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生死關頭的毛澤東:通道轉兵重要決策如何做出'

""長征生死關頭的毛澤東:通道轉兵重要決策如何做出

一提到“西天取經”,人們會想到唐僧師徒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一提到“紅軍長征”,歷史會告訴我們一個又一個二萬五千里長徵路上驚心動魄的故事。

舉世聞名的紅軍長征,是一次偉大創舉。這樣的創舉,離不開創造性的戰略決策。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在2015年出版的“一代偉人毛澤東”系列圖書,記錄了毛澤東的傳奇經歷,重現了長征路上的不朽傳奇。

2015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代偉人毛澤東”系列圖書,其中第二卷《大氣魄——長征生死關頭的毛澤東》重點記述毛澤東在艱難困苦時刻的果敢鎮定和驚天魄力。“通道轉兵”,以及後來召開的遵義會議,使得中央紅軍長征史上生死攸關的偉大轉折得以真正完成。

記述通道轉兵重要決策

1934年12月,紅軍佔領通道縣後,中央領導人在這裡召開了一次會議,討論進軍方向問題。久已失去對紅軍的指揮權和黨內發言權的毛澤東,在會上發了言。

他分析了嚴酷的形勢:在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方向上,蔣介石佈置了五六倍於紅軍的主力,從兵力上來說敵眾我寡、敵強我弱;從陣勢上看,蔣介石擺出的是口袋形,是“請君入甕”。另外,我們的紅軍戰士撿到了許多傳單,這些傳單對已成疲憊之師、屢戰屢敗的紅軍戰士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形勢如此嚴峻,再繼續去湘西,只能是自投羅網、自找絕路,當前情形下,絕路逢生的唯一辦法是:主動放棄去湘西會合紅二、六軍團的意圖,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爭取打幾個勝仗,使部隊得到必要的休整,再尋找戰機,扭轉戰局,獲得主動。

毛澤東要求改變行軍路線,這是紅軍長征以來李德遇到的第一次戰略性挑戰。

在李德看來,湘江敗績雖然不光彩,但也是作戰中難免的,他不覺得自己應承擔什麼責任。剛愎自用的李德對毛澤東越來越尖銳的批評不耐煩,會上與毛澤東激烈地爭論起來,繼續堅持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但李德沒有想到的是,血戰後,廣大指戰員對他的指揮已經慢慢產生了懷疑,特別是王稼祥和張聞天公開站出來支持毛澤東的建議,周恩來也站到毛澤東一邊。這讓李德感到孤立和沮喪,認為他們“背叛”了自己,不等會議結束,便憤然離開會場。

博古因部隊受損,贊同改向貴州進軍的意見,不過博古改道貴州,目標仍是北上湘西,他認為,“從貴州出發可以一直向北,在那裡才真正有可能遇到很小的抵抗”,可以減少紅軍傷亡。

於是,與會多數人贊成毛澤東的意見,毛澤東的建議通過了。

編書重現一代偉人風采

“毛澤東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戰略家,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主要締造者,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更是湖南人民的榮光和驕傲。”這本書的主編葉建軍在接受瀟湘晨報記者採訪時說。

為紀念這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一代偉人,葉建軍幾經籌劃,利用多年來研究毛澤東生平思想所積累的資料和成果,2015年與湖南教育出版社合作推出了“一代偉人毛澤東”系列。

長征的勝利,彰顯了共產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對初心使命的堅守,保存了中國革命的生機和希望。正是長征生死關頭,毛澤東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面對困境後展現的宏偉氣魄,對中國革命前途和命運的深邃把握,獨特的人格魅力,逐步確定了他在黨中央和軍隊的領導地位。

“編寫此書,就是為了重現那段頗為傳奇的歲月,領略一代偉人的風采,引導人民不能忘記我們黨所走過的不平凡的路。”葉建軍說。

鏈接

遵義會議上只談軍事不提政治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遵義舉行。會上,毛澤東作了長篇發言。

毛澤東的發言不僅高屋建瓴,擊中要害,而且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獲得了大多數與會者的贊同。

李德在多年後回憶起遵義會議上使他難堪的那些場面時,依稀記得“毛澤東的報告很可能是以掌聲和歡呼聲通過的”。

陳雲後來說,在遵義會議上,毛澤東講的內容就是“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毛主席講話很有把握,博古他們講的是‘洋道理’”。

為什麼毛澤東只談軍事,隻字不提政治問題?

張聞天后來在回顧當時的情況時說:“遵義會議沒有提出過去中央政治上的路線錯誤,而且反而肯定了它的正確”,“毛澤東同志只能如此做,不然我們的聯合會成為不可能,因而遵義會議不能取得勝利。為了黨與革命的利益,而這個利益是高於一切的,毛澤東同志當時做了原則上的讓步,承認一個不正確的路線為正確,這在當時是完全必要,完全正確的。”

遵義會議是中國革命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如果沒有遵義會議,沒有毛澤東的付出,長征一定是另一番模樣,另一種結局。

瀟湘晨報記者張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