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師:《妙法蓮華經》的“化喻品”——《成佛的法華》摘錄

仁清法師:《妙法蓮華經》的“化喻品”——《成佛的法華》摘錄通過這個問題,我們展開一點點,今天下午這個要結合我們發下去的《往生的障礙》去看。這裡不能不提到一些詞,‘三轉法輪’釋迦佛講法叫三轉法輪,第一轉法輪講的四聖諦、八正道,第二輪法輪講的般若空性,第三輪法輪講的如來藏性‘如來藏’。

三藏十二部大藏經典可以這樣分:人乘、天乘,這屬於‘人天乘’。小乘也叫二乘,二乘也叫小乘。‘二乘’一個是聲聞,一個是緣覺。大乘,大乘也叫一真法界。大乘當中又分般若密乘,上午我們講到了。‘大乘’一個是般若密乘,一個是金剛乘。三轉法輪,第一轉四聖諦,第二轉空性;第三轉如來藏。又分,人天乘、二乘和大乘。人天乘可以分開:人乘、天乘,二乘可以分為:聲聞乘、緣覺乘,大乘可以分為:般若密乘和金剛乘。這裡所有這些釋迦佛講的經典有兩類:一個是權巧之說,一個是圓實之說。一種是權巧,一種是圓實。權巧之說和圓實之說,權巧之說也叫方便說。圓實之說叫究竟談,究竟之談。這裡我們還可以,把它反回來科判。又可以把它叫做什麼?了義法和不了義法,不了義法和了義法,這樣能懂嗎?

你們讀《妙法蓮華經》很用功,《妙法蓮華經》上怎麼講?「唯有一聖法,無二亦無三。」是不是?是不是這樣講的?什麼意思呢?唯有一聖法,無二亦無三。這個權巧是方便之說。圓實是佛陀的究竟本懷,也叫究竟之談。所以一切諸佛所以出現於世,無非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讓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相當於是什麼意思呢?一切佛的應化出世,就是最終目的是讓一切有緣眾生都能成佛。

釋迦佛在一轉法輪四聖諦講完之後,看大家的根性成熟了,開始在二轉法輪的時候就講空性,這個空性是什麼?法的,萬法的本來面目,上午我們已經講到了。什麼叫了義法?了義的是最終的本來面目,不了義的是暫時的權巧之說。《妙法蓮華經》上有一個化喻品。化喻品是什麼?你們大家很多人是誦《妙法蓮華經》的是吧,化喻品是什麼意思?

就是一個商主領了很多人要去探寶,相當於說釋迦佛要領很多有緣眾生,最終直趣如來藏,最終得成圓滿的佛果。這相當於商主領著大家去探寶。可是很多人,由於這個路程很長,中間有很多的障礙很枯燥,有人不堪忍受。他可能會產生疲倦、恐懼心理或者是懈怠心理。那麼怎麼辦?在化喻品上講到了,前面有一個城。釋迦牟尼佛給你設定了這麼個暫時的安住之處。我們進去以後呢,可以休頓可以休息,吃飯睡覺,整頓完了以後要再上路,最後要到有寶的究竟之地。這是它的真實的含義。

在大乘經典當中,釋迦牟尼佛就開示了,開示什麼?‘呵權斥小’‘嘆大褒圓’這兩個詞是天台宗的,我們大家課下可以去查。呵權斥小,嘆大褒圓。呵權斥小,嘆大褒圓,不是呵斥的不了義法,不是呵斥的四聖諦。而是呵斥的小乘的發心。明白嗎?因為你是小乘的發心,你才把不了義的法作為究竟的來去修持,不思進取了。因為你是小乘的發心,所以才把化城當了究竟之地。把《妙法蓮華經》上的化城當了究竟之地。而沒有跟著商主去到有無量寶的那個寶藏之所,就是我們說的那個如來藏,我們說的最終的佛果那個地。

佛陀呵權斥小,嘆大褒圓。並不是否定他過去講的四聖諦和八正道,三十七道品。而是說你這個人不夠大乘根性,是焦芽敗種。為什麼?你就不思進取,到這兒你就不向前走了。不是說這個城不對,也不是說我們走的那段路是錯的。懂不懂?釋迦牟尼佛引導我們去北京,鳥巢裡看鳥去。噢,鳥巢裡沒鳥,鳥巢看人去。他帶到我們河北了,帶到河北了。有的人累啦,哎喲鳥巢這個鳥到底什麼樣的呢?我們這麼費力辛苦的來到了北京鳥巢,看鳥去,實在走不了了。“算了我不想去了,我要退失。”釋迦佛說你看我們走到河北石家莊了,石家莊非常好。哎呀這城市啊,歷史悠久環境優雅,啊它是國家級衛生城市。我那裡有個朋友,他是管旅遊的可以提前給咱們定賓館。我給他打個電話:“喂,誰嗎?老大麼、老五麼,行,我那來了幾個人兒,給我安排吧。”哎呀,這次安排,有吃有喝晚上洗個熱水澡,來咱們去安頓一下。

安頓下完了以後,休息好了“走,上北京吧!”哎,他那裡貪戀河北石家莊,不往前走了。焦芽敗種,我讓你是來在河北住的嗎?我讓你是去看鳥的!並不是說,你看吧,我們從濟南走到河北這段路錯了,我們走錯了,沒有吧?沒有。所以權實教典,權巧的教典四聖諦,四聖諦是不了義法。為什麼?它不是講的最終的目的。佛講最終的東西,法理上的最終東西是空性,因為一切法皆空。那麼證果的最終的東西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連提婆達多都能成佛,是不是?證果上的最終的目的,就是大家都能成佛。只有一聖法,無二亦無三。

所以,釋迦佛破斥的是小乘的發心,不思進取的那種焦芽敗種二乘思想,不是說我講的權巧法是錯的,怎麼能是錯的呢?不要說是帶空性的,就說不帶空性的三皈五戒,就說三皈吧。你受了三皈以後,就會有什麼功德呢?不再受生三惡道的這一種功德。什麼空性也沒講,你要修持五戒有可能來生得人身,在修持五戒的基礎上再去行中品十善,你可以生天。在中品十善向上品十善的基礎上,再有一定的禪定功夫,是天的高層次。這是什麼因什麼果。那釋迦牟尼佛講空性的時候,他會說三皈講錯了嗎?五戒不對嗎?啊,走到河北啦,原來我們走錯了,那再回來吧,奔上海方向走。可能嗎?所以說,釋迦佛呵斥小的,是小乘的發心,不是反回頭來講大乘法的時候,把小乘法否認掉。不是把小乘法否認掉。嚴格的講,小乘法當中它有一些戒律,經、律、論嘛。小乘的戒律包括了三皈五戒,包括了八關齋戒,包括了我們現在所受的比丘二百五十條和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條戒律。這一些如果釋迦佛講空性的時候完全否認了,那佛這個圓滿智慧證得從那裡體現呢?

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他證兩種功德。諸佛如來成佛以後,同時會證得兩種功德,哪兩種功德呢?一種是‘如所有智’,第二種是‘盡所有智’。有人講到空性,就是空無一物,空空如也啊,什麼也沒有。‘如所有智’就是萬法的本體,如如不動的本體,《金剛經》上有一句話,「如來者,即諸法如義。」那麼什麼是如來?「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是說的空性。那麼「諸法如義」是萬法的本來面目,是真實的如來本性,就是這個含義。‘如所有智’佛陀證得兩種智慧:第一種是如所有智,這一切所有的法的本來面目是空性,全部證得,叫如所有智。人空、法空、萬法皆空,空亦空,叫如所有智。

第二種是‘盡所有智’,盡所有智是一切萬法的事相差別明明朗朗。有很多人一講到證空性,似乎你一證得空性以後,什麼都沒有了。請問你證得空性以後還穿衣嗎?你證得空性以後,去廁所的時候是不是就分不出男女來了?麻煩啦,證得空性以後如果這樣的話,就麻煩啦,誰還去修。‘盡所有智’是盡所有,一切法的事相差別,也叫差別事相,明明朗朗,了了分明。

釋迦牟尼佛他能無礙的了知,任何一隻蝴蝶背部的斑點的來歷。不同的蝴蝶身上有不同的花紋,任何一隻蝴蝶身上的任何一個斑點它的來歷,什麼因什麼果嘛,它的斑點肯定有一定的因來造成的,釋迦牟尼佛都能知道,明明朗朗,了了在目,就是這個含義。所以說,證得空性成為聖者,成為智者以後。不會是說什麼也沒有了。證得空了啥也沒有了,那是完全錯誤的。

禪宗大德有一句話,證空之前,證空性之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為什麼?他執著於他那個個性,事相。執著於事相,認為那個事相,萬法,皆有自性。皆由一個恆常不變的本來的它。這是證空之前的一種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是證得空性以後呢?證得空性前一階段,就看山也不是山,看水也不是水了。為什麼?他已經證得它的本來的東西了。不僅僅是看到它表相了,這是證得空性前一步,到證空的後一步,就把空性和事相合二為一的時候,理體無二的時候。他又返回來啦,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那麼那個事相還是事相,了了分明。但是要比我們凡夫明白很多道理了。

明白什麼道理?凡夫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聖者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那僅僅是在世俗諦的事相方面,但是他勝義諦的空性方面照常證得。我們僅僅看世俗地的事相方面,沒有證空,是不一樣的,是不是這個道理?所以說,不能把聖者的那種證量和我們混為一談。聖者的證得空性以後還不如我們呢,聖者證得空性以後,不知道男女廁所分不出來了,那就麻煩了。所以說因為有這一些經典的一種差距,有了義法和不了義法,有權巧法和圓實法,所以釋迦牟尼佛當碰到他教化的有情眾生的因緣成熟的時候,他會呵斥,呵斥就是你不要停留在這個階段,要直趣最終佛果,這就是嘆大褒圓,呵權斥小的一種真實含義。

而不是像我們有的人認為的,我修的是無上大法,完全可以誹謗其它小乘法了,那就錯了。人天乘的法,只要是佛法範疇裡面的人天乘的法,你都不能去誹謗。剛才講到了,受三皈就可以不受三惡道了,那個能保證人身啊。得五戒是保證人身了。在得五戒、受五戒、持五戒的基礎上,再去行中品十善,那麼你就可能去生天。這是佛講的,這僅僅是人天乘的法。這個人天乘的法錯了嗎?沒錯。無論釋迦佛最終講的誰能成佛,提婆達多都成了佛了,這個原則是不變的。不是說佛陀在講空性和如來藏時候,他又反回頭來,把前邊講的那個法否定了,不是這個意思。

我們現在很多讀誦大乘經典的人,在誹謗小乘。有沒有這樣現象?讀誦《妙法蓮華經》的人,在誹謗小乘。念阿彌陀的人,在誹謗小乘。有沒有這樣現象?很多很多吧?高僧大德說:“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可以這樣說,《妙法蓮華經》是歷代高僧大德,包括釋迦牟尼佛在經上極力讚歎的功德很大的一部經典。那是佛的究竟之談,因為那上面講到眾生皆有佛性,都能成佛,連提婆達多都能成佛。意思是,最終大家都能成佛的這種理念在《妙法蓮華經》上體現出來了。所以高僧大德說《妙法蓮華經》是成佛的法華,但是怎樣成?《妙法蓮華經》上說了沒有?《妙法蓮華經》上有沒有怎樣成的佛?這句話有沒有?你們誦法華經的有嗎?怎麼成的?

眾生都能成佛,那怎麼成的?法華經上有沒有體現?有嗎?哎《金剛經》上有體現了。這個我擦掉了,會聽課的就會做些筆記,回去一消化,那受用就更大了。我舉《金剛經》的例子,實際上糾正很多人在修大乘法的同時,誹謗小乘法這種邪知見。《妙法蓮華經》是成佛的法華,是的。怎樣成的?從《金剛經》成的。哎,你看了吧,從《金剛經》成的,這個話不是我說的,是佛說的。修《妙法蓮華經》,誦《妙法蓮華經》能成佛,但是怎麼成的呢?釋迦牟尼佛就開始又講《金剛經》啦,是不是?《金剛經》說「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啊,這是《金剛經》的原話,現在我們需要做的工作是,誰有辦法把《金剛經》,證明是錯的,誰能有辦法?誰都沒有辦法。我們現在對釋迦佛的講解,對釋迦佛的教言啊,只能以信仰比量的形式把他完全接受下來。‘信仰比量’這個跟五部大論又相關了。

信仰比量是什麼呢?就是佛講了很多,有一部分我們實在不知道,因為我們是凡夫嘛,難以測聖智,那怎麼辦?因為佛,我相信佛,我就相信佛說的話。怎麼辦?我以信仰比量的形式,把佛說的話全盤接收,我認為他是真的,說的是對的。哪一句是對的呢?好,我們摘取一段話來解釋,來完成我們這個主題,就是「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此經是什麼經?「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金剛經》裡出,所以有一部分誦《妙法蓮華經》的人,他在誦所謂的《妙法蓮華經》成佛的法華的經的過程當中,誹謗很多法門,包括了《金剛經》。有沒有這種現象?

我非常的贊同誦大乘佛法,但是你得是一個大乘行者。上午我們講到了麼,對不對?你得是那個材料,不是那個材料,這個你消化不了。就像剛才我們舉的,誦《法華經》的誹謗誦《金剛經》了。是啊,《法華經》讓你成佛,最終成佛的讓你從《金剛經》裡爬出來了,你把《金剛經》誹謗了,那怎麼辦?哈哈...這事,誰來給解答這個問題?我們今天下午這是重點,這個講稿完了,我這次就沒有白來。

一切諸佛皆從《金剛經》裡出來。怎麼理解?這句話怎麼理解?怎麼理解呢?《金剛經》是什麼?要吃透《金剛經》的法義,《金剛經》我們分析兩段經文,第一「如來者,即諸法如義。」是吧?諸法如義什麼意思?好,空性,這個我們已經涉獵到了,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萬法皆空,這是《金剛經》非常重要的一句話,是不是?還有一首偈語,「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一段是什麼意思?「一切有為法」這是講的事相,這一段實際上「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一段實際上講的事相和它的空性雙運無別。這個是一切諸法皆是空的。這個是事相和它的空性雙運無別。明白了吧。

剛才我們講的,如所有智,如所有智和盡所有智,佛的證得,一是如所有智。二是盡所有智。成佛以後,同時證得這兩種智慧,這兩種智慧是圓融無礙的。也可以這樣說,是法身的圓滿,法身是智慧空性嘛,和色身的圓滿。色身呢又分兩種:報和化,所以成佛以後是法、報、化三身的圓滿證得。「如來者即諸法如義」是如所有智。「一切有為法」是說的事相,「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是盡所有智。事相和它的空性的雙融無別,這樣能懂嗎?事相和空性的雙融無別,當我們證得事相和空性的雙融無別的時候,就是證得法、報、化三身,就是證得如所有智和盡所有智,就是證得佛果。而《金剛經》所揭示的真實含義,正是講了這兩種智慧和兩種證得。所以說你成佛了,就相當於從《金剛經》裡爬出來了。《金剛經》出生了我們。空性智慧,我們講的時候,空性智慧是佛法有別於外道的非常重要的一種理念。小乘的人證空性,他就是證幾果幾果,大乘的人證空性,就是幾地幾地,最終圓滿的時候就是佛果。所以這個空性非常重要。

《妙法蓮華經》說一切眾生都能成佛,最後怎麼成的佛?就是發菩提心、證空性,證得事相和空性的雙融無別,相當於證得法、報、化三身,相當於證得如所有智和盡所有智,那你就是佛果。那你為什麼誹謗《金剛經》呢?從這裡可以看出,「一切諸佛」「皆從此經出」這個‘此經’是經義的意思,是法義的意思。不僅僅是這部《金剛經》,一切講般若空性的經,都是和《金剛經》是一樣的。比方說《圓覺經》、比方說《楞嚴經》、比方說《心經》,這都是講空性的。那麼《金剛經》呢,我們可以把它當作為講空性的一種經典的代表。也可以說一切諸佛皆從此經出,我們翻譯過來,可以看作一切諸佛皆從證空性和圓滿菩提心而證得。這個能懂嗎?

那麼眾生皆有佛性,皆具如來智慧德性,都能成佛。當每一個眾生都證得空性的時候,圓滿他的菩提心的時候,這就是證得佛果的時候了。所以當我們誹謗《金剛經》的時候,實際上就誹謗了空性,實際上就誹謗了事相的幻有。這是幻有,幻有就是真空妙有和緣起性空,上午我們講到了,緣起性空,真空妙有,那個‘有’就是‘幻有’。這個幻有在《金剛經》這段偈語當中有所體現,這是講的幻有。因為它是幻有,所以它空,它的體性才是空的。因為它存在於空性,所以他的顯現是一種幻有,也叫妙有。我們上午講的時候不是講到這段了嘛,所以說僅證空性是小乘的偏真涅槃,你證的空性和事相的雙融無別才是真正的圓滿佛果。就相當於說,剛才講到了,法、報、化三身你才能完全圓滿。就是這個意思。無論哪部經上講你最終能成佛,提婆達多最終也能成佛。最終怎麼成的佛?好了,菩提心的圓滿,空性的證得,事相和理體的雙融無別。當提婆達多證得圓滿的《金剛經》境界的時候,提婆達多就是未來佛。就這麼簡單。

這一段很重要,是不是?很重要。我們很努力去修行,很精進,很吃苦啊。哎呀,丈夫發的那個工資,發的那個獎金和他好商量歹商量。老公就把那個錢啊給你了,你去哪個寺院吧,修行去吧。一去呆了半月,一去呆了好幾十天,很精進。別人吃那個肉食啊,我們可能也饞一些,但堅決不吃,堅決不吃,幹啥,我要成佛。最後,修大乘佛法的同時,誹謗了小乘佛教,那就是一種墮落地獄之因。回去看這本書,《往生的障礙》,看這本書啊。大家應該都有,我們現在還有,這本書裡講到什麼是誹謗正法?什麼是誹謗正法?所以說,釋迦牟尼佛在大乘經典當中,破斥的是小乘發心,決不是否認了小乘的修法,小乘的修法也是佛說的,小乘的的修法也可以圓滿小乘的果位。這個必須要知道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