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魅族,黃董的一封信

致魅族,黃董的一封信

作為一名資深魅友,近年來對於魅族手機的現狀深感不安,打心底裡希望魅族能夠打起精神,度過難關。

首先,站在一名消費者的角度談一談對於魅族的認識,理解。

第一次聽說魅族手機是在10年左右,還在大學,魅族的M8M9時代,由於太像蘋果,而被控訴侵權,那時候蘋果手機一家獨大神話一般的存在,因此魅族手機很不錯,很蘋果。

第一款魅族手機是魅藍note,應該是14年,原本屬於最後一款虛擬小圓點的機型,配合懸浮球,操作起來甚是流暢,同時也跟蘋果手機的操作有些相似之處,小圓點呼吸燈,也很亮眼。

致魅族,黃董的一封信

第二款魅族手機是16年的Pro5,那時的魅族,從外觀和工藝上來看,似乎完全可以和蘋果手機相媲美。超薄,金屬質感,好看又舒適。而且其他廠商像OV競相效仿。更關鍵一點是mback鍵,用魅友的話講“有毒”,用過之後不能罷手。現在來看,那是魅族手機最高光的時刻,Pro5絕對是當時最佳的存在。但當時卻沒能火遍全行業,實屬遺憾。

致魅族,黃董的一封信

第三款魅族手機是Pro7 Plus。更像是在Pro基礎之上添加的“畫屏”。個人認為,這款手機是魅族史上最容易宣傳,最有料營銷的一款手機,可惜敗在“芯”無力,敗在的聯發科的高端CPU上,魅族也是跌向谷底。但那時第一次打開後蓋,看到魅族原件佈局,做工,的確佩服,修理師傅說,跟蘋果手機做工差不多,整齊緊密。對於小米額外獨做的透明後蓋,魅族原裝的完全可以相當。“畫屏”之後,老白“消失”,“羊駝”二線,黃老大重出江湖。

但手機行業更新換代,此起彼伏,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老大出馬,恰逢15週年,但無奈時間緊迫,重新打磨一款新機已然時間不足。那就借鑑歷史,於是虛擬按鍵的歷史經典,於15再現。怎奈世間變幻莫測,早已物是人非。iPhone X的劉海屏大行其道,15被瞬間淹沒。

又經過一年多的打磨,黃老大復出的第一款16來了,順應了全面屏的時代,卻也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理解,對稱全面屏,最早標配屏下指紋。一時間壓過其他友商,但資金鍊緊張,產能嚴重不足,未能在早期實現充足貨源,再加上友商激烈的價格競爭,新一代產品發佈,16不得不歸於平庸。

基於現狀,提幾點建議,作為魅友,希望對現在的魅族有所幫助。

雖然去年魅族獲得了新的注資,阿里巴巴和珠海國資委。但相對友商,魅族依舊沒有太多的時間來猶豫,相對友商也沒有多少資本來燒。

首先,魅族應當繼續收縮產品佈局,砍掉魅藍之後,note系列可以迴歸千元入門級。然後中端X系列定位兩千元級,高端th系列三千+。資本有限,外加競爭激烈,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哪怕做一款,務必要做好,留給我們犯錯的機會已經沒有了。

其二,魅族的歷史優勢,外觀和手感。在這點上務必要堅持到底,一個工匠的執著。內在的做工也同樣重要,這個對於魅族也是輕車熟路。外觀和手感或許可以作為魅族的手機定位。畢竟現在的市場上,愛國情懷和攝像沒人勝過華為,性價比當屬小米,而ov卻有著強大的現金流和營銷渠道。這些都比不過。外觀和手感,“工匠精神”,這是魅族的傳統。

其三,成本控制,對於千元級的入門機,在有些方面可以適當妥協,並不一定要十全十美,入門級系列,你做的再好,一個價格可以輕鬆擊垮。保證有兩到三點優勢足矣。兩千元中端系列,可以在旗艦基礎上做一些元件更替,降低成本,同時保證有一定優勢點。個人認為這個系列可以作為魅族銷量和利潤的核心點,旗艦級競爭過於激烈,退而求其次,或許更好。三千以上的旗艦級,是最不能節省成本的,必須要以高投入,做出不亞於友商的優秀產品,但價格上可以不做妥協,可以定位高價,低利潤,這個是魅族未來的根本,但卻不必依靠旗艦的銷量來決定魅族的生死。

再者,多年來魅族身上的一個頑疾,“營銷不利”。一個東西再好,賣不出去就是零。像魅族的工匠精神,自從登上春晚之後就沒了蹤跡,但這恰恰是你的優點。像三星AMOLED屏,魅族不知用了多少年,但卻是某米才人盡皆知,康寧大猩猩玻璃,同樣如此。希望魅族不再“低調”,是時候高調起來了。營銷必須要脫胎換骨。營銷興則魅族盛,營銷衰則魅族亡。

最後一點,也就是之前沒有提到過的“Flyme”,沒用過的人,真的不容易知道你的好,但系統的優勢卻在被友商漸漸縮小。而且也更易被抄襲。因此,我認為,這個只能錦上添花,卻做不到雪中送炭。不被友商反超,就算合格。

一個魅友發自內心的“吶喊”,真心希望魅族重新崛起。最後想對魅族和黃董說的話“我們一直都在”“魅族,加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