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螞蟻 大象 體育 蟋蟀 蝴蝶 笨龍哥的小酌 2019-07-26
"

真正厲害的人有著“受過教育”的思維方式。

我們中的很多人,花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在學校裡學習、接受教育,到底是為什麼?知識、名聲、樂趣,還是為了教育所能帶來的金錢、地位?

或者,除了這些,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讓教育改變你的大腦。今天笨龍要說的是想成為厲害的人應該有的思維方式。

"

真正厲害的人有著“受過教育”的思維方式。

我們中的很多人,花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在學校裡學習、接受教育,到底是為什麼?知識、名聲、樂趣,還是為了教育所能帶來的金錢、地位?

或者,除了這些,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讓教育改變你的大腦。今天笨龍要說的是想成為厲害的人應該有的思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用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方法二,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用“點線面體”思考)。

你常常會想,為什麼面對同樣的問題,自己做了很多分析思考,卻總是感覺在“迷宮”裡,沒有頭緒、非常片面,無力突圍?

而那些厲害的人,卻能一下看透?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想突破,而是不知如何才能有效如破,所以一直都在繞圈兒。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缺乏升維思考。

什麼是升維思考?

它是跳出眼前問題的限制與常規解法,變換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之道的思維方式。

這個定義聽起來還是有些抽象,如果換個更易懂的解釋就是: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行為會與螞蟻非常相像。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螞蟻的行動一直都被束縛在“只有前後和左右”的二維世界裡。因此,如果它看到周圍有一圈牆壁,它就會不斷重複在牆壁裡打轉兒的動作。

而那些擁有升維思考力的人,則更像是蟈蟈。因為蟈蟈能在必要的時候做出“跳躍”這個動作,因此能夠縱身一跳,跳出這個只有“前後左右”的二維世界,往來於存在著“上下”的三維世界與二維世界之間。

其實,升維思考這個能力與“跳躍”這個動作非常相似,它會帶我們走出原本狹小的空間,幫我們徹底的解決問題。

那如果一個人缺乏升維思考,他在行為上會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表現1:只關注具體行為的改變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關注點永遠都集中在具體行為的改變上。

例如:

對於遲到、拖延、無法吃早餐、無法早起、無法早睡、無法堅持運動等問題,他思考的永遠都是如何去打卡,如何在行動上做到自律和堅持,卻不曾想過自己為什麼總是遲到、或者為什麼總是拖延。

"

真正厲害的人有著“受過教育”的思維方式。

我們中的很多人,花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在學校裡學習、接受教育,到底是為什麼?知識、名聲、樂趣,還是為了教育所能帶來的金錢、地位?

或者,除了這些,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讓教育改變你的大腦。今天笨龍要說的是想成為厲害的人應該有的思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用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方法二,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用“點線面體”思考)。

你常常會想,為什麼面對同樣的問題,自己做了很多分析思考,卻總是感覺在“迷宮”裡,沒有頭緒、非常片面,無力突圍?

而那些厲害的人,卻能一下看透?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想突破,而是不知如何才能有效如破,所以一直都在繞圈兒。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缺乏升維思考。

什麼是升維思考?

它是跳出眼前問題的限制與常規解法,變換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之道的思維方式。

這個定義聽起來還是有些抽象,如果換個更易懂的解釋就是: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行為會與螞蟻非常相像。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螞蟻的行動一直都被束縛在“只有前後和左右”的二維世界裡。因此,如果它看到周圍有一圈牆壁,它就會不斷重複在牆壁裡打轉兒的動作。

而那些擁有升維思考力的人,則更像是蟈蟈。因為蟈蟈能在必要的時候做出“跳躍”這個動作,因此能夠縱身一跳,跳出這個只有“前後左右”的二維世界,往來於存在著“上下”的三維世界與二維世界之間。

其實,升維思考這個能力與“跳躍”這個動作非常相似,它會帶我們走出原本狹小的空間,幫我們徹底的解決問題。

那如果一個人缺乏升維思考,他在行為上會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表現1:只關注具體行為的改變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關注點永遠都集中在具體行為的改變上。

例如:

對於遲到、拖延、無法吃早餐、無法早起、無法早睡、無法堅持運動等問題,他思考的永遠都是如何去打卡,如何在行動上做到自律和堅持,卻不曾想過自己為什麼總是遲到、或者為什麼總是拖延。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對部分人而言,督促並要求自己做出具體行為的改變,的確能幫助養成相應習慣。但是,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就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所以,半途而廢、無功而返就是非常司空見慣了。

表現2: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因為只能看到“前後”和“左右”,螞蟻就只能注意到離自己並不遠的蟈蟈、蟋蟀和蝴蝶,但卻無法發現比自己高大很多倍的大象其實正在接近。所以當大象向著它走來時,螞蟻自然無從躲避。但如果螞蟻擁有了更高維度的視角,就能夠發現大象的存在,自然也就擁有了迅速逃離那片危險區域的機會,從而獲得生機。

所以,如果沒有了升維思考力,找到的答案就會侷限於眼前問題的所在維度,從而忽略了更高維度的存在,最終導致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既然升維思考對分析問題如此重要,那我們又該如何訓練這種能力呢?

"

真正厲害的人有著“受過教育”的思維方式。

我們中的很多人,花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在學校裡學習、接受教育,到底是為什麼?知識、名聲、樂趣,還是為了教育所能帶來的金錢、地位?

或者,除了這些,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讓教育改變你的大腦。今天笨龍要說的是想成為厲害的人應該有的思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用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方法二,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用“點線面體”思考)。

你常常會想,為什麼面對同樣的問題,自己做了很多分析思考,卻總是感覺在“迷宮”裡,沒有頭緒、非常片面,無力突圍?

而那些厲害的人,卻能一下看透?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想突破,而是不知如何才能有效如破,所以一直都在繞圈兒。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缺乏升維思考。

什麼是升維思考?

它是跳出眼前問題的限制與常規解法,變換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之道的思維方式。

這個定義聽起來還是有些抽象,如果換個更易懂的解釋就是: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行為會與螞蟻非常相像。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螞蟻的行動一直都被束縛在“只有前後和左右”的二維世界裡。因此,如果它看到周圍有一圈牆壁,它就會不斷重複在牆壁裡打轉兒的動作。

而那些擁有升維思考力的人,則更像是蟈蟈。因為蟈蟈能在必要的時候做出“跳躍”這個動作,因此能夠縱身一跳,跳出這個只有“前後左右”的二維世界,往來於存在著“上下”的三維世界與二維世界之間。

其實,升維思考這個能力與“跳躍”這個動作非常相似,它會帶我們走出原本狹小的空間,幫我們徹底的解決問題。

那如果一個人缺乏升維思考,他在行為上會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表現1:只關注具體行為的改變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關注點永遠都集中在具體行為的改變上。

例如:

對於遲到、拖延、無法吃早餐、無法早起、無法早睡、無法堅持運動等問題,他思考的永遠都是如何去打卡,如何在行動上做到自律和堅持,卻不曾想過自己為什麼總是遲到、或者為什麼總是拖延。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對部分人而言,督促並要求自己做出具體行為的改變,的確能幫助養成相應習慣。但是,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就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所以,半途而廢、無功而返就是非常司空見慣了。

表現2: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因為只能看到“前後”和“左右”,螞蟻就只能注意到離自己並不遠的蟈蟈、蟋蟀和蝴蝶,但卻無法發現比自己高大很多倍的大象其實正在接近。所以當大象向著它走來時,螞蟻自然無從躲避。但如果螞蟻擁有了更高維度的視角,就能夠發現大象的存在,自然也就擁有了迅速逃離那片危險區域的機會,從而獲得生機。

所以,如果沒有了升維思考力,找到的答案就會侷限於眼前問題的所在維度,從而忽略了更高維度的存在,最終導致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既然升維思考對分析問題如此重要,那我們又該如何訓練這種能力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

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你認為生活本身非常有趣,那你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相反,如果你認為生活很無聊,那你又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

我相信,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一定非常不同。

為什麼?

因為,真正能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

真正厲害的人有著“受過教育”的思維方式。

我們中的很多人,花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在學校裡學習、接受教育,到底是為什麼?知識、名聲、樂趣,還是為了教育所能帶來的金錢、地位?

或者,除了這些,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讓教育改變你的大腦。今天笨龍要說的是想成為厲害的人應該有的思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用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方法二,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用“點線面體”思考)。

你常常會想,為什麼面對同樣的問題,自己做了很多分析思考,卻總是感覺在“迷宮”裡,沒有頭緒、非常片面,無力突圍?

而那些厲害的人,卻能一下看透?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想突破,而是不知如何才能有效如破,所以一直都在繞圈兒。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缺乏升維思考。

什麼是升維思考?

它是跳出眼前問題的限制與常規解法,變換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之道的思維方式。

這個定義聽起來還是有些抽象,如果換個更易懂的解釋就是: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行為會與螞蟻非常相像。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螞蟻的行動一直都被束縛在“只有前後和左右”的二維世界裡。因此,如果它看到周圍有一圈牆壁,它就會不斷重複在牆壁裡打轉兒的動作。

而那些擁有升維思考力的人,則更像是蟈蟈。因為蟈蟈能在必要的時候做出“跳躍”這個動作,因此能夠縱身一跳,跳出這個只有“前後左右”的二維世界,往來於存在著“上下”的三維世界與二維世界之間。

其實,升維思考這個能力與“跳躍”這個動作非常相似,它會帶我們走出原本狹小的空間,幫我們徹底的解決問題。

那如果一個人缺乏升維思考,他在行為上會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表現1:只關注具體行為的改變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關注點永遠都集中在具體行為的改變上。

例如:

對於遲到、拖延、無法吃早餐、無法早起、無法早睡、無法堅持運動等問題,他思考的永遠都是如何去打卡,如何在行動上做到自律和堅持,卻不曾想過自己為什麼總是遲到、或者為什麼總是拖延。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對部分人而言,督促並要求自己做出具體行為的改變,的確能幫助養成相應習慣。但是,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就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所以,半途而廢、無功而返就是非常司空見慣了。

表現2: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因為只能看到“前後”和“左右”,螞蟻就只能注意到離自己並不遠的蟈蟈、蟋蟀和蝴蝶,但卻無法發現比自己高大很多倍的大象其實正在接近。所以當大象向著它走來時,螞蟻自然無從躲避。但如果螞蟻擁有了更高維度的視角,就能夠發現大象的存在,自然也就擁有了迅速逃離那片危險區域的機會,從而獲得生機。

所以,如果沒有了升維思考力,找到的答案就會侷限於眼前問題的所在維度,從而忽略了更高維度的存在,最終導致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既然升維思考對分析問題如此重要,那我們又該如何訓練這種能力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

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你認為生活本身非常有趣,那你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相反,如果你認為生活很無聊,那你又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

我相信,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一定非常不同。

為什麼?

因為,真正能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這幅圖是由NLP(神經語言程序)大師羅伯特·迪爾茨提出的名為“邏輯層次”的理論。

從這幅圖中,我們可以看到:

願景層是最高層,它是超越身份的,是關於我們想要實現怎樣的人生,或者說是關於我們的人生使命的(Calling)。

身份層是關於“我是誰”的。

價值觀層是關於“什麼是重要的?以及為什麼?”的。

能力層是關於我的能力的,包括狀態、策略和處世模式。

行為層則是關於我做什麼或者我已經做了什麼的,具體的行動步驟和行為。

而最低一層的環境層則是指我所處的環境究竟是怎麼樣的。

根據羅伯特·迪爾茨的這套“邏輯層次”理論,當我們想要去改變較低層次時,通過改變更高一層往往更加有效。同時,當我們在思考低層次的習慣時,我們也不該忘了還得去更高層級看看導致低層次習慣發生的根本原因。

因為,高的層次總是在不可避免的驅動著低的層次。所以,當一個變化在高的層次發生(比如“你認為生活本身很有趣”),它往往就會影響到低層次的行為變化(比如:你會把一下午的時光用在一個愛好上)。

相反,如果我們只在低層次上做出改變,而高層次的意識卻沒有發生變化的話,低層次上的改變常常是難以持久的。

舉例來說,

如果我們質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好女兒或好兒子,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這是一個“身份”層次的問題。

因此我們可以試著站到更高一層的“願景”層去看看。在我們的願景中,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的?“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一種具體的形象?然後我們可以試著將它具象的描畫出來,這樣我們就能輕易的回答出存在於“身份”層面的問題了。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每週給父母打3次電話;每年給父母過生日,生日時有生日禮物,且帶父母出去吃大餐;每年帶父母出去旅行一次。

反觀自身,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哪裡做得很好,而哪裡又做的不夠。於是就會根據我們的願景去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實現想要成為一個“好女兒/好兒子”的身份。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不讓父母生氣,有矛盾時通過柔和的方式解決,而不是硬碰硬。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與情緒健康,遇到問題時及時解決。

那麼,我們的行動自然又會有所不同。

"

真正厲害的人有著“受過教育”的思維方式。

我們中的很多人,花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在學校裡學習、接受教育,到底是為什麼?知識、名聲、樂趣,還是為了教育所能帶來的金錢、地位?

或者,除了這些,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讓教育改變你的大腦。今天笨龍要說的是想成為厲害的人應該有的思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用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方法二,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用“點線面體”思考)。

你常常會想,為什麼面對同樣的問題,自己做了很多分析思考,卻總是感覺在“迷宮”裡,沒有頭緒、非常片面,無力突圍?

而那些厲害的人,卻能一下看透?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想突破,而是不知如何才能有效如破,所以一直都在繞圈兒。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缺乏升維思考。

什麼是升維思考?

它是跳出眼前問題的限制與常規解法,變換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之道的思維方式。

這個定義聽起來還是有些抽象,如果換個更易懂的解釋就是: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行為會與螞蟻非常相像。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螞蟻的行動一直都被束縛在“只有前後和左右”的二維世界裡。因此,如果它看到周圍有一圈牆壁,它就會不斷重複在牆壁裡打轉兒的動作。

而那些擁有升維思考力的人,則更像是蟈蟈。因為蟈蟈能在必要的時候做出“跳躍”這個動作,因此能夠縱身一跳,跳出這個只有“前後左右”的二維世界,往來於存在著“上下”的三維世界與二維世界之間。

其實,升維思考這個能力與“跳躍”這個動作非常相似,它會帶我們走出原本狹小的空間,幫我們徹底的解決問題。

那如果一個人缺乏升維思考,他在行為上會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表現1:只關注具體行為的改變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關注點永遠都集中在具體行為的改變上。

例如:

對於遲到、拖延、無法吃早餐、無法早起、無法早睡、無法堅持運動等問題,他思考的永遠都是如何去打卡,如何在行動上做到自律和堅持,卻不曾想過自己為什麼總是遲到、或者為什麼總是拖延。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對部分人而言,督促並要求自己做出具體行為的改變,的確能幫助養成相應習慣。但是,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就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所以,半途而廢、無功而返就是非常司空見慣了。

表現2: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因為只能看到“前後”和“左右”,螞蟻就只能注意到離自己並不遠的蟈蟈、蟋蟀和蝴蝶,但卻無法發現比自己高大很多倍的大象其實正在接近。所以當大象向著它走來時,螞蟻自然無從躲避。但如果螞蟻擁有了更高維度的視角,就能夠發現大象的存在,自然也就擁有了迅速逃離那片危險區域的機會,從而獲得生機。

所以,如果沒有了升維思考力,找到的答案就會侷限於眼前問題的所在維度,從而忽略了更高維度的存在,最終導致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既然升維思考對分析問題如此重要,那我們又該如何訓練這種能力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

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你認為生活本身非常有趣,那你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相反,如果你認為生活很無聊,那你又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

我相信,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一定非常不同。

為什麼?

因為,真正能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這幅圖是由NLP(神經語言程序)大師羅伯特·迪爾茨提出的名為“邏輯層次”的理論。

從這幅圖中,我們可以看到:

願景層是最高層,它是超越身份的,是關於我們想要實現怎樣的人生,或者說是關於我們的人生使命的(Calling)。

身份層是關於“我是誰”的。

價值觀層是關於“什麼是重要的?以及為什麼?”的。

能力層是關於我的能力的,包括狀態、策略和處世模式。

行為層則是關於我做什麼或者我已經做了什麼的,具體的行動步驟和行為。

而最低一層的環境層則是指我所處的環境究竟是怎麼樣的。

根據羅伯特·迪爾茨的這套“邏輯層次”理論,當我們想要去改變較低層次時,通過改變更高一層往往更加有效。同時,當我們在思考低層次的習慣時,我們也不該忘了還得去更高層級看看導致低層次習慣發生的根本原因。

因為,高的層次總是在不可避免的驅動著低的層次。所以,當一個變化在高的層次發生(比如“你認為生活本身很有趣”),它往往就會影響到低層次的行為變化(比如:你會把一下午的時光用在一個愛好上)。

相反,如果我們只在低層次上做出改變,而高層次的意識卻沒有發生變化的話,低層次上的改變常常是難以持久的。

舉例來說,

如果我們質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好女兒或好兒子,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這是一個“身份”層次的問題。

因此我們可以試著站到更高一層的“願景”層去看看。在我們的願景中,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的?“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一種具體的形象?然後我們可以試著將它具象的描畫出來,這樣我們就能輕易的回答出存在於“身份”層面的問題了。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每週給父母打3次電話;每年給父母過生日,生日時有生日禮物,且帶父母出去吃大餐;每年帶父母出去旅行一次。

反觀自身,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哪裡做得很好,而哪裡又做的不夠。於是就會根據我們的願景去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實現想要成為一個“好女兒/好兒子”的身份。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不讓父母生氣,有矛盾時通過柔和的方式解決,而不是硬碰硬。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與情緒健康,遇到問題時及時解決。

那麼,我們的行動自然又會有所不同。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事實上,邏輯層次這套升維思考的方法不僅能夠用在個人上,還能運用在企業上。

以微軟和蘋果公司為例,上世紀70年代,那時的家用電腦是沒有市場的,當時世界上第二大電腦公司美國數字設備公司的CEO肯·奧爾森公開說,有什麼理由需要每個人家裡都有一臺電腦?

但正是在那樣的環境下,蓋茨建立了微軟,喬布斯建立了蘋果公司。他們沒有侷限在現有的環境,沒有侷限在眼前的問題。相反,他們相信,可以製造出滿足用戶未來需求的產品。正是這樣一種願景,讓微軟和蘋果誕生了,並走向了成功的未來。

在大家都以現有“環境”來進行決策的時候,蓋茨和喬布斯沒有停留在這一層次,相反,他們跳到了更高的“願景”層,並通過對“願景”的展望,找到了微軟和蘋果的未來之路。

看到這裡,相信你一定已經理解了我在之前所說的那段話: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則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打卡”這個方法雖然盛行,但很多人依然會在中途放棄,或是在打卡結束後就立刻被打回原形的根本原因。

因為,真正能夠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方法二、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

讓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用6根火柴棒拼出4個正三角形?

如果侷限在平面思考,那這道題就是無解的。而如果我們能將思考從平面擴展到“立體”,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即用6根火柴棒拼出一個三角錐,也就是4個正三角形。

"

真正厲害的人有著“受過教育”的思維方式。

我們中的很多人,花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在學校裡學習、接受教育,到底是為什麼?知識、名聲、樂趣,還是為了教育所能帶來的金錢、地位?

或者,除了這些,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讓教育改變你的大腦。今天笨龍要說的是想成為厲害的人應該有的思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用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方法二,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用“點線面體”思考)。

你常常會想,為什麼面對同樣的問題,自己做了很多分析思考,卻總是感覺在“迷宮”裡,沒有頭緒、非常片面,無力突圍?

而那些厲害的人,卻能一下看透?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想突破,而是不知如何才能有效如破,所以一直都在繞圈兒。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缺乏升維思考。

什麼是升維思考?

它是跳出眼前問題的限制與常規解法,變換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之道的思維方式。

這個定義聽起來還是有些抽象,如果換個更易懂的解釋就是: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行為會與螞蟻非常相像。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螞蟻的行動一直都被束縛在“只有前後和左右”的二維世界裡。因此,如果它看到周圍有一圈牆壁,它就會不斷重複在牆壁裡打轉兒的動作。

而那些擁有升維思考力的人,則更像是蟈蟈。因為蟈蟈能在必要的時候做出“跳躍”這個動作,因此能夠縱身一跳,跳出這個只有“前後左右”的二維世界,往來於存在著“上下”的三維世界與二維世界之間。

其實,升維思考這個能力與“跳躍”這個動作非常相似,它會帶我們走出原本狹小的空間,幫我們徹底的解決問題。

那如果一個人缺乏升維思考,他在行為上會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表現1:只關注具體行為的改變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關注點永遠都集中在具體行為的改變上。

例如:

對於遲到、拖延、無法吃早餐、無法早起、無法早睡、無法堅持運動等問題,他思考的永遠都是如何去打卡,如何在行動上做到自律和堅持,卻不曾想過自己為什麼總是遲到、或者為什麼總是拖延。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對部分人而言,督促並要求自己做出具體行為的改變,的確能幫助養成相應習慣。但是,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就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所以,半途而廢、無功而返就是非常司空見慣了。

表現2: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因為只能看到“前後”和“左右”,螞蟻就只能注意到離自己並不遠的蟈蟈、蟋蟀和蝴蝶,但卻無法發現比自己高大很多倍的大象其實正在接近。所以當大象向著它走來時,螞蟻自然無從躲避。但如果螞蟻擁有了更高維度的視角,就能夠發現大象的存在,自然也就擁有了迅速逃離那片危險區域的機會,從而獲得生機。

所以,如果沒有了升維思考力,找到的答案就會侷限於眼前問題的所在維度,從而忽略了更高維度的存在,最終導致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既然升維思考對分析問題如此重要,那我們又該如何訓練這種能力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

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你認為生活本身非常有趣,那你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相反,如果你認為生活很無聊,那你又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

我相信,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一定非常不同。

為什麼?

因為,真正能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這幅圖是由NLP(神經語言程序)大師羅伯特·迪爾茨提出的名為“邏輯層次”的理論。

從這幅圖中,我們可以看到:

願景層是最高層,它是超越身份的,是關於我們想要實現怎樣的人生,或者說是關於我們的人生使命的(Calling)。

身份層是關於“我是誰”的。

價值觀層是關於“什麼是重要的?以及為什麼?”的。

能力層是關於我的能力的,包括狀態、策略和處世模式。

行為層則是關於我做什麼或者我已經做了什麼的,具體的行動步驟和行為。

而最低一層的環境層則是指我所處的環境究竟是怎麼樣的。

根據羅伯特·迪爾茨的這套“邏輯層次”理論,當我們想要去改變較低層次時,通過改變更高一層往往更加有效。同時,當我們在思考低層次的習慣時,我們也不該忘了還得去更高層級看看導致低層次習慣發生的根本原因。

因為,高的層次總是在不可避免的驅動著低的層次。所以,當一個變化在高的層次發生(比如“你認為生活本身很有趣”),它往往就會影響到低層次的行為變化(比如:你會把一下午的時光用在一個愛好上)。

相反,如果我們只在低層次上做出改變,而高層次的意識卻沒有發生變化的話,低層次上的改變常常是難以持久的。

舉例來說,

如果我們質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好女兒或好兒子,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這是一個“身份”層次的問題。

因此我們可以試著站到更高一層的“願景”層去看看。在我們的願景中,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的?“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一種具體的形象?然後我們可以試著將它具象的描畫出來,這樣我們就能輕易的回答出存在於“身份”層面的問題了。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每週給父母打3次電話;每年給父母過生日,生日時有生日禮物,且帶父母出去吃大餐;每年帶父母出去旅行一次。

反觀自身,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哪裡做得很好,而哪裡又做的不夠。於是就會根據我們的願景去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實現想要成為一個“好女兒/好兒子”的身份。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不讓父母生氣,有矛盾時通過柔和的方式解決,而不是硬碰硬。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與情緒健康,遇到問題時及時解決。

那麼,我們的行動自然又會有所不同。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事實上,邏輯層次這套升維思考的方法不僅能夠用在個人上,還能運用在企業上。

以微軟和蘋果公司為例,上世紀70年代,那時的家用電腦是沒有市場的,當時世界上第二大電腦公司美國數字設備公司的CEO肯·奧爾森公開說,有什麼理由需要每個人家裡都有一臺電腦?

但正是在那樣的環境下,蓋茨建立了微軟,喬布斯建立了蘋果公司。他們沒有侷限在現有的環境,沒有侷限在眼前的問題。相反,他們相信,可以製造出滿足用戶未來需求的產品。正是這樣一種願景,讓微軟和蘋果誕生了,並走向了成功的未來。

在大家都以現有“環境”來進行決策的時候,蓋茨和喬布斯沒有停留在這一層次,相反,他們跳到了更高的“願景”層,並通過對“願景”的展望,找到了微軟和蘋果的未來之路。

看到這裡,相信你一定已經理解了我在之前所說的那段話: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則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打卡”這個方法雖然盛行,但很多人依然會在中途放棄,或是在打卡結束後就立刻被打回原形的根本原因。

因為,真正能夠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方法二、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

讓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用6根火柴棒拼出4個正三角形?

如果侷限在平面思考,那這道題就是無解的。而如果我們能將思考從平面擴展到“立體”,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即用6根火柴棒拼出一個三角錐,也就是4個正三角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同理,對於某些問題,如果我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平面,即二維,我們就無法找到問題的解。相反,如果通過升維,從二維升到三維,我們就能輕易找到解決問題的入口。

如果說,一個點代表的是零維,一根線代表的是一維,一個面代表的是二維,一個體代表的是三維。那麼,“跳到更高維度去思考”的意思就是從零維跳到一維,從一維跳到二維、甚至三維。

那我們具體該怎麼做呢?

使用“點線面體思考法”

如果眼前問題是一個處於“點”上的問題,那我們就可以試著跳到“線”、“面”,甚至“體”上去看。這就是“點線面體”的升維思考方式。

"

真正厲害的人有著“受過教育”的思維方式。

我們中的很多人,花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在學校裡學習、接受教育,到底是為什麼?知識、名聲、樂趣,還是為了教育所能帶來的金錢、地位?

或者,除了這些,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讓教育改變你的大腦。今天笨龍要說的是想成為厲害的人應該有的思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用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方法二,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用“點線面體”思考)。

你常常會想,為什麼面對同樣的問題,自己做了很多分析思考,卻總是感覺在“迷宮”裡,沒有頭緒、非常片面,無力突圍?

而那些厲害的人,卻能一下看透?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想突破,而是不知如何才能有效如破,所以一直都在繞圈兒。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缺乏升維思考。

什麼是升維思考?

它是跳出眼前問題的限制與常規解法,變換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之道的思維方式。

這個定義聽起來還是有些抽象,如果換個更易懂的解釋就是: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行為會與螞蟻非常相像。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螞蟻的行動一直都被束縛在“只有前後和左右”的二維世界裡。因此,如果它看到周圍有一圈牆壁,它就會不斷重複在牆壁裡打轉兒的動作。

而那些擁有升維思考力的人,則更像是蟈蟈。因為蟈蟈能在必要的時候做出“跳躍”這個動作,因此能夠縱身一跳,跳出這個只有“前後左右”的二維世界,往來於存在著“上下”的三維世界與二維世界之間。

其實,升維思考這個能力與“跳躍”這個動作非常相似,它會帶我們走出原本狹小的空間,幫我們徹底的解決問題。

那如果一個人缺乏升維思考,他在行為上會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表現1:只關注具體行為的改變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關注點永遠都集中在具體行為的改變上。

例如:

對於遲到、拖延、無法吃早餐、無法早起、無法早睡、無法堅持運動等問題,他思考的永遠都是如何去打卡,如何在行動上做到自律和堅持,卻不曾想過自己為什麼總是遲到、或者為什麼總是拖延。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對部分人而言,督促並要求自己做出具體行為的改變,的確能幫助養成相應習慣。但是,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就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所以,半途而廢、無功而返就是非常司空見慣了。

表現2: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因為只能看到“前後”和“左右”,螞蟻就只能注意到離自己並不遠的蟈蟈、蟋蟀和蝴蝶,但卻無法發現比自己高大很多倍的大象其實正在接近。所以當大象向著它走來時,螞蟻自然無從躲避。但如果螞蟻擁有了更高維度的視角,就能夠發現大象的存在,自然也就擁有了迅速逃離那片危險區域的機會,從而獲得生機。

所以,如果沒有了升維思考力,找到的答案就會侷限於眼前問題的所在維度,從而忽略了更高維度的存在,最終導致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既然升維思考對分析問題如此重要,那我們又該如何訓練這種能力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

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你認為生活本身非常有趣,那你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相反,如果你認為生活很無聊,那你又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

我相信,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一定非常不同。

為什麼?

因為,真正能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這幅圖是由NLP(神經語言程序)大師羅伯特·迪爾茨提出的名為“邏輯層次”的理論。

從這幅圖中,我們可以看到:

願景層是最高層,它是超越身份的,是關於我們想要實現怎樣的人生,或者說是關於我們的人生使命的(Calling)。

身份層是關於“我是誰”的。

價值觀層是關於“什麼是重要的?以及為什麼?”的。

能力層是關於我的能力的,包括狀態、策略和處世模式。

行為層則是關於我做什麼或者我已經做了什麼的,具體的行動步驟和行為。

而最低一層的環境層則是指我所處的環境究竟是怎麼樣的。

根據羅伯特·迪爾茨的這套“邏輯層次”理論,當我們想要去改變較低層次時,通過改變更高一層往往更加有效。同時,當我們在思考低層次的習慣時,我們也不該忘了還得去更高層級看看導致低層次習慣發生的根本原因。

因為,高的層次總是在不可避免的驅動著低的層次。所以,當一個變化在高的層次發生(比如“你認為生活本身很有趣”),它往往就會影響到低層次的行為變化(比如:你會把一下午的時光用在一個愛好上)。

相反,如果我們只在低層次上做出改變,而高層次的意識卻沒有發生變化的話,低層次上的改變常常是難以持久的。

舉例來說,

如果我們質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好女兒或好兒子,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這是一個“身份”層次的問題。

因此我們可以試著站到更高一層的“願景”層去看看。在我們的願景中,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的?“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一種具體的形象?然後我們可以試著將它具象的描畫出來,這樣我們就能輕易的回答出存在於“身份”層面的問題了。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每週給父母打3次電話;每年給父母過生日,生日時有生日禮物,且帶父母出去吃大餐;每年帶父母出去旅行一次。

反觀自身,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哪裡做得很好,而哪裡又做的不夠。於是就會根據我們的願景去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實現想要成為一個“好女兒/好兒子”的身份。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不讓父母生氣,有矛盾時通過柔和的方式解決,而不是硬碰硬。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與情緒健康,遇到問題時及時解決。

那麼,我們的行動自然又會有所不同。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事實上,邏輯層次這套升維思考的方法不僅能夠用在個人上,還能運用在企業上。

以微軟和蘋果公司為例,上世紀70年代,那時的家用電腦是沒有市場的,當時世界上第二大電腦公司美國數字設備公司的CEO肯·奧爾森公開說,有什麼理由需要每個人家裡都有一臺電腦?

但正是在那樣的環境下,蓋茨建立了微軟,喬布斯建立了蘋果公司。他們沒有侷限在現有的環境,沒有侷限在眼前的問題。相反,他們相信,可以製造出滿足用戶未來需求的產品。正是這樣一種願景,讓微軟和蘋果誕生了,並走向了成功的未來。

在大家都以現有“環境”來進行決策的時候,蓋茨和喬布斯沒有停留在這一層次,相反,他們跳到了更高的“願景”層,並通過對“願景”的展望,找到了微軟和蘋果的未來之路。

看到這裡,相信你一定已經理解了我在之前所說的那段話: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則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打卡”這個方法雖然盛行,但很多人依然會在中途放棄,或是在打卡結束後就立刻被打回原形的根本原因。

因為,真正能夠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方法二、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

讓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用6根火柴棒拼出4個正三角形?

如果侷限在平面思考,那這道題就是無解的。而如果我們能將思考從平面擴展到“立體”,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即用6根火柴棒拼出一個三角錐,也就是4個正三角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同理,對於某些問題,如果我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平面,即二維,我們就無法找到問題的解。相反,如果通過升維,從二維升到三維,我們就能輕易找到解決問題的入口。

如果說,一個點代表的是零維,一根線代表的是一維,一個面代表的是二維,一個體代表的是三維。那麼,“跳到更高維度去思考”的意思就是從零維跳到一維,從一維跳到二維、甚至三維。

那我們具體該怎麼做呢?

使用“點線面體思考法”

如果眼前問題是一個處於“點”上的問題,那我們就可以試著跳到“線”、“面”,甚至“體”上去看。這就是“點線面體”的升維思考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阿里巴巴的曾鳴老師曾經分享過阿里是如何運用“點、線、面、體”去構建戰略的。

他說:

對於阿里來說,“面”就是平臺。因此,“面”的工作就是幫助平臺上的玩家廣泛聯接,享受網絡效應的好處。淘寶就是典型的“面”。

“線”就是平臺上的眾多商家。

“線”的興旺取決於產品本身的競爭力,就是性價比,同樣也取決於生產效率和營銷能力。大部分“線”的核心工作是梳理和優化流程,包括生產和營銷合作。

而“點”則是每一位服務參與者。

“面”的崛起,必然會催生新的“點”的產生,比如滴滴的司機、美團的外賣配送員、知乎的知識類大V、喜馬拉雅的廣播播主。

最後一個是“體”,“體”是由“面”擴張融合而生的。

“面”是“體”最根本的組成要素,在“面”的擴張過程中,如果有足夠強大的基礎,也許還會衍生出其他的“面”,進而形成一個日趨完善的“體”。

以淘寶為例。因為支付和信用是淘寶市場的根基,淘寶孵化了支付寶。但支付寶也逐步走出了淘寶,變成了一個獨立第三方的支付平臺,並逐漸演化成螞蟻金服。螞蟻金服發展出多種創新普惠的金融服務,形成了另外一張新的“面”。雲計算也是如此,它的起步是支撐所有淘寶賣家的電商雲,然後逐步衍生出其他的創新服務。

這些“面”互相交錯融合,推動了中國經濟升級換代,形成了一個基於互聯網的新型經濟體。

曾鳴老師說,如果現在有人找他討論企業下一步發展的戰略問題,他一定會反問一句:“點線面體,你的定位到底是什麼?”

因為,必須要先搞清楚自己的願景和能力,然後才能做出決定:你究竟是具體能力的提供者,還是產品和服務的整合者,抑或是市場/平臺的建設者?這個問題一旦明確,後面的一系列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而我在用“點線面體”思考時則一般會是這樣兩種場景,第一個場景是用“點線面體”去思考該選什麼樣的工作;第二個場景是用“點線面體”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

先來說說第一個運用的場景,即如何使用“點線面體”去做工作的選擇?

“體”代表的是時代的大趨勢。

千里馬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開汽車。

手寫筆記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都用印象筆記做複製黏貼,或者用訊飛做語音輸入了。

LV的錢包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出門都不帶錢包,直接拿手機付款、刷卡,進地鐵了。

這就是時代的大趨勢,仿若車輪一般、滾滾向前。

那麼,“面”是什麼? “面”指的是行業的發展趨勢。

就好比兩個大學同學畢業時一個進入騰訊,一個進入報社。十年之後,兩人完全不同。

為什麼?因為“面”是完全不同的。

“面”代表了行業的趨勢。這兩個行業不同,一個是欣欣向榮的互聯網行業,一個是不斷沒落的傳統媒體行業。

即使自己的事業做得很好,但如果整個行業處於下沉趨勢,那也會像是在泰坦尼克上坐著頭等艙一樣,沒什麼意義。

那“線”又是什麼? “線”指的是小經濟體的發展,也就是你所選擇的公司的發展狀況。

那什麼是“點”?“點”就是自己,是指我們自己究竟是在一直成長?還是在止步不前?

所以,如果我們處在同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同一個行業中,又在同一個企業中,那麼個人發展的好壞,關鍵就看這個“點”了;但如果我們所處的行業不好,所在企業有問題,即使“點”本身非常優秀,也有可能會遇到非常巨大的發展瓶頸。

所以,當我們遇到換工作這個問題時,如果只是考慮“點”,那就是這個工作的薪資如何?公司離家近不近?老闆好不好?我個人能不能獲得提升空間?

"

真正厲害的人有著“受過教育”的思維方式。

我們中的很多人,花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在學校裡學習、接受教育,到底是為什麼?知識、名聲、樂趣,還是為了教育所能帶來的金錢、地位?

或者,除了這些,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讓教育改變你的大腦。今天笨龍要說的是想成為厲害的人應該有的思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用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方法二,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用“點線面體”思考)。

你常常會想,為什麼面對同樣的問題,自己做了很多分析思考,卻總是感覺在“迷宮”裡,沒有頭緒、非常片面,無力突圍?

而那些厲害的人,卻能一下看透?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想突破,而是不知如何才能有效如破,所以一直都在繞圈兒。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缺乏升維思考。

什麼是升維思考?

它是跳出眼前問題的限制與常規解法,變換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之道的思維方式。

這個定義聽起來還是有些抽象,如果換個更易懂的解釋就是: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行為會與螞蟻非常相像。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螞蟻的行動一直都被束縛在“只有前後和左右”的二維世界裡。因此,如果它看到周圍有一圈牆壁,它就會不斷重複在牆壁裡打轉兒的動作。

而那些擁有升維思考力的人,則更像是蟈蟈。因為蟈蟈能在必要的時候做出“跳躍”這個動作,因此能夠縱身一跳,跳出這個只有“前後左右”的二維世界,往來於存在著“上下”的三維世界與二維世界之間。

其實,升維思考這個能力與“跳躍”這個動作非常相似,它會帶我們走出原本狹小的空間,幫我們徹底的解決問題。

那如果一個人缺乏升維思考,他在行為上會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表現1:只關注具體行為的改變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關注點永遠都集中在具體行為的改變上。

例如:

對於遲到、拖延、無法吃早餐、無法早起、無法早睡、無法堅持運動等問題,他思考的永遠都是如何去打卡,如何在行動上做到自律和堅持,卻不曾想過自己為什麼總是遲到、或者為什麼總是拖延。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對部分人而言,督促並要求自己做出具體行為的改變,的確能幫助養成相應習慣。但是,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就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所以,半途而廢、無功而返就是非常司空見慣了。

表現2: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因為只能看到“前後”和“左右”,螞蟻就只能注意到離自己並不遠的蟈蟈、蟋蟀和蝴蝶,但卻無法發現比自己高大很多倍的大象其實正在接近。所以當大象向著它走來時,螞蟻自然無從躲避。但如果螞蟻擁有了更高維度的視角,就能夠發現大象的存在,自然也就擁有了迅速逃離那片危險區域的機會,從而獲得生機。

所以,如果沒有了升維思考力,找到的答案就會侷限於眼前問題的所在維度,從而忽略了更高維度的存在,最終導致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既然升維思考對分析問題如此重要,那我們又該如何訓練這種能力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

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你認為生活本身非常有趣,那你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相反,如果你認為生活很無聊,那你又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

我相信,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一定非常不同。

為什麼?

因為,真正能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這幅圖是由NLP(神經語言程序)大師羅伯特·迪爾茨提出的名為“邏輯層次”的理論。

從這幅圖中,我們可以看到:

願景層是最高層,它是超越身份的,是關於我們想要實現怎樣的人生,或者說是關於我們的人生使命的(Calling)。

身份層是關於“我是誰”的。

價值觀層是關於“什麼是重要的?以及為什麼?”的。

能力層是關於我的能力的,包括狀態、策略和處世模式。

行為層則是關於我做什麼或者我已經做了什麼的,具體的行動步驟和行為。

而最低一層的環境層則是指我所處的環境究竟是怎麼樣的。

根據羅伯特·迪爾茨的這套“邏輯層次”理論,當我們想要去改變較低層次時,通過改變更高一層往往更加有效。同時,當我們在思考低層次的習慣時,我們也不該忘了還得去更高層級看看導致低層次習慣發生的根本原因。

因為,高的層次總是在不可避免的驅動著低的層次。所以,當一個變化在高的層次發生(比如“你認為生活本身很有趣”),它往往就會影響到低層次的行為變化(比如:你會把一下午的時光用在一個愛好上)。

相反,如果我們只在低層次上做出改變,而高層次的意識卻沒有發生變化的話,低層次上的改變常常是難以持久的。

舉例來說,

如果我們質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好女兒或好兒子,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這是一個“身份”層次的問題。

因此我們可以試著站到更高一層的“願景”層去看看。在我們的願景中,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的?“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一種具體的形象?然後我們可以試著將它具象的描畫出來,這樣我們就能輕易的回答出存在於“身份”層面的問題了。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每週給父母打3次電話;每年給父母過生日,生日時有生日禮物,且帶父母出去吃大餐;每年帶父母出去旅行一次。

反觀自身,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哪裡做得很好,而哪裡又做的不夠。於是就會根據我們的願景去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實現想要成為一個“好女兒/好兒子”的身份。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不讓父母生氣,有矛盾時通過柔和的方式解決,而不是硬碰硬。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與情緒健康,遇到問題時及時解決。

那麼,我們的行動自然又會有所不同。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事實上,邏輯層次這套升維思考的方法不僅能夠用在個人上,還能運用在企業上。

以微軟和蘋果公司為例,上世紀70年代,那時的家用電腦是沒有市場的,當時世界上第二大電腦公司美國數字設備公司的CEO肯·奧爾森公開說,有什麼理由需要每個人家裡都有一臺電腦?

但正是在那樣的環境下,蓋茨建立了微軟,喬布斯建立了蘋果公司。他們沒有侷限在現有的環境,沒有侷限在眼前的問題。相反,他們相信,可以製造出滿足用戶未來需求的產品。正是這樣一種願景,讓微軟和蘋果誕生了,並走向了成功的未來。

在大家都以現有“環境”來進行決策的時候,蓋茨和喬布斯沒有停留在這一層次,相反,他們跳到了更高的“願景”層,並通過對“願景”的展望,找到了微軟和蘋果的未來之路。

看到這裡,相信你一定已經理解了我在之前所說的那段話: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則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打卡”這個方法雖然盛行,但很多人依然會在中途放棄,或是在打卡結束後就立刻被打回原形的根本原因。

因為,真正能夠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方法二、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

讓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用6根火柴棒拼出4個正三角形?

如果侷限在平面思考,那這道題就是無解的。而如果我們能將思考從平面擴展到“立體”,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即用6根火柴棒拼出一個三角錐,也就是4個正三角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同理,對於某些問題,如果我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平面,即二維,我們就無法找到問題的解。相反,如果通過升維,從二維升到三維,我們就能輕易找到解決問題的入口。

如果說,一個點代表的是零維,一根線代表的是一維,一個面代表的是二維,一個體代表的是三維。那麼,“跳到更高維度去思考”的意思就是從零維跳到一維,從一維跳到二維、甚至三維。

那我們具體該怎麼做呢?

使用“點線面體思考法”

如果眼前問題是一個處於“點”上的問題,那我們就可以試著跳到“線”、“面”,甚至“體”上去看。這就是“點線面體”的升維思考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阿里巴巴的曾鳴老師曾經分享過阿里是如何運用“點、線、面、體”去構建戰略的。

他說:

對於阿里來說,“面”就是平臺。因此,“面”的工作就是幫助平臺上的玩家廣泛聯接,享受網絡效應的好處。淘寶就是典型的“面”。

“線”就是平臺上的眾多商家。

“線”的興旺取決於產品本身的競爭力,就是性價比,同樣也取決於生產效率和營銷能力。大部分“線”的核心工作是梳理和優化流程,包括生產和營銷合作。

而“點”則是每一位服務參與者。

“面”的崛起,必然會催生新的“點”的產生,比如滴滴的司機、美團的外賣配送員、知乎的知識類大V、喜馬拉雅的廣播播主。

最後一個是“體”,“體”是由“面”擴張融合而生的。

“面”是“體”最根本的組成要素,在“面”的擴張過程中,如果有足夠強大的基礎,也許還會衍生出其他的“面”,進而形成一個日趨完善的“體”。

以淘寶為例。因為支付和信用是淘寶市場的根基,淘寶孵化了支付寶。但支付寶也逐步走出了淘寶,變成了一個獨立第三方的支付平臺,並逐漸演化成螞蟻金服。螞蟻金服發展出多種創新普惠的金融服務,形成了另外一張新的“面”。雲計算也是如此,它的起步是支撐所有淘寶賣家的電商雲,然後逐步衍生出其他的創新服務。

這些“面”互相交錯融合,推動了中國經濟升級換代,形成了一個基於互聯網的新型經濟體。

曾鳴老師說,如果現在有人找他討論企業下一步發展的戰略問題,他一定會反問一句:“點線面體,你的定位到底是什麼?”

因為,必須要先搞清楚自己的願景和能力,然後才能做出決定:你究竟是具體能力的提供者,還是產品和服務的整合者,抑或是市場/平臺的建設者?這個問題一旦明確,後面的一系列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而我在用“點線面體”思考時則一般會是這樣兩種場景,第一個場景是用“點線面體”去思考該選什麼樣的工作;第二個場景是用“點線面體”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

先來說說第一個運用的場景,即如何使用“點線面體”去做工作的選擇?

“體”代表的是時代的大趨勢。

千里馬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開汽車。

手寫筆記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都用印象筆記做複製黏貼,或者用訊飛做語音輸入了。

LV的錢包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出門都不帶錢包,直接拿手機付款、刷卡,進地鐵了。

這就是時代的大趨勢,仿若車輪一般、滾滾向前。

那麼,“面”是什麼? “面”指的是行業的發展趨勢。

就好比兩個大學同學畢業時一個進入騰訊,一個進入報社。十年之後,兩人完全不同。

為什麼?因為“面”是完全不同的。

“面”代表了行業的趨勢。這兩個行業不同,一個是欣欣向榮的互聯網行業,一個是不斷沒落的傳統媒體行業。

即使自己的事業做得很好,但如果整個行業處於下沉趨勢,那也會像是在泰坦尼克上坐著頭等艙一樣,沒什麼意義。

那“線”又是什麼? “線”指的是小經濟體的發展,也就是你所選擇的公司的發展狀況。

那什麼是“點”?“點”就是自己,是指我們自己究竟是在一直成長?還是在止步不前?

所以,如果我們處在同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同一個行業中,又在同一個企業中,那麼個人發展的好壞,關鍵就看這個“點”了;但如果我們所處的行業不好,所在企業有問題,即使“點”本身非常優秀,也有可能會遇到非常巨大的發展瓶頸。

所以,當我們遇到換工作這個問題時,如果只是考慮“點”,那就是這個工作的薪資如何?公司離家近不近?老闆好不好?我個人能不能獲得提升空間?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但如果我們將思考的維度再提升一些,就會這樣思考:這家企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未來1-3年內會不會被併購?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是朝陽行業,還是夕陽產業?這個時代的發展趨勢有哪些?哪些趨勢是確定的?哪些趨勢是很有可能會發生的?

這就是升維思考,跳出了原本存在於“點”的問題,來到了更高一維或多維去進行更全面的思考。

另一個運用的場景則是用“點線面體”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

這裡的“點”說的是一個個具體的知識點,可能是同一門學科的,也可能是不同學科的。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都有誰?他們最知名的畫作和雕塑都有哪些?這就是“點”。

如果把一些“點”按照一定的順序聯結在一起,那就會成為“線”,這些“點”可以來自於同一學科、領域,也可以是來自不同地方。比如:當我們把西方藝術家按照時間和風格的順序聯結起來,就會形成一條“西方藝術史”的脈絡,這就是“線”。

“面”則是將具有關聯的線編織起來,編織的過程正是我們思考、聯想和整合的過程。比如:當我們將西方不同時期的藝術家、作品與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經濟政治發展、人文思想等內容聯繫起來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的風格、思想與其所處時代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將其編織到一起,就會形成一個“面”。

“體”的出現就比較難了,因為“體”需要非常多的積累以及非常多的思考,不僅是知識的積累,還包括人生閱歷、見識的積累,人與人交流的積累,而思考則是長期的思考,很難一蹴而就。當積累與思考積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體”也就是“體系”就會逐步呈現,日漸完整。比如:當我們將西方藝術史的整個面與中國藝術史的整個面放在一起去看,去思考,去比較,去整合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催生“體”的形成。

升維思考的缺失,不僅可能導致更高維度變化對我們形成的碾壓;也很可能會讓我們失去更大格局的思考,從而錯過了最佳的創業/就業方式。

"

真正厲害的人有著“受過教育”的思維方式。

我們中的很多人,花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在學校裡學習、接受教育,到底是為什麼?知識、名聲、樂趣,還是為了教育所能帶來的金錢、地位?

或者,除了這些,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讓教育改變你的大腦。今天笨龍要說的是想成為厲害的人應該有的思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用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方法二,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用“點線面體”思考)。

你常常會想,為什麼面對同樣的問題,自己做了很多分析思考,卻總是感覺在“迷宮”裡,沒有頭緒、非常片面,無力突圍?

而那些厲害的人,卻能一下看透?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想突破,而是不知如何才能有效如破,所以一直都在繞圈兒。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缺乏升維思考。

什麼是升維思考?

它是跳出眼前問題的限制與常規解法,變換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之道的思維方式。

這個定義聽起來還是有些抽象,如果換個更易懂的解釋就是: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行為會與螞蟻非常相像。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螞蟻的行動一直都被束縛在“只有前後和左右”的二維世界裡。因此,如果它看到周圍有一圈牆壁,它就會不斷重複在牆壁裡打轉兒的動作。

而那些擁有升維思考力的人,則更像是蟈蟈。因為蟈蟈能在必要的時候做出“跳躍”這個動作,因此能夠縱身一跳,跳出這個只有“前後左右”的二維世界,往來於存在著“上下”的三維世界與二維世界之間。

其實,升維思考這個能力與“跳躍”這個動作非常相似,它會帶我們走出原本狹小的空間,幫我們徹底的解決問題。

那如果一個人缺乏升維思考,他在行為上會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表現1:只關注具體行為的改變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關注點永遠都集中在具體行為的改變上。

例如:

對於遲到、拖延、無法吃早餐、無法早起、無法早睡、無法堅持運動等問題,他思考的永遠都是如何去打卡,如何在行動上做到自律和堅持,卻不曾想過自己為什麼總是遲到、或者為什麼總是拖延。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對部分人而言,督促並要求自己做出具體行為的改變,的確能幫助養成相應習慣。但是,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就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所以,半途而廢、無功而返就是非常司空見慣了。

表現2: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因為只能看到“前後”和“左右”,螞蟻就只能注意到離自己並不遠的蟈蟈、蟋蟀和蝴蝶,但卻無法發現比自己高大很多倍的大象其實正在接近。所以當大象向著它走來時,螞蟻自然無從躲避。但如果螞蟻擁有了更高維度的視角,就能夠發現大象的存在,自然也就擁有了迅速逃離那片危險區域的機會,從而獲得生機。

所以,如果沒有了升維思考力,找到的答案就會侷限於眼前問題的所在維度,從而忽略了更高維度的存在,最終導致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既然升維思考對分析問題如此重要,那我們又該如何訓練這種能力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

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你認為生活本身非常有趣,那你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相反,如果你認為生活很無聊,那你又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

我相信,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一定非常不同。

為什麼?

因為,真正能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這幅圖是由NLP(神經語言程序)大師羅伯特·迪爾茨提出的名為“邏輯層次”的理論。

從這幅圖中,我們可以看到:

願景層是最高層,它是超越身份的,是關於我們想要實現怎樣的人生,或者說是關於我們的人生使命的(Calling)。

身份層是關於“我是誰”的。

價值觀層是關於“什麼是重要的?以及為什麼?”的。

能力層是關於我的能力的,包括狀態、策略和處世模式。

行為層則是關於我做什麼或者我已經做了什麼的,具體的行動步驟和行為。

而最低一層的環境層則是指我所處的環境究竟是怎麼樣的。

根據羅伯特·迪爾茨的這套“邏輯層次”理論,當我們想要去改變較低層次時,通過改變更高一層往往更加有效。同時,當我們在思考低層次的習慣時,我們也不該忘了還得去更高層級看看導致低層次習慣發生的根本原因。

因為,高的層次總是在不可避免的驅動著低的層次。所以,當一個變化在高的層次發生(比如“你認為生活本身很有趣”),它往往就會影響到低層次的行為變化(比如:你會把一下午的時光用在一個愛好上)。

相反,如果我們只在低層次上做出改變,而高層次的意識卻沒有發生變化的話,低層次上的改變常常是難以持久的。

舉例來說,

如果我們質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好女兒或好兒子,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這是一個“身份”層次的問題。

因此我們可以試著站到更高一層的“願景”層去看看。在我們的願景中,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的?“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一種具體的形象?然後我們可以試著將它具象的描畫出來,這樣我們就能輕易的回答出存在於“身份”層面的問題了。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每週給父母打3次電話;每年給父母過生日,生日時有生日禮物,且帶父母出去吃大餐;每年帶父母出去旅行一次。

反觀自身,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哪裡做得很好,而哪裡又做的不夠。於是就會根據我們的願景去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實現想要成為一個“好女兒/好兒子”的身份。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不讓父母生氣,有矛盾時通過柔和的方式解決,而不是硬碰硬。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與情緒健康,遇到問題時及時解決。

那麼,我們的行動自然又會有所不同。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事實上,邏輯層次這套升維思考的方法不僅能夠用在個人上,還能運用在企業上。

以微軟和蘋果公司為例,上世紀70年代,那時的家用電腦是沒有市場的,當時世界上第二大電腦公司美國數字設備公司的CEO肯·奧爾森公開說,有什麼理由需要每個人家裡都有一臺電腦?

但正是在那樣的環境下,蓋茨建立了微軟,喬布斯建立了蘋果公司。他們沒有侷限在現有的環境,沒有侷限在眼前的問題。相反,他們相信,可以製造出滿足用戶未來需求的產品。正是這樣一種願景,讓微軟和蘋果誕生了,並走向了成功的未來。

在大家都以現有“環境”來進行決策的時候,蓋茨和喬布斯沒有停留在這一層次,相反,他們跳到了更高的“願景”層,並通過對“願景”的展望,找到了微軟和蘋果的未來之路。

看到這裡,相信你一定已經理解了我在之前所說的那段話: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則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打卡”這個方法雖然盛行,但很多人依然會在中途放棄,或是在打卡結束後就立刻被打回原形的根本原因。

因為,真正能夠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方法二、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

讓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用6根火柴棒拼出4個正三角形?

如果侷限在平面思考,那這道題就是無解的。而如果我們能將思考從平面擴展到“立體”,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即用6根火柴棒拼出一個三角錐,也就是4個正三角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同理,對於某些問題,如果我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平面,即二維,我們就無法找到問題的解。相反,如果通過升維,從二維升到三維,我們就能輕易找到解決問題的入口。

如果說,一個點代表的是零維,一根線代表的是一維,一個面代表的是二維,一個體代表的是三維。那麼,“跳到更高維度去思考”的意思就是從零維跳到一維,從一維跳到二維、甚至三維。

那我們具體該怎麼做呢?

使用“點線面體思考法”

如果眼前問題是一個處於“點”上的問題,那我們就可以試著跳到“線”、“面”,甚至“體”上去看。這就是“點線面體”的升維思考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阿里巴巴的曾鳴老師曾經分享過阿里是如何運用“點、線、面、體”去構建戰略的。

他說:

對於阿里來說,“面”就是平臺。因此,“面”的工作就是幫助平臺上的玩家廣泛聯接,享受網絡效應的好處。淘寶就是典型的“面”。

“線”就是平臺上的眾多商家。

“線”的興旺取決於產品本身的競爭力,就是性價比,同樣也取決於生產效率和營銷能力。大部分“線”的核心工作是梳理和優化流程,包括生產和營銷合作。

而“點”則是每一位服務參與者。

“面”的崛起,必然會催生新的“點”的產生,比如滴滴的司機、美團的外賣配送員、知乎的知識類大V、喜馬拉雅的廣播播主。

最後一個是“體”,“體”是由“面”擴張融合而生的。

“面”是“體”最根本的組成要素,在“面”的擴張過程中,如果有足夠強大的基礎,也許還會衍生出其他的“面”,進而形成一個日趨完善的“體”。

以淘寶為例。因為支付和信用是淘寶市場的根基,淘寶孵化了支付寶。但支付寶也逐步走出了淘寶,變成了一個獨立第三方的支付平臺,並逐漸演化成螞蟻金服。螞蟻金服發展出多種創新普惠的金融服務,形成了另外一張新的“面”。雲計算也是如此,它的起步是支撐所有淘寶賣家的電商雲,然後逐步衍生出其他的創新服務。

這些“面”互相交錯融合,推動了中國經濟升級換代,形成了一個基於互聯網的新型經濟體。

曾鳴老師說,如果現在有人找他討論企業下一步發展的戰略問題,他一定會反問一句:“點線面體,你的定位到底是什麼?”

因為,必須要先搞清楚自己的願景和能力,然後才能做出決定:你究竟是具體能力的提供者,還是產品和服務的整合者,抑或是市場/平臺的建設者?這個問題一旦明確,後面的一系列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而我在用“點線面體”思考時則一般會是這樣兩種場景,第一個場景是用“點線面體”去思考該選什麼樣的工作;第二個場景是用“點線面體”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

先來說說第一個運用的場景,即如何使用“點線面體”去做工作的選擇?

“體”代表的是時代的大趨勢。

千里馬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開汽車。

手寫筆記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都用印象筆記做複製黏貼,或者用訊飛做語音輸入了。

LV的錢包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出門都不帶錢包,直接拿手機付款、刷卡,進地鐵了。

這就是時代的大趨勢,仿若車輪一般、滾滾向前。

那麼,“面”是什麼? “面”指的是行業的發展趨勢。

就好比兩個大學同學畢業時一個進入騰訊,一個進入報社。十年之後,兩人完全不同。

為什麼?因為“面”是完全不同的。

“面”代表了行業的趨勢。這兩個行業不同,一個是欣欣向榮的互聯網行業,一個是不斷沒落的傳統媒體行業。

即使自己的事業做得很好,但如果整個行業處於下沉趨勢,那也會像是在泰坦尼克上坐著頭等艙一樣,沒什麼意義。

那“線”又是什麼? “線”指的是小經濟體的發展,也就是你所選擇的公司的發展狀況。

那什麼是“點”?“點”就是自己,是指我們自己究竟是在一直成長?還是在止步不前?

所以,如果我們處在同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同一個行業中,又在同一個企業中,那麼個人發展的好壞,關鍵就看這個“點”了;但如果我們所處的行業不好,所在企業有問題,即使“點”本身非常優秀,也有可能會遇到非常巨大的發展瓶頸。

所以,當我們遇到換工作這個問題時,如果只是考慮“點”,那就是這個工作的薪資如何?公司離家近不近?老闆好不好?我個人能不能獲得提升空間?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但如果我們將思考的維度再提升一些,就會這樣思考:這家企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未來1-3年內會不會被併購?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是朝陽行業,還是夕陽產業?這個時代的發展趨勢有哪些?哪些趨勢是確定的?哪些趨勢是很有可能會發生的?

這就是升維思考,跳出了原本存在於“點”的問題,來到了更高一維或多維去進行更全面的思考。

另一個運用的場景則是用“點線面體”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

這裡的“點”說的是一個個具體的知識點,可能是同一門學科的,也可能是不同學科的。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都有誰?他們最知名的畫作和雕塑都有哪些?這就是“點”。

如果把一些“點”按照一定的順序聯結在一起,那就會成為“線”,這些“點”可以來自於同一學科、領域,也可以是來自不同地方。比如:當我們把西方藝術家按照時間和風格的順序聯結起來,就會形成一條“西方藝術史”的脈絡,這就是“線”。

“面”則是將具有關聯的線編織起來,編織的過程正是我們思考、聯想和整合的過程。比如:當我們將西方不同時期的藝術家、作品與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經濟政治發展、人文思想等內容聯繫起來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的風格、思想與其所處時代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將其編織到一起,就會形成一個“面”。

“體”的出現就比較難了,因為“體”需要非常多的積累以及非常多的思考,不僅是知識的積累,還包括人生閱歷、見識的積累,人與人交流的積累,而思考則是長期的思考,很難一蹴而就。當積累與思考積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體”也就是“體系”就會逐步呈現,日漸完整。比如:當我們將西方藝術史的整個面與中國藝術史的整個面放在一起去看,去思考,去比較,去整合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催生“體”的形成。

升維思考的缺失,不僅可能導致更高維度變化對我們形成的碾壓;也很可能會讓我們失去更大格局的思考,從而錯過了最佳的創業/就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當無法在既定框架中徹底有效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該求助於升維思考力。它會幫我們打開一扇更大的窗,架起一個更高的梯,讓我們有機會去俯瞰自己的行為,同時也讓我們站在更宏大的格局去看自己的決定與選擇。

我非常清楚,人類的天性就是逃避真正的思考。所以,一旦擁有了這種能力,你就等於擁有了一種超越天性的能力,簡稱:超能力 :)

"

真正厲害的人有著“受過教育”的思維方式。

我們中的很多人,花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在學校裡學習、接受教育,到底是為什麼?知識、名聲、樂趣,還是為了教育所能帶來的金錢、地位?

或者,除了這些,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讓教育改變你的大腦。今天笨龍要說的是想成為厲害的人應該有的思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用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方法二,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用“點線面體”思考)。

你常常會想,為什麼面對同樣的問題,自己做了很多分析思考,卻總是感覺在“迷宮”裡,沒有頭緒、非常片面,無力突圍?

而那些厲害的人,卻能一下看透?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想突破,而是不知如何才能有效如破,所以一直都在繞圈兒。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缺乏升維思考。

什麼是升維思考?

它是跳出眼前問題的限制與常規解法,變換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之道的思維方式。

這個定義聽起來還是有些抽象,如果換個更易懂的解釋就是: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行為會與螞蟻非常相像。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螞蟻的行動一直都被束縛在“只有前後和左右”的二維世界裡。因此,如果它看到周圍有一圈牆壁,它就會不斷重複在牆壁裡打轉兒的動作。

而那些擁有升維思考力的人,則更像是蟈蟈。因為蟈蟈能在必要的時候做出“跳躍”這個動作,因此能夠縱身一跳,跳出這個只有“前後左右”的二維世界,往來於存在著“上下”的三維世界與二維世界之間。

其實,升維思考這個能力與“跳躍”這個動作非常相似,它會帶我們走出原本狹小的空間,幫我們徹底的解決問題。

那如果一個人缺乏升維思考,他在行為上會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表現1:只關注具體行為的改變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關注點永遠都集中在具體行為的改變上。

例如:

對於遲到、拖延、無法吃早餐、無法早起、無法早睡、無法堅持運動等問題,他思考的永遠都是如何去打卡,如何在行動上做到自律和堅持,卻不曾想過自己為什麼總是遲到、或者為什麼總是拖延。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對部分人而言,督促並要求自己做出具體行為的改變,的確能幫助養成相應習慣。但是,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就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所以,半途而廢、無功而返就是非常司空見慣了。

表現2: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因為只能看到“前後”和“左右”,螞蟻就只能注意到離自己並不遠的蟈蟈、蟋蟀和蝴蝶,但卻無法發現比自己高大很多倍的大象其實正在接近。所以當大象向著它走來時,螞蟻自然無從躲避。但如果螞蟻擁有了更高維度的視角,就能夠發現大象的存在,自然也就擁有了迅速逃離那片危險區域的機會,從而獲得生機。

所以,如果沒有了升維思考力,找到的答案就會侷限於眼前問題的所在維度,從而忽略了更高維度的存在,最終導致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既然升維思考對分析問題如此重要,那我們又該如何訓練這種能力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

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你認為生活本身非常有趣,那你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相反,如果你認為生活很無聊,那你又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

我相信,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一定非常不同。

為什麼?

因為,真正能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這幅圖是由NLP(神經語言程序)大師羅伯特·迪爾茨提出的名為“邏輯層次”的理論。

從這幅圖中,我們可以看到:

願景層是最高層,它是超越身份的,是關於我們想要實現怎樣的人生,或者說是關於我們的人生使命的(Calling)。

身份層是關於“我是誰”的。

價值觀層是關於“什麼是重要的?以及為什麼?”的。

能力層是關於我的能力的,包括狀態、策略和處世模式。

行為層則是關於我做什麼或者我已經做了什麼的,具體的行動步驟和行為。

而最低一層的環境層則是指我所處的環境究竟是怎麼樣的。

根據羅伯特·迪爾茨的這套“邏輯層次”理論,當我們想要去改變較低層次時,通過改變更高一層往往更加有效。同時,當我們在思考低層次的習慣時,我們也不該忘了還得去更高層級看看導致低層次習慣發生的根本原因。

因為,高的層次總是在不可避免的驅動著低的層次。所以,當一個變化在高的層次發生(比如“你認為生活本身很有趣”),它往往就會影響到低層次的行為變化(比如:你會把一下午的時光用在一個愛好上)。

相反,如果我們只在低層次上做出改變,而高層次的意識卻沒有發生變化的話,低層次上的改變常常是難以持久的。

舉例來說,

如果我們質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好女兒或好兒子,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這是一個“身份”層次的問題。

因此我們可以試著站到更高一層的“願景”層去看看。在我們的願景中,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的?“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一種具體的形象?然後我們可以試著將它具象的描畫出來,這樣我們就能輕易的回答出存在於“身份”層面的問題了。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每週給父母打3次電話;每年給父母過生日,生日時有生日禮物,且帶父母出去吃大餐;每年帶父母出去旅行一次。

反觀自身,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哪裡做得很好,而哪裡又做的不夠。於是就會根據我們的願景去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實現想要成為一個“好女兒/好兒子”的身份。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不讓父母生氣,有矛盾時通過柔和的方式解決,而不是硬碰硬。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與情緒健康,遇到問題時及時解決。

那麼,我們的行動自然又會有所不同。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事實上,邏輯層次這套升維思考的方法不僅能夠用在個人上,還能運用在企業上。

以微軟和蘋果公司為例,上世紀70年代,那時的家用電腦是沒有市場的,當時世界上第二大電腦公司美國數字設備公司的CEO肯·奧爾森公開說,有什麼理由需要每個人家裡都有一臺電腦?

但正是在那樣的環境下,蓋茨建立了微軟,喬布斯建立了蘋果公司。他們沒有侷限在現有的環境,沒有侷限在眼前的問題。相反,他們相信,可以製造出滿足用戶未來需求的產品。正是這樣一種願景,讓微軟和蘋果誕生了,並走向了成功的未來。

在大家都以現有“環境”來進行決策的時候,蓋茨和喬布斯沒有停留在這一層次,相反,他們跳到了更高的“願景”層,並通過對“願景”的展望,找到了微軟和蘋果的未來之路。

看到這裡,相信你一定已經理解了我在之前所說的那段話: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則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打卡”這個方法雖然盛行,但很多人依然會在中途放棄,或是在打卡結束後就立刻被打回原形的根本原因。

因為,真正能夠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方法二、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

讓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用6根火柴棒拼出4個正三角形?

如果侷限在平面思考,那這道題就是無解的。而如果我們能將思考從平面擴展到“立體”,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即用6根火柴棒拼出一個三角錐,也就是4個正三角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同理,對於某些問題,如果我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平面,即二維,我們就無法找到問題的解。相反,如果通過升維,從二維升到三維,我們就能輕易找到解決問題的入口。

如果說,一個點代表的是零維,一根線代表的是一維,一個面代表的是二維,一個體代表的是三維。那麼,“跳到更高維度去思考”的意思就是從零維跳到一維,從一維跳到二維、甚至三維。

那我們具體該怎麼做呢?

使用“點線面體思考法”

如果眼前問題是一個處於“點”上的問題,那我們就可以試著跳到“線”、“面”,甚至“體”上去看。這就是“點線面體”的升維思考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阿里巴巴的曾鳴老師曾經分享過阿里是如何運用“點、線、面、體”去構建戰略的。

他說:

對於阿里來說,“面”就是平臺。因此,“面”的工作就是幫助平臺上的玩家廣泛聯接,享受網絡效應的好處。淘寶就是典型的“面”。

“線”就是平臺上的眾多商家。

“線”的興旺取決於產品本身的競爭力,就是性價比,同樣也取決於生產效率和營銷能力。大部分“線”的核心工作是梳理和優化流程,包括生產和營銷合作。

而“點”則是每一位服務參與者。

“面”的崛起,必然會催生新的“點”的產生,比如滴滴的司機、美團的外賣配送員、知乎的知識類大V、喜馬拉雅的廣播播主。

最後一個是“體”,“體”是由“面”擴張融合而生的。

“面”是“體”最根本的組成要素,在“面”的擴張過程中,如果有足夠強大的基礎,也許還會衍生出其他的“面”,進而形成一個日趨完善的“體”。

以淘寶為例。因為支付和信用是淘寶市場的根基,淘寶孵化了支付寶。但支付寶也逐步走出了淘寶,變成了一個獨立第三方的支付平臺,並逐漸演化成螞蟻金服。螞蟻金服發展出多種創新普惠的金融服務,形成了另外一張新的“面”。雲計算也是如此,它的起步是支撐所有淘寶賣家的電商雲,然後逐步衍生出其他的創新服務。

這些“面”互相交錯融合,推動了中國經濟升級換代,形成了一個基於互聯網的新型經濟體。

曾鳴老師說,如果現在有人找他討論企業下一步發展的戰略問題,他一定會反問一句:“點線面體,你的定位到底是什麼?”

因為,必須要先搞清楚自己的願景和能力,然後才能做出決定:你究竟是具體能力的提供者,還是產品和服務的整合者,抑或是市場/平臺的建設者?這個問題一旦明確,後面的一系列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而我在用“點線面體”思考時則一般會是這樣兩種場景,第一個場景是用“點線面體”去思考該選什麼樣的工作;第二個場景是用“點線面體”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

先來說說第一個運用的場景,即如何使用“點線面體”去做工作的選擇?

“體”代表的是時代的大趨勢。

千里馬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開汽車。

手寫筆記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都用印象筆記做複製黏貼,或者用訊飛做語音輸入了。

LV的錢包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出門都不帶錢包,直接拿手機付款、刷卡,進地鐵了。

這就是時代的大趨勢,仿若車輪一般、滾滾向前。

那麼,“面”是什麼? “面”指的是行業的發展趨勢。

就好比兩個大學同學畢業時一個進入騰訊,一個進入報社。十年之後,兩人完全不同。

為什麼?因為“面”是完全不同的。

“面”代表了行業的趨勢。這兩個行業不同,一個是欣欣向榮的互聯網行業,一個是不斷沒落的傳統媒體行業。

即使自己的事業做得很好,但如果整個行業處於下沉趨勢,那也會像是在泰坦尼克上坐著頭等艙一樣,沒什麼意義。

那“線”又是什麼? “線”指的是小經濟體的發展,也就是你所選擇的公司的發展狀況。

那什麼是“點”?“點”就是自己,是指我們自己究竟是在一直成長?還是在止步不前?

所以,如果我們處在同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同一個行業中,又在同一個企業中,那麼個人發展的好壞,關鍵就看這個“點”了;但如果我們所處的行業不好,所在企業有問題,即使“點”本身非常優秀,也有可能會遇到非常巨大的發展瓶頸。

所以,當我們遇到換工作這個問題時,如果只是考慮“點”,那就是這個工作的薪資如何?公司離家近不近?老闆好不好?我個人能不能獲得提升空間?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但如果我們將思考的維度再提升一些,就會這樣思考:這家企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未來1-3年內會不會被併購?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是朝陽行業,還是夕陽產業?這個時代的發展趨勢有哪些?哪些趨勢是確定的?哪些趨勢是很有可能會發生的?

這就是升維思考,跳出了原本存在於“點”的問題,來到了更高一維或多維去進行更全面的思考。

另一個運用的場景則是用“點線面體”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

這裡的“點”說的是一個個具體的知識點,可能是同一門學科的,也可能是不同學科的。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都有誰?他們最知名的畫作和雕塑都有哪些?這就是“點”。

如果把一些“點”按照一定的順序聯結在一起,那就會成為“線”,這些“點”可以來自於同一學科、領域,也可以是來自不同地方。比如:當我們把西方藝術家按照時間和風格的順序聯結起來,就會形成一條“西方藝術史”的脈絡,這就是“線”。

“面”則是將具有關聯的線編織起來,編織的過程正是我們思考、聯想和整合的過程。比如:當我們將西方不同時期的藝術家、作品與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經濟政治發展、人文思想等內容聯繫起來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的風格、思想與其所處時代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將其編織到一起,就會形成一個“面”。

“體”的出現就比較難了,因為“體”需要非常多的積累以及非常多的思考,不僅是知識的積累,還包括人生閱歷、見識的積累,人與人交流的積累,而思考則是長期的思考,很難一蹴而就。當積累與思考積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體”也就是“體系”就會逐步呈現,日漸完整。比如:當我們將西方藝術史的整個面與中國藝術史的整個面放在一起去看,去思考,去比較,去整合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催生“體”的形成。

升維思考的缺失,不僅可能導致更高維度變化對我們形成的碾壓;也很可能會讓我們失去更大格局的思考,從而錯過了最佳的創業/就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當無法在既定框架中徹底有效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該求助於升維思考力。它會幫我們打開一扇更大的窗,架起一個更高的梯,讓我們有機會去俯瞰自己的行為,同時也讓我們站在更宏大的格局去看自己的決定與選擇。

我非常清楚,人類的天性就是逃避真正的思考。所以,一旦擁有了這種能力,你就等於擁有了一種超越天性的能力,簡稱:超能力 :)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臺灣奧美廣告曾經為一家公司創作了一篇文案,名為《我害怕閱讀的人》。我摘抄下這篇文案中的一段話:

當他們閱讀時,臉就藏匿在書後面。書一放下,就以貴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閃耀。舉手投足都是自在風采。讓我明瞭,閱讀不只是知識,更是魔力。他們是懂美學的牛頓。懂人類學的梵谷。懂孫子兵法的甘地。血液裡充滿答案,越來越少的問題能讓他們恐懼。彷佛站在巨人的肩牓上,習慣俯視一切。那自信從容,是這世上最好看的一張臉。

這可能就是你所說的厲害的人,或者也就是你的老闆。

那你的老闆,又是如何分析問題的?

“幾十頁PPT還沒把問題講清楚,老闆一個問題就貌似發現了關鍵,這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思維方式?”

首先我認為需要搞清楚一點:

全中國一共有十幾億人,每個人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想法:對於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也有著不同的看法。

你跟你的老闆,就是屬於不同的人。

"

真正厲害的人有著“受過教育”的思維方式。

我們中的很多人,花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在學校裡學習、接受教育,到底是為什麼?知識、名聲、樂趣,還是為了教育所能帶來的金錢、地位?

或者,除了這些,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讓教育改變你的大腦。今天笨龍要說的是想成為厲害的人應該有的思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用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方法二,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用“點線面體”思考)。

你常常會想,為什麼面對同樣的問題,自己做了很多分析思考,卻總是感覺在“迷宮”裡,沒有頭緒、非常片面,無力突圍?

而那些厲害的人,卻能一下看透?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想突破,而是不知如何才能有效如破,所以一直都在繞圈兒。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缺乏升維思考。

什麼是升維思考?

它是跳出眼前問題的限制與常規解法,變換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之道的思維方式。

這個定義聽起來還是有些抽象,如果換個更易懂的解釋就是: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行為會與螞蟻非常相像。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螞蟻的行動一直都被束縛在“只有前後和左右”的二維世界裡。因此,如果它看到周圍有一圈牆壁,它就會不斷重複在牆壁裡打轉兒的動作。

而那些擁有升維思考力的人,則更像是蟈蟈。因為蟈蟈能在必要的時候做出“跳躍”這個動作,因此能夠縱身一跳,跳出這個只有“前後左右”的二維世界,往來於存在著“上下”的三維世界與二維世界之間。

其實,升維思考這個能力與“跳躍”這個動作非常相似,它會帶我們走出原本狹小的空間,幫我們徹底的解決問題。

那如果一個人缺乏升維思考,他在行為上會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表現1:只關注具體行為的改變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關注點永遠都集中在具體行為的改變上。

例如:

對於遲到、拖延、無法吃早餐、無法早起、無法早睡、無法堅持運動等問題,他思考的永遠都是如何去打卡,如何在行動上做到自律和堅持,卻不曾想過自己為什麼總是遲到、或者為什麼總是拖延。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對部分人而言,督促並要求自己做出具體行為的改變,的確能幫助養成相應習慣。但是,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就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所以,半途而廢、無功而返就是非常司空見慣了。

表現2: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因為只能看到“前後”和“左右”,螞蟻就只能注意到離自己並不遠的蟈蟈、蟋蟀和蝴蝶,但卻無法發現比自己高大很多倍的大象其實正在接近。所以當大象向著它走來時,螞蟻自然無從躲避。但如果螞蟻擁有了更高維度的視角,就能夠發現大象的存在,自然也就擁有了迅速逃離那片危險區域的機會,從而獲得生機。

所以,如果沒有了升維思考力,找到的答案就會侷限於眼前問題的所在維度,從而忽略了更高維度的存在,最終導致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既然升維思考對分析問題如此重要,那我們又該如何訓練這種能力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

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你認為生活本身非常有趣,那你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相反,如果你認為生活很無聊,那你又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

我相信,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一定非常不同。

為什麼?

因為,真正能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這幅圖是由NLP(神經語言程序)大師羅伯特·迪爾茨提出的名為“邏輯層次”的理論。

從這幅圖中,我們可以看到:

願景層是最高層,它是超越身份的,是關於我們想要實現怎樣的人生,或者說是關於我們的人生使命的(Calling)。

身份層是關於“我是誰”的。

價值觀層是關於“什麼是重要的?以及為什麼?”的。

能力層是關於我的能力的,包括狀態、策略和處世模式。

行為層則是關於我做什麼或者我已經做了什麼的,具體的行動步驟和行為。

而最低一層的環境層則是指我所處的環境究竟是怎麼樣的。

根據羅伯特·迪爾茨的這套“邏輯層次”理論,當我們想要去改變較低層次時,通過改變更高一層往往更加有效。同時,當我們在思考低層次的習慣時,我們也不該忘了還得去更高層級看看導致低層次習慣發生的根本原因。

因為,高的層次總是在不可避免的驅動著低的層次。所以,當一個變化在高的層次發生(比如“你認為生活本身很有趣”),它往往就會影響到低層次的行為變化(比如:你會把一下午的時光用在一個愛好上)。

相反,如果我們只在低層次上做出改變,而高層次的意識卻沒有發生變化的話,低層次上的改變常常是難以持久的。

舉例來說,

如果我們質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好女兒或好兒子,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這是一個“身份”層次的問題。

因此我們可以試著站到更高一層的“願景”層去看看。在我們的願景中,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的?“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一種具體的形象?然後我們可以試著將它具象的描畫出來,這樣我們就能輕易的回答出存在於“身份”層面的問題了。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每週給父母打3次電話;每年給父母過生日,生日時有生日禮物,且帶父母出去吃大餐;每年帶父母出去旅行一次。

反觀自身,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哪裡做得很好,而哪裡又做的不夠。於是就會根據我們的願景去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實現想要成為一個“好女兒/好兒子”的身份。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不讓父母生氣,有矛盾時通過柔和的方式解決,而不是硬碰硬。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與情緒健康,遇到問題時及時解決。

那麼,我們的行動自然又會有所不同。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事實上,邏輯層次這套升維思考的方法不僅能夠用在個人上,還能運用在企業上。

以微軟和蘋果公司為例,上世紀70年代,那時的家用電腦是沒有市場的,當時世界上第二大電腦公司美國數字設備公司的CEO肯·奧爾森公開說,有什麼理由需要每個人家裡都有一臺電腦?

但正是在那樣的環境下,蓋茨建立了微軟,喬布斯建立了蘋果公司。他們沒有侷限在現有的環境,沒有侷限在眼前的問題。相反,他們相信,可以製造出滿足用戶未來需求的產品。正是這樣一種願景,讓微軟和蘋果誕生了,並走向了成功的未來。

在大家都以現有“環境”來進行決策的時候,蓋茨和喬布斯沒有停留在這一層次,相反,他們跳到了更高的“願景”層,並通過對“願景”的展望,找到了微軟和蘋果的未來之路。

看到這裡,相信你一定已經理解了我在之前所說的那段話: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則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打卡”這個方法雖然盛行,但很多人依然會在中途放棄,或是在打卡結束後就立刻被打回原形的根本原因。

因為,真正能夠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方法二、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

讓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用6根火柴棒拼出4個正三角形?

如果侷限在平面思考,那這道題就是無解的。而如果我們能將思考從平面擴展到“立體”,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即用6根火柴棒拼出一個三角錐,也就是4個正三角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同理,對於某些問題,如果我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平面,即二維,我們就無法找到問題的解。相反,如果通過升維,從二維升到三維,我們就能輕易找到解決問題的入口。

如果說,一個點代表的是零維,一根線代表的是一維,一個面代表的是二維,一個體代表的是三維。那麼,“跳到更高維度去思考”的意思就是從零維跳到一維,從一維跳到二維、甚至三維。

那我們具體該怎麼做呢?

使用“點線面體思考法”

如果眼前問題是一個處於“點”上的問題,那我們就可以試著跳到“線”、“面”,甚至“體”上去看。這就是“點線面體”的升維思考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阿里巴巴的曾鳴老師曾經分享過阿里是如何運用“點、線、面、體”去構建戰略的。

他說:

對於阿里來說,“面”就是平臺。因此,“面”的工作就是幫助平臺上的玩家廣泛聯接,享受網絡效應的好處。淘寶就是典型的“面”。

“線”就是平臺上的眾多商家。

“線”的興旺取決於產品本身的競爭力,就是性價比,同樣也取決於生產效率和營銷能力。大部分“線”的核心工作是梳理和優化流程,包括生產和營銷合作。

而“點”則是每一位服務參與者。

“面”的崛起,必然會催生新的“點”的產生,比如滴滴的司機、美團的外賣配送員、知乎的知識類大V、喜馬拉雅的廣播播主。

最後一個是“體”,“體”是由“面”擴張融合而生的。

“面”是“體”最根本的組成要素,在“面”的擴張過程中,如果有足夠強大的基礎,也許還會衍生出其他的“面”,進而形成一個日趨完善的“體”。

以淘寶為例。因為支付和信用是淘寶市場的根基,淘寶孵化了支付寶。但支付寶也逐步走出了淘寶,變成了一個獨立第三方的支付平臺,並逐漸演化成螞蟻金服。螞蟻金服發展出多種創新普惠的金融服務,形成了另外一張新的“面”。雲計算也是如此,它的起步是支撐所有淘寶賣家的電商雲,然後逐步衍生出其他的創新服務。

這些“面”互相交錯融合,推動了中國經濟升級換代,形成了一個基於互聯網的新型經濟體。

曾鳴老師說,如果現在有人找他討論企業下一步發展的戰略問題,他一定會反問一句:“點線面體,你的定位到底是什麼?”

因為,必須要先搞清楚自己的願景和能力,然後才能做出決定:你究竟是具體能力的提供者,還是產品和服務的整合者,抑或是市場/平臺的建設者?這個問題一旦明確,後面的一系列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而我在用“點線面體”思考時則一般會是這樣兩種場景,第一個場景是用“點線面體”去思考該選什麼樣的工作;第二個場景是用“點線面體”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

先來說說第一個運用的場景,即如何使用“點線面體”去做工作的選擇?

“體”代表的是時代的大趨勢。

千里馬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開汽車。

手寫筆記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都用印象筆記做複製黏貼,或者用訊飛做語音輸入了。

LV的錢包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出門都不帶錢包,直接拿手機付款、刷卡,進地鐵了。

這就是時代的大趨勢,仿若車輪一般、滾滾向前。

那麼,“面”是什麼? “面”指的是行業的發展趨勢。

就好比兩個大學同學畢業時一個進入騰訊,一個進入報社。十年之後,兩人完全不同。

為什麼?因為“面”是完全不同的。

“面”代表了行業的趨勢。這兩個行業不同,一個是欣欣向榮的互聯網行業,一個是不斷沒落的傳統媒體行業。

即使自己的事業做得很好,但如果整個行業處於下沉趨勢,那也會像是在泰坦尼克上坐著頭等艙一樣,沒什麼意義。

那“線”又是什麼? “線”指的是小經濟體的發展,也就是你所選擇的公司的發展狀況。

那什麼是“點”?“點”就是自己,是指我們自己究竟是在一直成長?還是在止步不前?

所以,如果我們處在同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同一個行業中,又在同一個企業中,那麼個人發展的好壞,關鍵就看這個“點”了;但如果我們所處的行業不好,所在企業有問題,即使“點”本身非常優秀,也有可能會遇到非常巨大的發展瓶頸。

所以,當我們遇到換工作這個問題時,如果只是考慮“點”,那就是這個工作的薪資如何?公司離家近不近?老闆好不好?我個人能不能獲得提升空間?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但如果我們將思考的維度再提升一些,就會這樣思考:這家企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未來1-3年內會不會被併購?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是朝陽行業,還是夕陽產業?這個時代的發展趨勢有哪些?哪些趨勢是確定的?哪些趨勢是很有可能會發生的?

這就是升維思考,跳出了原本存在於“點”的問題,來到了更高一維或多維去進行更全面的思考。

另一個運用的場景則是用“點線面體”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

這裡的“點”說的是一個個具體的知識點,可能是同一門學科的,也可能是不同學科的。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都有誰?他們最知名的畫作和雕塑都有哪些?這就是“點”。

如果把一些“點”按照一定的順序聯結在一起,那就會成為“線”,這些“點”可以來自於同一學科、領域,也可以是來自不同地方。比如:當我們把西方藝術家按照時間和風格的順序聯結起來,就會形成一條“西方藝術史”的脈絡,這就是“線”。

“面”則是將具有關聯的線編織起來,編織的過程正是我們思考、聯想和整合的過程。比如:當我們將西方不同時期的藝術家、作品與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經濟政治發展、人文思想等內容聯繫起來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的風格、思想與其所處時代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將其編織到一起,就會形成一個“面”。

“體”的出現就比較難了,因為“體”需要非常多的積累以及非常多的思考,不僅是知識的積累,還包括人生閱歷、見識的積累,人與人交流的積累,而思考則是長期的思考,很難一蹴而就。當積累與思考積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體”也就是“體系”就會逐步呈現,日漸完整。比如:當我們將西方藝術史的整個面與中國藝術史的整個面放在一起去看,去思考,去比較,去整合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催生“體”的形成。

升維思考的缺失,不僅可能導致更高維度變化對我們形成的碾壓;也很可能會讓我們失去更大格局的思考,從而錯過了最佳的創業/就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當無法在既定框架中徹底有效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該求助於升維思考力。它會幫我們打開一扇更大的窗,架起一個更高的梯,讓我們有機會去俯瞰自己的行為,同時也讓我們站在更宏大的格局去看自己的決定與選擇。

我非常清楚,人類的天性就是逃避真正的思考。所以,一旦擁有了這種能力,你就等於擁有了一種超越天性的能力,簡稱:超能力 :)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臺灣奧美廣告曾經為一家公司創作了一篇文案,名為《我害怕閱讀的人》。我摘抄下這篇文案中的一段話:

當他們閱讀時,臉就藏匿在書後面。書一放下,就以貴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閃耀。舉手投足都是自在風采。讓我明瞭,閱讀不只是知識,更是魔力。他們是懂美學的牛頓。懂人類學的梵谷。懂孫子兵法的甘地。血液裡充滿答案,越來越少的問題能讓他們恐懼。彷佛站在巨人的肩牓上,習慣俯視一切。那自信從容,是這世上最好看的一張臉。

這可能就是你所說的厲害的人,或者也就是你的老闆。

那你的老闆,又是如何分析問題的?

“幾十頁PPT還沒把問題講清楚,老闆一個問題就貌似發現了關鍵,這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思維方式?”

首先我認為需要搞清楚一點:

全中國一共有十幾億人,每個人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想法:對於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也有著不同的看法。

你跟你的老闆,就是屬於不同的人。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假如你是一名設計師,整天在公司裡握著鼠標,讓電腦上面的圖案加粗、變大、大氣。

你能夠知道的,就只有如何讓圖案變得更大,如何讓字體變得更亮。

而老闆呢?他想的不僅僅是讓圖案圖案加粗、變大、大氣。

還有想的是如何管理公司,如何開展業務,如何決定公司走向,如何調整公司結構,如何發展公司未來。

或許你的老闆在很久之前,也是一名過著996生活的苦逼設計師。

但是在他接觸了一些本不屬於設計師應該接觸的東西之後(比如老闆會接觸的一些管理,業務線,等等等),他就開始變了,他的思維不再是設計師的思維,而是擁有了老闆的思維。

按照馬克思主義中的唯物主義來講:物質決定意識。

生活的環境不同,就導致了思維的不同,分析問題的水平也就不同。

①分析問題的基礎,需要大量的知識,知識來源於周圍的環境

知識從哪裡來?書本?課堂?職場?朋友圈?公眾號?這都是知識的來源,就看你接觸了多少。

在不同的環境裡,有著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知識。

而這些東西,是你分析問題的基礎。

而這些環境,按地方分:可以是學校,是黨政機構,是公司。

按學科分,可以是法學,是教育學,是醫學,是經濟學。

按群體分,可以是農村人,是城裡人,是大學生,是高中生,是設計師群體,是銷售群體。

無論是地方,還是學科,還是群體,你接觸的越多,你得到的知識也就越多,你的認知也就越廣。

"

真正厲害的人有著“受過教育”的思維方式。

我們中的很多人,花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在學校裡學習、接受教育,到底是為什麼?知識、名聲、樂趣,還是為了教育所能帶來的金錢、地位?

或者,除了這些,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讓教育改變你的大腦。今天笨龍要說的是想成為厲害的人應該有的思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用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方法二,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用“點線面體”思考)。

你常常會想,為什麼面對同樣的問題,自己做了很多分析思考,卻總是感覺在“迷宮”裡,沒有頭緒、非常片面,無力突圍?

而那些厲害的人,卻能一下看透?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想突破,而是不知如何才能有效如破,所以一直都在繞圈兒。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缺乏升維思考。

什麼是升維思考?

它是跳出眼前問題的限制與常規解法,變換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之道的思維方式。

這個定義聽起來還是有些抽象,如果換個更易懂的解釋就是: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行為會與螞蟻非常相像。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螞蟻的行動一直都被束縛在“只有前後和左右”的二維世界裡。因此,如果它看到周圍有一圈牆壁,它就會不斷重複在牆壁裡打轉兒的動作。

而那些擁有升維思考力的人,則更像是蟈蟈。因為蟈蟈能在必要的時候做出“跳躍”這個動作,因此能夠縱身一跳,跳出這個只有“前後左右”的二維世界,往來於存在著“上下”的三維世界與二維世界之間。

其實,升維思考這個能力與“跳躍”這個動作非常相似,它會帶我們走出原本狹小的空間,幫我們徹底的解決問題。

那如果一個人缺乏升維思考,他在行為上會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表現1:只關注具體行為的改變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關注點永遠都集中在具體行為的改變上。

例如:

對於遲到、拖延、無法吃早餐、無法早起、無法早睡、無法堅持運動等問題,他思考的永遠都是如何去打卡,如何在行動上做到自律和堅持,卻不曾想過自己為什麼總是遲到、或者為什麼總是拖延。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對部分人而言,督促並要求自己做出具體行為的改變,的確能幫助養成相應習慣。但是,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就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所以,半途而廢、無功而返就是非常司空見慣了。

表現2: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因為只能看到“前後”和“左右”,螞蟻就只能注意到離自己並不遠的蟈蟈、蟋蟀和蝴蝶,但卻無法發現比自己高大很多倍的大象其實正在接近。所以當大象向著它走來時,螞蟻自然無從躲避。但如果螞蟻擁有了更高維度的視角,就能夠發現大象的存在,自然也就擁有了迅速逃離那片危險區域的機會,從而獲得生機。

所以,如果沒有了升維思考力,找到的答案就會侷限於眼前問題的所在維度,從而忽略了更高維度的存在,最終導致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既然升維思考對分析問題如此重要,那我們又該如何訓練這種能力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

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你認為生活本身非常有趣,那你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相反,如果你認為生活很無聊,那你又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

我相信,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一定非常不同。

為什麼?

因為,真正能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這幅圖是由NLP(神經語言程序)大師羅伯特·迪爾茨提出的名為“邏輯層次”的理論。

從這幅圖中,我們可以看到:

願景層是最高層,它是超越身份的,是關於我們想要實現怎樣的人生,或者說是關於我們的人生使命的(Calling)。

身份層是關於“我是誰”的。

價值觀層是關於“什麼是重要的?以及為什麼?”的。

能力層是關於我的能力的,包括狀態、策略和處世模式。

行為層則是關於我做什麼或者我已經做了什麼的,具體的行動步驟和行為。

而最低一層的環境層則是指我所處的環境究竟是怎麼樣的。

根據羅伯特·迪爾茨的這套“邏輯層次”理論,當我們想要去改變較低層次時,通過改變更高一層往往更加有效。同時,當我們在思考低層次的習慣時,我們也不該忘了還得去更高層級看看導致低層次習慣發生的根本原因。

因為,高的層次總是在不可避免的驅動著低的層次。所以,當一個變化在高的層次發生(比如“你認為生活本身很有趣”),它往往就會影響到低層次的行為變化(比如:你會把一下午的時光用在一個愛好上)。

相反,如果我們只在低層次上做出改變,而高層次的意識卻沒有發生變化的話,低層次上的改變常常是難以持久的。

舉例來說,

如果我們質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好女兒或好兒子,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這是一個“身份”層次的問題。

因此我們可以試著站到更高一層的“願景”層去看看。在我們的願景中,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的?“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一種具體的形象?然後我們可以試著將它具象的描畫出來,這樣我們就能輕易的回答出存在於“身份”層面的問題了。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每週給父母打3次電話;每年給父母過生日,生日時有生日禮物,且帶父母出去吃大餐;每年帶父母出去旅行一次。

反觀自身,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哪裡做得很好,而哪裡又做的不夠。於是就會根據我們的願景去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實現想要成為一個“好女兒/好兒子”的身份。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不讓父母生氣,有矛盾時通過柔和的方式解決,而不是硬碰硬。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與情緒健康,遇到問題時及時解決。

那麼,我們的行動自然又會有所不同。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事實上,邏輯層次這套升維思考的方法不僅能夠用在個人上,還能運用在企業上。

以微軟和蘋果公司為例,上世紀70年代,那時的家用電腦是沒有市場的,當時世界上第二大電腦公司美國數字設備公司的CEO肯·奧爾森公開說,有什麼理由需要每個人家裡都有一臺電腦?

但正是在那樣的環境下,蓋茨建立了微軟,喬布斯建立了蘋果公司。他們沒有侷限在現有的環境,沒有侷限在眼前的問題。相反,他們相信,可以製造出滿足用戶未來需求的產品。正是這樣一種願景,讓微軟和蘋果誕生了,並走向了成功的未來。

在大家都以現有“環境”來進行決策的時候,蓋茨和喬布斯沒有停留在這一層次,相反,他們跳到了更高的“願景”層,並通過對“願景”的展望,找到了微軟和蘋果的未來之路。

看到這裡,相信你一定已經理解了我在之前所說的那段話: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則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打卡”這個方法雖然盛行,但很多人依然會在中途放棄,或是在打卡結束後就立刻被打回原形的根本原因。

因為,真正能夠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方法二、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

讓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用6根火柴棒拼出4個正三角形?

如果侷限在平面思考,那這道題就是無解的。而如果我們能將思考從平面擴展到“立體”,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即用6根火柴棒拼出一個三角錐,也就是4個正三角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同理,對於某些問題,如果我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平面,即二維,我們就無法找到問題的解。相反,如果通過升維,從二維升到三維,我們就能輕易找到解決問題的入口。

如果說,一個點代表的是零維,一根線代表的是一維,一個面代表的是二維,一個體代表的是三維。那麼,“跳到更高維度去思考”的意思就是從零維跳到一維,從一維跳到二維、甚至三維。

那我們具體該怎麼做呢?

使用“點線面體思考法”

如果眼前問題是一個處於“點”上的問題,那我們就可以試著跳到“線”、“面”,甚至“體”上去看。這就是“點線面體”的升維思考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阿里巴巴的曾鳴老師曾經分享過阿里是如何運用“點、線、面、體”去構建戰略的。

他說:

對於阿里來說,“面”就是平臺。因此,“面”的工作就是幫助平臺上的玩家廣泛聯接,享受網絡效應的好處。淘寶就是典型的“面”。

“線”就是平臺上的眾多商家。

“線”的興旺取決於產品本身的競爭力,就是性價比,同樣也取決於生產效率和營銷能力。大部分“線”的核心工作是梳理和優化流程,包括生產和營銷合作。

而“點”則是每一位服務參與者。

“面”的崛起,必然會催生新的“點”的產生,比如滴滴的司機、美團的外賣配送員、知乎的知識類大V、喜馬拉雅的廣播播主。

最後一個是“體”,“體”是由“面”擴張融合而生的。

“面”是“體”最根本的組成要素,在“面”的擴張過程中,如果有足夠強大的基礎,也許還會衍生出其他的“面”,進而形成一個日趨完善的“體”。

以淘寶為例。因為支付和信用是淘寶市場的根基,淘寶孵化了支付寶。但支付寶也逐步走出了淘寶,變成了一個獨立第三方的支付平臺,並逐漸演化成螞蟻金服。螞蟻金服發展出多種創新普惠的金融服務,形成了另外一張新的“面”。雲計算也是如此,它的起步是支撐所有淘寶賣家的電商雲,然後逐步衍生出其他的創新服務。

這些“面”互相交錯融合,推動了中國經濟升級換代,形成了一個基於互聯網的新型經濟體。

曾鳴老師說,如果現在有人找他討論企業下一步發展的戰略問題,他一定會反問一句:“點線面體,你的定位到底是什麼?”

因為,必須要先搞清楚自己的願景和能力,然後才能做出決定:你究竟是具體能力的提供者,還是產品和服務的整合者,抑或是市場/平臺的建設者?這個問題一旦明確,後面的一系列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而我在用“點線面體”思考時則一般會是這樣兩種場景,第一個場景是用“點線面體”去思考該選什麼樣的工作;第二個場景是用“點線面體”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

先來說說第一個運用的場景,即如何使用“點線面體”去做工作的選擇?

“體”代表的是時代的大趨勢。

千里馬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開汽車。

手寫筆記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都用印象筆記做複製黏貼,或者用訊飛做語音輸入了。

LV的錢包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出門都不帶錢包,直接拿手機付款、刷卡,進地鐵了。

這就是時代的大趨勢,仿若車輪一般、滾滾向前。

那麼,“面”是什麼? “面”指的是行業的發展趨勢。

就好比兩個大學同學畢業時一個進入騰訊,一個進入報社。十年之後,兩人完全不同。

為什麼?因為“面”是完全不同的。

“面”代表了行業的趨勢。這兩個行業不同,一個是欣欣向榮的互聯網行業,一個是不斷沒落的傳統媒體行業。

即使自己的事業做得很好,但如果整個行業處於下沉趨勢,那也會像是在泰坦尼克上坐著頭等艙一樣,沒什麼意義。

那“線”又是什麼? “線”指的是小經濟體的發展,也就是你所選擇的公司的發展狀況。

那什麼是“點”?“點”就是自己,是指我們自己究竟是在一直成長?還是在止步不前?

所以,如果我們處在同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同一個行業中,又在同一個企業中,那麼個人發展的好壞,關鍵就看這個“點”了;但如果我們所處的行業不好,所在企業有問題,即使“點”本身非常優秀,也有可能會遇到非常巨大的發展瓶頸。

所以,當我們遇到換工作這個問題時,如果只是考慮“點”,那就是這個工作的薪資如何?公司離家近不近?老闆好不好?我個人能不能獲得提升空間?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但如果我們將思考的維度再提升一些,就會這樣思考:這家企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未來1-3年內會不會被併購?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是朝陽行業,還是夕陽產業?這個時代的發展趨勢有哪些?哪些趨勢是確定的?哪些趨勢是很有可能會發生的?

這就是升維思考,跳出了原本存在於“點”的問題,來到了更高一維或多維去進行更全面的思考。

另一個運用的場景則是用“點線面體”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

這裡的“點”說的是一個個具體的知識點,可能是同一門學科的,也可能是不同學科的。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都有誰?他們最知名的畫作和雕塑都有哪些?這就是“點”。

如果把一些“點”按照一定的順序聯結在一起,那就會成為“線”,這些“點”可以來自於同一學科、領域,也可以是來自不同地方。比如:當我們把西方藝術家按照時間和風格的順序聯結起來,就會形成一條“西方藝術史”的脈絡,這就是“線”。

“面”則是將具有關聯的線編織起來,編織的過程正是我們思考、聯想和整合的過程。比如:當我們將西方不同時期的藝術家、作品與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經濟政治發展、人文思想等內容聯繫起來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的風格、思想與其所處時代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將其編織到一起,就會形成一個“面”。

“體”的出現就比較難了,因為“體”需要非常多的積累以及非常多的思考,不僅是知識的積累,還包括人生閱歷、見識的積累,人與人交流的積累,而思考則是長期的思考,很難一蹴而就。當積累與思考積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體”也就是“體系”就會逐步呈現,日漸完整。比如:當我們將西方藝術史的整個面與中國藝術史的整個面放在一起去看,去思考,去比較,去整合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催生“體”的形成。

升維思考的缺失,不僅可能導致更高維度變化對我們形成的碾壓;也很可能會讓我們失去更大格局的思考,從而錯過了最佳的創業/就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當無法在既定框架中徹底有效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該求助於升維思考力。它會幫我們打開一扇更大的窗,架起一個更高的梯,讓我們有機會去俯瞰自己的行為,同時也讓我們站在更宏大的格局去看自己的決定與選擇。

我非常清楚,人類的天性就是逃避真正的思考。所以,一旦擁有了這種能力,你就等於擁有了一種超越天性的能力,簡稱:超能力 :)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臺灣奧美廣告曾經為一家公司創作了一篇文案,名為《我害怕閱讀的人》。我摘抄下這篇文案中的一段話:

當他們閱讀時,臉就藏匿在書後面。書一放下,就以貴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閃耀。舉手投足都是自在風采。讓我明瞭,閱讀不只是知識,更是魔力。他們是懂美學的牛頓。懂人類學的梵谷。懂孫子兵法的甘地。血液裡充滿答案,越來越少的問題能讓他們恐懼。彷佛站在巨人的肩牓上,習慣俯視一切。那自信從容,是這世上最好看的一張臉。

這可能就是你所說的厲害的人,或者也就是你的老闆。

那你的老闆,又是如何分析問題的?

“幾十頁PPT還沒把問題講清楚,老闆一個問題就貌似發現了關鍵,這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思維方式?”

首先我認為需要搞清楚一點:

全中國一共有十幾億人,每個人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想法:對於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也有著不同的看法。

你跟你的老闆,就是屬於不同的人。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假如你是一名設計師,整天在公司裡握著鼠標,讓電腦上面的圖案加粗、變大、大氣。

你能夠知道的,就只有如何讓圖案變得更大,如何讓字體變得更亮。

而老闆呢?他想的不僅僅是讓圖案圖案加粗、變大、大氣。

還有想的是如何管理公司,如何開展業務,如何決定公司走向,如何調整公司結構,如何發展公司未來。

或許你的老闆在很久之前,也是一名過著996生活的苦逼設計師。

但是在他接觸了一些本不屬於設計師應該接觸的東西之後(比如老闆會接觸的一些管理,業務線,等等等),他就開始變了,他的思維不再是設計師的思維,而是擁有了老闆的思維。

按照馬克思主義中的唯物主義來講:物質決定意識。

生活的環境不同,就導致了思維的不同,分析問題的水平也就不同。

①分析問題的基礎,需要大量的知識,知識來源於周圍的環境

知識從哪裡來?書本?課堂?職場?朋友圈?公眾號?這都是知識的來源,就看你接觸了多少。

在不同的環境裡,有著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知識。

而這些東西,是你分析問題的基礎。

而這些環境,按地方分:可以是學校,是黨政機構,是公司。

按學科分,可以是法學,是教育學,是醫學,是經濟學。

按群體分,可以是農村人,是城裡人,是大學生,是高中生,是設計師群體,是銷售群體。

無論是地方,還是學科,還是群體,你接觸的越多,你得到的知識也就越多,你的認知也就越廣。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

真正厲害的人有著“受過教育”的思維方式。

我們中的很多人,花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在學校裡學習、接受教育,到底是為什麼?知識、名聲、樂趣,還是為了教育所能帶來的金錢、地位?

或者,除了這些,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讓教育改變你的大腦。今天笨龍要說的是想成為厲害的人應該有的思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用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方法二,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用“點線面體”思考)。

你常常會想,為什麼面對同樣的問題,自己做了很多分析思考,卻總是感覺在“迷宮”裡,沒有頭緒、非常片面,無力突圍?

而那些厲害的人,卻能一下看透?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想突破,而是不知如何才能有效如破,所以一直都在繞圈兒。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缺乏升維思考。

什麼是升維思考?

它是跳出眼前問題的限制與常規解法,變換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之道的思維方式。

這個定義聽起來還是有些抽象,如果換個更易懂的解釋就是: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行為會與螞蟻非常相像。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螞蟻的行動一直都被束縛在“只有前後和左右”的二維世界裡。因此,如果它看到周圍有一圈牆壁,它就會不斷重複在牆壁裡打轉兒的動作。

而那些擁有升維思考力的人,則更像是蟈蟈。因為蟈蟈能在必要的時候做出“跳躍”這個動作,因此能夠縱身一跳,跳出這個只有“前後左右”的二維世界,往來於存在著“上下”的三維世界與二維世界之間。

其實,升維思考這個能力與“跳躍”這個動作非常相似,它會帶我們走出原本狹小的空間,幫我們徹底的解決問題。

那如果一個人缺乏升維思考,他在行為上會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表現1:只關注具體行為的改變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關注點永遠都集中在具體行為的改變上。

例如:

對於遲到、拖延、無法吃早餐、無法早起、無法早睡、無法堅持運動等問題,他思考的永遠都是如何去打卡,如何在行動上做到自律和堅持,卻不曾想過自己為什麼總是遲到、或者為什麼總是拖延。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對部分人而言,督促並要求自己做出具體行為的改變,的確能幫助養成相應習慣。但是,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就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所以,半途而廢、無功而返就是非常司空見慣了。

表現2: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因為只能看到“前後”和“左右”,螞蟻就只能注意到離自己並不遠的蟈蟈、蟋蟀和蝴蝶,但卻無法發現比自己高大很多倍的大象其實正在接近。所以當大象向著它走來時,螞蟻自然無從躲避。但如果螞蟻擁有了更高維度的視角,就能夠發現大象的存在,自然也就擁有了迅速逃離那片危險區域的機會,從而獲得生機。

所以,如果沒有了升維思考力,找到的答案就會侷限於眼前問題的所在維度,從而忽略了更高維度的存在,最終導致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既然升維思考對分析問題如此重要,那我們又該如何訓練這種能力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

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你認為生活本身非常有趣,那你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相反,如果你認為生活很無聊,那你又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

我相信,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一定非常不同。

為什麼?

因為,真正能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這幅圖是由NLP(神經語言程序)大師羅伯特·迪爾茨提出的名為“邏輯層次”的理論。

從這幅圖中,我們可以看到:

願景層是最高層,它是超越身份的,是關於我們想要實現怎樣的人生,或者說是關於我們的人生使命的(Calling)。

身份層是關於“我是誰”的。

價值觀層是關於“什麼是重要的?以及為什麼?”的。

能力層是關於我的能力的,包括狀態、策略和處世模式。

行為層則是關於我做什麼或者我已經做了什麼的,具體的行動步驟和行為。

而最低一層的環境層則是指我所處的環境究竟是怎麼樣的。

根據羅伯特·迪爾茨的這套“邏輯層次”理論,當我們想要去改變較低層次時,通過改變更高一層往往更加有效。同時,當我們在思考低層次的習慣時,我們也不該忘了還得去更高層級看看導致低層次習慣發生的根本原因。

因為,高的層次總是在不可避免的驅動著低的層次。所以,當一個變化在高的層次發生(比如“你認為生活本身很有趣”),它往往就會影響到低層次的行為變化(比如:你會把一下午的時光用在一個愛好上)。

相反,如果我們只在低層次上做出改變,而高層次的意識卻沒有發生變化的話,低層次上的改變常常是難以持久的。

舉例來說,

如果我們質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好女兒或好兒子,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這是一個“身份”層次的問題。

因此我們可以試著站到更高一層的“願景”層去看看。在我們的願景中,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的?“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一種具體的形象?然後我們可以試著將它具象的描畫出來,這樣我們就能輕易的回答出存在於“身份”層面的問題了。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每週給父母打3次電話;每年給父母過生日,生日時有生日禮物,且帶父母出去吃大餐;每年帶父母出去旅行一次。

反觀自身,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哪裡做得很好,而哪裡又做的不夠。於是就會根據我們的願景去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實現想要成為一個“好女兒/好兒子”的身份。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不讓父母生氣,有矛盾時通過柔和的方式解決,而不是硬碰硬。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與情緒健康,遇到問題時及時解決。

那麼,我們的行動自然又會有所不同。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事實上,邏輯層次這套升維思考的方法不僅能夠用在個人上,還能運用在企業上。

以微軟和蘋果公司為例,上世紀70年代,那時的家用電腦是沒有市場的,當時世界上第二大電腦公司美國數字設備公司的CEO肯·奧爾森公開說,有什麼理由需要每個人家裡都有一臺電腦?

但正是在那樣的環境下,蓋茨建立了微軟,喬布斯建立了蘋果公司。他們沒有侷限在現有的環境,沒有侷限在眼前的問題。相反,他們相信,可以製造出滿足用戶未來需求的產品。正是這樣一種願景,讓微軟和蘋果誕生了,並走向了成功的未來。

在大家都以現有“環境”來進行決策的時候,蓋茨和喬布斯沒有停留在這一層次,相反,他們跳到了更高的“願景”層,並通過對“願景”的展望,找到了微軟和蘋果的未來之路。

看到這裡,相信你一定已經理解了我在之前所說的那段話: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則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打卡”這個方法雖然盛行,但很多人依然會在中途放棄,或是在打卡結束後就立刻被打回原形的根本原因。

因為,真正能夠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方法二、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

讓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用6根火柴棒拼出4個正三角形?

如果侷限在平面思考,那這道題就是無解的。而如果我們能將思考從平面擴展到“立體”,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即用6根火柴棒拼出一個三角錐,也就是4個正三角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同理,對於某些問題,如果我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平面,即二維,我們就無法找到問題的解。相反,如果通過升維,從二維升到三維,我們就能輕易找到解決問題的入口。

如果說,一個點代表的是零維,一根線代表的是一維,一個面代表的是二維,一個體代表的是三維。那麼,“跳到更高維度去思考”的意思就是從零維跳到一維,從一維跳到二維、甚至三維。

那我們具體該怎麼做呢?

使用“點線面體思考法”

如果眼前問題是一個處於“點”上的問題,那我們就可以試著跳到“線”、“面”,甚至“體”上去看。這就是“點線面體”的升維思考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阿里巴巴的曾鳴老師曾經分享過阿里是如何運用“點、線、面、體”去構建戰略的。

他說:

對於阿里來說,“面”就是平臺。因此,“面”的工作就是幫助平臺上的玩家廣泛聯接,享受網絡效應的好處。淘寶就是典型的“面”。

“線”就是平臺上的眾多商家。

“線”的興旺取決於產品本身的競爭力,就是性價比,同樣也取決於生產效率和營銷能力。大部分“線”的核心工作是梳理和優化流程,包括生產和營銷合作。

而“點”則是每一位服務參與者。

“面”的崛起,必然會催生新的“點”的產生,比如滴滴的司機、美團的外賣配送員、知乎的知識類大V、喜馬拉雅的廣播播主。

最後一個是“體”,“體”是由“面”擴張融合而生的。

“面”是“體”最根本的組成要素,在“面”的擴張過程中,如果有足夠強大的基礎,也許還會衍生出其他的“面”,進而形成一個日趨完善的“體”。

以淘寶為例。因為支付和信用是淘寶市場的根基,淘寶孵化了支付寶。但支付寶也逐步走出了淘寶,變成了一個獨立第三方的支付平臺,並逐漸演化成螞蟻金服。螞蟻金服發展出多種創新普惠的金融服務,形成了另外一張新的“面”。雲計算也是如此,它的起步是支撐所有淘寶賣家的電商雲,然後逐步衍生出其他的創新服務。

這些“面”互相交錯融合,推動了中國經濟升級換代,形成了一個基於互聯網的新型經濟體。

曾鳴老師說,如果現在有人找他討論企業下一步發展的戰略問題,他一定會反問一句:“點線面體,你的定位到底是什麼?”

因為,必須要先搞清楚自己的願景和能力,然後才能做出決定:你究竟是具體能力的提供者,還是產品和服務的整合者,抑或是市場/平臺的建設者?這個問題一旦明確,後面的一系列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而我在用“點線面體”思考時則一般會是這樣兩種場景,第一個場景是用“點線面體”去思考該選什麼樣的工作;第二個場景是用“點線面體”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

先來說說第一個運用的場景,即如何使用“點線面體”去做工作的選擇?

“體”代表的是時代的大趨勢。

千里馬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開汽車。

手寫筆記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都用印象筆記做複製黏貼,或者用訊飛做語音輸入了。

LV的錢包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出門都不帶錢包,直接拿手機付款、刷卡,進地鐵了。

這就是時代的大趨勢,仿若車輪一般、滾滾向前。

那麼,“面”是什麼? “面”指的是行業的發展趨勢。

就好比兩個大學同學畢業時一個進入騰訊,一個進入報社。十年之後,兩人完全不同。

為什麼?因為“面”是完全不同的。

“面”代表了行業的趨勢。這兩個行業不同,一個是欣欣向榮的互聯網行業,一個是不斷沒落的傳統媒體行業。

即使自己的事業做得很好,但如果整個行業處於下沉趨勢,那也會像是在泰坦尼克上坐著頭等艙一樣,沒什麼意義。

那“線”又是什麼? “線”指的是小經濟體的發展,也就是你所選擇的公司的發展狀況。

那什麼是“點”?“點”就是自己,是指我們自己究竟是在一直成長?還是在止步不前?

所以,如果我們處在同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同一個行業中,又在同一個企業中,那麼個人發展的好壞,關鍵就看這個“點”了;但如果我們所處的行業不好,所在企業有問題,即使“點”本身非常優秀,也有可能會遇到非常巨大的發展瓶頸。

所以,當我們遇到換工作這個問題時,如果只是考慮“點”,那就是這個工作的薪資如何?公司離家近不近?老闆好不好?我個人能不能獲得提升空間?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但如果我們將思考的維度再提升一些,就會這樣思考:這家企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未來1-3年內會不會被併購?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是朝陽行業,還是夕陽產業?這個時代的發展趨勢有哪些?哪些趨勢是確定的?哪些趨勢是很有可能會發生的?

這就是升維思考,跳出了原本存在於“點”的問題,來到了更高一維或多維去進行更全面的思考。

另一個運用的場景則是用“點線面體”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

這裡的“點”說的是一個個具體的知識點,可能是同一門學科的,也可能是不同學科的。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都有誰?他們最知名的畫作和雕塑都有哪些?這就是“點”。

如果把一些“點”按照一定的順序聯結在一起,那就會成為“線”,這些“點”可以來自於同一學科、領域,也可以是來自不同地方。比如:當我們把西方藝術家按照時間和風格的順序聯結起來,就會形成一條“西方藝術史”的脈絡,這就是“線”。

“面”則是將具有關聯的線編織起來,編織的過程正是我們思考、聯想和整合的過程。比如:當我們將西方不同時期的藝術家、作品與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經濟政治發展、人文思想等內容聯繫起來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的風格、思想與其所處時代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將其編織到一起,就會形成一個“面”。

“體”的出現就比較難了,因為“體”需要非常多的積累以及非常多的思考,不僅是知識的積累,還包括人生閱歷、見識的積累,人與人交流的積累,而思考則是長期的思考,很難一蹴而就。當積累與思考積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體”也就是“體系”就會逐步呈現,日漸完整。比如:當我們將西方藝術史的整個面與中國藝術史的整個面放在一起去看,去思考,去比較,去整合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催生“體”的形成。

升維思考的缺失,不僅可能導致更高維度變化對我們形成的碾壓;也很可能會讓我們失去更大格局的思考,從而錯過了最佳的創業/就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當無法在既定框架中徹底有效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該求助於升維思考力。它會幫我們打開一扇更大的窗,架起一個更高的梯,讓我們有機會去俯瞰自己的行為,同時也讓我們站在更宏大的格局去看自己的決定與選擇。

我非常清楚,人類的天性就是逃避真正的思考。所以,一旦擁有了這種能力,你就等於擁有了一種超越天性的能力,簡稱:超能力 :)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臺灣奧美廣告曾經為一家公司創作了一篇文案,名為《我害怕閱讀的人》。我摘抄下這篇文案中的一段話:

當他們閱讀時,臉就藏匿在書後面。書一放下,就以貴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閃耀。舉手投足都是自在風采。讓我明瞭,閱讀不只是知識,更是魔力。他們是懂美學的牛頓。懂人類學的梵谷。懂孫子兵法的甘地。血液裡充滿答案,越來越少的問題能讓他們恐懼。彷佛站在巨人的肩牓上,習慣俯視一切。那自信從容,是這世上最好看的一張臉。

這可能就是你所說的厲害的人,或者也就是你的老闆。

那你的老闆,又是如何分析問題的?

“幾十頁PPT還沒把問題講清楚,老闆一個問題就貌似發現了關鍵,這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思維方式?”

首先我認為需要搞清楚一點:

全中國一共有十幾億人,每個人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想法:對於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也有著不同的看法。

你跟你的老闆,就是屬於不同的人。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假如你是一名設計師,整天在公司裡握著鼠標,讓電腦上面的圖案加粗、變大、大氣。

你能夠知道的,就只有如何讓圖案變得更大,如何讓字體變得更亮。

而老闆呢?他想的不僅僅是讓圖案圖案加粗、變大、大氣。

還有想的是如何管理公司,如何開展業務,如何決定公司走向,如何調整公司結構,如何發展公司未來。

或許你的老闆在很久之前,也是一名過著996生活的苦逼設計師。

但是在他接觸了一些本不屬於設計師應該接觸的東西之後(比如老闆會接觸的一些管理,業務線,等等等),他就開始變了,他的思維不再是設計師的思維,而是擁有了老闆的思維。

按照馬克思主義中的唯物主義來講:物質決定意識。

生活的環境不同,就導致了思維的不同,分析問題的水平也就不同。

①分析問題的基礎,需要大量的知識,知識來源於周圍的環境

知識從哪裡來?書本?課堂?職場?朋友圈?公眾號?這都是知識的來源,就看你接觸了多少。

在不同的環境裡,有著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知識。

而這些東西,是你分析問題的基礎。

而這些環境,按地方分:可以是學校,是黨政機構,是公司。

按學科分,可以是法學,是教育學,是醫學,是經濟學。

按群體分,可以是農村人,是城裡人,是大學生,是高中生,是設計師群體,是銷售群體。

無論是地方,還是學科,還是群體,你接觸的越多,你得到的知識也就越多,你的認知也就越廣。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老闆為什麼總能在轉瞬之間,就可以瞄準問題的關鍵,一語中的,講出核心。

這是因為他能夠看見那些,你看不見的東西。他的認知範圍,超乎你的想象。

你可以自己好好想一下,你每天在崗位上,做著那些重複的工作,然後每個月拿點死工資,下班就回到家吃吃飯,睡睡覺,搓搓王者榮耀。

你得到了什麼?

去年你的生活狀態可能也是這樣,但是現在,是不是沒有任何改變?

你被環境限制得死死的。

那些略有名氣的知乎大V,無論是情感雞湯,還是科學科普,還是職場道理,你都能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在一個優秀的環境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識。

這些個環境,既有著名公司的任職經驗,也有重點院校的就讀經歷,或者數年曆程的學習成果,更甚者擁有數十年的社會履歷,幾乎無一例外。

能夠發表重大科學研究成果的人,往往是那些科學家與教授,而不是普通員工。

在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有一個人的看法比你更多,更全面,更準確,那就說明:你的認知還需要得到提升。

那就走出去,去接觸新的環境!接觸那些你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的世界!去提升你的認知!

上面說的那些環境分類,可以是學校,可以是黨政機構,可以是公司。

可以是法學,是教育學、醫學、經濟學。

可以是農村人,是城裡人,是大學生,是高中生,是白領群體,是管理群體,是技術群體等等等。

你不站在他們的環境下,你怎麼得到他們的認知?

你不得到他們的認知,你怎麼成為他們?成為厲害的人?

②跳出固有思維,放下最初的想法,學會提問

我覺得這樣的對話(或想法),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普通的課堂上:

老師:“你都不認真聽課,怎麼能聽懂這些題目?”

差生:“我都聽不懂這些題目,還怎麼認真聽課?”

我喜歡把這種情況,叫做一根筋。“我說他是就是,我說他不是,那就不是,反正我覺得就是這麼一回事。”

當你的思維被固定,你相信的答案可能就只有一個,並且會認為這個答案,才是問題真正的答案。

那麼,如果不讓思維被固定,就請學會提問吧:

如果按照遊戲中的術語,那麼就叫通關步驟。

在遊戲裡,你來到一個新地圖,看見新的小怪,由於對未知事物的警惕,你會仔細思考和觀察這些小怪的動作:“他在讀條嗎?”,“他放的什麼技能”,“這個時候該不該磕血瓶”,“BOSS抬手我要不要躲?”

一個問題的背後,往往隱藏著無數種可能,當你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你就會了解問題背後產生的原理與真相,從而獲得知識。

"

真正厲害的人有著“受過教育”的思維方式。

我們中的很多人,花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在學校裡學習、接受教育,到底是為什麼?知識、名聲、樂趣,還是為了教育所能帶來的金錢、地位?

或者,除了這些,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讓教育改變你的大腦。今天笨龍要說的是想成為厲害的人應該有的思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用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方法二,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用“點線面體”思考)。

你常常會想,為什麼面對同樣的問題,自己做了很多分析思考,卻總是感覺在“迷宮”裡,沒有頭緒、非常片面,無力突圍?

而那些厲害的人,卻能一下看透?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想突破,而是不知如何才能有效如破,所以一直都在繞圈兒。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缺乏升維思考。

什麼是升維思考?

它是跳出眼前問題的限制與常規解法,變換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之道的思維方式。

這個定義聽起來還是有些抽象,如果換個更易懂的解釋就是: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行為會與螞蟻非常相像。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螞蟻的行動一直都被束縛在“只有前後和左右”的二維世界裡。因此,如果它看到周圍有一圈牆壁,它就會不斷重複在牆壁裡打轉兒的動作。

而那些擁有升維思考力的人,則更像是蟈蟈。因為蟈蟈能在必要的時候做出“跳躍”這個動作,因此能夠縱身一跳,跳出這個只有“前後左右”的二維世界,往來於存在著“上下”的三維世界與二維世界之間。

其實,升維思考這個能力與“跳躍”這個動作非常相似,它會帶我們走出原本狹小的空間,幫我們徹底的解決問題。

那如果一個人缺乏升維思考,他在行為上會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表現1:只關注具體行為的改變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關注點永遠都集中在具體行為的改變上。

例如:

對於遲到、拖延、無法吃早餐、無法早起、無法早睡、無法堅持運動等問題,他思考的永遠都是如何去打卡,如何在行動上做到自律和堅持,卻不曾想過自己為什麼總是遲到、或者為什麼總是拖延。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對部分人而言,督促並要求自己做出具體行為的改變,的確能幫助養成相應習慣。但是,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就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所以,半途而廢、無功而返就是非常司空見慣了。

表現2: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因為只能看到“前後”和“左右”,螞蟻就只能注意到離自己並不遠的蟈蟈、蟋蟀和蝴蝶,但卻無法發現比自己高大很多倍的大象其實正在接近。所以當大象向著它走來時,螞蟻自然無從躲避。但如果螞蟻擁有了更高維度的視角,就能夠發現大象的存在,自然也就擁有了迅速逃離那片危險區域的機會,從而獲得生機。

所以,如果沒有了升維思考力,找到的答案就會侷限於眼前問題的所在維度,從而忽略了更高維度的存在,最終導致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既然升維思考對分析問題如此重要,那我們又該如何訓練這種能力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

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你認為生活本身非常有趣,那你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相反,如果你認為生活很無聊,那你又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

我相信,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一定非常不同。

為什麼?

因為,真正能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這幅圖是由NLP(神經語言程序)大師羅伯特·迪爾茨提出的名為“邏輯層次”的理論。

從這幅圖中,我們可以看到:

願景層是最高層,它是超越身份的,是關於我們想要實現怎樣的人生,或者說是關於我們的人生使命的(Calling)。

身份層是關於“我是誰”的。

價值觀層是關於“什麼是重要的?以及為什麼?”的。

能力層是關於我的能力的,包括狀態、策略和處世模式。

行為層則是關於我做什麼或者我已經做了什麼的,具體的行動步驟和行為。

而最低一層的環境層則是指我所處的環境究竟是怎麼樣的。

根據羅伯特·迪爾茨的這套“邏輯層次”理論,當我們想要去改變較低層次時,通過改變更高一層往往更加有效。同時,當我們在思考低層次的習慣時,我們也不該忘了還得去更高層級看看導致低層次習慣發生的根本原因。

因為,高的層次總是在不可避免的驅動著低的層次。所以,當一個變化在高的層次發生(比如“你認為生活本身很有趣”),它往往就會影響到低層次的行為變化(比如:你會把一下午的時光用在一個愛好上)。

相反,如果我們只在低層次上做出改變,而高層次的意識卻沒有發生變化的話,低層次上的改變常常是難以持久的。

舉例來說,

如果我們質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好女兒或好兒子,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這是一個“身份”層次的問題。

因此我們可以試著站到更高一層的“願景”層去看看。在我們的願景中,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的?“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一種具體的形象?然後我們可以試著將它具象的描畫出來,這樣我們就能輕易的回答出存在於“身份”層面的問題了。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每週給父母打3次電話;每年給父母過生日,生日時有生日禮物,且帶父母出去吃大餐;每年帶父母出去旅行一次。

反觀自身,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哪裡做得很好,而哪裡又做的不夠。於是就會根據我們的願景去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實現想要成為一個“好女兒/好兒子”的身份。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不讓父母生氣,有矛盾時通過柔和的方式解決,而不是硬碰硬。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與情緒健康,遇到問題時及時解決。

那麼,我們的行動自然又會有所不同。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事實上,邏輯層次這套升維思考的方法不僅能夠用在個人上,還能運用在企業上。

以微軟和蘋果公司為例,上世紀70年代,那時的家用電腦是沒有市場的,當時世界上第二大電腦公司美國數字設備公司的CEO肯·奧爾森公開說,有什麼理由需要每個人家裡都有一臺電腦?

但正是在那樣的環境下,蓋茨建立了微軟,喬布斯建立了蘋果公司。他們沒有侷限在現有的環境,沒有侷限在眼前的問題。相反,他們相信,可以製造出滿足用戶未來需求的產品。正是這樣一種願景,讓微軟和蘋果誕生了,並走向了成功的未來。

在大家都以現有“環境”來進行決策的時候,蓋茨和喬布斯沒有停留在這一層次,相反,他們跳到了更高的“願景”層,並通過對“願景”的展望,找到了微軟和蘋果的未來之路。

看到這裡,相信你一定已經理解了我在之前所說的那段話: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則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打卡”這個方法雖然盛行,但很多人依然會在中途放棄,或是在打卡結束後就立刻被打回原形的根本原因。

因為,真正能夠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方法二、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

讓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用6根火柴棒拼出4個正三角形?

如果侷限在平面思考,那這道題就是無解的。而如果我們能將思考從平面擴展到“立體”,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即用6根火柴棒拼出一個三角錐,也就是4個正三角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同理,對於某些問題,如果我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平面,即二維,我們就無法找到問題的解。相反,如果通過升維,從二維升到三維,我們就能輕易找到解決問題的入口。

如果說,一個點代表的是零維,一根線代表的是一維,一個面代表的是二維,一個體代表的是三維。那麼,“跳到更高維度去思考”的意思就是從零維跳到一維,從一維跳到二維、甚至三維。

那我們具體該怎麼做呢?

使用“點線面體思考法”

如果眼前問題是一個處於“點”上的問題,那我們就可以試著跳到“線”、“面”,甚至“體”上去看。這就是“點線面體”的升維思考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阿里巴巴的曾鳴老師曾經分享過阿里是如何運用“點、線、面、體”去構建戰略的。

他說:

對於阿里來說,“面”就是平臺。因此,“面”的工作就是幫助平臺上的玩家廣泛聯接,享受網絡效應的好處。淘寶就是典型的“面”。

“線”就是平臺上的眾多商家。

“線”的興旺取決於產品本身的競爭力,就是性價比,同樣也取決於生產效率和營銷能力。大部分“線”的核心工作是梳理和優化流程,包括生產和營銷合作。

而“點”則是每一位服務參與者。

“面”的崛起,必然會催生新的“點”的產生,比如滴滴的司機、美團的外賣配送員、知乎的知識類大V、喜馬拉雅的廣播播主。

最後一個是“體”,“體”是由“面”擴張融合而生的。

“面”是“體”最根本的組成要素,在“面”的擴張過程中,如果有足夠強大的基礎,也許還會衍生出其他的“面”,進而形成一個日趨完善的“體”。

以淘寶為例。因為支付和信用是淘寶市場的根基,淘寶孵化了支付寶。但支付寶也逐步走出了淘寶,變成了一個獨立第三方的支付平臺,並逐漸演化成螞蟻金服。螞蟻金服發展出多種創新普惠的金融服務,形成了另外一張新的“面”。雲計算也是如此,它的起步是支撐所有淘寶賣家的電商雲,然後逐步衍生出其他的創新服務。

這些“面”互相交錯融合,推動了中國經濟升級換代,形成了一個基於互聯網的新型經濟體。

曾鳴老師說,如果現在有人找他討論企業下一步發展的戰略問題,他一定會反問一句:“點線面體,你的定位到底是什麼?”

因為,必須要先搞清楚自己的願景和能力,然後才能做出決定:你究竟是具體能力的提供者,還是產品和服務的整合者,抑或是市場/平臺的建設者?這個問題一旦明確,後面的一系列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而我在用“點線面體”思考時則一般會是這樣兩種場景,第一個場景是用“點線面體”去思考該選什麼樣的工作;第二個場景是用“點線面體”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

先來說說第一個運用的場景,即如何使用“點線面體”去做工作的選擇?

“體”代表的是時代的大趨勢。

千里馬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開汽車。

手寫筆記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都用印象筆記做複製黏貼,或者用訊飛做語音輸入了。

LV的錢包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出門都不帶錢包,直接拿手機付款、刷卡,進地鐵了。

這就是時代的大趨勢,仿若車輪一般、滾滾向前。

那麼,“面”是什麼? “面”指的是行業的發展趨勢。

就好比兩個大學同學畢業時一個進入騰訊,一個進入報社。十年之後,兩人完全不同。

為什麼?因為“面”是完全不同的。

“面”代表了行業的趨勢。這兩個行業不同,一個是欣欣向榮的互聯網行業,一個是不斷沒落的傳統媒體行業。

即使自己的事業做得很好,但如果整個行業處於下沉趨勢,那也會像是在泰坦尼克上坐著頭等艙一樣,沒什麼意義。

那“線”又是什麼? “線”指的是小經濟體的發展,也就是你所選擇的公司的發展狀況。

那什麼是“點”?“點”就是自己,是指我們自己究竟是在一直成長?還是在止步不前?

所以,如果我們處在同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同一個行業中,又在同一個企業中,那麼個人發展的好壞,關鍵就看這個“點”了;但如果我們所處的行業不好,所在企業有問題,即使“點”本身非常優秀,也有可能會遇到非常巨大的發展瓶頸。

所以,當我們遇到換工作這個問題時,如果只是考慮“點”,那就是這個工作的薪資如何?公司離家近不近?老闆好不好?我個人能不能獲得提升空間?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但如果我們將思考的維度再提升一些,就會這樣思考:這家企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未來1-3年內會不會被併購?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是朝陽行業,還是夕陽產業?這個時代的發展趨勢有哪些?哪些趨勢是確定的?哪些趨勢是很有可能會發生的?

這就是升維思考,跳出了原本存在於“點”的問題,來到了更高一維或多維去進行更全面的思考。

另一個運用的場景則是用“點線面體”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

這裡的“點”說的是一個個具體的知識點,可能是同一門學科的,也可能是不同學科的。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都有誰?他們最知名的畫作和雕塑都有哪些?這就是“點”。

如果把一些“點”按照一定的順序聯結在一起,那就會成為“線”,這些“點”可以來自於同一學科、領域,也可以是來自不同地方。比如:當我們把西方藝術家按照時間和風格的順序聯結起來,就會形成一條“西方藝術史”的脈絡,這就是“線”。

“面”則是將具有關聯的線編織起來,編織的過程正是我們思考、聯想和整合的過程。比如:當我們將西方不同時期的藝術家、作品與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經濟政治發展、人文思想等內容聯繫起來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的風格、思想與其所處時代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將其編織到一起,就會形成一個“面”。

“體”的出現就比較難了,因為“體”需要非常多的積累以及非常多的思考,不僅是知識的積累,還包括人生閱歷、見識的積累,人與人交流的積累,而思考則是長期的思考,很難一蹴而就。當積累與思考積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體”也就是“體系”就會逐步呈現,日漸完整。比如:當我們將西方藝術史的整個面與中國藝術史的整個面放在一起去看,去思考,去比較,去整合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催生“體”的形成。

升維思考的缺失,不僅可能導致更高維度變化對我們形成的碾壓;也很可能會讓我們失去更大格局的思考,從而錯過了最佳的創業/就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當無法在既定框架中徹底有效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該求助於升維思考力。它會幫我們打開一扇更大的窗,架起一個更高的梯,讓我們有機會去俯瞰自己的行為,同時也讓我們站在更宏大的格局去看自己的決定與選擇。

我非常清楚,人類的天性就是逃避真正的思考。所以,一旦擁有了這種能力,你就等於擁有了一種超越天性的能力,簡稱:超能力 :)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臺灣奧美廣告曾經為一家公司創作了一篇文案,名為《我害怕閱讀的人》。我摘抄下這篇文案中的一段話:

當他們閱讀時,臉就藏匿在書後面。書一放下,就以貴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閃耀。舉手投足都是自在風采。讓我明瞭,閱讀不只是知識,更是魔力。他們是懂美學的牛頓。懂人類學的梵谷。懂孫子兵法的甘地。血液裡充滿答案,越來越少的問題能讓他們恐懼。彷佛站在巨人的肩牓上,習慣俯視一切。那自信從容,是這世上最好看的一張臉。

這可能就是你所說的厲害的人,或者也就是你的老闆。

那你的老闆,又是如何分析問題的?

“幾十頁PPT還沒把問題講清楚,老闆一個問題就貌似發現了關鍵,這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思維方式?”

首先我認為需要搞清楚一點:

全中國一共有十幾億人,每個人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想法:對於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也有著不同的看法。

你跟你的老闆,就是屬於不同的人。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假如你是一名設計師,整天在公司裡握著鼠標,讓電腦上面的圖案加粗、變大、大氣。

你能夠知道的,就只有如何讓圖案變得更大,如何讓字體變得更亮。

而老闆呢?他想的不僅僅是讓圖案圖案加粗、變大、大氣。

還有想的是如何管理公司,如何開展業務,如何決定公司走向,如何調整公司結構,如何發展公司未來。

或許你的老闆在很久之前,也是一名過著996生活的苦逼設計師。

但是在他接觸了一些本不屬於設計師應該接觸的東西之後(比如老闆會接觸的一些管理,業務線,等等等),他就開始變了,他的思維不再是設計師的思維,而是擁有了老闆的思維。

按照馬克思主義中的唯物主義來講:物質決定意識。

生活的環境不同,就導致了思維的不同,分析問題的水平也就不同。

①分析問題的基礎,需要大量的知識,知識來源於周圍的環境

知識從哪裡來?書本?課堂?職場?朋友圈?公眾號?這都是知識的來源,就看你接觸了多少。

在不同的環境裡,有著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知識。

而這些東西,是你分析問題的基礎。

而這些環境,按地方分:可以是學校,是黨政機構,是公司。

按學科分,可以是法學,是教育學,是醫學,是經濟學。

按群體分,可以是農村人,是城裡人,是大學生,是高中生,是設計師群體,是銷售群體。

無論是地方,還是學科,還是群體,你接觸的越多,你得到的知識也就越多,你的認知也就越廣。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老闆為什麼總能在轉瞬之間,就可以瞄準問題的關鍵,一語中的,講出核心。

這是因為他能夠看見那些,你看不見的東西。他的認知範圍,超乎你的想象。

你可以自己好好想一下,你每天在崗位上,做著那些重複的工作,然後每個月拿點死工資,下班就回到家吃吃飯,睡睡覺,搓搓王者榮耀。

你得到了什麼?

去年你的生活狀態可能也是這樣,但是現在,是不是沒有任何改變?

你被環境限制得死死的。

那些略有名氣的知乎大V,無論是情感雞湯,還是科學科普,還是職場道理,你都能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在一個優秀的環境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識。

這些個環境,既有著名公司的任職經驗,也有重點院校的就讀經歷,或者數年曆程的學習成果,更甚者擁有數十年的社會履歷,幾乎無一例外。

能夠發表重大科學研究成果的人,往往是那些科學家與教授,而不是普通員工。

在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有一個人的看法比你更多,更全面,更準確,那就說明:你的認知還需要得到提升。

那就走出去,去接觸新的環境!接觸那些你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的世界!去提升你的認知!

上面說的那些環境分類,可以是學校,可以是黨政機構,可以是公司。

可以是法學,是教育學、醫學、經濟學。

可以是農村人,是城裡人,是大學生,是高中生,是白領群體,是管理群體,是技術群體等等等。

你不站在他們的環境下,你怎麼得到他們的認知?

你不得到他們的認知,你怎麼成為他們?成為厲害的人?

②跳出固有思維,放下最初的想法,學會提問

我覺得這樣的對話(或想法),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普通的課堂上:

老師:“你都不認真聽課,怎麼能聽懂這些題目?”

差生:“我都聽不懂這些題目,還怎麼認真聽課?”

我喜歡把這種情況,叫做一根筋。“我說他是就是,我說他不是,那就不是,反正我覺得就是這麼一回事。”

當你的思維被固定,你相信的答案可能就只有一個,並且會認為這個答案,才是問題真正的答案。

那麼,如果不讓思維被固定,就請學會提問吧:

如果按照遊戲中的術語,那麼就叫通關步驟。

在遊戲裡,你來到一個新地圖,看見新的小怪,由於對未知事物的警惕,你會仔細思考和觀察這些小怪的動作:“他在讀條嗎?”,“他放的什麼技能”,“這個時候該不該磕血瓶”,“BOSS抬手我要不要躲?”

一個問題的背後,往往隱藏著無數種可能,當你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你就會了解問題背後產生的原理與真相,從而獲得知識。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後,帶來的就是經驗。

於是,在你面對怪物的襲擊,並進行反擊的時候,你解決了一系列的問題:

“原來這是中毒,要磕解毒藥的”;“原來他讀條是開無敵,我不能打他”;“原來BOSS抬手是要放秒人技能了,我要用走位躲掉”

當你這個關卡通關的時候,如果你重新回頭再打一遍。你就會發現是如此的容易。什麼地方會刷小怪,什麼地方會有BOSS,BOSS有什麼大招,這些大招會產生什麼效果,你什麼時候放什麼技能,什麼時候該磕血瓶。

學到的經驗,能夠讓你不再面對相同或類似的難題。

而你的老闆,正是這麼一個把遊戲打通無數遍的老玩家,那幾十頁的PPT,就是這個BOSS。BOSS轉身是要放屁還是要撒尿,你的老闆都一清二楚。

③利用大量證據,去證實你得到的新答案,是具有說服力的,是準確的

當你得到許多答案的時候,你就開始思考了:“這些答案,究竟是不是正確的?”

我該如何去證明,我的新想法是對的?

我現在最喜歡用,也是最常用的證明方法,那就是:找論文!找文獻!找資料!

我基本上摒棄了那些只會講雞湯的垃圾公眾號,沒有什麼證據比數據與理論更具有說服力的了。

在我之前一直考慮考大學的問題事,一直有這麼幾個疑問:

①為什麼有人考高分?②為什麼有人只能考專科?③為什麼有人連大學都考不上?

在幾年前,我一直以為是學生自己沒有努力的問題。不努力,就考不上大學,後來發現我錯了。

不僅僅是學生自己努不努力,還有學生的家庭環境,學生的父母教育程度,家庭經濟水平,社會地位,參考地區,生活地區等等等等。

也就正如上面所說的,物質決定意識,環境決定了學生的走向。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何證明上面幾個因素成立?具有說服力?

那就是論文:

"

真正厲害的人有著“受過教育”的思維方式。

我們中的很多人,花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在學校裡學習、接受教育,到底是為什麼?知識、名聲、樂趣,還是為了教育所能帶來的金錢、地位?

或者,除了這些,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讓教育改變你的大腦。今天笨龍要說的是想成為厲害的人應該有的思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用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方法二,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用“點線面體”思考)。

你常常會想,為什麼面對同樣的問題,自己做了很多分析思考,卻總是感覺在“迷宮”裡,沒有頭緒、非常片面,無力突圍?

而那些厲害的人,卻能一下看透?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想突破,而是不知如何才能有效如破,所以一直都在繞圈兒。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缺乏升維思考。

什麼是升維思考?

它是跳出眼前問題的限制與常規解法,變換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之道的思維方式。

這個定義聽起來還是有些抽象,如果換個更易懂的解釋就是: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行為會與螞蟻非常相像。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螞蟻的行動一直都被束縛在“只有前後和左右”的二維世界裡。因此,如果它看到周圍有一圈牆壁,它就會不斷重複在牆壁裡打轉兒的動作。

而那些擁有升維思考力的人,則更像是蟈蟈。因為蟈蟈能在必要的時候做出“跳躍”這個動作,因此能夠縱身一跳,跳出這個只有“前後左右”的二維世界,往來於存在著“上下”的三維世界與二維世界之間。

其實,升維思考這個能力與“跳躍”這個動作非常相似,它會帶我們走出原本狹小的空間,幫我們徹底的解決問題。

那如果一個人缺乏升維思考,他在行為上會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表現1:只關注具體行為的改變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關注點永遠都集中在具體行為的改變上。

例如:

對於遲到、拖延、無法吃早餐、無法早起、無法早睡、無法堅持運動等問題,他思考的永遠都是如何去打卡,如何在行動上做到自律和堅持,卻不曾想過自己為什麼總是遲到、或者為什麼總是拖延。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對部分人而言,督促並要求自己做出具體行為的改變,的確能幫助養成相應習慣。但是,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就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所以,半途而廢、無功而返就是非常司空見慣了。

表現2: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因為只能看到“前後”和“左右”,螞蟻就只能注意到離自己並不遠的蟈蟈、蟋蟀和蝴蝶,但卻無法發現比自己高大很多倍的大象其實正在接近。所以當大象向著它走來時,螞蟻自然無從躲避。但如果螞蟻擁有了更高維度的視角,就能夠發現大象的存在,自然也就擁有了迅速逃離那片危險區域的機會,從而獲得生機。

所以,如果沒有了升維思考力,找到的答案就會侷限於眼前問題的所在維度,從而忽略了更高維度的存在,最終導致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既然升維思考對分析問題如此重要,那我們又該如何訓練這種能力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

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你認為生活本身非常有趣,那你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相反,如果你認為生活很無聊,那你又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

我相信,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一定非常不同。

為什麼?

因為,真正能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這幅圖是由NLP(神經語言程序)大師羅伯特·迪爾茨提出的名為“邏輯層次”的理論。

從這幅圖中,我們可以看到:

願景層是最高層,它是超越身份的,是關於我們想要實現怎樣的人生,或者說是關於我們的人生使命的(Calling)。

身份層是關於“我是誰”的。

價值觀層是關於“什麼是重要的?以及為什麼?”的。

能力層是關於我的能力的,包括狀態、策略和處世模式。

行為層則是關於我做什麼或者我已經做了什麼的,具體的行動步驟和行為。

而最低一層的環境層則是指我所處的環境究竟是怎麼樣的。

根據羅伯特·迪爾茨的這套“邏輯層次”理論,當我們想要去改變較低層次時,通過改變更高一層往往更加有效。同時,當我們在思考低層次的習慣時,我們也不該忘了還得去更高層級看看導致低層次習慣發生的根本原因。

因為,高的層次總是在不可避免的驅動著低的層次。所以,當一個變化在高的層次發生(比如“你認為生活本身很有趣”),它往往就會影響到低層次的行為變化(比如:你會把一下午的時光用在一個愛好上)。

相反,如果我們只在低層次上做出改變,而高層次的意識卻沒有發生變化的話,低層次上的改變常常是難以持久的。

舉例來說,

如果我們質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好女兒或好兒子,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這是一個“身份”層次的問題。

因此我們可以試著站到更高一層的“願景”層去看看。在我們的願景中,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的?“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一種具體的形象?然後我們可以試著將它具象的描畫出來,這樣我們就能輕易的回答出存在於“身份”層面的問題了。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每週給父母打3次電話;每年給父母過生日,生日時有生日禮物,且帶父母出去吃大餐;每年帶父母出去旅行一次。

反觀自身,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哪裡做得很好,而哪裡又做的不夠。於是就會根據我們的願景去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實現想要成為一個“好女兒/好兒子”的身份。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不讓父母生氣,有矛盾時通過柔和的方式解決,而不是硬碰硬。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與情緒健康,遇到問題時及時解決。

那麼,我們的行動自然又會有所不同。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事實上,邏輯層次這套升維思考的方法不僅能夠用在個人上,還能運用在企業上。

以微軟和蘋果公司為例,上世紀70年代,那時的家用電腦是沒有市場的,當時世界上第二大電腦公司美國數字設備公司的CEO肯·奧爾森公開說,有什麼理由需要每個人家裡都有一臺電腦?

但正是在那樣的環境下,蓋茨建立了微軟,喬布斯建立了蘋果公司。他們沒有侷限在現有的環境,沒有侷限在眼前的問題。相反,他們相信,可以製造出滿足用戶未來需求的產品。正是這樣一種願景,讓微軟和蘋果誕生了,並走向了成功的未來。

在大家都以現有“環境”來進行決策的時候,蓋茨和喬布斯沒有停留在這一層次,相反,他們跳到了更高的“願景”層,並通過對“願景”的展望,找到了微軟和蘋果的未來之路。

看到這裡,相信你一定已經理解了我在之前所說的那段話: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則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打卡”這個方法雖然盛行,但很多人依然會在中途放棄,或是在打卡結束後就立刻被打回原形的根本原因。

因為,真正能夠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方法二、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

讓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用6根火柴棒拼出4個正三角形?

如果侷限在平面思考,那這道題就是無解的。而如果我們能將思考從平面擴展到“立體”,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即用6根火柴棒拼出一個三角錐,也就是4個正三角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同理,對於某些問題,如果我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平面,即二維,我們就無法找到問題的解。相反,如果通過升維,從二維升到三維,我們就能輕易找到解決問題的入口。

如果說,一個點代表的是零維,一根線代表的是一維,一個面代表的是二維,一個體代表的是三維。那麼,“跳到更高維度去思考”的意思就是從零維跳到一維,從一維跳到二維、甚至三維。

那我們具體該怎麼做呢?

使用“點線面體思考法”

如果眼前問題是一個處於“點”上的問題,那我們就可以試著跳到“線”、“面”,甚至“體”上去看。這就是“點線面體”的升維思考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阿里巴巴的曾鳴老師曾經分享過阿里是如何運用“點、線、面、體”去構建戰略的。

他說:

對於阿里來說,“面”就是平臺。因此,“面”的工作就是幫助平臺上的玩家廣泛聯接,享受網絡效應的好處。淘寶就是典型的“面”。

“線”就是平臺上的眾多商家。

“線”的興旺取決於產品本身的競爭力,就是性價比,同樣也取決於生產效率和營銷能力。大部分“線”的核心工作是梳理和優化流程,包括生產和營銷合作。

而“點”則是每一位服務參與者。

“面”的崛起,必然會催生新的“點”的產生,比如滴滴的司機、美團的外賣配送員、知乎的知識類大V、喜馬拉雅的廣播播主。

最後一個是“體”,“體”是由“面”擴張融合而生的。

“面”是“體”最根本的組成要素,在“面”的擴張過程中,如果有足夠強大的基礎,也許還會衍生出其他的“面”,進而形成一個日趨完善的“體”。

以淘寶為例。因為支付和信用是淘寶市場的根基,淘寶孵化了支付寶。但支付寶也逐步走出了淘寶,變成了一個獨立第三方的支付平臺,並逐漸演化成螞蟻金服。螞蟻金服發展出多種創新普惠的金融服務,形成了另外一張新的“面”。雲計算也是如此,它的起步是支撐所有淘寶賣家的電商雲,然後逐步衍生出其他的創新服務。

這些“面”互相交錯融合,推動了中國經濟升級換代,形成了一個基於互聯網的新型經濟體。

曾鳴老師說,如果現在有人找他討論企業下一步發展的戰略問題,他一定會反問一句:“點線面體,你的定位到底是什麼?”

因為,必須要先搞清楚自己的願景和能力,然後才能做出決定:你究竟是具體能力的提供者,還是產品和服務的整合者,抑或是市場/平臺的建設者?這個問題一旦明確,後面的一系列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而我在用“點線面體”思考時則一般會是這樣兩種場景,第一個場景是用“點線面體”去思考該選什麼樣的工作;第二個場景是用“點線面體”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

先來說說第一個運用的場景,即如何使用“點線面體”去做工作的選擇?

“體”代表的是時代的大趨勢。

千里馬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開汽車。

手寫筆記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都用印象筆記做複製黏貼,或者用訊飛做語音輸入了。

LV的錢包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出門都不帶錢包,直接拿手機付款、刷卡,進地鐵了。

這就是時代的大趨勢,仿若車輪一般、滾滾向前。

那麼,“面”是什麼? “面”指的是行業的發展趨勢。

就好比兩個大學同學畢業時一個進入騰訊,一個進入報社。十年之後,兩人完全不同。

為什麼?因為“面”是完全不同的。

“面”代表了行業的趨勢。這兩個行業不同,一個是欣欣向榮的互聯網行業,一個是不斷沒落的傳統媒體行業。

即使自己的事業做得很好,但如果整個行業處於下沉趨勢,那也會像是在泰坦尼克上坐著頭等艙一樣,沒什麼意義。

那“線”又是什麼? “線”指的是小經濟體的發展,也就是你所選擇的公司的發展狀況。

那什麼是“點”?“點”就是自己,是指我們自己究竟是在一直成長?還是在止步不前?

所以,如果我們處在同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同一個行業中,又在同一個企業中,那麼個人發展的好壞,關鍵就看這個“點”了;但如果我們所處的行業不好,所在企業有問題,即使“點”本身非常優秀,也有可能會遇到非常巨大的發展瓶頸。

所以,當我們遇到換工作這個問題時,如果只是考慮“點”,那就是這個工作的薪資如何?公司離家近不近?老闆好不好?我個人能不能獲得提升空間?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但如果我們將思考的維度再提升一些,就會這樣思考:這家企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未來1-3年內會不會被併購?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是朝陽行業,還是夕陽產業?這個時代的發展趨勢有哪些?哪些趨勢是確定的?哪些趨勢是很有可能會發生的?

這就是升維思考,跳出了原本存在於“點”的問題,來到了更高一維或多維去進行更全面的思考。

另一個運用的場景則是用“點線面體”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

這裡的“點”說的是一個個具體的知識點,可能是同一門學科的,也可能是不同學科的。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都有誰?他們最知名的畫作和雕塑都有哪些?這就是“點”。

如果把一些“點”按照一定的順序聯結在一起,那就會成為“線”,這些“點”可以來自於同一學科、領域,也可以是來自不同地方。比如:當我們把西方藝術家按照時間和風格的順序聯結起來,就會形成一條“西方藝術史”的脈絡,這就是“線”。

“面”則是將具有關聯的線編織起來,編織的過程正是我們思考、聯想和整合的過程。比如:當我們將西方不同時期的藝術家、作品與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經濟政治發展、人文思想等內容聯繫起來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的風格、思想與其所處時代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將其編織到一起,就會形成一個“面”。

“體”的出現就比較難了,因為“體”需要非常多的積累以及非常多的思考,不僅是知識的積累,還包括人生閱歷、見識的積累,人與人交流的積累,而思考則是長期的思考,很難一蹴而就。當積累與思考積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體”也就是“體系”就會逐步呈現,日漸完整。比如:當我們將西方藝術史的整個面與中國藝術史的整個面放在一起去看,去思考,去比較,去整合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催生“體”的形成。

升維思考的缺失,不僅可能導致更高維度變化對我們形成的碾壓;也很可能會讓我們失去更大格局的思考,從而錯過了最佳的創業/就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當無法在既定框架中徹底有效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該求助於升維思考力。它會幫我們打開一扇更大的窗,架起一個更高的梯,讓我們有機會去俯瞰自己的行為,同時也讓我們站在更宏大的格局去看自己的決定與選擇。

我非常清楚,人類的天性就是逃避真正的思考。所以,一旦擁有了這種能力,你就等於擁有了一種超越天性的能力,簡稱:超能力 :)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臺灣奧美廣告曾經為一家公司創作了一篇文案,名為《我害怕閱讀的人》。我摘抄下這篇文案中的一段話:

當他們閱讀時,臉就藏匿在書後面。書一放下,就以貴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閃耀。舉手投足都是自在風采。讓我明瞭,閱讀不只是知識,更是魔力。他們是懂美學的牛頓。懂人類學的梵谷。懂孫子兵法的甘地。血液裡充滿答案,越來越少的問題能讓他們恐懼。彷佛站在巨人的肩牓上,習慣俯視一切。那自信從容,是這世上最好看的一張臉。

這可能就是你所說的厲害的人,或者也就是你的老闆。

那你的老闆,又是如何分析問題的?

“幾十頁PPT還沒把問題講清楚,老闆一個問題就貌似發現了關鍵,這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思維方式?”

首先我認為需要搞清楚一點:

全中國一共有十幾億人,每個人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想法:對於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也有著不同的看法。

你跟你的老闆,就是屬於不同的人。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假如你是一名設計師,整天在公司裡握著鼠標,讓電腦上面的圖案加粗、變大、大氣。

你能夠知道的,就只有如何讓圖案變得更大,如何讓字體變得更亮。

而老闆呢?他想的不僅僅是讓圖案圖案加粗、變大、大氣。

還有想的是如何管理公司,如何開展業務,如何決定公司走向,如何調整公司結構,如何發展公司未來。

或許你的老闆在很久之前,也是一名過著996生活的苦逼設計師。

但是在他接觸了一些本不屬於設計師應該接觸的東西之後(比如老闆會接觸的一些管理,業務線,等等等),他就開始變了,他的思維不再是設計師的思維,而是擁有了老闆的思維。

按照馬克思主義中的唯物主義來講:物質決定意識。

生活的環境不同,就導致了思維的不同,分析問題的水平也就不同。

①分析問題的基礎,需要大量的知識,知識來源於周圍的環境

知識從哪裡來?書本?課堂?職場?朋友圈?公眾號?這都是知識的來源,就看你接觸了多少。

在不同的環境裡,有著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知識。

而這些東西,是你分析問題的基礎。

而這些環境,按地方分:可以是學校,是黨政機構,是公司。

按學科分,可以是法學,是教育學,是醫學,是經濟學。

按群體分,可以是農村人,是城裡人,是大學生,是高中生,是設計師群體,是銷售群體。

無論是地方,還是學科,還是群體,你接觸的越多,你得到的知識也就越多,你的認知也就越廣。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老闆為什麼總能在轉瞬之間,就可以瞄準問題的關鍵,一語中的,講出核心。

這是因為他能夠看見那些,你看不見的東西。他的認知範圍,超乎你的想象。

你可以自己好好想一下,你每天在崗位上,做著那些重複的工作,然後每個月拿點死工資,下班就回到家吃吃飯,睡睡覺,搓搓王者榮耀。

你得到了什麼?

去年你的生活狀態可能也是這樣,但是現在,是不是沒有任何改變?

你被環境限制得死死的。

那些略有名氣的知乎大V,無論是情感雞湯,還是科學科普,還是職場道理,你都能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在一個優秀的環境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識。

這些個環境,既有著名公司的任職經驗,也有重點院校的就讀經歷,或者數年曆程的學習成果,更甚者擁有數十年的社會履歷,幾乎無一例外。

能夠發表重大科學研究成果的人,往往是那些科學家與教授,而不是普通員工。

在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有一個人的看法比你更多,更全面,更準確,那就說明:你的認知還需要得到提升。

那就走出去,去接觸新的環境!接觸那些你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的世界!去提升你的認知!

上面說的那些環境分類,可以是學校,可以是黨政機構,可以是公司。

可以是法學,是教育學、醫學、經濟學。

可以是農村人,是城裡人,是大學生,是高中生,是白領群體,是管理群體,是技術群體等等等。

你不站在他們的環境下,你怎麼得到他們的認知?

你不得到他們的認知,你怎麼成為他們?成為厲害的人?

②跳出固有思維,放下最初的想法,學會提問

我覺得這樣的對話(或想法),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普通的課堂上:

老師:“你都不認真聽課,怎麼能聽懂這些題目?”

差生:“我都聽不懂這些題目,還怎麼認真聽課?”

我喜歡把這種情況,叫做一根筋。“我說他是就是,我說他不是,那就不是,反正我覺得就是這麼一回事。”

當你的思維被固定,你相信的答案可能就只有一個,並且會認為這個答案,才是問題真正的答案。

那麼,如果不讓思維被固定,就請學會提問吧:

如果按照遊戲中的術語,那麼就叫通關步驟。

在遊戲裡,你來到一個新地圖,看見新的小怪,由於對未知事物的警惕,你會仔細思考和觀察這些小怪的動作:“他在讀條嗎?”,“他放的什麼技能”,“這個時候該不該磕血瓶”,“BOSS抬手我要不要躲?”

一個問題的背後,往往隱藏著無數種可能,當你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你就會了解問題背後產生的原理與真相,從而獲得知識。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後,帶來的就是經驗。

於是,在你面對怪物的襲擊,並進行反擊的時候,你解決了一系列的問題:

“原來這是中毒,要磕解毒藥的”;“原來他讀條是開無敵,我不能打他”;“原來BOSS抬手是要放秒人技能了,我要用走位躲掉”

當你這個關卡通關的時候,如果你重新回頭再打一遍。你就會發現是如此的容易。什麼地方會刷小怪,什麼地方會有BOSS,BOSS有什麼大招,這些大招會產生什麼效果,你什麼時候放什麼技能,什麼時候該磕血瓶。

學到的經驗,能夠讓你不再面對相同或類似的難題。

而你的老闆,正是這麼一個把遊戲打通無數遍的老玩家,那幾十頁的PPT,就是這個BOSS。BOSS轉身是要放屁還是要撒尿,你的老闆都一清二楚。

③利用大量證據,去證實你得到的新答案,是具有說服力的,是準確的

當你得到許多答案的時候,你就開始思考了:“這些答案,究竟是不是正確的?”

我該如何去證明,我的新想法是對的?

我現在最喜歡用,也是最常用的證明方法,那就是:找論文!找文獻!找資料!

我基本上摒棄了那些只會講雞湯的垃圾公眾號,沒有什麼證據比數據與理論更具有說服力的了。

在我之前一直考慮考大學的問題事,一直有這麼幾個疑問:

①為什麼有人考高分?②為什麼有人只能考專科?③為什麼有人連大學都考不上?

在幾年前,我一直以為是學生自己沒有努力的問題。不努力,就考不上大學,後來發現我錯了。

不僅僅是學生自己努不努力,還有學生的家庭環境,學生的父母教育程度,家庭經濟水平,社會地位,參考地區,生活地區等等等等。

也就正如上面所說的,物質決定意識,環境決定了學生的走向。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何證明上面幾個因素成立?具有說服力?

那就是論文: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

真正厲害的人有著“受過教育”的思維方式。

我們中的很多人,花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在學校裡學習、接受教育,到底是為什麼?知識、名聲、樂趣,還是為了教育所能帶來的金錢、地位?

或者,除了這些,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讓教育改變你的大腦。今天笨龍要說的是想成為厲害的人應該有的思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用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方法二,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用“點線面體”思考)。

你常常會想,為什麼面對同樣的問題,自己做了很多分析思考,卻總是感覺在“迷宮”裡,沒有頭緒、非常片面,無力突圍?

而那些厲害的人,卻能一下看透?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想突破,而是不知如何才能有效如破,所以一直都在繞圈兒。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缺乏升維思考。

什麼是升維思考?

它是跳出眼前問題的限制與常規解法,變換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之道的思維方式。

這個定義聽起來還是有些抽象,如果換個更易懂的解釋就是: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行為會與螞蟻非常相像。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螞蟻的行動一直都被束縛在“只有前後和左右”的二維世界裡。因此,如果它看到周圍有一圈牆壁,它就會不斷重複在牆壁裡打轉兒的動作。

而那些擁有升維思考力的人,則更像是蟈蟈。因為蟈蟈能在必要的時候做出“跳躍”這個動作,因此能夠縱身一跳,跳出這個只有“前後左右”的二維世界,往來於存在著“上下”的三維世界與二維世界之間。

其實,升維思考這個能力與“跳躍”這個動作非常相似,它會帶我們走出原本狹小的空間,幫我們徹底的解決問題。

那如果一個人缺乏升維思考,他在行為上會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表現1:只關注具體行為的改變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關注點永遠都集中在具體行為的改變上。

例如:

對於遲到、拖延、無法吃早餐、無法早起、無法早睡、無法堅持運動等問題,他思考的永遠都是如何去打卡,如何在行動上做到自律和堅持,卻不曾想過自己為什麼總是遲到、或者為什麼總是拖延。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對部分人而言,督促並要求自己做出具體行為的改變,的確能幫助養成相應習慣。但是,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就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所以,半途而廢、無功而返就是非常司空見慣了。

表現2: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因為只能看到“前後”和“左右”,螞蟻就只能注意到離自己並不遠的蟈蟈、蟋蟀和蝴蝶,但卻無法發現比自己高大很多倍的大象其實正在接近。所以當大象向著它走來時,螞蟻自然無從躲避。但如果螞蟻擁有了更高維度的視角,就能夠發現大象的存在,自然也就擁有了迅速逃離那片危險區域的機會,從而獲得生機。

所以,如果沒有了升維思考力,找到的答案就會侷限於眼前問題的所在維度,從而忽略了更高維度的存在,最終導致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既然升維思考對分析問題如此重要,那我們又該如何訓練這種能力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

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你認為生活本身非常有趣,那你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相反,如果你認為生活很無聊,那你又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

我相信,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一定非常不同。

為什麼?

因為,真正能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這幅圖是由NLP(神經語言程序)大師羅伯特·迪爾茨提出的名為“邏輯層次”的理論。

從這幅圖中,我們可以看到:

願景層是最高層,它是超越身份的,是關於我們想要實現怎樣的人生,或者說是關於我們的人生使命的(Calling)。

身份層是關於“我是誰”的。

價值觀層是關於“什麼是重要的?以及為什麼?”的。

能力層是關於我的能力的,包括狀態、策略和處世模式。

行為層則是關於我做什麼或者我已經做了什麼的,具體的行動步驟和行為。

而最低一層的環境層則是指我所處的環境究竟是怎麼樣的。

根據羅伯特·迪爾茨的這套“邏輯層次”理論,當我們想要去改變較低層次時,通過改變更高一層往往更加有效。同時,當我們在思考低層次的習慣時,我們也不該忘了還得去更高層級看看導致低層次習慣發生的根本原因。

因為,高的層次總是在不可避免的驅動著低的層次。所以,當一個變化在高的層次發生(比如“你認為生活本身很有趣”),它往往就會影響到低層次的行為變化(比如:你會把一下午的時光用在一個愛好上)。

相反,如果我們只在低層次上做出改變,而高層次的意識卻沒有發生變化的話,低層次上的改變常常是難以持久的。

舉例來說,

如果我們質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好女兒或好兒子,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這是一個“身份”層次的問題。

因此我們可以試著站到更高一層的“願景”層去看看。在我們的願景中,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的?“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一種具體的形象?然後我們可以試著將它具象的描畫出來,這樣我們就能輕易的回答出存在於“身份”層面的問題了。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每週給父母打3次電話;每年給父母過生日,生日時有生日禮物,且帶父母出去吃大餐;每年帶父母出去旅行一次。

反觀自身,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哪裡做得很好,而哪裡又做的不夠。於是就會根據我們的願景去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實現想要成為一個“好女兒/好兒子”的身份。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不讓父母生氣,有矛盾時通過柔和的方式解決,而不是硬碰硬。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與情緒健康,遇到問題時及時解決。

那麼,我們的行動自然又會有所不同。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事實上,邏輯層次這套升維思考的方法不僅能夠用在個人上,還能運用在企業上。

以微軟和蘋果公司為例,上世紀70年代,那時的家用電腦是沒有市場的,當時世界上第二大電腦公司美國數字設備公司的CEO肯·奧爾森公開說,有什麼理由需要每個人家裡都有一臺電腦?

但正是在那樣的環境下,蓋茨建立了微軟,喬布斯建立了蘋果公司。他們沒有侷限在現有的環境,沒有侷限在眼前的問題。相反,他們相信,可以製造出滿足用戶未來需求的產品。正是這樣一種願景,讓微軟和蘋果誕生了,並走向了成功的未來。

在大家都以現有“環境”來進行決策的時候,蓋茨和喬布斯沒有停留在這一層次,相反,他們跳到了更高的“願景”層,並通過對“願景”的展望,找到了微軟和蘋果的未來之路。

看到這裡,相信你一定已經理解了我在之前所說的那段話: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則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打卡”這個方法雖然盛行,但很多人依然會在中途放棄,或是在打卡結束後就立刻被打回原形的根本原因。

因為,真正能夠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方法二、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

讓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用6根火柴棒拼出4個正三角形?

如果侷限在平面思考,那這道題就是無解的。而如果我們能將思考從平面擴展到“立體”,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即用6根火柴棒拼出一個三角錐,也就是4個正三角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同理,對於某些問題,如果我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平面,即二維,我們就無法找到問題的解。相反,如果通過升維,從二維升到三維,我們就能輕易找到解決問題的入口。

如果說,一個點代表的是零維,一根線代表的是一維,一個面代表的是二維,一個體代表的是三維。那麼,“跳到更高維度去思考”的意思就是從零維跳到一維,從一維跳到二維、甚至三維。

那我們具體該怎麼做呢?

使用“點線面體思考法”

如果眼前問題是一個處於“點”上的問題,那我們就可以試著跳到“線”、“面”,甚至“體”上去看。這就是“點線面體”的升維思考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阿里巴巴的曾鳴老師曾經分享過阿里是如何運用“點、線、面、體”去構建戰略的。

他說:

對於阿里來說,“面”就是平臺。因此,“面”的工作就是幫助平臺上的玩家廣泛聯接,享受網絡效應的好處。淘寶就是典型的“面”。

“線”就是平臺上的眾多商家。

“線”的興旺取決於產品本身的競爭力,就是性價比,同樣也取決於生產效率和營銷能力。大部分“線”的核心工作是梳理和優化流程,包括生產和營銷合作。

而“點”則是每一位服務參與者。

“面”的崛起,必然會催生新的“點”的產生,比如滴滴的司機、美團的外賣配送員、知乎的知識類大V、喜馬拉雅的廣播播主。

最後一個是“體”,“體”是由“面”擴張融合而生的。

“面”是“體”最根本的組成要素,在“面”的擴張過程中,如果有足夠強大的基礎,也許還會衍生出其他的“面”,進而形成一個日趨完善的“體”。

以淘寶為例。因為支付和信用是淘寶市場的根基,淘寶孵化了支付寶。但支付寶也逐步走出了淘寶,變成了一個獨立第三方的支付平臺,並逐漸演化成螞蟻金服。螞蟻金服發展出多種創新普惠的金融服務,形成了另外一張新的“面”。雲計算也是如此,它的起步是支撐所有淘寶賣家的電商雲,然後逐步衍生出其他的創新服務。

這些“面”互相交錯融合,推動了中國經濟升級換代,形成了一個基於互聯網的新型經濟體。

曾鳴老師說,如果現在有人找他討論企業下一步發展的戰略問題,他一定會反問一句:“點線面體,你的定位到底是什麼?”

因為,必須要先搞清楚自己的願景和能力,然後才能做出決定:你究竟是具體能力的提供者,還是產品和服務的整合者,抑或是市場/平臺的建設者?這個問題一旦明確,後面的一系列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而我在用“點線面體”思考時則一般會是這樣兩種場景,第一個場景是用“點線面體”去思考該選什麼樣的工作;第二個場景是用“點線面體”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

先來說說第一個運用的場景,即如何使用“點線面體”去做工作的選擇?

“體”代表的是時代的大趨勢。

千里馬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開汽車。

手寫筆記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都用印象筆記做複製黏貼,或者用訊飛做語音輸入了。

LV的錢包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出門都不帶錢包,直接拿手機付款、刷卡,進地鐵了。

這就是時代的大趨勢,仿若車輪一般、滾滾向前。

那麼,“面”是什麼? “面”指的是行業的發展趨勢。

就好比兩個大學同學畢業時一個進入騰訊,一個進入報社。十年之後,兩人完全不同。

為什麼?因為“面”是完全不同的。

“面”代表了行業的趨勢。這兩個行業不同,一個是欣欣向榮的互聯網行業,一個是不斷沒落的傳統媒體行業。

即使自己的事業做得很好,但如果整個行業處於下沉趨勢,那也會像是在泰坦尼克上坐著頭等艙一樣,沒什麼意義。

那“線”又是什麼? “線”指的是小經濟體的發展,也就是你所選擇的公司的發展狀況。

那什麼是“點”?“點”就是自己,是指我們自己究竟是在一直成長?還是在止步不前?

所以,如果我們處在同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同一個行業中,又在同一個企業中,那麼個人發展的好壞,關鍵就看這個“點”了;但如果我們所處的行業不好,所在企業有問題,即使“點”本身非常優秀,也有可能會遇到非常巨大的發展瓶頸。

所以,當我們遇到換工作這個問題時,如果只是考慮“點”,那就是這個工作的薪資如何?公司離家近不近?老闆好不好?我個人能不能獲得提升空間?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但如果我們將思考的維度再提升一些,就會這樣思考:這家企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未來1-3年內會不會被併購?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是朝陽行業,還是夕陽產業?這個時代的發展趨勢有哪些?哪些趨勢是確定的?哪些趨勢是很有可能會發生的?

這就是升維思考,跳出了原本存在於“點”的問題,來到了更高一維或多維去進行更全面的思考。

另一個運用的場景則是用“點線面體”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

這裡的“點”說的是一個個具體的知識點,可能是同一門學科的,也可能是不同學科的。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都有誰?他們最知名的畫作和雕塑都有哪些?這就是“點”。

如果把一些“點”按照一定的順序聯結在一起,那就會成為“線”,這些“點”可以來自於同一學科、領域,也可以是來自不同地方。比如:當我們把西方藝術家按照時間和風格的順序聯結起來,就會形成一條“西方藝術史”的脈絡,這就是“線”。

“面”則是將具有關聯的線編織起來,編織的過程正是我們思考、聯想和整合的過程。比如:當我們將西方不同時期的藝術家、作品與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經濟政治發展、人文思想等內容聯繫起來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的風格、思想與其所處時代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將其編織到一起,就會形成一個“面”。

“體”的出現就比較難了,因為“體”需要非常多的積累以及非常多的思考,不僅是知識的積累,還包括人生閱歷、見識的積累,人與人交流的積累,而思考則是長期的思考,很難一蹴而就。當積累與思考積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體”也就是“體系”就會逐步呈現,日漸完整。比如:當我們將西方藝術史的整個面與中國藝術史的整個面放在一起去看,去思考,去比較,去整合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催生“體”的形成。

升維思考的缺失,不僅可能導致更高維度變化對我們形成的碾壓;也很可能會讓我們失去更大格局的思考,從而錯過了最佳的創業/就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當無法在既定框架中徹底有效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該求助於升維思考力。它會幫我們打開一扇更大的窗,架起一個更高的梯,讓我們有機會去俯瞰自己的行為,同時也讓我們站在更宏大的格局去看自己的決定與選擇。

我非常清楚,人類的天性就是逃避真正的思考。所以,一旦擁有了這種能力,你就等於擁有了一種超越天性的能力,簡稱:超能力 :)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臺灣奧美廣告曾經為一家公司創作了一篇文案,名為《我害怕閱讀的人》。我摘抄下這篇文案中的一段話:

當他們閱讀時,臉就藏匿在書後面。書一放下,就以貴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閃耀。舉手投足都是自在風采。讓我明瞭,閱讀不只是知識,更是魔力。他們是懂美學的牛頓。懂人類學的梵谷。懂孫子兵法的甘地。血液裡充滿答案,越來越少的問題能讓他們恐懼。彷佛站在巨人的肩牓上,習慣俯視一切。那自信從容,是這世上最好看的一張臉。

這可能就是你所說的厲害的人,或者也就是你的老闆。

那你的老闆,又是如何分析問題的?

“幾十頁PPT還沒把問題講清楚,老闆一個問題就貌似發現了關鍵,這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思維方式?”

首先我認為需要搞清楚一點:

全中國一共有十幾億人,每個人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想法:對於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也有著不同的看法。

你跟你的老闆,就是屬於不同的人。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假如你是一名設計師,整天在公司裡握著鼠標,讓電腦上面的圖案加粗、變大、大氣。

你能夠知道的,就只有如何讓圖案變得更大,如何讓字體變得更亮。

而老闆呢?他想的不僅僅是讓圖案圖案加粗、變大、大氣。

還有想的是如何管理公司,如何開展業務,如何決定公司走向,如何調整公司結構,如何發展公司未來。

或許你的老闆在很久之前,也是一名過著996生活的苦逼設計師。

但是在他接觸了一些本不屬於設計師應該接觸的東西之後(比如老闆會接觸的一些管理,業務線,等等等),他就開始變了,他的思維不再是設計師的思維,而是擁有了老闆的思維。

按照馬克思主義中的唯物主義來講:物質決定意識。

生活的環境不同,就導致了思維的不同,分析問題的水平也就不同。

①分析問題的基礎,需要大量的知識,知識來源於周圍的環境

知識從哪裡來?書本?課堂?職場?朋友圈?公眾號?這都是知識的來源,就看你接觸了多少。

在不同的環境裡,有著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知識。

而這些東西,是你分析問題的基礎。

而這些環境,按地方分:可以是學校,是黨政機構,是公司。

按學科分,可以是法學,是教育學,是醫學,是經濟學。

按群體分,可以是農村人,是城裡人,是大學生,是高中生,是設計師群體,是銷售群體。

無論是地方,還是學科,還是群體,你接觸的越多,你得到的知識也就越多,你的認知也就越廣。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老闆為什麼總能在轉瞬之間,就可以瞄準問題的關鍵,一語中的,講出核心。

這是因為他能夠看見那些,你看不見的東西。他的認知範圍,超乎你的想象。

你可以自己好好想一下,你每天在崗位上,做著那些重複的工作,然後每個月拿點死工資,下班就回到家吃吃飯,睡睡覺,搓搓王者榮耀。

你得到了什麼?

去年你的生活狀態可能也是這樣,但是現在,是不是沒有任何改變?

你被環境限制得死死的。

那些略有名氣的知乎大V,無論是情感雞湯,還是科學科普,還是職場道理,你都能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在一個優秀的環境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識。

這些個環境,既有著名公司的任職經驗,也有重點院校的就讀經歷,或者數年曆程的學習成果,更甚者擁有數十年的社會履歷,幾乎無一例外。

能夠發表重大科學研究成果的人,往往是那些科學家與教授,而不是普通員工。

在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有一個人的看法比你更多,更全面,更準確,那就說明:你的認知還需要得到提升。

那就走出去,去接觸新的環境!接觸那些你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的世界!去提升你的認知!

上面說的那些環境分類,可以是學校,可以是黨政機構,可以是公司。

可以是法學,是教育學、醫學、經濟學。

可以是農村人,是城裡人,是大學生,是高中生,是白領群體,是管理群體,是技術群體等等等。

你不站在他們的環境下,你怎麼得到他們的認知?

你不得到他們的認知,你怎麼成為他們?成為厲害的人?

②跳出固有思維,放下最初的想法,學會提問

我覺得這樣的對話(或想法),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普通的課堂上:

老師:“你都不認真聽課,怎麼能聽懂這些題目?”

差生:“我都聽不懂這些題目,還怎麼認真聽課?”

我喜歡把這種情況,叫做一根筋。“我說他是就是,我說他不是,那就不是,反正我覺得就是這麼一回事。”

當你的思維被固定,你相信的答案可能就只有一個,並且會認為這個答案,才是問題真正的答案。

那麼,如果不讓思維被固定,就請學會提問吧:

如果按照遊戲中的術語,那麼就叫通關步驟。

在遊戲裡,你來到一個新地圖,看見新的小怪,由於對未知事物的警惕,你會仔細思考和觀察這些小怪的動作:“他在讀條嗎?”,“他放的什麼技能”,“這個時候該不該磕血瓶”,“BOSS抬手我要不要躲?”

一個問題的背後,往往隱藏著無數種可能,當你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你就會了解問題背後產生的原理與真相,從而獲得知識。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後,帶來的就是經驗。

於是,在你面對怪物的襲擊,並進行反擊的時候,你解決了一系列的問題:

“原來這是中毒,要磕解毒藥的”;“原來他讀條是開無敵,我不能打他”;“原來BOSS抬手是要放秒人技能了,我要用走位躲掉”

當你這個關卡通關的時候,如果你重新回頭再打一遍。你就會發現是如此的容易。什麼地方會刷小怪,什麼地方會有BOSS,BOSS有什麼大招,這些大招會產生什麼效果,你什麼時候放什麼技能,什麼時候該磕血瓶。

學到的經驗,能夠讓你不再面對相同或類似的難題。

而你的老闆,正是這麼一個把遊戲打通無數遍的老玩家,那幾十頁的PPT,就是這個BOSS。BOSS轉身是要放屁還是要撒尿,你的老闆都一清二楚。

③利用大量證據,去證實你得到的新答案,是具有說服力的,是準確的

當你得到許多答案的時候,你就開始思考了:“這些答案,究竟是不是正確的?”

我該如何去證明,我的新想法是對的?

我現在最喜歡用,也是最常用的證明方法,那就是:找論文!找文獻!找資料!

我基本上摒棄了那些只會講雞湯的垃圾公眾號,沒有什麼證據比數據與理論更具有說服力的了。

在我之前一直考慮考大學的問題事,一直有這麼幾個疑問:

①為什麼有人考高分?②為什麼有人只能考專科?③為什麼有人連大學都考不上?

在幾年前,我一直以為是學生自己沒有努力的問題。不努力,就考不上大學,後來發現我錯了。

不僅僅是學生自己努不努力,還有學生的家庭環境,學生的父母教育程度,家庭經濟水平,社會地位,參考地區,生活地區等等等等。

也就正如上面所說的,物質決定意識,環境決定了學生的走向。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何證明上面幾個因素成立?具有說服力?

那就是論文: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這段時間收藏的文獻,也大概快200多本了。

我喜歡論文與文獻去證實自己的觀點,就是因為每一本文獻,那都是凝聚了研究者的無數心血,通過調查,取證,實驗,統計,分析得出來的結果(可能夾帶學術不端現象,暫且不討論)。

而這裡面的結果,就是最堅實的證據,證明你的想法是正確還是錯誤的證據。

從說服力上來說,是最強健有力的。

而且,幾乎每一本文獻,都有著你不知道的其他影響因素

"

真正厲害的人有著“受過教育”的思維方式。

我們中的很多人,花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在學校裡學習、接受教育,到底是為什麼?知識、名聲、樂趣,還是為了教育所能帶來的金錢、地位?

或者,除了這些,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讓教育改變你的大腦。今天笨龍要說的是想成為厲害的人應該有的思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用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方法二,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用“點線面體”思考)。

你常常會想,為什麼面對同樣的問題,自己做了很多分析思考,卻總是感覺在“迷宮”裡,沒有頭緒、非常片面,無力突圍?

而那些厲害的人,卻能一下看透?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想突破,而是不知如何才能有效如破,所以一直都在繞圈兒。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缺乏升維思考。

什麼是升維思考?

它是跳出眼前問題的限制與常規解法,變換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之道的思維方式。

這個定義聽起來還是有些抽象,如果換個更易懂的解釋就是: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行為會與螞蟻非常相像。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螞蟻的行動一直都被束縛在“只有前後和左右”的二維世界裡。因此,如果它看到周圍有一圈牆壁,它就會不斷重複在牆壁裡打轉兒的動作。

而那些擁有升維思考力的人,則更像是蟈蟈。因為蟈蟈能在必要的時候做出“跳躍”這個動作,因此能夠縱身一跳,跳出這個只有“前後左右”的二維世界,往來於存在著“上下”的三維世界與二維世界之間。

其實,升維思考這個能力與“跳躍”這個動作非常相似,它會帶我們走出原本狹小的空間,幫我們徹底的解決問題。

那如果一個人缺乏升維思考,他在行為上會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表現1:只關注具體行為的改變

缺乏升維思考力的人,他的關注點永遠都集中在具體行為的改變上。

例如:

對於遲到、拖延、無法吃早餐、無法早起、無法早睡、無法堅持運動等問題,他思考的永遠都是如何去打卡,如何在行動上做到自律和堅持,卻不曾想過自己為什麼總是遲到、或者為什麼總是拖延。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對部分人而言,督促並要求自己做出具體行為的改變,的確能幫助養成相應習慣。但是,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就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所以,半途而廢、無功而返就是非常司空見慣了。

表現2: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因為只能看到“前後”和“左右”,螞蟻就只能注意到離自己並不遠的蟈蟈、蟋蟀和蝴蝶,但卻無法發現比自己高大很多倍的大象其實正在接近。所以當大象向著它走來時,螞蟻自然無從躲避。但如果螞蟻擁有了更高維度的視角,就能夠發現大象的存在,自然也就擁有了迅速逃離那片危險區域的機會,從而獲得生機。

所以,如果沒有了升維思考力,找到的答案就會侷限於眼前問題的所在維度,從而忽略了更高維度的存在,最終導致視角過窄、格局過低。

既然升維思考對分析問題如此重要,那我們又該如何訓練這種能力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

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你認為生活本身非常有趣,那你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相反,如果你認為生活很無聊,那你又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

我相信,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一定非常不同。

為什麼?

因為,真正能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這幅圖是由NLP(神經語言程序)大師羅伯特·迪爾茨提出的名為“邏輯層次”的理論。

從這幅圖中,我們可以看到:

願景層是最高層,它是超越身份的,是關於我們想要實現怎樣的人生,或者說是關於我們的人生使命的(Calling)。

身份層是關於“我是誰”的。

價值觀層是關於“什麼是重要的?以及為什麼?”的。

能力層是關於我的能力的,包括狀態、策略和處世模式。

行為層則是關於我做什麼或者我已經做了什麼的,具體的行動步驟和行為。

而最低一層的環境層則是指我所處的環境究竟是怎麼樣的。

根據羅伯特·迪爾茨的這套“邏輯層次”理論,當我們想要去改變較低層次時,通過改變更高一層往往更加有效。同時,當我們在思考低層次的習慣時,我們也不該忘了還得去更高層級看看導致低層次習慣發生的根本原因。

因為,高的層次總是在不可避免的驅動著低的層次。所以,當一個變化在高的層次發生(比如“你認為生活本身很有趣”),它往往就會影響到低層次的行為變化(比如:你會把一下午的時光用在一個愛好上)。

相反,如果我們只在低層次上做出改變,而高層次的意識卻沒有發生變化的話,低層次上的改變常常是難以持久的。

舉例來說,

如果我們質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好女兒或好兒子,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這是一個“身份”層次的問題。

因此我們可以試著站到更高一層的“願景”層去看看。在我們的願景中,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的?“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一種具體的形象?然後我們可以試著將它具象的描畫出來,這樣我們就能輕易的回答出存在於“身份”層面的問題了。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每週給父母打3次電話;每年給父母過生日,生日時有生日禮物,且帶父母出去吃大餐;每年帶父母出去旅行一次。

反觀自身,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哪裡做得很好,而哪裡又做的不夠。於是就會根據我們的願景去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實現想要成為一個“好女兒/好兒子”的身份。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不讓父母生氣,有矛盾時通過柔和的方式解決,而不是硬碰硬。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與情緒健康,遇到問題時及時解決。

那麼,我們的行動自然又會有所不同。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事實上,邏輯層次這套升維思考的方法不僅能夠用在個人上,還能運用在企業上。

以微軟和蘋果公司為例,上世紀70年代,那時的家用電腦是沒有市場的,當時世界上第二大電腦公司美國數字設備公司的CEO肯·奧爾森公開說,有什麼理由需要每個人家裡都有一臺電腦?

但正是在那樣的環境下,蓋茨建立了微軟,喬布斯建立了蘋果公司。他們沒有侷限在現有的環境,沒有侷限在眼前的問題。相反,他們相信,可以製造出滿足用戶未來需求的產品。正是這樣一種願景,讓微軟和蘋果誕生了,並走向了成功的未來。

在大家都以現有“環境”來進行決策的時候,蓋茨和喬布斯沒有停留在這一層次,相反,他們跳到了更高的“願景”層,並通過對“願景”的展望,找到了微軟和蘋果的未來之路。

看到這裡,相信你一定已經理解了我在之前所說的那段話: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則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打卡”這個方法雖然盛行,但很多人依然會在中途放棄,或是在打卡結束後就立刻被打回原形的根本原因。

因為,真正能夠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方法二、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

讓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用6根火柴棒拼出4個正三角形?

如果侷限在平面思考,那這道題就是無解的。而如果我們能將思考從平面擴展到“立體”,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即用6根火柴棒拼出一個三角錐,也就是4個正三角形。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同理,對於某些問題,如果我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平面,即二維,我們就無法找到問題的解。相反,如果通過升維,從二維升到三維,我們就能輕易找到解決問題的入口。

如果說,一個點代表的是零維,一根線代表的是一維,一個面代表的是二維,一個體代表的是三維。那麼,“跳到更高維度去思考”的意思就是從零維跳到一維,從一維跳到二維、甚至三維。

那我們具體該怎麼做呢?

使用“點線面體思考法”

如果眼前問題是一個處於“點”上的問題,那我們就可以試著跳到“線”、“面”,甚至“體”上去看。這就是“點線面體”的升維思考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阿里巴巴的曾鳴老師曾經分享過阿里是如何運用“點、線、面、體”去構建戰略的。

他說:

對於阿里來說,“面”就是平臺。因此,“面”的工作就是幫助平臺上的玩家廣泛聯接,享受網絡效應的好處。淘寶就是典型的“面”。

“線”就是平臺上的眾多商家。

“線”的興旺取決於產品本身的競爭力,就是性價比,同樣也取決於生產效率和營銷能力。大部分“線”的核心工作是梳理和優化流程,包括生產和營銷合作。

而“點”則是每一位服務參與者。

“面”的崛起,必然會催生新的“點”的產生,比如滴滴的司機、美團的外賣配送員、知乎的知識類大V、喜馬拉雅的廣播播主。

最後一個是“體”,“體”是由“面”擴張融合而生的。

“面”是“體”最根本的組成要素,在“面”的擴張過程中,如果有足夠強大的基礎,也許還會衍生出其他的“面”,進而形成一個日趨完善的“體”。

以淘寶為例。因為支付和信用是淘寶市場的根基,淘寶孵化了支付寶。但支付寶也逐步走出了淘寶,變成了一個獨立第三方的支付平臺,並逐漸演化成螞蟻金服。螞蟻金服發展出多種創新普惠的金融服務,形成了另外一張新的“面”。雲計算也是如此,它的起步是支撐所有淘寶賣家的電商雲,然後逐步衍生出其他的創新服務。

這些“面”互相交錯融合,推動了中國經濟升級換代,形成了一個基於互聯網的新型經濟體。

曾鳴老師說,如果現在有人找他討論企業下一步發展的戰略問題,他一定會反問一句:“點線面體,你的定位到底是什麼?”

因為,必須要先搞清楚自己的願景和能力,然後才能做出決定:你究竟是具體能力的提供者,還是產品和服務的整合者,抑或是市場/平臺的建設者?這個問題一旦明確,後面的一系列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而我在用“點線面體”思考時則一般會是這樣兩種場景,第一個場景是用“點線面體”去思考該選什麼樣的工作;第二個場景是用“點線面體”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

先來說說第一個運用的場景,即如何使用“點線面體”去做工作的選擇?

“體”代表的是時代的大趨勢。

千里馬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開汽車。

手寫筆記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都用印象筆記做複製黏貼,或者用訊飛做語音輸入了。

LV的錢包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出門都不帶錢包,直接拿手機付款、刷卡,進地鐵了。

這就是時代的大趨勢,仿若車輪一般、滾滾向前。

那麼,“面”是什麼? “面”指的是行業的發展趨勢。

就好比兩個大學同學畢業時一個進入騰訊,一個進入報社。十年之後,兩人完全不同。

為什麼?因為“面”是完全不同的。

“面”代表了行業的趨勢。這兩個行業不同,一個是欣欣向榮的互聯網行業,一個是不斷沒落的傳統媒體行業。

即使自己的事業做得很好,但如果整個行業處於下沉趨勢,那也會像是在泰坦尼克上坐著頭等艙一樣,沒什麼意義。

那“線”又是什麼? “線”指的是小經濟體的發展,也就是你所選擇的公司的發展狀況。

那什麼是“點”?“點”就是自己,是指我們自己究竟是在一直成長?還是在止步不前?

所以,如果我們處在同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同一個行業中,又在同一個企業中,那麼個人發展的好壞,關鍵就看這個“點”了;但如果我們所處的行業不好,所在企業有問題,即使“點”本身非常優秀,也有可能會遇到非常巨大的發展瓶頸。

所以,當我們遇到換工作這個問題時,如果只是考慮“點”,那就是這個工作的薪資如何?公司離家近不近?老闆好不好?我個人能不能獲得提升空間?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但如果我們將思考的維度再提升一些,就會這樣思考:這家企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未來1-3年內會不會被併購?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是朝陽行業,還是夕陽產業?這個時代的發展趨勢有哪些?哪些趨勢是確定的?哪些趨勢是很有可能會發生的?

這就是升維思考,跳出了原本存在於“點”的問題,來到了更高一維或多維去進行更全面的思考。

另一個運用的場景則是用“點線面體”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理論體系。

這裡的“點”說的是一個個具體的知識點,可能是同一門學科的,也可能是不同學科的。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都有誰?他們最知名的畫作和雕塑都有哪些?這就是“點”。

如果把一些“點”按照一定的順序聯結在一起,那就會成為“線”,這些“點”可以來自於同一學科、領域,也可以是來自不同地方。比如:當我們把西方藝術家按照時間和風格的順序聯結起來,就會形成一條“西方藝術史”的脈絡,這就是“線”。

“面”則是將具有關聯的線編織起來,編織的過程正是我們思考、聯想和整合的過程。比如:當我們將西方不同時期的藝術家、作品與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經濟政治發展、人文思想等內容聯繫起來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的風格、思想與其所處時代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將其編織到一起,就會形成一個“面”。

“體”的出現就比較難了,因為“體”需要非常多的積累以及非常多的思考,不僅是知識的積累,還包括人生閱歷、見識的積累,人與人交流的積累,而思考則是長期的思考,很難一蹴而就。當積累與思考積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體”也就是“體系”就會逐步呈現,日漸完整。比如:當我們將西方藝術史的整個面與中國藝術史的整個面放在一起去看,去思考,去比較,去整合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催生“體”的形成。

升維思考的缺失,不僅可能導致更高維度變化對我們形成的碾壓;也很可能會讓我們失去更大格局的思考,從而錯過了最佳的創業/就業方式。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因此,當無法在既定框架中徹底有效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該求助於升維思考力。它會幫我們打開一扇更大的窗,架起一個更高的梯,讓我們有機會去俯瞰自己的行為,同時也讓我們站在更宏大的格局去看自己的決定與選擇。

我非常清楚,人類的天性就是逃避真正的思考。所以,一旦擁有了這種能力,你就等於擁有了一種超越天性的能力,簡稱:超能力 :)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臺灣奧美廣告曾經為一家公司創作了一篇文案,名為《我害怕閱讀的人》。我摘抄下這篇文案中的一段話:

當他們閱讀時,臉就藏匿在書後面。書一放下,就以貴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閃耀。舉手投足都是自在風采。讓我明瞭,閱讀不只是知識,更是魔力。他們是懂美學的牛頓。懂人類學的梵谷。懂孫子兵法的甘地。血液裡充滿答案,越來越少的問題能讓他們恐懼。彷佛站在巨人的肩牓上,習慣俯視一切。那自信從容,是這世上最好看的一張臉。

這可能就是你所說的厲害的人,或者也就是你的老闆。

那你的老闆,又是如何分析問題的?

“幾十頁PPT還沒把問題講清楚,老闆一個問題就貌似發現了關鍵,這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思維方式?”

首先我認為需要搞清楚一點:

全中國一共有十幾億人,每個人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想法:對於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也有著不同的看法。

你跟你的老闆,就是屬於不同的人。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假如你是一名設計師,整天在公司裡握著鼠標,讓電腦上面的圖案加粗、變大、大氣。

你能夠知道的,就只有如何讓圖案變得更大,如何讓字體變得更亮。

而老闆呢?他想的不僅僅是讓圖案圖案加粗、變大、大氣。

還有想的是如何管理公司,如何開展業務,如何決定公司走向,如何調整公司結構,如何發展公司未來。

或許你的老闆在很久之前,也是一名過著996生活的苦逼設計師。

但是在他接觸了一些本不屬於設計師應該接觸的東西之後(比如老闆會接觸的一些管理,業務線,等等等),他就開始變了,他的思維不再是設計師的思維,而是擁有了老闆的思維。

按照馬克思主義中的唯物主義來講:物質決定意識。

生活的環境不同,就導致了思維的不同,分析問題的水平也就不同。

①分析問題的基礎,需要大量的知識,知識來源於周圍的環境

知識從哪裡來?書本?課堂?職場?朋友圈?公眾號?這都是知識的來源,就看你接觸了多少。

在不同的環境裡,有著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知識。

而這些東西,是你分析問題的基礎。

而這些環境,按地方分:可以是學校,是黨政機構,是公司。

按學科分,可以是法學,是教育學,是醫學,是經濟學。

按群體分,可以是農村人,是城裡人,是大學生,是高中生,是設計師群體,是銷售群體。

無論是地方,還是學科,還是群體,你接觸的越多,你得到的知識也就越多,你的認知也就越廣。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老闆為什麼總能在轉瞬之間,就可以瞄準問題的關鍵,一語中的,講出核心。

這是因為他能夠看見那些,你看不見的東西。他的認知範圍,超乎你的想象。

你可以自己好好想一下,你每天在崗位上,做著那些重複的工作,然後每個月拿點死工資,下班就回到家吃吃飯,睡睡覺,搓搓王者榮耀。

你得到了什麼?

去年你的生活狀態可能也是這樣,但是現在,是不是沒有任何改變?

你被環境限制得死死的。

那些略有名氣的知乎大V,無論是情感雞湯,還是科學科普,還是職場道理,你都能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在一個優秀的環境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識。

這些個環境,既有著名公司的任職經驗,也有重點院校的就讀經歷,或者數年曆程的學習成果,更甚者擁有數十年的社會履歷,幾乎無一例外。

能夠發表重大科學研究成果的人,往往是那些科學家與教授,而不是普通員工。

在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有一個人的看法比你更多,更全面,更準確,那就說明:你的認知還需要得到提升。

那就走出去,去接觸新的環境!接觸那些你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的世界!去提升你的認知!

上面說的那些環境分類,可以是學校,可以是黨政機構,可以是公司。

可以是法學,是教育學、醫學、經濟學。

可以是農村人,是城裡人,是大學生,是高中生,是白領群體,是管理群體,是技術群體等等等。

你不站在他們的環境下,你怎麼得到他們的認知?

你不得到他們的認知,你怎麼成為他們?成為厲害的人?

②跳出固有思維,放下最初的想法,學會提問

我覺得這樣的對話(或想法),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普通的課堂上:

老師:“你都不認真聽課,怎麼能聽懂這些題目?”

差生:“我都聽不懂這些題目,還怎麼認真聽課?”

我喜歡把這種情況,叫做一根筋。“我說他是就是,我說他不是,那就不是,反正我覺得就是這麼一回事。”

當你的思維被固定,你相信的答案可能就只有一個,並且會認為這個答案,才是問題真正的答案。

那麼,如果不讓思維被固定,就請學會提問吧:

如果按照遊戲中的術語,那麼就叫通關步驟。

在遊戲裡,你來到一個新地圖,看見新的小怪,由於對未知事物的警惕,你會仔細思考和觀察這些小怪的動作:“他在讀條嗎?”,“他放的什麼技能”,“這個時候該不該磕血瓶”,“BOSS抬手我要不要躲?”

一個問題的背後,往往隱藏著無數種可能,當你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你就會了解問題背後產生的原理與真相,從而獲得知識。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後,帶來的就是經驗。

於是,在你面對怪物的襲擊,並進行反擊的時候,你解決了一系列的問題:

“原來這是中毒,要磕解毒藥的”;“原來他讀條是開無敵,我不能打他”;“原來BOSS抬手是要放秒人技能了,我要用走位躲掉”

當你這個關卡通關的時候,如果你重新回頭再打一遍。你就會發現是如此的容易。什麼地方會刷小怪,什麼地方會有BOSS,BOSS有什麼大招,這些大招會產生什麼效果,你什麼時候放什麼技能,什麼時候該磕血瓶。

學到的經驗,能夠讓你不再面對相同或類似的難題。

而你的老闆,正是這麼一個把遊戲打通無數遍的老玩家,那幾十頁的PPT,就是這個BOSS。BOSS轉身是要放屁還是要撒尿,你的老闆都一清二楚。

③利用大量證據,去證實你得到的新答案,是具有說服力的,是準確的

當你得到許多答案的時候,你就開始思考了:“這些答案,究竟是不是正確的?”

我該如何去證明,我的新想法是對的?

我現在最喜歡用,也是最常用的證明方法,那就是:找論文!找文獻!找資料!

我基本上摒棄了那些只會講雞湯的垃圾公眾號,沒有什麼證據比數據與理論更具有說服力的了。

在我之前一直考慮考大學的問題事,一直有這麼幾個疑問:

①為什麼有人考高分?②為什麼有人只能考專科?③為什麼有人連大學都考不上?

在幾年前,我一直以為是學生自己沒有努力的問題。不努力,就考不上大學,後來發現我錯了。

不僅僅是學生自己努不努力,還有學生的家庭環境,學生的父母教育程度,家庭經濟水平,社會地位,參考地區,生活地區等等等等。

也就正如上面所說的,物質決定意識,環境決定了學生的走向。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何證明上面幾個因素成立?具有說服力?

那就是論文: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這段時間收藏的文獻,也大概快200多本了。

我喜歡論文與文獻去證實自己的觀點,就是因為每一本文獻,那都是凝聚了研究者的無數心血,通過調查,取證,實驗,統計,分析得出來的結果(可能夾帶學術不端現象,暫且不討論)。

而這裡面的結果,就是最堅實的證據,證明你的想法是正確還是錯誤的證據。

從說服力上來說,是最強健有力的。

而且,幾乎每一本文獻,都有著你不知道的其他影響因素

高人的思維——如何通過現象看本質去分析問題

優秀的文獻越多,你所知道的也就越多,你能夠知道的答案也就越多

那麼支撐你思想的知識,也就越多

那麼,分析問題的程度,也就越厲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