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嘉靖年間明軍打不過倭寇,萬曆年間卻能取得抗倭援朝的勝利

嘉靖年間的倭寇作亂,和萬曆年間的平倭援朝,相距不遠,為何嘉靖年間明軍打不過倭寇,萬曆年間卻能取得抗倭援朝的勝利呢?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理解,打個比方,為什麼美軍在打贏伊拉克戰爭之後,還是頻頻遭到襲擊,損兵折將,戰爭結束後死於敵對行動的士兵遠遠超過了在戰爭中傷亡的士兵?

美軍的實力,當然是碾壓伊拉克各路人馬,但傷亡如此之大,就是由於美軍面對的不是正面戰場的對決,而是以偷襲、騷擾為目的的遊動作戰。

為什麼嘉靖年間明軍打不過倭寇,萬曆年間卻能取得抗倭援朝的勝利

嘉靖年間的倭寇入侵,大致也是如此。

倭寇的目的只是劫掠,也並非日本正規軍,只是流浪的浪人,也就是在日本混不下去的亡命之徒,同時真倭並不多,大部分是假倭,也就是趁火打劫的海盜和漢奸。

這樣的武裝力量,也就是流竄的土匪,如果是正面戰場的決戰,那麼明軍調兵遣將,絕對有能力聚而殲之。但倭寇不會這樣傻,他們滑頭得很,挑人少的打,挑弱的打,如果人多,也敢大規模入侵。

同時,由於嘉靖年間的海防廢弛,江浙地區的軍隊戰鬥力低下,又制度僵化,無法做出迅速反應,同時由於遼東地區與蒙古的戰事頻繁,一時無法抽調精銳邊軍入衛,導致倭寇一再得手,疥癬之疾逐漸發展成為心腹大患。

為什麼嘉靖年間明軍打不過倭寇,萬曆年間卻能取得抗倭援朝的勝利

但是倭寇實力到底有多強呢?其實只是紙老虎,畢竟不是正規軍隊,只是為了搶劫,而且真倭數量有限,大多數都是假倭,其中還有許多派系,彼此勾心鬥角。

真倭固然武藝高強,但面對訓練有素的正規軍隊,個人本領再大也無法逆天改命,只有被碾壓的份,百萬軍中出入自如,那只是武俠小說中的情節,特別是面對戚繼光為其私人訂製的鴛鴦陣,再牛的倭寇也只有乖乖就戮。嘉靖年間從1523年就倭亂就逐漸爆發,鬧騰了近四十年,到了戚繼光、俞大猷崛起,僅用四年,就將倭寇徹底平定,而且戰損比大致是30:1,完全是碾壓,可見只要重視,兵將得力,政策支持,倭寇終究只是寇,無法與正規軍抗衡。

為什麼嘉靖年間明軍打不過倭寇,萬曆年間卻能取得抗倭援朝的勝利

再看萬曆平倭援朝戰爭。

這場戰爭不是小打小鬧,豐臣秀吉投入的是大半個日本的兵力,戰國時代的名將大部分登場亮相,當然,他的目標絕不僅僅是朝鮮,而是直指大明,所以明朝才必須出兵援朝,而投入的兵力,也是非同小可,調集的都是全國的精銳部隊,包括遼東和宣府大同的騎兵、薊鎮和保定精銳步兵,這都是久經戰爭的邊軍,還有吳惟忠統領的浙軍也就是戚家軍、劉綎率領的川軍、陳璘率領的廣東水軍,可以說,大明帝國的精銳盡集於此。

雙方投入的,都是足以滅國級別的兵力配置。

戰爭的結果,就不多說了,前後共有兩次戰爭。第一次李如鬆以四萬兵力擊退日本十四萬人馬,打的日本戰國名將們膽戰新進,最終兩國議和。兩年後和談破裂,第二次戰爭爆發,第二次明朝以邢玠、麻貴為統帥,這兩人能力略遜李如鬆一籌,大明先後投入十一萬兵力,才將日軍十七萬人打退,取得了最終勝利,最終得勝班師,午門獻俘,大明帝國發出了時代最強音“我國家仁恩浩蕩,恭順者無困不援;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打得日本三百年不敢入朝。

為什麼嘉靖年間明軍打不過倭寇,萬曆年間卻能取得抗倭援朝的勝利

所以,從戰爭來看,兩國的正規軍交戰,顯然是明朝實力更強,在人數偏少的劣勢下取得勝利,實至名歸。

再聯繫嘉靖年間的倭寇,如果明朝同樣調集精銳專事剿倭作戰,結果也是一樣的。

這就跟游擊隊不可能在當面擊敗野戰軍是一個道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