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萬清軍因何戰勝100萬明軍?獨創的殘酷戰法,用誰充當炮灰?

晚明時期,建州女真崛起,統一女真各部,以6萬的兵力挑戰明朝100萬軍隊,並最終獲勝,建起後金,後改稱清朝,並統一中國,讓世人驚訝。後金到底有何種獨特戰法,能夠取得如此大的勝利?

6萬清軍因何戰勝100萬明軍?獨創的殘酷戰法,用誰充當炮灰?

努爾哈赤

身體強悍、久戰成神

建州女真是森林部落,長期生活在森林間,以打漁、狩獵為生,練就了強健的體魄,其身體素質,遠在於生活在中原腹地的大明子民。建州女真長期征戰,與蒙古有過長期的交鋒,鍛鍊了戰鬥意志。

明朝軍隊來自溫暖的中原,訓練鬆弛,突然遠征北國苦寒之地,其適應程度自然比不過世代居於此的建州八旗。

建州女真處於民族發展的上升期,上下齊心協力對外征戰,沒有絲毫羈絆。而遠征的明朝軍隊,將領常有不和,互相之間沒有配合,深陷泥潭卻沒有友軍救援,自然會落敗。

6萬清軍因何戰勝100萬明軍?獨創的殘酷戰法,用誰充當炮灰?

皇太極

野戰的殘酷戰法

在長久的野戰中,建州女真練就了一套殘酷的野戰戰法,使其所向披靡。

具體來說,這種戰法以戰術小隊為作戰單位,每隊50人,設置前鋒2人,負責於前方探測敵情,後20人為披甲人,或騎馬、或當步兵,但人和馬都著厚重的皮甲,以長戈和長矛為為武器。再之後佈置30人的騎丁,也叫銳兵,帶弓箭及其他兵器。

若前鋒探查出敵情,數支戰術小隊會從四面八方撲向敵人,在敵人百步之外,騎丁弓箭齊發,遠距離打擊敵人。然後,著重甲的披甲人衝向敵人,他們的使命只有一個:只許進,不許退,哪怕退一步,後面的騎丁都會承擔督軍的職責,當場斬殺,毫不猶豫。為此,披甲人甚至被束縛在馬上,哪怕戰死,也會衝向敵人。

披甲人充當“炮灰”,在進攻中犧牲得差不多的時候,敵人的陣型基本就被打亂了,這時候,騎丁會衝上去,繼續擴大戰果,獲得勝利。

6萬清軍因何戰勝100萬明軍?獨創的殘酷戰法,用誰充當炮灰?

清朝騎兵

遭遇這種戰術小隊的敵人,先經歷騎丁的箭雨,再經歷披甲人的以死相拼、玩命衝鋒,早已喪失戰鬥力,哪裡敵得過接下來的騎丁進攻,十之八九會落敗。

建州女真人一般都擔任騎丁,著重甲打先鋒的炮灰一般都是投降的軍人和其他民族士兵,他們以自己的犧牲,換取了女真“八旗不過萬,過萬不可敵”的威名。

紅衣大炮與騎兵戰術

對付建州八旗的這套殘酷戰法,明軍倒也不是沒有辦法,他們通過澳門租借,在葡萄牙人那購買了紅衣大炮。這種大炮射程遠,在八旗戰術小隊的弓箭射程之外發射,遠距離打擊這些“死士”,經常使八旗兵丁損失慘重。後金的創始人努爾哈赤,就是被這種大炮發射的炮彈炸傷後死去的。

6萬清軍因何戰勝100萬明軍?獨創的殘酷戰法,用誰充當炮灰?

紅衣大炮

針對明朝紅衣大炮的威力,八旗軍調整戰術,使用蒙古人常用的騎兵戰術,發揮機動性強的特點,迅速接近明軍,讓明軍大炮很難發揮作用,從而達到取勝的目的。決定明軍勝負的關鍵戰役中的幾次戰鬥,明軍的鳥槍和大炮,還沒來得及大規模發射,八旗騎兵就已經衝鋒到眼前,頓時成為了刀下鬼。

八旗深受大炮之害,但建立清朝後,卻不重視現代槍炮的發展。滿清晚期,面對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不但戰術陳舊,連大炮也老舊不堪,最後慘敗,不得不割地賠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