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帶娃成主力,我們都欠媽媽一句“謝謝你”

馬思純 倪萍 孕產 育兒 凱叔講故事 2018-12-08


姥姥帶娃成主力,我們都欠媽媽一句“謝謝你”


「照顧好我的老太婆!別使喚壞了!」

這是老爸給我打電話的開場白。

雖然明知是句玩笑話,我卻心酸得差點落淚。


電話的那頭,他還不知道,他的老太婆今天下午剛進了醫院。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她的親女兒。


姥姥帶娃成主力,我們都欠媽媽一句“謝謝你”


從一年前生完二寶,我媽就來幫我帶娃。


二寶是早產,我身體虛弱加上擔心孩子,動不動就情緒失控,

是的,我產後抑鬱了。


一開始,老公還能哄著我,時間一長他也失去了耐性,總藉著加班躲在外面不回來,有時候甚至跟我針鋒相對。


有次二寶半夜大哭不止,怎麼都哄不好,我又累又困幾乎崩潰。

老公卻說:「都二胎了,怎麼還帶不好?」

我委屈得眼淚一下就出來了。


姥姥帶娃成主力,我們都欠媽媽一句“謝謝你”


我媽聞聲趕緊過來,把孩子扔給老公:

「愣著幹啥?你哄你兒子,我哄我女兒。」


我差點笑出聲,心氣一下子順暢大半。


生完孩子後,我變得很脆弱,可只要媽媽在身邊,我心裡就特別踏實、溫暖。


但是她從千里之外來到女兒身邊,卻沒享一天清閒福。

為了照顧外孫,沒吃過一頓安心飯,沒睡過一個整夜覺。


除了餵奶她代替不了,其他任何事她都爭搶著替我扛。

而現在,她終於撐不住,倒下了。


姥姥帶娃成主力,我們都欠媽媽一句“謝謝你”



姥姥帶娃成主力,我們都欠媽媽一句“謝謝你”


如今,姥姥帶娃成新趨勢。公園裡、廣場上時常聽到娃娃叫姥姥。

「姥姥帶娃」甚至成了現象級熱詞。

還有人編了順口溜:「媽媽生,姥姥養,爸爸回家就上網。」


姥姥帶娃成主力,我們都欠媽媽一句“謝謝你”


網上有個調查:你們家是誰帶孩子?

近一半網友選擇了「姥姥帶」。


身邊也有很多朋友家是姥姥帶娃。

閨蜜琳懷的雙胞胎,奶奶身體不好,姥姥姥爺就主動請纓。


老兩口多年前就計劃好,退休去周遊世界的。

現在可好,退休工作,上崗帶娃。


姥姥總說:「世界有什麼好看?我寶貝外孫才好看!」

琳說:「我爸有高血壓,每天見他服降壓藥我都特心疼,他一個大老爺們,為孩子擦屎擦尿;好幾次看到我媽累得捶腿捶腰,她長年腰疼,還為我受累……」


姥姥帶娃成主力,我們都欠媽媽一句“謝謝你”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老人在幫我們負重前行。


同事小美家也是姥姥幫忙帶娃。

小美媽媽原本是教師,為了帶外孫,提前辦理了內退。


小美是個心直口快之人,有次因為媽媽給孩子飯菜加了鹽,小美又數落起來。

當了半輩子教師的媽媽,像個犯錯的小學生,默默「受訓」,不知所措。


有天深夜,小美無意中發現,媽媽戴著老花鏡,正在研究那本《科學育兒》。

白熾燈下,媽媽刺眼的白髮,小美的眼淚再也控制不住。


姥姥帶娃成主力,我們都欠媽媽一句“謝謝你”


很多老人為了幫兒女帶孩子,打亂了原本設定的晚年計劃,改道踏上了漫漫帶娃路。


父母養大了我們,又來幫忙養育我們的孩子。

這不是理所應當,這是兩代的付出和恩惠。


就像色諾芬所說:「我們有誰看到,從別人處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從父母處所受的恩惠更多呢?」

沒有!


姥姥帶娃成主力,我們都欠媽媽一句“謝謝你”


姥姥帶娃成主力,我們都欠媽媽一句“謝謝你”


有一種疼愛叫「隔代親」

這點在馬思純和姥姥姥爺間體現得淋漓盡致。


馬思純是姥姥姥爺帶大的,縱然已長大成人,還是喜歡在他們面前撒嬌。

春節團聚的時刻,很多人晒爸爸媽媽,馬思純晒的是姥姥姥爺。


她配文稱:「年團圓,人長久,我確定,這就是幸福。」


姥姥帶娃成主力,我們都欠媽媽一句“謝謝你”


照片中的她,衝姥爺扮鬼臉,擁著姥姥笑靨如花。

那種親暱勁,隔著手機屏都能感受到。


有一次馬思純參加《快樂大本營》,姥姥姥爺為她送驚喜,親手做了「姥姥牌」豆芽炒粉絲和「姥爺牌」韭菜盒子。


姥姥對馬思純說:「記得你童年的每一件事,是因為我們特別愛你。」


對此,我特別感同身受。因為我也是姥姥帶大的。

小時候的我挑食特別瘦,姥姥就養了兩隻花母雞,專門為我下蛋吃。


姥姥帶娃成主力,我們都欠媽媽一句“謝謝你”

圖片來源:《了不起的大盜奶奶》


我上初中時離開姥姥去住校。

臨走前,姥姥塞給我十塊錢,悄聲說:「拿著,每個月那幾天買包衛生紙。」

當時我的眼淚就出來了。親媽都沒想到囑咐我這一點。


有一種幸福是跟著姥姥長大!

姥姥的愛綿遠流長,流過子女一輩,又福澤子孫一輩。

就像倪萍在《姥姥語錄》中說的:「葵花朵朵向太陽,姥姥就是我心中的太陽。」


姥姥帶娃成主力,我們都欠媽媽一句“謝謝你”


帶娃的姥姥還有個身份叫「隨遷老人」


我們小區有位郝姥姥,這些年一直在幫兒女帶娃的路上奔波。

先是去大女兒家帶了四年外孫;然後又幫二兒子帶了三年孫女;現在又在幫小女兒帶孩子。


姥姥帶娃成主力,我們都欠媽媽一句“謝謝你”


前幾天她說:

「大女兒懷了二胎,說讓我明年過去。」

「因為給孩子們帶娃,我跟老伴分開生活,已經10年了……」


看著她推著外孫散步,佝僂著身子,步履蹣跚,背影讓人心疼。

郝姥姥是典型的「隨遷老人」


調查顯示:我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其中專程來照顧孫輩的高達43%。


記者對他們的生活狀態做過調查,「缺少朋友、想家、孤獨、不適應」是這些老人的普遍生活狀態。


姥姥帶娃成主力,我們都欠媽媽一句“謝謝你”


他們看上去每天忙碌充實,內心卻有著子女無法理解的空虛和孤獨。


更何況,帶娃不只是力氣活,還是「高危職業」。

兩代人育兒觀念不同,容易遭子女抱怨;孩子活潑好動,又擔心磕著碰著不好交差。

累身,操心。


可是即便如此,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姥姥加入了育兒大軍。

「趁媽媽年輕,還能幫你分擔幾年。」這是多少媽媽對女兒說過的話。


姥姥帶娃成主力,我們都欠媽媽一句“謝謝你”


她們什麼也不圖,只是心疼自己女兒,愛屋及烏疼愛孫輩,只要女兒過得好,她們再苦再累也值了。


帶孩子,不是姥姥的義務,而是媽媽給女兒的額外恩賜。

請好好愛那個幫你帶孩子的媽媽。


姥姥帶娃成主力,我們都欠媽媽一句“謝謝你”


有人說:「我媽媽說我女兒特別像我小時候,她幫我帶孩子,像看著我又長大了一遍。」

令人淚目。


不止姥姥,還有姥爺、爺爺、奶奶。

「前半生養子女,後半生抱子孫」,是多少父輩人的真實寫照。


有一種幸福的孩子,是由祖輩帶大;

有一種幸福的爸媽,是老人幫忙帶娃。


如果有老人幫你帶孩子,請珍惜這份幸運。

他們年齡大了,哪怕他們拼盡全力,謹小慎微,也難免有做得不周全、不妥當的地方。我們唯有心懷感恩,多多體諒。


姥姥帶娃成主力,我們都欠媽媽一句“謝謝你”


一位朋友的姥姥已經去世多年,有一年姥姥的忌日,媽媽拉著她的手說:「真羨慕你,還有媽媽。」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往後經年,我們陪伴孩子的時間來日方長,

但是,我們孝愛父母的時間卻時日無多。


姥姥帶娃成主力,我們都欠媽媽一句“謝謝你”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父母。


不妨,現在就轉身,對幫我們帶娃的老人說一聲:

“媽(爸),您辛苦啦!謝謝您幫我帶孩子。”


姥姥帶娃成主力,我們都欠媽媽一句“謝謝你”


- End -


作者:胡蝶,紙媒刊物專欄作者,新媒體平臺邀約作者。專注親子育兒、婚姻情感等主題文章。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