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作者:黃亞生,MIT斯隆管理學院教授

來源:亞生看G2

微信平臺編輯:周悅

編者按

9月6日到7日,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的“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本篇文章是黃亞生教授出席論壇一個主題為“全球創新合作:挑戰對策”的單元所做的演講文稿。

在演講中,黃亞生教授探討了如果中美經濟、文化、教育脫鉤,對美國科技界所會產生的負面影響。事實上,黃亞生表示中美脫鉤會對兩國都產生嚴重負面影響。黃教授表示:“政治和經濟上,中美正進入一個衝突的時代,我認為做為學者我們不應該隨波逐流,用七十年代的話說,我們應該反潮流,應該維護中美關係。”

全文共3844字,閱讀時長約6分鐘。

以下為黃亞生教授“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的演講全文:

我今天會從四個方面討論一下如果中美經濟、文化、教育脫鉤,可能對美國科技界的影響。第一是從美國科技企業的營業模式的角度,第二個視角是從兩個國家對科技的支出的結構,第三是從科技成果的應用角度,第四是從人力資本角度。

我發言只討論對美國科技的影響。當然如果中美脫鉤也會對中美經濟和中國科技發展有影響,但我只有八分鐘時間,所以我只能討論一個題目。

"

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作者:黃亞生,MIT斯隆管理學院教授

來源:亞生看G2

微信平臺編輯:周悅

編者按

9月6日到7日,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的“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本篇文章是黃亞生教授出席論壇一個主題為“全球創新合作:挑戰對策”的單元所做的演講文稿。

在演講中,黃亞生教授探討了如果中美經濟、文化、教育脫鉤,對美國科技界所會產生的負面影響。事實上,黃亞生表示中美脫鉤會對兩國都產生嚴重負面影響。黃教授表示:“政治和經濟上,中美正進入一個衝突的時代,我認為做為學者我們不應該隨波逐流,用七十年代的話說,我們應該反潮流,應該維護中美關係。”

全文共3844字,閱讀時長約6分鐘。

以下為黃亞生教授“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的演講全文:

我今天會從四個方面討論一下如果中美經濟、文化、教育脫鉤,可能對美國科技界的影響。第一是從美國科技企業的營業模式的角度,第二個視角是從兩個國家對科技的支出的結構,第三是從科技成果的應用角度,第四是從人力資本角度。

我發言只討論對美國科技的影響。當然如果中美脫鉤也會對中美經濟和中國科技發展有影響,但我只有八分鐘時間,所以我只能討論一個題目。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黃亞生教授在“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上發言

圖片來源: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組委會

第一個視角是美國科技公司營業模式

科技企業之間的關係從來就是既有競爭,既有合作。比如,去年7月份,谷歌、臉書(Facebook)、微軟和推特(Twitter)聯合發佈了一項名為“數據傳輸計劃”的合作項目,旨在作為用戶跨平臺之間轉移數據的新方法。該合作項目可以讓互聯網用戶一鍵把其在一個平臺上的數據轉移到另一個平臺,比如照片、郵件、聯繫人和日曆等數據。

美國和中國科技企業之間的關係也是這樣的。拿高通和華為的關係來說,高通是唯一一個美國企業有能力做5G的,在這方面它和華為是競爭的關係。但是它的一個很大的客戶也恰恰是華為。在2018年,高通是華為第三大美國供應商,銷售達15.8億人民幣。華為的美國第一大的供應商是偉創力(Flex)(24.3億元人民幣),第二名是博通(Broadcom)(20.9億元人民幣)。

"

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作者:黃亞生,MIT斯隆管理學院教授

來源:亞生看G2

微信平臺編輯:周悅

編者按

9月6日到7日,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的“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本篇文章是黃亞生教授出席論壇一個主題為“全球創新合作:挑戰對策”的單元所做的演講文稿。

在演講中,黃亞生教授探討了如果中美經濟、文化、教育脫鉤,對美國科技界所會產生的負面影響。事實上,黃亞生表示中美脫鉤會對兩國都產生嚴重負面影響。黃教授表示:“政治和經濟上,中美正進入一個衝突的時代,我認為做為學者我們不應該隨波逐流,用七十年代的話說,我們應該反潮流,應該維護中美關係。”

全文共3844字,閱讀時長約6分鐘。

以下為黃亞生教授“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的演講全文:

我今天會從四個方面討論一下如果中美經濟、文化、教育脫鉤,可能對美國科技界的影響。第一是從美國科技企業的營業模式的角度,第二個視角是從兩個國家對科技的支出的結構,第三是從科技成果的應用角度,第四是從人力資本角度。

我發言只討論對美國科技的影響。當然如果中美脫鉤也會對中美經濟和中國科技發展有影響,但我只有八分鐘時間,所以我只能討論一個題目。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黃亞生教授在“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上發言

圖片來源: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組委會

第一個視角是美國科技公司營業模式

科技企業之間的關係從來就是既有競爭,既有合作。比如,去年7月份,谷歌、臉書(Facebook)、微軟和推特(Twitter)聯合發佈了一項名為“數據傳輸計劃”的合作項目,旨在作為用戶跨平臺之間轉移數據的新方法。該合作項目可以讓互聯網用戶一鍵把其在一個平臺上的數據轉移到另一個平臺,比如照片、郵件、聯繫人和日曆等數據。

美國和中國科技企業之間的關係也是這樣的。拿高通和華為的關係來說,高通是唯一一個美國企業有能力做5G的,在這方面它和華為是競爭的關係。但是它的一個很大的客戶也恰恰是華為。在2018年,高通是華為第三大美國供應商,銷售達15.8億人民幣。華為的美國第一大的供應商是偉創力(Flex)(24.3億元人民幣),第二名是博通(Broadcom)(20.9億元人民幣)。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在2018年,高通是華為第三大美國供應商,銷售達15.8億人民幣

圖片來源:路透社

根據美國投行傑富瑞集團2018年發佈的報告,“美國科技公司每年會從中國獲得1000億到1500億美元的營業收入。蘋果公司、英特爾公司、微軟公司和高通公司都在這個16家科技公司組成的名單上,這16家美國科技公司每年從中國獲得的營業收入超過1055億美元,相當於這16家科技公司全部年營業收入的23%。如果算上惠普、戴爾等沒有單獨公佈其在中國營業收入的科技公司,那麼美國科技公司在華營業收入會達到1500億美元。”

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就意味著美國企業不可以和華為有任何的接觸和交流。比如高通不可以和華為進行任何有關5G交流。大家都知道5G是技術,它也是一個標準。高通不能和華為接觸也就是意味著高通不可以參與任何有關5G發展的過程和標準的制定,打擊了高通自己開發5G的能力。

第二個視角是美國科研經費投入

在過去十多年裡,美國聯邦政府的科研(R&D)經費一直沒有顯著增長。考慮到美國的通脹率,美國聯邦政府每年的科研經費投入其實是每年都在縮水的。而在聯邦經費數額沒有明顯增長的情況下,美國科研開支結構越來越單一,很多經費被集中到生物醫藥領域和幾個單獨領域,其他領域的聯邦科研經費受到了擠壓。比如在1980年代美國政府在生物醫藥領域和工程學科的開發經費是差不多的,但到了2018年美國在生物醫藥方面研究經費是工程領域的兩倍多。

"

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作者:黃亞生,MIT斯隆管理學院教授

來源:亞生看G2

微信平臺編輯:周悅

編者按

9月6日到7日,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的“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本篇文章是黃亞生教授出席論壇一個主題為“全球創新合作:挑戰對策”的單元所做的演講文稿。

在演講中,黃亞生教授探討了如果中美經濟、文化、教育脫鉤,對美國科技界所會產生的負面影響。事實上,黃亞生表示中美脫鉤會對兩國都產生嚴重負面影響。黃教授表示:“政治和經濟上,中美正進入一個衝突的時代,我認為做為學者我們不應該隨波逐流,用七十年代的話說,我們應該反潮流,應該維護中美關係。”

全文共3844字,閱讀時長約6分鐘。

以下為黃亞生教授“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的演講全文:

我今天會從四個方面討論一下如果中美經濟、文化、教育脫鉤,可能對美國科技界的影響。第一是從美國科技企業的營業模式的角度,第二個視角是從兩個國家對科技的支出的結構,第三是從科技成果的應用角度,第四是從人力資本角度。

我發言只討論對美國科技的影響。當然如果中美脫鉤也會對中美經濟和中國科技發展有影響,但我只有八分鐘時間,所以我只能討論一個題目。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黃亞生教授在“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上發言

圖片來源: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組委會

第一個視角是美國科技公司營業模式

科技企業之間的關係從來就是既有競爭,既有合作。比如,去年7月份,谷歌、臉書(Facebook)、微軟和推特(Twitter)聯合發佈了一項名為“數據傳輸計劃”的合作項目,旨在作為用戶跨平臺之間轉移數據的新方法。該合作項目可以讓互聯網用戶一鍵把其在一個平臺上的數據轉移到另一個平臺,比如照片、郵件、聯繫人和日曆等數據。

美國和中國科技企業之間的關係也是這樣的。拿高通和華為的關係來說,高通是唯一一個美國企業有能力做5G的,在這方面它和華為是競爭的關係。但是它的一個很大的客戶也恰恰是華為。在2018年,高通是華為第三大美國供應商,銷售達15.8億人民幣。華為的美國第一大的供應商是偉創力(Flex)(24.3億元人民幣),第二名是博通(Broadcom)(20.9億元人民幣)。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在2018年,高通是華為第三大美國供應商,銷售達15.8億人民幣

圖片來源:路透社

根據美國投行傑富瑞集團2018年發佈的報告,“美國科技公司每年會從中國獲得1000億到1500億美元的營業收入。蘋果公司、英特爾公司、微軟公司和高通公司都在這個16家科技公司組成的名單上,這16家美國科技公司每年從中國獲得的營業收入超過1055億美元,相當於這16家科技公司全部年營業收入的23%。如果算上惠普、戴爾等沒有單獨公佈其在中國營業收入的科技公司,那麼美國科技公司在華營業收入會達到1500億美元。”

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就意味著美國企業不可以和華為有任何的接觸和交流。比如高通不可以和華為進行任何有關5G交流。大家都知道5G是技術,它也是一個標準。高通不能和華為接觸也就是意味著高通不可以參與任何有關5G發展的過程和標準的制定,打擊了高通自己開發5G的能力。

第二個視角是美國科研經費投入

在過去十多年裡,美國聯邦政府的科研(R&D)經費一直沒有顯著增長。考慮到美國的通脹率,美國聯邦政府每年的科研經費投入其實是每年都在縮水的。而在聯邦經費數額沒有明顯增長的情況下,美國科研開支結構越來越單一,很多經費被集中到生物醫藥領域和幾個單獨領域,其他領域的聯邦科研經費受到了擠壓。比如在1980年代美國政府在生物醫藥領域和工程學科的開發經費是差不多的,但到了2018年美國在生物醫藥方面研究經費是工程領域的兩倍多。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美國聯邦科研經費很多經費被集中到生物醫藥領域和幾個單獨領域,其他領域的聯邦科研經費受到了擠壓

圖片來源:AAAS

從科研經費投入的領域來看,中美科研經費投入可以形成一定的互補。2016年,美國科研經費一共有5111億美元,而中國則是有4519億美元,兩個國家旗鼓相當,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的科研經費投入。美國聯邦政府科研經費分配是十分不平均的,同樣的現象一樣存在於私人企業的科研投入。而中國的科研經費的行業分佈相對更平均,可以和美國政府科研投入形成互補。

另外一個互補性來自於科研經費所關注的研究類型。根據經合組織的數據,中國的大部分經費都聚集在實驗類型的研究,更少聚焦基礎和應用研究。而美國實驗類型的研究經費比例比較低。也就是說中美科研投入已經形成了一個有機地基於合作的創新生態。切斷兩個國家的科研合作對兩國都會有很大損害。

第三個視角是科研成果應用

美國科技領域的一些科研成果在美國國內只有非常有限的應用,特別是材料、再生能源等等,但這些領域在中國卻反而有更多和更廣泛的應用。有些新藥在美國沒有很大的病人群體,但在中國有很多病人。中國對很多科技領域科研成果的應用對於美國對應領域的創新提供了市場,另外在中國應用發展也會進一步啟發美國創新。

中國人工智能(AI)發達是因為中國人工智能有大規模的應用。根據美國智庫“數據創新中心”的報告,與歐盟和美國相比,中國在人工智能的研發上雖然還有差距,但在人工智能科研成果落地應用上卻遙遙領先,有更多的企業應用人工智能現有技術。美國人工智能的研發需要中國的應用市場,而美國人工智能的應用也可以從中國的實踐中獲得啟發。

"

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作者:黃亞生,MIT斯隆管理學院教授

來源:亞生看G2

微信平臺編輯:周悅

編者按

9月6日到7日,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的“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本篇文章是黃亞生教授出席論壇一個主題為“全球創新合作:挑戰對策”的單元所做的演講文稿。

在演講中,黃亞生教授探討了如果中美經濟、文化、教育脫鉤,對美國科技界所會產生的負面影響。事實上,黃亞生表示中美脫鉤會對兩國都產生嚴重負面影響。黃教授表示:“政治和經濟上,中美正進入一個衝突的時代,我認為做為學者我們不應該隨波逐流,用七十年代的話說,我們應該反潮流,應該維護中美關係。”

全文共3844字,閱讀時長約6分鐘。

以下為黃亞生教授“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的演講全文:

我今天會從四個方面討論一下如果中美經濟、文化、教育脫鉤,可能對美國科技界的影響。第一是從美國科技企業的營業模式的角度,第二個視角是從兩個國家對科技的支出的結構,第三是從科技成果的應用角度,第四是從人力資本角度。

我發言只討論對美國科技的影響。當然如果中美脫鉤也會對中美經濟和中國科技發展有影響,但我只有八分鐘時間,所以我只能討論一個題目。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黃亞生教授在“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上發言

圖片來源: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組委會

第一個視角是美國科技公司營業模式

科技企業之間的關係從來就是既有競爭,既有合作。比如,去年7月份,谷歌、臉書(Facebook)、微軟和推特(Twitter)聯合發佈了一項名為“數據傳輸計劃”的合作項目,旨在作為用戶跨平臺之間轉移數據的新方法。該合作項目可以讓互聯網用戶一鍵把其在一個平臺上的數據轉移到另一個平臺,比如照片、郵件、聯繫人和日曆等數據。

美國和中國科技企業之間的關係也是這樣的。拿高通和華為的關係來說,高通是唯一一個美國企業有能力做5G的,在這方面它和華為是競爭的關係。但是它的一個很大的客戶也恰恰是華為。在2018年,高通是華為第三大美國供應商,銷售達15.8億人民幣。華為的美國第一大的供應商是偉創力(Flex)(24.3億元人民幣),第二名是博通(Broadcom)(20.9億元人民幣)。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在2018年,高通是華為第三大美國供應商,銷售達15.8億人民幣

圖片來源:路透社

根據美國投行傑富瑞集團2018年發佈的報告,“美國科技公司每年會從中國獲得1000億到1500億美元的營業收入。蘋果公司、英特爾公司、微軟公司和高通公司都在這個16家科技公司組成的名單上,這16家美國科技公司每年從中國獲得的營業收入超過1055億美元,相當於這16家科技公司全部年營業收入的23%。如果算上惠普、戴爾等沒有單獨公佈其在中國營業收入的科技公司,那麼美國科技公司在華營業收入會達到1500億美元。”

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就意味著美國企業不可以和華為有任何的接觸和交流。比如高通不可以和華為進行任何有關5G交流。大家都知道5G是技術,它也是一個標準。高通不能和華為接觸也就是意味著高通不可以參與任何有關5G發展的過程和標準的制定,打擊了高通自己開發5G的能力。

第二個視角是美國科研經費投入

在過去十多年裡,美國聯邦政府的科研(R&D)經費一直沒有顯著增長。考慮到美國的通脹率,美國聯邦政府每年的科研經費投入其實是每年都在縮水的。而在聯邦經費數額沒有明顯增長的情況下,美國科研開支結構越來越單一,很多經費被集中到生物醫藥領域和幾個單獨領域,其他領域的聯邦科研經費受到了擠壓。比如在1980年代美國政府在生物醫藥領域和工程學科的開發經費是差不多的,但到了2018年美國在生物醫藥方面研究經費是工程領域的兩倍多。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美國聯邦科研經費很多經費被集中到生物醫藥領域和幾個單獨領域,其他領域的聯邦科研經費受到了擠壓

圖片來源:AAAS

從科研經費投入的領域來看,中美科研經費投入可以形成一定的互補。2016年,美國科研經費一共有5111億美元,而中國則是有4519億美元,兩個國家旗鼓相當,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的科研經費投入。美國聯邦政府科研經費分配是十分不平均的,同樣的現象一樣存在於私人企業的科研投入。而中國的科研經費的行業分佈相對更平均,可以和美國政府科研投入形成互補。

另外一個互補性來自於科研經費所關注的研究類型。根據經合組織的數據,中國的大部分經費都聚集在實驗類型的研究,更少聚焦基礎和應用研究。而美國實驗類型的研究經費比例比較低。也就是說中美科研投入已經形成了一個有機地基於合作的創新生態。切斷兩個國家的科研合作對兩國都會有很大損害。

第三個視角是科研成果應用

美國科技領域的一些科研成果在美國國內只有非常有限的應用,特別是材料、再生能源等等,但這些領域在中國卻反而有更多和更廣泛的應用。有些新藥在美國沒有很大的病人群體,但在中國有很多病人。中國對很多科技領域科研成果的應用對於美國對應領域的創新提供了市場,另外在中國應用發展也會進一步啟發美國創新。

中國人工智能(AI)發達是因為中國人工智能有大規模的應用。根據美國智庫“數據創新中心”的報告,與歐盟和美國相比,中國在人工智能的研發上雖然還有差距,但在人工智能科研成果落地應用上卻遙遙領先,有更多的企業應用人工智能現有技術。美國人工智能的研發需要中國的應用市場,而美國人工智能的應用也可以從中國的實踐中獲得啟發。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與歐盟和美國相比,中國在人工智能的研發上雖然還有差距,但在人工智能科研成果落地應用上卻遙遙領先

圖片來源:數據創新中心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依託中國的製造業市場,工業機器人技術在中國有著巨大的應用市場。中國2017年工業機器人的採購數量高居榜首,超過13萬臺,比二到五名的數量加起來都要多(韓國、日本、美國和德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以國內安裝的太陽能光伏的總髮電能力為標準,中國安裝的太陽能光伏板遠遠多於其他任何國家。

第四個視角是人力資本

美國科技領域的發展離不開美國頂尖的學術科研環境和人才。而其中,華人學者和人才對於美國學術科研成果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硬科學”領域。

今年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佈了125名新院士,100名是本土院士,25名是外籍院士,兩名中國籍科學家入選外籍院士,兩名美籍華裔入選本土院士。根據媒體“知識分子”的統計,截止2019年,歷史上共有107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本土院士或外籍院士。在歷史上所有美國國家科學院美籍華裔院士中,有26人有大陸背景。

根據統計,1995年到2015年期間,持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護照在美獲得科學和工程領域博士的人數遠遠高於其他國家人數,累計超過22萬人。在MIT,2018到2019學年,有2878名在校國際研究生,其中中國研究生佔比25.9%,有744人,是MIT國際研究生的第一來源國。第二名的印度只有309名MIT在讀研究生。

中國科學和工程領域的博士群體在讀期間可以為學校相關領域研究提供重要支持,而在畢業後也有很多留在美國推動相關領域的研究發展。美國學術界中的科學和工程領域目前活躍著超過十萬以上是在外國出生的,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學者。

在科學和工程學術領域,中美高校學者一直合作撰寫論文。在1995年,在科學和工程學術領域裡,中美合作撰寫論文的數量僅僅為1,112篇,到了2015年,這個數字上升到10,917篇,約佔美國科學和工程學術領域合作撰寫論文總數量的14%,約佔中國科學和工程學術領域和外國學者合作撰寫論文總數量的45%。

"

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作者:黃亞生,MIT斯隆管理學院教授

來源:亞生看G2

微信平臺編輯:周悅

編者按

9月6日到7日,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的“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本篇文章是黃亞生教授出席論壇一個主題為“全球創新合作:挑戰對策”的單元所做的演講文稿。

在演講中,黃亞生教授探討了如果中美經濟、文化、教育脫鉤,對美國科技界所會產生的負面影響。事實上,黃亞生表示中美脫鉤會對兩國都產生嚴重負面影響。黃教授表示:“政治和經濟上,中美正進入一個衝突的時代,我認為做為學者我們不應該隨波逐流,用七十年代的話說,我們應該反潮流,應該維護中美關係。”

全文共3844字,閱讀時長約6分鐘。

以下為黃亞生教授“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的演講全文:

我今天會從四個方面討論一下如果中美經濟、文化、教育脫鉤,可能對美國科技界的影響。第一是從美國科技企業的營業模式的角度,第二個視角是從兩個國家對科技的支出的結構,第三是從科技成果的應用角度,第四是從人力資本角度。

我發言只討論對美國科技的影響。當然如果中美脫鉤也會對中美經濟和中國科技發展有影響,但我只有八分鐘時間,所以我只能討論一個題目。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黃亞生教授在“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上發言

圖片來源: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組委會

第一個視角是美國科技公司營業模式

科技企業之間的關係從來就是既有競爭,既有合作。比如,去年7月份,谷歌、臉書(Facebook)、微軟和推特(Twitter)聯合發佈了一項名為“數據傳輸計劃”的合作項目,旨在作為用戶跨平臺之間轉移數據的新方法。該合作項目可以讓互聯網用戶一鍵把其在一個平臺上的數據轉移到另一個平臺,比如照片、郵件、聯繫人和日曆等數據。

美國和中國科技企業之間的關係也是這樣的。拿高通和華為的關係來說,高通是唯一一個美國企業有能力做5G的,在這方面它和華為是競爭的關係。但是它的一個很大的客戶也恰恰是華為。在2018年,高通是華為第三大美國供應商,銷售達15.8億人民幣。華為的美國第一大的供應商是偉創力(Flex)(24.3億元人民幣),第二名是博通(Broadcom)(20.9億元人民幣)。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在2018年,高通是華為第三大美國供應商,銷售達15.8億人民幣

圖片來源:路透社

根據美國投行傑富瑞集團2018年發佈的報告,“美國科技公司每年會從中國獲得1000億到1500億美元的營業收入。蘋果公司、英特爾公司、微軟公司和高通公司都在這個16家科技公司組成的名單上,這16家美國科技公司每年從中國獲得的營業收入超過1055億美元,相當於這16家科技公司全部年營業收入的23%。如果算上惠普、戴爾等沒有單獨公佈其在中國營業收入的科技公司,那麼美國科技公司在華營業收入會達到1500億美元。”

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就意味著美國企業不可以和華為有任何的接觸和交流。比如高通不可以和華為進行任何有關5G交流。大家都知道5G是技術,它也是一個標準。高通不能和華為接觸也就是意味著高通不可以參與任何有關5G發展的過程和標準的制定,打擊了高通自己開發5G的能力。

第二個視角是美國科研經費投入

在過去十多年裡,美國聯邦政府的科研(R&D)經費一直沒有顯著增長。考慮到美國的通脹率,美國聯邦政府每年的科研經費投入其實是每年都在縮水的。而在聯邦經費數額沒有明顯增長的情況下,美國科研開支結構越來越單一,很多經費被集中到生物醫藥領域和幾個單獨領域,其他領域的聯邦科研經費受到了擠壓。比如在1980年代美國政府在生物醫藥領域和工程學科的開發經費是差不多的,但到了2018年美國在生物醫藥方面研究經費是工程領域的兩倍多。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美國聯邦科研經費很多經費被集中到生物醫藥領域和幾個單獨領域,其他領域的聯邦科研經費受到了擠壓

圖片來源:AAAS

從科研經費投入的領域來看,中美科研經費投入可以形成一定的互補。2016年,美國科研經費一共有5111億美元,而中國則是有4519億美元,兩個國家旗鼓相當,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的科研經費投入。美國聯邦政府科研經費分配是十分不平均的,同樣的現象一樣存在於私人企業的科研投入。而中國的科研經費的行業分佈相對更平均,可以和美國政府科研投入形成互補。

另外一個互補性來自於科研經費所關注的研究類型。根據經合組織的數據,中國的大部分經費都聚集在實驗類型的研究,更少聚焦基礎和應用研究。而美國實驗類型的研究經費比例比較低。也就是說中美科研投入已經形成了一個有機地基於合作的創新生態。切斷兩個國家的科研合作對兩國都會有很大損害。

第三個視角是科研成果應用

美國科技領域的一些科研成果在美國國內只有非常有限的應用,特別是材料、再生能源等等,但這些領域在中國卻反而有更多和更廣泛的應用。有些新藥在美國沒有很大的病人群體,但在中國有很多病人。中國對很多科技領域科研成果的應用對於美國對應領域的創新提供了市場,另外在中國應用發展也會進一步啟發美國創新。

中國人工智能(AI)發達是因為中國人工智能有大規模的應用。根據美國智庫“數據創新中心”的報告,與歐盟和美國相比,中國在人工智能的研發上雖然還有差距,但在人工智能科研成果落地應用上卻遙遙領先,有更多的企業應用人工智能現有技術。美國人工智能的研發需要中國的應用市場,而美國人工智能的應用也可以從中國的實踐中獲得啟發。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與歐盟和美國相比,中國在人工智能的研發上雖然還有差距,但在人工智能科研成果落地應用上卻遙遙領先

圖片來源:數據創新中心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依託中國的製造業市場,工業機器人技術在中國有著巨大的應用市場。中國2017年工業機器人的採購數量高居榜首,超過13萬臺,比二到五名的數量加起來都要多(韓國、日本、美國和德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以國內安裝的太陽能光伏的總髮電能力為標準,中國安裝的太陽能光伏板遠遠多於其他任何國家。

第四個視角是人力資本

美國科技領域的發展離不開美國頂尖的學術科研環境和人才。而其中,華人學者和人才對於美國學術科研成果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硬科學”領域。

今年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佈了125名新院士,100名是本土院士,25名是外籍院士,兩名中國籍科學家入選外籍院士,兩名美籍華裔入選本土院士。根據媒體“知識分子”的統計,截止2019年,歷史上共有107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本土院士或外籍院士。在歷史上所有美國國家科學院美籍華裔院士中,有26人有大陸背景。

根據統計,1995年到2015年期間,持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護照在美獲得科學和工程領域博士的人數遠遠高於其他國家人數,累計超過22萬人。在MIT,2018到2019學年,有2878名在校國際研究生,其中中國研究生佔比25.9%,有744人,是MIT國際研究生的第一來源國。第二名的印度只有309名MIT在讀研究生。

中國科學和工程領域的博士群體在讀期間可以為學校相關領域研究提供重要支持,而在畢業後也有很多留在美國推動相關領域的研究發展。美國學術界中的科學和工程領域目前活躍著超過十萬以上是在外國出生的,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學者。

在科學和工程學術領域,中美高校學者一直合作撰寫論文。在1995年,在科學和工程學術領域裡,中美合作撰寫論文的數量僅僅為1,112篇,到了2015年,這個數字上升到10,917篇,約佔美國科學和工程學術領域合作撰寫論文總數量的14%,約佔中國科學和工程學術領域和外國學者合作撰寫論文總數量的45%。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從撰寫學術論文的角度,中美科學和工程領域高校學者合作密切

圖片來源:NSF

對於美國科學和工程學術領域,“脫鉤”策略勢必會影響美國學術研究人才力量,中國留學生可能會減少,選擇留美的中國科學和工程博士可能也會減少,甚至在美華人學者都會被波及。這些都是對美國科研發展有著極大貢獻的群體。除此以外,中美高校間目前良好的合作環境也可能會被波及,甚至被破壞。這對於美國的學術科研環境都是不利的。

結語

最後我想講幾個觀點來結束我的發言。

第一,對美國科技的破壞實際上就是對世界科技的破壞,美國現在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科技體制,破壞了最強大的科技體制就是在壓抑全球科技發展的速度。美國發明瞭新藥同樣會幫助中國的病人,美國發明新的算法同樣會受益中國的企業和消費者。美國的引力波的發現同樣讓中國人認識到了宇宙的神奇。

很多國人喜歡特朗普因為他在毀滅美國。但從理智上,做為中國人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對特朗普破壞美國科技感到高興。

第二,中美脫鉤政策也會嚴重影響中國的科技發展,破壞美國的科技發展又會對中國科技發展的形成近一步的破壞。科學發展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而不是站在侏儒肩膀上。如果中國超越一個科技水平下降的美國是沒有太大的意義的。

第三,政治和經濟上,中美正進入一個衝突的時代,我認為做為學者我們不應該隨波逐流,用七十年代的話說,我們應該反潮流,應該維護中美關係。如果政治家和公眾對這個問題沒有清醒的認識,我們更不應該糊塗,我們應該更加理智。

謝謝大家。

文中數據參考資料(按出現順序):

[1]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trade-china-huawei-analysis/huaweis-105-billion-business-at-stake-after-us-broadside-idUSKCN1SM123

[2] https://www.cnbc.com/2018/05/14/as-much-as-150-billion-annually-at-stake-us-tech-in-china-us-fight.html

[3] https://www.aaas.org/sites/default/files/2019-06/Disc-1.jpg

[4] https://www.datainnovation.org/2019/08/who-is-winning-the-ai-race-china-the-eu-or-the-united-states/

[5] https://ifr.org/downloads/press2018/Executive_Summary_WR_2018_Industrial_Robots.pdf

[6] https://ourworldindata.org/renewable-energy

[7] http://www.zhishifenzi.com/news/multiple/5878.html

[8] https://www.nsf.gov/statistics/2018/nsb20181/figures

"

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作者:黃亞生,MIT斯隆管理學院教授

來源:亞生看G2

微信平臺編輯:周悅

編者按

9月6日到7日,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的“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本篇文章是黃亞生教授出席論壇一個主題為“全球創新合作:挑戰對策”的單元所做的演講文稿。

在演講中,黃亞生教授探討了如果中美經濟、文化、教育脫鉤,對美國科技界所會產生的負面影響。事實上,黃亞生表示中美脫鉤會對兩國都產生嚴重負面影響。黃教授表示:“政治和經濟上,中美正進入一個衝突的時代,我認為做為學者我們不應該隨波逐流,用七十年代的話說,我們應該反潮流,應該維護中美關係。”

全文共3844字,閱讀時長約6分鐘。

以下為黃亞生教授“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的演講全文:

我今天會從四個方面討論一下如果中美經濟、文化、教育脫鉤,可能對美國科技界的影響。第一是從美國科技企業的營業模式的角度,第二個視角是從兩個國家對科技的支出的結構,第三是從科技成果的應用角度,第四是從人力資本角度。

我發言只討論對美國科技的影響。當然如果中美脫鉤也會對中美經濟和中國科技發展有影響,但我只有八分鐘時間,所以我只能討論一個題目。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黃亞生教授在“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上發言

圖片來源: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組委會

第一個視角是美國科技公司營業模式

科技企業之間的關係從來就是既有競爭,既有合作。比如,去年7月份,谷歌、臉書(Facebook)、微軟和推特(Twitter)聯合發佈了一項名為“數據傳輸計劃”的合作項目,旨在作為用戶跨平臺之間轉移數據的新方法。該合作項目可以讓互聯網用戶一鍵把其在一個平臺上的數據轉移到另一個平臺,比如照片、郵件、聯繫人和日曆等數據。

美國和中國科技企業之間的關係也是這樣的。拿高通和華為的關係來說,高通是唯一一個美國企業有能力做5G的,在這方面它和華為是競爭的關係。但是它的一個很大的客戶也恰恰是華為。在2018年,高通是華為第三大美國供應商,銷售達15.8億人民幣。華為的美國第一大的供應商是偉創力(Flex)(24.3億元人民幣),第二名是博通(Broadcom)(20.9億元人民幣)。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在2018年,高通是華為第三大美國供應商,銷售達15.8億人民幣

圖片來源:路透社

根據美國投行傑富瑞集團2018年發佈的報告,“美國科技公司每年會從中國獲得1000億到1500億美元的營業收入。蘋果公司、英特爾公司、微軟公司和高通公司都在這個16家科技公司組成的名單上,這16家美國科技公司每年從中國獲得的營業收入超過1055億美元,相當於這16家科技公司全部年營業收入的23%。如果算上惠普、戴爾等沒有單獨公佈其在中國營業收入的科技公司,那麼美國科技公司在華營業收入會達到1500億美元。”

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就意味著美國企業不可以和華為有任何的接觸和交流。比如高通不可以和華為進行任何有關5G交流。大家都知道5G是技術,它也是一個標準。高通不能和華為接觸也就是意味著高通不可以參與任何有關5G發展的過程和標準的制定,打擊了高通自己開發5G的能力。

第二個視角是美國科研經費投入

在過去十多年裡,美國聯邦政府的科研(R&D)經費一直沒有顯著增長。考慮到美國的通脹率,美國聯邦政府每年的科研經費投入其實是每年都在縮水的。而在聯邦經費數額沒有明顯增長的情況下,美國科研開支結構越來越單一,很多經費被集中到生物醫藥領域和幾個單獨領域,其他領域的聯邦科研經費受到了擠壓。比如在1980年代美國政府在生物醫藥領域和工程學科的開發經費是差不多的,但到了2018年美國在生物醫藥方面研究經費是工程領域的兩倍多。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美國聯邦科研經費很多經費被集中到生物醫藥領域和幾個單獨領域,其他領域的聯邦科研經費受到了擠壓

圖片來源:AAAS

從科研經費投入的領域來看,中美科研經費投入可以形成一定的互補。2016年,美國科研經費一共有5111億美元,而中國則是有4519億美元,兩個國家旗鼓相當,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的科研經費投入。美國聯邦政府科研經費分配是十分不平均的,同樣的現象一樣存在於私人企業的科研投入。而中國的科研經費的行業分佈相對更平均,可以和美國政府科研投入形成互補。

另外一個互補性來自於科研經費所關注的研究類型。根據經合組織的數據,中國的大部分經費都聚集在實驗類型的研究,更少聚焦基礎和應用研究。而美國實驗類型的研究經費比例比較低。也就是說中美科研投入已經形成了一個有機地基於合作的創新生態。切斷兩個國家的科研合作對兩國都會有很大損害。

第三個視角是科研成果應用

美國科技領域的一些科研成果在美國國內只有非常有限的應用,特別是材料、再生能源等等,但這些領域在中國卻反而有更多和更廣泛的應用。有些新藥在美國沒有很大的病人群體,但在中國有很多病人。中國對很多科技領域科研成果的應用對於美國對應領域的創新提供了市場,另外在中國應用發展也會進一步啟發美國創新。

中國人工智能(AI)發達是因為中國人工智能有大規模的應用。根據美國智庫“數據創新中心”的報告,與歐盟和美國相比,中國在人工智能的研發上雖然還有差距,但在人工智能科研成果落地應用上卻遙遙領先,有更多的企業應用人工智能現有技術。美國人工智能的研發需要中國的應用市場,而美國人工智能的應用也可以從中國的實踐中獲得啟發。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與歐盟和美國相比,中國在人工智能的研發上雖然還有差距,但在人工智能科研成果落地應用上卻遙遙領先

圖片來源:數據創新中心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依託中國的製造業市場,工業機器人技術在中國有著巨大的應用市場。中國2017年工業機器人的採購數量高居榜首,超過13萬臺,比二到五名的數量加起來都要多(韓國、日本、美國和德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以國內安裝的太陽能光伏的總髮電能力為標準,中國安裝的太陽能光伏板遠遠多於其他任何國家。

第四個視角是人力資本

美國科技領域的發展離不開美國頂尖的學術科研環境和人才。而其中,華人學者和人才對於美國學術科研成果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硬科學”領域。

今年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佈了125名新院士,100名是本土院士,25名是外籍院士,兩名中國籍科學家入選外籍院士,兩名美籍華裔入選本土院士。根據媒體“知識分子”的統計,截止2019年,歷史上共有107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本土院士或外籍院士。在歷史上所有美國國家科學院美籍華裔院士中,有26人有大陸背景。

根據統計,1995年到2015年期間,持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護照在美獲得科學和工程領域博士的人數遠遠高於其他國家人數,累計超過22萬人。在MIT,2018到2019學年,有2878名在校國際研究生,其中中國研究生佔比25.9%,有744人,是MIT國際研究生的第一來源國。第二名的印度只有309名MIT在讀研究生。

中國科學和工程領域的博士群體在讀期間可以為學校相關領域研究提供重要支持,而在畢業後也有很多留在美國推動相關領域的研究發展。美國學術界中的科學和工程領域目前活躍著超過十萬以上是在外國出生的,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學者。

在科學和工程學術領域,中美高校學者一直合作撰寫論文。在1995年,在科學和工程學術領域裡,中美合作撰寫論文的數量僅僅為1,112篇,到了2015年,這個數字上升到10,917篇,約佔美國科學和工程學術領域合作撰寫論文總數量的14%,約佔中國科學和工程學術領域和外國學者合作撰寫論文總數量的45%。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從撰寫學術論文的角度,中美科學和工程領域高校學者合作密切

圖片來源:NSF

對於美國科學和工程學術領域,“脫鉤”策略勢必會影響美國學術研究人才力量,中國留學生可能會減少,選擇留美的中國科學和工程博士可能也會減少,甚至在美華人學者都會被波及。這些都是對美國科研發展有著極大貢獻的群體。除此以外,中美高校間目前良好的合作環境也可能會被波及,甚至被破壞。這對於美國的學術科研環境都是不利的。

結語

最後我想講幾個觀點來結束我的發言。

第一,對美國科技的破壞實際上就是對世界科技的破壞,美國現在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科技體制,破壞了最強大的科技體制就是在壓抑全球科技發展的速度。美國發明瞭新藥同樣會幫助中國的病人,美國發明新的算法同樣會受益中國的企業和消費者。美國的引力波的發現同樣讓中國人認識到了宇宙的神奇。

很多國人喜歡特朗普因為他在毀滅美國。但從理智上,做為中國人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對特朗普破壞美國科技感到高興。

第二,中美脫鉤政策也會嚴重影響中國的科技發展,破壞美國的科技發展又會對中國科技發展的形成近一步的破壞。科學發展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而不是站在侏儒肩膀上。如果中國超越一個科技水平下降的美國是沒有太大的意義的。

第三,政治和經濟上,中美正進入一個衝突的時代,我認為做為學者我們不應該隨波逐流,用七十年代的話說,我們應該反潮流,應該維護中美關係。如果政治家和公眾對這個問題沒有清醒的認識,我們更不應該糊塗,我們應該更加理智。

謝謝大家。

文中數據參考資料(按出現順序):

[1]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trade-china-huawei-analysis/huaweis-105-billion-business-at-stake-after-us-broadside-idUSKCN1SM123

[2] https://www.cnbc.com/2018/05/14/as-much-as-150-billion-annually-at-stake-us-tech-in-china-us-fight.html

[3] https://www.aaas.org/sites/default/files/2019-06/Disc-1.jpg

[4] https://www.datainnovation.org/2019/08/who-is-winning-the-ai-race-china-the-eu-or-the-united-states/

[5] https://ifr.org/downloads/press2018/Executive_Summary_WR_2018_Industrial_Robots.pdf

[6] https://ourworldindata.org/renewable-energy

[7] http://www.zhishifenzi.com/news/multiple/5878.html

[8] https://www.nsf.gov/statistics/2018/nsb20181/figures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數字經濟智庫

"

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作者:黃亞生,MIT斯隆管理學院教授

來源:亞生看G2

微信平臺編輯:周悅

編者按

9月6日到7日,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的“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本篇文章是黃亞生教授出席論壇一個主題為“全球創新合作:挑戰對策”的單元所做的演講文稿。

在演講中,黃亞生教授探討了如果中美經濟、文化、教育脫鉤,對美國科技界所會產生的負面影響。事實上,黃亞生表示中美脫鉤會對兩國都產生嚴重負面影響。黃教授表示:“政治和經濟上,中美正進入一個衝突的時代,我認為做為學者我們不應該隨波逐流,用七十年代的話說,我們應該反潮流,應該維護中美關係。”

全文共3844字,閱讀時長約6分鐘。

以下為黃亞生教授“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的演講全文:

我今天會從四個方面討論一下如果中美經濟、文化、教育脫鉤,可能對美國科技界的影響。第一是從美國科技企業的營業模式的角度,第二個視角是從兩個國家對科技的支出的結構,第三是從科技成果的應用角度,第四是從人力資本角度。

我發言只討論對美國科技的影響。當然如果中美脫鉤也會對中美經濟和中國科技發展有影響,但我只有八分鐘時間,所以我只能討論一個題目。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黃亞生教授在“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上發言

圖片來源: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組委會

第一個視角是美國科技公司營業模式

科技企業之間的關係從來就是既有競爭,既有合作。比如,去年7月份,谷歌、臉書(Facebook)、微軟和推特(Twitter)聯合發佈了一項名為“數據傳輸計劃”的合作項目,旨在作為用戶跨平臺之間轉移數據的新方法。該合作項目可以讓互聯網用戶一鍵把其在一個平臺上的數據轉移到另一個平臺,比如照片、郵件、聯繫人和日曆等數據。

美國和中國科技企業之間的關係也是這樣的。拿高通和華為的關係來說,高通是唯一一個美國企業有能力做5G的,在這方面它和華為是競爭的關係。但是它的一個很大的客戶也恰恰是華為。在2018年,高通是華為第三大美國供應商,銷售達15.8億人民幣。華為的美國第一大的供應商是偉創力(Flex)(24.3億元人民幣),第二名是博通(Broadcom)(20.9億元人民幣)。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在2018年,高通是華為第三大美國供應商,銷售達15.8億人民幣

圖片來源:路透社

根據美國投行傑富瑞集團2018年發佈的報告,“美國科技公司每年會從中國獲得1000億到1500億美元的營業收入。蘋果公司、英特爾公司、微軟公司和高通公司都在這個16家科技公司組成的名單上,這16家美國科技公司每年從中國獲得的營業收入超過1055億美元,相當於這16家科技公司全部年營業收入的23%。如果算上惠普、戴爾等沒有單獨公佈其在中國營業收入的科技公司,那麼美國科技公司在華營業收入會達到1500億美元。”

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就意味著美國企業不可以和華為有任何的接觸和交流。比如高通不可以和華為進行任何有關5G交流。大家都知道5G是技術,它也是一個標準。高通不能和華為接觸也就是意味著高通不可以參與任何有關5G發展的過程和標準的制定,打擊了高通自己開發5G的能力。

第二個視角是美國科研經費投入

在過去十多年裡,美國聯邦政府的科研(R&D)經費一直沒有顯著增長。考慮到美國的通脹率,美國聯邦政府每年的科研經費投入其實是每年都在縮水的。而在聯邦經費數額沒有明顯增長的情況下,美國科研開支結構越來越單一,很多經費被集中到生物醫藥領域和幾個單獨領域,其他領域的聯邦科研經費受到了擠壓。比如在1980年代美國政府在生物醫藥領域和工程學科的開發經費是差不多的,但到了2018年美國在生物醫藥方面研究經費是工程領域的兩倍多。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美國聯邦科研經費很多經費被集中到生物醫藥領域和幾個單獨領域,其他領域的聯邦科研經費受到了擠壓

圖片來源:AAAS

從科研經費投入的領域來看,中美科研經費投入可以形成一定的互補。2016年,美國科研經費一共有5111億美元,而中國則是有4519億美元,兩個國家旗鼓相當,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的科研經費投入。美國聯邦政府科研經費分配是十分不平均的,同樣的現象一樣存在於私人企業的科研投入。而中國的科研經費的行業分佈相對更平均,可以和美國政府科研投入形成互補。

另外一個互補性來自於科研經費所關注的研究類型。根據經合組織的數據,中國的大部分經費都聚集在實驗類型的研究,更少聚焦基礎和應用研究。而美國實驗類型的研究經費比例比較低。也就是說中美科研投入已經形成了一個有機地基於合作的創新生態。切斷兩個國家的科研合作對兩國都會有很大損害。

第三個視角是科研成果應用

美國科技領域的一些科研成果在美國國內只有非常有限的應用,特別是材料、再生能源等等,但這些領域在中國卻反而有更多和更廣泛的應用。有些新藥在美國沒有很大的病人群體,但在中國有很多病人。中國對很多科技領域科研成果的應用對於美國對應領域的創新提供了市場,另外在中國應用發展也會進一步啟發美國創新。

中國人工智能(AI)發達是因為中國人工智能有大規模的應用。根據美國智庫“數據創新中心”的報告,與歐盟和美國相比,中國在人工智能的研發上雖然還有差距,但在人工智能科研成果落地應用上卻遙遙領先,有更多的企業應用人工智能現有技術。美國人工智能的研發需要中國的應用市場,而美國人工智能的應用也可以從中國的實踐中獲得啟發。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與歐盟和美國相比,中國在人工智能的研發上雖然還有差距,但在人工智能科研成果落地應用上卻遙遙領先

圖片來源:數據創新中心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依託中國的製造業市場,工業機器人技術在中國有著巨大的應用市場。中國2017年工業機器人的採購數量高居榜首,超過13萬臺,比二到五名的數量加起來都要多(韓國、日本、美國和德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以國內安裝的太陽能光伏的總髮電能力為標準,中國安裝的太陽能光伏板遠遠多於其他任何國家。

第四個視角是人力資本

美國科技領域的發展離不開美國頂尖的學術科研環境和人才。而其中,華人學者和人才對於美國學術科研成果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硬科學”領域。

今年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佈了125名新院士,100名是本土院士,25名是外籍院士,兩名中國籍科學家入選外籍院士,兩名美籍華裔入選本土院士。根據媒體“知識分子”的統計,截止2019年,歷史上共有107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本土院士或外籍院士。在歷史上所有美國國家科學院美籍華裔院士中,有26人有大陸背景。

根據統計,1995年到2015年期間,持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護照在美獲得科學和工程領域博士的人數遠遠高於其他國家人數,累計超過22萬人。在MIT,2018到2019學年,有2878名在校國際研究生,其中中國研究生佔比25.9%,有744人,是MIT國際研究生的第一來源國。第二名的印度只有309名MIT在讀研究生。

中國科學和工程領域的博士群體在讀期間可以為學校相關領域研究提供重要支持,而在畢業後也有很多留在美國推動相關領域的研究發展。美國學術界中的科學和工程領域目前活躍著超過十萬以上是在外國出生的,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學者。

在科學和工程學術領域,中美高校學者一直合作撰寫論文。在1995年,在科學和工程學術領域裡,中美合作撰寫論文的數量僅僅為1,112篇,到了2015年,這個數字上升到10,917篇,約佔美國科學和工程學術領域合作撰寫論文總數量的14%,約佔中國科學和工程學術領域和外國學者合作撰寫論文總數量的45%。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從撰寫學術論文的角度,中美科學和工程領域高校學者合作密切

圖片來源:NSF

對於美國科學和工程學術領域,“脫鉤”策略勢必會影響美國學術研究人才力量,中國留學生可能會減少,選擇留美的中國科學和工程博士可能也會減少,甚至在美華人學者都會被波及。這些都是對美國科研發展有著極大貢獻的群體。除此以外,中美高校間目前良好的合作環境也可能會被波及,甚至被破壞。這對於美國的學術科研環境都是不利的。

結語

最後我想講幾個觀點來結束我的發言。

第一,對美國科技的破壞實際上就是對世界科技的破壞,美國現在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科技體制,破壞了最強大的科技體制就是在壓抑全球科技發展的速度。美國發明瞭新藥同樣會幫助中國的病人,美國發明新的算法同樣會受益中國的企業和消費者。美國的引力波的發現同樣讓中國人認識到了宇宙的神奇。

很多國人喜歡特朗普因為他在毀滅美國。但從理智上,做為中國人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對特朗普破壞美國科技感到高興。

第二,中美脫鉤政策也會嚴重影響中國的科技發展,破壞美國的科技發展又會對中國科技發展的形成近一步的破壞。科學發展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而不是站在侏儒肩膀上。如果中國超越一個科技水平下降的美國是沒有太大的意義的。

第三,政治和經濟上,中美正進入一個衝突的時代,我認為做為學者我們不應該隨波逐流,用七十年代的話說,我們應該反潮流,應該維護中美關係。如果政治家和公眾對這個問題沒有清醒的認識,我們更不應該糊塗,我們應該更加理智。

謝謝大家。

文中數據參考資料(按出現順序):

[1]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trade-china-huawei-analysis/huaweis-105-billion-business-at-stake-after-us-broadside-idUSKCN1SM123

[2] https://www.cnbc.com/2018/05/14/as-much-as-150-billion-annually-at-stake-us-tech-in-china-us-fight.html

[3] https://www.aaas.org/sites/default/files/2019-06/Disc-1.jpg

[4] https://www.datainnovation.org/2019/08/who-is-winning-the-ai-race-china-the-eu-or-the-united-states/

[5] https://ifr.org/downloads/press2018/Executive_Summary_WR_2018_Industrial_Robots.pdf

[6] https://ourworldindata.org/renewable-energy

[7] http://www.zhishifenzi.com/news/multiple/5878.html

[8] https://www.nsf.gov/statistics/2018/nsb20181/figures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數字經濟智庫

「中美研究」黃亞生:中美“脫鉤”對美國科技領域可能造成的影響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