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美股齊跌 “再通脹交易”或暫時落幕

美股 美國 銀行 經濟 攜景財富網 2017-04-21

2017年初我們曾看到過這樣的景象:美聯儲兩次加息,美元攀登至14年高峰,美國股市創下紀錄高位,而全球各國公債收益率曲線變陡,惠及銀行和金融類股。

而現在,股票、債券收益率和美元在下跌, 收益率曲線在趨平,在2016年出現的、本應標誌著全球市場轉折點的"通貨再膨脹"交易,正在消退。

週三道指再次收跌,兩日累計收跌兩百餘點至兩個月低點,VIX指數跳升。美元今年迄今累計貶值2.5%(但自美國大選以來依然累計升值2%);美國銀行類股較2月高點下跌了10%(但美國大選以來仍累計上漲20%)。

高盛在週三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有三大因素導致其改變心意:首先,全球經濟加速增長,這可能會降低美國經濟的突出表現;其次,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渴望通過口頭言論打壓美元;最後,美聯儲(FED)焦點轉向削減4.5萬億美元資產負債表--高盛策略師認為這已經令美聯儲官員弱化其鷹派言論。

特朗普意外當選總統後,本該出臺一系列減稅、放鬆銀行業監管和財政刺激措施,從而促進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增長。但是隨著共和黨醫改計劃胎死腹中,稅改計劃的延遲,地緣政治危機又在轉移著總統和國會的注意力,投資者開始懷疑特朗普政府能否執行大選時的政策承諾。

Variant Perception Research的創始人之一Jonathan Tepper稱,"這肯定不會支持特朗普再通脹的發生。一些調查數據雖然強勁並且觸及數年高位,但實質性數據卻並不強。"

雖然美國大選後行情持續爆發後以來,美國"軟數據"持續攀升在高位,暗示"硬數據"(實際經濟數據)走勢卻出現分化現象,美國經濟增長明顯放緩且全球通脹顯現趨平跡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