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美國大學族裔配比制:無處不在,卻“情有可原”

美國 哈佛大學 大學 移民 北美家長幫 北美家長幫 2017-09-10

寫在前面:8月初,美國司法部對哈佛大學在招生過程中是否存在歧視亞裔學生展開調查。

解讀美國大學族裔配比制:無處不在,卻“情有可原”

(圖片:均來自哈佛大學官網)

亞裔家庭把教育看作階層流動的一把金鑰匙,一直以來對美國高校中存在的族裔配比頗有微言,好比“少數民族高考加分”,能力讓位於天然身份。

但對亞裔的平等很可能就是對其他少數族裔的不公正。我們又會回到良好的社會應該讓所有人機會平等還是結果平等的思辨循環裡。

解讀美國大學族裔配比制:無處不在,卻“情有可原”

“亞裔成績好”,是移民國家一種約定俗成的觀念。這與亞洲傳統的以文出世的文化有關,亞洲社會普遍將讀書作為一個人成功最重要的途徑。

在這種大環境下,每一個家庭都延續著這種傳統,即便移民到了西方,依然如此。

解讀美國大學族裔配比制:無處不在,卻“情有可原”

許多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亞洲移民都還在接受這種家庭和群體文化,將讀書學習看做人生的重中之重。這就使得亞裔在美國大學的錄取競爭中具有相當的優勢。

然而,由於美國的大學普遍重視大學招生時的族裔平等,亞裔需要擁有比其它族裔高出許多的分數才能獲得同等的錄取機會。

解讀美國大學族裔配比制:無處不在,卻“情有可原”

這多出的分數就被人們戲稱為“智商稅”,是亞裔因為智商的優勢而被迫繳納的“稅款”。

事實上,以智商論之並不準確。調查研究表明,亞裔儘管的確在美國各族裔中智商最高,但僅僅擁有細微差距,絕不足以構成壓倒性的優勢。

解讀美國大學族裔配比制:無處不在,卻“情有可原”

亞裔的優勢,更多是從後天的教育中獲得的。美國亞裔普遍較為富裕,亞裔家庭的年收入中位數一直在美國各族裔中遙遙領先,這使得亞裔的子女能夠擁有更好的教育機會。

許多人認為美國大學招生存在所謂的“族裔配比制”,即大學為了保證學生族裔的平衡,預設了每個族裔的錄取比例。

解讀美國大學族裔配比制:無處不在,卻“情有可原”

假設如此,亞裔的競爭壓力與其它族裔相比就會大上許多,與全部申請者的競爭就變成了亞裔與亞裔內部的競爭。這顯然就違背了大學錄取的公平原則。

那麼,“族裔配比制”果真存在嗎?就我看來,即便嚴格、精確的比例預設不存在,這種預設族裔錄取人數的理念也是一定存在的。

解讀美國大學族裔配比制:無處不在,卻“情有可原”

我們不妨來看幾所常青藤大學2021屆(2017級)的錄取新生的族裔比例:

哈佛大學:亞裔22.2%;非裔14.6%;西裔/拉丁裔11.6%。

普林斯頓大學:亞裔22%;非裔11%;西裔/拉丁裔8% (普林斯頓與哈佛相比擁有更多白人)。

解讀美國大學族裔配比制:無處不在,卻“情有可原”

哥倫比亞大學:亞裔29%;非裔14%;西裔/拉丁裔14%(哥倫比亞大學的算法未加入國際學生,若加入其國際學生,則比例與哈佛大體相似)。

耶魯大學:亞裔19.1%;非裔10.8%;西裔/拉丁裔12.9%。

說明:以上數據絕來自大學官網。

解讀美國大學族裔配比制:無處不在,卻“情有可原”

從上列數據看來,各學校的亞裔錄取比例都在20%-25%之間,其中哈佛與普林斯頓的亞裔錄取比例幾乎完全一致,這顯然不是巧合。

其它族裔的錄取比例也都差異不大。因此,至少從常青藤盟校來說,根據族裔來進行配比的說法絕不是無中生有。

解讀美國大學族裔配比制:無處不在,卻“情有可原”

從數據中看,哈佛的亞裔比例在常青藤中並不算少,而耶魯2020屆居然只錄取了19.1%的亞裔(哈佛同年的亞裔錄取率為22.1%),白人更是錄取了51.8%之多。

哈佛這次成了“出頭鳥”,恐怕還是不少亞裔考生將其作為非它不可的“dream school”了吧!

解讀美國大學族裔配比制:無處不在,卻“情有可原”

事實上,“族裔配比制”絕不是美國大學的專利,在美國的各行各業中都有這樣的考慮。

我曾聽人說,美國的任何一部當代電影中都必有至少一個黑人出鏡。雖不知是真是假,但其精神確實可以理解的。

解讀美國大學族裔配比制:無處不在,卻“情有可原”

在美國的官方機構尤其是政府部門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大量的非洲裔或拉丁裔的身影。

不少人提出,美國的根本價值應該是能力至上的自由主義精神,大學招生不應基於族裔作出判斷。

解讀美國大學族裔配比制:無處不在,卻“情有可原”

但目前各個族裔之間的機會均等,甚至可以說是已經凌駕在了這種根本的精神之上。

這種現象的不滿也成為了特朗普在2016年大選中能夠獲得大量支持者並最終勝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