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長三角一體化|馬鞍山:從“鋼城”到“港城”'

"

馬鞍山素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毗鄰南京的地理區位,讓馬鞍山成為我省全面接軌蘇浙滬的“橋頭堡”和“東大門”。

2018年以來,對標蘇浙滬,“鋼城”馬鞍山提出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戰略,加快形成“港城一體、產城一體、城鄉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區,競逐融合之路。

"

馬鞍山素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毗鄰南京的地理區位,讓馬鞍山成為我省全面接軌蘇浙滬的“橋頭堡”和“東大門”。

2018年以來,對標蘇浙滬,“鋼城”馬鞍山提出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戰略,加快形成“港城一體、產城一體、城鄉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區,競逐融合之路。

聚焦長三角一體化|馬鞍山:從“鋼城”到“港城”

馬鞍山金鷹商圈 照片由馬鞍山日報提供

融入長三角,打好南京牌

每個工作日,住在馬鞍山市花山區的謝亞運都要乘坐D5646次列車,前往南京開始一天的工作。6:30出家門,8:00之前進入辦公室,無縫換乘的通勤時間不超過一個半小時。

謝亞運自2016年在南京工作,就開始了這樣的“雙城生活”。和他一樣,便利的交通,讓不少馬鞍山人適應了“兩城一家”的生活模式。

馬鞍山東站副站長鍾澤宇告訴記者,該站早晚時段客流量明顯比其他時段大,2015年12月開站至今,去往南京方向的列車從當初的一天十幾對增加到現在的一天30對,滿員1150人的早專列車票更是供不應求。

一張車票拉近了兩城的距離,一張卡片也正在為“雙城生活”增添便利化。馬鞍山市民卡目前已實現與南京在公共交通、旅遊等領域的互聯互通,在南京掛號就診,小卡片也能發揮重要作用。

憑藉地緣優勢,身處南京和合肥兩大都市圈核心層的馬鞍山,與長三角交流合作日久。近五年,南京到馬鞍山投資的億元以上項目288個,到位資金680億元,佔省外投資的20%。

去年5月,馬鞍山市與南京市召開黨政主要領導會商對接會,就寧馬合作進一步達成共識,建立健全合作工作機制,並形成了一批實質性成果。

2018年以來,寧馬兩市相關部門共同簽署各類專項合作協議十餘項。從基礎設施建設到產業發展,從要素資源流動到人文交流,一批合作成果的湧現,讓兩座城市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錨定新定位,推進轉型發展

記者走訪馬鞍山市各經濟部門,談及融入長三角,“推進頂層設計、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一體化’進程”“力促高質量發展”和“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成為高頻語詞。

過去,馬鞍山曾是支柱產業結構比較單一的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依賴於鋼鐵冶金行業。如今,馬鞍山放眼長三角產業協同創新,確立如下定位:

做好長三角產業轉移的“承接地”。主動承接長三角先發地區產業轉移,加快推動先進科技成果在馬鞍山轉化;做好長三角工業發展的“大糧倉”。依託工業城市、資源型城市基礎,圍繞鋼鐵、化工、建材、電力等配套,為長三角地區工業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優質的工業產品;

做好長三角綠色食品的“菜籃子”。重點發展優質糧油、生態水產、特色畜禽、精品果木、精細蔬菜等5大優勢主導產業,為長三角地區提供更多優質綠色無公害農產品;

做好長三角宜居宜遊的“後花園”。打造長三角市民休閒度假的重要目的地。

馬鞍山市當塗青山河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一家與同濟大學合作的新型人造石生產企業從上海招商落戶,去年投產運營,每月產值達1000餘萬元,客戶多為國內大型房地產企業。

近年,一批大項目相繼落戶馬鞍山經開區。園區與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杭州江干科技園達成“產業協同創新”合作關係。馬鞍山礦院新材料等企業分別與南京大學等高校確立了產學研合作項目。

馬鞍山慈湖高新區今年6個月共簽約註冊項目24個,投資方全部來自長三角,總投資額超50億元人民幣。

在發展產業集聚的同時,馬鞍山還做大做強本土企業。當地的老牌民營企業“金菜地”,通過調整產品結構,鞏固長三角市場,與南京高校開展合作,拓寬產業鏈,去年實現銷售額突破了3億元大關。

港城一體,打造現代化新城

鄭蒲港,這是繼合肥、蕪湖綜合保稅區之後我省獲批的第3個綜合保稅區。從2012年起步開發,到建成馬鞍山開放型經濟平臺,鄭蒲港新區用了7年時間。

“港城一體、產城一體、城鄉一體”,鄭蒲港新區主動順應區域合作發展大勢,突出實施創新驅動和開放聯動兩大戰略,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局。

2018年初,於立坤帶著固態硬盤這是個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技術從深圳來到了鄭蒲港成立了一家電子信息企業。原料價格佔成本的70%,供貨商來自合肥、武漢、南京三地,長三角區域有著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所需的豐富的人才和智力資源,地處三地中間區域,又有優惠政策、優良服務因素等加持,鄭蒲港成為優選。今年上半年,該企業產值6.4億元,除了出口和定點生產,主要客戶集中在蘇州、崑山等地,佔比近20%。

鄭蒲港新區位於半導體產業發達的南京、合肥兩市中間地帶,交通網全面覆蓋,上下游企業密集分佈,這是新區產業定位的底氣。自2018年啟動建設電子半導體產業園,新區已簽約落地半導體企業21家,已投產13家。預計全年產值將達60億元,上交稅收6億元,完成進出口額5億美元。

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一個集“政、產、學、研”為一體的科技創新平臺馬鞍山南大高新技術研究院應運而生,致力於增加研究機構自身的“造血”功能,將研究成果產業化。研究院為科研單位做定向產品研發,今年出口第一單,10公斤不到的金屬有機化合物就賣了5萬美金。

以產業鏈帶動人才引進,以人才發展帶動科技創新,在融合發展的激流中,馬鞍山正奮力書寫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精彩“答卷”。

來源:安報全媒體 記者 項 珍 汪迎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