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溝人講述鄉村故事——珠窩村人與毛主席的情緣

毛澤東 門頭溝 農村 工作這一年 2018頭條記憶 建築 門頭溝區文化和旅遊局 2019-04-09
門頭溝人講述鄉村故事——珠窩村人與毛主席的情緣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門頭溝人講述鄉村故事——珠窩村人與毛主席的情緣

珠窩村東有一個街巷,叫槐樹安,南來北往的遊客一走到槐樹安,一眼就能看到一處古建的宅院,門臉牆角上,兩側由石頭雕刻的、十分精美的、牡丹花一下子就吸入了人們的眼球。帶著讚美,穿過大門口,又見到東廂房的南山牆上,灰磚雕刻的影壁牆,又是一處精美的藝術畫面,不進內院,一種建築精美的四合院落就顯現出來。人們不僅要問,這處宅院的主人是誰?村裡人,一定會告訴說,這家宅院原來的主人,早已魂歸西去,隨著歲月的的延長,也淡忘在人們的記憶中。儘管如此,遠來的人們,一定要問及這處宅院原來的主人是誰?殊不知,這處宅院的後人,卻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主席,曾有過一段不為人知的情緣。

這家四合院,原本弟兄幾人房產,北屋的主人,叫李春宣。他1893年陰曆12月26日出生,留心的人一定會問,這不是與毛主席是同年同月同日嗎,其實,是不一樣的,區別在於毛主席是1893年陽曆12月26日。說珠窩村人有著情緣,並非是這些天緣巧合。是珠窩村人,李春宣,一直務農,懂得農村生活的艱辛,也特別希望兒女們遠離深山遭罪的勞役生活。李春宣的兒子叫李業臣,20歲的時候,兒子長得越來越帥氣,一雙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一看就知道小夥子機靈。心裡就越想給兒子找個吃官糧的飯碗,躲開農村,再也不幹遭罪的,土裡刨食的活計。

五十年初,國家百業待興,各行各業需要很多農村人到城市來幹工作,李業臣改變命運的機緣,也在悄然降臨。

門頭溝人講述鄉村故事——珠窩村人與毛主席的情緣門頭溝人講述鄉村故事——珠窩村人與毛主席的情緣

1952年,李業臣,經人介紹來到了鐵道部工作,被分配在旅客列車上,從事勤務工作。一個深山溝裡的人,能到北京大城市,大單位來工作,實屬不易。為此,李業臣十分珍惜上天賜給的工作,他把領導交給的每項工作,每件事,都會當作表現的機會,展示能力的機緣,幹每項工作,都力求幹得最好,幹每件事,都是一絲不苟圓滿完成,當成個人進步的表現。

李業臣在鐵道部旅客列車上,不辭辛苦,任勞任怨,同事們喜歡他,領導表現他,思想上給大家的感覺,這個年輕小夥子各方面表現是不錯的。工作時間不長,李業臣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60年6月至1961年底,李業臣被鐵道部客運列車上,選拔到鐵道部專運處,擔任上毛主席專列餐車主任,負責毛主席和列車隨行人員的餐飲事務。1962至1963年,鐵道部專運處,又任命李業臣為毛主席專列的列車長,同時兼任專列的黨支部書記,自此,工作關係,為李業臣提供了能夠近距離接觸毛主席的機會。

那年月李業臣,擔任毛主席專列列車長工作,一切聽從中央警衛局的安排,行動都是嚴格保密的,專列的所有事項,絲毫不準對外洩露。所以,李業臣的父親也很少知道兒子所從事的工作,能夠接觸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的隻言片語。

1976年9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去世了,高山肅立,舉國悲哀。李業臣曾長達四年之久,在毛主席專列上工作,與毛主席結下的深厚感情,卻深深地融入在李業臣的血液裡,在那個特殊的歲月裡,舉國上下,每一箇中國人,悲痛的情景,勝過自家人亡故之悲切。李業臣對毛主席的懷念,永遠是揮之不去的魂,每逢提到毛主席,李業臣不但是與毛主席相處積累的個人感情,也蘊含著對毛主席在中國革命的成功,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無與倫比幸福,持有著永久的崇敬。匯聚成千言萬語,那就是對毛主席永遠不可終熄的懷念。

幾年前,門頭溝區文史部門曾經到李業臣家裡採訪過,並製作了影視資料,在解說詞裡,曾有這樣的話語,“李業臣是門頭溝近距離接觸毛主席最多的人”。這不僅是李業臣一人的榮耀,也是門頭溝人的一種殊榮。我與李業臣為同籍同村,卻又不曾見過面,我甚想找個機會與這位長輩見見面,親耳聆聽,他特殊經歷的,探知一些人們崇敬毛主席鮮為人知的事。

門頭溝人講述鄉村故事——珠窩村人與毛主席的情緣

2016年清明之前,我第一次來到了李業臣的家,他住在一處五、六十年代的老樓中,房間大約五十多平米。我一進門,當我表示對他深情的問候後,並將我來家拜訪的想法說明後,李業臣就拉開了話匣子,將他在毛主席專列上,擔任列車長期間,鮮為人知的故事一一講給我聽。

他把珍藏的與毛主席和其他國家領導人合過影的相冊,他的回憶錄資料,以及毛主席用過的遺物,如水缸,鉛筆頭…等,擺放在屋內的茶几上,讓我細細地瞧看,接著李業臣就從他熟知的毛主席生活簡樸拉開了話題。訴說著:“他在毛主席的專列上工作,是從1960年6月至1961年底,擔任毛主席專列的餐廳主任,負責毛主席和專列工作人員的飲食生活。從1962年至1963年被任命為毛主席專列的列車長,併兼任專列的黨支部書記。負責毛主席專列上的全面工作,在專列上工作的663天裡,毛主席先後15次乘專列離京到外地視察,近距離地熟知毛主席在專列上的生活和工作情況。在四年的專列工作中,毛主席從至高無上的神壇上,融入到一個普通人的生活。與工作人員接觸時,慈愛的微笑,炙熱的親情,很快化解了工作人員心中的拘謹和緊張。在生活上,他熟知毛主席生活十分簡樸,吃的飯菜與老百姓一樣,沒有什麼特殊的。在專列上,毛主席的睡衣,補了又補;毛主席的一雙大布鞋,穿了多年,始終不準換新的;三年自然災害時,在離京考察的專列上,毛主席帶頭不吃肉,不吃魚,不浪費每一粒糧食,一個芒果還要分幾次吃。在專列上吃的東西,都是餐廳勤務人員集中採買的,毛主席從不拖欠採買糧食、蔬菜的錢,與工作人員一樣,支付採買金。毛主席對專列在沿途採買,按價付錢的事情特別關心。1962年,有一次去廣州,中央警衛局委派一同志負責管理毛主席專列的生活,負責沿途採買上料工作,當時,未有照價付錢。回到北京後,毛主席知道此事後,批評了這位同志,從此,也不讓這位同志管理主席的生活。後來,在毛主席離京考察的沿途,都一一把欠都錢補上了。這件事,使大家深受教育,人民領袖帶頭嚴於律己,不搞以勢賴賬,發自內心十分欽佩。李業臣在擔任專列車長以來,從來沒有見過毛主席的子女來專列逗留過,李業臣想起那段的時候,對毛主席的人格魅力,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上,始終堅持嚴於律己。奉公守法。事實告訴人們,人民崇敬和愛戴毛主席的根本緣由。

1961年5月5日,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端陽節。毛主席在這一天,邀請了專列上的負責人和工作人員,李業臣也參加了這次宴請。宴席上,準備了四菜一湯,後來,毛主席提議又加了一個紅菜。毛主席平時不喝酒,但毛主席在那天請大家喝的是茅臺酒,毛主席端起一小杯茅臺酒,向在座的致辭,感謝大家這些年對他的照顧。也沒有什麼好吃的招待同志們!毛主席說:我的心意到了,請在座的,轉告大家,多年來,我給大家添了不少麻煩,在此小宴,表示感謝!主席致辭後,王銓堂副處長代表專列上所有乘務員說:我們的工作仍存在許多不足,請主席多多原諒。宴席間,主席還給大家唱了一段京劇《借東風》,隨後,李恩貴,韓立功,王銓堂也先後唱了一段京劇。宴席結束,專列的同志向未參加宴請的人,轉達了毛主席的問候和謝意,大家很感動,紛紛表示把工作幹得更好。

1962年6月,毛主席乘坐著專列,在濟南專用線停留時,毛主席在專列上接見了古巴的卡斯特羅主席的弟弟,勞爾.卡斯特羅及夫人。接見後,毛主席在專列上宴請貴賓吃午飯,當時,小灶餐車上,只有一個服務員。在上熱菜的同時,米飯也同時上,一個人忙不過來。於是,李業臣就穿上白色工作服,替代服務員上米飯。把一碗米飯先遞給毛主席。在此狀況下,毛主席隨手將李業臣遞給的米飯,轉遞到勞爾.卡斯特羅夫人吃飯的桌子上,主席又端過一碗米飯遞給了勞爾.卡斯特羅。宴請結束後,毛主席當面告訴他,在外事活動中,要應按禮賓行事,先敬外賓,後待主,男女同在,應先敬女後待男。中國是禮儀之邦,這種禮節次序不能亂。

1963年6月14日,這天,毛主席讓衛士長李銀橋通知“李業臣,主席要邀請他一起吃飯!”李業臣獲知這個口信後,心裡十分激動。就趕緊洗漱,穿戴好衣服,來到約定吃晚餐的地方。主席和兩個機要祕書也場,李業臣坐在椅子上,心裡忐忑不安,緊張的手心都在出汗。不大一會兒,飯,菜就端到飯桌上,主席看出李業臣表情不自然,舉止緊張。主席用筷子一塊紅燒元魚肉放在李業臣的碗裡,主席一邊和藹地勸說,別客氣,吃、吃。李業臣不知如何答詞,只是低著頭默默地吃著飯。主席為打破這種氣氛的僵局,吃著飯,主席問:“李業臣,是什麼地方的人呀?”李業臣回答說:“是門頭溝人!”毛主席緊接著說:“門頭溝是個好地方!門頭溝出煤。”主席又緊接著問李業臣:“你老家在門頭溝什麼地方?”李業臣脫口答道:“叫珠窩村!”不知是地方語音,還是諧音的問題,主席追問,怎麼叫豬窩呢?李業臣知道主席誤將“珠”字說成了“豬”字,急忙解釋,是珍珠的“珠”,不是家畜的“豬”。主席彷彿聽明白了,會意地笑了。毛主席與李業臣一來一往的對答,很快是李業臣拘謹狀態得到了緩解。這時,廚師端上來一盤發麵餅放在飯桌上,主席趕緊用筷子夾上一塊發麵餅放在李業臣的碗裡,用筷子指著發麵餅說,你老家能吃上發麵餅嗎!李業臣看著主席放在碗裡發麵餅,心裡只管激動,對主席的問話意思也未搞明白,心裡在發懵,隨口就說::“發麵餅,我愛吃。”。主席身旁的機要祕書,急忙接過話茬,解釋說:“主席是在問,你們家鄉的人愛吃發麵餅嗎?”李業臣趕緊改口說:“我家鄉的人,愛吃這種發麵餅。”這時,主席用筷子又夾著一塊發麵餅放在李業臣的碗裡,接著話茬,就是說:“請你代表你們家鄉人,把這塊發麵餅吃了,轉達我對你們家鄉人的問候!”李業臣聽到主席這樣感人的話,心裡十分激動,眼淚奪眶而出,嗓眼哽咽著吃完那塊發麵餅….。李業臣回到家,激動地一夜都沒有閤眼。現在追憶跨越半個世紀的情景,毛主席與李業臣在飯桌上的問話,結合三年自然災害的情景,主席是不是在詢問,那個年月,門頭溝人的溫飽問題,不得而知,但也不排除這種可能。

1962年4月3日,毛主席的專列,到達長沙黑石鋪專運線停留休息。當天風和日麗,毛主席走下火車散步,回到火車站,坐在一個椅子上,主席仰視著天空,雙眼又向四周暸看著,突然提出要照相。攝影師呂厚民就趕緊安排,許多專列的工作人員也湊過來要與毛主席合影。這時,毛主席看見20多米處,李業臣在一旁站著。主席就讓祕書王蔭清把李業臣叫過來,要和李車長照個相。李業臣走過來,與毛主席握過手後,就站在主席坐著的椅子右側,由攝影師呂厚民拍下主席和李業臣合影的珍貴照片。這是毛主席第一次和專列工作人員的照相,這張照片卻成了一個永久的紀念,李業臣始終珍藏著,在他50多平米的住宅裡,牆上醒目位置掛著的就是毛主席與李業臣的合影照片。

毛主席與李業臣結成的情緣,不但是確保專列安全的工作關係,在細微的工作上,也體現著關係的密切。毛主席每次專列外出考察,李業臣都是事先用筆抄寫好專列運行時刻表,送給毛主席。時間久了,主席把這細微的工作都記在心裡,並誇獎李業臣專列運行時刻表,字寫的好。欣喜時,提出給李業臣寫個條幅作為答謝。這件事,因主席工作太忙,加之身體原因,未能如願。

毛主席從建國初,乘飛機到蘇聯訪問後,從有關資料上看,毛主席基本上沒有乘坐過飛機,也沒有出國過。為此,火車專列就是毛主席外出國事考察和開會的基本交通工具。離京到南方視察,有一個月的時候,也有三個月的時候。不給地方找麻煩。專列停在專線上,主席吃住就在專列上,找地方官員談事情,瞭解情況,包括接待外賓,召開小型會議都是在專列上完成的。主席雖然離開了中南海,專列與中南海的聯繫始終保持著通訊暢通,毛主席的心始終牽著中南海,日理萬機,處理著國家管理的各種事務。

李業臣曾回憶,1962年2月下旬,中央要在杭州召開擴大會議,當時,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領導在上海做會議的籌備工作。接到通知,毛主席和中央領導都要乘坐專列共赴杭州開會。此事安排的太突然,打破了中央就專列使用的有關規定。為完成這項工作,確保中央各位首長安全,李業臣迅速安排人員,就專列的乘坐設施,添加乘坐的條件,一一進行著緊鑼密鼓安排。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了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康生、陸定一,江青,陳伯達等領導的成行。毛主席上專列後,見到李業臣就問:“李車長!大家都有座位了?李業臣即刻答道:“請主席放心,一切都安排好了!”。

1962年的一天,毛主席的專列停在長沙黑石鋪專線休息,下午2點多鐘,毛主席從甲級公務車背面的門走下來,順著專列後方散步,走到第九節大灶餐車,準備在從大灶車背面的門上車,車梯離地面太高。我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刻通知乘務人員,把餐車上的椅子搬下來,讓主席蹬著椅子上車。主席上車後,穿過一節節車廂,回到主席的車廂。言講這些,告訴人們,保護毛主席的安全,作為一車之長,時時刻刻都要記掛在心,隨機性應對辦法,要求做的及時,必須萬無一失。

毛主席專列每次外出,前衛驅動車,本務列車,後衛列車在最後,三組列車相繼開出,之間相隔25分鐘。每次都必須嚴格按照這一規則安排。來確保毛主席的安全,不準有一絲的改變。

1962年3月的一天夜間,毛主席的專列,要由蚌埠車站駛向蚌埠飛機場停留。正當專列從火車站駛出的時候,突然,有人叫喊:“有人在扒車!”這一叫喊讓車長李業臣,專運處副處長王銓堂,餐車主任潘樹英、服務人員王改花驚出了一身冷汗。他們立刻一起趕到後面車門查看情況,來回查看了許久,也沒有發現任何異常跡象。回到大灶餐車後,李業臣心裡仍是不放心,他就又返回去,一個車廂一個車廂地查。當李業臣查到丙級公務車和毛主席吃飯的特級餐車連接處時,發現車門背面踏板下,有一個人在躲藏著,李業臣立即上前緊緊抓住了那個人的手腕不放,一邊檢查這位陌生人身上有沒有危險品,一邊問這個陌生人是不是做錯車,如做錯了車,等到前面車停下後在換車次。一切說詞,都是為了避免這個陌生人狗急跳牆,掙脫跑了,不好控制。正當專列車速慢下來的時候,那個被李業臣緊握著手的陌生人,突然掙脫著要跳車。這個陌生人的舉動,讓李業臣明白了,這個人肯定有問題,於是,30多歲的李業臣,握著陌生人手腕的手,更加使上力量,攥得更有勁了。無論陌生人怎樣掙脫,李業臣就是不鬆手。陌生人想掙脫,在搏鬥的爭執中,李業臣和陌生人一起跳下了火車,正在腳跟還未站穩的時候,鐵路公安局韓立功處長,上海局公安處長馬秀環持槍跑過來,共同制服了這個陌生人。戴上手銬子,把這個陌生人帶走了。經審訊,獲知這個人是江西跑出來的勞改犯。此事,汪東興部長得知後,專門委託王蔭清祕書與李業臣談話,並讚揚說,李業臣的智勇,不僅保護了毛主席專列的安全,也協助破了一起無頭案。在專運處年底總結時,授給李業臣甲等獎,專運處獎勵了6元人民幣。

這次我與李業臣的探訪,聊了兩個多小時,時間感覺過的特別快。這位八十五歲的老人,掐指算起來,在毛主席專列上,累計工作了663天,先後15次完成毛主席到外地視察服務工作。曾到過邯鄲、鄭州、武昌、杭州、長沙、廣州、上海、南京、濟南、蚌埠、天津,北戴河……等許多地方都有專列停留專線,這是他既平凡又特殊的人生經歷。雖然,他已經85歲高齡了,在與我談話中,仍能把毛主席專列的購置、配置,服務功能,一一說的十分清楚。他介紹專列上,一共有特級餐車一輛,丙級公務車一輛,大餐車一輛,衛生車一輛(可做各種手術),國產行李車一輛,車載電臺車一輛,主席乘坐的汽車一輛,以及專列車廂的定員等,諸項說得明明白白。可想而知,在毛主席專列工作的歲月,所有的細節,都已融入在李業臣的血液裡,今生今世,是揮之不去的永久記憶。李業臣透漏了一個說法,毛主席的專列走到那裡,毛主席仍就住在專列上,一般不打攪地方。毛主席的專列號稱“流動的中南海”,主席專列始終聯繫著全國各地。在那年月,許多工作、開會、接見外賓、都是在專列上進行的。

在毛主席專列工作的幾年間,不僅恪勤職守地承擔著保護毛主席的安全問題,同時,也見證了毛主席許多不為人知的,一個偉人和普通人一樣具有的情感世界。也為李業臣提供了與其他中央領導見面的機會。從李業臣珍藏的照片中發現有李先念,彭真、葉劍英、鄧穎超等中央領導不同時間的合影照片,有與柬埔寨首腦西哈努克和夫人的合影,與越南主席胡志明主席的合影,與毛主席的嫡孫毛新宇一家的合影。還將他自己撰寫的回憶錄草稿,允許我用相機進行了拍照。種種情況印證了從珠窩村走出的李業臣,確實是門頭溝區與毛主席近距離接觸最多的人。

與李業臣兩個多小時的交談,我感覺時間特別快,總想多談會兒,又惟恐影響這位85歲的老人的休息,從關心老人的角度,我只能選擇暫時停下。分別時,李業臣說,毛主席不愧為一代偉人,毛主席從來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到專列上來,為今天的一些領導樹立了榜樣,家風看當家人,黨風看領導,國家的興旺,看民心所向。

李業臣擔任毛主席專列車長經歷的許多事情,由於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安全紀律,過去,是不準向社會上訴說的。而今,現在通過訪談的形式,瞭解塵封了半個多世紀的所見所聞,僅靠記憶來回憶過往事情,也是支根片葉的。現在追憶那段歷史,只是基於對毛主席他老人的一種深切的懷念。沒有毛主席力挽狂瀾的犧牲,就沒有新中國的今天。

這篇文章,寫在2016年清明之前,不僅是對毛主席的深切懷念,也是呼喚黨的清廉之風,永遠普照大地。祈禱中國夢的早日實現,人民安居樂業,人民康寧永續。

門頭溝鄉村故事講述人:李德新

門頭溝人講述鄉村故事——珠窩村人與毛主席的情緣

李德新,珠窩村人,1954年生人,中共黨員,大專文化,正科級幹部,北京市門頭溝區作家協會會員,現已退休。曾在珠窩村勞動13年,先後在北京礦務局大臺礦,門頭溝成教局,門頭溝區財政局等單位幹部科工作,在門頭溝區地稅局從事稅收管理工作19年。

曾在門頭溝區京西時報,永定河研究會,河畔文學社,百花山雜誌,北京市國際稅收研究會,北京市廉政專刊發表過文章。

他心繫著珠窩村的發展,希望古老的村落,綻放出新時代的風采,續寫珠窩村的好故事,留下好的口碑傳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