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發現元明時期苗人古屯堡

獅子巖是一處風景優美的地方,也是一個沉積著歷史文化的地方,位於碧江區瓦屋侗族鄉溪坎村,新發現的元明時期苗人古屯堡就遺留在這裡。


碧江發現元明時期苗人古屯堡


苗人古屯堡就建在獅子巖山頂,距今已有七八百年曆史,呈不規則圓形,周長約一里餘,三面是砌築的石牆,一面臨斧削般峭壁,屯內有修建房屋的屋基;石牆有部分完好,大門牆厚2米,高3.4米,門洞寬2米,但已有半邊垮塌;另有一完整無損的哨卡洞穴,寬1米,高2米。


碧江發現元明時期苗人古屯堡

歷史上,苗族很早就遷徙到銅仁一帶居居。明萬曆《銅仁府志》說,“銅環處皆苗,四郊多 壘”。元朝末年,文進士劉明貴(官名劉貴)奉詔從江西吉安府吉水縣到貴州“平蠻”,參加平定 夜郎、水西之亂,以功授思州宣撫司同知。劉貴墓誌銘說,思州是苗族居住的地方,“苗蠻嘯聚, 山箐固之”。


碧江發現元明時期苗人古屯堡


據《劉氏族譜》記載,劉明貴的兩個兒子“卓有父風”,長子劉道傳於洪武五年在獅子巖“ 擒獲渠魁黃勝隆”,因此被授予平嶽溪長官司正長官。從這可證明獅子巖苗人屯應是洪武五年之前建造。


碧江發現元明時期苗人古屯堡

當地村民傳說,那時瓦屋一帶的苗人皆匿身獅子巖,後獅子巖被攻破,首領黃勝隆被擒,“餘黨悉潰,戮人卅萬餘”(《劉氏族譜》)。殺人三十餘萬,未免有誇大之嫌,但數萬人喪身曝屍荒野,卻能從當地村民代代相傳的口述中得到證實。


碧江發現元明時期苗人古屯堡

因此,在獅子巖下方有一地名叫埌骨山,當地人所說的埌,是晾的意思,埌骨山,就是屍骨像衣服一樣地晾在山上。在埌骨山旁邊,有條幽深的峽谷被稱為萬人坑,不遠處的甕南溪磨垛巖還有一個地名叫做殺人坑。這些令人心悸的地名,彷彿記錄著那一段不堪回首的血腥歷史。


碧江發現元明時期苗人古屯堡

獅子巖苗人屯是碧江迄今發現歷史最早的古屯堡。鬆桃盤信鎮滿家屯寨的兵馬屯也是苗王屯兵居住的地方,系建於元成宗(1294-1307)年間,獅子巖苗人屯是否也是這個年代修建,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碧江發現元明時期苗人古屯堡

往事已雲煙,一去不復返,只留下這若許斷瓦殘垣,記載著歷史的變遷,歲月的滄桑。


碧江發現元明時期苗人古屯堡


碧江發現元明時期苗人古屯堡

歷史在這裡沉思。


碧江發現元明時期苗人古屯堡

碧江發現元明時期苗人古屯堡

登上獅子巖,周圍鬱鬱蔥蔥的群山盡收眼底,瓦屋大壩和村落依稀可見。在這裡,不僅可以憑弔古人,還可以欣賞到秀麗的山川和遍地的奇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人歎為觀止。


碧江發現元明時期苗人古屯堡


碧江發現元明時期苗人古屯堡

碧江發現元明時期苗人古屯堡

尋古訪幽,探險覓奇,溪坎獅子巖苗人屯,是個不可不去的地方。(歐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