嶺或田峒聚集唱歌的,叫做“日歌圩”;一類是晚上聚集在家裡對唱的,叫做“夜歌會”。

嗨,聊聊嘍!壯族“三月三”歌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20世紀80年代恢復三月三歌圩後,桂西壯族群眾自發彙集在大型歌圩對歌的場面。

在一些地方,日歌圩有數萬人參加,有的連續舉行兩天,多者達五天。日歌圩一般採取自由結合、自挑對象、自由對唱的方法。通常開始時,男女雙方先唱見面歌,說些客套話;繼而唱初問歌,盤問對方的姓名、住址、出身、特長、愛好等;再而互相讚美,接著就互相考對方的才能,出一些天文、地理、歷史、農事方面的題目要對方回答;如雙方有情意,就唱追求初戀歌;一對情人相愛,往往要兩三年才談得成功,第二年相見時,唱重逢歌、相思歌、 定情歌,最後唱分別歌等等,總之,是根據感情交流的情況而定,沒有固定的程序。在家裡舉行的“夜歌會”,由男女對唱,雙方一般都帶有歌師,所唱的內容,則看東家情況而定,如是結婚喜事的,則唱“結婚歌”;是新屋落成的,唱“造屋歌”;是喪事的,唱“哭喪歌”等等。這些對歌都有比賽性質,各自均想方設法唱贏對方,在鬥智、鬥才之中,自得其樂。歌的形式,按各地盛行的曲調而定,有五言四句一首的,有五言或七言十二句勒腳的,有兩句一首的,也有不拘句數的排歌等等。在歌圩中還舉行各種各樣的文娛體育活動。

嗨,聊聊嘍!壯族“三月三”歌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繡球

歌圩日,在曠野村邊或寨頭林間都搭起“歌棚”,壯族姑娘把自己織的壯錦、製作的布鞋及繡球張掛起來,五顏六色,氣氛熱烈。各路歌手、群眾帶上五色糯米飯,染成紅色、綠色的雞蛋和米酒到歌場上。在對歌開始之前,一般先進行“碰蛋”活動。男女雙方,通過“碰蛋”活動尋找對手。雙方各持彩蛋,以尖頭互相對撞,其意是藉此來卜佳運,若雙方的蛋同時碰破或同時不破,則象徵命運相連,遂結交歌唱,並將蛋互贈品嚐,樂不可支。如果是單方碰破,則認為沒有緣對歌,又拿另外一個蛋,去和別人碰,有的碰壞了一袋子的蛋,也找不到對手。

嗨,聊聊嘍!壯族“三月三”歌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巴馬那莫村群眾製作的五色糯米飯和彩蛋

歌圩盛行於壯族各地,尤以紅水河、左江和右江流域各壯族聚居縣最為盛行。德保、靖西、天等、寧明、龍州、憑祥、百色、田東、田陽、平果、凌雲、馬山、都安、大化、巴馬、來賓、宜州、象州等市縣,每年均有數十場乃至上百場歌圩,但節期不盡相同。

嗨,聊聊嘍!壯族“三月三”歌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1985年3月,德保縣壯族群眾趕圩對歌。

廣西歌圩分佈很廣,根據20世紀50年代統計,有歌圩活動的達40個縣市,共有6002個歌圩場。這些歌圩場活動規模一般都在千人以上。如武鳴縣城達50000人,田陽縣敢壯山歌圩50000人,平果縣山心歌圩30000人,橫縣桑園坡歌圩30000人。

嗨,聊聊嘍!壯族“三月三”歌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20世紀80年代,瑤族群眾在林間對歌。

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壯族聚居地區每年都舉行歌圩活動。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各地歌圩活動停止。進入80年代以後,歌圩得到恢復,有的地方規模達兩三萬人。

198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將農曆三月三日定為壯族的歌節。1984年,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和文化廳在南寧舉辦規模盛大的壯族“三月三”歌節,並舉行色彩斑斕的文藝大遊行。歌節期間在人民公園、南湖公園、民族廣場搭起了歌臺。三天三夜的對歌和各民族文藝表演吸引數十萬群眾。

嗨,聊聊嘍!壯族“三月三”歌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圖為1984年廣西舉行的首屆壯族“三月三”歌節

198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把“三月三”定為廣西民歌藝術節。自此,每逢農曆三月初三,廣西各壯族地區都舉行歌節活動。1993年廣西民歌藝術節改為國際民歌藝術節。

嗨,聊聊嘍!壯族“三月三”歌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1998年廣西國際民歌節演唱會會場.

嗨,聊聊嘍!壯族“三月三”歌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武鳴三月三歌圩

嗨,聊聊嘍!壯族“三月三”歌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靖西三月三歌圩

更多精彩圖文,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方誌廣西”。


廣西地方誌辦公室出品

責編:郎尚德 黃榆林

審校:吳輝軍 遊 勇

總編:李秋洪 鄧敏傑

※參考資料:

《廣西通志·民族誌》《廣西通志·照片志》《廣西通志·民俗志》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