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要馬雲“三顧茅廬”才出山的女人,需要什麼樣的經歷和才華?

馬雲背後操盤女神:掌握百億財富,吃苦耐勞成就“女版巴菲特”

追風的女兒

如果說成功有什麼祕訣的話,那就是永遠保持奔跑的姿勢。

最近的熱播劇《都挺好》中,蘇明玉在大學裡廢寢忘食地讀書,工作後又把通宵加班當做家常便飯,最終收穫了事業的成功。

和蘇明玉一樣,李穎的前半生也一直在追風狂奔。

李穎自小在深圳長大,上學期間無論在哪一所學校,都是bug一樣的存在。她在國內經常跳級,到美國後只上了半年時間就從初中跳到高中,最後升入大學時只有17歲。

因為成績異常出類拔萃,她收到了很多大學的offer,其中不乏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等名校。

在麻省理工,李穎僅用了3年的時間就拿到了兩個學士學位、一個碩士學位,而其他人至少要花6年左右的時間才能拿到這些成績。因此,她得到一個稱號:風一樣的女子。

在接受福布斯中文網的採訪時,她這樣解鎖自己的祕訣:

“在麻省有一句老話:學業、睡眠和社交圈,你只能選擇兩樣(AtMIT, you have to pick two:work, sleep, or a social life),我選擇了犧牲睡眠。”

馬雲背後操盤女神:掌握百億財富,吃苦耐勞成就“女版巴菲特”

當別人在玩的時,她在學習;當別人睡覺時,她在學習;當別人談戀愛時,她還在學習……

就這樣,當她20歲畢業時,她身上帶著3個學位:計算機科學學士、經濟學學士和電子工程及計算機科學碩士。

魯迅說過:“哪裡有什麼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寫作上了。”世界上根本沒有天才,只有當我們都在睡覺時仍然在挑燈夜戰、鑿壁借光的有志者。

反觀我們當下的年輕人,20歲時都在幹什麼呢?在打遊戲混日子?在談戀愛消磨青春?還是在網絡上當鍵盤俠?

大學畢業後,李穎順利進入了畢業生夢寐以求的企業——麥肯錫。

年僅20歲的她必須學會在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中游刃有餘,所以她買了很多黑色、深藍色的衣服。“希望自己看起來越老越好,至少要像30歲。”

當朋友們以為她會在麥肯錫待上很久的時候,她又以“驚人”的速度轉換著工作平臺,10年裡先後輾轉四家知名投行,平均每家公司只待兩年半時間:

2000年6月-2002年7月,麥肯錫管理顧問;

2002年7月-2004年12月,Ikanos市場及營銷總監;

2004年1月-2005年12月,UT斯達康副總經理;

2006年1月-2009年11月,KPCB全球最年輕合夥人;

她說:“我也不希望自己這麼累,但是趁著還年輕,想多積累點經驗。”

在這樣追風趕月的節奏中,李穎迅速成長,積累了讓所有華爾街人羨慕的經驗。

馬雲背後操盤女神:掌握百億財富,吃苦耐勞成就“女版巴菲特”

“女版巴菲特”

坊間傳言,馬雲為邀請李穎出山,上演了一個現代版的“三顧茅廬”。

2009年,在杭州西湖一條遊船上,馬雲和虞鋒談妥了建立雲鋒基金的框架。2000年4月,彙集史玉柱、郭廣昌、劉永好等豪華陣容的雲鋒基金正式成立,當時馬雲就已經物色好了董事總經理的人選——李穎。

因為霸氣的個人履歷,李穎讓馬雲不惜三次飛赴硅谷。最後一次,他大聲說道:“我們投公司的時候,如果這個公司雲鋒基金不能給他們帶來價值,我們就不會投。”

此話一出,驚得李穎說不出話來,這和她以往在投行的理念完全不同。

最終她出任雲峰基金董事總經理,負責基金在高科技、新能源等領域的投資。

從此,她的頭頂又多了一個光環:馬雲的幕後操盤手。

雲鋒基金首期規模高達100億,一路擴張後發展到數百億,這意味著李穎手握一筆富可敵國的財富。

這些年,她揮舞著人民幣投資了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圓通快遞、全峰快遞、華誼兄弟、大麥、搜狗、華大基因、韓都衣舍,成績相當漂亮。

公開資料顯示,雲鋒基金投資回報遠超行業均值。在雲鋒一期基金中,投出37.3億元,回收高達160.8億,淨賺120多億。

所以,李穎在圈子裡又得到了另一個稱呼:女版巴菲特。

寧靜致遠的中式傳統女人

馬雲背後操盤女神:掌握百億財富,吃苦耐勞成就“女版巴菲特”

李穎出身於“世界客都”梅縣,是地道的客家人,血液裡流淌著吃苦耐勞、耕讀傳家的客家傳統精神。

雖然她的身價高得嚇人,雖然她集美貌與才華於一體,但她很少在媒體面前發聲。

在為數不多的一次接受福布斯的採訪中,她毫不避諱地說自己是個很傳統的中國女人,她的家庭十分保守,即使在美國生活多年,受到的也是傳統的中式教育。

“5年來,我熱心禪修,經常和朋友一起研究有機食品。也會經常請一些資深的人來講心靈、情緒、哲學和國學方面的話題,我覺得目前對我來說,是很受益的。”

馬雲背後操盤女神:掌握百億財富,吃苦耐勞成就“女版巴菲特”

從這個角度講,她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一直堅守中式文化的本體,自律、拼搏,寧靜而致遠,最終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這些素質在她的投資生涯中發揮出巨大優勢,她這樣總結自己的經驗:

“事實證明,很多事情不能操之過急,積累、沉澱,在合適的機會做適合的事情。”

在投資界,她的偶像是巴菲特,“我希望自己三四十年後還能像他們一樣活躍在投資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