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神通,只知單數不知雙數,金器丟一件知道,丟兩件就不知了'

"

明朝書法家、藏書家豐坊小時候即有神童之譽,才高博學。他五歲時,老爸帶他到董御史家玩,董御史逗他背書,說他若能一字不漏背完《大學序》,就獎他一顆糖吃。豐坊童聲朗朗,一氣呵成沒卡帶,卻漏了一個熙字,說是避父親的諱,座中皆稱奇不已。正德十四年(1519年),豐坊鄉試第一,人呼豐解元。

"

明朝書法家、藏書家豐坊小時候即有神童之譽,才高博學。他五歲時,老爸帶他到董御史家玩,董御史逗他背書,說他若能一字不漏背完《大學序》,就獎他一顆糖吃。豐坊童聲朗朗,一氣呵成沒卡帶,卻漏了一個熙字,說是避父親的諱,座中皆稱奇不已。正德十四年(1519年),豐坊鄉試第一,人呼豐解元。

明朝神通,只知單數不知雙數,金器丟一件知道,丟兩件就不知了

​豐坊很聰明,學誰像誰。他模仿王羲之的《蘭亭序》,別人以為是考古掘了唐太宗的墓,將隨葬太宗的書法發掘再世了;他學石經本《大學》,有人出高價購買當文物收藏。

豐坊智商雖高,卻是個迷糊人。豐坊家有一個狡猾的僕人,建議豐坊在梅雨時節把書搬出去晒晒,以防發黴,還說家裡的金器最好也一併搬出去晒晒。豐坊同意了,就讓僕人搬金器,自己登記數目。僕人趁機偷了一件藏了起來。到收攤時,豐坊數了數,說少了一件金器,責罵僕人偷盜。僕人又從中拿了一件,讓豐坊再數。豐坊連聲道:“是了是了,沒少沒少。”原來豐坊只知雙數,不知單數,僕人偷一件,金器數目成單,再偷一件,又成雙了。

豐坊既然讀書很聰明,怎麼會單數、雙數都搞不清?這其實也好理解。文科生豐坊把精力都放在了字裡行間,數學吃鴨蛋也屬正常。

"

明朝書法家、藏書家豐坊小時候即有神童之譽,才高博學。他五歲時,老爸帶他到董御史家玩,董御史逗他背書,說他若能一字不漏背完《大學序》,就獎他一顆糖吃。豐坊童聲朗朗,一氣呵成沒卡帶,卻漏了一個熙字,說是避父親的諱,座中皆稱奇不已。正德十四年(1519年),豐坊鄉試第一,人呼豐解元。

明朝神通,只知單數不知雙數,金器丟一件知道,丟兩件就不知了

​豐坊很聰明,學誰像誰。他模仿王羲之的《蘭亭序》,別人以為是考古掘了唐太宗的墓,將隨葬太宗的書法發掘再世了;他學石經本《大學》,有人出高價購買當文物收藏。

豐坊智商雖高,卻是個迷糊人。豐坊家有一個狡猾的僕人,建議豐坊在梅雨時節把書搬出去晒晒,以防發黴,還說家裡的金器最好也一併搬出去晒晒。豐坊同意了,就讓僕人搬金器,自己登記數目。僕人趁機偷了一件藏了起來。到收攤時,豐坊數了數,說少了一件金器,責罵僕人偷盜。僕人又從中拿了一件,讓豐坊再數。豐坊連聲道:“是了是了,沒少沒少。”原來豐坊只知雙數,不知單數,僕人偷一件,金器數目成單,再偷一件,又成雙了。

豐坊既然讀書很聰明,怎麼會單數、雙數都搞不清?這其實也好理解。文科生豐坊把精力都放在了字裡行間,數學吃鴨蛋也屬正常。

明朝神通,只知單數不知雙數,金器丟一件知道,丟兩件就不知了

​因豐坊家藏書萬卷,到他家偷書的人多而又多,大家都把他家的藏書樓當成免費書店,與他喝一盅酒,品一杯茶,順便將書藏在腋下帶走。何況他讀起書來,根本注意不到其他情況。以至於他的萬卷樓到後來變成了千卷樓,所藏宋槧本(古代用木板雕字所印的圖書)、抄本被偷去者十之六七。

不過,豐坊在小事上迷糊,在大是大非上有時還是比較明白的。嘉靖三年(1524年)發生了一件“大禮儀”之爭—嘉靖接的不是老爸的班,而是皇叔的班,這就存在一個嘉靖老爸如何擺的問題。嘉靖的意思是他爸也必須是龍,群臣不同意,只讓嘉靖稱老爸為叔叔,結果鬧得不可開交。時任禮部主事的豐坊逆了嘉靖的意,結果連遭流放,還連累他老爸也被貶官。

但他很快又迷糊了。豐坊大概覺得人家當官越當越大,自己當官卻越當越小,心裡不是味兒,就給嘉靖上了一書,覺悟到昨非而今是,說過去嘉靖不能稱老爸為皇考,說得通,現該稱老爸為皇考,更說得通,百善孝為先嘛,何況叫爸爸為叔叔,叫叔叔為爸爸,真是亂倫。

"

明朝書法家、藏書家豐坊小時候即有神童之譽,才高博學。他五歲時,老爸帶他到董御史家玩,董御史逗他背書,說他若能一字不漏背完《大學序》,就獎他一顆糖吃。豐坊童聲朗朗,一氣呵成沒卡帶,卻漏了一個熙字,說是避父親的諱,座中皆稱奇不已。正德十四年(1519年),豐坊鄉試第一,人呼豐解元。

明朝神通,只知單數不知雙數,金器丟一件知道,丟兩件就不知了

​豐坊很聰明,學誰像誰。他模仿王羲之的《蘭亭序》,別人以為是考古掘了唐太宗的墓,將隨葬太宗的書法發掘再世了;他學石經本《大學》,有人出高價購買當文物收藏。

豐坊智商雖高,卻是個迷糊人。豐坊家有一個狡猾的僕人,建議豐坊在梅雨時節把書搬出去晒晒,以防發黴,還說家裡的金器最好也一併搬出去晒晒。豐坊同意了,就讓僕人搬金器,自己登記數目。僕人趁機偷了一件藏了起來。到收攤時,豐坊數了數,說少了一件金器,責罵僕人偷盜。僕人又從中拿了一件,讓豐坊再數。豐坊連聲道:“是了是了,沒少沒少。”原來豐坊只知雙數,不知單數,僕人偷一件,金器數目成單,再偷一件,又成雙了。

豐坊既然讀書很聰明,怎麼會單數、雙數都搞不清?這其實也好理解。文科生豐坊把精力都放在了字裡行間,數學吃鴨蛋也屬正常。

明朝神通,只知單數不知雙數,金器丟一件知道,丟兩件就不知了

​因豐坊家藏書萬卷,到他家偷書的人多而又多,大家都把他家的藏書樓當成免費書店,與他喝一盅酒,品一杯茶,順便將書藏在腋下帶走。何況他讀起書來,根本注意不到其他情況。以至於他的萬卷樓到後來變成了千卷樓,所藏宋槧本(古代用木板雕字所印的圖書)、抄本被偷去者十之六七。

不過,豐坊在小事上迷糊,在大是大非上有時還是比較明白的。嘉靖三年(1524年)發生了一件“大禮儀”之爭—嘉靖接的不是老爸的班,而是皇叔的班,這就存在一個嘉靖老爸如何擺的問題。嘉靖的意思是他爸也必須是龍,群臣不同意,只讓嘉靖稱老爸為叔叔,結果鬧得不可開交。時任禮部主事的豐坊逆了嘉靖的意,結果連遭流放,還連累他老爸也被貶官。

但他很快又迷糊了。豐坊大概覺得人家當官越當越大,自己當官卻越當越小,心裡不是味兒,就給嘉靖上了一書,覺悟到昨非而今是,說過去嘉靖不能稱老爸為皇考,說得通,現該稱老爸為皇考,更說得通,百善孝為先嘛,何況叫爸爸為叔叔,叫叔叔為爸爸,真是亂倫。

明朝神通,只知單數不知雙數,金器丟一件知道,丟兩件就不知了

​馬屁拍得正是地方,嘉靖當然高興,贊豐坊德能勤績都屬上乘,準備重新起用,而且要重用。誰料吏部尚書上書彈劾豐坊,嘉靖又覺得豐坊不是好乾部了,這事就再也沒提。

豐坊家境本來挺殷實,晚年卻貧困不堪,最後連房子都沒了,寄居在寺院,他的萬卷樓也被一把火給燒了。據說豐坊有次拜訪老友,喝得一塌糊塗,深夜歸來點蠟燭讀書,讀著讀著,蠟燭沒吹,人已酣睡,萬卷樓就這樣燒了。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劉誠龍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