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出兵30萬攻打安南,明軍蒙上馬眼戰象兵。朱棣派大將張輔統兵'

"

知道為何明朝要過三個月才來攻打他們。

那是因為軍隊太多,需要動員時間。

多少軍隊需要動員幾個月?

答:三十萬。

當然了,根據軍事家們的習慣,還有一個號稱的人數,這次明軍軍隊共三十萬,對安南號稱八十萬,胡氏父子從手下口中聽到這個數字後,差點沒暈過去。

"

知道為何明朝要過三個月才來攻打他們。

那是因為軍隊太多,需要動員時間。

多少軍隊需要動員幾個月?

答:三十萬。

當然了,根據軍事家們的習慣,還有一個號稱的人數,這次明軍軍隊共三十萬,對安南號稱八十萬,胡氏父子從手下口中聽到這個數字後,差點沒暈過去。

明朝出兵30萬攻打安南,明軍蒙上馬眼戰象兵。朱棣派大將張輔統兵

帶領這支龐大軍隊的正是名將朱能,此人我們之前已經介紹過多次,讓他出徵表明朱棣對此事的重視,朱棣期盼著朱能可以發揚他靖難事後的無畏精神,一舉解決問題。

可惜天不如人願,估計朱能也沒有想到,他不但沒有能夠完成這次任務,而且連安南的影子都沒能看見。

明軍的行動計劃是這樣的,分兵兩路,一路以朱能為統帥,自廣西進軍,另一路由沐晟帶領,自雲南進軍。

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軍事計劃,凡是攻打安南,必從廣西和雲南分兵兩路進行攻擊,這幾乎已經是固定套路,從古一直用到今。

可是意外發生了,朱能在行軍途中不幸病倒,經搶救無效逝世,這也難怪,因為大軍出發走到廣西足足用了三個月。一路上顛簸不定,朱能的所有精力在那場驚天動地的大戰中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再去參加一場戰爭也太苛責他了,應該休息休息了。

朱能的位置空出來了,代替他的倒也不是外人,此人就是被朱棣稱為“靖難第一功臣”張玉的兒子——張輔。

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因為朱能的突然去世讓很多人對戰爭的前景產生了憂慮,而這位威信遠不如朱能的人能否勝任主帥職位也很讓人懷疑。

令人欣慰的是,在這緊急時刻,張玉似乎靈魂附體到了張輔的身上。張輔繼承了張玉的優良傳統,在這場戰爭中,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

知道為何明朝要過三個月才來攻打他們。

那是因為軍隊太多,需要動員時間。

多少軍隊需要動員幾個月?

答:三十萬。

當然了,根據軍事家們的習慣,還有一個號稱的人數,這次明軍軍隊共三十萬,對安南號稱八十萬,胡氏父子從手下口中聽到這個數字後,差點沒暈過去。

明朝出兵30萬攻打安南,明軍蒙上馬眼戰象兵。朱棣派大將張輔統兵

帶領這支龐大軍隊的正是名將朱能,此人我們之前已經介紹過多次,讓他出徵表明朱棣對此事的重視,朱棣期盼著朱能可以發揚他靖難事後的無畏精神,一舉解決問題。

可惜天不如人願,估計朱能也沒有想到,他不但沒有能夠完成這次任務,而且連安南的影子都沒能看見。

明軍的行動計劃是這樣的,分兵兩路,一路以朱能為統帥,自廣西進軍,另一路由沐晟帶領,自雲南進軍。

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軍事計劃,凡是攻打安南,必從廣西和雲南分兵兩路進行攻擊,這幾乎已經是固定套路,從古一直用到今。

可是意外發生了,朱能在行軍途中不幸病倒,經搶救無效逝世,這也難怪,因為大軍出發走到廣西足足用了三個月。一路上顛簸不定,朱能的所有精力在那場驚天動地的大戰中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再去參加一場戰爭也太苛責他了,應該休息休息了。

朱能的位置空出來了,代替他的倒也不是外人,此人就是被朱棣稱為“靖難第一功臣”張玉的兒子——張輔。

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因為朱能的突然去世讓很多人對戰爭的前景產生了憂慮,而這位威信遠不如朱能的人能否勝任主帥職位也很讓人懷疑。

令人欣慰的是,在這緊急時刻,張玉似乎靈魂附體到了張輔的身上。張輔繼承了張玉的優良傳統,在這場戰爭中,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明朝出兵30萬攻打安南,明軍蒙上馬眼戰象兵。朱棣派大將張輔統兵

張輔在接任統帥位置後,面對下屬們不信任的目光,召開了第一次軍事會議,在這次會議上,他詳細地介紹了作戰方針和計劃,其步驟之周密精確讓屬下歎服,在會議的最後,張輔說道:“當年開平王(常遇春)遠征中途去世,岐陽王(李文忠)代之,大破元軍!我雖不才,願效前輩,與諸位同生共死,誓破安南!”

在穩定士氣,準備充分後,張輔自廣西憑祥正式向安南進軍,與此同時,沐晟自雲南進軍,明軍兩路突擊,向安南腹地前進。

事實證明,安南的胡氏父子的自信是靠不住的,張輔帶兵如入無人之境,連破隘留、雞陵兩關,一路攻擊前行,並在白鶴與另一路沐晟的軍隊會師。

至此,明軍已經攻破了安南外部防線,突入內地,現在橫在張輔面前,阻礙他前進的是安南重鎮多邦。

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安南有東西兩都,人口共有七百餘萬,且境內多江,安南沿江佈防,不與明軍交戰,企圖拖垮明軍。

張輔識破了安南的企圖,他派出部將朱榮在嘉林江打敗安南軍,建立了穩固陣地,然後他與沐晟合兵一處,準備向眼前的多邦城進攻。

多邦雖然是安南重鎮,防禦堅固,但在優勢明軍的面前似乎也並不難攻克,這是當時大多數將領們的看法,然而這些將領們似乎並沒有注意到,在歷史上,輕敵的情緒往往就是這樣出現並導致嚴重後果的。所幸的是張輔並不是這些將領中的一員,他派出了許多探子去偵查城內的情況,直覺告訴他,這座城池並不那麼簡單。

張輔的感覺是正確的,這座多邦城不但比明軍想象的更為堅固,在其城內還有著一種祕密武器——大象。

安南軍隊估計到了自己戰鬥力的不足,便馴養了很多大象,準備在明軍進攻時放出這些龐然大物,突襲明軍,好在張輔沒有輕敵,及時掌握了這一情況。

可是話雖如此,掌握象情的張輔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來對付大象,這種動物皮厚、結實又碩大無比,戰場之上,倉促之間,一般的刀槍似乎也奈它不何。該怎麼辦呢?

這時有人給張輔出了一個可以剋制大象的主意,不過在今天看來,這個主意說了與沒說似乎沒有多大區別。

這條妙計就是找獅子來攻擊大象,因為獅子是百獸之王,必定能夠嚇跑大象。

我們暫且不說在動物學上這一觀點是否成立,單單隻問一句:去哪裡找獅子呢?

大家知道,中國是不產獅子的,難得的幾頭獅子都是從外國進口的,據《後漢書》記載,漢章帝時,月氏國曾進貢獅子,此後安息國也曾進貢過,但這種通過進貢方式得來的獅子數量必然不多,而且當年也沒有人工繁殖技術,估計也是死一頭少一頭。就算明朝時還有獅子,應該也是按照今天大熊貓的待遇保護起來的,怎麼可能給你去打仗?

那該怎麼辦呢,獅子沒有,大象可是活生生的在城裡等著呢,難不成畫幾頭獅子出來打仗?

答對了!沒有真的,就用畫的!

"

知道為何明朝要過三個月才來攻打他們。

那是因為軍隊太多,需要動員時間。

多少軍隊需要動員幾個月?

答:三十萬。

當然了,根據軍事家們的習慣,還有一個號稱的人數,這次明軍軍隊共三十萬,對安南號稱八十萬,胡氏父子從手下口中聽到這個數字後,差點沒暈過去。

明朝出兵30萬攻打安南,明軍蒙上馬眼戰象兵。朱棣派大將張輔統兵

帶領這支龐大軍隊的正是名將朱能,此人我們之前已經介紹過多次,讓他出徵表明朱棣對此事的重視,朱棣期盼著朱能可以發揚他靖難事後的無畏精神,一舉解決問題。

可惜天不如人願,估計朱能也沒有想到,他不但沒有能夠完成這次任務,而且連安南的影子都沒能看見。

明軍的行動計劃是這樣的,分兵兩路,一路以朱能為統帥,自廣西進軍,另一路由沐晟帶領,自雲南進軍。

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軍事計劃,凡是攻打安南,必從廣西和雲南分兵兩路進行攻擊,這幾乎已經是固定套路,從古一直用到今。

可是意外發生了,朱能在行軍途中不幸病倒,經搶救無效逝世,這也難怪,因為大軍出發走到廣西足足用了三個月。一路上顛簸不定,朱能的所有精力在那場驚天動地的大戰中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再去參加一場戰爭也太苛責他了,應該休息休息了。

朱能的位置空出來了,代替他的倒也不是外人,此人就是被朱棣稱為“靖難第一功臣”張玉的兒子——張輔。

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因為朱能的突然去世讓很多人對戰爭的前景產生了憂慮,而這位威信遠不如朱能的人能否勝任主帥職位也很讓人懷疑。

令人欣慰的是,在這緊急時刻,張玉似乎靈魂附體到了張輔的身上。張輔繼承了張玉的優良傳統,在這場戰爭中,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明朝出兵30萬攻打安南,明軍蒙上馬眼戰象兵。朱棣派大將張輔統兵

張輔在接任統帥位置後,面對下屬們不信任的目光,召開了第一次軍事會議,在這次會議上,他詳細地介紹了作戰方針和計劃,其步驟之周密精確讓屬下歎服,在會議的最後,張輔說道:“當年開平王(常遇春)遠征中途去世,岐陽王(李文忠)代之,大破元軍!我雖不才,願效前輩,與諸位同生共死,誓破安南!”

在穩定士氣,準備充分後,張輔自廣西憑祥正式向安南進軍,與此同時,沐晟自雲南進軍,明軍兩路突擊,向安南腹地前進。

事實證明,安南的胡氏父子的自信是靠不住的,張輔帶兵如入無人之境,連破隘留、雞陵兩關,一路攻擊前行,並在白鶴與另一路沐晟的軍隊會師。

至此,明軍已經攻破了安南外部防線,突入內地,現在橫在張輔面前,阻礙他前進的是安南重鎮多邦。

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安南有東西兩都,人口共有七百餘萬,且境內多江,安南沿江佈防,不與明軍交戰,企圖拖垮明軍。

張輔識破了安南的企圖,他派出部將朱榮在嘉林江打敗安南軍,建立了穩固陣地,然後他與沐晟合兵一處,準備向眼前的多邦城進攻。

多邦雖然是安南重鎮,防禦堅固,但在優勢明軍的面前似乎也並不難攻克,這是當時大多數將領們的看法,然而這些將領們似乎並沒有注意到,在歷史上,輕敵的情緒往往就是這樣出現並導致嚴重後果的。所幸的是張輔並不是這些將領中的一員,他派出了許多探子去偵查城內的情況,直覺告訴他,這座城池並不那麼簡單。

張輔的感覺是正確的,這座多邦城不但比明軍想象的更為堅固,在其城內還有著一種祕密武器——大象。

安南軍隊估計到了自己戰鬥力的不足,便馴養了很多大象,準備在明軍進攻時放出這些龐然大物,突襲明軍,好在張輔沒有輕敵,及時掌握了這一情況。

可是話雖如此,掌握象情的張輔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來對付大象,這種動物皮厚、結實又碩大無比,戰場之上,倉促之間,一般的刀槍似乎也奈它不何。該怎麼辦呢?

這時有人給張輔出了一個可以剋制大象的主意,不過在今天看來,這個主意說了與沒說似乎沒有多大區別。

這條妙計就是找獅子來攻擊大象,因為獅子是百獸之王,必定能夠嚇跑大象。

我們暫且不說在動物學上這一觀點是否成立,單單隻問一句:去哪裡找獅子呢?

大家知道,中國是不產獅子的,難得的幾頭獅子都是從外國進口的,據《後漢書》記載,漢章帝時,月氏國曾進貢獅子,此後安息國也曾進貢過,但這種通過進貢方式得來的獅子數量必然不多,而且當年也沒有人工繁殖技術,估計也是死一頭少一頭。就算明朝時還有獅子,應該也是按照今天大熊貓的待遇保護起來的,怎麼可能給你去打仗?

那該怎麼辦呢,獅子沒有,大象可是活生生的在城裡等著呢,難不成畫幾頭獅子出來打仗?

答對了!沒有真的,就用畫的!

明朝出兵30萬攻打安南,明軍蒙上馬眼戰象兵。朱棣派大將張輔統兵

你沒有看錯,我也沒有寫錯,當年的張輔就是用畫的獅子去打仗的。

張輔不是瘋子,他也明白用木頭和紙糊的玩意兒是不可能和大象這種巨型動物較勁的,不管畫得多好,畢竟也只是畫出來的,當不得真。作為一名優秀的將領,張輔已經準備好了一整套應對方案,準備攻擊防守嚴密的多邦城。

其實到底是真獅子還是假獅子並不重要,關鍵看在誰的手裡,怎麼使用,因為最終決定戰爭勝負的是指揮官的智慧和素質。

張輔的數十萬大軍在多邦城外住了下來,但卻遲遲不進攻,城內人的神經也從緊繃狀態慢慢鬆弛了下來,甚至有一些城牆上的守兵也開始和城邊的明軍士兵打招呼,當然了,這是一種挑釁,在他們看來,自己的戰略就要成功了,明軍長期呆在這裡,補給必然跟不上,而攻城又沒有把握,只有撤退這一條路了。

安南守軍不知道的是,其實明軍遲遲不進攻的理由很簡單:刀在砍人之前磨的時間越久,就越鋒利,用起來殺傷力也會更大。

事實正是如此,此時的張輔組織了敢死隊,準備攻擊多邦城。他所等待的不過是一個好的時機而已。

在經過長時間等待後,明軍於十二月的一個深夜對多邦城發起了攻擊,在戰鬥中,明軍充分發揮了領導帶頭打仗的先鋒模範作用,都督黃中手持火把,率隊先行渡過護城河,為部隊前進開路,都指揮蔡福親自架雲梯,並率先登上多邦城。這兩名高級軍官的英勇行為大大鼓舞了明軍的士氣,士兵們奮勇爭先,一舉攻破外城,安南士兵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平日毫無動靜的明軍突然變成了猛虎,如此猛烈之進攻讓他們的防線全面崩潰,士兵們四散奔逃。

戰火蔓延到了內城,此時安南軍終於使出了他們的殺手鐗,大象,他們驅使大象攻擊明軍,希望能夠挽回敗局,然而,早有準備的張輔拿出了應對的方法。

考慮到畫的獅子雖然威武,但也只能嚇人而已,不一定能嚇大象,張輔另外準備了很多馬匹,並把這些馬匹的眼睛蒙了起來,在外面罩上獅子皮(畫的),等到大象出現的時候便驅趕馬匹往前衝,雖然從動物的天性來說,馬絕對不敢和大象作對,但蒙上眼睛的馬就算是恐龍來了也會往前衝的。與此同時,張輔還大量使用火槍攻擊大象,殺傷力可能不大,但是火槍的威懾作用卻相當厲害。

在張輔的這幾招作用下,安南軍隊的大象嚇得不輕,結果紛紛掉頭逃跑,衝散了後面準備撿便宜的安南軍,在喪失了所有的希望後,安南軍徹底失去了抵抗的勇氣,明軍一舉攻克多邦城。

多邦戰役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安南的抵抗意志,此後明軍一路高歌猛進,先後攻克東都和西都,並於此年(永樂五年)五月,攻克安南全境,俘獲胡氏父子,並押解回國,安南就此平定。

"

知道為何明朝要過三個月才來攻打他們。

那是因為軍隊太多,需要動員時間。

多少軍隊需要動員幾個月?

答:三十萬。

當然了,根據軍事家們的習慣,還有一個號稱的人數,這次明軍軍隊共三十萬,對安南號稱八十萬,胡氏父子從手下口中聽到這個數字後,差點沒暈過去。

明朝出兵30萬攻打安南,明軍蒙上馬眼戰象兵。朱棣派大將張輔統兵

帶領這支龐大軍隊的正是名將朱能,此人我們之前已經介紹過多次,讓他出徵表明朱棣對此事的重視,朱棣期盼著朱能可以發揚他靖難事後的無畏精神,一舉解決問題。

可惜天不如人願,估計朱能也沒有想到,他不但沒有能夠完成這次任務,而且連安南的影子都沒能看見。

明軍的行動計劃是這樣的,分兵兩路,一路以朱能為統帥,自廣西進軍,另一路由沐晟帶領,自雲南進軍。

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軍事計劃,凡是攻打安南,必從廣西和雲南分兵兩路進行攻擊,這幾乎已經是固定套路,從古一直用到今。

可是意外發生了,朱能在行軍途中不幸病倒,經搶救無效逝世,這也難怪,因為大軍出發走到廣西足足用了三個月。一路上顛簸不定,朱能的所有精力在那場驚天動地的大戰中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再去參加一場戰爭也太苛責他了,應該休息休息了。

朱能的位置空出來了,代替他的倒也不是外人,此人就是被朱棣稱為“靖難第一功臣”張玉的兒子——張輔。

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因為朱能的突然去世讓很多人對戰爭的前景產生了憂慮,而這位威信遠不如朱能的人能否勝任主帥職位也很讓人懷疑。

令人欣慰的是,在這緊急時刻,張玉似乎靈魂附體到了張輔的身上。張輔繼承了張玉的優良傳統,在這場戰爭中,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明朝出兵30萬攻打安南,明軍蒙上馬眼戰象兵。朱棣派大將張輔統兵

張輔在接任統帥位置後,面對下屬們不信任的目光,召開了第一次軍事會議,在這次會議上,他詳細地介紹了作戰方針和計劃,其步驟之周密精確讓屬下歎服,在會議的最後,張輔說道:“當年開平王(常遇春)遠征中途去世,岐陽王(李文忠)代之,大破元軍!我雖不才,願效前輩,與諸位同生共死,誓破安南!”

在穩定士氣,準備充分後,張輔自廣西憑祥正式向安南進軍,與此同時,沐晟自雲南進軍,明軍兩路突擊,向安南腹地前進。

事實證明,安南的胡氏父子的自信是靠不住的,張輔帶兵如入無人之境,連破隘留、雞陵兩關,一路攻擊前行,並在白鶴與另一路沐晟的軍隊會師。

至此,明軍已經攻破了安南外部防線,突入內地,現在橫在張輔面前,阻礙他前進的是安南重鎮多邦。

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安南有東西兩都,人口共有七百餘萬,且境內多江,安南沿江佈防,不與明軍交戰,企圖拖垮明軍。

張輔識破了安南的企圖,他派出部將朱榮在嘉林江打敗安南軍,建立了穩固陣地,然後他與沐晟合兵一處,準備向眼前的多邦城進攻。

多邦雖然是安南重鎮,防禦堅固,但在優勢明軍的面前似乎也並不難攻克,這是當時大多數將領們的看法,然而這些將領們似乎並沒有注意到,在歷史上,輕敵的情緒往往就是這樣出現並導致嚴重後果的。所幸的是張輔並不是這些將領中的一員,他派出了許多探子去偵查城內的情況,直覺告訴他,這座城池並不那麼簡單。

張輔的感覺是正確的,這座多邦城不但比明軍想象的更為堅固,在其城內還有著一種祕密武器——大象。

安南軍隊估計到了自己戰鬥力的不足,便馴養了很多大象,準備在明軍進攻時放出這些龐然大物,突襲明軍,好在張輔沒有輕敵,及時掌握了這一情況。

可是話雖如此,掌握象情的張輔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來對付大象,這種動物皮厚、結實又碩大無比,戰場之上,倉促之間,一般的刀槍似乎也奈它不何。該怎麼辦呢?

這時有人給張輔出了一個可以剋制大象的主意,不過在今天看來,這個主意說了與沒說似乎沒有多大區別。

這條妙計就是找獅子來攻擊大象,因為獅子是百獸之王,必定能夠嚇跑大象。

我們暫且不說在動物學上這一觀點是否成立,單單隻問一句:去哪裡找獅子呢?

大家知道,中國是不產獅子的,難得的幾頭獅子都是從外國進口的,據《後漢書》記載,漢章帝時,月氏國曾進貢獅子,此後安息國也曾進貢過,但這種通過進貢方式得來的獅子數量必然不多,而且當年也沒有人工繁殖技術,估計也是死一頭少一頭。就算明朝時還有獅子,應該也是按照今天大熊貓的待遇保護起來的,怎麼可能給你去打仗?

那該怎麼辦呢,獅子沒有,大象可是活生生的在城裡等著呢,難不成畫幾頭獅子出來打仗?

答對了!沒有真的,就用畫的!

明朝出兵30萬攻打安南,明軍蒙上馬眼戰象兵。朱棣派大將張輔統兵

你沒有看錯,我也沒有寫錯,當年的張輔就是用畫的獅子去打仗的。

張輔不是瘋子,他也明白用木頭和紙糊的玩意兒是不可能和大象這種巨型動物較勁的,不管畫得多好,畢竟也只是畫出來的,當不得真。作為一名優秀的將領,張輔已經準備好了一整套應對方案,準備攻擊防守嚴密的多邦城。

其實到底是真獅子還是假獅子並不重要,關鍵看在誰的手裡,怎麼使用,因為最終決定戰爭勝負的是指揮官的智慧和素質。

張輔的數十萬大軍在多邦城外住了下來,但卻遲遲不進攻,城內人的神經也從緊繃狀態慢慢鬆弛了下來,甚至有一些城牆上的守兵也開始和城邊的明軍士兵打招呼,當然了,這是一種挑釁,在他們看來,自己的戰略就要成功了,明軍長期呆在這裡,補給必然跟不上,而攻城又沒有把握,只有撤退這一條路了。

安南守軍不知道的是,其實明軍遲遲不進攻的理由很簡單:刀在砍人之前磨的時間越久,就越鋒利,用起來殺傷力也會更大。

事實正是如此,此時的張輔組織了敢死隊,準備攻擊多邦城。他所等待的不過是一個好的時機而已。

在經過長時間等待後,明軍於十二月的一個深夜對多邦城發起了攻擊,在戰鬥中,明軍充分發揮了領導帶頭打仗的先鋒模範作用,都督黃中手持火把,率隊先行渡過護城河,為部隊前進開路,都指揮蔡福親自架雲梯,並率先登上多邦城。這兩名高級軍官的英勇行為大大鼓舞了明軍的士氣,士兵們奮勇爭先,一舉攻破外城,安南士兵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平日毫無動靜的明軍突然變成了猛虎,如此猛烈之進攻讓他們的防線全面崩潰,士兵們四散奔逃。

戰火蔓延到了內城,此時安南軍終於使出了他們的殺手鐗,大象,他們驅使大象攻擊明軍,希望能夠挽回敗局,然而,早有準備的張輔拿出了應對的方法。

考慮到畫的獅子雖然威武,但也只能嚇人而已,不一定能嚇大象,張輔另外準備了很多馬匹,並把這些馬匹的眼睛蒙了起來,在外面罩上獅子皮(畫的),等到大象出現的時候便驅趕馬匹往前衝,雖然從動物的天性來說,馬絕對不敢和大象作對,但蒙上眼睛的馬就算是恐龍來了也會往前衝的。與此同時,張輔還大量使用火槍攻擊大象,殺傷力可能不大,但是火槍的威懾作用卻相當厲害。

在張輔的這幾招作用下,安南軍隊的大象嚇得不輕,結果紛紛掉頭逃跑,衝散了後面準備撿便宜的安南軍,在喪失了所有的希望後,安南軍徹底失去了抵抗的勇氣,明軍一舉攻克多邦城。

多邦戰役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安南的抵抗意志,此後明軍一路高歌猛進,先後攻克東都和西都,並於此年(永樂五年)五月,攻克安南全境,俘獲胡氏父子,並押解回國,安南就此平定。

明朝出兵30萬攻打安南,明軍蒙上馬眼戰象兵。朱棣派大將張輔統兵

在安南平定後,朱棣曾下旨尋找陳氏後代,但並無結果,此時又有上千安南人嚮明朝政府請願,表示安南以前就是中國領地,陳氏已無後代,希望能歸入中國,成為中國的一個郡。

朱棣同意了這一提議,並於永樂五年(1407)六月,改安南為交趾,並設置了布政使司,使之成為了中國的一部分,於是自漢唐之後,安南又一次成為中國領土。

安南問題的解決使得中國的西南邊界獲得了安寧和平靜,但明朝政府還有著一個更大的煩惱,這個煩惱纏繞了明朝上百年,如同噩夢一般揮之不去。

本文轉載自《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