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

西進運動是美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運動,範圍泛指13個殖民地以西的所有土地。

正是有了西進運動,美國人才能夠完成東西部地區之間政治經濟的一體化,有力得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促成了美國近代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知識革命,並且使美國成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之一。

可以毫不誇張得說,沒有西進運動打下的基礎,就沒有今日的美利堅。

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新生的百廢待興的國家迫不及待得去開拓土地、鼓勵自己的人民選擇不辭辛勞跋山涉水得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奔赴那充滿迷霧、充滿危險與不確定性的前途呢?

"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

西進運動是美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運動,範圍泛指13個殖民地以西的所有土地。

正是有了西進運動,美國人才能夠完成東西部地區之間政治經濟的一體化,有力得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促成了美國近代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知識革命,並且使美國成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之一。

可以毫不誇張得說,沒有西進運動打下的基礎,就沒有今日的美利堅。

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新生的百廢待興的國家迫不及待得去開拓土地、鼓勵自己的人民選擇不辭辛勞跋山涉水得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奔赴那充滿迷霧、充滿危險與不確定性的前途呢?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密西西比河流域地圖

首先便是資源的誘惑。西部的土地寬廣肥沃容易耕種,密佈的水網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成群結隊的野生動物提供了充足的肉食和昂貴的皮毛,豐富的礦藏更可以換來巨量的鈔票。

美國人約翰·菲爾森就曾經這樣描述:“希望之地,那裡牛奶、蜂蜜四溢、河流密佈。。。小麥、大麥和水果堆積如山。從宏觀和抽象意義上來講,西部是完美之地。在這裡,受到傷害的人抬起了頭顱,良知阻止人成為奴隸,法律確保幸福。”

這種宣傳對美國人來說,西部就是一臺自動提款機,還是不用插銀行卡的那種。

同時,宗教的“天定命運說”也讓美國人卸下了心中的道德防線,擴張有理,掠奪無罪,向西部擴張是上帝的旨意,在美國人看來,一切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

西進運動是美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運動,範圍泛指13個殖民地以西的所有土地。

正是有了西進運動,美國人才能夠完成東西部地區之間政治經濟的一體化,有力得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促成了美國近代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知識革命,並且使美國成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之一。

可以毫不誇張得說,沒有西進運動打下的基礎,就沒有今日的美利堅。

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新生的百廢待興的國家迫不及待得去開拓土地、鼓勵自己的人民選擇不辭辛勞跋山涉水得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奔赴那充滿迷霧、充滿危險與不確定性的前途呢?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密西西比河流域地圖

首先便是資源的誘惑。西部的土地寬廣肥沃容易耕種,密佈的水網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成群結隊的野生動物提供了充足的肉食和昂貴的皮毛,豐富的礦藏更可以換來巨量的鈔票。

美國人約翰·菲爾森就曾經這樣描述:“希望之地,那裡牛奶、蜂蜜四溢、河流密佈。。。小麥、大麥和水果堆積如山。從宏觀和抽象意義上來講,西部是完美之地。在這裡,受到傷害的人抬起了頭顱,良知阻止人成為奴隸,法律確保幸福。”

這種宣傳對美國人來說,西部就是一臺自動提款機,還是不用插銀行卡的那種。

同時,宗教的“天定命運說”也讓美國人卸下了心中的道德防線,擴張有理,掠奪無罪,向西部擴張是上帝的旨意,在美國人看來,一切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穿著各異的美軍

其次對於美國政府以及軍方來說,西進運動是一次絕佳的拓展戰略縱深與擴張走廊、甚至擴張版圖、謀求整個北美的機會。

美國這個新興的國家在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國,只據有北美大西洋沿岸的一個狹長地帶,面積不過40萬平方英里,人口也只有240萬,戰爭潛力感人。

對英國人的戰鬥力,他們心裡也很清楚,英國人強大的戰鬥力、強大到恐怖的海軍給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了不小的陰影,如果沒有歐洲人民的強力支援和法軍直接參與戰鬥,恐怕美國就沒了。

對於英國人來說,獨立戰爭一戰令他們顏面盡失,這是驕傲的大英帝國旗幟上的汙點,他們必須要復仇,奪回這些富饒的殖民地。

當然戰略縱深不是佔領兩塊土地,讓軍隊有迂迴機動的餘地就可以了,他需要人口、糧食、礦藏等各類物資為軍隊提供修整、補充,讓軍隊可以重新集結,重整旗鼓,指揮部可以重新制定作戰計劃,然後發動反擊。

而西部恰恰滿足這些條件:西部土地肥沃,礦產豐富,水運交通便利,無論是發展種植農業、畜牧業還是工商業、軍工業都非常便利;又有阿拉巴契亞山脈作為純天然的屏障,簡直完美得沒話講。

"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

西進運動是美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運動,範圍泛指13個殖民地以西的所有土地。

正是有了西進運動,美國人才能夠完成東西部地區之間政治經濟的一體化,有力得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促成了美國近代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知識革命,並且使美國成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之一。

可以毫不誇張得說,沒有西進運動打下的基礎,就沒有今日的美利堅。

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新生的百廢待興的國家迫不及待得去開拓土地、鼓勵自己的人民選擇不辭辛勞跋山涉水得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奔赴那充滿迷霧、充滿危險與不確定性的前途呢?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密西西比河流域地圖

首先便是資源的誘惑。西部的土地寬廣肥沃容易耕種,密佈的水網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成群結隊的野生動物提供了充足的肉食和昂貴的皮毛,豐富的礦藏更可以換來巨量的鈔票。

美國人約翰·菲爾森就曾經這樣描述:“希望之地,那裡牛奶、蜂蜜四溢、河流密佈。。。小麥、大麥和水果堆積如山。從宏觀和抽象意義上來講,西部是完美之地。在這裡,受到傷害的人抬起了頭顱,良知阻止人成為奴隸,法律確保幸福。”

這種宣傳對美國人來說,西部就是一臺自動提款機,還是不用插銀行卡的那種。

同時,宗教的“天定命運說”也讓美國人卸下了心中的道德防線,擴張有理,掠奪無罪,向西部擴張是上帝的旨意,在美國人看來,一切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穿著各異的美軍

其次對於美國政府以及軍方來說,西進運動是一次絕佳的拓展戰略縱深與擴張走廊、甚至擴張版圖、謀求整個北美的機會。

美國這個新興的國家在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國,只據有北美大西洋沿岸的一個狹長地帶,面積不過40萬平方英里,人口也只有240萬,戰爭潛力感人。

對英國人的戰鬥力,他們心裡也很清楚,英國人強大的戰鬥力、強大到恐怖的海軍給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了不小的陰影,如果沒有歐洲人民的強力支援和法軍直接參與戰鬥,恐怕美國就沒了。

對於英國人來說,獨立戰爭一戰令他們顏面盡失,這是驕傲的大英帝國旗幟上的汙點,他們必須要復仇,奪回這些富饒的殖民地。

當然戰略縱深不是佔領兩塊土地,讓軍隊有迂迴機動的餘地就可以了,他需要人口、糧食、礦藏等各類物資為軍隊提供修整、補充,讓軍隊可以重新集結,重整旗鼓,指揮部可以重新制定作戰計劃,然後發動反擊。

而西部恰恰滿足這些條件:西部土地肥沃,礦產豐富,水運交通便利,無論是發展種植農業、畜牧業還是工商業、軍工業都非常便利;又有阿拉巴契亞山脈作為純天然的屏障,簡直完美得沒話講。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法屬路易斯安那地圖

在從法國手中獲得路易斯安那之後,更是讓美國人喜出望外,信心倍增。當時的法國領事就非常直白地指出:美國所致力者不是別的,正是吞沒整個北美洲。

美國外交史學家S·F·比米斯認為:“路易斯安那的獲得對美國的重要性來說怎麼估計都不會高。。。它把這個共和國的領土增加了一倍。。。它給予這個國家世界上最豐富的糧食、燃料和動力倉庫之一。。。路易斯安那變成了美國向佛羅里達、德克薩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俄勒岡和阿拉斯加的走廊。”

而1803年美國《紐約時報》說:“管理北美洲將來的命運,乃是合眾國的權利,這個國家是我們的。”

"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

西進運動是美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運動,範圍泛指13個殖民地以西的所有土地。

正是有了西進運動,美國人才能夠完成東西部地區之間政治經濟的一體化,有力得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促成了美國近代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知識革命,並且使美國成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之一。

可以毫不誇張得說,沒有西進運動打下的基礎,就沒有今日的美利堅。

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新生的百廢待興的國家迫不及待得去開拓土地、鼓勵自己的人民選擇不辭辛勞跋山涉水得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奔赴那充滿迷霧、充滿危險與不確定性的前途呢?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密西西比河流域地圖

首先便是資源的誘惑。西部的土地寬廣肥沃容易耕種,密佈的水網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成群結隊的野生動物提供了充足的肉食和昂貴的皮毛,豐富的礦藏更可以換來巨量的鈔票。

美國人約翰·菲爾森就曾經這樣描述:“希望之地,那裡牛奶、蜂蜜四溢、河流密佈。。。小麥、大麥和水果堆積如山。從宏觀和抽象意義上來講,西部是完美之地。在這裡,受到傷害的人抬起了頭顱,良知阻止人成為奴隸,法律確保幸福。”

這種宣傳對美國人來說,西部就是一臺自動提款機,還是不用插銀行卡的那種。

同時,宗教的“天定命運說”也讓美國人卸下了心中的道德防線,擴張有理,掠奪無罪,向西部擴張是上帝的旨意,在美國人看來,一切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穿著各異的美軍

其次對於美國政府以及軍方來說,西進運動是一次絕佳的拓展戰略縱深與擴張走廊、甚至擴張版圖、謀求整個北美的機會。

美國這個新興的國家在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國,只據有北美大西洋沿岸的一個狹長地帶,面積不過40萬平方英里,人口也只有240萬,戰爭潛力感人。

對英國人的戰鬥力,他們心裡也很清楚,英國人強大的戰鬥力、強大到恐怖的海軍給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了不小的陰影,如果沒有歐洲人民的強力支援和法軍直接參與戰鬥,恐怕美國就沒了。

對於英國人來說,獨立戰爭一戰令他們顏面盡失,這是驕傲的大英帝國旗幟上的汙點,他們必須要復仇,奪回這些富饒的殖民地。

當然戰略縱深不是佔領兩塊土地,讓軍隊有迂迴機動的餘地就可以了,他需要人口、糧食、礦藏等各類物資為軍隊提供修整、補充,讓軍隊可以重新集結,重整旗鼓,指揮部可以重新制定作戰計劃,然後發動反擊。

而西部恰恰滿足這些條件:西部土地肥沃,礦產豐富,水運交通便利,無論是發展種植農業、畜牧業還是工商業、軍工業都非常便利;又有阿拉巴契亞山脈作為純天然的屏障,簡直完美得沒話講。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法屬路易斯安那地圖

在從法國手中獲得路易斯安那之後,更是讓美國人喜出望外,信心倍增。當時的法國領事就非常直白地指出:美國所致力者不是別的,正是吞沒整個北美洲。

美國外交史學家S·F·比米斯認為:“路易斯安那的獲得對美國的重要性來說怎麼估計都不會高。。。它把這個共和國的領土增加了一倍。。。它給予這個國家世界上最豐富的糧食、燃料和動力倉庫之一。。。路易斯安那變成了美國向佛羅里達、德克薩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俄勒岡和阿拉斯加的走廊。”

而1803年美國《紐約時報》說:“管理北美洲將來的命運,乃是合眾國的權利,這個國家是我們的。”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中的美國人和大篷車

再者,國家在拿到領土之後,除了需要派遣駐軍、官員等進行實質上的佔領和管理之外,人口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大量的人口進行開墾、開礦,進行各種生產生活活動,將資源轉化成實打實的物資,才能支援國家。

對於當時阿拉巴契亞山脈以西的地域,許多美國人其實是完全陌生的,儘管當時美國政府向民眾宣稱:這些都是美國人民在獨立戰爭戰場上拿命換回來的(應該是法國人才對),這些土地應歸人民所有,人民有權去開墾、種植和開發。

實際上,在美國人之前,也就是18世紀末,英屬殖民地時期,西進運動就已經開始了。

在當時,許多砸鍋賣鐵、甚至簽訂“賣身契”從歐洲來到美洲的人發現美洲並不是樂土。為了躲避北美殖民地當局的剝削,許多人選擇翻越阿拉巴契亞山脈到殖民地當局權利所到不了的地方去佔地,成為了自食其力的小土地所有者和自耕農。

除了自耕農、南部的奴隸主、北部的土地投機商和工業資本家、高利貸者都在往西部去,因為東部沿海的土地基本都已經瓜分完了,無利可圖,西部大片未開發的處女地,而且擁有豐富的礦藏,簡直就是迦南美地。

不過由於英國1763年禁令的存在,所有的活動都是在私底下進行,規模並不大,英國控制的西部人口不過幾萬人。

"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

西進運動是美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運動,範圍泛指13個殖民地以西的所有土地。

正是有了西進運動,美國人才能夠完成東西部地區之間政治經濟的一體化,有力得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促成了美國近代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知識革命,並且使美國成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之一。

可以毫不誇張得說,沒有西進運動打下的基礎,就沒有今日的美利堅。

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新生的百廢待興的國家迫不及待得去開拓土地、鼓勵自己的人民選擇不辭辛勞跋山涉水得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奔赴那充滿迷霧、充滿危險與不確定性的前途呢?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密西西比河流域地圖

首先便是資源的誘惑。西部的土地寬廣肥沃容易耕種,密佈的水網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成群結隊的野生動物提供了充足的肉食和昂貴的皮毛,豐富的礦藏更可以換來巨量的鈔票。

美國人約翰·菲爾森就曾經這樣描述:“希望之地,那裡牛奶、蜂蜜四溢、河流密佈。。。小麥、大麥和水果堆積如山。從宏觀和抽象意義上來講,西部是完美之地。在這裡,受到傷害的人抬起了頭顱,良知阻止人成為奴隸,法律確保幸福。”

這種宣傳對美國人來說,西部就是一臺自動提款機,還是不用插銀行卡的那種。

同時,宗教的“天定命運說”也讓美國人卸下了心中的道德防線,擴張有理,掠奪無罪,向西部擴張是上帝的旨意,在美國人看來,一切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穿著各異的美軍

其次對於美國政府以及軍方來說,西進運動是一次絕佳的拓展戰略縱深與擴張走廊、甚至擴張版圖、謀求整個北美的機會。

美國這個新興的國家在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國,只據有北美大西洋沿岸的一個狹長地帶,面積不過40萬平方英里,人口也只有240萬,戰爭潛力感人。

對英國人的戰鬥力,他們心裡也很清楚,英國人強大的戰鬥力、強大到恐怖的海軍給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了不小的陰影,如果沒有歐洲人民的強力支援和法軍直接參與戰鬥,恐怕美國就沒了。

對於英國人來說,獨立戰爭一戰令他們顏面盡失,這是驕傲的大英帝國旗幟上的汙點,他們必須要復仇,奪回這些富饒的殖民地。

當然戰略縱深不是佔領兩塊土地,讓軍隊有迂迴機動的餘地就可以了,他需要人口、糧食、礦藏等各類物資為軍隊提供修整、補充,讓軍隊可以重新集結,重整旗鼓,指揮部可以重新制定作戰計劃,然後發動反擊。

而西部恰恰滿足這些條件:西部土地肥沃,礦產豐富,水運交通便利,無論是發展種植農業、畜牧業還是工商業、軍工業都非常便利;又有阿拉巴契亞山脈作為純天然的屏障,簡直完美得沒話講。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法屬路易斯安那地圖

在從法國手中獲得路易斯安那之後,更是讓美國人喜出望外,信心倍增。當時的法國領事就非常直白地指出:美國所致力者不是別的,正是吞沒整個北美洲。

美國外交史學家S·F·比米斯認為:“路易斯安那的獲得對美國的重要性來說怎麼估計都不會高。。。它把這個共和國的領土增加了一倍。。。它給予這個國家世界上最豐富的糧食、燃料和動力倉庫之一。。。路易斯安那變成了美國向佛羅里達、德克薩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俄勒岡和阿拉斯加的走廊。”

而1803年美國《紐約時報》說:“管理北美洲將來的命運,乃是合眾國的權利,這個國家是我們的。”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中的美國人和大篷車

再者,國家在拿到領土之後,除了需要派遣駐軍、官員等進行實質上的佔領和管理之外,人口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大量的人口進行開墾、開礦,進行各種生產生活活動,將資源轉化成實打實的物資,才能支援國家。

對於當時阿拉巴契亞山脈以西的地域,許多美國人其實是完全陌生的,儘管當時美國政府向民眾宣稱:這些都是美國人民在獨立戰爭戰場上拿命換回來的(應該是法國人才對),這些土地應歸人民所有,人民有權去開墾、種植和開發。

實際上,在美國人之前,也就是18世紀末,英屬殖民地時期,西進運動就已經開始了。

在當時,許多砸鍋賣鐵、甚至簽訂“賣身契”從歐洲來到美洲的人發現美洲並不是樂土。為了躲避北美殖民地當局的剝削,許多人選擇翻越阿拉巴契亞山脈到殖民地當局權利所到不了的地方去佔地,成為了自食其力的小土地所有者和自耕農。

除了自耕農、南部的奴隸主、北部的土地投機商和工業資本家、高利貸者都在往西部去,因為東部沿海的土地基本都已經瓜分完了,無利可圖,西部大片未開發的處女地,而且擁有豐富的礦藏,簡直就是迦南美地。

不過由於英國1763年禁令的存在,所有的活動都是在私底下進行,規模並不大,英國控制的西部人口不過幾萬人。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中典型的美國人

美國獨立,禁令解除,心理防線也放下了,加上大量美國政府出臺的大量優惠政策:

1784年,由傑斐遜起草了《關於弗吉尼亞讓出的西部土地組建方案》的土地法令,規定西部土地為美國全體國民所共有;規定從俄亥俄到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土地分作十六州,在居民人數達到一定的數目(原十三州的最低數額)時可建立同東部各州完全平等的新州。

1785年,美國政府制定了《土地條例》,確定了國有土地向移民出售的原則。根據該法令的規定,將公有土地分塊拍賣出售,每塊土地最小640英畝,每英畝地價最低1美元,但是要求一次付清。

1787年7月13日,西北土地法在聯邦議會獲得通過,這項法令以1784年土地法令為基礎,具體規定了處理俄亥俄河流域以北土地的辦法,將西部新獲得的土地納入國家“公共土地”儲備;以公開拍賣方式向自由移民或團體開放這些“公共土地”。

1787年的美國土地法令規定了建立新州的一些原則,而且根據該法的第三部分還對公民權利做出規定,特別是根據該法人們可以向西部自由遷徙。

1796年的《土地法》將每英畝土地最低出售價提高為2美元,付清期改為一年以後,分4年付清。後因該規定不能滿足向西遷徙的大量農民對土地的需求,美國政府不斷縮小購買土地的最低限額,由640英畝降低到160英畝,同時降低國有土地的出售價格。

1802-1832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多個《救濟法》,以延緩未付土地被沒收的期限,使貧苦農民能夠獲得土地。

"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

西進運動是美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運動,範圍泛指13個殖民地以西的所有土地。

正是有了西進運動,美國人才能夠完成東西部地區之間政治經濟的一體化,有力得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促成了美國近代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知識革命,並且使美國成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之一。

可以毫不誇張得說,沒有西進運動打下的基礎,就沒有今日的美利堅。

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新生的百廢待興的國家迫不及待得去開拓土地、鼓勵自己的人民選擇不辭辛勞跋山涉水得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奔赴那充滿迷霧、充滿危險與不確定性的前途呢?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密西西比河流域地圖

首先便是資源的誘惑。西部的土地寬廣肥沃容易耕種,密佈的水網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成群結隊的野生動物提供了充足的肉食和昂貴的皮毛,豐富的礦藏更可以換來巨量的鈔票。

美國人約翰·菲爾森就曾經這樣描述:“希望之地,那裡牛奶、蜂蜜四溢、河流密佈。。。小麥、大麥和水果堆積如山。從宏觀和抽象意義上來講,西部是完美之地。在這裡,受到傷害的人抬起了頭顱,良知阻止人成為奴隸,法律確保幸福。”

這種宣傳對美國人來說,西部就是一臺自動提款機,還是不用插銀行卡的那種。

同時,宗教的“天定命運說”也讓美國人卸下了心中的道德防線,擴張有理,掠奪無罪,向西部擴張是上帝的旨意,在美國人看來,一切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穿著各異的美軍

其次對於美國政府以及軍方來說,西進運動是一次絕佳的拓展戰略縱深與擴張走廊、甚至擴張版圖、謀求整個北美的機會。

美國這個新興的國家在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國,只據有北美大西洋沿岸的一個狹長地帶,面積不過40萬平方英里,人口也只有240萬,戰爭潛力感人。

對英國人的戰鬥力,他們心裡也很清楚,英國人強大的戰鬥力、強大到恐怖的海軍給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了不小的陰影,如果沒有歐洲人民的強力支援和法軍直接參與戰鬥,恐怕美國就沒了。

對於英國人來說,獨立戰爭一戰令他們顏面盡失,這是驕傲的大英帝國旗幟上的汙點,他們必須要復仇,奪回這些富饒的殖民地。

當然戰略縱深不是佔領兩塊土地,讓軍隊有迂迴機動的餘地就可以了,他需要人口、糧食、礦藏等各類物資為軍隊提供修整、補充,讓軍隊可以重新集結,重整旗鼓,指揮部可以重新制定作戰計劃,然後發動反擊。

而西部恰恰滿足這些條件:西部土地肥沃,礦產豐富,水運交通便利,無論是發展種植農業、畜牧業還是工商業、軍工業都非常便利;又有阿拉巴契亞山脈作為純天然的屏障,簡直完美得沒話講。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法屬路易斯安那地圖

在從法國手中獲得路易斯安那之後,更是讓美國人喜出望外,信心倍增。當時的法國領事就非常直白地指出:美國所致力者不是別的,正是吞沒整個北美洲。

美國外交史學家S·F·比米斯認為:“路易斯安那的獲得對美國的重要性來說怎麼估計都不會高。。。它把這個共和國的領土增加了一倍。。。它給予這個國家世界上最豐富的糧食、燃料和動力倉庫之一。。。路易斯安那變成了美國向佛羅里達、德克薩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俄勒岡和阿拉斯加的走廊。”

而1803年美國《紐約時報》說:“管理北美洲將來的命運,乃是合眾國的權利,這個國家是我們的。”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中的美國人和大篷車

再者,國家在拿到領土之後,除了需要派遣駐軍、官員等進行實質上的佔領和管理之外,人口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大量的人口進行開墾、開礦,進行各種生產生活活動,將資源轉化成實打實的物資,才能支援國家。

對於當時阿拉巴契亞山脈以西的地域,許多美國人其實是完全陌生的,儘管當時美國政府向民眾宣稱:這些都是美國人民在獨立戰爭戰場上拿命換回來的(應該是法國人才對),這些土地應歸人民所有,人民有權去開墾、種植和開發。

實際上,在美國人之前,也就是18世紀末,英屬殖民地時期,西進運動就已經開始了。

在當時,許多砸鍋賣鐵、甚至簽訂“賣身契”從歐洲來到美洲的人發現美洲並不是樂土。為了躲避北美殖民地當局的剝削,許多人選擇翻越阿拉巴契亞山脈到殖民地當局權利所到不了的地方去佔地,成為了自食其力的小土地所有者和自耕農。

除了自耕農、南部的奴隸主、北部的土地投機商和工業資本家、高利貸者都在往西部去,因為東部沿海的土地基本都已經瓜分完了,無利可圖,西部大片未開發的處女地,而且擁有豐富的礦藏,簡直就是迦南美地。

不過由於英國1763年禁令的存在,所有的活動都是在私底下進行,規模並不大,英國控制的西部人口不過幾萬人。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中典型的美國人

美國獨立,禁令解除,心理防線也放下了,加上大量美國政府出臺的大量優惠政策:

1784年,由傑斐遜起草了《關於弗吉尼亞讓出的西部土地組建方案》的土地法令,規定西部土地為美國全體國民所共有;規定從俄亥俄到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土地分作十六州,在居民人數達到一定的數目(原十三州的最低數額)時可建立同東部各州完全平等的新州。

1785年,美國政府制定了《土地條例》,確定了國有土地向移民出售的原則。根據該法令的規定,將公有土地分塊拍賣出售,每塊土地最小640英畝,每英畝地價最低1美元,但是要求一次付清。

1787年7月13日,西北土地法在聯邦議會獲得通過,這項法令以1784年土地法令為基礎,具體規定了處理俄亥俄河流域以北土地的辦法,將西部新獲得的土地納入國家“公共土地”儲備;以公開拍賣方式向自由移民或團體開放這些“公共土地”。

1787年的美國土地法令規定了建立新州的一些原則,而且根據該法的第三部分還對公民權利做出規定,特別是根據該法人們可以向西部自由遷徙。

1796年的《土地法》將每英畝土地最低出售價提高為2美元,付清期改為一年以後,分4年付清。後因該規定不能滿足向西遷徙的大量農民對土地的需求,美國政府不斷縮小購買土地的最低限額,由640英畝降低到160英畝,同時降低國有土地的出售價格。

1802-1832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多個《救濟法》,以延緩未付土地被沒收的期限,使貧苦農民能夠獲得土地。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中架設的橋樑

除了土地政策,美國還大力鼓勵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公路和鐵路。

在鐵路修建上美國政府採取了“多修鐵路多得益”的政策。鐵路公司每修一英里的鐵路,可以得到鐵路沿線一定面積的土地;同時,規定鐵路公司可以根據修築鐵路的長度和地形的不同,從政府那裡獲得不等的貸款。

在公路的建設上,美國政府的一個重要政策是鼓勵私人投資。為了解決公路建設資金的不足,收費公路成為美國最早優先發展的事業。

再加上遭到英國封鎖,大量中小工商業者、手工業者、中小種植園主破產,窮到一無所有。

美國人最終下定決心搭上身家性命賭一把,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海乾活。

從1787-1788年冬天,從俄亥俄公司開始,群眾性的大規模的西進運動便蓬勃發展,移民主要來自北美十三州的新英格蘭、中部州和南部州,僅在1790-1800年的短短的10年內,馬里蘭的13個縣和弗吉尼亞的26個縣的居民全部是外來移民,1810年全國有1/7的人口居住在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地方。

"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

西進運動是美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運動,範圍泛指13個殖民地以西的所有土地。

正是有了西進運動,美國人才能夠完成東西部地區之間政治經濟的一體化,有力得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促成了美國近代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知識革命,並且使美國成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之一。

可以毫不誇張得說,沒有西進運動打下的基礎,就沒有今日的美利堅。

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新生的百廢待興的國家迫不及待得去開拓土地、鼓勵自己的人民選擇不辭辛勞跋山涉水得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奔赴那充滿迷霧、充滿危險與不確定性的前途呢?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密西西比河流域地圖

首先便是資源的誘惑。西部的土地寬廣肥沃容易耕種,密佈的水網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成群結隊的野生動物提供了充足的肉食和昂貴的皮毛,豐富的礦藏更可以換來巨量的鈔票。

美國人約翰·菲爾森就曾經這樣描述:“希望之地,那裡牛奶、蜂蜜四溢、河流密佈。。。小麥、大麥和水果堆積如山。從宏觀和抽象意義上來講,西部是完美之地。在這裡,受到傷害的人抬起了頭顱,良知阻止人成為奴隸,法律確保幸福。”

這種宣傳對美國人來說,西部就是一臺自動提款機,還是不用插銀行卡的那種。

同時,宗教的“天定命運說”也讓美國人卸下了心中的道德防線,擴張有理,掠奪無罪,向西部擴張是上帝的旨意,在美國人看來,一切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穿著各異的美軍

其次對於美國政府以及軍方來說,西進運動是一次絕佳的拓展戰略縱深與擴張走廊、甚至擴張版圖、謀求整個北美的機會。

美國這個新興的國家在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國,只據有北美大西洋沿岸的一個狹長地帶,面積不過40萬平方英里,人口也只有240萬,戰爭潛力感人。

對英國人的戰鬥力,他們心裡也很清楚,英國人強大的戰鬥力、強大到恐怖的海軍給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了不小的陰影,如果沒有歐洲人民的強力支援和法軍直接參與戰鬥,恐怕美國就沒了。

對於英國人來說,獨立戰爭一戰令他們顏面盡失,這是驕傲的大英帝國旗幟上的汙點,他們必須要復仇,奪回這些富饒的殖民地。

當然戰略縱深不是佔領兩塊土地,讓軍隊有迂迴機動的餘地就可以了,他需要人口、糧食、礦藏等各類物資為軍隊提供修整、補充,讓軍隊可以重新集結,重整旗鼓,指揮部可以重新制定作戰計劃,然後發動反擊。

而西部恰恰滿足這些條件:西部土地肥沃,礦產豐富,水運交通便利,無論是發展種植農業、畜牧業還是工商業、軍工業都非常便利;又有阿拉巴契亞山脈作為純天然的屏障,簡直完美得沒話講。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法屬路易斯安那地圖

在從法國手中獲得路易斯安那之後,更是讓美國人喜出望外,信心倍增。當時的法國領事就非常直白地指出:美國所致力者不是別的,正是吞沒整個北美洲。

美國外交史學家S·F·比米斯認為:“路易斯安那的獲得對美國的重要性來說怎麼估計都不會高。。。它把這個共和國的領土增加了一倍。。。它給予這個國家世界上最豐富的糧食、燃料和動力倉庫之一。。。路易斯安那變成了美國向佛羅里達、德克薩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俄勒岡和阿拉斯加的走廊。”

而1803年美國《紐約時報》說:“管理北美洲將來的命運,乃是合眾國的權利,這個國家是我們的。”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中的美國人和大篷車

再者,國家在拿到領土之後,除了需要派遣駐軍、官員等進行實質上的佔領和管理之外,人口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大量的人口進行開墾、開礦,進行各種生產生活活動,將資源轉化成實打實的物資,才能支援國家。

對於當時阿拉巴契亞山脈以西的地域,許多美國人其實是完全陌生的,儘管當時美國政府向民眾宣稱:這些都是美國人民在獨立戰爭戰場上拿命換回來的(應該是法國人才對),這些土地應歸人民所有,人民有權去開墾、種植和開發。

實際上,在美國人之前,也就是18世紀末,英屬殖民地時期,西進運動就已經開始了。

在當時,許多砸鍋賣鐵、甚至簽訂“賣身契”從歐洲來到美洲的人發現美洲並不是樂土。為了躲避北美殖民地當局的剝削,許多人選擇翻越阿拉巴契亞山脈到殖民地當局權利所到不了的地方去佔地,成為了自食其力的小土地所有者和自耕農。

除了自耕農、南部的奴隸主、北部的土地投機商和工業資本家、高利貸者都在往西部去,因為東部沿海的土地基本都已經瓜分完了,無利可圖,西部大片未開發的處女地,而且擁有豐富的礦藏,簡直就是迦南美地。

不過由於英國1763年禁令的存在,所有的活動都是在私底下進行,規模並不大,英國控制的西部人口不過幾萬人。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中典型的美國人

美國獨立,禁令解除,心理防線也放下了,加上大量美國政府出臺的大量優惠政策:

1784年,由傑斐遜起草了《關於弗吉尼亞讓出的西部土地組建方案》的土地法令,規定西部土地為美國全體國民所共有;規定從俄亥俄到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土地分作十六州,在居民人數達到一定的數目(原十三州的最低數額)時可建立同東部各州完全平等的新州。

1785年,美國政府制定了《土地條例》,確定了國有土地向移民出售的原則。根據該法令的規定,將公有土地分塊拍賣出售,每塊土地最小640英畝,每英畝地價最低1美元,但是要求一次付清。

1787年7月13日,西北土地法在聯邦議會獲得通過,這項法令以1784年土地法令為基礎,具體規定了處理俄亥俄河流域以北土地的辦法,將西部新獲得的土地納入國家“公共土地”儲備;以公開拍賣方式向自由移民或團體開放這些“公共土地”。

1787年的美國土地法令規定了建立新州的一些原則,而且根據該法的第三部分還對公民權利做出規定,特別是根據該法人們可以向西部自由遷徙。

1796年的《土地法》將每英畝土地最低出售價提高為2美元,付清期改為一年以後,分4年付清。後因該規定不能滿足向西遷徙的大量農民對土地的需求,美國政府不斷縮小購買土地的最低限額,由640英畝降低到160英畝,同時降低國有土地的出售價格。

1802-1832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多個《救濟法》,以延緩未付土地被沒收的期限,使貧苦農民能夠獲得土地。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中架設的橋樑

除了土地政策,美國還大力鼓勵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公路和鐵路。

在鐵路修建上美國政府採取了“多修鐵路多得益”的政策。鐵路公司每修一英里的鐵路,可以得到鐵路沿線一定面積的土地;同時,規定鐵路公司可以根據修築鐵路的長度和地形的不同,從政府那裡獲得不等的貸款。

在公路的建設上,美國政府的一個重要政策是鼓勵私人投資。為了解決公路建設資金的不足,收費公路成為美國最早優先發展的事業。

再加上遭到英國封鎖,大量中小工商業者、手工業者、中小種植園主破產,窮到一無所有。

美國人最終下定決心搭上身家性命賭一把,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海乾活。

從1787-1788年冬天,從俄亥俄公司開始,群眾性的大規模的西進運動便蓬勃發展,移民主要來自北美十三州的新英格蘭、中部州和南部州,僅在1790-1800年的短短的10年內,馬里蘭的13個縣和弗吉尼亞的26個縣的居民全部是外來移民,1810年全國有1/7的人口居住在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地方。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英法爭奪北美殖民地中陣亡的印第安人

而伴隨著不斷有新移民的進入,他們需要更多土地,美國人巧取豪奪,坑蒙拐騙無所不用,與當地印第安人的矛盾不斷激化,小規模戰鬥時有發生。

在殖民地時代,印第安人與殖民者就已經因為土地問題爆發了大量衝突,七年戰爭中大量印第安人就加入英法軍隊作戰。當時擔任少校的喬治·華盛頓在接到弗吉尼亞總督的命令給法軍指揮官遞交抗議信,而在返回途中遭到法印聯軍的襲擊,華盛頓人少勢弱,戰敗被迫投降。

加上大量印第安人受法國人僱傭參與到戰爭中來,因此在美國教科書中,七年之戰也被稱為“反法國和印第安人之戰”。

七年戰爭結束後,為了避免爭端繼續,英國頒佈王室詔書,將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劃為印第安保留地,禁止北美殖民者西進和印第安人發生衝突,甚至駐紮軍隊遏制向西拓荒的勢頭並且禁止了從印第安人手上的合法購地行為。

"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

西進運動是美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運動,範圍泛指13個殖民地以西的所有土地。

正是有了西進運動,美國人才能夠完成東西部地區之間政治經濟的一體化,有力得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促成了美國近代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知識革命,並且使美國成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之一。

可以毫不誇張得說,沒有西進運動打下的基礎,就沒有今日的美利堅。

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新生的百廢待興的國家迫不及待得去開拓土地、鼓勵自己的人民選擇不辭辛勞跋山涉水得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奔赴那充滿迷霧、充滿危險與不確定性的前途呢?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密西西比河流域地圖

首先便是資源的誘惑。西部的土地寬廣肥沃容易耕種,密佈的水網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成群結隊的野生動物提供了充足的肉食和昂貴的皮毛,豐富的礦藏更可以換來巨量的鈔票。

美國人約翰·菲爾森就曾經這樣描述:“希望之地,那裡牛奶、蜂蜜四溢、河流密佈。。。小麥、大麥和水果堆積如山。從宏觀和抽象意義上來講,西部是完美之地。在這裡,受到傷害的人抬起了頭顱,良知阻止人成為奴隸,法律確保幸福。”

這種宣傳對美國人來說,西部就是一臺自動提款機,還是不用插銀行卡的那種。

同時,宗教的“天定命運說”也讓美國人卸下了心中的道德防線,擴張有理,掠奪無罪,向西部擴張是上帝的旨意,在美國人看來,一切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穿著各異的美軍

其次對於美國政府以及軍方來說,西進運動是一次絕佳的拓展戰略縱深與擴張走廊、甚至擴張版圖、謀求整個北美的機會。

美國這個新興的國家在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國,只據有北美大西洋沿岸的一個狹長地帶,面積不過40萬平方英里,人口也只有240萬,戰爭潛力感人。

對英國人的戰鬥力,他們心裡也很清楚,英國人強大的戰鬥力、強大到恐怖的海軍給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了不小的陰影,如果沒有歐洲人民的強力支援和法軍直接參與戰鬥,恐怕美國就沒了。

對於英國人來說,獨立戰爭一戰令他們顏面盡失,這是驕傲的大英帝國旗幟上的汙點,他們必須要復仇,奪回這些富饒的殖民地。

當然戰略縱深不是佔領兩塊土地,讓軍隊有迂迴機動的餘地就可以了,他需要人口、糧食、礦藏等各類物資為軍隊提供修整、補充,讓軍隊可以重新集結,重整旗鼓,指揮部可以重新制定作戰計劃,然後發動反擊。

而西部恰恰滿足這些條件:西部土地肥沃,礦產豐富,水運交通便利,無論是發展種植農業、畜牧業還是工商業、軍工業都非常便利;又有阿拉巴契亞山脈作為純天然的屏障,簡直完美得沒話講。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法屬路易斯安那地圖

在從法國手中獲得路易斯安那之後,更是讓美國人喜出望外,信心倍增。當時的法國領事就非常直白地指出:美國所致力者不是別的,正是吞沒整個北美洲。

美國外交史學家S·F·比米斯認為:“路易斯安那的獲得對美國的重要性來說怎麼估計都不會高。。。它把這個共和國的領土增加了一倍。。。它給予這個國家世界上最豐富的糧食、燃料和動力倉庫之一。。。路易斯安那變成了美國向佛羅里達、德克薩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俄勒岡和阿拉斯加的走廊。”

而1803年美國《紐約時報》說:“管理北美洲將來的命運,乃是合眾國的權利,這個國家是我們的。”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中的美國人和大篷車

再者,國家在拿到領土之後,除了需要派遣駐軍、官員等進行實質上的佔領和管理之外,人口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大量的人口進行開墾、開礦,進行各種生產生活活動,將資源轉化成實打實的物資,才能支援國家。

對於當時阿拉巴契亞山脈以西的地域,許多美國人其實是完全陌生的,儘管當時美國政府向民眾宣稱:這些都是美國人民在獨立戰爭戰場上拿命換回來的(應該是法國人才對),這些土地應歸人民所有,人民有權去開墾、種植和開發。

實際上,在美國人之前,也就是18世紀末,英屬殖民地時期,西進運動就已經開始了。

在當時,許多砸鍋賣鐵、甚至簽訂“賣身契”從歐洲來到美洲的人發現美洲並不是樂土。為了躲避北美殖民地當局的剝削,許多人選擇翻越阿拉巴契亞山脈到殖民地當局權利所到不了的地方去佔地,成為了自食其力的小土地所有者和自耕農。

除了自耕農、南部的奴隸主、北部的土地投機商和工業資本家、高利貸者都在往西部去,因為東部沿海的土地基本都已經瓜分完了,無利可圖,西部大片未開發的處女地,而且擁有豐富的礦藏,簡直就是迦南美地。

不過由於英國1763年禁令的存在,所有的活動都是在私底下進行,規模並不大,英國控制的西部人口不過幾萬人。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中典型的美國人

美國獨立,禁令解除,心理防線也放下了,加上大量美國政府出臺的大量優惠政策:

1784年,由傑斐遜起草了《關於弗吉尼亞讓出的西部土地組建方案》的土地法令,規定西部土地為美國全體國民所共有;規定從俄亥俄到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土地分作十六州,在居民人數達到一定的數目(原十三州的最低數額)時可建立同東部各州完全平等的新州。

1785年,美國政府制定了《土地條例》,確定了國有土地向移民出售的原則。根據該法令的規定,將公有土地分塊拍賣出售,每塊土地最小640英畝,每英畝地價最低1美元,但是要求一次付清。

1787年7月13日,西北土地法在聯邦議會獲得通過,這項法令以1784年土地法令為基礎,具體規定了處理俄亥俄河流域以北土地的辦法,將西部新獲得的土地納入國家“公共土地”儲備;以公開拍賣方式向自由移民或團體開放這些“公共土地”。

1787年的美國土地法令規定了建立新州的一些原則,而且根據該法的第三部分還對公民權利做出規定,特別是根據該法人們可以向西部自由遷徙。

1796年的《土地法》將每英畝土地最低出售價提高為2美元,付清期改為一年以後,分4年付清。後因該規定不能滿足向西遷徙的大量農民對土地的需求,美國政府不斷縮小購買土地的最低限額,由640英畝降低到160英畝,同時降低國有土地的出售價格。

1802-1832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多個《救濟法》,以延緩未付土地被沒收的期限,使貧苦農民能夠獲得土地。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中架設的橋樑

除了土地政策,美國還大力鼓勵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公路和鐵路。

在鐵路修建上美國政府採取了“多修鐵路多得益”的政策。鐵路公司每修一英里的鐵路,可以得到鐵路沿線一定面積的土地;同時,規定鐵路公司可以根據修築鐵路的長度和地形的不同,從政府那裡獲得不等的貸款。

在公路的建設上,美國政府的一個重要政策是鼓勵私人投資。為了解決公路建設資金的不足,收費公路成為美國最早優先發展的事業。

再加上遭到英國封鎖,大量中小工商業者、手工業者、中小種植園主破產,窮到一無所有。

美國人最終下定決心搭上身家性命賭一把,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海乾活。

從1787-1788年冬天,從俄亥俄公司開始,群眾性的大規模的西進運動便蓬勃發展,移民主要來自北美十三州的新英格蘭、中部州和南部州,僅在1790-1800年的短短的10年內,馬里蘭的13個縣和弗吉尼亞的26個縣的居民全部是外來移民,1810年全國有1/7的人口居住在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地方。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英法爭奪北美殖民地中陣亡的印第安人

而伴隨著不斷有新移民的進入,他們需要更多土地,美國人巧取豪奪,坑蒙拐騙無所不用,與當地印第安人的矛盾不斷激化,小規模戰鬥時有發生。

在殖民地時代,印第安人與殖民者就已經因為土地問題爆發了大量衝突,七年戰爭中大量印第安人就加入英法軍隊作戰。當時擔任少校的喬治·華盛頓在接到弗吉尼亞總督的命令給法軍指揮官遞交抗議信,而在返回途中遭到法印聯軍的襲擊,華盛頓人少勢弱,戰敗被迫投降。

加上大量印第安人受法國人僱傭參與到戰爭中來,因此在美國教科書中,七年之戰也被稱為“反法國和印第安人之戰”。

七年戰爭結束後,為了避免爭端繼續,英國頒佈王室詔書,將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劃為印第安保留地,禁止北美殖民者西進和印第安人發生衝突,甚至駐紮軍隊遏制向西拓荒的勢頭並且禁止了從印第安人手上的合法購地行為。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印第安人幫助新移民度過難關,也正是感恩節的由來

這種在殖民地臣民看來背信棄義的做法讓殖民地人民很難接受。殖民地人民認為自己為英國打江山拋頭顱灑熱血卻得不到獎勵,反而印第安人獲得了大量的保留地,對於印第安人的怨恨開始加深。

而且該政策更是沉重打擊了期望將種植園經濟拓展到西部的種植園主和投資組建的土地投機公司,原本他們打算以極低價囤積一批俄亥俄的土地,再組織新移民前去拓荒,順手把手裡的土地高價轉讓賺取暴利,可英國的做法直接導致不少投資人傾家蕩產。

恰巧這些人在殖民地中擁有極大的話語權和主導權,他們對英國只能存在於口頭上的指責,自覺一肚子火氣無處發洩,加上本身就跟印第安人存在矛盾,因而把氣都撒到了印第安人的頭上,獨立前的13個殖民地,就公開懸賞印第安人的頭皮。

同時,英國這項“偏袒”印第安人的政策,也成為日後北美殖民地南部奴隸種植園主願意參與獨立戰爭的理由之一,只不過這個理由實際上根本就站不住腳,這些人也並不是真的想要獨立,從1775年7月6日北美聯合殖民地的代表們發佈了一份名為《關於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的文件中就可以看出。

"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

西進運動是美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運動,範圍泛指13個殖民地以西的所有土地。

正是有了西進運動,美國人才能夠完成東西部地區之間政治經濟的一體化,有力得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促成了美國近代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知識革命,並且使美國成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之一。

可以毫不誇張得說,沒有西進運動打下的基礎,就沒有今日的美利堅。

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新生的百廢待興的國家迫不及待得去開拓土地、鼓勵自己的人民選擇不辭辛勞跋山涉水得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奔赴那充滿迷霧、充滿危險與不確定性的前途呢?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密西西比河流域地圖

首先便是資源的誘惑。西部的土地寬廣肥沃容易耕種,密佈的水網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成群結隊的野生動物提供了充足的肉食和昂貴的皮毛,豐富的礦藏更可以換來巨量的鈔票。

美國人約翰·菲爾森就曾經這樣描述:“希望之地,那裡牛奶、蜂蜜四溢、河流密佈。。。小麥、大麥和水果堆積如山。從宏觀和抽象意義上來講,西部是完美之地。在這裡,受到傷害的人抬起了頭顱,良知阻止人成為奴隸,法律確保幸福。”

這種宣傳對美國人來說,西部就是一臺自動提款機,還是不用插銀行卡的那種。

同時,宗教的“天定命運說”也讓美國人卸下了心中的道德防線,擴張有理,掠奪無罪,向西部擴張是上帝的旨意,在美國人看來,一切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穿著各異的美軍

其次對於美國政府以及軍方來說,西進運動是一次絕佳的拓展戰略縱深與擴張走廊、甚至擴張版圖、謀求整個北美的機會。

美國這個新興的國家在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國,只據有北美大西洋沿岸的一個狹長地帶,面積不過40萬平方英里,人口也只有240萬,戰爭潛力感人。

對英國人的戰鬥力,他們心裡也很清楚,英國人強大的戰鬥力、強大到恐怖的海軍給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了不小的陰影,如果沒有歐洲人民的強力支援和法軍直接參與戰鬥,恐怕美國就沒了。

對於英國人來說,獨立戰爭一戰令他們顏面盡失,這是驕傲的大英帝國旗幟上的汙點,他們必須要復仇,奪回這些富饒的殖民地。

當然戰略縱深不是佔領兩塊土地,讓軍隊有迂迴機動的餘地就可以了,他需要人口、糧食、礦藏等各類物資為軍隊提供修整、補充,讓軍隊可以重新集結,重整旗鼓,指揮部可以重新制定作戰計劃,然後發動反擊。

而西部恰恰滿足這些條件:西部土地肥沃,礦產豐富,水運交通便利,無論是發展種植農業、畜牧業還是工商業、軍工業都非常便利;又有阿拉巴契亞山脈作為純天然的屏障,簡直完美得沒話講。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法屬路易斯安那地圖

在從法國手中獲得路易斯安那之後,更是讓美國人喜出望外,信心倍增。當時的法國領事就非常直白地指出:美國所致力者不是別的,正是吞沒整個北美洲。

美國外交史學家S·F·比米斯認為:“路易斯安那的獲得對美國的重要性來說怎麼估計都不會高。。。它把這個共和國的領土增加了一倍。。。它給予這個國家世界上最豐富的糧食、燃料和動力倉庫之一。。。路易斯安那變成了美國向佛羅里達、德克薩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俄勒岡和阿拉斯加的走廊。”

而1803年美國《紐約時報》說:“管理北美洲將來的命運,乃是合眾國的權利,這個國家是我們的。”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中的美國人和大篷車

再者,國家在拿到領土之後,除了需要派遣駐軍、官員等進行實質上的佔領和管理之外,人口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大量的人口進行開墾、開礦,進行各種生產生活活動,將資源轉化成實打實的物資,才能支援國家。

對於當時阿拉巴契亞山脈以西的地域,許多美國人其實是完全陌生的,儘管當時美國政府向民眾宣稱:這些都是美國人民在獨立戰爭戰場上拿命換回來的(應該是法國人才對),這些土地應歸人民所有,人民有權去開墾、種植和開發。

實際上,在美國人之前,也就是18世紀末,英屬殖民地時期,西進運動就已經開始了。

在當時,許多砸鍋賣鐵、甚至簽訂“賣身契”從歐洲來到美洲的人發現美洲並不是樂土。為了躲避北美殖民地當局的剝削,許多人選擇翻越阿拉巴契亞山脈到殖民地當局權利所到不了的地方去佔地,成為了自食其力的小土地所有者和自耕農。

除了自耕農、南部的奴隸主、北部的土地投機商和工業資本家、高利貸者都在往西部去,因為東部沿海的土地基本都已經瓜分完了,無利可圖,西部大片未開發的處女地,而且擁有豐富的礦藏,簡直就是迦南美地。

不過由於英國1763年禁令的存在,所有的活動都是在私底下進行,規模並不大,英國控制的西部人口不過幾萬人。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中典型的美國人

美國獨立,禁令解除,心理防線也放下了,加上大量美國政府出臺的大量優惠政策:

1784年,由傑斐遜起草了《關於弗吉尼亞讓出的西部土地組建方案》的土地法令,規定西部土地為美國全體國民所共有;規定從俄亥俄到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土地分作十六州,在居民人數達到一定的數目(原十三州的最低數額)時可建立同東部各州完全平等的新州。

1785年,美國政府制定了《土地條例》,確定了國有土地向移民出售的原則。根據該法令的規定,將公有土地分塊拍賣出售,每塊土地最小640英畝,每英畝地價最低1美元,但是要求一次付清。

1787年7月13日,西北土地法在聯邦議會獲得通過,這項法令以1784年土地法令為基礎,具體規定了處理俄亥俄河流域以北土地的辦法,將西部新獲得的土地納入國家“公共土地”儲備;以公開拍賣方式向自由移民或團體開放這些“公共土地”。

1787年的美國土地法令規定了建立新州的一些原則,而且根據該法的第三部分還對公民權利做出規定,特別是根據該法人們可以向西部自由遷徙。

1796年的《土地法》將每英畝土地最低出售價提高為2美元,付清期改為一年以後,分4年付清。後因該規定不能滿足向西遷徙的大量農民對土地的需求,美國政府不斷縮小購買土地的最低限額,由640英畝降低到160英畝,同時降低國有土地的出售價格。

1802-1832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多個《救濟法》,以延緩未付土地被沒收的期限,使貧苦農民能夠獲得土地。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中架設的橋樑

除了土地政策,美國還大力鼓勵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公路和鐵路。

在鐵路修建上美國政府採取了“多修鐵路多得益”的政策。鐵路公司每修一英里的鐵路,可以得到鐵路沿線一定面積的土地;同時,規定鐵路公司可以根據修築鐵路的長度和地形的不同,從政府那裡獲得不等的貸款。

在公路的建設上,美國政府的一個重要政策是鼓勵私人投資。為了解決公路建設資金的不足,收費公路成為美國最早優先發展的事業。

再加上遭到英國封鎖,大量中小工商業者、手工業者、中小種植園主破產,窮到一無所有。

美國人最終下定決心搭上身家性命賭一把,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海乾活。

從1787-1788年冬天,從俄亥俄公司開始,群眾性的大規模的西進運動便蓬勃發展,移民主要來自北美十三州的新英格蘭、中部州和南部州,僅在1790-1800年的短短的10年內,馬里蘭的13個縣和弗吉尼亞的26個縣的居民全部是外來移民,1810年全國有1/7的人口居住在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地方。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英法爭奪北美殖民地中陣亡的印第安人

而伴隨著不斷有新移民的進入,他們需要更多土地,美國人巧取豪奪,坑蒙拐騙無所不用,與當地印第安人的矛盾不斷激化,小規模戰鬥時有發生。

在殖民地時代,印第安人與殖民者就已經因為土地問題爆發了大量衝突,七年戰爭中大量印第安人就加入英法軍隊作戰。當時擔任少校的喬治·華盛頓在接到弗吉尼亞總督的命令給法軍指揮官遞交抗議信,而在返回途中遭到法印聯軍的襲擊,華盛頓人少勢弱,戰敗被迫投降。

加上大量印第安人受法國人僱傭參與到戰爭中來,因此在美國教科書中,七年之戰也被稱為“反法國和印第安人之戰”。

七年戰爭結束後,為了避免爭端繼續,英國頒佈王室詔書,將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劃為印第安保留地,禁止北美殖民者西進和印第安人發生衝突,甚至駐紮軍隊遏制向西拓荒的勢頭並且禁止了從印第安人手上的合法購地行為。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印第安人幫助新移民度過難關,也正是感恩節的由來

這種在殖民地臣民看來背信棄義的做法讓殖民地人民很難接受。殖民地人民認為自己為英國打江山拋頭顱灑熱血卻得不到獎勵,反而印第安人獲得了大量的保留地,對於印第安人的怨恨開始加深。

而且該政策更是沉重打擊了期望將種植園經濟拓展到西部的種植園主和投資組建的土地投機公司,原本他們打算以極低價囤積一批俄亥俄的土地,再組織新移民前去拓荒,順手把手裡的土地高價轉讓賺取暴利,可英國的做法直接導致不少投資人傾家蕩產。

恰巧這些人在殖民地中擁有極大的話語權和主導權,他們對英國只能存在於口頭上的指責,自覺一肚子火氣無處發洩,加上本身就跟印第安人存在矛盾,因而把氣都撒到了印第安人的頭上,獨立前的13個殖民地,就公開懸賞印第安人的頭皮。

同時,英國這項“偏袒”印第安人的政策,也成為日後北美殖民地南部奴隸種植園主願意參與獨立戰爭的理由之一,只不過這個理由實際上根本就站不住腳,這些人也並不是真的想要獨立,從1775年7月6日北美聯合殖民地的代表們發佈了一份名為《關於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的文件中就可以看出。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美國人與印第安人衝突

但是在美國獨立戰爭獲勝後,這些殖民地時期就留下來的矛盾也順帶帶給了新生的美利堅,既能幹掉討厭的印第安人,又能獲得土地,何樂而不為呢?

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曾經鄙夷地說過:“印第安人和狼都是掠食的野獸,僅僅在形狀上不同。”

當時,華盛頓部隊的士兵甚至從印第安人身上剝皮,“從臀部往下剝皮,這樣可以製作出高的或可以並腿而長的長統靴。”

1807年,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對軍隊赤裸裸地說:“如果印第安人反抗美國人去獲取他們的土地,那麼,我們就要用短柄斧頭反擊,他們也會殺死我們中的某些人,但我們會殺死他們全部!”

甚至在1814年,美國詹姆斯·麥迪遜政府參考1703年北美各殖民地議會作出屠殺印第安人的獎勵規定,重新頒佈。法令規定每上繳一個印第安人(不論男女老少甚至嬰兒)的頭蓋皮,美國政府將會發給獎金50—100美元(殺死12歲以下印第安人嬰幼兒和殺死女印第安人獎50美元,殺死12歲以上青壯年印第安人男子獎 100美元)。

"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

西進運動是美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運動,範圍泛指13個殖民地以西的所有土地。

正是有了西進運動,美國人才能夠完成東西部地區之間政治經濟的一體化,有力得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促成了美國近代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知識革命,並且使美國成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之一。

可以毫不誇張得說,沒有西進運動打下的基礎,就沒有今日的美利堅。

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新生的百廢待興的國家迫不及待得去開拓土地、鼓勵自己的人民選擇不辭辛勞跋山涉水得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奔赴那充滿迷霧、充滿危險與不確定性的前途呢?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密西西比河流域地圖

首先便是資源的誘惑。西部的土地寬廣肥沃容易耕種,密佈的水網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成群結隊的野生動物提供了充足的肉食和昂貴的皮毛,豐富的礦藏更可以換來巨量的鈔票。

美國人約翰·菲爾森就曾經這樣描述:“希望之地,那裡牛奶、蜂蜜四溢、河流密佈。。。小麥、大麥和水果堆積如山。從宏觀和抽象意義上來講,西部是完美之地。在這裡,受到傷害的人抬起了頭顱,良知阻止人成為奴隸,法律確保幸福。”

這種宣傳對美國人來說,西部就是一臺自動提款機,還是不用插銀行卡的那種。

同時,宗教的“天定命運說”也讓美國人卸下了心中的道德防線,擴張有理,掠奪無罪,向西部擴張是上帝的旨意,在美國人看來,一切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穿著各異的美軍

其次對於美國政府以及軍方來說,西進運動是一次絕佳的拓展戰略縱深與擴張走廊、甚至擴張版圖、謀求整個北美的機會。

美國這個新興的國家在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國,只據有北美大西洋沿岸的一個狹長地帶,面積不過40萬平方英里,人口也只有240萬,戰爭潛力感人。

對英國人的戰鬥力,他們心裡也很清楚,英國人強大的戰鬥力、強大到恐怖的海軍給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了不小的陰影,如果沒有歐洲人民的強力支援和法軍直接參與戰鬥,恐怕美國就沒了。

對於英國人來說,獨立戰爭一戰令他們顏面盡失,這是驕傲的大英帝國旗幟上的汙點,他們必須要復仇,奪回這些富饒的殖民地。

當然戰略縱深不是佔領兩塊土地,讓軍隊有迂迴機動的餘地就可以了,他需要人口、糧食、礦藏等各類物資為軍隊提供修整、補充,讓軍隊可以重新集結,重整旗鼓,指揮部可以重新制定作戰計劃,然後發動反擊。

而西部恰恰滿足這些條件:西部土地肥沃,礦產豐富,水運交通便利,無論是發展種植農業、畜牧業還是工商業、軍工業都非常便利;又有阿拉巴契亞山脈作為純天然的屏障,簡直完美得沒話講。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法屬路易斯安那地圖

在從法國手中獲得路易斯安那之後,更是讓美國人喜出望外,信心倍增。當時的法國領事就非常直白地指出:美國所致力者不是別的,正是吞沒整個北美洲。

美國外交史學家S·F·比米斯認為:“路易斯安那的獲得對美國的重要性來說怎麼估計都不會高。。。它把這個共和國的領土增加了一倍。。。它給予這個國家世界上最豐富的糧食、燃料和動力倉庫之一。。。路易斯安那變成了美國向佛羅里達、德克薩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俄勒岡和阿拉斯加的走廊。”

而1803年美國《紐約時報》說:“管理北美洲將來的命運,乃是合眾國的權利,這個國家是我們的。”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中的美國人和大篷車

再者,國家在拿到領土之後,除了需要派遣駐軍、官員等進行實質上的佔領和管理之外,人口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大量的人口進行開墾、開礦,進行各種生產生活活動,將資源轉化成實打實的物資,才能支援國家。

對於當時阿拉巴契亞山脈以西的地域,許多美國人其實是完全陌生的,儘管當時美國政府向民眾宣稱:這些都是美國人民在獨立戰爭戰場上拿命換回來的(應該是法國人才對),這些土地應歸人民所有,人民有權去開墾、種植和開發。

實際上,在美國人之前,也就是18世紀末,英屬殖民地時期,西進運動就已經開始了。

在當時,許多砸鍋賣鐵、甚至簽訂“賣身契”從歐洲來到美洲的人發現美洲並不是樂土。為了躲避北美殖民地當局的剝削,許多人選擇翻越阿拉巴契亞山脈到殖民地當局權利所到不了的地方去佔地,成為了自食其力的小土地所有者和自耕農。

除了自耕農、南部的奴隸主、北部的土地投機商和工業資本家、高利貸者都在往西部去,因為東部沿海的土地基本都已經瓜分完了,無利可圖,西部大片未開發的處女地,而且擁有豐富的礦藏,簡直就是迦南美地。

不過由於英國1763年禁令的存在,所有的活動都是在私底下進行,規模並不大,英國控制的西部人口不過幾萬人。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中典型的美國人

美國獨立,禁令解除,心理防線也放下了,加上大量美國政府出臺的大量優惠政策:

1784年,由傑斐遜起草了《關於弗吉尼亞讓出的西部土地組建方案》的土地法令,規定西部土地為美國全體國民所共有;規定從俄亥俄到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土地分作十六州,在居民人數達到一定的數目(原十三州的最低數額)時可建立同東部各州完全平等的新州。

1785年,美國政府制定了《土地條例》,確定了國有土地向移民出售的原則。根據該法令的規定,將公有土地分塊拍賣出售,每塊土地最小640英畝,每英畝地價最低1美元,但是要求一次付清。

1787年7月13日,西北土地法在聯邦議會獲得通過,這項法令以1784年土地法令為基礎,具體規定了處理俄亥俄河流域以北土地的辦法,將西部新獲得的土地納入國家“公共土地”儲備;以公開拍賣方式向自由移民或團體開放這些“公共土地”。

1787年的美國土地法令規定了建立新州的一些原則,而且根據該法的第三部分還對公民權利做出規定,特別是根據該法人們可以向西部自由遷徙。

1796年的《土地法》將每英畝土地最低出售價提高為2美元,付清期改為一年以後,分4年付清。後因該規定不能滿足向西遷徙的大量農民對土地的需求,美國政府不斷縮小購買土地的最低限額,由640英畝降低到160英畝,同時降低國有土地的出售價格。

1802-1832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多個《救濟法》,以延緩未付土地被沒收的期限,使貧苦農民能夠獲得土地。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中架設的橋樑

除了土地政策,美國還大力鼓勵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公路和鐵路。

在鐵路修建上美國政府採取了“多修鐵路多得益”的政策。鐵路公司每修一英里的鐵路,可以得到鐵路沿線一定面積的土地;同時,規定鐵路公司可以根據修築鐵路的長度和地形的不同,從政府那裡獲得不等的貸款。

在公路的建設上,美國政府的一個重要政策是鼓勵私人投資。為了解決公路建設資金的不足,收費公路成為美國最早優先發展的事業。

再加上遭到英國封鎖,大量中小工商業者、手工業者、中小種植園主破產,窮到一無所有。

美國人最終下定決心搭上身家性命賭一把,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海乾活。

從1787-1788年冬天,從俄亥俄公司開始,群眾性的大規模的西進運動便蓬勃發展,移民主要來自北美十三州的新英格蘭、中部州和南部州,僅在1790-1800年的短短的10年內,馬里蘭的13個縣和弗吉尼亞的26個縣的居民全部是外來移民,1810年全國有1/7的人口居住在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地方。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英法爭奪北美殖民地中陣亡的印第安人

而伴隨著不斷有新移民的進入,他們需要更多土地,美國人巧取豪奪,坑蒙拐騙無所不用,與當地印第安人的矛盾不斷激化,小規模戰鬥時有發生。

在殖民地時代,印第安人與殖民者就已經因為土地問題爆發了大量衝突,七年戰爭中大量印第安人就加入英法軍隊作戰。當時擔任少校的喬治·華盛頓在接到弗吉尼亞總督的命令給法軍指揮官遞交抗議信,而在返回途中遭到法印聯軍的襲擊,華盛頓人少勢弱,戰敗被迫投降。

加上大量印第安人受法國人僱傭參與到戰爭中來,因此在美國教科書中,七年之戰也被稱為“反法國和印第安人之戰”。

七年戰爭結束後,為了避免爭端繼續,英國頒佈王室詔書,將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劃為印第安保留地,禁止北美殖民者西進和印第安人發生衝突,甚至駐紮軍隊遏制向西拓荒的勢頭並且禁止了從印第安人手上的合法購地行為。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印第安人幫助新移民度過難關,也正是感恩節的由來

這種在殖民地臣民看來背信棄義的做法讓殖民地人民很難接受。殖民地人民認為自己為英國打江山拋頭顱灑熱血卻得不到獎勵,反而印第安人獲得了大量的保留地,對於印第安人的怨恨開始加深。

而且該政策更是沉重打擊了期望將種植園經濟拓展到西部的種植園主和投資組建的土地投機公司,原本他們打算以極低價囤積一批俄亥俄的土地,再組織新移民前去拓荒,順手把手裡的土地高價轉讓賺取暴利,可英國的做法直接導致不少投資人傾家蕩產。

恰巧這些人在殖民地中擁有極大的話語權和主導權,他們對英國只能存在於口頭上的指責,自覺一肚子火氣無處發洩,加上本身就跟印第安人存在矛盾,因而把氣都撒到了印第安人的頭上,獨立前的13個殖民地,就公開懸賞印第安人的頭皮。

同時,英國這項“偏袒”印第安人的政策,也成為日後北美殖民地南部奴隸種植園主願意參與獨立戰爭的理由之一,只不過這個理由實際上根本就站不住腳,這些人也並不是真的想要獨立,從1775年7月6日北美聯合殖民地的代表們發佈了一份名為《關於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的文件中就可以看出。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美國人與印第安人衝突

但是在美國獨立戰爭獲勝後,這些殖民地時期就留下來的矛盾也順帶帶給了新生的美利堅,既能幹掉討厭的印第安人,又能獲得土地,何樂而不為呢?

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曾經鄙夷地說過:“印第安人和狼都是掠食的野獸,僅僅在形狀上不同。”

當時,華盛頓部隊的士兵甚至從印第安人身上剝皮,“從臀部往下剝皮,這樣可以製作出高的或可以並腿而長的長統靴。”

1807年,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對軍隊赤裸裸地說:“如果印第安人反抗美國人去獲取他們的土地,那麼,我們就要用短柄斧頭反擊,他們也會殺死我們中的某些人,但我們會殺死他們全部!”

甚至在1814年,美國詹姆斯·麥迪遜政府參考1703年北美各殖民地議會作出屠殺印第安人的獎勵規定,重新頒佈。法令規定每上繳一個印第安人(不論男女老少甚至嬰兒)的頭蓋皮,美國政府將會發給獎金50—100美元(殺死12歲以下印第安人嬰幼兒和殺死女印第安人獎50美元,殺死12歲以上青壯年印第安人男子獎 100美元)。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與英軍合作的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本身鬆散的社會結構也導致了內部產生了親美或者親英派,真正跟美軍幹上則是在獨立戰爭爆發之後。從1776年夏天到1778年秋天,印第安人在西部邊疆地區,四處襲擊移民的定居點,因為這些移民奪取了印第安人的土地和獵場,威脅印第安人的生存。

除了襲擊移民外,仇視美國人的印第安人還協助英軍作戰,打亂了美軍的作戰計劃,給美軍的兵源和糧食供給造成了很大困難。

1782年3月8日,有親近美國、信仰基督教的90名印第安人教徒在賓夕法尼亞邊疆遭到美軍的無辜殺害,美軍懷疑他們想襲擊移民。

更可恥的是,美軍在1779年殺害了為和平而奔走的盟友部落特拉華部落的首領“白眼”。這一血腥行為激怒了特拉華部落,他們唾棄與美國的聯盟,加入了英國人一邊。

西進運動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對印第安人的報復,儘管這種報復在法理上站不住腳,只是一個無聊的藉口,美國人實際是在濫殺無辜,但是在那個近乎蠻荒的時代裡,有槍就是大爺,其他的,誰又在乎。

"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

西進運動是美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運動,範圍泛指13個殖民地以西的所有土地。

正是有了西進運動,美國人才能夠完成東西部地區之間政治經濟的一體化,有力得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促成了美國近代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知識革命,並且使美國成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之一。

可以毫不誇張得說,沒有西進運動打下的基礎,就沒有今日的美利堅。

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新生的百廢待興的國家迫不及待得去開拓土地、鼓勵自己的人民選擇不辭辛勞跋山涉水得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奔赴那充滿迷霧、充滿危險與不確定性的前途呢?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密西西比河流域地圖

首先便是資源的誘惑。西部的土地寬廣肥沃容易耕種,密佈的水網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成群結隊的野生動物提供了充足的肉食和昂貴的皮毛,豐富的礦藏更可以換來巨量的鈔票。

美國人約翰·菲爾森就曾經這樣描述:“希望之地,那裡牛奶、蜂蜜四溢、河流密佈。。。小麥、大麥和水果堆積如山。從宏觀和抽象意義上來講,西部是完美之地。在這裡,受到傷害的人抬起了頭顱,良知阻止人成為奴隸,法律確保幸福。”

這種宣傳對美國人來說,西部就是一臺自動提款機,還是不用插銀行卡的那種。

同時,宗教的“天定命運說”也讓美國人卸下了心中的道德防線,擴張有理,掠奪無罪,向西部擴張是上帝的旨意,在美國人看來,一切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穿著各異的美軍

其次對於美國政府以及軍方來說,西進運動是一次絕佳的拓展戰略縱深與擴張走廊、甚至擴張版圖、謀求整個北美的機會。

美國這個新興的國家在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國,只據有北美大西洋沿岸的一個狹長地帶,面積不過40萬平方英里,人口也只有240萬,戰爭潛力感人。

對英國人的戰鬥力,他們心裡也很清楚,英國人強大的戰鬥力、強大到恐怖的海軍給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了不小的陰影,如果沒有歐洲人民的強力支援和法軍直接參與戰鬥,恐怕美國就沒了。

對於英國人來說,獨立戰爭一戰令他們顏面盡失,這是驕傲的大英帝國旗幟上的汙點,他們必須要復仇,奪回這些富饒的殖民地。

當然戰略縱深不是佔領兩塊土地,讓軍隊有迂迴機動的餘地就可以了,他需要人口、糧食、礦藏等各類物資為軍隊提供修整、補充,讓軍隊可以重新集結,重整旗鼓,指揮部可以重新制定作戰計劃,然後發動反擊。

而西部恰恰滿足這些條件:西部土地肥沃,礦產豐富,水運交通便利,無論是發展種植農業、畜牧業還是工商業、軍工業都非常便利;又有阿拉巴契亞山脈作為純天然的屏障,簡直完美得沒話講。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法屬路易斯安那地圖

在從法國手中獲得路易斯安那之後,更是讓美國人喜出望外,信心倍增。當時的法國領事就非常直白地指出:美國所致力者不是別的,正是吞沒整個北美洲。

美國外交史學家S·F·比米斯認為:“路易斯安那的獲得對美國的重要性來說怎麼估計都不會高。。。它把這個共和國的領土增加了一倍。。。它給予這個國家世界上最豐富的糧食、燃料和動力倉庫之一。。。路易斯安那變成了美國向佛羅里達、德克薩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俄勒岡和阿拉斯加的走廊。”

而1803年美國《紐約時報》說:“管理北美洲將來的命運,乃是合眾國的權利,這個國家是我們的。”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中的美國人和大篷車

再者,國家在拿到領土之後,除了需要派遣駐軍、官員等進行實質上的佔領和管理之外,人口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大量的人口進行開墾、開礦,進行各種生產生活活動,將資源轉化成實打實的物資,才能支援國家。

對於當時阿拉巴契亞山脈以西的地域,許多美國人其實是完全陌生的,儘管當時美國政府向民眾宣稱:這些都是美國人民在獨立戰爭戰場上拿命換回來的(應該是法國人才對),這些土地應歸人民所有,人民有權去開墾、種植和開發。

實際上,在美國人之前,也就是18世紀末,英屬殖民地時期,西進運動就已經開始了。

在當時,許多砸鍋賣鐵、甚至簽訂“賣身契”從歐洲來到美洲的人發現美洲並不是樂土。為了躲避北美殖民地當局的剝削,許多人選擇翻越阿拉巴契亞山脈到殖民地當局權利所到不了的地方去佔地,成為了自食其力的小土地所有者和自耕農。

除了自耕農、南部的奴隸主、北部的土地投機商和工業資本家、高利貸者都在往西部去,因為東部沿海的土地基本都已經瓜分完了,無利可圖,西部大片未開發的處女地,而且擁有豐富的礦藏,簡直就是迦南美地。

不過由於英國1763年禁令的存在,所有的活動都是在私底下進行,規模並不大,英國控制的西部人口不過幾萬人。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中典型的美國人

美國獨立,禁令解除,心理防線也放下了,加上大量美國政府出臺的大量優惠政策:

1784年,由傑斐遜起草了《關於弗吉尼亞讓出的西部土地組建方案》的土地法令,規定西部土地為美國全體國民所共有;規定從俄亥俄到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土地分作十六州,在居民人數達到一定的數目(原十三州的最低數額)時可建立同東部各州完全平等的新州。

1785年,美國政府制定了《土地條例》,確定了國有土地向移民出售的原則。根據該法令的規定,將公有土地分塊拍賣出售,每塊土地最小640英畝,每英畝地價最低1美元,但是要求一次付清。

1787年7月13日,西北土地法在聯邦議會獲得通過,這項法令以1784年土地法令為基礎,具體規定了處理俄亥俄河流域以北土地的辦法,將西部新獲得的土地納入國家“公共土地”儲備;以公開拍賣方式向自由移民或團體開放這些“公共土地”。

1787年的美國土地法令規定了建立新州的一些原則,而且根據該法的第三部分還對公民權利做出規定,特別是根據該法人們可以向西部自由遷徙。

1796年的《土地法》將每英畝土地最低出售價提高為2美元,付清期改為一年以後,分4年付清。後因該規定不能滿足向西遷徙的大量農民對土地的需求,美國政府不斷縮小購買土地的最低限額,由640英畝降低到160英畝,同時降低國有土地的出售價格。

1802-1832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多個《救濟法》,以延緩未付土地被沒收的期限,使貧苦農民能夠獲得土地。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中架設的橋樑

除了土地政策,美國還大力鼓勵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公路和鐵路。

在鐵路修建上美國政府採取了“多修鐵路多得益”的政策。鐵路公司每修一英里的鐵路,可以得到鐵路沿線一定面積的土地;同時,規定鐵路公司可以根據修築鐵路的長度和地形的不同,從政府那裡獲得不等的貸款。

在公路的建設上,美國政府的一個重要政策是鼓勵私人投資。為了解決公路建設資金的不足,收費公路成為美國最早優先發展的事業。

再加上遭到英國封鎖,大量中小工商業者、手工業者、中小種植園主破產,窮到一無所有。

美國人最終下定決心搭上身家性命賭一把,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海乾活。

從1787-1788年冬天,從俄亥俄公司開始,群眾性的大規模的西進運動便蓬勃發展,移民主要來自北美十三州的新英格蘭、中部州和南部州,僅在1790-1800年的短短的10年內,馬里蘭的13個縣和弗吉尼亞的26個縣的居民全部是外來移民,1810年全國有1/7的人口居住在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地方。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英法爭奪北美殖民地中陣亡的印第安人

而伴隨著不斷有新移民的進入,他們需要更多土地,美國人巧取豪奪,坑蒙拐騙無所不用,與當地印第安人的矛盾不斷激化,小規模戰鬥時有發生。

在殖民地時代,印第安人與殖民者就已經因為土地問題爆發了大量衝突,七年戰爭中大量印第安人就加入英法軍隊作戰。當時擔任少校的喬治·華盛頓在接到弗吉尼亞總督的命令給法軍指揮官遞交抗議信,而在返回途中遭到法印聯軍的襲擊,華盛頓人少勢弱,戰敗被迫投降。

加上大量印第安人受法國人僱傭參與到戰爭中來,因此在美國教科書中,七年之戰也被稱為“反法國和印第安人之戰”。

七年戰爭結束後,為了避免爭端繼續,英國頒佈王室詔書,將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劃為印第安保留地,禁止北美殖民者西進和印第安人發生衝突,甚至駐紮軍隊遏制向西拓荒的勢頭並且禁止了從印第安人手上的合法購地行為。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印第安人幫助新移民度過難關,也正是感恩節的由來

這種在殖民地臣民看來背信棄義的做法讓殖民地人民很難接受。殖民地人民認為自己為英國打江山拋頭顱灑熱血卻得不到獎勵,反而印第安人獲得了大量的保留地,對於印第安人的怨恨開始加深。

而且該政策更是沉重打擊了期望將種植園經濟拓展到西部的種植園主和投資組建的土地投機公司,原本他們打算以極低價囤積一批俄亥俄的土地,再組織新移民前去拓荒,順手把手裡的土地高價轉讓賺取暴利,可英國的做法直接導致不少投資人傾家蕩產。

恰巧這些人在殖民地中擁有極大的話語權和主導權,他們對英國只能存在於口頭上的指責,自覺一肚子火氣無處發洩,加上本身就跟印第安人存在矛盾,因而把氣都撒到了印第安人的頭上,獨立前的13個殖民地,就公開懸賞印第安人的頭皮。

同時,英國這項“偏袒”印第安人的政策,也成為日後北美殖民地南部奴隸種植園主願意參與獨立戰爭的理由之一,只不過這個理由實際上根本就站不住腳,這些人也並不是真的想要獨立,從1775年7月6日北美聯合殖民地的代表們發佈了一份名為《關於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的文件中就可以看出。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美國人與印第安人衝突

但是在美國獨立戰爭獲勝後,這些殖民地時期就留下來的矛盾也順帶帶給了新生的美利堅,既能幹掉討厭的印第安人,又能獲得土地,何樂而不為呢?

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曾經鄙夷地說過:“印第安人和狼都是掠食的野獸,僅僅在形狀上不同。”

當時,華盛頓部隊的士兵甚至從印第安人身上剝皮,“從臀部往下剝皮,這樣可以製作出高的或可以並腿而長的長統靴。”

1807年,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對軍隊赤裸裸地說:“如果印第安人反抗美國人去獲取他們的土地,那麼,我們就要用短柄斧頭反擊,他們也會殺死我們中的某些人,但我們會殺死他們全部!”

甚至在1814年,美國詹姆斯·麥迪遜政府參考1703年北美各殖民地議會作出屠殺印第安人的獎勵規定,重新頒佈。法令規定每上繳一個印第安人(不論男女老少甚至嬰兒)的頭蓋皮,美國政府將會發給獎金50—100美元(殺死12歲以下印第安人嬰幼兒和殺死女印第安人獎50美元,殺死12歲以上青壯年印第安人男子獎 100美元)。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與英軍合作的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本身鬆散的社會結構也導致了內部產生了親美或者親英派,真正跟美軍幹上則是在獨立戰爭爆發之後。從1776年夏天到1778年秋天,印第安人在西部邊疆地區,四處襲擊移民的定居點,因為這些移民奪取了印第安人的土地和獵場,威脅印第安人的生存。

除了襲擊移民外,仇視美國人的印第安人還協助英軍作戰,打亂了美軍的作戰計劃,給美軍的兵源和糧食供給造成了很大困難。

1782年3月8日,有親近美國、信仰基督教的90名印第安人教徒在賓夕法尼亞邊疆遭到美軍的無辜殺害,美軍懷疑他們想襲擊移民。

更可恥的是,美軍在1779年殺害了為和平而奔走的盟友部落特拉華部落的首領“白眼”。這一血腥行為激怒了特拉華部落,他們唾棄與美國的聯盟,加入了英國人一邊。

西進運動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對印第安人的報復,儘管這種報復在法理上站不住腳,只是一個無聊的藉口,美國人實際是在濫殺無辜,但是在那個近乎蠻荒的時代裡,有槍就是大爺,其他的,誰又在乎。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南北矛盾導致的南北戰爭

再者便是南北雙方的矛盾了。小編之前的文章就說過,南北雙方的矛盾屬於歷史遺留矛盾,是全方位的矛盾,而不單純是資本主義和奴隸制的矛盾,而這種矛盾也是西進運動的推進動力之一。

美國獨立之後,美國經濟遭到了英國人的嚴密封鎖,英國人大肆提高進口自美國的商品關稅,同時對其進行廉價傾銷,意圖毀滅美國的經濟基礎。

在這種情況下,南方資金雄厚的奴隸種植園主受到的損失相對較少,為了應對英國的高關稅,他們決定乘著政府的東風向西部拓展,用高多的土地和人口來生產作物,形成更大規模的種植園來降低單價。

而且南方主流的經濟作物如菸草十分吃地,種了幾年之後土壤肥力大幅下降,必須停耕,因此他們需要更多的土地來維持種植園。

同時根據傑斐遜起草了《關於弗吉尼亞讓出的西部土地組建方案》的土地法令,越來越多的西部建立了新的州,這些新建州全部屬於蓄奴州。

根據《美國憲法》規定,國會參眾兩院議員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無論是蓄奴州也好,自由州也好,州越多,意味著在參眾兩院的話語權就越大,對於美國政策的影響也就越大。而在現有州已經飽和的情況下,向西拓展建立新的州是最佳選擇。

為了爭奪國會控制權,南北雙方用各自的方式向西部開進。

"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

西進運動是美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運動,範圍泛指13個殖民地以西的所有土地。

正是有了西進運動,美國人才能夠完成東西部地區之間政治經濟的一體化,有力得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促成了美國近代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知識革命,並且使美國成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之一。

可以毫不誇張得說,沒有西進運動打下的基礎,就沒有今日的美利堅。

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新生的百廢待興的國家迫不及待得去開拓土地、鼓勵自己的人民選擇不辭辛勞跋山涉水得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奔赴那充滿迷霧、充滿危險與不確定性的前途呢?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密西西比河流域地圖

首先便是資源的誘惑。西部的土地寬廣肥沃容易耕種,密佈的水網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成群結隊的野生動物提供了充足的肉食和昂貴的皮毛,豐富的礦藏更可以換來巨量的鈔票。

美國人約翰·菲爾森就曾經這樣描述:“希望之地,那裡牛奶、蜂蜜四溢、河流密佈。。。小麥、大麥和水果堆積如山。從宏觀和抽象意義上來講,西部是完美之地。在這裡,受到傷害的人抬起了頭顱,良知阻止人成為奴隸,法律確保幸福。”

這種宣傳對美國人來說,西部就是一臺自動提款機,還是不用插銀行卡的那種。

同時,宗教的“天定命運說”也讓美國人卸下了心中的道德防線,擴張有理,掠奪無罪,向西部擴張是上帝的旨意,在美國人看來,一切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穿著各異的美軍

其次對於美國政府以及軍方來說,西進運動是一次絕佳的拓展戰略縱深與擴張走廊、甚至擴張版圖、謀求整個北美的機會。

美國這個新興的國家在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國,只據有北美大西洋沿岸的一個狹長地帶,面積不過40萬平方英里,人口也只有240萬,戰爭潛力感人。

對英國人的戰鬥力,他們心裡也很清楚,英國人強大的戰鬥力、強大到恐怖的海軍給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了不小的陰影,如果沒有歐洲人民的強力支援和法軍直接參與戰鬥,恐怕美國就沒了。

對於英國人來說,獨立戰爭一戰令他們顏面盡失,這是驕傲的大英帝國旗幟上的汙點,他們必須要復仇,奪回這些富饒的殖民地。

當然戰略縱深不是佔領兩塊土地,讓軍隊有迂迴機動的餘地就可以了,他需要人口、糧食、礦藏等各類物資為軍隊提供修整、補充,讓軍隊可以重新集結,重整旗鼓,指揮部可以重新制定作戰計劃,然後發動反擊。

而西部恰恰滿足這些條件:西部土地肥沃,礦產豐富,水運交通便利,無論是發展種植農業、畜牧業還是工商業、軍工業都非常便利;又有阿拉巴契亞山脈作為純天然的屏障,簡直完美得沒話講。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法屬路易斯安那地圖

在從法國手中獲得路易斯安那之後,更是讓美國人喜出望外,信心倍增。當時的法國領事就非常直白地指出:美國所致力者不是別的,正是吞沒整個北美洲。

美國外交史學家S·F·比米斯認為:“路易斯安那的獲得對美國的重要性來說怎麼估計都不會高。。。它把這個共和國的領土增加了一倍。。。它給予這個國家世界上最豐富的糧食、燃料和動力倉庫之一。。。路易斯安那變成了美國向佛羅里達、德克薩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俄勒岡和阿拉斯加的走廊。”

而1803年美國《紐約時報》說:“管理北美洲將來的命運,乃是合眾國的權利,這個國家是我們的。”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中的美國人和大篷車

再者,國家在拿到領土之後,除了需要派遣駐軍、官員等進行實質上的佔領和管理之外,人口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大量的人口進行開墾、開礦,進行各種生產生活活動,將資源轉化成實打實的物資,才能支援國家。

對於當時阿拉巴契亞山脈以西的地域,許多美國人其實是完全陌生的,儘管當時美國政府向民眾宣稱:這些都是美國人民在獨立戰爭戰場上拿命換回來的(應該是法國人才對),這些土地應歸人民所有,人民有權去開墾、種植和開發。

實際上,在美國人之前,也就是18世紀末,英屬殖民地時期,西進運動就已經開始了。

在當時,許多砸鍋賣鐵、甚至簽訂“賣身契”從歐洲來到美洲的人發現美洲並不是樂土。為了躲避北美殖民地當局的剝削,許多人選擇翻越阿拉巴契亞山脈到殖民地當局權利所到不了的地方去佔地,成為了自食其力的小土地所有者和自耕農。

除了自耕農、南部的奴隸主、北部的土地投機商和工業資本家、高利貸者都在往西部去,因為東部沿海的土地基本都已經瓜分完了,無利可圖,西部大片未開發的處女地,而且擁有豐富的礦藏,簡直就是迦南美地。

不過由於英國1763年禁令的存在,所有的活動都是在私底下進行,規模並不大,英國控制的西部人口不過幾萬人。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中典型的美國人

美國獨立,禁令解除,心理防線也放下了,加上大量美國政府出臺的大量優惠政策:

1784年,由傑斐遜起草了《關於弗吉尼亞讓出的西部土地組建方案》的土地法令,規定西部土地為美國全體國民所共有;規定從俄亥俄到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土地分作十六州,在居民人數達到一定的數目(原十三州的最低數額)時可建立同東部各州完全平等的新州。

1785年,美國政府制定了《土地條例》,確定了國有土地向移民出售的原則。根據該法令的規定,將公有土地分塊拍賣出售,每塊土地最小640英畝,每英畝地價最低1美元,但是要求一次付清。

1787年7月13日,西北土地法在聯邦議會獲得通過,這項法令以1784年土地法令為基礎,具體規定了處理俄亥俄河流域以北土地的辦法,將西部新獲得的土地納入國家“公共土地”儲備;以公開拍賣方式向自由移民或團體開放這些“公共土地”。

1787年的美國土地法令規定了建立新州的一些原則,而且根據該法的第三部分還對公民權利做出規定,特別是根據該法人們可以向西部自由遷徙。

1796年的《土地法》將每英畝土地最低出售價提高為2美元,付清期改為一年以後,分4年付清。後因該規定不能滿足向西遷徙的大量農民對土地的需求,美國政府不斷縮小購買土地的最低限額,由640英畝降低到160英畝,同時降低國有土地的出售價格。

1802-1832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多個《救濟法》,以延緩未付土地被沒收的期限,使貧苦農民能夠獲得土地。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西進運動中架設的橋樑

除了土地政策,美國還大力鼓勵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公路和鐵路。

在鐵路修建上美國政府採取了“多修鐵路多得益”的政策。鐵路公司每修一英里的鐵路,可以得到鐵路沿線一定面積的土地;同時,規定鐵路公司可以根據修築鐵路的長度和地形的不同,從政府那裡獲得不等的貸款。

在公路的建設上,美國政府的一個重要政策是鼓勵私人投資。為了解決公路建設資金的不足,收費公路成為美國最早優先發展的事業。

再加上遭到英國封鎖,大量中小工商業者、手工業者、中小種植園主破產,窮到一無所有。

美國人最終下定決心搭上身家性命賭一把,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海乾活。

從1787-1788年冬天,從俄亥俄公司開始,群眾性的大規模的西進運動便蓬勃發展,移民主要來自北美十三州的新英格蘭、中部州和南部州,僅在1790-1800年的短短的10年內,馬里蘭的13個縣和弗吉尼亞的26個縣的居民全部是外來移民,1810年全國有1/7的人口居住在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地方。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英法爭奪北美殖民地中陣亡的印第安人

而伴隨著不斷有新移民的進入,他們需要更多土地,美國人巧取豪奪,坑蒙拐騙無所不用,與當地印第安人的矛盾不斷激化,小規模戰鬥時有發生。

在殖民地時代,印第安人與殖民者就已經因為土地問題爆發了大量衝突,七年戰爭中大量印第安人就加入英法軍隊作戰。當時擔任少校的喬治·華盛頓在接到弗吉尼亞總督的命令給法軍指揮官遞交抗議信,而在返回途中遭到法印聯軍的襲擊,華盛頓人少勢弱,戰敗被迫投降。

加上大量印第安人受法國人僱傭參與到戰爭中來,因此在美國教科書中,七年之戰也被稱為“反法國和印第安人之戰”。

七年戰爭結束後,為了避免爭端繼續,英國頒佈王室詔書,將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劃為印第安保留地,禁止北美殖民者西進和印第安人發生衝突,甚至駐紮軍隊遏制向西拓荒的勢頭並且禁止了從印第安人手上的合法購地行為。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印第安人幫助新移民度過難關,也正是感恩節的由來

這種在殖民地臣民看來背信棄義的做法讓殖民地人民很難接受。殖民地人民認為自己為英國打江山拋頭顱灑熱血卻得不到獎勵,反而印第安人獲得了大量的保留地,對於印第安人的怨恨開始加深。

而且該政策更是沉重打擊了期望將種植園經濟拓展到西部的種植園主和投資組建的土地投機公司,原本他們打算以極低價囤積一批俄亥俄的土地,再組織新移民前去拓荒,順手把手裡的土地高價轉讓賺取暴利,可英國的做法直接導致不少投資人傾家蕩產。

恰巧這些人在殖民地中擁有極大的話語權和主導權,他們對英國只能存在於口頭上的指責,自覺一肚子火氣無處發洩,加上本身就跟印第安人存在矛盾,因而把氣都撒到了印第安人的頭上,獨立前的13個殖民地,就公開懸賞印第安人的頭皮。

同時,英國這項“偏袒”印第安人的政策,也成為日後北美殖民地南部奴隸種植園主願意參與獨立戰爭的理由之一,只不過這個理由實際上根本就站不住腳,這些人也並不是真的想要獨立,從1775年7月6日北美聯合殖民地的代表們發佈了一份名為《關於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的文件中就可以看出。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美國人與印第安人衝突

但是在美國獨立戰爭獲勝後,這些殖民地時期就留下來的矛盾也順帶帶給了新生的美利堅,既能幹掉討厭的印第安人,又能獲得土地,何樂而不為呢?

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曾經鄙夷地說過:“印第安人和狼都是掠食的野獸,僅僅在形狀上不同。”

當時,華盛頓部隊的士兵甚至從印第安人身上剝皮,“從臀部往下剝皮,這樣可以製作出高的或可以並腿而長的長統靴。”

1807年,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對軍隊赤裸裸地說:“如果印第安人反抗美國人去獲取他們的土地,那麼,我們就要用短柄斧頭反擊,他們也會殺死我們中的某些人,但我們會殺死他們全部!”

甚至在1814年,美國詹姆斯·麥迪遜政府參考1703年北美各殖民地議會作出屠殺印第安人的獎勵規定,重新頒佈。法令規定每上繳一個印第安人(不論男女老少甚至嬰兒)的頭蓋皮,美國政府將會發給獎金50—100美元(殺死12歲以下印第安人嬰幼兒和殺死女印第安人獎50美元,殺死12歲以上青壯年印第安人男子獎 100美元)。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與英軍合作的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本身鬆散的社會結構也導致了內部產生了親美或者親英派,真正跟美軍幹上則是在獨立戰爭爆發之後。從1776年夏天到1778年秋天,印第安人在西部邊疆地區,四處襲擊移民的定居點,因為這些移民奪取了印第安人的土地和獵場,威脅印第安人的生存。

除了襲擊移民外,仇視美國人的印第安人還協助英軍作戰,打亂了美軍的作戰計劃,給美軍的兵源和糧食供給造成了很大困難。

1782年3月8日,有親近美國、信仰基督教的90名印第安人教徒在賓夕法尼亞邊疆遭到美軍的無辜殺害,美軍懷疑他們想襲擊移民。

更可恥的是,美軍在1779年殺害了為和平而奔走的盟友部落特拉華部落的首領“白眼”。這一血腥行為激怒了特拉華部落,他們唾棄與美國的聯盟,加入了英國人一邊。

西進運動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對印第安人的報復,儘管這種報復在法理上站不住腳,只是一個無聊的藉口,美國人實際是在濫殺無辜,但是在那個近乎蠻荒的時代裡,有槍就是大爺,其他的,誰又在乎。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南北矛盾導致的南北戰爭

再者便是南北雙方的矛盾了。小編之前的文章就說過,南北雙方的矛盾屬於歷史遺留矛盾,是全方位的矛盾,而不單純是資本主義和奴隸制的矛盾,而這種矛盾也是西進運動的推進動力之一。

美國獨立之後,美國經濟遭到了英國人的嚴密封鎖,英國人大肆提高進口自美國的商品關稅,同時對其進行廉價傾銷,意圖毀滅美國的經濟基礎。

在這種情況下,南方資金雄厚的奴隸種植園主受到的損失相對較少,為了應對英國的高關稅,他們決定乘著政府的東風向西部拓展,用高多的土地和人口來生產作物,形成更大規模的種植園來降低單價。

而且南方主流的經濟作物如菸草十分吃地,種了幾年之後土壤肥力大幅下降,必須停耕,因此他們需要更多的土地來維持種植園。

同時根據傑斐遜起草了《關於弗吉尼亞讓出的西部土地組建方案》的土地法令,越來越多的西部建立了新的州,這些新建州全部屬於蓄奴州。

根據《美國憲法》規定,國會參眾兩院議員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無論是蓄奴州也好,自由州也好,州越多,意味著在參眾兩院的話語權就越大,對於美國政策的影響也就越大。而在現有州已經飽和的情況下,向西拓展建立新的州是最佳選擇。

為了爭奪國會控制權,南北雙方用各自的方式向西部開進。

美國強國的基石——西進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起的

被迫背井離鄉的印第安人

在多種因素的共同激發下,美國浩浩蕩蕩的西進運動進行了一個多世紀,這場運動對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性格產生了深遠的積極的影響,促進了美國的民族融合,對美國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但是對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來講,這卻是天降橫禍,處於萌芽狀態的美洲文明被徹底毀滅,印第安人作為人類幾大人種之一,整體上被滅絕,剩下的人被困在保留地,這些保留地實際上是囚禁、迫害印第安人的牢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