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簡約課堂,才是最有效率的!

美的 教育 談文化論教育 2017-06-11

教學:簡約課堂,才是最有效率的!簡單的才是美麗的,這是自然界的普遍規律,也是人類最普遍的審美觀。只有追求把課上得“簡單”的教師,才是有前途的教師。

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之初,諸如“表演性”“熱鬧性”“活動性”的課十分流行,尤其是所謂的“公開課”“比賽課”,更是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把原本簡單的課變成複雜的課,將學生本可一目瞭然的結論性知識,硬是插入“討論”這一“時尚元素”。這正應了某學者的一句話,“什麼是教師,就是把簡單的東西往復雜裡講的就是教師”。為此,我們得共同重溫自然美的第一原則,那就是“簡單的才是美麗的”。一節好課、一節高效的課、一節給人以美的享受的課,一定是一節簡約的課。

可以說,判斷一位教師教學前途的大小,可以用一個字來衡量,那就是“簡”。如果一節課需要教師講的內容越來越少,教師在課堂上需要說的話越來越少,需要教師“教”的學生越來越少,那麼這樣的課就是簡約的課,就是好課,這樣的教師離“教學能手”就只有一步之遙了。如果一位教師的教學不是越來越簡單而是越來越複雜,那這位教師離變成“庸師”就不會太遠了。

實現“簡約課堂原則”有以下幾個主要途徑:

一是教學目標簡約。

教學目標明確具體,重點突出,每節課集中力量解決一至兩個重點知識。教學過程沒有面面俱到、平均用力之嫌。

二是教學程序簡約。

教學程序簡單明瞭,沒有人為的複雜化,各教程之間銜接順滑,過渡自然流暢。

教學:簡約課堂,才是最有效率的!三是指令清晰完整。

教師課堂指令完整明晰,每個時段學生對自己要完成的任務很明確,師生配合默契。

四是時間結構合理。

教師的講授時間、學生的課堂練習時間、學習同伴互助時間、師生交流時間等,能夠與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相符合。在課堂時間結構上,儘量用好專家研究的、經過一線教師檢驗的“師生最佳課堂時間比4:5”這一成果,但要靈活應用,不可呆板迷信。

五是善於歸納濃縮。

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一節課留給學生的是程序化、問題化、公式化、口訣化、技巧化的知識,是科學的學習方法,要幫助學生把書讀“薄”。

貫徹簡約課堂原則,應注意簡約不等於簡單,那種上課“隨便講幾句”,放任學生漫無目的地“自由學習”的課堂是低效的課堂,這樣的教師是不負責任的、不合格的教師。

教學:簡約課堂,才是最有效率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