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退出《巴黎協定》美國或將失去再次偉大的機會

美國 經濟 節能減排 中東局勢 中新經緯 2017-06-06

劉英:退出《巴黎協定》美國或將失去再次偉大的機會

作者 劉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中新經緯特約專家)

6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佈退出《巴黎協定》。退出理由是特朗普認為這份由195個成員國簽署的《巴黎協定》不公平。

在筆者看來,結果或許事與願違。與特朗普宣佈退出《巴黎協定》前一天在推特上表露“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願景相反,這一做法或將使美國失去再次偉大的機會。

美國國內外有大量反對的聲音

特朗普認為巴黎協定會削弱美國競爭力,導致就業流失。其援引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協會報告,認為未來15年內為滿足《巴黎協定》的要求,將導致美國經濟損失近3萬億美元、650萬個工業崗位(含310萬個製造業)。這將導致水泥、鋼鐵、煤炭和天然氣產能分別下降23%、38%、86%和31%。

特朗普抨擊《巴黎協定》對發達國家每年支援發展中國家1000億美元的要求,還控訴《巴黎協定》通過綠色氣候基金,將美國的財富轉移到了其他國家。而事實上,在奧巴馬執政期間美國總共也僅向綠色氣候基金提供了10億美元,並承諾今後將繼續出資30億美元。特朗普的決定使美國加入到了戰火中的敘利亞及尼加拉瓜所組成的“不簽署《巴黎協定》國傢俱樂部”中。

這一決定引發了大量美國人的反對,還引發其他國家的強烈反對,美國或因特朗普的錯誤決定失去再次偉大的機會。

一方面,引發美國國內的強烈反對和抵制。特朗普宣佈退出《巴黎協定》,只是獲得了競選時支持自己的煤炭等傳統能源部門財閥的支持。不僅遭到前總統奧巴馬的強烈反對,而且遭到了包括其女兒伊萬卡、國務卿蒂勒森、各州市、企業家以及校長等的激烈反對,他們都力勸特朗普不能無視美國在全球的信譽單方面退出《巴黎協定》。

不僅如此,美國國內反對退出《巴黎協定》的浪潮此起彼伏。美國加州、紐約州、華盛頓州三個擁有美國GDP的1/5、人口6800萬的大州州長召集其他州設立美國氣候變化聯盟,共同承諾繼續履行巴黎協定義務,在各州範圍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與此同時,包括紐約、洛杉磯、芝加哥、舊金山在內的68個美國城市共同簽署聲明繼續履約,80多位大學校長及100多位企業家決定自行遵守《巴黎協定》。

另一方面,引發世界各國的強烈反對。特朗普宣佈美國單方面退出《巴黎協定》,立即引發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祕書處的迴應:“巴黎協定是由195個國家簽署,147個國家已批准的歷史性條約。不能基於單獨一方的要求而重新談判。”。

意大利、法國、德國三國領導人發佈聯合聲明稱堅信《巴黎協定》條款不容修改。與美國16年前退出《京都議定書》不同的是,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並未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俄羅斯、日本、加拿大、瑞典、巴西、斐濟,尤其是因氣候升溫導致海平面上升而可能面臨滅頂之災的馬紹爾群島等國領導人紛紛表示遺憾或強烈抗議。

這一決定使美國失信於世界

美國作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大戶,在《巴黎協定》中承諾到2025年將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排28%。退出《巴黎協定》不僅推卸了其自身責任,而且會嚴重阻礙全球為應對氣候變化所做的努力,影響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實現。同時,這一決定使美國再次失信於世界,使各國為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將氣溫升高控制在2度以內而共同努力達成的氣候變化協定付之東流。這對美國在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發展帶來不可限量的損失。美國在全球氣候變化及治理方面的倒退對美國民眾、對全球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的195個國家都是極其負面的影響。

將全球氣溫升高控制在2度以內,不僅關乎低窪地帶的國家由於海平面上升所面臨的滅頂之災問題,而且也會對因氣溫升高乾旱延展造成糧食大幅減產問題產生影響,放棄這一控制目標將帶來更多的貧窮和飢餓。正因為此,國際社會從很早就開始了對抗氣候變化的努力,並在1992年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1997年簽署了《京都議定書》,到2009年時已經有183個國家簽署了《京都議定書》。而目前已有195個成員簽署《巴黎協定》,同意共同努力實現減排,以實現將氣溫變化維持2度以內的目標。這對全球尤其是各沿海國家和島國、對糧食、對饑荒、對減貧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偉大是建構在責任的基礎之上的,作為大國不僅要言而有信,而且要率先帶領各國執行《巴黎協定》,不應為了一己私利,就置全球於不顧。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引發全球的反對,結果可能會使美國失去再次偉大的機會。

此舉將促進中歐合作引領全球氣候治理

2016年G20峰會前夕,中美兩大經濟體批准《巴黎協定》,曾經極大推進《巴黎協定》的生效實施成為美談。目前,全球沒有簽署《巴黎協定》的國家也只剩下內戰中的敘利亞和尼加拉瓜兩國。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的呼聲,《巴黎協定》凝聚了全球共識。

共同支持履行《巴黎協定》並支持減排的中歐將更加緊密地加強合作,在應對氣候變化上成為共同引領全球氣候治理的領導者。歐盟此前在碳排放機制設計安排上面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全球領先的EU ETS機制,而中國不僅已經在全國形成多個碳交易市場,而且將很快形成統一的全國碳交易市場,這都在支持綠色經濟與綠色金融方面做出了表率。

為節能減排支持綠色經濟,中國不僅從本世紀初就開始致力於發展綠色信貸,近年來更是發展了包括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等在內的綠色金融,為支持綠色經濟發展,中國在全球綠色債券的發行佔比約40%。

不僅如此,中國與俄羅斯、印度、巴西和南非(金磚五國)聯合成立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更是專門致力於清潔能源的發展,在金磚銀行成立後,其首輪就拿出8.11億美元專門用於金磚國家的清潔能源發展。作為發展中國家為引領全球的綠色發展、支持節能減排做出了貢獻。(中新經緯APP)

【專家簡介】劉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財政部PPP專家,中國通信業協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一帶一路”研究院高級顧問。研究方向涵蓋宏觀經濟、國際金融。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