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即將發佈鋼材進口審查結果 可能引燃中美貿易戰

美國 中國鋼鐵 經濟 中美關係 中青在線 2017-06-24
美國即將發佈鋼材進口審查結果 可能引燃中美貿易戰

2016年美國鋼材進口的主要來源國及2000年以來美國鋼材進口量佔比變化圖。圖片來自美國《華爾街日報》。

中青在線北京6月2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陳小茹)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6月19日透露,特朗普政府在未來幾天內將宣佈對外國鋼材進口特別調查的結果,如果結果顯示“有任何不公平的行為存在”,美國可能將根據本國法律或通過世界貿易組織(WTO)機制採取包括增收新關稅在內的懲罰措施,以遏制外國鋼材進口。

儘管羅斯未指明調查是針對哪些國家的,但有分析稱,一旦特朗普政府將中國鋼鐵生產企業作為重要打擊目標,勢必將引發中國的反制,屆時中美剛有所回暖的貿易合作恐將再遭打擊,甚至觸發中美兩國間的貿易戰。

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鋼材進口

6月19日,羅斯在參加“投資美國”會議時表示,針對進口,美國政府考慮的“國家安全”範圍並非僅限於軍事方面的擔憂。他說,目前美國只有一家企業生產用於輸電網絡變壓器的鋼材,“這就是一個正當的國家安全問題”。

羅斯提到的外國鋼材進口審查始於今年4月20日特朗普簽署的一項行政備忘錄。當時,特朗普依據美國《1962年貿易拓展法》第232條的相關規定,即總統有權以國家安全為由對進口實施緊急貿易制裁措施的條款,要求美國商務部立即調查是否應以損害國家安全為由限制鋼材和鋁材進口。

特朗普政府在啟動對鋼材進口的特別調查時稱,調查是為了確保“國家安全”,認為當前外國鋼材與鋁材進口可能影響到美國用於武裝力量以及建設具有戰略重要性設施的國防採購。

《1962年貿易拓展法》是肯尼迪政府於1962年頒佈實施的,其中的第232條款在過去55年間僅被26個案例引用,且只在1979年禁止從伊朗和1982年禁止從利比亞進口石油的調查中獲得支持。該條款最近一次被使用是在2002年。當時的布什政府也曾以“國家安全”為由發起針對鋼鐵產品進口的調查。不過,當時美國商務部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國防採購中涉及的鋼產品僅佔美國國內鋼產出的一小部分,即便美國鋼鐵產能大幅度削減,也可以很容易滿足這一需求。此外,即便國防採購中有必要使用進口鋼材,也絕大部分來自美國的戰略盟友。雖然時間已過去了15年,但美國鋼鐵業目前面臨的情況並未發生根本性改變。

根據美國政府統計,2016年美國粗鋼產量累計8797.2萬淨噸,產能利用率為70.8%。與此同時,2016年,美國從全球進口鋼鐵2996萬噸,其中約60%來自加拿大、墨西哥、歐盟、日本和韓國。

有分析稱,特朗普上臺後再次以“國家安全”為由來研究對外國鋼鐵進口設置新壁壘,其實是與其實施“美國優先”貿易政策密切相關。目前,與大部分鋼鐵主要生產大國一樣,美國的鋼鐵業已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因而,包括歐盟和中日韓等鋼鐵生產企業都擔心,特朗普政府啟動的鋼鐵進口調查很可能是為了扶持面臨產能過剩問題的美國鋼鐵生產商,削弱來自外國的競爭。

對此,美國《華爾街日報》6月20日評論說:“雖然特朗普不是第一位想要幫助長期以來陷入困境的美國鋼鐵業使之免受進口產品衝擊的美國總統,但還沒有哪位總統將鋼鐵業保護主義置於自己政治生涯如此重要的地位。”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貿易專家查德·布朗也警告說,特朗普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推進限制進口的做法其實是使用了“終極手段”,此舉恐將引發美國的貿易伙伴國使用類似藉口,來阻止完全不同的產品進入本國市場。

中國鋼鐵出口可能受影響

雖然美國進口鋼材的主要來源地並不是中國,特朗普也表示此次調查並非針對中國,但中國鋼鐵出口企業卻很可能成為此次調查的最大受害者。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2016年,美國從中國進口鋼鐵78.9萬噸,僅佔美整體進口量的2.6%,金額9.1億美元,佔美鋼材進口總額的4.1%。另據中國官方統計,2016年中國對美出口鋼鐵僅佔中國整體出口量的1%,佔中國整體鋼材出口額的3%。

儘管中國對美鋼鐵出口非常有限,但由於中國出口美國的鋼材並非所謂的高端鋼材,大部分為粗鋼製品,價格較為低廉,因而,一旦美國商務部認定中國出口美國的鋼材存在“傾銷”可能,將針對中國鋼材徵收高額懲罰性關稅,屆時將重挫中國鋼鐵出口。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新聞發言人稍早前就美方啟動對進口鋼鐵調查表示,美方此舉向國際社會傳遞出保護主義信號,與公平貿易的原則不符,中國鋼鐵業界將對此保持關注。

貿易再成高層會談最重要議題

根據中美兩國領導的提議,首輪中美外交安全對話將於6月21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中美貿易議題預計將再次成為高層會談的最重要議題之一。

由於特朗普上臺後持續推進貿易保護政策,多次聲稱要對中國產品課以重稅,令兩國經濟貿易合作持續陷入緊張。不過,今年4月7日,中美兩國元首會談後,兩國共同宣佈的經濟合作“百日計劃”,即中美將針對貿易展開為期100天的會談,令兩國貿易界看到了經濟合作回暖的希望。

作為“百日計劃”最重要的早期成果之一,兩國早前已就農產品出口等達成共識。根據美國媒體報道,14年來首批獲准出口到中國的美國牛肉,預計將於6月21日運抵上海。預計中國規模達4000億元的牛肉市場將為美國業界帶來巨大商機。商務部前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19日在北京透露,中國未來還將進口更多的美國農產品,中國消費者的巨大需求將令美國受益。他說:“如果(美國)忽視這麼大一個市場,如何能解決美國的問題?”

增加對華出口,縮小中美貿易逆差一直是特朗普政府的最重要貿易訴求。然而,美國政府如果一方面不斷要求中國開放市場,增加美國產品的對華出口,另一方面卻依據國內法律構建貿易壁壘,遏制中國產品進入美國市場,那麼,中美之間的貿易緊張甚至摩擦恐還將持續相當長時間,這無疑也將損害兩國積極推進經濟合作“百日計劃”的信心。

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近日表示,“百日計劃”可以解決一些目前“能夠解決的問題”,但“‘百日計劃’應該是一個共同行動的計劃,而不應是一方對另一方的需求清單”,必須警惕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的企圖。 (國際部編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