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關注人民海軍建設:“太平洋還不太平”

文章摘自:黨的文獻,作者:安建設。

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向世人莊嚴宣告:“我們的國防將獲得鞏固,不允許任何帝國主義者再來侵略我們的國土。”“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

毛主席關注人民海軍建設:“太平洋還不太平”

毛主席視察海軍建設

毛澤東加強國防、抵禦外侵意識的重要體現之一,就是他始終關注海軍建設。這與他對近代中國所遭受的種種屈辱的難忘記憶密切相關。

毛澤東的少年時代,正值清王朝腐朽沒落,喪權辱國。當毛澤東讀到《論中國有被列強瓜分之危險》這本小冊子時,書中開篇語“嗚呼!中國其將亡矣”,給他以前所未有的衝擊和震撼。1915年春夏,出於對袁世凱政府與日本簽訂賣國條約“二十一條”的憤慨,22歲的毛澤東在《明恥篇》上揮筆寫道:“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強烈的民族危機感和歷史責任感,凝聚在青年毛澤東的筆端;而渴望民族自強的意識,一直影響著他後來幾十年的政治生涯。

1919年春,毛澤東、羅章龍等離開北京去上海,途經天津時來到塘沽。在毛澤東提議下,大家徒步來到“海門古塞”大沽口,登上曾重創西方列強入侵海軍艦隻、後被屈從的清政府拆毀的北岸炮臺。面對斷炮殘垣,空遼海域,毛澤東與眾人一起感懷賦詩。35年後的1954年4月,年逾花甲的毛澤東再次來到塘沽。像當年一樣,他手撫炮臺遺蹟,凝目遠眺,良久才說了一句話:“滿清政府太腐敗了!”

新中國成立前夕,鑑於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威脅,毛澤東提出籌建人民海軍的設想。1949年1月8日,他在為中央政治局會議起草的《目前形勢和黨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務》中寫道:“1949年及1950年我們應當爭取組成一支能夠使用的空軍及一支保衛沿海沿江的海軍,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這也是人民海軍創建的先聲。同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勝利渡江不久,經毛澤東為主席的中央軍委批准,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宣告成立。這一天,成為人民海軍的誕生日。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順利進展,原國民黨海軍中的許多愛國將領紛紛率艦起義。為此,毛澤東給予充分肯定,在《嘉勉重慶號巡洋艦起義官兵》一文中指出:“他們可以炸燬一艘重慶號,但是他們不能阻止更多的軍艦將要隨著你們而來,……你們就將是參加中國人民海軍建設的先鋒。”

1949年8月28日下午,毛澤東在北京中南海召見了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兼政委張愛萍等人。他說:今天請大家來,是想和大家商量建設海軍的事情。從1840年到今天,100多年了,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都是從海上打進來的。中國一敗再敗,屢次吃虧,割地賠款,就在於政府腐敗,沒有一支像樣的海軍,沒有海防。他加重語氣說:“我們一定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

人民海軍的成長,並非一帆風順。它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的過程。1950年5月,毛澤東獲悉數千裡外南下的解放軍某部以三隻帆船同數艘敵艦作戰的事蹟,特別讚揚說:“這是人民海軍的首次英勇戰績,應予學習和表揚。”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經過反覆研究,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決定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實行抗美援朝,同時也是保衛我們自己剛剛誕生的人民共和國。在此後三年時間裡,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最終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回“三八線”以南地區。這場較量,使得全世界對新中國刮目相看。同時,戰爭初期美國海軍成功實現仁川登陸、一舉扭轉不利戰局的事實,也給毛澤東以深刻的印象。一天深夜,毛澤東直接向海司負責人蕭勁光交待任務,要求具體搞清楚美國從本土運輸一個兵團、一個軍的兵力到日本的橫濱、南朝鮮、越南、香港,各需要多少艦船,多長時間,需要多少艦船為這些部隊運送補給物資,並限定兩天內將這些資料送閱。

鑑於近代西方列強多次“從海上來的侵略”,毛澤東反覆強調建設一支強大海軍的根本目的和努力方向。他說:“我們的海軍,目前還只是一點萌芽。”“我國有那樣長的海岸線,一定要建設強大的海軍。”“這支海軍要能保衛我們的海防,有效地防禦帝國主義的可能的侵略。”1952年2月,毛澤東親往視察北京海軍司令部機關,與海軍領導人一起探討海軍領導機關設置、裝備發展、部隊建設等問題。1953年2月,毛澤東首次視察組建不久的人民海軍艦艇部隊,與艦艇官兵共同度過四天三夜,向他們講述舊中國有海無防的歷史,提醒說“太平洋還不太平”。毛澤東還為所乘“長江”等五艘艦艇逐一題詞:“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一連寫下多幅內容相同的題詞,這在毛澤東一生中是十分罕見的。

朝鮮戰爭結束後,毛澤東對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仍保持著高度警惕。1953年12月4日,他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就海軍建設問題指出:“為了肅清海匪的騷擾,保障海道運輸的安全;為了準備力量於適當時機收復臺灣,最後統一全部國土;為了準備力量反對帝國主義從海上來的向我國的侵略,我國必須一個長時期內根據工業建設發展的情況和財政的情況,有計劃地逐步地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這成為後來人民海軍建設的總方針。以後他又強調:“帝國主義勢力還是在包圍著我們,我們必須準備應付可能的突然事變。今後帝國主義如果發動戰爭,很可能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那樣,進行突然的襲擊。因此,我們在精神上和物質上都要有所準備,當著突然事變發生的時候,才不至於措手不及。”

在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關懷下,從1955年到1960年,人民海軍東海、南海、北海三個艦隊相繼組建,海防佈局和海軍建制進一步完善。

打破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勢力對新中國的包圍封鎖,這是20世紀50年代中國黨和政府既定的對外方針。在1954年日內瓦會議和1955年萬隆會議上,新中國衝破西方反華勢力的阻撓,成功亮相世界外交舞臺,贏得了廣大亞非國家的理解和支持。1958年夏,面對美國第七艦隊耀武揚威、晝夜巡弋的臺灣海峽,毛澤東毅然下令炮擊金門。此舉不僅再次震撼了世界,更打掉了不可一世的美國海軍的威風。在代國防部長彭德懷起草的《告臺灣同胞書》中,毛澤東宣告:“現在這個時代,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一切愛國者都有出路,不要怕什麼帝國主義者。……希望你們不要屈服於美國人的壓力,隨人俯仰,喪失主權,最後走到存身無地,被人丟到大海里去。”金門炮戰,取得了政治上和外交上的巨大成效。但由於實力懸殊,這時的人民海軍還不可能在臺海與美蔣海軍的對峙中佔據優勢。為此毛澤東曾說:“帝國主義者如此欺負我們,這是需要認真對付的。”

20世紀60年代初,在蔣介石“反攻大陸”的宣傳下,臺灣海軍艦隻頻繁在浙江、福建沿海騷擾破壞,威脅大陸漁民的生產生活。對此,人民海軍多次出海巡防迎擊,奮力保衛東南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在1965年“八•六”海戰中,一舉擊沉蔣軍“劍門”、“章江”兩艦,取得重大勝利。為此,中央軍委嘉獎南海艦隊某部,毛澤東親派葉劍英、賀龍、徐向前三元帥前往醫院慰問在海戰中英勇負傷的“鋼鐵戰士”麥賢得。

到20世紀70年代,雖然人民海軍的規模和裝備在總體上仍十分有限,但在某些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根據毛澤東關於“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指示,1971年9月,中國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建成下水。三年後,經過各個階段的試驗,該核潛艇被中央軍委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編入海軍序列。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之一。1974年,在中央軍委的直接指揮下,海軍與其他軍兵種聯合作戰,取得西沙海戰的勝利,保衛了祖國南海島嶼和領海主權。所有這些,都為有效地粉碎外部包圍和威脅、鞏固海防以及海軍自身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75年5月,已是耄耋高齡的毛澤東仍念念不忘海軍的建設。在出席生前最後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時,他鄭重地對海軍第一政委蘇振華說:“海軍要搞好,使敵人怕。(伸出小拇指)我們海軍只有這樣大。”話語間,流露出毛澤東持續半個多世紀的自強禦侮意識和對加快人民海軍發展的殷切期望。兩週後,毛澤東在關於海軍建設規劃的報告上批示:“努力奮鬥,十年達到目標。”這10個字,成為毛澤東留給人民海軍的最後囑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