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李毅峰 於哲學寫意間悟道人生

美術 藝術 國畫 寫生 龍騰蠍舞 2017-03-27

四十餘載的水墨深耕,讓李毅峰多了份處世的從容,口吻雲淡風輕,總能在浮塵躁世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寸之靜。又非守舊的“老古董”——言談喜歡作比,鮮活生動,或許與他為人師的“副業”有關,接觸潮流事物比年輕人還要興致高昂。當下,案牘事務纏身沒有令他擱置畫筆,反倒愈發印證了他的創作之道:借傳統之精髓,還時代之魂魄,自信且行。

名家|李毅峰 於哲學寫意間悟道人生

李毅峰 字一峰,號泊牛山房。當代文人畫家。

中國美術家協會藝委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訪問學者,南開大學客座教授,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

“和”中求自我

坐落於五大道上的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三層小樓,白磚紅頂帶些許舊日感,恰映襯著這片時光悠久的街區。採訪那天,暑熱尚未浸淫,等待因心底殘留著來路繁花似錦的愉悅而不顯漫長,李毅峰出現時,一襲淺色褲褂,笑容謙和,就這麼與心情重疊在一起。

“小時候,老師講《逍遙遊》《道德經》,令我對道家思想格外喜愛。道家講究天人合一,因此我在繪畫之初便對山水畫情有獨鍾。”和歷代國畫家一樣,李毅峰由臨摹傳統開始了筆墨人生。從早期具有古代個性派特色的新文人畫,到後來因襲石濤和北方畫派的山水畫,最後落腳黃賓虹,一發不可收。

師古人,但若不尋求突破,則會被困於傳統的囚籠。李毅峰深諳箇中原曲,臨黃四五幅便有了新思路:先是加入“四王”的嚴謹,發現誤入行畫軌道,失卻文人的雅趣;放開姿態,夾雜寫生的隨機筆觸,又覺至多是一幅好寫生,稱不上個人表達;引進個人思考,觀念佔據主導地位,摒棄形的羈絆,色彩也由早先的青山綠水蛻變為薄施顏色。幾度折返跋涉,他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

李毅峰善於將大景別放置到小畫幅中,用小構圖吞吐著大山水、大意境,背後是關於天人關係的推敲琢磨。“劉勰說,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情溢於海。傳統山水畫站在山水之上,讓你動情,還要進入關照和認識宇宙的高度。”寄情山水對他而言,意味著寫生的腳步踏遍名山大川,又因山水畫是華夏大地獨有的畫種,同山水文化並行發展,綿延千年,早已上升至哲學層面。某種程度上,他對包羅萬象的畫面的青睞,呼應著山水畫展示內美、探尋宇宙變幻的傳統奧義。

名家|李毅峰 於哲學寫意間悟道人生名家|李毅峰 於哲學寫意間悟道人生名家|李毅峰 於哲學寫意間悟道人生名家|李毅峰 於哲學寫意間悟道人生

面對水墨畫的傳承與創新之爭,他的態度旗幟鮮明:除了有一整套藝術思想的當代藝術,常規的傳統國畫不必刻意創新。“其實本無復古或繼承,在畫傳統的過程中,你得到的已經發生了質的區別。”“和”中求不同,是他找到自我的切身體味,也未嘗不是其處世風格和大智慧,“關鍵是在創作中不斷改造,把自己放進去”。

這無疑是個拼裝的過程,需要一種信念。李毅峰看過太多面對傳統畏懼不前的藝術家,“畏懼感是應該有的,但更要有源於對文化深刻理解的自信”。如果不能和古人平起平坐,永遠處於卑微之境,又怎能孕育新的經典。

他微笑著解釋,並非放大話,當代人豐富的信息量是古人無法比擬的優勢,用時下流行的概念闡釋,“物聯網”再貼切不過。“物聯網講究的是‘全息’,可以通過一根頭髮還原整個人的面貌,聚集的信息和能量是全宇宙的。”全息世界稍縱即逝的靈感,恰是當代藝術家要抓住來擴充自身體量的。李毅峰興致勃勃說著這些的時候,辦公室外是正在課間活動的校園操場,盎然的青春分子似乎蔓延到空氣裡,如願地為這位文人畫家捕獲。

名家|李毅峰 於哲學寫意間悟道人生名家|李毅峰 於哲學寫意間悟道人生名家|李毅峰 於哲學寫意間悟道人生

一根線撬動整個世界

上世紀60年代,李毅峰出生在津門故里,還不到上學的年齡便師從家中世交學習篆刻。詩書畫印樣樣精通的老師,將刻印、訓詁、音韻學、書法給他普及個遍,為其日後深厚的學養打下良好的基礎。7歲那年,李毅峰正式啟動了繪畫之旅,一執筆就再沒有停下。

他鐘情黃賓虹,因其筆墨運用攝人心魄。既有又密又亂的線條感,輔以寫生的快速,用最簡化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著墨多的一面又密不透風,渾厚華滋。李毅峰認為,筆墨不僅是作畫的手段,本身也是一種表現,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而核心恰是那根獨一無二的線。執筆的人不同,線的分量也不一樣,沾了人氣顯得“有情有意”。

他的“出塵”系列以草法為主,加上蒼勁古樸變化多端的筆法,把山水的歷史感與博大的自然巧妙融合;“靈境、祕境、妙境”系列則採用了表現主義手法,更多地突現了繪畫線條的美。“造”線時兼顧全局,畫面不事張揚,以靜制動,猶如他本人性格的寫照。在他的畫筆下,無論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皆以靈活多變的水墨交融,一根線,可以撬動整個世界。

名家|李毅峰 於哲學寫意間悟道人生名家|李毅峰 於哲學寫意間悟道人生名家|李毅峰 於哲學寫意間悟道人生

如果說線是表達的呈現,那麼氣則是最細微流動的根本。作為中國古典哲學的本質內容,對氣的理解被李毅峰以獨特的審美視角提煉。眼下,他的作品愈發顯出金石入畫的鏗鏘氣息,印學方面的深厚造詣為繪畫提供了別樣養分。“金石氣的線條有一種硬度,刀在石頭上一走,那種飛沫亂蹦的咔咔聲非常好聽,運用到畫中,我主要強調使筆如刀,把全身的氣灌輸進去。”以線為載體,李毅峰找到了溝通不同藝術領域的祕鑰。

偉大的藝術家往往超越時代,黃賓虹在世時一直遭遇低估。隨著社會審美水平的提升,對黃的認識不斷加深,拍場情況也持續走高,越來越多的人想用“黃派”淘金,而忽視其內在的人文氣質。李毅峰則恪守底線,不為粗暴盲目的市場妥協,始終執著於探尋筆墨與文化的關係。

這樣的求索難免曲高和寡,更何況藝術本就是一條孤寂的窄路。曾幾何時,他也有過極其孤獨的時刻,內心無法與人交流。但恰是孤獨打開了靈感的大門,創作噴薄而發,並令他在藝術的時空裡窺破現實的疑惑。大道平常,反覆修煉藝術學養後,現在的李毅峰能用平和與善良感染周遭眾人,又能淡入獨處之境,遊刃而大度地操持畫筆。用他的話說,“身在此岸,心在彼岸”。

名家|李毅峰 於哲學寫意間悟道人生名家|李毅峰 於哲學寫意間悟道人生名家|李毅峰 於哲學寫意間悟道人生

與市場保持距離的創作

走過千餘年繁榮之境的傳統畫,進入新世紀卻似乎遭遇了瓶頸。作為一名文化學者,李毅峰持續關注著傳統水墨的現代轉型。他警覺在隨著寫意高度發展的時刻,部分畫家及愛好者把寫意看作“逸筆草草,不求形似”的簡單創作,使得嚴肅崇高的學術變成一般人揮之即來的“墨戲”。

中國繪畫的歷史中,形與神的關係始終是最持久的爭論。而在李毅峰看來,正是哲學表達的需求,令寫意取得了高點。“就像把茶杯裝進布袋子裡,你知道里面有東西,但外在觀察時你看不清,要仔細深入,一再確認才能發現。你的魂便是個袋子,要把萬物裝在無形的魂裡,供人解讀。”

他熟悉國畫“貌離神合”的寫意精髓,作畫摒棄形的羈絆,乍看野逸卻有技近乎道的意涵。“對自然的理解,對生活的積澱,都要通過意來表達,那意該如何化為形呢,關鍵就在這個‘寫’字上。”他認為“寫”是一種功力,一定要修煉足具才能將氣灌注到落筆的瞬間,打通氣韻、作用於觀者內心的才是有生命力的好作品。而作為支撐的,還要靠老老實實地讀書,深入生活和學習傳統。貧學與浮躁的心態,必然導致形神割裂。

常年和市場打交道的工作,讓李毅峰對藝術產業的優劣格外清楚。“目前最缺失的是規範的藝術市場的建立。”自1992年嘉德的首場拍賣會宣佈了中國藝術市場的開始,各地畫廊風起雲湧,卻沒有幾家真正作響名號,這是違背世界藝術產業以第一市場為發展主體的基本規律的。

名家|李毅峰 於哲學寫意間悟道人生名家|李毅峰 於哲學寫意間悟道人生名家|李毅峰 於哲學寫意間悟道人生

究其原因,李毅峰無奈地感慨,建設的不規範,缺少誠信的文化氛圍,令大部分的畫廊從肇見之始就和假畫行畫聯繫在一起,沒有幾家畫廊能把藝術家轉換為經濟價值。拍場同樣不容樂觀,全國光是拍賣出的大案要案就太多。各個環節的缺陷,令藝術品市場毫無信譽可言,亦不見完整性和規劃性。反過來也失去對藝術家的制約,良好的代理制沒能形成體系化的發展,很多畫家處於散亂的創作狀態,什麼好賣畫什麼,也貽誤了大多數藝術家。

“作為藝術家,應該在創作上更純粹些。”李毅峰說,雖然市場正在發展和規範,但創作要謹慎地與市場保持距離。藝術不是名利場中博弈的籌碼,燈紅酒綠只能同藝術背道而馳。

談話間,辦公室的門總因各種瑣事被叩響。被問及繁忙的行政工作是否會牽扯創作精力,李毅峰迴答道:“從時間而言肯定有影響,關鍵是如何看待。大隱隱於市。筆墨當隨時代,既要身處繁榮的社會中,又要在這種繁華中讓自己靜下來,逆流而上,打開社會的天窗。如果能用大的自然觀處理好人的矛盾,那麼化解紙上創作的筆墨矛盾就是舉重若輕了。”幾句精闢妙語,令人回味十足。(文 谷珵)

請微信搜索藝訴家公眾號:yisujia2016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