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更加自信地表達愛國情感

美國 那年那兔那些事兒 時政 北京日報公道 2017-06-08

讓我們更加自信地表達愛國情感

近日,美國馬里蘭大學一名中國留學生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這位姑娘在畢業演講中以貶低中國來讚美美國,不符事實、不負責任的言行招致海內外華人的反駁,特別是許多中國留學生紛紛站出來發聲,以各種方式為國家形象正名。該學生隨後道歉並表態自己“熱愛祖國”。對此,我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年輕學子出國以後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和認識可能都會經歷一個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但只要最終他們從心底熱愛自己的國家,願意為祖國作出貢獻,中國政府是鼓勵、支持和歡迎的。

在這一事件中,我們又一次欣慰地看到,中國年輕一代正在愈發鮮明地表達出愛國情感。不只這次,從“帝吧出征”花式反擊,到《那年那兔那些事兒》迴應質疑,再到《This is China》唱出情懷……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展示了更有青春活力的“愛國範兒”。這些90後、00後,出生成長於中國不斷崛起的新時期,親歷著中華民族走向復興、重返世界舞臺中央的高光時刻,更多基於當代中國實踐的認同感與歸屬感,令這一代年輕人更能以平視的目光看待西方。他們的眼界更為開闊,性格更為張揚,更敢於表達“外國的月亮不比中國圓”,更加堅信中國有決心有能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而自己作為一分子也更有責任為此作出努力。

愛國,從來都是我們最深沉最樸素的情感。一百多年前,古老中國陷入內憂外患,“內地同志捨命,海外同志舍財”,全民族眾志成城,為國家民族而戰、為中國人的生存和尊嚴而戰。半個多世紀前,新生的中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伴隨著“祖國在召喚我們”的心聲,一批批海外學子毅然踏上了歸國的航程。汶川地震時、奧運賽場上,中華兒女的心始終和國家、民族跳動在一起。雖然年代不同,人們表達愛國情感的方式有異,有人內斂一些,有的外在一點,但每到關鍵時刻,中國人一定會站出來,為國家利益、國家尊嚴發聲出力;每當國家需要的時候,中華兒女一定會從四面八方站出來,維護她、支持她、捍衛她。

今天的時代,正賦予中國人的愛國主義情感以更多內涵。愛國,既來自對“吾土吾民”的樸素眷戀,也根植於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和信仰,還因為對本國本民族發展成就的自豪感而強化。環視當今世界,中國正充分展現出“風景這邊獨好”的魅力,事實證明,我們找到了一條真正符合我們國情的發展道路。如果說當年我們的先輩曾在“器物不如人、制度不如人”的時候憑著一股不甘的血性誓死捍衛國家完整、民族尊嚴,那麼今天,我們已有足夠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來表達對國家和民族命運共同體的認同,來抒發我們每個人心中的愛國情感。

“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愛國需要表達,愛國更需要行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進入關鍵階段,空前自信的中國人理應喚起前所未有的自覺,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去為國家、為民族的未來努力擔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