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貴妃與貴妃

皇貴妃,中國古代皇帝妃嬪的等級封號之一,始於明朝,清朝沿用,在皇后之下設皇貴妃一人。見於《明史》記載的第一任皇貴妃是明憲宗的寵妃萬氏,實際上最早獲得這一尊號的是明宣宗宣德皇帝的寵妃孫氏(孝恭章皇后)。

皇貴妃與貴妃

宣德帝朱瞻基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長孫,頗受愛重,在他為皇長孫和皇太孫期間,孫氏就被接入宮中撫養,與朱瞻基情投意合。朱瞻基即位後,冊封孫氏為貴妃,胡氏為皇后,依例貴妃只有金冊,沒有金寶。因朱瞻基寵愛孫貴妃,破例讓她得享像皇后一樣的金冊金寶,“皇貴妃”一稱由她而始。此後,皇貴妃享有像皇后一樣的金冊金寶成為慣例。不久,宣德帝以胡皇后無子,皇貴妃孫氏育有朱祁鎮(英宗)而廢掉胡皇后,改立皇貴妃孫氏為皇后。

宣德帝駕崩,其子朱祁鎮即位為明英宗,因土木堡之變被扣留,其弟郕王朱祁鈺即位為明代宗,年號景泰。隨後,景泰帝冊封寵妃唐氏為皇貴妃。但數月後,明英宗復辟,明代宗景泰帝暴死且又被廢為郕王,他的原配皇后汪氏只被當作郕王妃,繼皇后杭氏被削去皇后封號,陵墓被毀,唐氏也被革去皇貴妃封號,降級為郕王侍妾的身份殉葬,而不被承認。

明憲宗寵妃萬貞兒則是明朝首任得到認可的皇貴妃,萬氏於成化十二年(1476年)被冊封為皇貴妃。之後,皇貴妃用於冊封明朝後宮最得寵、尊貴的妃子。

皇貴妃與貴妃

在清朝,皇貴妃是僅次於皇后的等級,為順治帝冊封他所寵的董鄂妃時所設,此後漸成定製。當時滿人入關時間不長,後宮制度不完備,順治之所以加封董鄂妃,和明朝無異,都是表示特殊寵愛的意思。

後來清朝的妃嬪如欲繼立為中宮時,一般會先封為皇貴妃,暫攝後宮,然後再封為皇后。除了備受皇帝恩寵以外,皇貴妃在清朝更多的被賦予副後的職責,當皇后病重或後位空缺時則擔當起主持後宮事務的責任,這個權力已經被制度化,而非特例。

由此很多最終冊封為皇后的妃子都要在皇貴妃的位置上考察一段時間才轉正為後,這種制度有效的保障了皇后母儀天下的優秀素質,一個美麗端莊又知書達理同時又具備統攝六宮的辦事能力,這些才是理想皇后的正選。事實證明,清朝從乾隆起曾經冊封過的皇貴妃,如嫻皇貴妃、令懿皇貴妃、全皇貴妃等等都是在這一位置上幹得不錯最終得到後位的,清朝後宮相對安寧平和。

皇貴妃與貴妃

貴妃,皇帝妃嬪等級封號之一。南朝宋孝武帝劉駿於孝建三年始設,位比相國,與貴嬪、貴人號稱三夫人。後代多沿用其名。

唐宋二朝時,貴妃是僅次於皇后的封號,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並稱四夫人,爵位正一品。其中唐玄宗初年曾停置,旋恢復。

明朝時,宮中皇妃的封號有很多,如順妃、寧妃、良妃等,但貴妃仍是其中最高級的封號。明成化年間,明憲宗在其上另設皇貴妃,貴妃隨即位降一等。清朝沿用。清朝的後宮品級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貴妃為後宮第三等封號。

皇貴妃與貴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