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印”不等於“反華”,中國馬代合作經得起考驗

馬爾代夫新任總統薩利赫17日宣誓就職,印度總理莫迪成為參加就職典禮的唯一一位外國領導人,有印媒歡呼:印度重新奪回了對馬爾代夫的影響力。薩利赫在就職後發表的演說中批評前政府基於政治理由所推動的建設項目造成國家債臺高築,這被一些媒體用來炒作,呼應西方對中國投資給一些小國造成“債務陷阱”的指控。

薩利赫被印度和西方媒體貼上“親印度”的標籤,但我們認為,如今印度洋的國家“親印度”不等於“反華”。那些小國緊靠印度,印度對它們有較大影響是正常的,中國與它們開展合作不是為了取代印度的影響,印度高層正與中國圍繞這一問題逐漸增加互信,但一些印媒跟不上這個節奏,西方媒體則更願意破壞這個節奏。

馬爾代夫新政府的對外政策有可能出現一定回擺,就像斯里蘭卡2015年政府更迭時那樣。但斯里蘭卡政治中“親印”或“親中”的含義顯然與傳統標籤的對照出現了混亂,新政府對待中國投資的態度從一開始的冷淡又很快轉熱。鑑於中國與馬代的經濟合作是平等互利性質的,它也應能夠經受馬國政治變遷的考驗。

在上任之初批評前任政府的政策,這在競選制的國家裡應當是司空見慣的。薩利赫17日對前政府的批評遵循的是同一政治邏輯,中國在多大程度上躺槍了,媒體見仁見智。

周邊國家與印度保持密切關係,中國不嫉妒。但這不是印度壟斷那些國家對外關係的時代了,相信印度精英們不難理解這個道理。那些國家同時與中國等其他國家發展關係,這個趨勢在所難免。中印都對對方與自己周邊國家加強合作持開放態度,這是兩國在21世紀應有的胸懷。

如果馬爾代夫等小國換一屆政府就從“親中”變成“親印”,或者反過來,那對中國和印度都將是個麻煩。中印都應支持那些小國採取更加穩定的對外政策,保護所有外來投資。中印還應同時拒絕零和思維,雙方甚至可以通過在那些國家開展第三方合作促進共贏,穩定整個地區的國際關係。

大多數國家內政領域的變化都比外交領域的更加活躍,一個國家如果一換政府就換外交路線,這不是它政局穩定的徵兆。多數情況下,圍繞外交路線的較為激烈的言辭是一個國家政權更替時的虛晃一槍,等到局勢完全穩定下來,就會回到更加穩健的路線。

我們注意到,馬代新總統薩利赫自選舉勝利得到確認後,就已經緩和了對中國的表態。鑑於新政府穩定權力之後,其注意力的焦點還要回到經濟發展上去,而中國又是馬代的第一大投資國,中國遊客是該國的第一大外國遊客群體,薩利赫政府會認識到中國資金、技術以及對馬代友好的重要性的。

中國一直視馬爾代夫為平等合作伙伴,從不干涉馬代內政,不向對該國的援助和投資附設任何政治條件。相信馬代舉國上下都會珍惜中國這樣的夥伴,讓兩國關係始終行駛在正軌上。

毋庸諱言,印度洋上也有中國的利益,那裡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通道。但是中國與印度洋國家開展合作絕非要排擠誰,追求共同利益是中國的堅定原則。印度的精英們不妨想一想,中國發展與印度的關係是為了“抗衡美國”嗎?印度是中國的一枚“戰略棋子”嗎?如果不是,中國開展與馬代、斯里蘭卡的合作,又怎麼能談得上是為了“包圍印度”呢?

原題:中國馬代合作經得起政治變遷的考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