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
"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情人》是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創作的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獲得過法國龔古爾文學獎。

小說從不同的視角揭示了現代法國社會中男女對性愛的感悟和反思,折射出西方世界感情生活的不同側面。

《情人》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作品,以法國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為背景,描寫了一名法國少女與一位華裔少爺之間複雜纏綿的愛情,筆觸深達人性中某些最根本、最隱祕的特質,催人深思。

"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情人》是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創作的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獲得過法國龔古爾文學獎。

小說從不同的視角揭示了現代法國社會中男女對性愛的感悟和反思,折射出西方世界感情生活的不同側面。

《情人》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作品,以法國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為背景,描寫了一名法國少女與一位華裔少爺之間複雜纏綿的愛情,筆觸深達人性中某些最根本、最隱祕的特質,催人深思。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這部小說,創作於杜拉斯71歲的時候,小說以跳躍的敘事時空中將故事一一展開。

文章開頭是倒敘,其間伴有順敘和插敘,並且這幾個敘述手法相互交錯,來回變換,打破了傳統小說的敘事時間順序。

作者用這樣的方式寫出了兩副面孔,一個是年邁老嫗經時光、菸酒備受摧殘的面孔,一副是稚嫩、無知,沒有這些經歷的臉孔。

整部小說都是在這樣的兩個不同的形象交替下完成的。

"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情人》是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創作的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獲得過法國龔古爾文學獎。

小說從不同的視角揭示了現代法國社會中男女對性愛的感悟和反思,折射出西方世界感情生活的不同側面。

《情人》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作品,以法國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為背景,描寫了一名法國少女與一位華裔少爺之間複雜纏綿的愛情,筆觸深達人性中某些最根本、最隱祕的特質,催人深思。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這部小說,創作於杜拉斯71歲的時候,小說以跳躍的敘事時空中將故事一一展開。

文章開頭是倒敘,其間伴有順敘和插敘,並且這幾個敘述手法相互交錯,來回變換,打破了傳統小說的敘事時間順序。

作者用這樣的方式寫出了兩副面孔,一個是年邁老嫗經時光、菸酒備受摧殘的面孔,一副是稚嫩、無知,沒有這些經歷的臉孔。

整部小說都是在這樣的兩個不同的形象交替下完成的。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01、不得不說的杜拉斯

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年出生於法屬印度支那,十八歲時定居巴黎,自1942年開始發表小說。這段時期的作品富有自傳色彩。

自1953年的《塔基尼亞的小馬群》起,杜拉斯探索新的敘事語言,逐漸抹去小說情節,更強調主觀感受和心理變化。

1955—1965年是她創作上的高峰期,代表作有小說《如歌的中板》、《副領事》,以及劇本《廣島之戀》等。1984年發表《情人》,獲當年龔古爾文學獎。

杜拉斯在她的作品中,選擇了對慾望本原的迴歸,試圖通過性愛的宣洩,剝離出愛的原欲,將愛情最原始的快樂交還給人類。

"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情人》是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創作的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獲得過法國龔古爾文學獎。

小說從不同的視角揭示了現代法國社會中男女對性愛的感悟和反思,折射出西方世界感情生活的不同側面。

《情人》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作品,以法國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為背景,描寫了一名法國少女與一位華裔少爺之間複雜纏綿的愛情,筆觸深達人性中某些最根本、最隱祕的特質,催人深思。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這部小說,創作於杜拉斯71歲的時候,小說以跳躍的敘事時空中將故事一一展開。

文章開頭是倒敘,其間伴有順敘和插敘,並且這幾個敘述手法相互交錯,來回變換,打破了傳統小說的敘事時間順序。

作者用這樣的方式寫出了兩副面孔,一個是年邁老嫗經時光、菸酒備受摧殘的面孔,一副是稚嫩、無知,沒有這些經歷的臉孔。

整部小說都是在這樣的兩個不同的形象交替下完成的。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01、不得不說的杜拉斯

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年出生於法屬印度支那,十八歲時定居巴黎,自1942年開始發表小說。這段時期的作品富有自傳色彩。

自1953年的《塔基尼亞的小馬群》起,杜拉斯探索新的敘事語言,逐漸抹去小說情節,更強調主觀感受和心理變化。

1955—1965年是她創作上的高峰期,代表作有小說《如歌的中板》、《副領事》,以及劇本《廣島之戀》等。1984年發表《情人》,獲當年龔古爾文學獎。

杜拉斯在她的作品中,選擇了對慾望本原的迴歸,試圖通過性愛的宣洩,剝離出愛的原欲,將愛情最原始的快樂交還給人類。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在杜拉斯看來,也許這種沒有了道德束縛的近乎純潔的慾望,才是愛最核心助本質。

杜拉斯對身體言說的坦率不僅體現在性愛上,還涉足了其他更為嚴格的禁忌,在內容上呈現出極為先鋒的姿態。

所以杜拉斯一生中也是情人無數,尤其當她在70歲時,她認識了不到27歲的大學生楊·安德烈亞,並且彼此發展成了戀人的關係,最為令人津津樂道。

可以說相較於小說,杜拉斯本人的人生更加具有傳奇色彩。

"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情人》是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創作的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獲得過法國龔古爾文學獎。

小說從不同的視角揭示了現代法國社會中男女對性愛的感悟和反思,折射出西方世界感情生活的不同側面。

《情人》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作品,以法國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為背景,描寫了一名法國少女與一位華裔少爺之間複雜纏綿的愛情,筆觸深達人性中某些最根本、最隱祕的特質,催人深思。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這部小說,創作於杜拉斯71歲的時候,小說以跳躍的敘事時空中將故事一一展開。

文章開頭是倒敘,其間伴有順敘和插敘,並且這幾個敘述手法相互交錯,來回變換,打破了傳統小說的敘事時間順序。

作者用這樣的方式寫出了兩副面孔,一個是年邁老嫗經時光、菸酒備受摧殘的面孔,一副是稚嫩、無知,沒有這些經歷的臉孔。

整部小說都是在這樣的兩個不同的形象交替下完成的。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01、不得不說的杜拉斯

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年出生於法屬印度支那,十八歲時定居巴黎,自1942年開始發表小說。這段時期的作品富有自傳色彩。

自1953年的《塔基尼亞的小馬群》起,杜拉斯探索新的敘事語言,逐漸抹去小說情節,更強調主觀感受和心理變化。

1955—1965年是她創作上的高峰期,代表作有小說《如歌的中板》、《副領事》,以及劇本《廣島之戀》等。1984年發表《情人》,獲當年龔古爾文學獎。

杜拉斯在她的作品中,選擇了對慾望本原的迴歸,試圖通過性愛的宣洩,剝離出愛的原欲,將愛情最原始的快樂交還給人類。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在杜拉斯看來,也許這種沒有了道德束縛的近乎純潔的慾望,才是愛最核心助本質。

杜拉斯對身體言說的坦率不僅體現在性愛上,還涉足了其他更為嚴格的禁忌,在內容上呈現出極為先鋒的姿態。

所以杜拉斯一生中也是情人無數,尤其當她在70歲時,她認識了不到27歲的大學生楊·安德烈亞,並且彼此發展成了戀人的關係,最為令人津津樂道。

可以說相較於小說,杜拉斯本人的人生更加具有傳奇色彩。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02、交織於慾望中的愛情

對於小說中"我"的情人,即哪位華裔少爺,作者在最後,哪怕是過去了半個世紀後,依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愛他。

最初他們成為情人的時候,“我”之所以跟他在一起,是因為“我”的家境窘迫,這位華裔的少爺情人,可以給“我”帶來財富,可以帶“我”出入豪華酒店和夜總會。

可是“我”雖然嘴上說著,跟他在一起只是為了錢,但是內心深處究竟對他有沒有感情,卻並不清楚。

這種淹沒於慾望中的情感,總是很複雜,華人少爺愛著“我”,可是他也惱恨“我”只是為了錢,而欺騙了他的感情。

或許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存在真正單純的愛情,因為我們就是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紛擾複雜的世界中,很難將一切剝離的很清晰。

"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情人》是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創作的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獲得過法國龔古爾文學獎。

小說從不同的視角揭示了現代法國社會中男女對性愛的感悟和反思,折射出西方世界感情生活的不同側面。

《情人》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作品,以法國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為背景,描寫了一名法國少女與一位華裔少爺之間複雜纏綿的愛情,筆觸深達人性中某些最根本、最隱祕的特質,催人深思。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這部小說,創作於杜拉斯71歲的時候,小說以跳躍的敘事時空中將故事一一展開。

文章開頭是倒敘,其間伴有順敘和插敘,並且這幾個敘述手法相互交錯,來回變換,打破了傳統小說的敘事時間順序。

作者用這樣的方式寫出了兩副面孔,一個是年邁老嫗經時光、菸酒備受摧殘的面孔,一副是稚嫩、無知,沒有這些經歷的臉孔。

整部小說都是在這樣的兩個不同的形象交替下完成的。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01、不得不說的杜拉斯

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年出生於法屬印度支那,十八歲時定居巴黎,自1942年開始發表小說。這段時期的作品富有自傳色彩。

自1953年的《塔基尼亞的小馬群》起,杜拉斯探索新的敘事語言,逐漸抹去小說情節,更強調主觀感受和心理變化。

1955—1965年是她創作上的高峰期,代表作有小說《如歌的中板》、《副領事》,以及劇本《廣島之戀》等。1984年發表《情人》,獲當年龔古爾文學獎。

杜拉斯在她的作品中,選擇了對慾望本原的迴歸,試圖通過性愛的宣洩,剝離出愛的原欲,將愛情最原始的快樂交還給人類。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在杜拉斯看來,也許這種沒有了道德束縛的近乎純潔的慾望,才是愛最核心助本質。

杜拉斯對身體言說的坦率不僅體現在性愛上,還涉足了其他更為嚴格的禁忌,在內容上呈現出極為先鋒的姿態。

所以杜拉斯一生中也是情人無數,尤其當她在70歲時,她認識了不到27歲的大學生楊·安德烈亞,並且彼此發展成了戀人的關係,最為令人津津樂道。

可以說相較於小說,杜拉斯本人的人生更加具有傳奇色彩。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02、交織於慾望中的愛情

對於小說中"我"的情人,即哪位華裔少爺,作者在最後,哪怕是過去了半個世紀後,依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愛他。

最初他們成為情人的時候,“我”之所以跟他在一起,是因為“我”的家境窘迫,這位華裔的少爺情人,可以給“我”帶來財富,可以帶“我”出入豪華酒店和夜總會。

可是“我”雖然嘴上說著,跟他在一起只是為了錢,但是內心深處究竟對他有沒有感情,卻並不清楚。

這種淹沒於慾望中的情感,總是很複雜,華人少爺愛著“我”,可是他也惱恨“我”只是為了錢,而欺騙了他的感情。

或許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存在真正單純的愛情,因為我們就是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紛擾複雜的世界中,很難將一切剝離的很清晰。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03、按自己的選擇過一生

《情人》這部小說,讓我們窺探到了杜拉斯不平凡人生中的冰山一角。

我們發現往往不尋常的女性都有著非凡的生活和魅力,譬如70歲的杜拉斯和他27歲的情人,51歲的鄧文迪和21歲小男友,以及87歲任然受小鮮肉追捧的世界超模卡門·戴爾·奧利菲斯。

這些人的生活用如果在普通人看來,是同世俗極其不相融的。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些人,都是女權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們用自己的生活,向世俗的男權主義觀念發起了挑戰。

恰如小說發生的20世紀30年代印度支那法屬殖民地,在那時候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十分嚴重,白人世界拒絕接受一個黃種人青年,亞裔家族也將白人少女拒之門外。

"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情人》是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創作的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獲得過法國龔古爾文學獎。

小說從不同的視角揭示了現代法國社會中男女對性愛的感悟和反思,折射出西方世界感情生活的不同側面。

《情人》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作品,以法國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為背景,描寫了一名法國少女與一位華裔少爺之間複雜纏綿的愛情,筆觸深達人性中某些最根本、最隱祕的特質,催人深思。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這部小說,創作於杜拉斯71歲的時候,小說以跳躍的敘事時空中將故事一一展開。

文章開頭是倒敘,其間伴有順敘和插敘,並且這幾個敘述手法相互交錯,來回變換,打破了傳統小說的敘事時間順序。

作者用這樣的方式寫出了兩副面孔,一個是年邁老嫗經時光、菸酒備受摧殘的面孔,一副是稚嫩、無知,沒有這些經歷的臉孔。

整部小說都是在這樣的兩個不同的形象交替下完成的。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01、不得不說的杜拉斯

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年出生於法屬印度支那,十八歲時定居巴黎,自1942年開始發表小說。這段時期的作品富有自傳色彩。

自1953年的《塔基尼亞的小馬群》起,杜拉斯探索新的敘事語言,逐漸抹去小說情節,更強調主觀感受和心理變化。

1955—1965年是她創作上的高峰期,代表作有小說《如歌的中板》、《副領事》,以及劇本《廣島之戀》等。1984年發表《情人》,獲當年龔古爾文學獎。

杜拉斯在她的作品中,選擇了對慾望本原的迴歸,試圖通過性愛的宣洩,剝離出愛的原欲,將愛情最原始的快樂交還給人類。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在杜拉斯看來,也許這種沒有了道德束縛的近乎純潔的慾望,才是愛最核心助本質。

杜拉斯對身體言說的坦率不僅體現在性愛上,還涉足了其他更為嚴格的禁忌,在內容上呈現出極為先鋒的姿態。

所以杜拉斯一生中也是情人無數,尤其當她在70歲時,她認識了不到27歲的大學生楊·安德烈亞,並且彼此發展成了戀人的關係,最為令人津津樂道。

可以說相較於小說,杜拉斯本人的人生更加具有傳奇色彩。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02、交織於慾望中的愛情

對於小說中"我"的情人,即哪位華裔少爺,作者在最後,哪怕是過去了半個世紀後,依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愛他。

最初他們成為情人的時候,“我”之所以跟他在一起,是因為“我”的家境窘迫,這位華裔的少爺情人,可以給“我”帶來財富,可以帶“我”出入豪華酒店和夜總會。

可是“我”雖然嘴上說著,跟他在一起只是為了錢,但是內心深處究竟對他有沒有感情,卻並不清楚。

這種淹沒於慾望中的情感,總是很複雜,華人少爺愛著“我”,可是他也惱恨“我”只是為了錢,而欺騙了他的感情。

或許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存在真正單純的愛情,因為我們就是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紛擾複雜的世界中,很難將一切剝離的很清晰。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03、按自己的選擇過一生

《情人》這部小說,讓我們窺探到了杜拉斯不平凡人生中的冰山一角。

我們發現往往不尋常的女性都有著非凡的生活和魅力,譬如70歲的杜拉斯和他27歲的情人,51歲的鄧文迪和21歲小男友,以及87歲任然受小鮮肉追捧的世界超模卡門·戴爾·奧利菲斯。

這些人的生活用如果在普通人看來,是同世俗極其不相融的。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些人,都是女權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們用自己的生活,向世俗的男權主義觀念發起了挑戰。

恰如小說發生的20世紀30年代印度支那法屬殖民地,在那時候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十分嚴重,白人世界拒絕接受一個黃種人青年,亞裔家族也將白人少女拒之門外。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在當時法屬殖民地,白種人和黃種人戀愛也是絕無僅有的事情,對白種人家庭來說,出現這種異常也是羞恥的的。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小說中兩人最後的分離。

所以可而知當時的杜拉斯也定是揹負著極其大的輿論壓力,不過他選擇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並且度過了一生。

其實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無論是金錢、慾望還是愛情,只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那便沒什麼對與錯。

世俗的觀念,從來都是用來被挑戰和打破的,按自己的想法過一生,又何必去管別人的眼光呢?

"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情人》是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創作的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獲得過法國龔古爾文學獎。

小說從不同的視角揭示了現代法國社會中男女對性愛的感悟和反思,折射出西方世界感情生活的不同側面。

《情人》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作品,以法國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為背景,描寫了一名法國少女與一位華裔少爺之間複雜纏綿的愛情,筆觸深達人性中某些最根本、最隱祕的特質,催人深思。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這部小說,創作於杜拉斯71歲的時候,小說以跳躍的敘事時空中將故事一一展開。

文章開頭是倒敘,其間伴有順敘和插敘,並且這幾個敘述手法相互交錯,來回變換,打破了傳統小說的敘事時間順序。

作者用這樣的方式寫出了兩副面孔,一個是年邁老嫗經時光、菸酒備受摧殘的面孔,一副是稚嫩、無知,沒有這些經歷的臉孔。

整部小說都是在這樣的兩個不同的形象交替下完成的。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01、不得不說的杜拉斯

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年出生於法屬印度支那,十八歲時定居巴黎,自1942年開始發表小說。這段時期的作品富有自傳色彩。

自1953年的《塔基尼亞的小馬群》起,杜拉斯探索新的敘事語言,逐漸抹去小說情節,更強調主觀感受和心理變化。

1955—1965年是她創作上的高峰期,代表作有小說《如歌的中板》、《副領事》,以及劇本《廣島之戀》等。1984年發表《情人》,獲當年龔古爾文學獎。

杜拉斯在她的作品中,選擇了對慾望本原的迴歸,試圖通過性愛的宣洩,剝離出愛的原欲,將愛情最原始的快樂交還給人類。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在杜拉斯看來,也許這種沒有了道德束縛的近乎純潔的慾望,才是愛最核心助本質。

杜拉斯對身體言說的坦率不僅體現在性愛上,還涉足了其他更為嚴格的禁忌,在內容上呈現出極為先鋒的姿態。

所以杜拉斯一生中也是情人無數,尤其當她在70歲時,她認識了不到27歲的大學生楊·安德烈亞,並且彼此發展成了戀人的關係,最為令人津津樂道。

可以說相較於小說,杜拉斯本人的人生更加具有傳奇色彩。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02、交織於慾望中的愛情

對於小說中"我"的情人,即哪位華裔少爺,作者在最後,哪怕是過去了半個世紀後,依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愛他。

最初他們成為情人的時候,“我”之所以跟他在一起,是因為“我”的家境窘迫,這位華裔的少爺情人,可以給“我”帶來財富,可以帶“我”出入豪華酒店和夜總會。

可是“我”雖然嘴上說著,跟他在一起只是為了錢,但是內心深處究竟對他有沒有感情,卻並不清楚。

這種淹沒於慾望中的情感,總是很複雜,華人少爺愛著“我”,可是他也惱恨“我”只是為了錢,而欺騙了他的感情。

或許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存在真正單純的愛情,因為我們就是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紛擾複雜的世界中,很難將一切剝離的很清晰。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03、按自己的選擇過一生

《情人》這部小說,讓我們窺探到了杜拉斯不平凡人生中的冰山一角。

我們發現往往不尋常的女性都有著非凡的生活和魅力,譬如70歲的杜拉斯和他27歲的情人,51歲的鄧文迪和21歲小男友,以及87歲任然受小鮮肉追捧的世界超模卡門·戴爾·奧利菲斯。

這些人的生活用如果在普通人看來,是同世俗極其不相融的。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些人,都是女權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們用自己的生活,向世俗的男權主義觀念發起了挑戰。

恰如小說發生的20世紀30年代印度支那法屬殖民地,在那時候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十分嚴重,白人世界拒絕接受一個黃種人青年,亞裔家族也將白人少女拒之門外。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在當時法屬殖民地,白種人和黃種人戀愛也是絕無僅有的事情,對白種人家庭來說,出現這種異常也是羞恥的的。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小說中兩人最後的分離。

所以可而知當時的杜拉斯也定是揹負著極其大的輿論壓力,不過他選擇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並且度過了一生。

其實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無論是金錢、慾望還是愛情,只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那便沒什麼對與錯。

世俗的觀念,從來都是用來被挑戰和打破的,按自己的想法過一生,又何必去管別人的眼光呢?

情感與慾望的交織,從《情人》看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最後:

《情人》是一部對於時間、愛情和慾望的回憶。

在哪個小公寓中,書中的白人少女和他的情人渡過了無數纏綿的日子,在彼此擁抱的時候,很難分辨他們是不是愛著對方,

不過最令人感動的,莫過於小說最後,歷時半個世紀後,經歷了無數風雨的情人依然愛著哪個白人少女。

某種意義上,這種近乎純潔慾望的愛情相對於世俗的婚姻,反而得到了最長久的保鮮,這也符合杜拉斯的人生哲學。

可見世俗、慾望、愛情,有時候很難分辨誰對誰錯,你的選擇,就是最正確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