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傻,老二尖,調皮搗蛋數老三”,看完這篇就知道因為啥了

美國 親子成長 育兒 小學教師高華堂 小學教師高華堂 2017-08-25

俗話說:“老大傻,老二尖,調皮搗蛋數老三。”這是以前一家有多個孩子的家庭,為這些孩子所下的定論。言外之意是老大是比較忠厚的,老二相對是狡猾一些的,那老三呢就是不聽話的了。這應該是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因為美國心理學研究結論也差不多:

排行老大的孩子:責任心強,具有領導能力、好勝。排行最小的孩子:富有創造性,容易被嬌縱。獨生子:既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

排行在中間的孩子:個性不明確,但通常比較隨和。

還有一些特殊情況:

如果老大老二性別不同,則兩個孩子都可能形成老大的個性。

如果兩個孩子年齡相差5歲以上,則相互影響會減少,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心理老大”或“心理老小”。

我們老祖宗和美國專家的話居然差不多,那說明這應該是一種普遍現象了。那是什麼造成這種現象呢?或許下面的分析有一定道理。

老大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在老二出生前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獨佔期。這時全家的目光上至爺爺奶奶,下到爸爸媽媽無不聚集在身。說的誇張點,就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加上爸爸媽媽沒有育兒經驗,摸著石頭過河,對老大的照顧往往是過度關懷。孩子吃完奶放個屁,很多家長還得從書上查出來為什麼。在這樣環境里長大的老大,無需主動表現即可吸引全家人的目光,無論合理不合理的要求大多會得到滿足,所以老大一般養不成爭強的性格,讓人覺得比較老實、忠厚。

老二就沒這麼幸運了!父母經過老大的洗禮與磨合,對於育兒已經有了一定的心得和經驗。很多原本可以充分引起家長注意的點家長已經習以為常。在這樣的環境下,老二想得到父母的關注就需要運用一定的技巧,比如嘴甜一點,腿勤一點。有了老大的經驗,父母對老二的要求滿足的頻率會明顯下降,察言觀色成了老二必備的技能。只有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用合適的方式才能獲得父母的滿足。所以一般的老二都能說會道,顯得精明些。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老大出生後只能跟著父母學習。而老二的學習對象不僅僅是父母,還可以跟老大學。父母的言論和行為並不那麼適合孩子學習,所以老二的後天優勢遠大於老大。這可能也是大家都覺得老二比老大精明的另一個原因吧。

老三的時候更就慘了,既沒有老大的天然優勢,又不能走老二的老路,經過老二的“教育”,父母對於察言觀色已經開始慢慢免疫了。所以老三隻能另闢蹊徑,通過調皮搗蛋來吸引父母的關注。這種現象在班級裡更為常見。學習落後的孩子無法通過學習成績吸引老師的目光時也會通過搞破壞來引起老師的重視。遇到自己的需求被父母拒絕時,老三會奮起抗爭,通過“戰鬥”獲得勝利。所以一般而言,老三的戰鬥力較強。

上面的所有分析建立在一個前提下,同一家庭,同一性別,年齡差1-3歲之間。為什麼有這個前提呢?因為不同性別的情況下,父母對孩子又會想對老大一樣,一切都是新的了。年齡差過大,父母就忘記了前面孩子的教訓,父愛母愛的天性又回來了。再加上如果年齡差過大,老大老二能頂半個父母,老三反而成了最受溺愛的那個了。

如果你已經生了老二,請善待你家的“實驗品”老大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